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变态反应的分型
推荐于2017-10-10 · 知道合伙人历史行家
分型:
Ⅰ型变态反应
即速发型(Ⅰ型变态反应),又称过敏反应,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其特点是:由IgE介导,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等效应细胞以释放生物活性介质的方式参与反应;发生快,消退亦快;常表现为生理功能紊乱,而无严重的组织损伤;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
Ⅱ型变态反应
即细胞毒型(Ⅱ型变态反应),抗体(多属IgG、少数为IgM、IgA)首先同细胞本身抗原成分或吸附于膜表面成分相结合,然后通过四种不同的途径杀伤靶细胞。
Ⅲ型变态反应
即免疫复合物型(Ⅲ型变态反应),又称血管炎型超敏反应。其主要特点是:游离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IC),若IC不能被及时清除,即可在局部沉积,通过激活补体,并在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及其他细胞参与下,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而致组织损伤。
Ⅳ型变态反应
即迟发型(Ⅳ型变态反应),与上述由特异性抗体介导的三型变态反应不同,Ⅳ型是由特异性致敏效应T细胞介导的。此型反应局部炎症变化出现缓慢,接触抗原24—48h后才出现高峰反应,故称迟发型变态反应。机体初次接触抗原后,T细胞转化为致敏淋巴细胞,使机体处于过敏状态。当相同抗原再次进入时,致敏T细胞识别抗原,出现分化、增殖,并释放出许多淋巴因子,吸引、聚集并形成以单核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甚至引起组织坏死。 常见Ⅳ型变态反应有:接触性皮炎、移植排斥反应、多种细菌、病毒(如结核杆菌、麻疹病毒)感染过程中出现的Ⅳ型变态反应等
2023-07-19 广告
Ⅰ型(过敏反应)
IgE
(IgG4)
IgE粘附与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FcεR上,变应原与细胞表面的IgE结合,细胞脱颗粒,释放生物活性介质,作用于效应器官。
药物过敏性休克、支气管哮喘、变应性鼻炎、寻麻疹、食物过敏症等
Ⅱ型(细胞毒型)(细胞刺激型)
IgG、IgM、IgA、补体、巨噬细胞、NK细胞
抗体作用于细胞表面的抗原或吸附的半抗原,在补体、巨噬细胞、NK细胞等协同作用下溶解靶细胞。
抗体使细胞功能活化,表现为分泌增加或细胞增殖
ABO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症、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移植物超急排斥反映、抗膜性肾小球肾炎等
甲状腺功能亢进(Grave病)
Ⅲ型
(免疫复合物型)
IgG、IgM、补体、中性粒细胞
中等大小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壁基底膜或其他细胞间隙,激活补体,吸引中性粒细胞、释放溶菌酶,引起炎症反应
血清病、免疫复合物型肾小球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Ⅳ型
(迟发型)
T细胞
抗原使T细胞致敏,致敏T细胞再次与抗原相遇,直接杀伤靶细胞或产生各种淋巴因子,引起炎症
传染性、接触性皮炎等
拓展资料
变态反应也叫超敏反应。是指免疫系统对一些对机体无危害性的物质如花粉、动物皮毛等过于敏感,发生免疫应答,对机体造成伤害。人们日常遇到的皮肤过敏,皮肤骚痒、红肿,就是一种变态反应。
参考资料:变态反应百度百科网页链接
I型必须有与肥大细胞及嗜碱细胞高亲和的IgE参与;
II型必须有靶细胞表面抗原结合的IgG、IgM参与;
III型必须有IgG或IgM与抗原形成一定大小的免疫复合物,且沉积之后致病;
IV型超敏反应是由T细胞介导.
2.补体参与II、III型超敏反应,但必须依赖补体才能致病的只有III型超敏反应。
3.同一变应原在不同的个体或同一个体可引起不同型的超敏反应。
4.在同一个体,可能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超敏反应。
5.有时同一疾病也可由不同型超敏反应参与。
2.Ⅱ型(细胞毒型)
3.Ⅲ型(免疫复合物型)
4.Ⅳ型(细胞免疫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