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公德的现状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1
中国社会公德的现状与问题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加强和教育水平的提高,我国社会主义道德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还是远远落后于经济的发展。一些有悖于社会公德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冷漠歧视、破坏公物、破坏环境、破坏公共秩序等损害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行为,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社会公德建设,提高公民的社会公德意识,从而促进我国社会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社会公德;缺失;原因;对策
一、当前社会公德缺失的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一些最基本、最起码的社会公德上却出现了严重的问题,社会公德缺失的现象时有发生,在不同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公众的生活质量,恶化了社会风气,损害了国家和民族的形象。因此,社会公德的现状不容乐观。当代中国社会公德缺失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不讲文明礼貌,不尊重他人,不诚实守信,不互帮互助。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一度被称为礼仪之邦。早在西周时期,就有周公提出了以礼治国,从而实现大治。后又有孔子将礼仪之道发扬光大,创立了影响深远的儒家思想,其核心便是仁义、礼让。可见,中华民族具有文明礼貌的优良传统。但是,现代的公民在文明礼貌方面却屡屡出丑,损害了我国国民的形象。2007年8月23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人民时评——“这样的提醒让人汗颜”,文章中谈到:“8月21日,外交部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中国领事保护和协助指南》,明确了驻外领事官员的职责,列举了19种寻求领事保护的常见问题。《指南》提醒我国公民出国时的注意事项,如在公共场合要表现平静,不要大声说话,避免突出自己;不要在公共场合参与他人的争吵等。文明礼仪本来是个人修养问题,现在却要由外交部门发文提醒,实在令人汗颜。近年来,诸如大声喧哗、不讲卫生、不守秩序、贪小便宜等陋习,已经成为严重影响中国形象的问题。有些国家还将“请安静”、“请不要随地吐痰”等中文警示牌摆放在公共场所,深深的刺痛了国人的自尊心。外交部的提醒,毫不留情的展示着我们国民素质的残缺,惭愧之余更让人反思,来自礼仪之邦的“国人”为何给人以“不文明”、“粗鲁”的印象?①
2
(二)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公民损害公共利益的现象普遍,维护公共秩序的意识淡薄。在中国从古至今人们的公共意识非常淡薄,公德观念非常缺乏。一方面表现为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不爱护公共财物,另一方面表现为自觉遵守社会公共秩序的意识淡薄。据北京社会心理研究所2002年对北京市民社会公德状况的调查,当问及对毁坏公物行为的反应时,只有23℅的被调查者表示会上前制止。另外,在公共场所不讲秩序、大声喧哗、高声谩骂、随地吐痰、乱闯红灯等现象不断在全社会蔓延开来,成为人们生活中时时难以避免、处处防不胜防的生活内容。如对北京市民公交秩序的调查中显示:“有43.3℅的市民总是或者经常看到乘坐公共交通时争抢、拥挤;有47.7℅的市民总是或者经常看到机动车抢道乱行;有42℅的市民总是或者经常看到行人、骑车人不遵守交通信号灯。”
②
(三)在人与自然地关系上过分追求经济利益,肆意破坏自然环境。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有些地区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无限制的开采自然资源,致使自然资源遭到严重破坏自然灾害严重泛滥。有的地区滥砍滥伐,导致水土严重流失,流沙横飞,洪水泛滥;有的地区小工厂林立,废水、废气到处乱排,导致当地水资源遭到严重破坏,致使人们没有干净的水饮用,严重疾病大量产生;有的地区小煤窖、小矿场随处可见,乱挖滥采,导致当地的地质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人们已看不到当日的青山绿水,看到的是满面疮痍的荒山秃岭。这些都是污染、恶化自然环境给我们带来的沉重代价。
二、社会公德为什么大面积缺失?
回顾我国社会公德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发现,造成社会公德缺失的原因很多,既包括
传统的,也包括现代的,同时还有社会公德建设自身因素的影响。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一)封建传统对社会公德的影响
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史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的宝藏,令后人回味无穷。但是,当我们深入研究中国传统社会时,就会发现,我国传统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对于公共领域的分化和发展起着巨大的阻碍作用,严重的影响了当代社会公德的发展。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使我国的广大民众只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活动,公共领域道德的发展缺乏发展的土壤。我国传统封建社会小农经济的基层是一种差序结构,人与人之间靠世俗人情建立关系,传统的仁爱道德本质上是亲疏的狭隘的差等之爱,道德选择仅限于血缘的区域内。传统道德
② 吴来苏:“调查——北京人的公德现状”
中国社会公德的现状与问题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加强和教育水平的提高,我国社会主义道德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还是远远落后于经济的发展。一些有悖于社会公德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冷漠歧视、破坏公物、破坏环境、破坏公共秩序等损害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行为,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社会公德建设,提高公民的社会公德意识,从而促进我国社会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社会公德;缺失;原因;对策
一、当前社会公德缺失的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一些最基本、最起码的社会公德上却出现了严重的问题,社会公德缺失的现象时有发生,在不同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公众的生活质量,恶化了社会风气,损害了国家和民族的形象。因此,社会公德的现状不容乐观。当代中国社会公德缺失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不讲文明礼貌,不尊重他人,不诚实守信,不互帮互助。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一度被称为礼仪之邦。早在西周时期,就有周公提出了以礼治国,从而实现大治。后又有孔子将礼仪之道发扬光大,创立了影响深远的儒家思想,其核心便是仁义、礼让。可见,中华民族具有文明礼貌的优良传统。但是,现代的公民在文明礼貌方面却屡屡出丑,损害了我国国民的形象。2007年8月23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人民时评——“这样的提醒让人汗颜”,文章中谈到:“8月21日,外交部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中国领事保护和协助指南》,明确了驻外领事官员的职责,列举了19种寻求领事保护的常见问题。《指南》提醒我国公民出国时的注意事项,如在公共场合要表现平静,不要大声说话,避免突出自己;不要在公共场合参与他人的争吵等。文明礼仪本来是个人修养问题,现在却要由外交部门发文提醒,实在令人汗颜。近年来,诸如大声喧哗、不讲卫生、不守秩序、贪小便宜等陋习,已经成为严重影响中国形象的问题。有些国家还将“请安静”、“请不要随地吐痰”等中文警示牌摆放在公共场所,深深的刺痛了国人的自尊心。外交部的提醒,毫不留情的展示着我们国民素质的残缺,惭愧之余更让人反思,来自礼仪之邦的“国人”为何给人以“不文明”、“粗鲁”的印象?①
2
(二)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公民损害公共利益的现象普遍,维护公共秩序的意识淡薄。在中国从古至今人们的公共意识非常淡薄,公德观念非常缺乏。一方面表现为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不爱护公共财物,另一方面表现为自觉遵守社会公共秩序的意识淡薄。据北京社会心理研究所2002年对北京市民社会公德状况的调查,当问及对毁坏公物行为的反应时,只有23℅的被调查者表示会上前制止。另外,在公共场所不讲秩序、大声喧哗、高声谩骂、随地吐痰、乱闯红灯等现象不断在全社会蔓延开来,成为人们生活中时时难以避免、处处防不胜防的生活内容。如对北京市民公交秩序的调查中显示:“有43.3℅的市民总是或者经常看到乘坐公共交通时争抢、拥挤;有47.7℅的市民总是或者经常看到机动车抢道乱行;有42℅的市民总是或者经常看到行人、骑车人不遵守交通信号灯。”
②
(三)在人与自然地关系上过分追求经济利益,肆意破坏自然环境。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有些地区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无限制的开采自然资源,致使自然资源遭到严重破坏自然灾害严重泛滥。有的地区滥砍滥伐,导致水土严重流失,流沙横飞,洪水泛滥;有的地区小工厂林立,废水、废气到处乱排,导致当地水资源遭到严重破坏,致使人们没有干净的水饮用,严重疾病大量产生;有的地区小煤窖、小矿场随处可见,乱挖滥采,导致当地的地质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人们已看不到当日的青山绿水,看到的是满面疮痍的荒山秃岭。这些都是污染、恶化自然环境给我们带来的沉重代价。
二、社会公德为什么大面积缺失?
回顾我国社会公德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发现,造成社会公德缺失的原因很多,既包括
传统的,也包括现代的,同时还有社会公德建设自身因素的影响。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一)封建传统对社会公德的影响
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史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的宝藏,令后人回味无穷。但是,当我们深入研究中国传统社会时,就会发现,我国传统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对于公共领域的分化和发展起着巨大的阻碍作用,严重的影响了当代社会公德的发展。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使我国的广大民众只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活动,公共领域道德的发展缺乏发展的土壤。我国传统封建社会小农经济的基层是一种差序结构,人与人之间靠世俗人情建立关系,传统的仁爱道德本质上是亲疏的狭隘的差等之爱,道德选择仅限于血缘的区域内。传统道德
② 吴来苏:“调查——北京人的公德现状”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