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基的资料?
展开全部
英文名: Siu-Kei Lee
角色:演员,编剧
李兆基是80年代之前的香港三合会中层成员,后被林岭东导演带入电影界成功洗底,在影片中多出演有勇无谋的黑社会小头目,经常会有一些令人难忘的演出。包括与周星驰的合作和在《古惑仔》里的演出。
“基哥”的名字和香港大富豪李兆基同名同姓,可惜同名不同命,别人是近百亿身家,他顶多是百片配角。但还别说,大陆观众认识他也未必认识那个地产大王。
“基哥”那张饱经风霜的脸全是坑凹,看多两眼容易不寒而栗。不消说,又是一块黑帮头目的料。 以他的模样,说读过书没几个人信。可在《黑狱断肠歌》那有两首脍炙人口的监狱歌就出自他的手。不知是不是拍多监狱片深有感触有感而发写的。近些年,基哥不但演戏,还做起监制、编剧、策划、导演,忙得个不亦乐乎,让不少老搭档羡慕不已。
擅长:黑道揸fit人、监犯头 招牌角色:当然是《古惑仔》里那个基哥了!另外和周星驰的几部戏多少也算是亮点。
姓名:李兆基
英文名: Siu-Kei Lee
职业:演员,编剧
擅长角色:黑道揸fit人、监犯头
演员介绍:
1970年签入香港无线电视台任编导、演员。曾在多部电影、电视剧中扮演反派角色,剧中扮演帮派大哥人物大气,
四大恶人之一 人称基哥(何家驹、成奎安、李兆基、黄光亮)
曾监制、出演电视剧作品:
<纵横四海〉、〈〈美丽传说〉〉、
〈〈祖先开眼〉〉〈〈纵横天下〉〉、〈〈影城大亨〉〉
监制、策划、出演电影作品:
〈〈高度戒备〉〉、〈〈永霸天下〉〉〈〈古惑仔之猛龙过江〉〉
〈〈三合会档案〉〉、〈〈古惑仔之人在江湖〉〉、〈〈切生猪肉〉〉、
〈〈古惑女之决战江湖〉〉、〈〈无期徒刑〉〉、〈〈古惑仔之只手遮天〉〈永霸天下〉〉、〈〈女色狼〉〉、〈〈师妹出更〉〉、〈〈食神〉〉、〈〈四大探长〉〉、〈〈喜马拉亚星〉〉。。。。。。
角色:演员,编剧
李兆基是80年代之前的香港三合会中层成员,后被林岭东导演带入电影界成功洗底,在影片中多出演有勇无谋的黑社会小头目,经常会有一些令人难忘的演出。包括与周星驰的合作和在《古惑仔》里的演出。
“基哥”的名字和香港大富豪李兆基同名同姓,可惜同名不同命,别人是近百亿身家,他顶多是百片配角。但还别说,大陆观众认识他也未必认识那个地产大王。
“基哥”那张饱经风霜的脸全是坑凹,看多两眼容易不寒而栗。不消说,又是一块黑帮头目的料。 以他的模样,说读过书没几个人信。可在《黑狱断肠歌》那有两首脍炙人口的监狱歌就出自他的手。不知是不是拍多监狱片深有感触有感而发写的。近些年,基哥不但演戏,还做起监制、编剧、策划、导演,忙得个不亦乐乎,让不少老搭档羡慕不已。
擅长:黑道揸fit人、监犯头 招牌角色:当然是《古惑仔》里那个基哥了!另外和周星驰的几部戏多少也算是亮点。
姓名:李兆基
英文名: Siu-Kei Lee
职业:演员,编剧
擅长角色:黑道揸fit人、监犯头
演员介绍:
1970年签入香港无线电视台任编导、演员。曾在多部电影、电视剧中扮演反派角色,剧中扮演帮派大哥人物大气,
四大恶人之一 人称基哥(何家驹、成奎安、李兆基、黄光亮)
曾监制、出演电视剧作品:
<纵横四海〉、〈〈美丽传说〉〉、
〈〈祖先开眼〉〉〈〈纵横天下〉〉、〈〈影城大亨〉〉
监制、策划、出演电影作品:
〈〈高度戒备〉〉、〈〈永霸天下〉〉〈〈古惑仔之猛龙过江〉〉
〈〈三合会档案〉〉、〈〈古惑仔之人在江湖〉〉、〈〈切生猪肉〉〉、
〈〈古惑女之决战江湖〉〉、〈〈无期徒刑〉〉、〈〈古惑仔之只手遮天〉〈永霸天下〉〉、〈〈女色狼〉〉、〈〈师妹出更〉〉、〈〈食神〉〉、〈〈四大探长〉〉、〈〈喜马拉亚星〉〉。。。。。。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李兆基(1928年2月20日-),生于广东顺德大良。香港地产发展商,恒基兆业、中华煤气主席、新鸿基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副主席。他是2008年1月福布斯杂志公布之香港富豪榜第三位,排名次于李嘉诚及郭炳湘等三兄弟。身家为230亿美元,折合1795亿港元。他在家中排行第四,故有“四叔”的称号。李兆基与同为新鸿基创办人的郭得胜及冯景禧,连同胡兆炽、黄少轩、戚宗煌、吕贤藻及郭锦涛,在1958年组成永业,合资经营地产。所获荣誉:佛山市荣誉市民、顺德市荣誉市民、亚洲企业家成就奖、广州市荣誉市民、亚洲股神、亚洲首富等。另有同名香港艺人。
成长历程
李兆基一九二八年二月二十日出生于广东顺德。当时其父在顺德开了家经营金银业的小铺,李兆基的孩童时代就是在这个小铺子里度过的。从小耳濡目染,使李兆基对做生意产生了特殊的兴趣。三十年代中,李兆基的父亲从顺德来到广州,开了一家银庄。小学刚毕业的李兆基也随父亲来到广州,在父亲的银庄里打杂,开始了他的创业生涯。三、四十年代,正是中国内地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之时。李兆基在银庄里每日接触大量钱财,他亲眼看见有的人几天前还拥有几捆钞票,几天后便随钞票剧烈贬值而一文不名。年轻的李兆基从中悟出一个道理:钞票只是浮财,而拥有物业才是真正的恒产。这个道理李兆基认为他终身受用不尽,正是靠着它,李兆基才有今天这番事业。 一九四八年,李兆基怀揣一千元钱,只身来到香港,躲避战乱。当时的香港中环文咸东街,足足有二三十间金铺银店,专营黄金买卖、外币找换、汇兑等生意,业务性质跟李介甫在顺德的永生银号没有分别。初抵香港,李兆基利用他熟悉货币兑换业务的优势,在几间银铺挂单,从事买卖外汇和黄金的生意。当时正值解放战争之时,不少内地财主跑到香港,外汇兑换业务及黄金买卖生意十分兴隆。李兆基与何贤等人合作,在这场黄金大战中大赚了一笔,为其后来事业的发展奠下第一块基石。五十年代初,李兆基又转行做五金生意和进出口贸易,生意十分顺手。然而,尽管钞票源源不断地赚进,李兆基的心里仍不踏实,广州的经历令他终身难忘,他决心另择生意行当。从过去的经验里,他今次选择了一个可靠的行当 —— 从事地产业。 后来李兆基回忆当年生活时曾说:“我七八岁时已常到父亲的铺头吃饭,自小对生意已耳濡目染,后来在银庄工作,令我深深体会到无论法币、伪币、金元券等,都可随着政治的变迁,在一夜之间变成废纸,令我领悟到持有实物才是保值的最佳办法。”于是,已过而立之年的李兆基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毅然选择了走上了一条日后为他带来无量前途的实业之路。 一九五八年,李兆基和冯景禧、郭德胜等八人合股组成永业公司,开始涉足地产生意。公司开办后,他们推出“分层出售、十年分期付款”的方式,面向广大中下层市民,一改过去地产业经营方式,使得生意十分火爆,所建楼宇均销售一空。一九六三年,李兆基与冯、郭两人甩掉其他五位股东,另组新鸿基企业有限公司,李兆基任董事局副主席兼公司总经理。三人联手,在地产界声名遐迩,博得“三剑客”之名。新鸿基公司看准香港经济起飞和人口急速增长的时机,大力兴建大型屋村和中小型住宅楼宇,发展得十分顺手。一九七二年新鸿基地产股票正式上市,合作了十余年的“三剑客”也于此时分手了。分手后,李兆基分得约值五千万港元的地盘和物业,他又用这些物业于一九七二年底和胡宝星合作,组建了“永泰建业有限公司”。胡宝星任董事局主席,李兆基为副主席。一九七三年初,恰值香港股市牛气冲天之时,李兆基趁机将永泰公司上市,每股一元的股票一下子涨至一元七角,李兆基大捞了一把。也是运数使然,就在李兆基大捞一把之后,香港股市随世界经济衰退而大崩盘,地产业也随之陷入低谷。李兆基此时手里握着巨额现金,他看准机会,大肆压价购进土地和旧楼。 一九七五年,香港股市开始复苏。李兆基也在此时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恒基兆业有限公司。股本1.5亿港元,地盘20个。公司成立之后,李兆基有意将恒基兆业上市。他选择了一个最便利的方法 —— 买壳上市。即收购一家小型上市公司,然后将之改造,以崭新面目上市。李兆基的目光瞄向他与人合股的永泰建业公司。他以物业换取了永泰一千九百万股的新股,成为最大股东,取代胡宝星出任永泰董事局主席。李兆基接手永泰后,他又将面向广大市民的经营方法注入永泰,使永泰发展良好,股价也随之上涨,由原先不足一元涨至一九七六年初的三到四元。在李兆基经营下,永泰生意蒸蒸日上,盈利迅速增长。至一九七九年,由于盈利增加一倍多,李兆基决定派送新股,这样永泰股数逾亿股,市值已达九亿多元,拥有二十余个楼盘。按香港法律规定,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私人不能拥有超过百分之七十五。李兆基在永泰已拥有百分之七十的股票,因此,他无意将永泰再扩大。他的目的,还是要将作为永泰总公司的恒基兆业早日直接上市。恒基兆业成立之初,仅有股本一点五亿元,楼盘二十个。但几年之后,它的地盘激增至逾百个。在寸土寸金的香港,要源源不断地取得足够的土地来建房决非易事。李兆基以其独到的眼光和方式来为自己增加土地储备。他采取的方法是收购旧楼,然后拆建出售。这些旧楼由于绝大部分在市区,故发展潜力十分惊人。李兆基长年在欧美的中文报刊上刊登广告,收购香港的旧楼。这一招,不仅方便了那些华侨,也使得李兆基在没有竞争对手下取得最优化的效益。在收购了一层旧楼后,他会想方设法陆续买下全楼,然后再逐渐买下周围楼宇,无声无息地扩充着。在收购后期时,即使价格较高,他也会毫不犹豫地买下。因为即使如此也比官地竞投合算。李兆基以工业化方式经营地产业。他将土地视为原料,楼宇为制成品。源源不断地收买土地和不断生产出成品,使恒基兆业博得港人口中的“楼宇制造工厂”的名声。 一九八一年六月,在香港股市的再一波狂潮中,李兆基成功地将恒基兆业推上市,一举集资十亿港币,充实了自己的实力。成功地渡过了八十年代初、中期香港地位未定时的低潮期。渡过了八十年代初中期的低潮,李兆基和他的恒基兆业又上一层楼。一九八八年,恒基兆业地产公司全面收购了永泰建业,将之改名为“恒基兆业发展有限公司”。与此同时,恒基发展又宣布发行十二亿新股。由于该公司拥有百分之二十八点七的香港小轮公司股权和百分之二十六点四的中华煤气股权,更显得实力雄厚。拥有恒基兆业地产和恒基兆业发展这两个实力雄厚公司的李兆基,也一举跃入香港十大富豪榜中。香港地产界权威人士在评判李兆基与李嘉诚、郭德胜、郑裕彤四人时,曾有这样的评语:长江实业雄才大略;新鸿基地产稳健有为;新世界发展勇气逼人;恒基兆业则眼光远大,先声夺人。 至此,李兆基精心设计的收购、吞并战终于实现了完满的结局,李兆基通过完全吞并原来实力比他强的胡宝星,达到了利用别人发展自己的目的。而李兆基的借壳上市、以小博大的收购、吞并战术,至今仍成为股市收购战中的成功范例,成为香港的经济学教授的课堂上经常引用的著名例证。 1993年2月,他与郑裕彤、何鸿燊以14.9亿港元收购加拿大Westcoast Peboleam公司。1994年8月,出售加拿大物业百福轩(总楼面要1.63万平方米),市值1.6亿美元。恒基地产于1992年大量投资大陆房地产,1993年6月止,在大陆供集团发展的地盘共有20个,总楼面积逾185.8万平方米,分布于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地,其购入成本低于集团总资产10%。1993年下半年,恒基地产再分别购入广州及北京东城两幅地皮。李兆基原计划将这些大陆投资分拆上市,但未能成事,部分原因是恒基中国缺乏3年业绩,未符合上市规则,故此,恒基地产转而发行可换股债券(债券可兑换成日后上市的恒基中国股份),集资4.6亿美元。恒基与新鸿基地产、新世界发展联合投资65亿元人民币,投资武汉江滩填平工程、改造涡轮机厂、重型机厂、重建武汉中山路、武汉饭店;与九龙仓签意向书计划投资上海静安区商品房;又与新鸿基地产、新世界发展等组基金至少1亿美元投资武汉国企。 内地改革开放后,李兆基就与胡应湘、冯景禧、郑裕彤等联袂投资广州中国大酒店。其后,更是大举投资内地,投资额达上百亿元。一九九六年元月,北京恒基中心封顶,该项目总投资达三十三亿元,建筑面积达二十八万余平方米,坐落于长安街上,成为京华又一美景。李兆基于一九九三年被国务院港澳办和新华社香港分社聘为港事顾问;一九九五年底又被聘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委员。李兆基有三子两女。长子李家杰毕业于伦敦大学,现为恒基董事,参与公司发展与管理。 经过多年发展的李兆基,现在已成为香港地产业界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显要人物。他现在是香港恒基兆业地产及香港中华煤气公司主席,共计持有59.87%的恒基兆业、2.5%东亚银行、12%新鸿基公司、10%星洲新达城市发展的股份。此外,李兆基通过恒基兆业地产持有71.8%的恒基发展、29.7%中华煤气、32.6%油麻地小轮和25%广州洛溪新城的股份。1996年,恒基兆业地产总市值达123.30亿美元,资产总值为679.45亿港元,营业额111.71亿港元,在香港上市公司排名中位居前列。 李兆基虽只是小学毕业,但却身怀绝技:用算盘计算快过电脑。他的脑力惊人,恒基一百多地盘,他都记得清清楚楚,哪里进度如何,哪里面积多少,随口可出。李兆基的座右铭是:“先疾后徐,先声夺人,徐图良策”。他认为凡成功不可或缺的是培养好自己的能力,做好事前准备,有独到眼光,方能先别人一步。 李兆基谈到个人财富问题,说了一句古语:“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他始终认为,不择手段,没有道义,发达了也没有用,做人应该要有自己的原则和理想。 既然明知财富如浮云,那么为什么几十年来还要在商界纵横驰骋呢?李兆基认为,事业所带来的成功感,不完全在金钱方面。在他心目中,做地产最重要的是有预测能力和鉴别能力,买地就像买衫一样,买得便宜穿得久,便说明你眼光好、买得值。大家一齐去买地,谁识货,谁不识货,“有料无料”,几年后便见分晓。总括来说,投资有如一块试金石,能分辨“高”“低”、明察秋毫,是为最成功的境界。李兆基除了投资眼光快且准外,待人接物也很注重传统的人情味,决不像有些商人只认钱不认人,几十年来,他的恒基公司几乎与香港各大地产公司都合作过,被誉称为“百搭”地王。 作为地产界的“大哥大”,李兆基在香港政府适应市民要求压楼价之时,曾带头将马鞍山新港城最新楼盘自贬身价百分之八,为其他地产公司做出一个榜样。 李兆基虽然幼时读书不多,但他颇有古文修养,买下、贮存有大批古书。由于他曾捐出大笔基金给牛津大学,牛津赠予他“院士”和“博士”的荣衔。不过,他在社会传媒方面一向保持低调,不愿接受记者采访,不愿在报刊上出头露面。 李兆基热心支持社会公益事务,具有培育英才的远见和胸襟。他屡次出资赞助中、英、港的教育事业,贡献至巨。其中有三项成绩尤其卓著。 其一是于一九七九年捐助英国牛津大学的华顿书院。设立“李兆基奖学金”, 每年保送三至四名香港优秀学生负笈牛津大学,先后已有四十六位修读不同科系的学生受惠。而李先生亦膺选为该院荣誉院士。 其次,于一九八二年与好友设立“培华教育基金”,并担任主席,资助中国发展教育和培训专业人才。 一九九三年被邀出任港事顾问,并成为“广州市荣誉市民”。 其三,李兆基对中文大学的学术科研发展贡献尤多,他慷慨解囊资助中大设立三年制工商管理硕士课程,并担任顾问委员会委员。现任该校联合书院校董。 近年,他又联同挚友郑裕彤博士捐助六百万美元与中大及耶鲁大学,支持香港、华南及台湾地区研究计划。 他屡次捐款支持国际康复机构、香港公益金及爱丁堡公爵奖励计划。其家乡顺德县之医疗。教育和体育事业亦屡获资助,造福桑梓。 李兆基还斥资10亿港元,在港设立一间私营医院 —— 沙田仁安医院。事实上,李兆基除了事业成就之外,跟随过李兆基工作的人都可以证明他的国学根底相当深厚,每年集团年报的主席报告都是由他亲自撰写或修改。李兆基下笔成文,洋洋洒洒,既有内涵,又有文采,经常令他那些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同事自叹不如。
成长历程
李兆基一九二八年二月二十日出生于广东顺德。当时其父在顺德开了家经营金银业的小铺,李兆基的孩童时代就是在这个小铺子里度过的。从小耳濡目染,使李兆基对做生意产生了特殊的兴趣。三十年代中,李兆基的父亲从顺德来到广州,开了一家银庄。小学刚毕业的李兆基也随父亲来到广州,在父亲的银庄里打杂,开始了他的创业生涯。三、四十年代,正是中国内地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之时。李兆基在银庄里每日接触大量钱财,他亲眼看见有的人几天前还拥有几捆钞票,几天后便随钞票剧烈贬值而一文不名。年轻的李兆基从中悟出一个道理:钞票只是浮财,而拥有物业才是真正的恒产。这个道理李兆基认为他终身受用不尽,正是靠着它,李兆基才有今天这番事业。 一九四八年,李兆基怀揣一千元钱,只身来到香港,躲避战乱。当时的香港中环文咸东街,足足有二三十间金铺银店,专营黄金买卖、外币找换、汇兑等生意,业务性质跟李介甫在顺德的永生银号没有分别。初抵香港,李兆基利用他熟悉货币兑换业务的优势,在几间银铺挂单,从事买卖外汇和黄金的生意。当时正值解放战争之时,不少内地财主跑到香港,外汇兑换业务及黄金买卖生意十分兴隆。李兆基与何贤等人合作,在这场黄金大战中大赚了一笔,为其后来事业的发展奠下第一块基石。五十年代初,李兆基又转行做五金生意和进出口贸易,生意十分顺手。然而,尽管钞票源源不断地赚进,李兆基的心里仍不踏实,广州的经历令他终身难忘,他决心另择生意行当。从过去的经验里,他今次选择了一个可靠的行当 —— 从事地产业。 后来李兆基回忆当年生活时曾说:“我七八岁时已常到父亲的铺头吃饭,自小对生意已耳濡目染,后来在银庄工作,令我深深体会到无论法币、伪币、金元券等,都可随着政治的变迁,在一夜之间变成废纸,令我领悟到持有实物才是保值的最佳办法。”于是,已过而立之年的李兆基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毅然选择了走上了一条日后为他带来无量前途的实业之路。 一九五八年,李兆基和冯景禧、郭德胜等八人合股组成永业公司,开始涉足地产生意。公司开办后,他们推出“分层出售、十年分期付款”的方式,面向广大中下层市民,一改过去地产业经营方式,使得生意十分火爆,所建楼宇均销售一空。一九六三年,李兆基与冯、郭两人甩掉其他五位股东,另组新鸿基企业有限公司,李兆基任董事局副主席兼公司总经理。三人联手,在地产界声名遐迩,博得“三剑客”之名。新鸿基公司看准香港经济起飞和人口急速增长的时机,大力兴建大型屋村和中小型住宅楼宇,发展得十分顺手。一九七二年新鸿基地产股票正式上市,合作了十余年的“三剑客”也于此时分手了。分手后,李兆基分得约值五千万港元的地盘和物业,他又用这些物业于一九七二年底和胡宝星合作,组建了“永泰建业有限公司”。胡宝星任董事局主席,李兆基为副主席。一九七三年初,恰值香港股市牛气冲天之时,李兆基趁机将永泰公司上市,每股一元的股票一下子涨至一元七角,李兆基大捞了一把。也是运数使然,就在李兆基大捞一把之后,香港股市随世界经济衰退而大崩盘,地产业也随之陷入低谷。李兆基此时手里握着巨额现金,他看准机会,大肆压价购进土地和旧楼。 一九七五年,香港股市开始复苏。李兆基也在此时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恒基兆业有限公司。股本1.5亿港元,地盘20个。公司成立之后,李兆基有意将恒基兆业上市。他选择了一个最便利的方法 —— 买壳上市。即收购一家小型上市公司,然后将之改造,以崭新面目上市。李兆基的目光瞄向他与人合股的永泰建业公司。他以物业换取了永泰一千九百万股的新股,成为最大股东,取代胡宝星出任永泰董事局主席。李兆基接手永泰后,他又将面向广大市民的经营方法注入永泰,使永泰发展良好,股价也随之上涨,由原先不足一元涨至一九七六年初的三到四元。在李兆基经营下,永泰生意蒸蒸日上,盈利迅速增长。至一九七九年,由于盈利增加一倍多,李兆基决定派送新股,这样永泰股数逾亿股,市值已达九亿多元,拥有二十余个楼盘。按香港法律规定,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私人不能拥有超过百分之七十五。李兆基在永泰已拥有百分之七十的股票,因此,他无意将永泰再扩大。他的目的,还是要将作为永泰总公司的恒基兆业早日直接上市。恒基兆业成立之初,仅有股本一点五亿元,楼盘二十个。但几年之后,它的地盘激增至逾百个。在寸土寸金的香港,要源源不断地取得足够的土地来建房决非易事。李兆基以其独到的眼光和方式来为自己增加土地储备。他采取的方法是收购旧楼,然后拆建出售。这些旧楼由于绝大部分在市区,故发展潜力十分惊人。李兆基长年在欧美的中文报刊上刊登广告,收购香港的旧楼。这一招,不仅方便了那些华侨,也使得李兆基在没有竞争对手下取得最优化的效益。在收购了一层旧楼后,他会想方设法陆续买下全楼,然后再逐渐买下周围楼宇,无声无息地扩充着。在收购后期时,即使价格较高,他也会毫不犹豫地买下。因为即使如此也比官地竞投合算。李兆基以工业化方式经营地产业。他将土地视为原料,楼宇为制成品。源源不断地收买土地和不断生产出成品,使恒基兆业博得港人口中的“楼宇制造工厂”的名声。 一九八一年六月,在香港股市的再一波狂潮中,李兆基成功地将恒基兆业推上市,一举集资十亿港币,充实了自己的实力。成功地渡过了八十年代初、中期香港地位未定时的低潮期。渡过了八十年代初中期的低潮,李兆基和他的恒基兆业又上一层楼。一九八八年,恒基兆业地产公司全面收购了永泰建业,将之改名为“恒基兆业发展有限公司”。与此同时,恒基发展又宣布发行十二亿新股。由于该公司拥有百分之二十八点七的香港小轮公司股权和百分之二十六点四的中华煤气股权,更显得实力雄厚。拥有恒基兆业地产和恒基兆业发展这两个实力雄厚公司的李兆基,也一举跃入香港十大富豪榜中。香港地产界权威人士在评判李兆基与李嘉诚、郭德胜、郑裕彤四人时,曾有这样的评语:长江实业雄才大略;新鸿基地产稳健有为;新世界发展勇气逼人;恒基兆业则眼光远大,先声夺人。 至此,李兆基精心设计的收购、吞并战终于实现了完满的结局,李兆基通过完全吞并原来实力比他强的胡宝星,达到了利用别人发展自己的目的。而李兆基的借壳上市、以小博大的收购、吞并战术,至今仍成为股市收购战中的成功范例,成为香港的经济学教授的课堂上经常引用的著名例证。 1993年2月,他与郑裕彤、何鸿燊以14.9亿港元收购加拿大Westcoast Peboleam公司。1994年8月,出售加拿大物业百福轩(总楼面要1.63万平方米),市值1.6亿美元。恒基地产于1992年大量投资大陆房地产,1993年6月止,在大陆供集团发展的地盘共有20个,总楼面积逾185.8万平方米,分布于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地,其购入成本低于集团总资产10%。1993年下半年,恒基地产再分别购入广州及北京东城两幅地皮。李兆基原计划将这些大陆投资分拆上市,但未能成事,部分原因是恒基中国缺乏3年业绩,未符合上市规则,故此,恒基地产转而发行可换股债券(债券可兑换成日后上市的恒基中国股份),集资4.6亿美元。恒基与新鸿基地产、新世界发展联合投资65亿元人民币,投资武汉江滩填平工程、改造涡轮机厂、重型机厂、重建武汉中山路、武汉饭店;与九龙仓签意向书计划投资上海静安区商品房;又与新鸿基地产、新世界发展等组基金至少1亿美元投资武汉国企。 内地改革开放后,李兆基就与胡应湘、冯景禧、郑裕彤等联袂投资广州中国大酒店。其后,更是大举投资内地,投资额达上百亿元。一九九六年元月,北京恒基中心封顶,该项目总投资达三十三亿元,建筑面积达二十八万余平方米,坐落于长安街上,成为京华又一美景。李兆基于一九九三年被国务院港澳办和新华社香港分社聘为港事顾问;一九九五年底又被聘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委员。李兆基有三子两女。长子李家杰毕业于伦敦大学,现为恒基董事,参与公司发展与管理。 经过多年发展的李兆基,现在已成为香港地产业界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显要人物。他现在是香港恒基兆业地产及香港中华煤气公司主席,共计持有59.87%的恒基兆业、2.5%东亚银行、12%新鸿基公司、10%星洲新达城市发展的股份。此外,李兆基通过恒基兆业地产持有71.8%的恒基发展、29.7%中华煤气、32.6%油麻地小轮和25%广州洛溪新城的股份。1996年,恒基兆业地产总市值达123.30亿美元,资产总值为679.45亿港元,营业额111.71亿港元,在香港上市公司排名中位居前列。 李兆基虽只是小学毕业,但却身怀绝技:用算盘计算快过电脑。他的脑力惊人,恒基一百多地盘,他都记得清清楚楚,哪里进度如何,哪里面积多少,随口可出。李兆基的座右铭是:“先疾后徐,先声夺人,徐图良策”。他认为凡成功不可或缺的是培养好自己的能力,做好事前准备,有独到眼光,方能先别人一步。 李兆基谈到个人财富问题,说了一句古语:“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他始终认为,不择手段,没有道义,发达了也没有用,做人应该要有自己的原则和理想。 既然明知财富如浮云,那么为什么几十年来还要在商界纵横驰骋呢?李兆基认为,事业所带来的成功感,不完全在金钱方面。在他心目中,做地产最重要的是有预测能力和鉴别能力,买地就像买衫一样,买得便宜穿得久,便说明你眼光好、买得值。大家一齐去买地,谁识货,谁不识货,“有料无料”,几年后便见分晓。总括来说,投资有如一块试金石,能分辨“高”“低”、明察秋毫,是为最成功的境界。李兆基除了投资眼光快且准外,待人接物也很注重传统的人情味,决不像有些商人只认钱不认人,几十年来,他的恒基公司几乎与香港各大地产公司都合作过,被誉称为“百搭”地王。 作为地产界的“大哥大”,李兆基在香港政府适应市民要求压楼价之时,曾带头将马鞍山新港城最新楼盘自贬身价百分之八,为其他地产公司做出一个榜样。 李兆基虽然幼时读书不多,但他颇有古文修养,买下、贮存有大批古书。由于他曾捐出大笔基金给牛津大学,牛津赠予他“院士”和“博士”的荣衔。不过,他在社会传媒方面一向保持低调,不愿接受记者采访,不愿在报刊上出头露面。 李兆基热心支持社会公益事务,具有培育英才的远见和胸襟。他屡次出资赞助中、英、港的教育事业,贡献至巨。其中有三项成绩尤其卓著。 其一是于一九七九年捐助英国牛津大学的华顿书院。设立“李兆基奖学金”, 每年保送三至四名香港优秀学生负笈牛津大学,先后已有四十六位修读不同科系的学生受惠。而李先生亦膺选为该院荣誉院士。 其次,于一九八二年与好友设立“培华教育基金”,并担任主席,资助中国发展教育和培训专业人才。 一九九三年被邀出任港事顾问,并成为“广州市荣誉市民”。 其三,李兆基对中文大学的学术科研发展贡献尤多,他慷慨解囊资助中大设立三年制工商管理硕士课程,并担任顾问委员会委员。现任该校联合书院校董。 近年,他又联同挚友郑裕彤博士捐助六百万美元与中大及耶鲁大学,支持香港、华南及台湾地区研究计划。 他屡次捐款支持国际康复机构、香港公益金及爱丁堡公爵奖励计划。其家乡顺德县之医疗。教育和体育事业亦屡获资助,造福桑梓。 李兆基还斥资10亿港元,在港设立一间私营医院 —— 沙田仁安医院。事实上,李兆基除了事业成就之外,跟随过李兆基工作的人都可以证明他的国学根底相当深厚,每年集团年报的主席报告都是由他亲自撰写或修改。李兆基下笔成文,洋洋洒洒,既有内涵,又有文采,经常令他那些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同事自叹不如。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