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我翻译: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

 我来答
夜璇宸
高粉答主

2019-04-29 · 每个回答都超有意思的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20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97万
展开全部

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

一、原文:春秋 孔子及其弟子《论语·学而》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袜态,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二、译文: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迅好没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人的根本啊!”

扩展资料

一、人物介绍

有子,有若(前508年或前518年—?),有氏,名若,字子有(一说字子若),世称“有子”,孔子弟子,孔门七十二贤之一,被尊为儒学圣贤。

生年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比孔子小四十三岁,为前508年;而《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则作三十三岁,为前518年;卒年史无确载,惟《礼记·檀弓》记“有若之丧,悼公吊焉,子游摈,由左”,可见其卒于鲁悼公在位时期。悼公为哀公之子,前466—前429年在位。则有若逝世约在前五世纪中期。

二、作者介绍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亩纳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百度网友aec4bf4
推荐于2017-09-25 · TA获得超过69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9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88万
展开全部
原文: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今译:
有子说:“做人,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而喜好冒犯长辈和上级,是很并碧少见绝空举亏帆的;不喜好冒犯长辈和上级,而喜好造反作乱的人,是没有的。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就产生了。所谓“孝”“悌”,可为“仁”的根本吧。”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唐子畏
高赞答主

2006-01-14 · 觉得我说的对那就多多点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5.9万
采纳率:62%
帮助的人:6.1亿
展开全部
【原文】
1·2 有子(1)曰:“其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3),鲜(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5)。君子务本(6),本立而道生(7)。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8)?”
【注释】
(1)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13岁,一说小33岁。后一说较为可信。在《论语》书中,记载的孔子学生,一般都称字,只有曾参和有若称“子”。因此,许多人认为《论语》即由曾参和有若所著述。

(2)孝弟:孝,奴隶社会时期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tì)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旧注说: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
(3)犯上:犯,冒犯、干犯弯衫。上,指在上位的人。
(4)鲜:音xiǎn,少的意思。《论语》书中的“鲜”字,都是如此用法。
(5)未之有也:此为“未有之也”的倒装句型。古代汉语的句法有一条规律,否定句的宾语若为代词,一般置于动词之前。
(6)务本:务,专心、致力于。本,根本。
(7)道:在中国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种含义。此处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即以仁为核心的整个道德思想体系及其在实际生活的体现。简单讲,就是治国做人的基本原则。
(8)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又是伦理道德准则。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还有一种解释,认为古代的“仁”就是“人”字,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
【译文】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评析】
有若认为,人们如果能够在家中对父母尽孝,对兄长顺服,那么他在外就可以对国家尽忠,忠是以孝弟为前提,孝弟以忠为目的。儒家认为,在家中实行了孝弟,统治者内部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的事情;再把孝弟推广到劳动民众中去,民众也会绝对服从,而不会起来造反,这样就可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定。
这里所提的孝悌是仁的根本,对于读者理解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哲学、伦理思想非常重要。在春秋时代,周天子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余庶子则分封为诸侯,诸侯以下也是如此。整个社会从天子、诸侯到大夫这样一种政治结构,其基础是封建的宗法血缘关系,而孝、悌说正反映了当时宗法制社会的道德要求。
孝悌与社会的安定有直接关系。孔子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的全部思想主张都是由此出发的,他从为人孝悌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之事这点上,说明孝悌即为仁的根本这个道理。自春秋战国以后的历代封建统治者和文人,都继承了孔子的孝悌说,主张“以孝治天下”,汉代即是一个显例。他们把道德教化作为实行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把老百姓禁锢液闹慎在纲常名教、伦理道德的桎梏之中,对民众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产生了极大影响,也对整个中国闹敬传统文化产生深刻影响。孝悌说是为封建统治和宗法家族制度服务的,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和分析判别,抛弃封建毒素,继承其合理的内容,充分发挥道德在社会安定方面所应有的作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KGREED
2020-02-27 · TA获得超过242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9817
展开全部
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依字面上解释应为世界上很少见到能孝顺父母,也能尊敬兄长,却喜欢冒犯其它长上的人;至于不喜欢冒犯长上,却喜欢叛乱的人,更是绝不可能存在的啊!这一段讲得通的原因,在这个好字。孝悌者凳答只是不喜欢犯上作乱,但若在不得已之情况之下,还是有可能犯上作乱的。否则从古到今,犯上作乱的都是不孝之徒,可能也未必尽然。事实上大部分的人,都能作到一定程度的孝悌,就算不能作的很好,但大概也都不喜欢犯上作乱,毕竟真正喜欢犯上作乱的人也是很少见的。因此枣型慧这不喜欢犯上作乱的原因,恐怕也不只孝租团悌吧。所以有子此段有道理,但有没有很大的意义就不太知道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一心三藏当利
2019-02-09 · TA获得超过346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216
展开全部
今译:
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人,而喜欢冒犯(不尊敬)长辈和上级,是很少见的。求点赞👍。 【原文】
  有子曰①:“其为人也孝弟②,而好犯上者③,鲜矣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⑤,如盯未之有也⑥胡棚。君子务本⑦,本立而道生⑧。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⑨。
 渣做和 【今译】
  有子说:“做人,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而喜好冒犯长辈和上级的,是很少见的;不喜好冒犯长辈和上级,而喜好造反作乱的人,是没有的。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了,仁道也就在心里扎下了根。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这两种品德就是行仁的根本吧!”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0)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