苏东坡的老家在哪里?

很喜欢苏东坡,但是却不知道他老家在哪里。... 很喜欢苏东坡,但是却不知道他老家在哪里。 展开
 我来答
小清新心萌萌哒
高粉答主

2019-06-29 · 说的都是干货,快来关注
知道答主
回答量:1515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8.3万
展开全部

苏轼的老家(出生地)在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一说1036年12月19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扩展资料:

人物早年经历

苏轼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 (1037年1月8日)出生于眉州眉山,是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奋”的“苏老泉”。苏洵发奋虽晚,但是很用功。苏轼其名“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 庆历八年(1048年),苏洵因父丧居家,闭户读书,把自己以学识品行教授给苏轼与幼子苏辙。

苏轼生性放达,为人率真,深得道家风范。好交友、 好美食,创造许多饮食精品, 好品茗,  亦雅好游山林。

艺术成就

书法

苏轼擅长写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他曾经遍学晋、唐、五代的各位名家之长,再将王僧虔、徐浩、李邕、颜真卿、杨凝式等名家的创作风格融会贯通后自成一家。他曾自称:“我书造意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黄庭坚称他:“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这说明苏轼一生屡经坎坷,致使他的书法风格跌宕。存世作品有《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和《祭黄几道文》等帖。

绘画

苏轼擅长画墨竹,且绘画重视神似,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序的束缚,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而且明确地提出了“士人画”的概念,对以后“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其作品有《古木怪石图卷》、《潇湘竹石图卷》等。

个人作品

散文

《策断》四篇 《留侯论》 《天石砚铭(并序)》

《记游定惠院》

(一作《记游定慧院》

《进策》 《随记集》 《策别安万民》六篇

《晁错论》 《荀卿论》 《策别厚货财》二篇 《重巽以申命论》

《范增论》 《东坡志林》 《策别课百官》六篇 《记承天寺夜游》

《贾谊论》 《石钟山记》 《策别训兵旅》三篇 《刑赏忠厚之至论》《黠鼠赋》

诗作

《春宵》 《后赤壁赋》 《和子由踏青》 《雪后北台书壁》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海棠》 《上元侍宴》 《望海楼晚景》 《和子由渑池怀旧》 《章钱二君见和复次韵答之》

《花影》 《题西林壁》 《有美堂暴雨》 《饮湖上初晴后雨》 《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

《赤壁赋》 《游金山寺》 《惠崇春江晚景》 《三月二十九日二首》 《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

《东栏梨花》 《赠刘景文》 《石苍舒醉墨堂》 《书李世南所画秋景》

词作

《水龙吟·雁》 《阳关曲·中秋作》 《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 《浣溪沙·旋抹红妆看使君》

《念奴娇·中秋》 《念奴娇·赤壁怀古》 《减字木兰花·空床响琢》 《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

《醉翁操·琅然》 《行香子·过七里滩》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浣溪沙·醉梦昏昏晓未苏》

《哨遍·为米折腰》 《永遇乐·明月如霜》 《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 《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

《点绛唇·不用悲秋》 《永遇乐·长忆别时》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蝶恋花·密州上元》 《贺新郎·乳燕飞华屋》 《浣溪沙·覆块青青麦未苏》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洞仙歌·冰肌玉骨》 《南歌子·雨暗初疑夜》 《浣溪沙·麻叶层层苘叶光》 《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

《洞仙歌·江南腊尽》 《南乡子·霜降水痕收》《浣溪沙·门外东风雪洒裾》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满庭芳·三十三年》 《水龙吟·小舟横截春江》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小寒》 《青玉案·三年枕上吴中路》

《南乡子·送述古》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少年游·去年相送》 《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

《望江南·春未老》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八声甘州·有情风万里卷潮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东坡

murong88888888
2011-06-18 · TA获得超过2.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36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432万
展开全部
  如果提及占据“唐宋八大家”三席之位的苏氏父子(苏洵,苏轼,苏辙)的祖籍是哪?稍有点文学常识或历史知识的人都会毫不犹豫地说:“三苏”是四川眉州(现在的眉山)人士。其实不然,“三苏”有史料可查的祖籍是河北的栾城县,至于在栾城县的哪个村,目前还有争论。再往上追溯,有说其祖先是汉朝宁死不降匈奴的牧羊苏武,这些说法还有待史学家们慢慢考证。大量史料记载,“三苏”祖籍在河北的栾城已是不争的事实。
  苏洵在《苏氏族谱》中写道:“苏氏出自高阳,而蔓延于天下,唐神龙初,长史苏味道刺眉州,卒于官,一子留于眉。眉之有苏氏,自是始。”所谓高阳,是指传说中的古帝颛顼,他因辅佐少昊有功,被封于高阳,故称高阳氏。苏氏子孙都是高阳氏之后。到了汉顺帝时有个叫苏章的,曾经做了冀州刺史,后来又被调往山西并州做刺史,他的子孙就留在了赵州,就是今天的河北省赵县、栾城县一带。唐朝时,苏章的后人苏味道曾入朝为相,后被贬为四川眉州刺史并死于眉州,苏味道的一个儿子留在了四川眉州,繁衍出四川眉州的苏氏后代。因此,三苏都自称“赵郡苏氏”。今天的河北省栾城县的苏丘村,全村苏氏村民,都是苏东坡的同宗后人,与苏东坡都有血缘关系。
  苏味道生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即公元648年,栾城南赵村人,九岁能诗文,十九岁进士及第,与同时代的李峤、崔融、杜审言并称“文章四友”。其后受到吏部侍郎裴行检的赏识,以凤阁舍人检校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圣历初年,迁以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三品。苏味道性情温和,对人友善,为官清廉,善于占奏,精通朝事,处事圆滑。这一时期正是武则天统治时期,苏味道虽位居相位,却创新不足,政绩平平。苏味道有着自己的处世哲学,他曾对人讲: “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面端可矣”就是说,处理事情,不必搞的那么明白;搞错了你会遭到惩罚;摸棱两可就行了。我不知道,“摸棱两可”这个成语是不是由此得名,但是当世及后世人却送给苏味道一个并无褒义的外号“摸棱手”。唐中宗时,苏味道被贬至眉州刺史,也就是现在的四川眉山市。不久又复迁益州(今成都)大都督府长史,未行而卒,终年58岁。苏味道死后,其家人将其归葬故土赵州栾城苏邱村(当时的栾城归属赵州)。其次子苏份留在了眉州,形成眉山苏氏。到了宋代的“三苏”文豪,都是苏味道次子苏份支系的后人。“三苏”父子对祖籍栾城怀有很深的感情,常在文章、诗词、书画等作品署名 “赵郡苏洵”、“赵郡苏轼”、“赵郡苏辙”。之所以称“赵郡”是因为栾城在南北朝至唐初很长时间里都隶属赵郡(今河北赵县)管辖。 苏辙还直接把“栾城”作为了自己的名号,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号栾城,著有《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由此不难看出“三苏”对祖籍栾城的眷恋。
  为纪念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刚正不阿、爱民如子的政治家,鸿扬“三苏”父子清廉治家、勤奋报国的精神和业绩,也为满足苏氏后裔到栾城寻根谒祖的愿望,栾城县委、县政府投巨资建设“苏东坡祖籍纪念馆”。纪念馆位于县城东北,占地1。3公顷,纪念馆主体分为“三厅一廊一阁”。三厅为“苏氏源流纪念厅”设置苏氏先祖塑像和源流资料;“苏味道纪念厅”展示苏味道事迹及与“三苏”的渊源关系;“三苏纪念厅”展示苏东坡及苏洵、苏辙事迹。一廊为碑廊;一阁为高层仿古建筑“银花阁”。近年来,栾城县重修了与苏氏有关的“苏味道墓”等历史遗迹。苏味道墓为一黄土堆起的高大坟茔,墓周围有4眼水井,井边各有一小凉亭。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eiyazhenkehen
2011-06-18
知道答主
回答量:5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5.6万
展开全部
眉州眉山 今属四川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plfv156
2018-03-07
知道答主
回答量: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84
引用murong88888888的回答:
  如果提及占据“唐宋八大家”三席之位的苏氏父子(苏洵,苏轼,苏辙)的祖籍是哪?稍有点文学常识或历史知识的人都会毫不犹豫地说:“三苏”是四川眉州(现在的眉山)人士。其实不然,“三苏”有史料可查的祖籍是河北的栾城县,至于在栾城县的哪个村,目前还有争论。再往上追溯,有说其祖先是汉朝宁死不降匈奴的牧羊苏武,这些说法还有待史学家们慢慢考证。大量史料记载,“三苏”祖籍在河北的栾城已是不争的事实。
  苏洵在《苏氏族谱》中写道:“苏氏出自高阳,而蔓延于天下,唐神龙初,长史苏味道刺眉州,卒于官,一子留于眉。眉之有苏氏,自是始。”所谓高阳,是指传说中的古帝颛顼,他因辅佐少昊有功,被封于高阳,故称高阳氏。苏氏子孙都是高阳氏之后。到了汉顺帝时有个叫苏章的,曾经做了冀州刺史,后来又被调往山西并州做刺史,他的子孙就留在了赵州,就是今天的河北省赵县、栾城县一带。唐朝时,苏章的后人苏味道曾入朝为相,后被贬为四川眉州刺史并死于眉州,苏味道的一个儿子留在了四川眉州,繁衍出四川眉州的苏氏后代。因此,三苏都自称“赵郡苏氏”。今天的河北省栾城县的苏丘村,全村苏氏村民,都是苏东坡的同宗后人,与苏东坡都有血缘关系。
  苏味道生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即公元648年,栾城南赵村人,九岁能诗文,十九岁进士及第,与同时代的李峤、崔融、杜审言并称“文章四友”。其后受到吏部侍郎裴行检的赏识,以凤阁舍人检校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圣历初年,迁以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三品。苏味道性情温和,对人友善,为官清廉,善于占奏,精通朝事,处事圆滑。这一时期正是武则天统治时期,苏味道虽位居相位,却创新不足,政绩平平。苏味道有着自己的处世哲学,他曾对人讲: “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面端可矣”就是说,处理事情,不必搞的那么明白;搞错了你会遭到惩罚;摸棱两可就行了。我不知道,“摸棱两可”这个成语是不是由此得名,但是当世及后世人却送给苏味道一个并无褒义的外号“摸棱手”。唐中宗时,苏味道被贬至眉州刺史,也就是现在的四川眉山市。不久又复迁益州(今成都)大都督府长史,未行而卒,终年58岁。苏味道死后,其家人将其归葬故土赵州栾城苏邱村(当时的栾城归属赵州)。其次子苏份留在了眉州,形成眉山苏氏。到了宋代的“三苏”文豪,都是苏味道次子苏份支系的后人。“三苏”父子对祖籍栾城怀有很深的感情,常在文章、诗词、书画等作品署名 “赵郡苏洵”、“赵郡苏轼”、“赵郡苏辙”。之所以称“赵郡”是因为栾城在南北朝至唐初很长时间里都隶属赵郡(今河北赵县)管辖。 苏辙还直接把“栾城”作为了自己的名号,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号栾城,著有《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由此不难看出“三苏”对祖籍栾城的眷恋。
  为纪念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刚正不阿、爱民如子的政治家,鸿扬“三苏”父子清廉治家、勤奋报国的精神和业绩,也为满足苏氏后裔到栾城寻根谒祖的愿望,栾城县委、县政府投巨资建设“苏东坡祖籍纪念馆”。纪念馆位于县城东北,占地1。3公顷,纪念馆主体分为“三厅一廊一阁”。三厅为“苏氏源流纪念厅”设置苏氏先祖塑像和源流资料;“苏味道纪念厅”展示苏味道事迹及与“三苏”的渊源关系;“三苏纪念厅”展示苏东坡及苏洵、苏辙事迹。一廊为碑廊;一阁为高层仿古建筑“银花阁”。近年来,栾城县重修了与苏氏有关的“苏味道墓”等历史遗迹。苏味道墓为一黄土堆起的高大坟茔,墓周围有4眼水井,井边各有一小凉亭。
展开全部
是陕西省咸阳市平陵人。该地被金国战领近百年,当地汉人大部分迁至外地,四川是首选。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