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抒情与叙事抒情有哪些主要区别?
展开全部
文学叙事与抒情的区别
作为一种信息的传达机制,话语承担了类型的功能。一种是描述外在的事物和种种现象,另一种是表达说话者的主观态度。虽然二者不可能截然分开和对立,但是,具体的话语活动通常有所侧重,从日常言语的表述、文学的言语到文学作品的划分,可以发现一般都以叙事性作品和抒情性作品为主。
(一)、含义与内容:叙事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日常生活、神话传说乃至于历史记载都是一种叙事。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系列的连续事件,它们同样可以在小说或者更广义的“叙事”中上演。文学的叙事,简单地说,就是用话语虚构社会事件的过程,而叙事性作品就是以叙事功能为主的文学作品。对叙事性作品的分析具体包括不可分割的三个方面——叙事内容,指构成一段叙述话语主体的故事内容,即被讲述的故事,包括事件,人物,场景等;叙述话语,即讲述故事的语句;叙述动作,即产生出叙述话语的“叙述”活动本身。
抒情性作品与叙事性作品相对称,是一种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以表现作家内心情感活动主观情感为主,传达作家对人生无限意味,偏重审美价值的一种文学类型,一般不需要完整的人物,事件的描写和刻画。抒情总是抒情主体的情感表现,它的内容往往是作家的一种体验,一种感悟,一种心境,即使稍纵即逝的,又是复杂微妙的,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能靠读者自己去感觉。与偏重于客观再现的叙事相比,抒情更富于主体性的自我色彩,所以我们能在抒情性作品中更多地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声音。它的主要体裁是抒情诗,除此以外,散文,散文诗,我国的戏曲文学以及部分小说也是抒情性作品经常采用的文体。
(二)、话语:叙事性作品则偏于用话语的意义来讲故事,抒情性作品偏于用话语的声音和画面来象征性地表现感情。
叙事性作品作为话语的虚构而同客观的现实之间产生距离,它不同于日常叙述语言,这是其从街谈巷议或实用纪实转化为艺术的关键。作者从自己的感情倾向出发,通过转换文本时间,选择不同视角等途径,对生活现象加以组织从而形成文学作品。优秀的叙事文学能够反映现实生活的真实,然而又超越了个别的,已经发生的偶然事实,是用话语重构的世界。这个话语的世界虽然不等同于现实本身,但却可能在更本质的层次上揭示现实的内在意义。
抒情话语是一种表现性话语,不同于客观叙述。它具有象征性地表现情感的功能,通过类似音乐的声音组织和富有意蕴的画面组织来体现难以言传的主观感受。抒情性作品通过声与情的配合,景与情的交融,并利用比喻与象征,倒装与歧义,夸张与对比借代与用典的修辞方式更好地抒发感情。它突出话语的可感性,在创作过程中,作家采用了不同的支配与组织抒情话语的抒情行为或动作,形成了一系列抒情方式,是抒情话语成为一种极富创造性和复杂性的话语系统。
(三)、与现实的关系:文学都是对现实的把握,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把握的角度不同。
叙事文学则是讲故事,即通过对外部事件的描述来把握社会现实本身,是客观的再现。社会是通过人们互相间的关系行为而形成和发展的,对现实的把握必须是对现实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的把握。任何叙事都是对现实世界的某种解释,必然带有时代、民族等意识形态的印记。叙事的兴趣在于描述人的行为及其造成的后果,其认识价值就在于显示了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过程及其意义。叙事作品所隐含的文化意义,必根植于一定时代背景、社会背景。因此,客观的社会生活制约着叙事的内容。同时,不同的作家往往在不同时期形成风格不一的作品,因此,客观的社会生活也影响着叙事的形式。
抒情作为一种主观表现,并不脱离现实,而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与评价。抒情总包含着对现实的反映,因为感情源于对现实的感受,没有真实的生活感受,便没有真正有价值的抒情,对现实感受的深浅,又往往取决于对现实认识的深浅程度。而抒情又是一种特殊的反映方式,它带有主观性和评价性,这种主观性与评价性所体现的生活态度与人生理想,却曲折地表达了对特定社会现实的评价;抒情有不仅仅是一种反映,也是对现实的一种意识中的改造,通过创造性想象,抒情主体把现实之物转化为灌注了主观情思的形象,使外在世界成为一个与内心世界协调融洽的审美世界,并以此达到对现实的审美占有。因此,文学抒情一方面受到特定现实生活和社会观念的制约,另一方面却具有较高的主观心灵性。
作为一种信息的传达机制,话语承担了类型的功能。一种是描述外在的事物和种种现象,另一种是表达说话者的主观态度。虽然二者不可能截然分开和对立,但是,具体的话语活动通常有所侧重,从日常言语的表述、文学的言语到文学作品的划分,可以发现一般都以叙事性作品和抒情性作品为主。
(一)、含义与内容:叙事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日常生活、神话传说乃至于历史记载都是一种叙事。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系列的连续事件,它们同样可以在小说或者更广义的“叙事”中上演。文学的叙事,简单地说,就是用话语虚构社会事件的过程,而叙事性作品就是以叙事功能为主的文学作品。对叙事性作品的分析具体包括不可分割的三个方面——叙事内容,指构成一段叙述话语主体的故事内容,即被讲述的故事,包括事件,人物,场景等;叙述话语,即讲述故事的语句;叙述动作,即产生出叙述话语的“叙述”活动本身。
抒情性作品与叙事性作品相对称,是一种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以表现作家内心情感活动主观情感为主,传达作家对人生无限意味,偏重审美价值的一种文学类型,一般不需要完整的人物,事件的描写和刻画。抒情总是抒情主体的情感表现,它的内容往往是作家的一种体验,一种感悟,一种心境,即使稍纵即逝的,又是复杂微妙的,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能靠读者自己去感觉。与偏重于客观再现的叙事相比,抒情更富于主体性的自我色彩,所以我们能在抒情性作品中更多地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声音。它的主要体裁是抒情诗,除此以外,散文,散文诗,我国的戏曲文学以及部分小说也是抒情性作品经常采用的文体。
(二)、话语:叙事性作品则偏于用话语的意义来讲故事,抒情性作品偏于用话语的声音和画面来象征性地表现感情。
叙事性作品作为话语的虚构而同客观的现实之间产生距离,它不同于日常叙述语言,这是其从街谈巷议或实用纪实转化为艺术的关键。作者从自己的感情倾向出发,通过转换文本时间,选择不同视角等途径,对生活现象加以组织从而形成文学作品。优秀的叙事文学能够反映现实生活的真实,然而又超越了个别的,已经发生的偶然事实,是用话语重构的世界。这个话语的世界虽然不等同于现实本身,但却可能在更本质的层次上揭示现实的内在意义。
抒情话语是一种表现性话语,不同于客观叙述。它具有象征性地表现情感的功能,通过类似音乐的声音组织和富有意蕴的画面组织来体现难以言传的主观感受。抒情性作品通过声与情的配合,景与情的交融,并利用比喻与象征,倒装与歧义,夸张与对比借代与用典的修辞方式更好地抒发感情。它突出话语的可感性,在创作过程中,作家采用了不同的支配与组织抒情话语的抒情行为或动作,形成了一系列抒情方式,是抒情话语成为一种极富创造性和复杂性的话语系统。
(三)、与现实的关系:文学都是对现实的把握,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把握的角度不同。
叙事文学则是讲故事,即通过对外部事件的描述来把握社会现实本身,是客观的再现。社会是通过人们互相间的关系行为而形成和发展的,对现实的把握必须是对现实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的把握。任何叙事都是对现实世界的某种解释,必然带有时代、民族等意识形态的印记。叙事的兴趣在于描述人的行为及其造成的后果,其认识价值就在于显示了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过程及其意义。叙事作品所隐含的文化意义,必根植于一定时代背景、社会背景。因此,客观的社会生活制约着叙事的内容。同时,不同的作家往往在不同时期形成风格不一的作品,因此,客观的社会生活也影响着叙事的形式。
抒情作为一种主观表现,并不脱离现实,而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与评价。抒情总包含着对现实的反映,因为感情源于对现实的感受,没有真实的生活感受,便没有真正有价值的抒情,对现实感受的深浅,又往往取决于对现实认识的深浅程度。而抒情又是一种特殊的反映方式,它带有主观性和评价性,这种主观性与评价性所体现的生活态度与人生理想,却曲折地表达了对特定社会现实的评价;抒情有不仅仅是一种反映,也是对现实的一种意识中的改造,通过创造性想象,抒情主体把现实之物转化为灌注了主观情思的形象,使外在世界成为一个与内心世界协调融洽的审美世界,并以此达到对现实的审美占有。因此,文学抒情一方面受到特定现实生活和社会观念的制约,另一方面却具有较高的主观心灵性。
参考资料: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f016de010098ox.Html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