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臧克家小传(1)
1905年,臧克家出生在山东诸城臧家庄。诸城在胶东半岛上,这个县属古琅�,两千年前,秦始皇东巡时曾在那儿刻石纪功,至今那儿还有非常有名的琅�刻石。臧家庄在城西南十八里,它孤高地�踞在一个小山岭上,村旁边有两座青山,一座是常山,一座是马耳山,苏东坡在密州作知州时,曾到常山打猎,留下“试扫北台看马耳”的诗句。
臧克家出生在一个中小地主家庭里。这是一个封建家庭,但它的文化空气很浓。他的祖
父、曾祖父都在前清有过不大不小的“功名”,他的父亲是从法政学堂毕业的。他8岁时,生母便去世了,他父亲患有肺病,终年咯血,仅仅活了34岁。
由于家庭的不幸,诗人在入私塾之前有机会和贫苦人家的孩子一起玩耍,从而对农民的悲惨、辛酸的生活有了深入骨髓的认识。又因为他家里文化空气浓,他从小就对文艺感兴趣,诗人后来年老了还能清楚地记得他儿时听到的一些歌谣,如:
山老鸹,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把娘背到山沟里,媳妇背到炕头上,出啦出啦吃面汤,吃完面汤想他娘,他娘变了个矢车郎,碰了南墙碰北墙。〖HT〗
臧克家的祖父和父亲都爱诗。祖父为人严肃沉默,令人不敢接近,但一高兴朗诵起诗来,声音里就饱含情感,进入诗的境界而成了另一个人。他小时候,祖父教他念古诗,当时臧克家虽不了解,但却能背得滚瓜烂熟。什么“打起黄莺儿”;“自君之出矣”;“床前明月光”;“壮士别燕丹”;什么“少小离家老大�回”……。�祖父又写得一手好字,每年春节临近的时候,祖父总是亲手写春联,而年少的臧克家就负责按纸,堂屋里的门联年年换,大都是古人的佳句。像“花如解语诚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水能澹性为吾友,竹附虚心是我师”;“万卷藏书宜子弟,十年种木长风烟”等。
大约在八九岁的时候,臧克家上了私塾,12岁的时候上本村的初级小学校。在私塾读书的那几年,他竟能背熟六十多篇古文。长点的像《滕王阁序》、《吊古战场文》、《李陵答苏武书》;短些的像《陋室铭》、《读孟尝君传》等。他后来回忆说:“相隔近七十年,至今仍能背得出来,当年啃骨头,今日始解其中味,获益不浅。”
在初小的两年间,孙梦星老先生常常慷慨陈词:我们堂堂大中华,有几千年的光荣历史,竟被小小日本这样欺压!而当局又一味忍让,弄得国亡无日,四万万黄帝的子孙,全将变成亡国奴了!臧克家怀着悲伤而激烈的心情倾听,年少的心灵撒下了仇恨帝国主义的种子,也激发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1919年,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爆发了,这一年臧克家14岁,他考入县城“第一高等小学”。夏秋之间,北京学生运动组织派了当地的一名大学生丘纪明回乡做宣传鼓动工作。臧克家和同学们跟着他打着小旗到街头去宣传,还到商店去检查日货,登记封存、没收日货。
在诸城县内有两处古迹,一处是秦始皇的琅�碑,另一处是苏东坡的“超然台”。“超然台”是臧克家时常登临的地方。事隔千载,人隔生死,他似乎和苏轼心有相通。每临此境,臧克家北瞰潍水,南瞻“马耳”,东望庐山,西眺穆陵,口吟“大江东去”,时觉豪气满胸。他常默想:做一个诗人多好啊;千百年来,多少帝王将相,被东去的流水淘尽,而诗人的诗句,却永世长存,打动人心。
在“高小”学习了三年,臧克家受到新思想的影响,眼界和心智,都放宽了一些。“高小”三年毕业,当中因为丧父休学,臧克家推迟了一年毕业。
1923年,臧克家到济南,升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该校校长王祝晨先生是高等优级师范学校毕业的,立志终生为教育献身,思想进步开明,常延请名人到校讲演,启迪学生的眼界和心胸,杜威、周作人、杨晦等人都曾到一师讲演过。
在全班中,臧克家的国文成绩是数一数二的,他的作文总是得到老师的好评。就在那时,他开始写起了白话诗。一次,他向《语丝》投稿,周作人复了信,不久《语丝》将他的投稿登了出来,这是臧克家有生以来第一次在大刊物上发表作品。接着他又向林兰女士主编的《徐文长的故事集》投去三篇稿子,又被采用,看到自己的名字印在书上,他真是“不亦乐乎”。
当时,山东第一师范算得上济南的一个开明学校,也是“五四”新思潮、新文化传播的一个阵地。在学校里,臧克家如饥似渴地读着许多新出版的书。那时,为了鼓励学生读书,学校还成立了“书报介绍社”,邓广铭就是它的负责人。
1926年秋,奉系军阀张宗昌在山东的统治非常黑暗,臧克家感到压抑得透不气来。正当此时,郭沫若的《革命与文学》中有几句话给了他很大触动:“彻底的个人自由,在现在的制度之下,是追求不到的。”他便和同学结伴到武汉,那时武汉成立了革命政府,“南军”声威震全国,许许多多青年心向往之。
1927年初,臧克家考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曾随部队参加讨伐杨森、夏斗寅的战斗。他的诗集《自由的写照》就是描写武汉大革命生活的。大革命失败后,他回到故乡,不久,因受国民党反动派迫害,臧克家逃亡东北。诗人用诗歌给我们记录了他在东北的生活。
鲁迅简介
鲁迅原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少年时代在家塾学习诗书经传,喜欢野史杂录和民间绘画艺术。1898年就读于洋务派创办的南京江南水师学堂,数月后重考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路矿学堂,开始接触新学。1902年到日本留学。4月入弘文学院,1904年4月结业,6月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这一时期开始参加各种民族民主革命活动,广泛涉猎西方近代科学文艺书刊。最早的一篇译述文章《斯巴达之魂》前半部分发表于l903年6月在日本出版的《浙江潮》第5期(后半部分载于第9期);同年在东京出版了第一本翻译科幻小说《月界旅行》。1906年弃医学文,希望以文艺改造国民精神。筹办文艺杂志《新生》,未果,转而在《河南》杂志发表《人之历史》、《摩罗诗力说》、《文化偏重论》等重要论文。与周作人合译《域外小说集》第一集,1909年出版。1909年夏回国,先后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和绍兴府中学堂任教。辛亥革命后任绍兴师范学校校长。1911年用文言写了第一篇小说《怀旧》,思想特色和艺术风格,都与后来小说相同,捷克学者普实克认为它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先声”。1912年2月应蔡元培之邀,赴南京教育部任职,后随教育部迁往北京。1918年5月开始以“鲁迅”为笔名在《新青年》发表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此后3年间陆续在《新青年》发表小说、新诗、杂文、译文50余篇,并参与《新青年》编务。1920年8月被聘为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文科讲师。1921年12月至次年初,最重要的代表作《阿Q正传》在《晨报副刊》连载。1923年,第-本短篇小说集《呐喊》出版。1926年出版《仿惶》。除了小说,鲁迅还写了很多具有独特风格的杂文,以《随感录》为代表,1918年起在《新青年》上发表。1925年出版杂文集《热风》。此后几乎每年都有杂感集问世。
20年代中期,参与创办《莽原》周刊、《语丝》周刊和文学社团末名社。1927年初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1927年8月到厦门大学任教授。同年10月抵上海,从此定居上海,专事写作。1928年与郁达夫创办《奔流》杂志。193O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他是发起人之一,也是主要领导人,曾先后主编《萌芽》、《前哨》、《十宇街头》、《译文》等重要文学期刊。
1936年因积劳和肺病在上海逝世,终年55岁。
1905年,臧克家出生在山东诸城臧家庄。诸城在胶东半岛上,这个县属古琅�,两千年前,秦始皇东巡时曾在那儿刻石纪功,至今那儿还有非常有名的琅�刻石。臧家庄在城西南十八里,它孤高地�踞在一个小山岭上,村旁边有两座青山,一座是常山,一座是马耳山,苏东坡在密州作知州时,曾到常山打猎,留下“试扫北台看马耳”的诗句。
臧克家出生在一个中小地主家庭里。这是一个封建家庭,但它的文化空气很浓。他的祖
父、曾祖父都在前清有过不大不小的“功名”,他的父亲是从法政学堂毕业的。他8岁时,生母便去世了,他父亲患有肺病,终年咯血,仅仅活了34岁。
由于家庭的不幸,诗人在入私塾之前有机会和贫苦人家的孩子一起玩耍,从而对农民的悲惨、辛酸的生活有了深入骨髓的认识。又因为他家里文化空气浓,他从小就对文艺感兴趣,诗人后来年老了还能清楚地记得他儿时听到的一些歌谣,如:
山老鸹,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把娘背到山沟里,媳妇背到炕头上,出啦出啦吃面汤,吃完面汤想他娘,他娘变了个矢车郎,碰了南墙碰北墙。〖HT〗
臧克家的祖父和父亲都爱诗。祖父为人严肃沉默,令人不敢接近,但一高兴朗诵起诗来,声音里就饱含情感,进入诗的境界而成了另一个人。他小时候,祖父教他念古诗,当时臧克家虽不了解,但却能背得滚瓜烂熟。什么“打起黄莺儿”;“自君之出矣”;“床前明月光”;“壮士别燕丹”;什么“少小离家老大�回”……。�祖父又写得一手好字,每年春节临近的时候,祖父总是亲手写春联,而年少的臧克家就负责按纸,堂屋里的门联年年换,大都是古人的佳句。像“花如解语诚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水能澹性为吾友,竹附虚心是我师”;“万卷藏书宜子弟,十年种木长风烟”等。
大约在八九岁的时候,臧克家上了私塾,12岁的时候上本村的初级小学校。在私塾读书的那几年,他竟能背熟六十多篇古文。长点的像《滕王阁序》、《吊古战场文》、《李陵答苏武书》;短些的像《陋室铭》、《读孟尝君传》等。他后来回忆说:“相隔近七十年,至今仍能背得出来,当年啃骨头,今日始解其中味,获益不浅。”
在初小的两年间,孙梦星老先生常常慷慨陈词:我们堂堂大中华,有几千年的光荣历史,竟被小小日本这样欺压!而当局又一味忍让,弄得国亡无日,四万万黄帝的子孙,全将变成亡国奴了!臧克家怀着悲伤而激烈的心情倾听,年少的心灵撒下了仇恨帝国主义的种子,也激发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1919年,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爆发了,这一年臧克家14岁,他考入县城“第一高等小学”。夏秋之间,北京学生运动组织派了当地的一名大学生丘纪明回乡做宣传鼓动工作。臧克家和同学们跟着他打着小旗到街头去宣传,还到商店去检查日货,登记封存、没收日货。
在诸城县内有两处古迹,一处是秦始皇的琅�碑,另一处是苏东坡的“超然台”。“超然台”是臧克家时常登临的地方。事隔千载,人隔生死,他似乎和苏轼心有相通。每临此境,臧克家北瞰潍水,南瞻“马耳”,东望庐山,西眺穆陵,口吟“大江东去”,时觉豪气满胸。他常默想:做一个诗人多好啊;千百年来,多少帝王将相,被东去的流水淘尽,而诗人的诗句,却永世长存,打动人心。
在“高小”学习了三年,臧克家受到新思想的影响,眼界和心智,都放宽了一些。“高小”三年毕业,当中因为丧父休学,臧克家推迟了一年毕业。
1923年,臧克家到济南,升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该校校长王祝晨先生是高等优级师范学校毕业的,立志终生为教育献身,思想进步开明,常延请名人到校讲演,启迪学生的眼界和心胸,杜威、周作人、杨晦等人都曾到一师讲演过。
在全班中,臧克家的国文成绩是数一数二的,他的作文总是得到老师的好评。就在那时,他开始写起了白话诗。一次,他向《语丝》投稿,周作人复了信,不久《语丝》将他的投稿登了出来,这是臧克家有生以来第一次在大刊物上发表作品。接着他又向林兰女士主编的《徐文长的故事集》投去三篇稿子,又被采用,看到自己的名字印在书上,他真是“不亦乐乎”。
当时,山东第一师范算得上济南的一个开明学校,也是“五四”新思潮、新文化传播的一个阵地。在学校里,臧克家如饥似渴地读着许多新出版的书。那时,为了鼓励学生读书,学校还成立了“书报介绍社”,邓广铭就是它的负责人。
1926年秋,奉系军阀张宗昌在山东的统治非常黑暗,臧克家感到压抑得透不气来。正当此时,郭沫若的《革命与文学》中有几句话给了他很大触动:“彻底的个人自由,在现在的制度之下,是追求不到的。”他便和同学结伴到武汉,那时武汉成立了革命政府,“南军”声威震全国,许许多多青年心向往之。
1927年初,臧克家考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曾随部队参加讨伐杨森、夏斗寅的战斗。他的诗集《自由的写照》就是描写武汉大革命生活的。大革命失败后,他回到故乡,不久,因受国民党反动派迫害,臧克家逃亡东北。诗人用诗歌给我们记录了他在东北的生活。
鲁迅简介
鲁迅原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少年时代在家塾学习诗书经传,喜欢野史杂录和民间绘画艺术。1898年就读于洋务派创办的南京江南水师学堂,数月后重考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路矿学堂,开始接触新学。1902年到日本留学。4月入弘文学院,1904年4月结业,6月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这一时期开始参加各种民族民主革命活动,广泛涉猎西方近代科学文艺书刊。最早的一篇译述文章《斯巴达之魂》前半部分发表于l903年6月在日本出版的《浙江潮》第5期(后半部分载于第9期);同年在东京出版了第一本翻译科幻小说《月界旅行》。1906年弃医学文,希望以文艺改造国民精神。筹办文艺杂志《新生》,未果,转而在《河南》杂志发表《人之历史》、《摩罗诗力说》、《文化偏重论》等重要论文。与周作人合译《域外小说集》第一集,1909年出版。1909年夏回国,先后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和绍兴府中学堂任教。辛亥革命后任绍兴师范学校校长。1911年用文言写了第一篇小说《怀旧》,思想特色和艺术风格,都与后来小说相同,捷克学者普实克认为它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先声”。1912年2月应蔡元培之邀,赴南京教育部任职,后随教育部迁往北京。1918年5月开始以“鲁迅”为笔名在《新青年》发表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此后3年间陆续在《新青年》发表小说、新诗、杂文、译文50余篇,并参与《新青年》编务。1920年8月被聘为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文科讲师。1921年12月至次年初,最重要的代表作《阿Q正传》在《晨报副刊》连载。1923年,第-本短篇小说集《呐喊》出版。1926年出版《仿惶》。除了小说,鲁迅还写了很多具有独特风格的杂文,以《随感录》为代表,1918年起在《新青年》上发表。1925年出版杂文集《热风》。此后几乎每年都有杂感集问世。
20年代中期,参与创办《莽原》周刊、《语丝》周刊和文学社团末名社。1927年初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1927年8月到厦门大学任教授。同年10月抵上海,从此定居上海,专事写作。1928年与郁达夫创办《奔流》杂志。193O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他是发起人之一,也是主要领导人,曾先后主编《萌芽》、《前哨》、《十宇街头》、《译文》等重要文学期刊。
1936年因积劳和肺病在上海逝世,终年55岁。
展开全部
藏克家(1905.10.8- )山东诺城人。18岁以前,一直生活在胶东半岛的农村。1923年入济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受五四运动影响,学习写诗。1925年处女作《别十与天罡》载《语丝》。1926年秋,考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曾参加讨伐反动军夏斗寅的战役。大革命失败后,逃亡东北。1929年入国立青岛大学补习班,发表新涛《默静在晚林中》。1934年毕业于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在校期间,在新待创作上得到闻一多、王统照的鼓励与帮助。1936年参加中国文艺家协会。
鲁迅(1881—1936) 原名周树人, 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随后连续发表《孔乙己》、《药》、《故乡》等著名小说。“四·一二”大屠杀后,愤然辞职,定居上海,专门从事写作,研究马列主义,成为坚定的无产阶级战士,先后主编刊物和写作优秀杂文《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友邦惊诧”论》等,此外还翻译果戈里、法捷耶夫等外国作家的作品。他是现代世界文坛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
鲁迅(1881—1936) 原名周树人, 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随后连续发表《孔乙己》、《药》、《故乡》等著名小说。“四·一二”大屠杀后,愤然辞职,定居上海,专门从事写作,研究马列主义,成为坚定的无产阶级战士,先后主编刊物和写作优秀杂文《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友邦惊诧”论》等,此外还翻译果戈里、法捷耶夫等外国作家的作品。他是现代世界文坛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