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什么不用诸葛亮

 我来答
百度网友8976b43
2011-06-22 · TA获得超过579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6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1.5万
展开全部
鲁迅先生说得非常正确,诸葛亮是中国造神运动的结果,也是封建士大夫所追求的最高境界。诸葛亮在史实中并不是特别强,只是一个普通的丞相,周瑜比他厉害,谋略没郭嘉强,排兵布阵没司马懿厉害,计策比不上荀彧,但诸葛亮在政治、军事理论等方面的才能是很优秀的。
这样一个人在那个时期(尤其是前期)的成绩也并不是很突出,曹操用他做什么。
LZ想多了解三国,就读《三国志》,演艺只是小说。
可小说又毕竟不是历史,尊重历史事实与尊重艺术规律,本身就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以《三国演义》小说中塑造的周瑜为例,在《三国志》中“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惟与程普不睦。”的周郎,到了罗贯中笔下,为了遵循陪衬诸葛亮的艺术规律,只好让历史上真实的周瑜蒙冤受屈,心胸狭窄竟成了他最主要的性格特点,流行民间的“三国戏”更是将此演到极至。

还有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关羽的“贪恋美色”。这实在让民间的关公崇拜者脸红。据当时有关的笔记记载,曹操和刘备围攻吕布的时候,吕布曾派手下秦宜禄向曹操求救。关羽听说秦宜禄的妻子标致可人,就对曹操说,如果攻下下邳,能否把秦宜禄的妻子给他。曹操答应了。等快攻下下邳的时候,关羽又向曹操提起此事。这让曹操起了疑心:关羽多次向我提及要秦宜禄的妻子,是不是她确实生得漂亮?于是,曹操就先派人把秦宜禄的妻子找来,一看,果然美若天仙。曹操就没有给关羽,而是自己留下了。关羽极为不爽。据说有一次打猎,他就想把曹操杀掉,是刘备加以阻拦,才罢手。因此,历史的关羽并不像《三国演义》里那么“堂堂正正,凛凛冽冽,皎若青天,明若白日”。
曹操和诸葛亮

再比如,关羽最为人称道的一次战役——水淹七军,真实的历史实际上是:当时天降大雨,汉水泛滥,淹了曹营的地盘儿。于禁退到一个山坡上,没有退路,被关羽抓住了。并非是关羽有意掘开汉水,而是天假其便。到了小说里,由于突出关羽个人英雄主义的艺术需要,连这个“天功”都算到了他头上。另外,华雄不是关羽斩的,是孙坚斩的;文丑也不是关羽“诛”的,历史的关羽只斩了一个颜良。至于关羽投降曹操,在忠孝唯此为大的封建社会里,对于臣子是罪莫大焉;为了替关羽掩饰,小说家、戏剧家、民间艺人等喜欢人为造神的人,就给关羽寻客观、找理由,说他是为了保护刘备的两个妻子,不能独自突围,终把出发点归到“忠义”上。再虚构地加上跟张辽约法三章:第一,降汉不降曹,我降的是大汉天子,不是曹操;第二,要善待我的嫂子;第三,将来一旦得到哥哥的消息,千里万里我要去寻兄。曹操答应了,才有了关羽的归顺。小说其实是艺术地以掩耳盗铃的手法,极力夸大关羽的优点,并掩饰或美化他的缺点。

可见至少在历史与小说的加减法运用上,罗贯中是陈寿的“敌人”,他将历史的周瑜带入了歧途,不仅使周瑜冤深似海,而且,几乎永无平反昭雪之日;他将关羽塑造成武功盖世、义薄云天的圣人,而绝口不提他贪恋女色的人生“污点”。

这在艺术上当然很容易解释,因为如果尊重史实,即小说按历史本来面貌塑造周瑜、关羽,那诸葛亮和关羽在小说中的艺术形象便要丢分了。因为,凡《三国演义》的读者,更甭说那些受作为戏曲小生形象的周瑜影响的戏迷们,几乎没有人怀疑最后那个戏剧性地被诸葛亮气死的周瑜,就是历史上真实无误的周瑜。另外,在对关公崇拜根深蒂固的百姓眼里,武圣的神话早已经颠扑不破,有谁会相信关羽近女色的“鬼话”。“真史”反而成了“假说”。每当想到我已经接受或被灌输的历史,有可能是这种“假做真时真亦假”的历史,浑身的毛孔便禁不住渗出一层冷汗。

类似这样的例子,《三国演义》里还有不少,学者们在“纵论”时也讲到一些,像历史上“鞭打督邮”的不是张飞,而是刘备;“草船借箭”的不是诸葛亮,而是周瑜;“单刀赴会”的不是关羽,而是孙权;还有诸如关羽到底有没有一个叫关索的儿子,等等,“历史”与“演义”一经对照,便十分有趣。可见,历史与文学也是忠孝两难全了。最重要的一点当然是,《三国志》是晋朝人写的,《三国志》里以文学笔法记载的生动异常的对话,无疑具有口述史流传的性质,同时,里边有意无意间加入“春秋笔法”都是十分正常的。而在小说《三国演义》里,作者“尊刘贬曹”的主观历史态度,又已先入为主地决定了他“春秋”笔力的描写,包括把曹操刻画成奸诈无比的反面人物,把周瑜写成嫉贤妒能的小气鬼,把关羽写成完美无缺的圣人,把诸葛亮写得“多智而近妖”,而这些是仅仅阅读小说《三国演义》所无从知晓的。

也正是基于此,从事了十余年口述史实践与理论研究的我,甚至有时开始相信俄国史学家艾克什穆特在《历史与文学:异化地带?》一文中的斗胆预言:“文学与历史学质上全新的结合将成为下个世纪(指21世纪——按)智力生活的具有标志意义的事件,这种结合将成为科学知识的一种形式,其目的不在于对过去的个别方面进行专题研究,而在于对二者进行艺术综合。……‘极而言之,历史学家的著作将成为一种文学事实,而历史认识则将成为对世界进行审美思考的一种形式。’凡无助于形成艺术的体裁将为历史学家所不取。”“历史学家在与时代对话时,不管愿意还是不愿意,都不能只考虑阐述自己研究成果的逻辑,也必须考虑阐述这一成果的形式,尤其是当研究者感到有必要与读者分享他在与过去直接交往时产生的那种感受时。”

如此说来,罗贯中无疑已是这类“全新的结合”的先行者之一,并势必由此产生随之而来的症结,即熟悉《三国演义》的读者中,除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妇孺皆知的三国故事,很少有人会真正去关心,《三国演义》的正式书名究竟是什么?《三国志演义》的作者真的是罗贯中吗?罗贯中是怎样一个人?他的籍贯在哪里?生活在什么时代?都写过什么作品?他在撰写《三国志演义》时,是不是付出了创造性的劳动?这样的劳动应不应该得到确认并受到尊重?更尤其少年读者,我小时候就这样,手捧着《三国演义》连环画,脑袋里一天到晚盘算的是如何按武艺的本事大小排座次,凡是打打杀杀的段落、画面就有滋有味地反复阅读,废寝忘食,百看不厌,书页都看得发黄卷边了。连神仙般晃悠着羽毛扇的诸葛亮,嫌他碍事儿,几乎都是跳过去,不看。稍微大了一点,才知道成年人管诸葛亮的心眼叫“足智多谋”,他原来是忠贞智慧的化身,“出师未捷身先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充满了浓重的悲剧意味。而且,有许许多多的战争场面是因为有了他才能如此这般的波澜壮阔、惊心动魄、荡气回肠,令人拍案称绝。这当然是罗贯中的艺术功劳;也才慢慢理会,原本代表汉室正统的刘备,虽有“三顾茅庐”的“虚怀若谷”,却并不讨读者喜欢。特别是一想到他作为鼎立三足之一脚的蜀汉江山,最初都是从他自己的刘姓手足那里谋取来的,就更觉得他假仁假义。

3 曹操和诸葛亮

常言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毫不夸张地说,听学者们在文学馆“纵论”,实在犹如一卷精华在手,省却光阴无数。拿“三国”来说,大学者刘世德开篇就破题:这部书的正式的、准确的、科学的名称,应当是“三国志演义”。为什么呢?这牵涉到对“演义”二字的理解。用今天的话说,“演”就是阐述、表现、介绍、发挥等等的意思,“义”就是书的内容、蕴涵的思想、故事情节等等的意思。“三国志”当然指的就是二十四史当中的陈寿的《三国志》。所谓“三国志演义”,用通俗一点的话说,实际上就是“演《三国志》之义”的意思。所以“志”字是不能缺少的。接下来,罗贯中的小传、籍贯、生卒年及在创作《三国志演义》之外是否还有其他作品传世,娓娓道出。
但这一切都离不开对人物成功的艺术塑造,以曹操为例,正如郭英德所说,罗贯中在描写曹操奸诈、残忍一面的同时,并没有回避,而是生动地展现了他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另一面。换言之,在作者笔下,曹操虽是一个反面人物,却不失英雄本色。作为英雄本色的突出表现,作者很注意写曹操的雄才大略和政治上的远见卓识。他在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时,就曾说过:“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可见,是他的王者气质、政治智慧和枭雄性格,造就他成为“古今奸雄中第一奇人”。单就写人物来说,我觉得曹操是《三国演义》中塑造得最复杂、最丰满,也最真实、最可信的一个艺术形象。
aooyou
2011-06-22 · TA获得超过143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4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70万
展开全部
观点:徐庶与诸葛亮是“密友”,私人关系非常好,曹操是如何用卑鄙手段赚取徐庶的,诸葛亮自然知晓,况且徐庶已经留在曹操身边,曹操那里诸葛亮说什么也不会去的。

诸葛亮之所以没有去辅佐曹操,归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曹操架子太大。曹操破黄巾余孽后,手握重兵,“威名日重”,显得不可一世。在“招贤纳士”时采用了“守株待兔”、“愿者上钩”的办法,足不出户的、被动的等待贤良的“投奔”,即使像程昱、郭嘉这样的名士,曹操也很难放下架子亲自去拜访,只是“遣人”去“寻问”、“征聘”,让他们“来见”自己。

隐居在南阳的诸葛亮,身上有一股子文人的穷酸,是一个“不可屈致”的儒生,况且 “久乐耕锄,懒于应世”,刘备带着“金帛礼物”“亲往求之”、“枉驾见之”,“三顾茅庐”,给足了诸葛亮面子,他还故意“躲避”和“磨蹭”,以考验刘备求贤的诚意,如果让他放弃文人的尊严,反过来去“投奔”曹操,这是让他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的事。

二、曹操自恃过高。“治世之能臣”曹操曾经说过:“吾亦犹人也,非有四目两口,但多智谋耳。”这说明曹操自我感觉良好,对自己的智慧谋略很自信,也很自负,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自己的主张和看法,谋士们献出的良策大多都“正合” 他意。在才学超人的曹操眼里,谋士只不过是他工作上的帮手,智慧上的补充,合自己意的建议能够欣然接受,不合自己意的不予采纳。

诸葛亮的自信和自负在很大程度上都要超过曹操,一个“满腹经纶”的谋士在一个“自恃过高”的上司手下做事情,难免畏手畏脚,没有能够充分施展自己才能的空间,不能大展宏图,弄不好还会招致上司的“嫉妒”,甚至会像杨修一样招来杀身之祸。诸葛亮是个聪明人,他是不会这样做的。

三、曹操实为汉贼。董卓死后,汉献帝恶梦初醒,总算舒了口气,以为可以过上好日子了,不想却继续受到李傕、郭汜的“欺凌”,为了“扫清贼党,以安朝廷”,便下诏令曹操入朝“以辅王室”,不料引狼入室。

曹操强行命令汉献帝“驾幸许都”,独揽朝政大权,欺君罔上比董卓、李傕、郭汜更甚。诸葛亮的祖、父都做过汉朝的官吏,都吃过汉朝的俸禄,“生为汉臣,死为汉鬼”的观念在诸葛亮心里已经根深蒂固,曹操的“汉贼”行径,让一心维护刘汉正统的诸葛亮非常憎恨,更谈不上去辅佐他了。

四、曹操谋士如云。曹操手下的谋士很多,荀彧、荀攸是“海内名士”,程昱、郭嘉是“当今贤士”,刘晔是“光武嫡派子孙”,另外满宠、吕虔、毛玠等人都是才华横溢的人才,再加上聪明智慧自恃过高的曹操,所以曹操的谋士班子非常强大,诸葛亮如果去辅佐曹操,不可能会与曹操形成谁也离不开谁的“鱼水关系”,就不可能受到“重用”,更谈不上“言听计从”了,这样浅显的道理诸葛亮是不会不明白的。

五、曹操不闻其名。曹操比诸葛亮年长二十六岁,公元196年,曹操独掌朝政大权时诸葛亮才刚刚十六岁,还是个年未弱冠的娃娃,加上诸葛亮“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淡泊明志”, “懒于应世”。赤壁之战前夕,诸葛亮的名声传播也不过仅限于几位“隐士”和“密友”之间组成的小圈子,“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的美誉,外人几乎都不知道,即便是“近水楼台”在荆州待了好几年的刘备都未曾听说过,更何况远在许昌的曹操了。一个年纪轻轻,又没有多大名望的人,曹操才懒得去理会他,曹操和诸葛亮没有缘分。

六、曹操手段卑鄙。徐庶归附刘备后,帮助刘备打了几场胜仗。当曹操得知徐庶之才“十倍于昱”时,为了得到徐庶,便抓住徐庶“为人至孝”的弱点,“使人赚其母至许昌”,然后模仿“徐母笔迹”伪造书信,把徐庶从新野骗到许昌。徐母见徐庶“弃明投暗”,羞愧自杀。徐庶因此“抱恨终天”,发誓不为曹操“设一谋”。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维京继承人
推荐于2018-05-08 · TA获得超过1.2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554
采纳率:83%
帮助的人:534万
展开全部
我来帮您回答吧,个人对历史比较在行---我不喜欢抄袭主流观点

诸葛亮是不可能投靠曹操的,他属于当时的士族阶层,并且与荆州大族(即黄月英)联姻
而曹操是主张寒门思想的,目标就是要遏制世族发展---所以世族们多以所谓大义来攻击曹操
现在我们的许多老百姓也相信曹操是奸雄---实际上曹操是想要促进社会平等的,反对世族对权力的垄断----而老百姓在世族多年来的宣传---尤其是东晋和南北朝时代,曹操已经完全被丑化了

曹操或许在有机会的情况下去拉拢诸葛亮---比如曹操成功长期控制荆州,就会一定程度上录用这些大族的人士来安抚他们---但是绝对不会重用诸葛亮这样背景的人的

而诸葛亮以他的立场,他必须扶持刘备这样的正统人士---来回复正统----不仅仅是汉朝的统治,也是汉朝的大族推荐子弟为官的制度
而曹操的儿子曹丕采纳陈群的建议---实行九品中正制,颠覆了曹操原来的努力
这样北方的大族基本上都不反对魏国的统治了----诸葛亮的北伐也就完全失去号召力了

相反的,蜀国的地方大族期盼魏国统治蜀地---实行蜀人治蜀,所以焦周之类的投降派就出现了

以上完全原创手打,希望您能采纳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山项洞人
2011-06-22 · TA获得超过187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2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不是曹操不用诸葛亮,而是历史没有给这个机会。
1、诸葛亮出山前是属刘表治下,名声也仅限于荆州地区,曹操并不知道有此大才。2、诸葛亮出山后并未被俘或如徐庶般家人被要挟(演义说曹操南下前秘密转移了家人,不知正史如何),所以待曹操得知诸葛亮大名后也无机会招纳。3、诸葛亮也是打汉室正统旗号的,即使曹操有机会,诸葛亮也不会选曹操的。4、有人分析说其实诸葛亮出山也是择主的,在人才济济的曹操阵营里,觉得自己机会不大,也不会选择曹操。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Holic丶两仪
2011-06-22 · TA获得超过231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4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9.7万
展开全部
因为曹操以徐庶的老母要挟徐庶背离刘备转投魏,徐庶身在曹营心在汉,对刘备心怀愧疚,而正巧他与诸葛亮又是隆中好友,所以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于是刘备捷足先登,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曹操当时并不知道诸葛亮这个人才,并不是不用!曹操历来都是广招人才的,所以手下无论大将、谋士数不胜数...要是知道肯定会拜访、重用,例如诸葛亮的死对头司马懿,有着不输于诸葛亮的才能,最后成了魏国宰相,例如曹操初见赵云时也想极力拉拢...如果曹操一开始就知道诸葛亮的存在,那历史可能又是另一个篇章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