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帮忙翻译一下古文。谢谢了。

诸侯亦各有国史,分掌其职,则《春秋传》,晋赵穿弑灵公,太史董狐书曰:“赵盾杀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讨贼,非子而谁?”齐崔杼弑... 诸侯亦各有国史,分掌其职,则《春秋传》,晋赵穿弑灵公,太史董狐书曰:“赵盾杀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讨贼,非子而谁?”齐崔杼弑庄公,太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闻太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

——《隋书•经籍志序》
展开
蓝小流
2011-06-23
知道答主
回答量: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各诸侯国也各有国史,有各自的职责。《春秋传》中,晋国的赵穿弑灵公,太史董狐就写:“赵盾杀他的君主。”在朝廷中给别人看。宣子说:“不是这样的。”董狐说:“你是正卿,逃亡了,却不跨越国家的边境,返回来又不抓人,不是你,又是谁呢?”。齐国崔杼弑庄公,太史公记载说:“崔杼以下犯上,杀了他的君主。”崔杼一怒之下,把太史公杀了,然而太史公的弟弟接着写,也被杀了,他的另一个弟弟还是这样写,最后崔杼就放弃杀他。南史听说太史都死了,准备好竹简就要去,他听说事情已经记载下来了,于是又返回去了。
jihao2313
2011-06-23 · TA获得超过9164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68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942万
展开全部
各个诸侯国之内又有各自的国家历史官员,分别掌有自己的职责(即左史记言,右史记事)。因此《春秋传》记载,晋国赵穿弑杀晋灵公,太史官董狐写道“赵盾杀害他的君主”,并把它出示给整个朝堂的人们。赵宣子(即赵盾)说:“不是这样。”董狐回答说:“您作为正卿(即掌握整个朝堂的大臣,类似现在外国的总理、首相),逃亡时没有逃出国境,回来后又没有讨伐弑主的叛贼,不是你杀了国君又是谁呢?”齐国崔杼弑杀齐庄公,太史官写下“崔杼弑杀他的君主”,崔杼杀掉太史官,史官的弟弟继承职位仍然是这样写,于是史官的弟弟也被杀害。史官的另一个弟弟仍是这样写,于是崔杼不得不放弃了。南史氏听说太史一家全都死被处死了,于是拿着竹简前往继承国史官的职位,听到已经(将崔杼弑君)写在书上了,这才返回。

以上是我自己翻译的,仅供参考。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