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与《马说》、《送东阳马生序》、《小石潭记》、《岳阳楼记》所有试题 满意者另有奖金
4个回答
展开全部
送上历届各地中考题,不知道有木有赶上中考……o(╯□╰)o
2006年温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19—26题。
(一)(12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一食或尽粟一石 ▲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3)策之不以其道 ▲ (4)执策而临之 ▲
20.文中第(1)段描述千里马悲惨处境的语句是 ▲ , ▲ 。(2分)
21.文中“呜呼”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你结合文本加以分析。(2分)
22.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与现实生活谈谈看法。(4分)
19、(1)有时(2)通“饲”,喂 (3)用鞭子打 (4)面对
20、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21、蕴含着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痛恨。
22、主观条件:把握机遇,自强不息;客观条件:适合成长的环境,识才爱才用才的伯乐。
《送东阳马生序》
一、(2007年福建省宁德市)(四)阅读文言文,完成18—22题。(17分)
[甲] 余幼时即嗜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 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弗之怠( ) (2)负箧曳屣( )
(3)四支僵劲不能动( ) (4)溥幼嗜学( )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如是者六七始已。
2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余 因 得 遍 观 群 书
21、比较[甲] [乙]两文,具体说说文中主人公在学习上的共同点。(4分)
22、读了[甲] [乙]两文后,你有什么收获。(3分)
二、(鄂州市2007) {甲}余幼时即嗜学。……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匡衡①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②,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③文不识④,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⑤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⑥给以书,遂成大学⑦。
{注释}①匡衡:汉朝人。②不逮:指隔壁烛光透不过来。逮,及、到。③大姓:大户人家。④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⑤佣作:做工辛勤劳作。⑥资:借。⑦大学:大学问家。
20、解释下面加点的字。(2分)
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②礼愈至
③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④主人怪问衡
21、下列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门人弟子填其室 B 弗之怠
或遇其叱咄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C 邻舍有烛而不逮 D 衡乃穿壁引其光
以书映光而读之 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①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23、甲、乙两个文段分别写了哪些事例(故事)?(3分)
甲文
乙文
24、甲、乙两个文段中的主人公可谓都取得了成功。请从取得成功的原因的角度谈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3分)
三、(2007年临沂市)文言文阅读(共12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元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
1.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2分)
1无从致书以观 2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3而以书赴告同学者 4颐既觉
2.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2分)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以师礼见颢于颖昌,相得甚欢。
3.甲乙两文有写作内容和表达感情上有什么相同之处?(4分)
内容:
感情:
五、(2007年内蒙古赤峰市 ) 甲:余幼时即嗜学。……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或夜昏怠(1),辄以水沃面(2);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3),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释1、昏怠:昏沉困倦。2、辄:就。沃:浇。这里是“洗”的意思。3、食不重肉:不多吃肉。
22、解释加点的词。(4分)
(1)余幼时即嗜学( ) (2)录毕,走送之( )
(3)益慕圣贤之道( ) (4)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
23、下边加点词用法或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B、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C、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肉食者谋之
24、翻译句子(6分) (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2)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5、甲、乙语段中的人物幼年时人生经历有哪两个主要共同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甲段中写人物读书刻苦的语句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甲文中“人多以书假余”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中范仲淹“被谗受贬”的原因是:___________(都用文中的句子回答)(4分)
六、(2008年怀化市)阅读文言文答题。(甲)余幼时即嗜学……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①),辄(②)以水沃(③)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④)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① 昏怠:昏沉困倦。② 辄:就。③ 沃:浇。文中有“洗”之意。④ 重:兼有两种(事物)。
1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的词语。(4 分)
①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 ③ 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谪:
② 录毕,走送之 走: ④ 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妻子: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乙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2 分)
答:
18.甲乙语段中的人物幼年时人生经历有哪两个主要共同点?( 2 分)
答:
七、(2008年泉港区),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余幼时即嗜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5、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2分)
A、无从致书以观 言行一致 B、益慕圣贤之道 益多弊少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得患失 D、未尝稍降辞色 婉言辞谢
6、下面句子中的“以”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的“以”的用法相同的是。( )
(2分)例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A、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B、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
C、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7、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8、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 ”与“ ”之间的矛盾决定的。(摘录原文回答)(2分)
9、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分)
答:
十一、(2008年泉港区)读文言文,完成5—10题。余幼时即嗜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5、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2分)
A、无从致书以观 言行一致 B、益慕圣贤之道 益多弊少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得患失 D、未尝稍降辞色 婉言辞谢
6、下面句子中的“以”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的“以”的用法相同的是。( )
(2分)例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A、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B、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
C、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7、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8、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 ”与“ ”之间的矛盾决定的。(摘录原文回答)(2分)
9、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分)
答:
十二、(2008年南京艺术学院附属高中招生)[甲] 既加冠,……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⑥乎?
[注解] 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
④[庶几]差不多。⑤[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⑥ [勉]勤勉,努力。
8、以下4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既加冠 若既不出户 B.故余虽愚 虽有子羔、原宪之贤
C.俯身倾耳以请 夫以孔子之圣, D.益慕圣贤之道 曾益其所不能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A.或遇其叱咄 B.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D.若既不出户
10、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2分)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11、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其共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有哪些? (2分)
十三、.(2008湖北省咸宁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余幼时即嗜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2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①录毕,走送之( ) 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 )
③媵人持汤沃灌( ) ④左佩刀,右备容臭( )
23、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 (2分)
A、既加冠 宋既成列 B、益慕圣贤之道 杀数人,胡虏益解
C、足肤皲裂而不知 久而乃和 D、卒获有所闻 士卒不尽饮
24、翻译下面句子。(2分)
①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译: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译:
25、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三条理由(各用四个字概括)。(3分)
① ② ③
26、本文与《黄生借书说》虽然着眼点不同,但两文某些观点仍有其共同之处,请概述。(3分)答:
(十四)(2008年湖南常德市中考试题)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1~4题。
【甲】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今诸生学于太学,……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乙】黄生借书说(节选)清•袁枚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作者)授以书而告之曰:“……予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做官)后,俸去书来,落落(堆积)大满,素蟫(书中蠹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同人共用)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一说,使与书俱。
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语。
A.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B.撰长书以为贽 C .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D.其借书亦类予
2.甲文中哪一语句的“诸”字与乙文中“归而形诸梦”的“诸”字的意义、用法相同?
答:这一语句是“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予幼好书,家贫难致。
(2)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4.综合与延伸。 (1)甲文作者借到书“手录”,乙文作者借不到书“形诸梦”,这表现了他们怎样的共同心态?两文写作意图的共同点是什么?
(2)假如你是马生或黄生,读到前辈的赠文,你心中会涌起哪些感想?
(十五)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1~5题。 【甲】既加冠,……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明太祖朱元璋)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2)礼愈至(
(3)濂具以实对 (4)间召问群臣臧否
2.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2)诚然,卿不朕欺。
3.宋濂对乡之先达持怎样的态度?你怎样评价这种师生关系?
4.甲、乙两段文字分别写了宋濂的什么故事?由此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品质?
5.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读了甲文或乙文后获得的启示。
一、18、懈怠,放松;背;同肢,肢体;爱好
19、能译出主要意思,语言通顺即可。
20、余/因得/遍观群书。
21、(1)学习勤奋,他们都是亲自手抄笔录。
(2)不畏艰辛,克服困难,即使手足皲裂,仍不辍学习。
22、能围绕“勤奋”、“学习环境”、“学习条件”中的一点谈感触即可。
(二、)20、①借 ②周到 ③报酬 ④感到奇怪 21、D
22、①我站在他旁边侍侯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向他请教。
②主人被感动了,赞叹他的精神,把书借给他,后来,他就成为大学问家。
23、甲文:①“余”凭诚信借书苦读。②“余”毕恭毕敬请教老师。乙文:①匡衡凿壁借光读书。②匡衡劳作不求报酬借书。
24、一个人要在学习上有所成就,就应该:①刻苦勤奋 ②博览群书 ③虚心请教。
三、6.⑴引来,得到;⑵询问,请教;⑶书信;⑷醒,睡醒。7.⑴抄写完毕,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⑵以拜师的礼节到颖昌拜程颐为师,师生之间相处十分融洽。
8.⑴都写到“求师”这一内容(1分);⑵都体现出求师的诚恳和老师的尊重。(2分)
9.不相同(1分)。甲写天气寒冷意在突出自己学习的刻苦,其目的是为了鼓励马生刻苦努力学习(1分);乙文从侧面写天气寒冷,意在突出杨时对教师的虔诚、恭敬(或尊重)的态度,表达尊师重的思想(2分)。
四、(15分) 17.(3分)(1)借 (2)用 (3)挂在腰间 18.(6分)(1)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2)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19.(3分)余幼时即嗜学 慕圣贤之道 以中有足乐者 20.(3分)要点:①排除不利于学习的环境的干扰;②在物质上不盲目攀比;③坚定人生追求,刻苦勤奋学习。
五、(五)阅读下边两个语段(17分)
22、(1)爱好、特别喜欢 (2)跑 (3)更加 (4)妻子和儿女
23、A
24、(1)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还是获得了学问。
(2)读书的人(贤德的人)应当忧在天下人之前,乐在天下人之后。
25、家境贫寒与刻苦读书。
26、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27、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六、16.① 假:借;② 走:跑;③ 谪:降职远调;④ 妻子:妻子和儿女。
17.读书的人(贤德的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18.家境贫寒;刻苦读书。(每点1分,共2 分)
七、5、C 6、D 7、①(我)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②我却穿着破棉袄,旧衣衫,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的意思。 8、嗜学 家贫 (顺序可换) 9、(4分)幼时抄书之辛,成年叩问之难,从师奔走之艰,住读生活之苦。
八、5.B ,6.A,7.①到了住所(客舍),四肢(冻得)僵硬不能动弹。 ②我(求学时)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8.B 9.示例:凿壁偷光 囊萤映雪 头悬梁,锥刺骨 闻鸡起舞
九、14、①嗜:“爱好”或“特别爱好”“喜欢”②走:跑③汤:热水15、(1)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2)我求学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像这样。16、作者从读书中得到精神上的快乐,不在意生活的贫困。17、(1)得书之难(2)求师之诚(3)求学之苦18、参考示例:(1)学习的动力源于浓厚的兴趣 (2)向人求教要谦虚诚恳 (3)学习要敢于发问 (4)学习要有主动性 (5)学习要勤奋刻苦 (6)以读书为乐,就会不畏艰难。
十、B\A 8\译文:我住在客金里,每天只吃两顿饭(或主人每天只提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9\围绕勤学苦学,览群书,尊师好学,家贫嗜学,乐以忘优等,
十一、5、(2分)C 6、(2分)D 7、(6分)①(我)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尝、趋各0.5分,句意2分) ②我却穿着破棉袄,旧衣衫,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的意思。(其、略无各0.5分,句意2分) 8、(2分) 嗜学 家贫 (顺序可换) 9、(4分)幼时抄书之辛,成年叩问之难,从师奔走之艰,住读生活之苦。
十二、8、B 9、A有时 B地方区域等 C交往 D门
10、(1)曾经跑到百里之外,追随本乡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长者,拿着经书向他讨教。(2)一个人做学问,如果不是每天(或一天天地)进步,那就会每天退步。11、共同之处:①要勤勉好学,②做学问要与人研讨交流(有能在一起研讨交流的志同道合者
十三、22、①跑(赶快) ②等待 ③浸泡 ④气味 香气(2分)23、A(2分)
24、①(向他求教的)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从来没有稍微把语言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②因为(我)心中有足够快乐的事(读书),(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2分,每题1分。第①题“辞、色”的翻译应注意互文义,即“降辞”“降色”;第②题要注意“以”字,“口体之善”的翻译) 25、①刻苦学习 ②博览群书 ③虚心求教(3分)26、都表达了鼓励晚辈勤奋学习,勿虚度年华的观点。
(十四)1.A.朝廷 B.长信 C.平和 D.像 2.假诸人而后见也 3.(1)他们的学业如果有不精通的地方,德行如果有不成器的地方,不是天资低下,而是用心不如我专一罢了,哪里是别人的过失呢?(2)我小时候爱好读书,(但)家里穷,很难得到书(读)。4.(1)示例:要求读书学习的迫切心情。劝勉后辈珍惜当下条件,刻苦读书学习。(2)要点:一是敬佩或感谢;二是决心,不辜负希望。!
(十五)1.(1)担心 (2)周到 (3)全,都 (4)好坏 2.(1)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2)确实是这样,你没有欺骗我。 3.对乡之先达,宋濂毕恭毕敬,"色恭""礼至"。对师道尊严赞成与否,言之成理即可。 4.艰难求学和答皇上问两件事,可以看出他的谦恭和诚实。 5.示例:甲文:虚心求教才能学有所得。乙文:只有坦诚相待才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和信任。
十六、答案:6.2分 A (A致:取得/集中 B益:更加 C患:忧虑 D辞:言语)
7.3分 等到他高兴了,我才又向他请教。8.2分 因为我守信用,按时还书。9.3分 刻苦好学 博览群书 虚心请教。
2008年荷泽市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 以其境过清 ( ) ② 不可名状 ( )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课内语段练习】
1、通读全文后,选用原文中的相关文字填空。
① “伐竹取道”与上文的“___”呼应,又为下文的“___”埋下伏笔。
② 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语句是“__”。
③ 作者是站在小石潭的东岸来观赏景物的,这可从文中“___”和“___”两个句子得到印证。
2006年温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19—26题。
(一)(12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一食或尽粟一石 ▲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3)策之不以其道 ▲ (4)执策而临之 ▲
20.文中第(1)段描述千里马悲惨处境的语句是 ▲ , ▲ 。(2分)
21.文中“呜呼”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你结合文本加以分析。(2分)
22.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与现实生活谈谈看法。(4分)
19、(1)有时(2)通“饲”,喂 (3)用鞭子打 (4)面对
20、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21、蕴含着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痛恨。
22、主观条件:把握机遇,自强不息;客观条件:适合成长的环境,识才爱才用才的伯乐。
《送东阳马生序》
一、(2007年福建省宁德市)(四)阅读文言文,完成18—22题。(17分)
[甲] 余幼时即嗜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 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弗之怠( ) (2)负箧曳屣( )
(3)四支僵劲不能动( ) (4)溥幼嗜学( )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如是者六七始已。
2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余 因 得 遍 观 群 书
21、比较[甲] [乙]两文,具体说说文中主人公在学习上的共同点。(4分)
22、读了[甲] [乙]两文后,你有什么收获。(3分)
二、(鄂州市2007) {甲}余幼时即嗜学。……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匡衡①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②,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③文不识④,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⑤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⑥给以书,遂成大学⑦。
{注释}①匡衡:汉朝人。②不逮:指隔壁烛光透不过来。逮,及、到。③大姓:大户人家。④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⑤佣作:做工辛勤劳作。⑥资:借。⑦大学:大学问家。
20、解释下面加点的字。(2分)
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②礼愈至
③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④主人怪问衡
21、下列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门人弟子填其室 B 弗之怠
或遇其叱咄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C 邻舍有烛而不逮 D 衡乃穿壁引其光
以书映光而读之 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①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23、甲、乙两个文段分别写了哪些事例(故事)?(3分)
甲文
乙文
24、甲、乙两个文段中的主人公可谓都取得了成功。请从取得成功的原因的角度谈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3分)
三、(2007年临沂市)文言文阅读(共12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元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
1.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2分)
1无从致书以观 2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3而以书赴告同学者 4颐既觉
2.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2分)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以师礼见颢于颖昌,相得甚欢。
3.甲乙两文有写作内容和表达感情上有什么相同之处?(4分)
内容:
感情:
五、(2007年内蒙古赤峰市 ) 甲:余幼时即嗜学。……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或夜昏怠(1),辄以水沃面(2);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3),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释1、昏怠:昏沉困倦。2、辄:就。沃:浇。这里是“洗”的意思。3、食不重肉:不多吃肉。
22、解释加点的词。(4分)
(1)余幼时即嗜学( ) (2)录毕,走送之( )
(3)益慕圣贤之道( ) (4)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
23、下边加点词用法或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B、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C、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肉食者谋之
24、翻译句子(6分) (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2)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5、甲、乙语段中的人物幼年时人生经历有哪两个主要共同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甲段中写人物读书刻苦的语句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甲文中“人多以书假余”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中范仲淹“被谗受贬”的原因是:___________(都用文中的句子回答)(4分)
六、(2008年怀化市)阅读文言文答题。(甲)余幼时即嗜学……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①),辄(②)以水沃(③)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④)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① 昏怠:昏沉困倦。② 辄:就。③ 沃:浇。文中有“洗”之意。④ 重:兼有两种(事物)。
1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的词语。(4 分)
①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 ③ 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谪:
② 录毕,走送之 走: ④ 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妻子: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乙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2 分)
答:
18.甲乙语段中的人物幼年时人生经历有哪两个主要共同点?( 2 分)
答:
七、(2008年泉港区),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余幼时即嗜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5、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2分)
A、无从致书以观 言行一致 B、益慕圣贤之道 益多弊少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得患失 D、未尝稍降辞色 婉言辞谢
6、下面句子中的“以”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的“以”的用法相同的是。( )
(2分)例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A、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B、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
C、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7、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8、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 ”与“ ”之间的矛盾决定的。(摘录原文回答)(2分)
9、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分)
答:
十一、(2008年泉港区)读文言文,完成5—10题。余幼时即嗜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5、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2分)
A、无从致书以观 言行一致 B、益慕圣贤之道 益多弊少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得患失 D、未尝稍降辞色 婉言辞谢
6、下面句子中的“以”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的“以”的用法相同的是。( )
(2分)例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A、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B、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
C、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7、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8、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 ”与“ ”之间的矛盾决定的。(摘录原文回答)(2分)
9、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分)
答:
十二、(2008年南京艺术学院附属高中招生)[甲] 既加冠,……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⑥乎?
[注解] 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
④[庶几]差不多。⑤[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⑥ [勉]勤勉,努力。
8、以下4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既加冠 若既不出户 B.故余虽愚 虽有子羔、原宪之贤
C.俯身倾耳以请 夫以孔子之圣, D.益慕圣贤之道 曾益其所不能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A.或遇其叱咄 B.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D.若既不出户
10、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2分)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11、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其共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有哪些? (2分)
十三、.(2008湖北省咸宁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余幼时即嗜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2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①录毕,走送之( ) 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 )
③媵人持汤沃灌( ) ④左佩刀,右备容臭( )
23、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 (2分)
A、既加冠 宋既成列 B、益慕圣贤之道 杀数人,胡虏益解
C、足肤皲裂而不知 久而乃和 D、卒获有所闻 士卒不尽饮
24、翻译下面句子。(2分)
①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译: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译:
25、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三条理由(各用四个字概括)。(3分)
① ② ③
26、本文与《黄生借书说》虽然着眼点不同,但两文某些观点仍有其共同之处,请概述。(3分)答:
(十四)(2008年湖南常德市中考试题)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1~4题。
【甲】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今诸生学于太学,……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乙】黄生借书说(节选)清•袁枚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作者)授以书而告之曰:“……予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做官)后,俸去书来,落落(堆积)大满,素蟫(书中蠹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同人共用)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一说,使与书俱。
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语。
A.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B.撰长书以为贽 C .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D.其借书亦类予
2.甲文中哪一语句的“诸”字与乙文中“归而形诸梦”的“诸”字的意义、用法相同?
答:这一语句是“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予幼好书,家贫难致。
(2)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4.综合与延伸。 (1)甲文作者借到书“手录”,乙文作者借不到书“形诸梦”,这表现了他们怎样的共同心态?两文写作意图的共同点是什么?
(2)假如你是马生或黄生,读到前辈的赠文,你心中会涌起哪些感想?
(十五)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1~5题。 【甲】既加冠,……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明太祖朱元璋)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2)礼愈至(
(3)濂具以实对 (4)间召问群臣臧否
2.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2)诚然,卿不朕欺。
3.宋濂对乡之先达持怎样的态度?你怎样评价这种师生关系?
4.甲、乙两段文字分别写了宋濂的什么故事?由此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品质?
5.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读了甲文或乙文后获得的启示。
一、18、懈怠,放松;背;同肢,肢体;爱好
19、能译出主要意思,语言通顺即可。
20、余/因得/遍观群书。
21、(1)学习勤奋,他们都是亲自手抄笔录。
(2)不畏艰辛,克服困难,即使手足皲裂,仍不辍学习。
22、能围绕“勤奋”、“学习环境”、“学习条件”中的一点谈感触即可。
(二、)20、①借 ②周到 ③报酬 ④感到奇怪 21、D
22、①我站在他旁边侍侯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向他请教。
②主人被感动了,赞叹他的精神,把书借给他,后来,他就成为大学问家。
23、甲文:①“余”凭诚信借书苦读。②“余”毕恭毕敬请教老师。乙文:①匡衡凿壁借光读书。②匡衡劳作不求报酬借书。
24、一个人要在学习上有所成就,就应该:①刻苦勤奋 ②博览群书 ③虚心请教。
三、6.⑴引来,得到;⑵询问,请教;⑶书信;⑷醒,睡醒。7.⑴抄写完毕,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⑵以拜师的礼节到颖昌拜程颐为师,师生之间相处十分融洽。
8.⑴都写到“求师”这一内容(1分);⑵都体现出求师的诚恳和老师的尊重。(2分)
9.不相同(1分)。甲写天气寒冷意在突出自己学习的刻苦,其目的是为了鼓励马生刻苦努力学习(1分);乙文从侧面写天气寒冷,意在突出杨时对教师的虔诚、恭敬(或尊重)的态度,表达尊师重的思想(2分)。
四、(15分) 17.(3分)(1)借 (2)用 (3)挂在腰间 18.(6分)(1)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2)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19.(3分)余幼时即嗜学 慕圣贤之道 以中有足乐者 20.(3分)要点:①排除不利于学习的环境的干扰;②在物质上不盲目攀比;③坚定人生追求,刻苦勤奋学习。
五、(五)阅读下边两个语段(17分)
22、(1)爱好、特别喜欢 (2)跑 (3)更加 (4)妻子和儿女
23、A
24、(1)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还是获得了学问。
(2)读书的人(贤德的人)应当忧在天下人之前,乐在天下人之后。
25、家境贫寒与刻苦读书。
26、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27、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六、16.① 假:借;② 走:跑;③ 谪:降职远调;④ 妻子:妻子和儿女。
17.读书的人(贤德的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18.家境贫寒;刻苦读书。(每点1分,共2 分)
七、5、C 6、D 7、①(我)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②我却穿着破棉袄,旧衣衫,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的意思。 8、嗜学 家贫 (顺序可换) 9、(4分)幼时抄书之辛,成年叩问之难,从师奔走之艰,住读生活之苦。
八、5.B ,6.A,7.①到了住所(客舍),四肢(冻得)僵硬不能动弹。 ②我(求学时)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8.B 9.示例:凿壁偷光 囊萤映雪 头悬梁,锥刺骨 闻鸡起舞
九、14、①嗜:“爱好”或“特别爱好”“喜欢”②走:跑③汤:热水15、(1)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2)我求学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像这样。16、作者从读书中得到精神上的快乐,不在意生活的贫困。17、(1)得书之难(2)求师之诚(3)求学之苦18、参考示例:(1)学习的动力源于浓厚的兴趣 (2)向人求教要谦虚诚恳 (3)学习要敢于发问 (4)学习要有主动性 (5)学习要勤奋刻苦 (6)以读书为乐,就会不畏艰难。
十、B\A 8\译文:我住在客金里,每天只吃两顿饭(或主人每天只提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9\围绕勤学苦学,览群书,尊师好学,家贫嗜学,乐以忘优等,
十一、5、(2分)C 6、(2分)D 7、(6分)①(我)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尝、趋各0.5分,句意2分) ②我却穿着破棉袄,旧衣衫,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的意思。(其、略无各0.5分,句意2分) 8、(2分) 嗜学 家贫 (顺序可换) 9、(4分)幼时抄书之辛,成年叩问之难,从师奔走之艰,住读生活之苦。
十二、8、B 9、A有时 B地方区域等 C交往 D门
10、(1)曾经跑到百里之外,追随本乡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长者,拿着经书向他讨教。(2)一个人做学问,如果不是每天(或一天天地)进步,那就会每天退步。11、共同之处:①要勤勉好学,②做学问要与人研讨交流(有能在一起研讨交流的志同道合者
十三、22、①跑(赶快) ②等待 ③浸泡 ④气味 香气(2分)23、A(2分)
24、①(向他求教的)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从来没有稍微把语言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②因为(我)心中有足够快乐的事(读书),(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2分,每题1分。第①题“辞、色”的翻译应注意互文义,即“降辞”“降色”;第②题要注意“以”字,“口体之善”的翻译) 25、①刻苦学习 ②博览群书 ③虚心求教(3分)26、都表达了鼓励晚辈勤奋学习,勿虚度年华的观点。
(十四)1.A.朝廷 B.长信 C.平和 D.像 2.假诸人而后见也 3.(1)他们的学业如果有不精通的地方,德行如果有不成器的地方,不是天资低下,而是用心不如我专一罢了,哪里是别人的过失呢?(2)我小时候爱好读书,(但)家里穷,很难得到书(读)。4.(1)示例:要求读书学习的迫切心情。劝勉后辈珍惜当下条件,刻苦读书学习。(2)要点:一是敬佩或感谢;二是决心,不辜负希望。!
(十五)1.(1)担心 (2)周到 (3)全,都 (4)好坏 2.(1)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2)确实是这样,你没有欺骗我。 3.对乡之先达,宋濂毕恭毕敬,"色恭""礼至"。对师道尊严赞成与否,言之成理即可。 4.艰难求学和答皇上问两件事,可以看出他的谦恭和诚实。 5.示例:甲文:虚心求教才能学有所得。乙文:只有坦诚相待才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和信任。
十六、答案:6.2分 A (A致:取得/集中 B益:更加 C患:忧虑 D辞:言语)
7.3分 等到他高兴了,我才又向他请教。8.2分 因为我守信用,按时还书。9.3分 刻苦好学 博览群书 虚心请教。
2008年荷泽市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 以其境过清 ( ) ② 不可名状 ( )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课内语段练习】
1、通读全文后,选用原文中的相关文字填空。
① “伐竹取道”与上文的“___”呼应,又为下文的“___”埋下伏笔。
② 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语句是“__”。
③ 作者是站在小石潭的东岸来观赏景物的,这可从文中“___”和“___”两个句子得到印证。
展开全部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
1.本文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____代_________家。其散文尤为著名,有________________的美誉。后世称其为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____之一。是唐代_______________的领袖。
2.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黑的词语:
⑴骈死于槽枥之间( )⑵不以千里称也( )⑶一食或尽粟一石( )
⑷食不饱( )⑸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⑹策之不以其道( )
⑺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⑻执策而临之( )⑼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
4.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⑴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千里马有怎样可悲的遭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人们常用文中两句话概括自己怀于不遇,这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表达了才能之士的悲愤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文中韩愈说明庸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⑻有一个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由此,我们联想到本文中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⑼文中哪句话包含了一个反题,指明了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⑴一个人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用一个与马有关的成语来比喻:_____________。
⑵ 在封建社会里,有才能的人被压制、埋没,而一个人一旦得势,则亲朋好友即使平庸也跟着发达,所谓“一人得道,___________________”。
21.根据本文内容,从千里马角度谈起,分别以“有志”和“无才”为首词,写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
有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遇到刘备后,才有隆中决策,才有火烧连营,才有……请根据课文内容和已有提示,将下列对偶句补充完整。(补充后不少于七言)
有____________方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____________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根据文意,请尝试创作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联,对千里马或伯乐表达自己的心声。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有人曾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对于千里马而言,伯乐自然是他永世的知音,遗憾的是在封建社会里,千里马很少能遇到伯乐。请你联系本文文意,给下面的句子对一个下联。
上联:良马有幸遇伯乐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有人曾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对于千里马而言,伯乐自然是他永世的知音,遗憾的是在封建社会里,千里马很少能遇到伯乐。请你联系本文文意,给下面的句子对一个下联。
上联:世上岂无千里马;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你认为要成为千里马应如何去做?
27.学完《马说》后,你认为应该该去“识才和选才”。结合社会实际谈一谈。
28.本文借千里马说明了伯乐的重要性,《三国演义》中称得上是千里马的是哪两匹马,其最终主人分别是谁?
29.古往今来,曾有许多卓有才华的仁人志士被统治者埋没甚至迫害过,这些人也由衷地发出了无尽的感慨。请写出其中的两人及他们发出的感慨。
30.在当今社会,你认为伯乐和千里马哪个更重要?请举例说明。
31.在当今社会,你认为“千里马”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
32.作者把千里马不能千里归罪于食马者,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
33.作者以千里马比喻人才,从文中千里马的遭遇来看,人才展现才华最需要的是什么?
三、阅读拓展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古 之 君 王 有 以 千 金 求 千 里 马 者 三 年 不 能 得 涓 人 言 于 君 曰 请 求 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以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34.用“/”给文中无标点的文字断句。
35.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捐( ) 遣( ) 期年( ) 市( )
36.这个故事的寓意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5略
二、阅读研究
6.伯乐:识别人才,利用人才的封建统治者。千里马:有才能的人。食马者和策马者:埋没人才,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7.提出中心论点,开篇点出论证的前提,有提挈全文的作用。指明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
21.有志难成千里马;无才可作老黄牛。
22.伯乐,槽间千里马;刘备,隆中决策人。
23.伯乐识良马,明主觅贤才。
24.贤才无辜逢昏君。
25.人间难得九方皋。
26.此题为开放题,回答合情合理即可,如:应从“普通马”做起,然后才能脱颖而出。
27.识才和选才的方法现在很多,如考试、自荐、组织推荐、竞争上岗等。
28赤兔马主人是关羽;的卢马主人是刘备。
29.刘禹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0.言之成理,例证恰当即可。如认为千里马重要:因为社会发展需要人才,而千里马正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试想如果没有爱迪生发明电灯,我们寻找光明的眼睛还要
在黑暗中徘徊多久?
31.首先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坚强的意志。其次应该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这样你于能在竞争中游刃有余。再次,还应该具有毛遂自荐的勇气,自信是成功的一半。
32.言之成理即可。不同意。我认为千里马自身素质更重要。千里马应具备自我推销能力,不应一味等待伯乐赏识,,应主动寻找机会。
33.需要民主宽松的政治环境和统治者的知人善用。
三、阅读拓展
34.王/者/得/曰/请
35.捐:花费 遣:派遣 期年:满一年 市:值
36.告诫君主,要想得到人才必须有求贤若渴的诚心,要不惜重金。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及答案
一、 文学常识。
1、宋濂,字 ,号 , 朝人。有《宋学士文集》。
2、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别。本文是一篇赠序。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推重、赞许之辞。
二、 解释下列加线字。
余幼时即嗜学 致书以观 假借于藏书之家
弗之怠 录毕 走送之 稍逾约
因得遍观群书 益慕圣贤之道 无硕师名人
尝趋百里外 执经叩问 德隆望尊
稍降辞色 援疑质理 礼愈至 俟其欣悦
卒获有所闻 负箧曳屣 持汤沃灌 以衾拥覆
寓逆旅主人 日再食 腰白玉之环 右备容臭
烨然若神人 緼袍敝衣 禀稍之供 岁有裘葛之遗
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 冻馁之患 博士为之师
非天质之卑 流辈甚称其贤 以乡人子谒余
撰长书以为贽 言和而色夷 故道为学之难
三、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 四支僵劲不能动
2、 同舍生皆被绮绣
四、解释下列句子。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3、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4、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5、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6、 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7、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禀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
8、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
9、 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
10、 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11、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阅读第一段,回答问题。
1、 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
2、文中从哪些方面叙述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作者写自己求学经历艰难的目的是什么?
4、文章开头的“ 嗜学 ”一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5、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 ”与“ ”之间的矛盾来决定的。
6、“ 加冠”一词是什么意思?你还能从古代汉语中找出类似的用法吗?试举一例。
7、本文通过典型事例全面的叙述了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生活,这与他的功成名就有什么关系?
8、从文中找出几处形象描写的例句,并写出从什么角度写的?
9、作者成人后求师的艰难,包括哪三种情况?(高度概括回答即可)
10、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作者真的愚笨吗?他为什么这样说?此处和文中哪句话照应?
12、作者“緼袍敝衣”处在“披绮绣……烨然若神人”的同学之间,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对此你有何评价?
13、作者在叙述青年求学经历时插入同舍生优越的条件有何用意?从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14、作者写此文,意在勉励马生刻苦学习。在《三国演义》中有那么一段,孙权通过自身体会劝说手下一员大将读书的故事,后来这员大将设奇计袭荆州,大败关羽为东吴建下奇功。那么这员大将叫什么名字?从他身上你能获得哪些启示?
阅读第二段,回答问题。
15、第2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16、“太学生”的优越条件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概括回答。
17、本文的主旨句是什么?(全文中心论点)这句话要说明什么意思?(通过主旨句的表述,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18、文中“心不若余之专耳”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19、写出本段中与上文四组对比关系的词语。
20、本文为更好的达到启迪,鼓励和教育青年人立志勤学的目的,还功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这种写法的作用。
21、“太学生”没有取得成就的原因是什么?根据全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22、第一段作者求学条件的艰辛和第二段太学生求学条件的优越形成对比。从中你悟出什么道理?
23、细读第二段,谈谈在“口体之奉”和“中有足乐”之间你赞成怎样的取舍?
24、.作者认为太学生德不成业不精的原因在于什么?你是否也同意他的观点,为什么?
25、“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的含义是什么?
阅读第三段,回答问题。
26、 段重点写了什么内容?
27、作者写此文的意图是什么?
28、读书要善于整体把握,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9、认为读书苦,几乎是所有中学生的同感,宋濂之苦,闻所未闻;诸生之福,过之不及。当你深谙了宋濂之苦及宋濂之累时,你对读书之苦想必会有新的认识。结合课文,说一说你的认识。
30、读完此文后,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送东阳马生序》答案
1、叙述自己青少年时期的求学之难和用心之艰。
2、幼时求学的艰难;成年后求师的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
或四个方面:家境贫寒,无书可读;无师求教难;
远道求学,备受艰苦;艰苦的求学生活。
或读书难,要借书,抄书; 拜师难,冒严寒顶风雪,到外地寻师;
求教难,常遭“叱咄”;生活难,“日再食,”穿“緼袍敝衣”。
3、目的是劝勉马生不要辜负良好的学习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所成就。
4、 统领全文,为全文定下基调。
5、嗜学 家贫
6、○1古时男子20岁时行冠礼,戴上成人帽子,后来常已冠或加冠,表示男子已成年。
○2 “ 及笄”女子满15岁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表示已成年。
7、 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勤奋艰苦的学习生活,正是以一种坚忍不拔的毅力,为求知而甘愿付出一切,不断的克服重重障碍,最后才功成名就的。
8、叩问之难:“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旅途之艰:“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生活之苦,与同舍生的对比:“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9、 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
10、他有强烈的求知欲,为获得知识,学问,他不辞辛苦,不怕困难,非常虚心虔诚的求教。
11、 不愚笨,是作者自谦的说法;旨在说明,即使愚笨,努力学习也是会有收获的。和“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相照应
12、 他以学得知识,获得学问为乐,不羡慕别人的衣食之忧,专心向学,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13、 与同舍生对比,表现自己并不羡慕别人的优越条件,而是以学得知识,获得学问为乐,这种刻苦学习,专心向学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
14、 吕蒙;
启示:后天学习很重要;勤能补拙,学能治愚;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15、 写太学生求学条件的优越
16、四个方面:衣食无忧(无冻馁之患);无需奔走(无奔走之劳);有疑能解(无求师之难)(或有良师指教);书目齐全)。
17、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得出结论:说明学业,道德上是否有所成就,主要取决于主观上是否努力。
18、告诉后生“们,求学之道在于聚精会神,专心致志,人的主观因素起决定性作用。
19、 ○1“日有廪稍之供”与“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对比;
○2“岁有裘葛之遗”与“緼袍敝衣”相对比;
○3“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与“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对比
○4“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与“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对比
20、 ○1“我”与“同舍生”生活条件的对比;
○2“我”求学经历与太学生优越的学习环境对比。
作用:通过对比,自然得出结论,(或推出论点)突出主旨。 鲜明而有说服力。
21、 “太学生”之所以没有取得成就,就因为他们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缺少勤奋学习的恒心和毅力
22、 作者意在说明在艰难困苦中能业有所精,德有所成;但处于优越条件下却可能业不精,德不成。这根本原因在于用心不专。
我赞成“中有足乐”。
因为精神享受是人生的最大快乐。
23、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甚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24、根本原因在于其用心不专;同意这种观点,学习条件的优越,不一定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学业,道德上的成长,取决于自己的主观上是否努力。
25、 学习的好坏与天资无关,只是用不用心的问题,更不能去埋怨别人,表明后天的努力的重要性。
26、点明了写序的原因和意图,赞扬马生,勉励他刻苦学习。
27、赞扬马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勉励马生刻苦读书。
28、作者叙述自己青少年时期的求学经历,与太学生的优越的学习条件进行对比,勉励马生刻苦读书。
29、现在的中学生,认为“读书苦,”几乎成了口头禅。深谙了宋濂之苦与累后,我认为我们所谓的苦,简直是微不足道的。宋濂借书,抄书,而我们的书应有尽有,却不曾用心读过;宋濂百里之外求师,行深山巨谷中,还常“遇其叱咄”,而我们坐在明亮温暖的教室里,却不一定“有所闻”;宋濂受冻馁之苦,而我们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还用心不专。这么优越的条件,却不知珍惜,又何苦之有?
30、
求学之路是艰难坎坷的,只有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具有恒心和毅力,才能学有所成,勤奋学习是取得成绩的根源。
三1. 给加点的字注音
篁( )竹 卷( )石底以出 为坻( ) ( ) 然不动
寂寥( )无人 翕( )忽 幽邃( ) 犬牙差( )互
2.给下列形近字组词。
3. 文学常识填空
①.《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 ,是属于 的范畴。
②.《小石潭记》的作者 ,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于写 ,本文是
他 的第四篇。
4.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环 如鸣佩环______________ (2)清 水尤清冽_____________
四面竹树环合__________ 以其境过清___________
(3)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 明灭可见____________
不可知其源_______________ 不可久居____________
5.下列加点的字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6.下面各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为 为坻为屿 B 之 乃记之而去
为宫室器皿 余闻之也久
C乃 乃记之而去 D 尔 尔远逝
乃不知有汉 惟手熟尔
7、阅读下列语段,完成相关练习
1.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写所缺的语句。
2. 下列带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
A 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 B 斗折蛇行 (像蛇一样)
C 不可久居 (居住) D 影布石上 ( 映 )
3、 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字的意思 新课 标第 一网
(1) 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 (2) 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__
(3)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____________ (4)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______________
(5) 明灭可见__________________ (6) 乃记之而去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下列句子
①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5.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6.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游览小石潭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
8.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是对本文的分析,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
B、 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笔墨经济,语言优美。
C、 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洌”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
D、 本文所写景物,透出作者与同游人的高兴愉悦的心情。
四
⒈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⑴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谪:
⑵百废具兴 具:
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于:
⑷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 之:
⒉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多义词:
⑴①政通人和
②至若春和景明
⑵①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岳阳楼记
⒊用原文回答:
⑴文中表达作者赞美滕子京的语句是 。
⑵表明作者写此记的原由的句子是 。
⒋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乃重修岳阳楼
一、基础知识
1.本文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____代_________家。其散文尤为著名,有________________的美誉。后世称其为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____之一。是唐代_______________的领袖。
2.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黑的词语:
⑴骈死于槽枥之间( )⑵不以千里称也( )⑶一食或尽粟一石( )
⑷食不饱( )⑸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⑹策之不以其道( )
⑺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⑻执策而临之( )⑼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
4.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⑴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千里马有怎样可悲的遭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人们常用文中两句话概括自己怀于不遇,这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表达了才能之士的悲愤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文中韩愈说明庸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⑻有一个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由此,我们联想到本文中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⑼文中哪句话包含了一个反题,指明了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⑴一个人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用一个与马有关的成语来比喻:_____________。
⑵ 在封建社会里,有才能的人被压制、埋没,而一个人一旦得势,则亲朋好友即使平庸也跟着发达,所谓“一人得道,___________________”。
21.根据本文内容,从千里马角度谈起,分别以“有志”和“无才”为首词,写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
有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遇到刘备后,才有隆中决策,才有火烧连营,才有……请根据课文内容和已有提示,将下列对偶句补充完整。(补充后不少于七言)
有____________方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____________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根据文意,请尝试创作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联,对千里马或伯乐表达自己的心声。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有人曾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对于千里马而言,伯乐自然是他永世的知音,遗憾的是在封建社会里,千里马很少能遇到伯乐。请你联系本文文意,给下面的句子对一个下联。
上联:良马有幸遇伯乐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有人曾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对于千里马而言,伯乐自然是他永世的知音,遗憾的是在封建社会里,千里马很少能遇到伯乐。请你联系本文文意,给下面的句子对一个下联。
上联:世上岂无千里马;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你认为要成为千里马应如何去做?
27.学完《马说》后,你认为应该该去“识才和选才”。结合社会实际谈一谈。
28.本文借千里马说明了伯乐的重要性,《三国演义》中称得上是千里马的是哪两匹马,其最终主人分别是谁?
29.古往今来,曾有许多卓有才华的仁人志士被统治者埋没甚至迫害过,这些人也由衷地发出了无尽的感慨。请写出其中的两人及他们发出的感慨。
30.在当今社会,你认为伯乐和千里马哪个更重要?请举例说明。
31.在当今社会,你认为“千里马”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
32.作者把千里马不能千里归罪于食马者,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
33.作者以千里马比喻人才,从文中千里马的遭遇来看,人才展现才华最需要的是什么?
三、阅读拓展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古 之 君 王 有 以 千 金 求 千 里 马 者 三 年 不 能 得 涓 人 言 于 君 曰 请 求 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以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34.用“/”给文中无标点的文字断句。
35.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捐( ) 遣( ) 期年( ) 市( )
36.这个故事的寓意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5略
二、阅读研究
6.伯乐:识别人才,利用人才的封建统治者。千里马:有才能的人。食马者和策马者:埋没人才,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7.提出中心论点,开篇点出论证的前提,有提挈全文的作用。指明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
21.有志难成千里马;无才可作老黄牛。
22.伯乐,槽间千里马;刘备,隆中决策人。
23.伯乐识良马,明主觅贤才。
24.贤才无辜逢昏君。
25.人间难得九方皋。
26.此题为开放题,回答合情合理即可,如:应从“普通马”做起,然后才能脱颖而出。
27.识才和选才的方法现在很多,如考试、自荐、组织推荐、竞争上岗等。
28赤兔马主人是关羽;的卢马主人是刘备。
29.刘禹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0.言之成理,例证恰当即可。如认为千里马重要:因为社会发展需要人才,而千里马正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试想如果没有爱迪生发明电灯,我们寻找光明的眼睛还要
在黑暗中徘徊多久?
31.首先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坚强的意志。其次应该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这样你于能在竞争中游刃有余。再次,还应该具有毛遂自荐的勇气,自信是成功的一半。
32.言之成理即可。不同意。我认为千里马自身素质更重要。千里马应具备自我推销能力,不应一味等待伯乐赏识,,应主动寻找机会。
33.需要民主宽松的政治环境和统治者的知人善用。
三、阅读拓展
34.王/者/得/曰/请
35.捐:花费 遣:派遣 期年:满一年 市:值
36.告诫君主,要想得到人才必须有求贤若渴的诚心,要不惜重金。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及答案
一、 文学常识。
1、宋濂,字 ,号 , 朝人。有《宋学士文集》。
2、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别。本文是一篇赠序。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推重、赞许之辞。
二、 解释下列加线字。
余幼时即嗜学 致书以观 假借于藏书之家
弗之怠 录毕 走送之 稍逾约
因得遍观群书 益慕圣贤之道 无硕师名人
尝趋百里外 执经叩问 德隆望尊
稍降辞色 援疑质理 礼愈至 俟其欣悦
卒获有所闻 负箧曳屣 持汤沃灌 以衾拥覆
寓逆旅主人 日再食 腰白玉之环 右备容臭
烨然若神人 緼袍敝衣 禀稍之供 岁有裘葛之遗
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 冻馁之患 博士为之师
非天质之卑 流辈甚称其贤 以乡人子谒余
撰长书以为贽 言和而色夷 故道为学之难
三、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 四支僵劲不能动
2、 同舍生皆被绮绣
四、解释下列句子。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3、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4、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5、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6、 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7、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禀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
8、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
9、 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
10、 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11、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阅读第一段,回答问题。
1、 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
2、文中从哪些方面叙述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作者写自己求学经历艰难的目的是什么?
4、文章开头的“ 嗜学 ”一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5、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 ”与“ ”之间的矛盾来决定的。
6、“ 加冠”一词是什么意思?你还能从古代汉语中找出类似的用法吗?试举一例。
7、本文通过典型事例全面的叙述了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生活,这与他的功成名就有什么关系?
8、从文中找出几处形象描写的例句,并写出从什么角度写的?
9、作者成人后求师的艰难,包括哪三种情况?(高度概括回答即可)
10、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作者真的愚笨吗?他为什么这样说?此处和文中哪句话照应?
12、作者“緼袍敝衣”处在“披绮绣……烨然若神人”的同学之间,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对此你有何评价?
13、作者在叙述青年求学经历时插入同舍生优越的条件有何用意?从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14、作者写此文,意在勉励马生刻苦学习。在《三国演义》中有那么一段,孙权通过自身体会劝说手下一员大将读书的故事,后来这员大将设奇计袭荆州,大败关羽为东吴建下奇功。那么这员大将叫什么名字?从他身上你能获得哪些启示?
阅读第二段,回答问题。
15、第2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16、“太学生”的优越条件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概括回答。
17、本文的主旨句是什么?(全文中心论点)这句话要说明什么意思?(通过主旨句的表述,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18、文中“心不若余之专耳”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19、写出本段中与上文四组对比关系的词语。
20、本文为更好的达到启迪,鼓励和教育青年人立志勤学的目的,还功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这种写法的作用。
21、“太学生”没有取得成就的原因是什么?根据全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22、第一段作者求学条件的艰辛和第二段太学生求学条件的优越形成对比。从中你悟出什么道理?
23、细读第二段,谈谈在“口体之奉”和“中有足乐”之间你赞成怎样的取舍?
24、.作者认为太学生德不成业不精的原因在于什么?你是否也同意他的观点,为什么?
25、“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的含义是什么?
阅读第三段,回答问题。
26、 段重点写了什么内容?
27、作者写此文的意图是什么?
28、读书要善于整体把握,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9、认为读书苦,几乎是所有中学生的同感,宋濂之苦,闻所未闻;诸生之福,过之不及。当你深谙了宋濂之苦及宋濂之累时,你对读书之苦想必会有新的认识。结合课文,说一说你的认识。
30、读完此文后,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送东阳马生序》答案
1、叙述自己青少年时期的求学之难和用心之艰。
2、幼时求学的艰难;成年后求师的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
或四个方面:家境贫寒,无书可读;无师求教难;
远道求学,备受艰苦;艰苦的求学生活。
或读书难,要借书,抄书; 拜师难,冒严寒顶风雪,到外地寻师;
求教难,常遭“叱咄”;生活难,“日再食,”穿“緼袍敝衣”。
3、目的是劝勉马生不要辜负良好的学习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所成就。
4、 统领全文,为全文定下基调。
5、嗜学 家贫
6、○1古时男子20岁时行冠礼,戴上成人帽子,后来常已冠或加冠,表示男子已成年。
○2 “ 及笄”女子满15岁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表示已成年。
7、 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勤奋艰苦的学习生活,正是以一种坚忍不拔的毅力,为求知而甘愿付出一切,不断的克服重重障碍,最后才功成名就的。
8、叩问之难:“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旅途之艰:“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生活之苦,与同舍生的对比:“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9、 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
10、他有强烈的求知欲,为获得知识,学问,他不辞辛苦,不怕困难,非常虚心虔诚的求教。
11、 不愚笨,是作者自谦的说法;旨在说明,即使愚笨,努力学习也是会有收获的。和“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相照应
12、 他以学得知识,获得学问为乐,不羡慕别人的衣食之忧,专心向学,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13、 与同舍生对比,表现自己并不羡慕别人的优越条件,而是以学得知识,获得学问为乐,这种刻苦学习,专心向学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
14、 吕蒙;
启示:后天学习很重要;勤能补拙,学能治愚;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15、 写太学生求学条件的优越
16、四个方面:衣食无忧(无冻馁之患);无需奔走(无奔走之劳);有疑能解(无求师之难)(或有良师指教);书目齐全)。
17、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得出结论:说明学业,道德上是否有所成就,主要取决于主观上是否努力。
18、告诉后生“们,求学之道在于聚精会神,专心致志,人的主观因素起决定性作用。
19、 ○1“日有廪稍之供”与“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对比;
○2“岁有裘葛之遗”与“緼袍敝衣”相对比;
○3“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与“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对比
○4“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与“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对比
20、 ○1“我”与“同舍生”生活条件的对比;
○2“我”求学经历与太学生优越的学习环境对比。
作用:通过对比,自然得出结论,(或推出论点)突出主旨。 鲜明而有说服力。
21、 “太学生”之所以没有取得成就,就因为他们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缺少勤奋学习的恒心和毅力
22、 作者意在说明在艰难困苦中能业有所精,德有所成;但处于优越条件下却可能业不精,德不成。这根本原因在于用心不专。
我赞成“中有足乐”。
因为精神享受是人生的最大快乐。
23、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甚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24、根本原因在于其用心不专;同意这种观点,学习条件的优越,不一定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学业,道德上的成长,取决于自己的主观上是否努力。
25、 学习的好坏与天资无关,只是用不用心的问题,更不能去埋怨别人,表明后天的努力的重要性。
26、点明了写序的原因和意图,赞扬马生,勉励他刻苦学习。
27、赞扬马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勉励马生刻苦读书。
28、作者叙述自己青少年时期的求学经历,与太学生的优越的学习条件进行对比,勉励马生刻苦读书。
29、现在的中学生,认为“读书苦,”几乎成了口头禅。深谙了宋濂之苦与累后,我认为我们所谓的苦,简直是微不足道的。宋濂借书,抄书,而我们的书应有尽有,却不曾用心读过;宋濂百里之外求师,行深山巨谷中,还常“遇其叱咄”,而我们坐在明亮温暖的教室里,却不一定“有所闻”;宋濂受冻馁之苦,而我们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还用心不专。这么优越的条件,却不知珍惜,又何苦之有?
30、
求学之路是艰难坎坷的,只有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具有恒心和毅力,才能学有所成,勤奋学习是取得成绩的根源。
三1. 给加点的字注音
篁( )竹 卷( )石底以出 为坻( ) ( ) 然不动
寂寥( )无人 翕( )忽 幽邃( ) 犬牙差( )互
2.给下列形近字组词。
3. 文学常识填空
①.《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 ,是属于 的范畴。
②.《小石潭记》的作者 ,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于写 ,本文是
他 的第四篇。
4.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环 如鸣佩环______________ (2)清 水尤清冽_____________
四面竹树环合__________ 以其境过清___________
(3)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 明灭可见____________
不可知其源_______________ 不可久居____________
5.下列加点的字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6.下面各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为 为坻为屿 B 之 乃记之而去
为宫室器皿 余闻之也久
C乃 乃记之而去 D 尔 尔远逝
乃不知有汉 惟手熟尔
7、阅读下列语段,完成相关练习
1.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写所缺的语句。
2. 下列带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
A 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 B 斗折蛇行 (像蛇一样)
C 不可久居 (居住) D 影布石上 ( 映 )
3、 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字的意思 新课 标第 一网
(1) 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 (2) 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__
(3)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____________ (4)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______________
(5) 明灭可见__________________ (6) 乃记之而去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下列句子
①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5.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6.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游览小石潭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
8.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是对本文的分析,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
B、 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笔墨经济,语言优美。
C、 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洌”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
D、 本文所写景物,透出作者与同游人的高兴愉悦的心情。
四
⒈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⑴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谪:
⑵百废具兴 具:
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于:
⑷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 之:
⒉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多义词:
⑴①政通人和
②至若春和景明
⑵①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岳阳楼记
⒊用原文回答:
⑴文中表达作者赞美滕子京的语句是 。
⑵表明作者写此记的原由的句子是 。
⒋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乃重修岳阳楼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岳阳楼记 习题精选
一,基础练习题
1.加粗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谪守zhé 霪雨 yín 朝晖夕阴 huī
B.皓月 hào 霏霏fēi 岸芷汀兰 zhǐtīng
C.骚人 sāo 潜形qiǎn 薄暮冥冥 mǐng
D.怒号 háo 舟楫 jí 心旷神怡 yí
2.解释下面句中的多义词.
A.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 )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 )
B.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 )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 )
C.而或长烟一空 ( )
忽至半空凝结为一 ( )
D.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 )
此乐何极 ( )
3.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微斯人,吾谁与归
D.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4.下列句子译文有误的一项是 ( )
A.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译文:(这时迁客骚人们)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遭到诽谤和讽刺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的景象,(必将)感慨而十分悲伤.
B.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译文:依我看来,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这洞庭湖上.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不因外物(好坏)而高兴,不因自己(得失)而悲伤.
D.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译文:(这是人们)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被置之度外,(于是)在春风吹拂中举杯痛饮,高兴到了极点.
5.将下列各句填入原文空白处.
原文:若夫霪雨霏霏,________,阴风怒号,浊浪排空;________,山岳潜形,商旅不行,________;薄暮冥冥,________.
① 虎啸猿啼 ② 樯倾楫摧 ③ 连月不开 ④ 日星隐耀
参考答案:
1.C
2.A.取胜 好,美 B.散尽 放晴 C.全 表数量 D.到 穷尽
3.B
4.C
5.③④②①
二,阅读测试题.
阅读《岳阳楼记》,完成下面练习.
1. 概括一,二两段的段意.
2赞美滕子京政绩的文字是______________,表明作者写作缘由的句子是__________,"前人之述"指的是___________,从空间上写洞庭湖胜境的语句是___________,从时间上写洞庭湖气象万千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3.怎样理解"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4. 分别默写描写"岳阳楼之大观"的句子和表达范仲淹忧乐观的句子.
参考答案:
1.第一段: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盛况,作"记"缘由.
第二段:总写岳阳楼的大观及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2.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属予作文以记之,唐贤今人诗赋,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4.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记 习题精选
一、基础练习题
1.加粗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谪守zhé 霪雨 yín 朝晖夕阴 huī
B.皓月 hào 霏霏fēi 岸芷汀兰 zhǐtīng
C.骚人 sāo 潜形qiǎn 薄暮冥冥 mǐng
D.怒号 háo 舟楫 jí 心旷神怡 yí
2.解释下面句中的多义词。
A.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 )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 )
B.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 )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 )
C.而或长烟一空 ( )
忽至半空凝结为一 ( )
D.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 )
此乐何极 ( )
3.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微斯人,吾谁与归?
D.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4.下列句子译文有误的一项是 ( )
A.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译文:(这时迁客骚人们)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遭到诽谤和讽刺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的景象,(必将)感慨而十分悲伤。
B.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译文:依我看来,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这洞庭湖上。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不因外物(好坏)而高兴,不因自己(得失)而悲伤。
D.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译文:(这是人们)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被置之度外,(于是)在春风吹拂中举杯痛饮,高兴到了极点。
5.将下列各句填入原文空白处。
原文:若夫霪雨霏霏,________,阴风怒号,浊浪排空;________,山岳潜形,商旅不行,________;薄暮冥冥,________。
① 虎啸猿啼 ② 樯倾楫摧 ③ 连月不开 ④ 日星隐耀
参考答案:
1.C
2.A.取胜 好,美 B.散尽 放晴 C.全 表数量 D.到 穷尽
3.B
4.C
5.③④②①
二、阅读测试题。
阅读《岳阳楼记》,完成下面练习。
1. 概括一、二两段的段意。
2赞美滕子京政绩的文字是______________,表明作者写作缘由的句子是__________,“前人之述”指的是___________,从空间上写洞庭湖胜境的语句是___________,从时间上写洞庭湖气象万千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3.怎样理解“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4. 分别默写描写“岳阳楼之大观”的句子和表达范仲淹忧乐观的句子。
参考答案:
1.第一段: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盛况,作“记”缘由。
第二段:总写岳阳楼的大观及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2.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属予作文以记之,唐贤今人诗赋,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4.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一,基础练习题
1.加粗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谪守zhé 霪雨 yín 朝晖夕阴 huī
B.皓月 hào 霏霏fēi 岸芷汀兰 zhǐtīng
C.骚人 sāo 潜形qiǎn 薄暮冥冥 mǐng
D.怒号 háo 舟楫 jí 心旷神怡 yí
2.解释下面句中的多义词.
A.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 )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 )
B.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 )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 )
C.而或长烟一空 ( )
忽至半空凝结为一 ( )
D.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 )
此乐何极 ( )
3.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微斯人,吾谁与归
D.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4.下列句子译文有误的一项是 ( )
A.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译文:(这时迁客骚人们)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遭到诽谤和讽刺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的景象,(必将)感慨而十分悲伤.
B.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译文:依我看来,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这洞庭湖上.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不因外物(好坏)而高兴,不因自己(得失)而悲伤.
D.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译文:(这是人们)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被置之度外,(于是)在春风吹拂中举杯痛饮,高兴到了极点.
5.将下列各句填入原文空白处.
原文:若夫霪雨霏霏,________,阴风怒号,浊浪排空;________,山岳潜形,商旅不行,________;薄暮冥冥,________.
① 虎啸猿啼 ② 樯倾楫摧 ③ 连月不开 ④ 日星隐耀
参考答案:
1.C
2.A.取胜 好,美 B.散尽 放晴 C.全 表数量 D.到 穷尽
3.B
4.C
5.③④②①
二,阅读测试题.
阅读《岳阳楼记》,完成下面练习.
1. 概括一,二两段的段意.
2赞美滕子京政绩的文字是______________,表明作者写作缘由的句子是__________,"前人之述"指的是___________,从空间上写洞庭湖胜境的语句是___________,从时间上写洞庭湖气象万千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3.怎样理解"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4. 分别默写描写"岳阳楼之大观"的句子和表达范仲淹忧乐观的句子.
参考答案:
1.第一段: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盛况,作"记"缘由.
第二段:总写岳阳楼的大观及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2.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属予作文以记之,唐贤今人诗赋,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4.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记 习题精选
一、基础练习题
1.加粗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谪守zhé 霪雨 yín 朝晖夕阴 huī
B.皓月 hào 霏霏fēi 岸芷汀兰 zhǐtīng
C.骚人 sāo 潜形qiǎn 薄暮冥冥 mǐng
D.怒号 háo 舟楫 jí 心旷神怡 yí
2.解释下面句中的多义词。
A.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 )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 )
B.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 )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 )
C.而或长烟一空 ( )
忽至半空凝结为一 ( )
D.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 )
此乐何极 ( )
3.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微斯人,吾谁与归?
D.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4.下列句子译文有误的一项是 ( )
A.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译文:(这时迁客骚人们)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遭到诽谤和讽刺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的景象,(必将)感慨而十分悲伤。
B.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译文:依我看来,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这洞庭湖上。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不因外物(好坏)而高兴,不因自己(得失)而悲伤。
D.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译文:(这是人们)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被置之度外,(于是)在春风吹拂中举杯痛饮,高兴到了极点。
5.将下列各句填入原文空白处。
原文:若夫霪雨霏霏,________,阴风怒号,浊浪排空;________,山岳潜形,商旅不行,________;薄暮冥冥,________。
① 虎啸猿啼 ② 樯倾楫摧 ③ 连月不开 ④ 日星隐耀
参考答案:
1.C
2.A.取胜 好,美 B.散尽 放晴 C.全 表数量 D.到 穷尽
3.B
4.C
5.③④②①
二、阅读测试题。
阅读《岳阳楼记》,完成下面练习。
1. 概括一、二两段的段意。
2赞美滕子京政绩的文字是______________,表明作者写作缘由的句子是__________,“前人之述”指的是___________,从空间上写洞庭湖胜境的语句是___________,从时间上写洞庭湖气象万千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3.怎样理解“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4. 分别默写描写“岳阳楼之大观”的句子和表达范仲淹忧乐观的句子。
参考答案:
1.第一段: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盛况,作“记”缘由。
第二段:总写岳阳楼的大观及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2.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属予作文以记之,唐贤今人诗赋,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4.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gjbg'gagmkakgjawkgnwiuohgasklfhagggsgsighsskgsighiwgg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