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一、散文阅读的一般方法
(一)阅读散文,要明确散文的特点。
散文在内容上,可以写人,可以记事,可以写景,可以状物,但所写的总是作者自我感悟至深的生活经验的一部分。看似平常的事物,经作者从深处开掘,便有了新颖的深意。要理出作品选择了哪些材料,中心思想是什么。阅读散文要知道散文在形式上的特点有以下几点:
1、,往往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融为一炉;
2、往往从细处用笔,小中见大,把作者的情思贯穿在细致的描述中;
3、往往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像力,激发读者的联想;
4、往往行文自由,结构灵活,但形散神聚。
(二)阅读散文,要了解散文的分类。
散文因类别不同,其内容结构语言等有很大的差异。
1、抒情散文。抒情散文以表现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抒发作者的感情为主,或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往往直抒胸臆,表达爱憎,如《白杨礼赞》。
2、叙事散文。叙事散文则是以叙事写人为主,其特点是:叙事,情节不求完整但很集中;写人,形象不求丰满但要鲜明,叙事散文中的情,渗透在文章似字里行间,例如《背影》。
(三)、阅读散文,要学会抓线索,识文眼。
抓线索。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看形和神的结合点是什么,也就是要抓住散文的线索。散文中的线索可以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找线索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1、要了解文章的体裁分类和表现手法(是否以物喻人、借物抒情)。
2、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3、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4、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识文眼。文眼是指文章中能点明内容情感与谋篇布局的只言片语或语句,即文章的点睛之笔。读散文识得了文眼,就等于拿到了入门的钥匙。文眼通常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有的就是标题,也有嵌于文中的。例如《背影》就是抓住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背影在文中出现了四次,每次情况不同而抒发父子深情的思想感情是一脉相承的,背影既是线索又是文眼。再例如《白杨礼赞》中作者几次强调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我要赞美白杨树,这种包含象征意义的议论抒情句正是文眼所在。抓住它就抓住了作者的情感脉搏,抓住了阅读的关键。
(四)、阅读散文,要能发挥想象,领会意境。
散文意境是由文中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阅读散文要尽可能透彻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接近作者意趣,达到身临其境的地步。
(五)、阅读散文,要准确揣摩词句,品味语言。
散文的语言比其他文体更严格、更凝练。品味语言既要揣摩字面,又要了解作者生活经验与情感,特别要分析作者怎样通过积极修辞和感情表达,使语言产生特殊的审美效果。例如:《春》中作者用准确生动的词语来表现春天景物的特征。如写春草时,用嫩嫩的绿绿的软绵绵的写出春草嫩、绿、软的特点。写春花一段中,借蜜蜂之闹来写花丛之密,花香之浓,渲染了百花争春的气氛,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一幅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画面;大量运用精彩的比喻句和拟人句,来表现景物的特征,抒发内心的情感。比喻句如:写春花,用火霞雪来比喻桃花、杏花、梨花的色彩,使人联想到火的炽烈、霞的绚烂、雪的高洁,给人以美好的感受。写地上的野花,像眼睛,像星星,使人仿佛看到了遍布草丛中的野花在春风中在阳光下时隐时现的动人情景。结尾的三个比喻句,设喻新颖,含义深邃。崭新的容貌、多彩的风姿、青春的活力,这就是作者把握的、并由衷赞美的春之特色。拟人句如:写春回大地,说春天的脚步近了,把春拟人化,让读者仿佛看到她一步一步向我们走来,为全文定下了活泼、轻快的抒情旋律,烘托出诗的氛围;写春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百花争春的情态。
二、散文阅读答题要点及技巧
(一).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
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
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二)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会精心组织,选取材料;在表达上更是精益求精,特别注意词语在表达上的顺序,层次和分寸感。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比如,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例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
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三)品味语言
在散文阅读中,这是一个大的考点,更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可以包含很多小项,分析如下:
1、字词含义:原文给一个词语的拼音,让你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出词语并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的含义。填写词语要靠平时的积累,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答题思路: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②根据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2、词语妙用
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答题思路: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②表达作用。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③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3、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
这样的题,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有时,也会单纯考哲理性语句的含义,这样的考题,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
4、理解句子的作用。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点题、总结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内容和主题上:点明主旨,深化主题。
5.表达方式的作用
一篇文章或一个文段,一般会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为了表达主题需要,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有时会考(或变相)其它表达方式的作用,有时会把修辞融合在这里考。
(1)描写的作用
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景物描写,主要考查意境描写的作用,答题时,重点是景物描写对表达作者或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要严格区分小说景物描写与散文景物描写的不同(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2)议论的作用
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
(3)抒情的作用
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来考。
6.表现手法
泛指写作上的方法,它必须是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写作的方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
①写景美——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
②咏物类——托物言志
有时也用衬托,对比,侧面描写,象征,卒章显志,讽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实写虚,寓虚于实,虚实相生)手法等。
7.发展性考题
谈感受是散文阅读发展性考题的热门考题,可分为:(1)对描写对象;(2)对人物情感;(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4)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此考点灵活多变,-把握的关键是①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②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梭两可。③答题时,语言要流畅。不能出病句,语言要有层次性,可以引用诗文或名言回答此题。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为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除了散文知识点和阅读方法的教学指导,更主要的加强练习指导,多阅读,多练习,多巩固,从课内学习,走向课外学习,学生才会掌握散文的阅读方法,了解答题的规律,知道答题方法。
(一)阅读散文,要明确散文的特点。
散文在内容上,可以写人,可以记事,可以写景,可以状物,但所写的总是作者自我感悟至深的生活经验的一部分。看似平常的事物,经作者从深处开掘,便有了新颖的深意。要理出作品选择了哪些材料,中心思想是什么。阅读散文要知道散文在形式上的特点有以下几点:
1、,往往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融为一炉;
2、往往从细处用笔,小中见大,把作者的情思贯穿在细致的描述中;
3、往往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像力,激发读者的联想;
4、往往行文自由,结构灵活,但形散神聚。
(二)阅读散文,要了解散文的分类。
散文因类别不同,其内容结构语言等有很大的差异。
1、抒情散文。抒情散文以表现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抒发作者的感情为主,或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往往直抒胸臆,表达爱憎,如《白杨礼赞》。
2、叙事散文。叙事散文则是以叙事写人为主,其特点是:叙事,情节不求完整但很集中;写人,形象不求丰满但要鲜明,叙事散文中的情,渗透在文章似字里行间,例如《背影》。
(三)、阅读散文,要学会抓线索,识文眼。
抓线索。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看形和神的结合点是什么,也就是要抓住散文的线索。散文中的线索可以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找线索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1、要了解文章的体裁分类和表现手法(是否以物喻人、借物抒情)。
2、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3、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4、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识文眼。文眼是指文章中能点明内容情感与谋篇布局的只言片语或语句,即文章的点睛之笔。读散文识得了文眼,就等于拿到了入门的钥匙。文眼通常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有的就是标题,也有嵌于文中的。例如《背影》就是抓住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背影在文中出现了四次,每次情况不同而抒发父子深情的思想感情是一脉相承的,背影既是线索又是文眼。再例如《白杨礼赞》中作者几次强调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我要赞美白杨树,这种包含象征意义的议论抒情句正是文眼所在。抓住它就抓住了作者的情感脉搏,抓住了阅读的关键。
(四)、阅读散文,要能发挥想象,领会意境。
散文意境是由文中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阅读散文要尽可能透彻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接近作者意趣,达到身临其境的地步。
(五)、阅读散文,要准确揣摩词句,品味语言。
散文的语言比其他文体更严格、更凝练。品味语言既要揣摩字面,又要了解作者生活经验与情感,特别要分析作者怎样通过积极修辞和感情表达,使语言产生特殊的审美效果。例如:《春》中作者用准确生动的词语来表现春天景物的特征。如写春草时,用嫩嫩的绿绿的软绵绵的写出春草嫩、绿、软的特点。写春花一段中,借蜜蜂之闹来写花丛之密,花香之浓,渲染了百花争春的气氛,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一幅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画面;大量运用精彩的比喻句和拟人句,来表现景物的特征,抒发内心的情感。比喻句如:写春花,用火霞雪来比喻桃花、杏花、梨花的色彩,使人联想到火的炽烈、霞的绚烂、雪的高洁,给人以美好的感受。写地上的野花,像眼睛,像星星,使人仿佛看到了遍布草丛中的野花在春风中在阳光下时隐时现的动人情景。结尾的三个比喻句,设喻新颖,含义深邃。崭新的容貌、多彩的风姿、青春的活力,这就是作者把握的、并由衷赞美的春之特色。拟人句如:写春回大地,说春天的脚步近了,把春拟人化,让读者仿佛看到她一步一步向我们走来,为全文定下了活泼、轻快的抒情旋律,烘托出诗的氛围;写春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百花争春的情态。
二、散文阅读答题要点及技巧
(一).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
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
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二)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会精心组织,选取材料;在表达上更是精益求精,特别注意词语在表达上的顺序,层次和分寸感。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比如,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例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
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三)品味语言
在散文阅读中,这是一个大的考点,更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可以包含很多小项,分析如下:
1、字词含义:原文给一个词语的拼音,让你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出词语并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的含义。填写词语要靠平时的积累,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答题思路: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②根据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2、词语妙用
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答题思路: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②表达作用。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③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3、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
这样的题,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有时,也会单纯考哲理性语句的含义,这样的考题,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
4、理解句子的作用。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点题、总结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内容和主题上:点明主旨,深化主题。
5.表达方式的作用
一篇文章或一个文段,一般会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为了表达主题需要,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有时会考(或变相)其它表达方式的作用,有时会把修辞融合在这里考。
(1)描写的作用
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景物描写,主要考查意境描写的作用,答题时,重点是景物描写对表达作者或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要严格区分小说景物描写与散文景物描写的不同(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2)议论的作用
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
(3)抒情的作用
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来考。
6.表现手法
泛指写作上的方法,它必须是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写作的方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
①写景美——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
②咏物类——托物言志
有时也用衬托,对比,侧面描写,象征,卒章显志,讽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实写虚,寓虚于实,虚实相生)手法等。
7.发展性考题
谈感受是散文阅读发展性考题的热门考题,可分为:(1)对描写对象;(2)对人物情感;(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4)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此考点灵活多变,-把握的关键是①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②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梭两可。③答题时,语言要流畅。不能出病句,语言要有层次性,可以引用诗文或名言回答此题。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为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除了散文知识点和阅读方法的教学指导,更主要的加强练习指导,多阅读,多练习,多巩固,从课内学习,走向课外学习,学生才会掌握散文的阅读方法,了解答题的规律,知道答题方法。
展开全部
散文阅读是高考语文试卷中的重点,也是学生答题的一大难点。学生在解答此类题目时,往往不得要领,普遍得分不高。在所失去的分数中,非知识性错误即规范性不强导致的失分占有很大的比率,因此,对学生加强规范性答题的训练已成当务之急。
规范性答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要求:
一、认真审题,明确答题指向
认真审题是准确答题的前提。审题主要有两方面的要求。第一,审题干。题干是问题之所在,它在某种程度上为答题指明的方向。第二,审材料。有些题干后附有一些文字材料(比如词语或者句子),这些材料对答题的区域和重点作了隐性的规定。
二、理清思路,明确答题步骤
理清答题思路是准确答题的保障。第一,根据题目的要求,对题目所涉及的相关文本内容进行细致而全面的分析和理解。第二,根据审题的结果,准确 地找出相关的答题要点以及要点之间的逻辑联系。第三,理清答题的思路,明确答题的先后次序。第四,根据赋分值,检查是否有遗漏的要点。
三、简洁表达,明晰答题语言
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是准确答题的呈现形式。第一,答题语言要简明扼要。第二,答题语言要表意明确。尽量不要使用比喻、拟人等形象化的修辞语言,尽量不要使用抽象的语言,尽可能结合文本进行答题。
四、规范书写,整洁答题文面
规范美观的书写是获得高分的有力保障。书写清楚美观,既是答题的基本要求,也是学生语文素质的基本体现。所以,工整清楚的卷面是提高得分率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学生答题时不可小视。
【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问题。[2008年武汉市高三年级四月调考试卷,题目有删减]
故乡的芦花
李笙清
在滩涂上看芦花,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那种骑着牛背走在湖堤上看一望无垠的芦花的感觉,至今仍然令人回味无穷。柳笛声中,那大片大片茂密的芦 苇迎风招展,雪一样的芦花便如旗帜般潮涌浪卷;宁静中,仿佛有涛声隐约,忍不住牧牛进入那片芦苇花海,任由苇絮芦花轻拂脸颊,然后折一根长长的芦苇顶在头 上,自己就俨然成了芦苇王子。
如今滩涂上的苇林稀了,那种飘雪的壮观景象我是难以找到了,但是一蓬一蓬的芦苇依然顽强地生长在那些肥沃的滩涂上、河床边,它们惊人的生命力,来自于那深深下扎的芦根;当芦花谢了,芦苇枯萎,那些吮吸着水乡乳汁的芦根,却已在孕育着新的生命。
我常常将芦花看作是水乡的女人,她们是我的祖母和母亲,还有更多系着围裙下河下湖的女人。水乡的湖从来不曾干涸。每到涨潮时节,纵横交错的河 床满了,水会漫过岸边的芦苇,一路流淌,直到扎进湖里。而到了枯水季节,湖水会经过一孔孔涵闸,给这些河道注入生命之水,也滋润着河道两边丛生的芦苇。
芦苇拔节的季节,正是麦地出苗的时候,这时候的水乡是清闲的,河边往往是最热闹的地方。男人们会光着膀子修理渔具,将那些终年漂在水上的船 抬到岸上,晒干后,顶着日头,一遍遍地给船体上桐油。织网是女人的活计,树阴下,那些穿花似的巧手忽上忽下,令人眼花缭乱。一级一级的石板台阶,一个一个 的水埠头,女人的嬉闹声里,常常掺杂着汉子粗粗的嗓门,泥土一样朴实。间或有水鸟扑愣愣地从岸边的芦苇丛中飞出,引起一串更响亮的笑声。当此起彼伏的棒槌 声渐渐停息下来,女人们会就着河水洗发,会将清清的水面当作妆镜,欣赏一番自己的容颜,一朵红云会腾上脸来。
当湖风温暖地沿着苇荡穿行的日子,芦花开始出穗,男人们开始下湖忙活。这时候的女人也忙碌起来,她们像莲花一样开放在近湖和堰塘里,一个个 小小的木桶,一根根细长的竹篙,让女人们融入到一片诗意之中。草帽下,那些淌着汗水的脸,总是笑意嫣然,挥手间,沾满菱角叶。在我的水乡,采菱一般是女人 的专利,说笑之间,她们的纤纤十指飞快地摘着水面上的菱角,熟练得就像在做纳鞋底一样的针线活,不一会儿。木桶就满了,女人们将木桶划到岸边,麻利地用筐 篓装好,然后舀干木桶里的水,又轻盈地划进菱花丛中。一趟趟下来,岸边的菱角成了小山,女人的衣服开始湿透,会显出好看的曲线。偶尔有汉子心疼婆娘,也划 着木桶采菱,他们笨拙的姿势往往引来女人的笑声,有时木桶翻了,男人和菱角一起滑落到水里,这时候,女人的笑声会更加恣意。
芦苇长得更高的时候,芦花开始在风中怒放,秋风中,那银白如絮的芦花飘逸柔情。男人们开始频繁地出湖,而女人们的扁舟会像蜜蜂一样轻灵地穿 行在荷叶林中。那些莲花凋谢的荷杆上,已挂满熟透的莲蓬。每当扁舟划过,女人唇边的渔歌,夹杂着莲蓬与荷梗断裂的脆响,这时候的女人,就像迎风飘拂的芦花 一样美丽动人。
和家乡众多的女人一样,母亲的那双勤劳的手,除了摘菱采莲和忙她那永远也做不完的针线活外,还会用芦苇编织很多东西。夕阳下,母亲坐在院子 里。用锋利的篾刀将芦苇去皮,劈成篾条,编织成苇帘、苇席、苇篮和苇篓等用品,连圈养鸭子的篱笆和菜地的栅栏都是用一根根的芦苇夹成。有时候坐在小凳上, 看着母亲那双灵巧的手上下翻飞,每每出神。
等到我上中学时,一个外地商人在当地办起苇编厂,那些取之不尽的芦苇被水乡的女人编成果篮、笔筒等精关的工艺品,竞成了一项创收的渠道。再 后来,镇上办起了造纸厂,芦苇被大量收购,水乡的芦苇面积开始减少,那种芦花如海的景象不多见了。如今,祖母早已过世,母亲也已不再是当年的采莲女,但家 乡的芦花仍然一年又一年地花开花谢,牵动着我的一抹乡愁,一抹遥远的记忆。让我再一次徜徉在芦苇花海,走进那种难得的宁静淡泊之中。
1.这篇散文富有诗意美、人情美,请结合五、六两段,就其表现手法方面的特色,作简要的赏析。(4分)
【思路点拨】
在通读文本大意后,首先要认真审题。题目中包含以下要求:1、就“五、六”的相关内容作答,且重点关注这两段中能体现“诗意美、人情美”的内 容;2、着重分析“表现手法”上的特点。其次明确答题思路。可以将五、六两段中所涉及的“表现手法”方面的特色分别作答,也可以将其一起综合作答。答题 时,最好先写出文段所呈现的“表现手法”,然后再联系文段内容作具体的阐释。再次,“阐要赏析”要求 “语言表达”力求简洁明了。
下面是学生在考试中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
答案一:细腻的动作描写,如“纤纤十指飞快地摘着水面上的菱角”,形象表现了女人们优雅勤劳,突出了人情美。
答案二:作者将人物与景色的描写相结合,细致的表现了人物的动作与神情,向读者展示出了一幅幅醉人的、充满诗意的美丽画面。
从学生的答案中,我们可以看出存在着以下规范性答题的问题:
1、没有审清答案指向和要求。如“答案一”错误地将“表现手法”理解成“语言表达方式”,因而导致答非所问。表现手法的主要类型有:象征、对 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 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以小见大、开门见山,等等。
2、答题步骤不清晰。如“答案二”既没有明确地答出“表现手法”上的特色,也没有按照答题步骤进行回答。同时,没有结合文本中具体的语句进行阐释,而是使用抽象的语言对题目进行解答,因而导致答题不完整。
3、没有理清答题的思路。如“答案二”没有对“景”和“人”的特点进行分类,因而答案没有层次性,显得不清晰。
【参考答案】
1.表现手法主要是衬托,以芦花衬托女子的美丽,以男子的粗犷、笨拙衬托女子的柔美、灵巧。另外,还用到借物抒情等手法。(“表现手法”表述准确给2分,“赏析”到位给2分)
【现场练兵】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的问题。
图 画
冰心
信步走下山门去,何曾想寻幽访胜?
转过山坳来,一片青草地,参天的树影无际。树后弯弯的石桥,桥后两个俯蹲在残照里的狮子。回过头来,只一道的断瓦颓垣,剥落的红门,却深深掩闭。原来是故家陵阙!何用来感慨兴亡,且印下一幅图画。
半山里,凭高下视,千百的燕子,绕着殿儿飞。城垛般的围墙,白石的甬道,黄绿琉璃瓦的门楼,玲珑剔透。楼前是山上的晚霞鲜红,楼后是天边的平原村树,深蓝浓紫。暮霭里,融合在一起。难道是玉宇琼楼?难道是瑶宫贝阙?何用来搜索诗肠,且印下一幅图画。
低头走着,一首诗的断句,忽然浮上脑海来。“四月江南无矮树,人家都在绿阴中。”何用苦忆是谁的著作,何用苦忆这诗的全文。只此已描画尽了山下的人家!(本篇最初发表于北京《晨报》1921年7月5日)
1.作者在第三段中描绘了哪两幅画面?其目的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作者在第三段中描绘的两幅图画是:一、“山上的晚霞”图,二、“平原村树”图。其“目的”就是为了与第二段中的“断瓦颓垣” 图进行对照,以此来表达作者的乐观旷达、淡泊悲悯的情怀。
规范性答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要求:
一、认真审题,明确答题指向
认真审题是准确答题的前提。审题主要有两方面的要求。第一,审题干。题干是问题之所在,它在某种程度上为答题指明的方向。第二,审材料。有些题干后附有一些文字材料(比如词语或者句子),这些材料对答题的区域和重点作了隐性的规定。
二、理清思路,明确答题步骤
理清答题思路是准确答题的保障。第一,根据题目的要求,对题目所涉及的相关文本内容进行细致而全面的分析和理解。第二,根据审题的结果,准确 地找出相关的答题要点以及要点之间的逻辑联系。第三,理清答题的思路,明确答题的先后次序。第四,根据赋分值,检查是否有遗漏的要点。
三、简洁表达,明晰答题语言
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是准确答题的呈现形式。第一,答题语言要简明扼要。第二,答题语言要表意明确。尽量不要使用比喻、拟人等形象化的修辞语言,尽量不要使用抽象的语言,尽可能结合文本进行答题。
四、规范书写,整洁答题文面
规范美观的书写是获得高分的有力保障。书写清楚美观,既是答题的基本要求,也是学生语文素质的基本体现。所以,工整清楚的卷面是提高得分率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学生答题时不可小视。
【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问题。[2008年武汉市高三年级四月调考试卷,题目有删减]
故乡的芦花
李笙清
在滩涂上看芦花,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那种骑着牛背走在湖堤上看一望无垠的芦花的感觉,至今仍然令人回味无穷。柳笛声中,那大片大片茂密的芦 苇迎风招展,雪一样的芦花便如旗帜般潮涌浪卷;宁静中,仿佛有涛声隐约,忍不住牧牛进入那片芦苇花海,任由苇絮芦花轻拂脸颊,然后折一根长长的芦苇顶在头 上,自己就俨然成了芦苇王子。
如今滩涂上的苇林稀了,那种飘雪的壮观景象我是难以找到了,但是一蓬一蓬的芦苇依然顽强地生长在那些肥沃的滩涂上、河床边,它们惊人的生命力,来自于那深深下扎的芦根;当芦花谢了,芦苇枯萎,那些吮吸着水乡乳汁的芦根,却已在孕育着新的生命。
我常常将芦花看作是水乡的女人,她们是我的祖母和母亲,还有更多系着围裙下河下湖的女人。水乡的湖从来不曾干涸。每到涨潮时节,纵横交错的河 床满了,水会漫过岸边的芦苇,一路流淌,直到扎进湖里。而到了枯水季节,湖水会经过一孔孔涵闸,给这些河道注入生命之水,也滋润着河道两边丛生的芦苇。
芦苇拔节的季节,正是麦地出苗的时候,这时候的水乡是清闲的,河边往往是最热闹的地方。男人们会光着膀子修理渔具,将那些终年漂在水上的船 抬到岸上,晒干后,顶着日头,一遍遍地给船体上桐油。织网是女人的活计,树阴下,那些穿花似的巧手忽上忽下,令人眼花缭乱。一级一级的石板台阶,一个一个 的水埠头,女人的嬉闹声里,常常掺杂着汉子粗粗的嗓门,泥土一样朴实。间或有水鸟扑愣愣地从岸边的芦苇丛中飞出,引起一串更响亮的笑声。当此起彼伏的棒槌 声渐渐停息下来,女人们会就着河水洗发,会将清清的水面当作妆镜,欣赏一番自己的容颜,一朵红云会腾上脸来。
当湖风温暖地沿着苇荡穿行的日子,芦花开始出穗,男人们开始下湖忙活。这时候的女人也忙碌起来,她们像莲花一样开放在近湖和堰塘里,一个个 小小的木桶,一根根细长的竹篙,让女人们融入到一片诗意之中。草帽下,那些淌着汗水的脸,总是笑意嫣然,挥手间,沾满菱角叶。在我的水乡,采菱一般是女人 的专利,说笑之间,她们的纤纤十指飞快地摘着水面上的菱角,熟练得就像在做纳鞋底一样的针线活,不一会儿。木桶就满了,女人们将木桶划到岸边,麻利地用筐 篓装好,然后舀干木桶里的水,又轻盈地划进菱花丛中。一趟趟下来,岸边的菱角成了小山,女人的衣服开始湿透,会显出好看的曲线。偶尔有汉子心疼婆娘,也划 着木桶采菱,他们笨拙的姿势往往引来女人的笑声,有时木桶翻了,男人和菱角一起滑落到水里,这时候,女人的笑声会更加恣意。
芦苇长得更高的时候,芦花开始在风中怒放,秋风中,那银白如絮的芦花飘逸柔情。男人们开始频繁地出湖,而女人们的扁舟会像蜜蜂一样轻灵地穿 行在荷叶林中。那些莲花凋谢的荷杆上,已挂满熟透的莲蓬。每当扁舟划过,女人唇边的渔歌,夹杂着莲蓬与荷梗断裂的脆响,这时候的女人,就像迎风飘拂的芦花 一样美丽动人。
和家乡众多的女人一样,母亲的那双勤劳的手,除了摘菱采莲和忙她那永远也做不完的针线活外,还会用芦苇编织很多东西。夕阳下,母亲坐在院子 里。用锋利的篾刀将芦苇去皮,劈成篾条,编织成苇帘、苇席、苇篮和苇篓等用品,连圈养鸭子的篱笆和菜地的栅栏都是用一根根的芦苇夹成。有时候坐在小凳上, 看着母亲那双灵巧的手上下翻飞,每每出神。
等到我上中学时,一个外地商人在当地办起苇编厂,那些取之不尽的芦苇被水乡的女人编成果篮、笔筒等精关的工艺品,竞成了一项创收的渠道。再 后来,镇上办起了造纸厂,芦苇被大量收购,水乡的芦苇面积开始减少,那种芦花如海的景象不多见了。如今,祖母早已过世,母亲也已不再是当年的采莲女,但家 乡的芦花仍然一年又一年地花开花谢,牵动着我的一抹乡愁,一抹遥远的记忆。让我再一次徜徉在芦苇花海,走进那种难得的宁静淡泊之中。
1.这篇散文富有诗意美、人情美,请结合五、六两段,就其表现手法方面的特色,作简要的赏析。(4分)
【思路点拨】
在通读文本大意后,首先要认真审题。题目中包含以下要求:1、就“五、六”的相关内容作答,且重点关注这两段中能体现“诗意美、人情美”的内 容;2、着重分析“表现手法”上的特点。其次明确答题思路。可以将五、六两段中所涉及的“表现手法”方面的特色分别作答,也可以将其一起综合作答。答题 时,最好先写出文段所呈现的“表现手法”,然后再联系文段内容作具体的阐释。再次,“阐要赏析”要求 “语言表达”力求简洁明了。
下面是学生在考试中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
答案一:细腻的动作描写,如“纤纤十指飞快地摘着水面上的菱角”,形象表现了女人们优雅勤劳,突出了人情美。
答案二:作者将人物与景色的描写相结合,细致的表现了人物的动作与神情,向读者展示出了一幅幅醉人的、充满诗意的美丽画面。
从学生的答案中,我们可以看出存在着以下规范性答题的问题:
1、没有审清答案指向和要求。如“答案一”错误地将“表现手法”理解成“语言表达方式”,因而导致答非所问。表现手法的主要类型有:象征、对 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 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以小见大、开门见山,等等。
2、答题步骤不清晰。如“答案二”既没有明确地答出“表现手法”上的特色,也没有按照答题步骤进行回答。同时,没有结合文本中具体的语句进行阐释,而是使用抽象的语言对题目进行解答,因而导致答题不完整。
3、没有理清答题的思路。如“答案二”没有对“景”和“人”的特点进行分类,因而答案没有层次性,显得不清晰。
【参考答案】
1.表现手法主要是衬托,以芦花衬托女子的美丽,以男子的粗犷、笨拙衬托女子的柔美、灵巧。另外,还用到借物抒情等手法。(“表现手法”表述准确给2分,“赏析”到位给2分)
【现场练兵】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的问题。
图 画
冰心
信步走下山门去,何曾想寻幽访胜?
转过山坳来,一片青草地,参天的树影无际。树后弯弯的石桥,桥后两个俯蹲在残照里的狮子。回过头来,只一道的断瓦颓垣,剥落的红门,却深深掩闭。原来是故家陵阙!何用来感慨兴亡,且印下一幅图画。
半山里,凭高下视,千百的燕子,绕着殿儿飞。城垛般的围墙,白石的甬道,黄绿琉璃瓦的门楼,玲珑剔透。楼前是山上的晚霞鲜红,楼后是天边的平原村树,深蓝浓紫。暮霭里,融合在一起。难道是玉宇琼楼?难道是瑶宫贝阙?何用来搜索诗肠,且印下一幅图画。
低头走着,一首诗的断句,忽然浮上脑海来。“四月江南无矮树,人家都在绿阴中。”何用苦忆是谁的著作,何用苦忆这诗的全文。只此已描画尽了山下的人家!(本篇最初发表于北京《晨报》1921年7月5日)
1.作者在第三段中描绘了哪两幅画面?其目的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作者在第三段中描绘的两幅图画是:一、“山上的晚霞”图,二、“平原村树”图。其“目的”就是为了与第二段中的“断瓦颓垣” 图进行对照,以此来表达作者的乐观旷达、淡泊悲悯的情怀。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对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主要指:一是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散文”一词大概出现在北宋太平兴国(976年12月-984年11月)时期。
《辞海》认为:中国六朝以来,为区别韵文与骈文,把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统称“散文”。后又泛指诗歌[2]以外的所有文学体裁。
随着时间的发展,散文的概念由广义向狭义转变,并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
形散神聚:”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情感体验。情感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先大致看一下文章。然后看问题。带着问题再看文章。然后大多问题都是在文章中找到的。所以。再认认真真回答问题。就OK咯。
常见公式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望楼主采纳
常见公式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望楼主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1、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说白了就是无论作者发什么样的感慨,中心意思不变,所以阅读散文时一定要归纳每一段的大意和文章主旨
2、特点:语言上,词汇丰富,语句优美,节奏鲜明……内容上:表达了作者…………结构上:环环相扣,逐步深入,画龙点睛……
3、散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抒情,还有记叙
2、特点:语言上,词汇丰富,语句优美,节奏鲜明……内容上:表达了作者…………结构上:环环相扣,逐步深入,画龙点睛……
3、散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抒情,还有记叙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