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水日"的资料
"世界水日"是哪一天?人们为什么要设立这个节日,意义何在?各个国家在节约水资源方面又做得怎样?...
"世界水日"是哪一天?人们为什么要设立这个节日,意义何在?各个国家在节约水资源方面又做得怎样?
展开
10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为了缓解世界范围内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根据联合国《21世纪议程》第18章有关水资源保护、开发、管理的原则,1993年1月18日,联合国第17次大会通过了193号决议,决定从1993年开始,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决议提请各国政府根据自己的国情,在这一天开展一些具体的宣传活动,以提高公众意识。
我国国家建设部也决定每年6月份的第二周作为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目的是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国务院关于《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从而增强人们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观念。
说起来,地球的储水量是很丰富的,共有14.5亿立方千米之多。但是其中海水却占了97.2%,陆地淡水仅占2.8%,面与人类生活最密切的江河、淡水湖和浅层地下水等淡水,又仅占淡水储量的0.34%。更令人担忧的是,这数量极有限的淡水,正越来越多地受到污染。据科学界估计,全世界有半数以上的国家和地区缺乏饮用水,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第三世界国家,目前已有70%,即17亿人喝不上清洁水,世界已有将近80%人口受到水荒的威胁。我国人均淡水为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属于缺水国家。,全国已有300多个城市缺水,已有29%的人正在饮用不良水,其中已有7000万人正在饮用高氟水。每年因缺水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00多亿元,因水污染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更达400多亿元。
以上数据充分说明:水资源短缺成了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课题。前不久,联合国的人类环境和世界水会议已发出警告:人类在石油危机之后,下一个危机就是水。因此,保护和更有效合理利用水资源,是世界各国政府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从环境角度来说,最完善的措施是拦水和调水。改变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充分利用水资源。同时注重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工业方面提倡节水产业、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加强废水处理;农业方面应采用先进的灌溉方式(喷灌、滴灌)等。水是生命的基础,它不仅关系到人类生活的质量,还影响到人类的生存能力。我们必须增强水的危机意识,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资源。
2。“水法宣传周”和“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
“水法宣传周”,3月22日至28日
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害,关系到国脉民运,必须依法治水、管水和用水。 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颁布,标志着中国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害走上了法制轨道。目前除了已颁布的《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外,各地也先后颁布了大量的地方性法规,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比较科学、配套的水法规体系。
为克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增强全民的水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自觉地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各种水事活动,中国水利部从1989年开始,每年7月1日至7日为“水法宣传周”。自1993年“世界水日”诞生后,从1994年起,水利部决定“水法宣传周”从每年的“世界水日”即3月22日开始,至3月28日为止。
“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5月15日所在的那一周
为了提高城市居民节水意识,从1992年开始,每年5月15日所在的那一周为“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通过该活动,有助于提高社会对节水工作重要现实意义和长远战略意义的认识;有助于增加投入开发推广应用节水的新工艺、新技术、新器具;有助于提高城市用水的综合利用水平。
参考资料:内容来源于http://www.cctv.com/
我国国家建设部也决定每年6月份的第二周作为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目的是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国务院关于《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从而增强人们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观念。
说起来,地球的储水量是很丰富的,共有14.5亿立方千米之多。但是其中海水却占了97.2%,陆地淡水仅占2.8%,面与人类生活最密切的江河、淡水湖和浅层地下水等淡水,又仅占淡水储量的0.34%。更令人担忧的是,这数量极有限的淡水,正越来越多地受到污染。据科学界估计,全世界有半数以上的国家和地区缺乏饮用水,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第三世界国家,目前已有70%,即17亿人喝不上清洁水,世界已有将近80%人口受到水荒的威胁。我国人均淡水为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属于缺水国家。,全国已有300多个城市缺水,已有29%的人正在饮用不良水,其中已有7000万人正在饮用高氟水。每年因缺水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00多亿元,因水污染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更达400多亿元。
以上数据充分说明:水资源短缺成了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课题。前不久,联合国的人类环境和世界水会议已发出警告:人类在石油危机之后,下一个危机就是水。因此,保护和更有效合理利用水资源,是世界各国政府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从环境角度来说,最完善的措施是拦水和调水。改变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充分利用水资源。同时注重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工业方面提倡节水产业、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加强废水处理;农业方面应采用先进的灌溉方式(喷灌、滴灌)等。水是生命的基础,它不仅关系到人类生活的质量,还影响到人类的生存能力。我们必须增强水的危机意识,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资源。
2。“水法宣传周”和“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
“水法宣传周”,3月22日至28日
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害,关系到国脉民运,必须依法治水、管水和用水。 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颁布,标志着中国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害走上了法制轨道。目前除了已颁布的《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外,各地也先后颁布了大量的地方性法规,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比较科学、配套的水法规体系。
为克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增强全民的水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自觉地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各种水事活动,中国水利部从1989年开始,每年7月1日至7日为“水法宣传周”。自1993年“世界水日”诞生后,从1994年起,水利部决定“水法宣传周”从每年的“世界水日”即3月22日开始,至3月28日为止。
“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5月15日所在的那一周
为了提高城市居民节水意识,从1992年开始,每年5月15日所在的那一周为“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通过该活动,有助于提高社会对节水工作重要现实意义和长远战略意义的认识;有助于增加投入开发推广应用节水的新工艺、新技术、新器具;有助于提高城市用水的综合利用水平。
参考资料:内容来源于http://www.cctv.com/
Storm代理
2023-05-25 广告
2023-05-25 广告
StormProxies是全球大数据IP资源服务商,其住宅代理网络由真实的家庭住宅IP组成,可为企业或个人提供满足各种场景的代理产品。点击免费测试(注册即送1G流量)StormProxies有哪些优势?1、IP+端口提取形式,不限带宽,IP...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Storm代理提供
展开全部
新世纪第一个世界水日:淡化海水带来新希望(图)
据新华社北京3月21日电 水是生命之源,水资源短缺和污染带给人类的危害日显严重。在3月22日新世纪第一个世界水日到来之际,“21世纪的水”作为这个世界水日的主题,再次提醒人类关注水资源问题。
世界淡水资源极其有限。我们休养生息的地球虽然有70.8%的面积为水所覆盖,但其中97.5%的水是咸水,无法饮用。在余下的2.5%的淡水中,有8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高山冰川和永冻地带的冰雪。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是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中的一部分,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26%。有人比喻说,在地球这个大水缸里可以用的水只有一汤匙。
随着世界人口迅速增长、城市化步伐加快,淡水的需求日益增加。如果说20世纪是石油的世纪,那么21世纪就将是水的世纪。水资源严重不足,水的供求矛盾将变得更为突出。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80个国家约15亿人口面临淡水不足,其中29个国家的4.5亿多人口完全生活在缺水状态中。此外,全世界每年排放的污水达4000多亿吨,从而造成5万多亿吨水体被污染,致使地球上每年有700多万人因饮水不净引起的疾病而死亡。
如果不能设法提供干净安全的饮用水,到2025年世界上无法获得安全饮用水的人数将增加到23亿。有资料表明,伴随河流流域水资源危机而出现的“环境难民”在1998年达到2500万人,第一次超过“战争难民”的人数。据预测,在2025年之前,因为水的原因而成为难民者将多达1亿人。
淡化海水带来新希望
据新华社新加坡3月21日电21日在新加坡举行的国际海水淡化会议指出,目前世界上淡水供应危机重重。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淡化海水将为全球淡水供应开辟广阔的前景。
国际海水淡化协会一位负责人对记者说,海水淡化已在全球120个国家进行。目前全世界已有1·36万座海水淡化厂,每天生产淡化海水2600万立方米。世界上通用的两大海水淡化技术是蒸馏和反向渗透。蒸馏是将海水煮开后让其蒸发冷却,反向渗透技术是强迫海水通过细密的薄膜,把盐从水中分离出来。如果将蒸馏和反向渗透技术结合起来,可大大降低海水淡化的成本,3年后每立方米淡化海水的成本将从目前的约70美分降到50美分。
这位负责人指出,目前中东一些国家淡化海水已占淡水总供应量的80%至90%历届“世界水日”主题:
1995年的主题是:“妇女和水”(women and water);
1996年的主题是:“为干渴的城市供水”(water for thirsty cities);
1997年的主题是:“水的短缺”(water scarce);
1998年的主题是:“地下水--看不见的资源”(ground water -- invisible resource);
1999年的主题是:“我们(人类)永远生活在缺水状态之中”(everyone lives downstream);
2000年的主题是:“卫生用水”(water and health)
2001年的主题是:“21世纪的水”(water for the 21st century)
2002年的主题是:“水与发展”(water for development)
2003年的主题是:“水——人类的未来”(water for the future)
2004年:主题是「水与灾难(Water and Disasters)」
2005年: 主题是"生命之水"
2006年: 主题是"水与文化"
据新华社北京3月21日电 水是生命之源,水资源短缺和污染带给人类的危害日显严重。在3月22日新世纪第一个世界水日到来之际,“21世纪的水”作为这个世界水日的主题,再次提醒人类关注水资源问题。
世界淡水资源极其有限。我们休养生息的地球虽然有70.8%的面积为水所覆盖,但其中97.5%的水是咸水,无法饮用。在余下的2.5%的淡水中,有8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高山冰川和永冻地带的冰雪。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是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中的一部分,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26%。有人比喻说,在地球这个大水缸里可以用的水只有一汤匙。
随着世界人口迅速增长、城市化步伐加快,淡水的需求日益增加。如果说20世纪是石油的世纪,那么21世纪就将是水的世纪。水资源严重不足,水的供求矛盾将变得更为突出。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80个国家约15亿人口面临淡水不足,其中29个国家的4.5亿多人口完全生活在缺水状态中。此外,全世界每年排放的污水达4000多亿吨,从而造成5万多亿吨水体被污染,致使地球上每年有700多万人因饮水不净引起的疾病而死亡。
如果不能设法提供干净安全的饮用水,到2025年世界上无法获得安全饮用水的人数将增加到23亿。有资料表明,伴随河流流域水资源危机而出现的“环境难民”在1998年达到2500万人,第一次超过“战争难民”的人数。据预测,在2025年之前,因为水的原因而成为难民者将多达1亿人。
淡化海水带来新希望
据新华社新加坡3月21日电21日在新加坡举行的国际海水淡化会议指出,目前世界上淡水供应危机重重。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淡化海水将为全球淡水供应开辟广阔的前景。
国际海水淡化协会一位负责人对记者说,海水淡化已在全球120个国家进行。目前全世界已有1·36万座海水淡化厂,每天生产淡化海水2600万立方米。世界上通用的两大海水淡化技术是蒸馏和反向渗透。蒸馏是将海水煮开后让其蒸发冷却,反向渗透技术是强迫海水通过细密的薄膜,把盐从水中分离出来。如果将蒸馏和反向渗透技术结合起来,可大大降低海水淡化的成本,3年后每立方米淡化海水的成本将从目前的约70美分降到50美分。
这位负责人指出,目前中东一些国家淡化海水已占淡水总供应量的80%至90%历届“世界水日”主题:
1995年的主题是:“妇女和水”(women and water);
1996年的主题是:“为干渴的城市供水”(water for thirsty cities);
1997年的主题是:“水的短缺”(water scarce);
1998年的主题是:“地下水--看不见的资源”(ground water -- invisible resource);
1999年的主题是:“我们(人类)永远生活在缺水状态之中”(everyone lives downstream);
2000年的主题是:“卫生用水”(water and health)
2001年的主题是:“21世纪的水”(water for the 21st century)
2002年的主题是:“水与发展”(water for development)
2003年的主题是:“水——人类的未来”(water for the future)
2004年:主题是「水与灾难(Water and Disasters)」
2005年: 主题是"生命之水"
2006年: 主题是"水与文化"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世界水日(3月22日)
每年的3月22日是联合国确定的“世界水日” (World Water Day) 。2005年3月22日是第13个世界水日,主题为“生命之水”。这一主题是联合国2003年在其第58届大会上确定的。
1993年1月18日,第47届联合国大会根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制定的《21世纪行动议程》中提出的建议,通过了第193号决议,并确定自1993年起,将每年的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旨在推动对水资源进行综合性统筹规划和管理,加强水资源保护,以解决日益严峻的缺水问题。同时,通过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众对开发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地球虽然有70.8%的面积为水所覆盖,但淡水资源却极其有限。在全部水资源中,97.5%是咸水,无法饮用。在余下的2.5%的淡水中,有8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高山冰川和永冻地带的冰雪。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是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中的一部分,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26%,而且分布不均。约65%的水资源集中在不到10个国家,而约占世界人口总数40%的80个国家和地区却严重缺水。据联合国公布的统计数据,全球目前有11亿人生活缺水,26亿人缺乏基本的卫生设施。
同时,水污染也进一步蚕食着大量可供消费的水资源,并危害人类的健康。联合国的调查显示,全世界每年排放的污水达4000多亿吨,造成5万多亿吨水体被污染,致使数百万人死于饮水不洁所引起的疾病。
近年来,日益严峻的水危机状况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有关专家呼吁,世界各国应通力合作,加强淡水资源管理,节约用水,减少污染,并通过磋商谈判解决地区水资源分配问题。
1981年至1990年,世界首个国际水行动十年计划得以实施。其间,全世界共有10亿多人获得水供应,近7.7亿人的卫生条件得到改善。
2003年,联合国第58届大会通过决议,宣布从2005年至2015年为生命之水国际行动十年,主题是“生命之水”,从2005年3月22日的世界水日正式实施。
生命之水国际行动十年的目标是敦促各国更加关注与水相关的问题,开展多层次合作,以实现《联合国千年宣言》、《约翰内斯堡实施计划》和《21世纪议程》中与水相关的目标。联合国大会呼吁联合国各相关机构、专门机构、地区委员会和其他组织共同协调行动,利用现有资源和自愿捐款,在十年行动中体现“生命之水”的含义。
◆“水法宣传周”和“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
※“水法宣传周”,3月22日至28日
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害,关系到国脉民运,必须依法治水、管水和用水。 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颁布,标志着中国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害走上了法制轨道。目前除了已颁布的《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外,各地也先后颁布了大量的地方性法规,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比较科学、配套的水法规体系。
为克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增强全民的水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自觉地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各种水事活动,中国水利部从1989年开始,每年7月1日至7日为“水法宣传周”。自1993年“世界水日”诞生后,从1994年起,水利部决定“水法宣传周”从每年的“世界水日”即3月22日开始,至3月28日为止。
※“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5月15日所在的那一周
为了提高城市居民节水意识,从1992年开始,每年5月15日所在的那一周为“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通过该活动,有助于提高社会对节水工作重要现实意义和长远战略意义的认识;有助于增加投入开发推广应用节水的新工艺、新技术、新器具;有助于提高城市用水的综合利用水平。
每年的3月22日是联合国确定的“世界水日” (World Water Day) 。2005年3月22日是第13个世界水日,主题为“生命之水”。这一主题是联合国2003年在其第58届大会上确定的。
1993年1月18日,第47届联合国大会根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制定的《21世纪行动议程》中提出的建议,通过了第193号决议,并确定自1993年起,将每年的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旨在推动对水资源进行综合性统筹规划和管理,加强水资源保护,以解决日益严峻的缺水问题。同时,通过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众对开发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地球虽然有70.8%的面积为水所覆盖,但淡水资源却极其有限。在全部水资源中,97.5%是咸水,无法饮用。在余下的2.5%的淡水中,有8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高山冰川和永冻地带的冰雪。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是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中的一部分,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26%,而且分布不均。约65%的水资源集中在不到10个国家,而约占世界人口总数40%的80个国家和地区却严重缺水。据联合国公布的统计数据,全球目前有11亿人生活缺水,26亿人缺乏基本的卫生设施。
同时,水污染也进一步蚕食着大量可供消费的水资源,并危害人类的健康。联合国的调查显示,全世界每年排放的污水达4000多亿吨,造成5万多亿吨水体被污染,致使数百万人死于饮水不洁所引起的疾病。
近年来,日益严峻的水危机状况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有关专家呼吁,世界各国应通力合作,加强淡水资源管理,节约用水,减少污染,并通过磋商谈判解决地区水资源分配问题。
1981年至1990年,世界首个国际水行动十年计划得以实施。其间,全世界共有10亿多人获得水供应,近7.7亿人的卫生条件得到改善。
2003年,联合国第58届大会通过决议,宣布从2005年至2015年为生命之水国际行动十年,主题是“生命之水”,从2005年3月22日的世界水日正式实施。
生命之水国际行动十年的目标是敦促各国更加关注与水相关的问题,开展多层次合作,以实现《联合国千年宣言》、《约翰内斯堡实施计划》和《21世纪议程》中与水相关的目标。联合国大会呼吁联合国各相关机构、专门机构、地区委员会和其他组织共同协调行动,利用现有资源和自愿捐款,在十年行动中体现“生命之水”的含义。
◆“水法宣传周”和“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
※“水法宣传周”,3月22日至28日
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害,关系到国脉民运,必须依法治水、管水和用水。 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颁布,标志着中国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害走上了法制轨道。目前除了已颁布的《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外,各地也先后颁布了大量的地方性法规,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比较科学、配套的水法规体系。
为克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增强全民的水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自觉地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各种水事活动,中国水利部从1989年开始,每年7月1日至7日为“水法宣传周”。自1993年“世界水日”诞生后,从1994年起,水利部决定“水法宣传周”从每年的“世界水日”即3月22日开始,至3月28日为止。
※“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5月15日所在的那一周
为了提高城市居民节水意识,从1992年开始,每年5月15日所在的那一周为“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通过该活动,有助于提高社会对节水工作重要现实意义和长远战略意义的认识;有助于增加投入开发推广应用节水的新工艺、新技术、新器具;有助于提高城市用水的综合利用水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世界水日(World Water Day)
“世界水日”是人类在20世纪末确定的又一个节日。
世界水日的来历
水是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社会经济发展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重要自然资源和环境要素。但是,现代社会的人口增长、工农业生产活动和城市化的急剧发展,对有限的水资源及水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全球范围内,水质的污染、需水量的迅速增加以及部门间竞争性开发所导致的不合理利用,使水资源进一步短缺,水环境愈加恶化,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威胁着人类的福祉。
为了唤起公众的水意识,建立一种更为全面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体制和相应的运行机制,1993年1月18日,第47届联合国大会根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制定的《21世纪行动议程》中提出的建议,通过了第193号决议,确定自1993年起,将每年的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以推动对水资源进行综合性统筹规划和管理,加强水资源保护,解决日益严峻的缺水问题。同时,通过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众对开发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大会回顾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二十一世纪议程》第十八章的有关条款;考虑到虽然一切社会和经济活动都极大地依赖于淡水的供应量和质量,但人们并未普遍认识到水资源开发对提高经济生产力、改善社会福利所起的作用;还考虑到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许多国家将很快陷入缺水的困境,经济发展将受到限制;进一步考虑到推动水的保护和持续性管理需要地方一级、全国一级、地区间、国际间的公众意识。
1.根据《二十一世纪议程》第十八章所提出的建议,从1993年开始,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2.请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在这一天就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和实施《二十一世纪议程》所提出的建议,开发一些具体的活动,如出版、散发宣传品、举行会议、圆桌会议、研讨会、展览会等,以提高公众意识。
3.请秘书长就联合国秘书处尽目前条件之可能,且在不影响现行活动的情况下,以任何方式与方法帮助各国组织"世界水日"活动,提出建议,集中在一个与水资源保护有关的特定主题,做出必要的部署,并保证活动的成功。
4.建议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在执行其任务时把实施《二十一世纪议程》第十八章放在优先地位。
世界水日的宗旨
一、应对与饮用水供应有关的问题
二、增进公众对保护水资源和饮用水供应的重要性的认识
三、通过组织世界水日活动加强各国政府、国际组织、非政府机构和私营部门的参与和合作
世界水日确立背景
“世界水日”的确立,是有背景的:一切社会和经济活动都极大地依赖淡水的供应量和质量,但人们并未普遍认识到水资源开发对提高经济生产力、改善社会福利所起的作用;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许多国家将陷入缺水的困境,经济发展将受到限制;推动水的保护和持续性管理需要地方一级、全国一级、地区间、国际间的公众意识。
全球水资源状况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珍贵资源。地球上虽然“三分陆地七分水”,水资源总量达14亿立方公里,但海洋咸水占97.2%,淡水仅占2.8%,储量仅3.7亿亿立方米,其中绝大部分蕴藏在南极冰原和北极冰山中,人类生产和生活能利用的地表淡水仅为105万亿立方米。
90年代以来,世界淡水资源日渐短缺,污染日益严重,水、旱灾害愈演愈烈,使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遭到破坏,并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水的需求增长越来越快,许多国家陷入缺水困境,经济发展也受到制约。然而,水资源开发的多部门性,各部门在水资源开发与管理方面政出多门,阻碍了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使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
至1994年3月,大约有10亿人得不到充足的洁净饮用水供应。在全世界范围内,每天有6000到3.5万名儿童因缺乏饮用水或因缺水造成的后果而死亡,其中非洲的形势最严重。
另一方面,人们并未普遍认识到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破坏的严重程度。为推动对水资源进行综合性统筹规划和管理,加强水资源的保护,解决日益严重的水问题,不仅要有技术上的措施,而且必须要注重社会宣传教育。除了在政策、法律,管理体制方面加强对水资源管理外,还要开展宣传教育以提高公众的节水意识。正是出于上述原因,联合国第47届大会根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21世纪议程》第十八章《保护淡水资源质量和供应:水资源开发,管理和利用综合性办法》中所提出的建议,确定了旨在使全世界都来关心并解决水资源问题的“世界水日”决议。人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水危机很可能会比粮食机或石油危机更早到来。
我国水资源状况
我国的“水”存在两大主要问题:一是水资源短缺,二是水污染严重。
有资料显示,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上名列110位,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仅为900立方米,并且分布极不均衡。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
据监测,全国废污水排放量由1980年的315亿吨增加到2002年的631亿吨。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污染,并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而且还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健康。
为缓解严峻的水形势:一是节水优先。这主要体现在控制需求,创建节水型社会。在国家发展过程中,选择适当的发展项目,建立“有多少水办多少事”的理念,杜绝水资源浪费。同时需要采用良好的管理和技术手段,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积极发展节水的工业、农业技术,大力推广应用节水器具,发现并杜绝水的漏泄,包括用水器具及输水管网中的漏泄。
二是治污为本。这要求我国的水污染防治战略应尽快实行调整,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控制和全过程控制。钱易认为,我国目前还有大量的工业企业仍然是粗放型的生产模式,工业废水处理并不理想,即便实现了达标排放,还是有大量的污染物排入了江河湖泊中,污染程度已经超过了河流湖泊自身的环境容量。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废水的排放量还要增长,污染物也会随着增加。如果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实行污染物排放的源头控制和全过程控制,污染物排放会有较大幅度的削减,工业生产也可以做到增产不增污。
三是多渠道开源。这主要指开发非传统水资源。钱易指出,为了提高供水能力,过去主要着眼于传统水资源的开发即当地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开发,当发现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和地表水逐渐枯竭后又想到远距离调水。远距离调水除了需要十分昂贵的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外,还有施工、管理等各方面的困难,同时生态影响是近年来人们关心的又一重要问题。现在世界各国纷纷转向非传统水资源的开发。非传统水资源包括:雨水、再生的污废水、海水、空中水资源。
据介绍,目前我国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只有60%,城市废水利用几乎没有。而以色列的城市废水利用达到90%,美国的洛杉矶也是利用处理过的城市废水浇灌绿地。城市废水的再利用不仅减少了污染,还可以缓解水资源紧张的矛盾。另外,随着技术进步,海水淡化成本趋低,并且海水可以直接用作工业冷却用水和冲洗用水。香港很多公用卫生场所的冲洗就是采用海水。
中国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自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颁布起,就确定每年的7月1~7日为"中国水周"。考虑到"世界水日"与"中国水周"的主旨和内容基本相同,从1994年开始,把"中国水周"的时间改为每年的3月22~28日,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关心水、爱惜水、保护水和水忧患意识,促进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
历届“世界水日”主题:
1995年的主题是:“妇女和水”(women and water);
1996年的主题是:“为干渴的城市供水”(water for thirsty cities);
1997年的主题是:“水的短缺”(water scarce);
1998年的主题是:“地下水--看不见的资源”(ground water -- invisible resource);
1999年的主题是:“我们(人类)永远生活在缺水状态之中”(everyone lives downstream);
2000年的主题是:“卫生用水”(water and health);
2001年的主题是:“21世纪的水”(water for the 21st century);
2002年的主题是:“水与发展”(water for development);
2003年的主题是:“水——人类的未来”(water for the future);
2004年的主题是:“水与灾害”(water and disasters);
2005年的主题是:“生命之水”(water for life);
2006年的主题是:“水与文化”(water and culture)。
“世界水日”是人类在20世纪末确定的又一个节日。
世界水日的来历
水是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社会经济发展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重要自然资源和环境要素。但是,现代社会的人口增长、工农业生产活动和城市化的急剧发展,对有限的水资源及水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全球范围内,水质的污染、需水量的迅速增加以及部门间竞争性开发所导致的不合理利用,使水资源进一步短缺,水环境愈加恶化,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威胁着人类的福祉。
为了唤起公众的水意识,建立一种更为全面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体制和相应的运行机制,1993年1月18日,第47届联合国大会根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制定的《21世纪行动议程》中提出的建议,通过了第193号决议,确定自1993年起,将每年的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以推动对水资源进行综合性统筹规划和管理,加强水资源保护,解决日益严峻的缺水问题。同时,通过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众对开发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大会回顾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二十一世纪议程》第十八章的有关条款;考虑到虽然一切社会和经济活动都极大地依赖于淡水的供应量和质量,但人们并未普遍认识到水资源开发对提高经济生产力、改善社会福利所起的作用;还考虑到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许多国家将很快陷入缺水的困境,经济发展将受到限制;进一步考虑到推动水的保护和持续性管理需要地方一级、全国一级、地区间、国际间的公众意识。
1.根据《二十一世纪议程》第十八章所提出的建议,从1993年开始,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2.请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在这一天就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和实施《二十一世纪议程》所提出的建议,开发一些具体的活动,如出版、散发宣传品、举行会议、圆桌会议、研讨会、展览会等,以提高公众意识。
3.请秘书长就联合国秘书处尽目前条件之可能,且在不影响现行活动的情况下,以任何方式与方法帮助各国组织"世界水日"活动,提出建议,集中在一个与水资源保护有关的特定主题,做出必要的部署,并保证活动的成功。
4.建议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在执行其任务时把实施《二十一世纪议程》第十八章放在优先地位。
世界水日的宗旨
一、应对与饮用水供应有关的问题
二、增进公众对保护水资源和饮用水供应的重要性的认识
三、通过组织世界水日活动加强各国政府、国际组织、非政府机构和私营部门的参与和合作
世界水日确立背景
“世界水日”的确立,是有背景的:一切社会和经济活动都极大地依赖淡水的供应量和质量,但人们并未普遍认识到水资源开发对提高经济生产力、改善社会福利所起的作用;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许多国家将陷入缺水的困境,经济发展将受到限制;推动水的保护和持续性管理需要地方一级、全国一级、地区间、国际间的公众意识。
全球水资源状况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珍贵资源。地球上虽然“三分陆地七分水”,水资源总量达14亿立方公里,但海洋咸水占97.2%,淡水仅占2.8%,储量仅3.7亿亿立方米,其中绝大部分蕴藏在南极冰原和北极冰山中,人类生产和生活能利用的地表淡水仅为105万亿立方米。
90年代以来,世界淡水资源日渐短缺,污染日益严重,水、旱灾害愈演愈烈,使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遭到破坏,并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水的需求增长越来越快,许多国家陷入缺水困境,经济发展也受到制约。然而,水资源开发的多部门性,各部门在水资源开发与管理方面政出多门,阻碍了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使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
至1994年3月,大约有10亿人得不到充足的洁净饮用水供应。在全世界范围内,每天有6000到3.5万名儿童因缺乏饮用水或因缺水造成的后果而死亡,其中非洲的形势最严重。
另一方面,人们并未普遍认识到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破坏的严重程度。为推动对水资源进行综合性统筹规划和管理,加强水资源的保护,解决日益严重的水问题,不仅要有技术上的措施,而且必须要注重社会宣传教育。除了在政策、法律,管理体制方面加强对水资源管理外,还要开展宣传教育以提高公众的节水意识。正是出于上述原因,联合国第47届大会根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21世纪议程》第十八章《保护淡水资源质量和供应:水资源开发,管理和利用综合性办法》中所提出的建议,确定了旨在使全世界都来关心并解决水资源问题的“世界水日”决议。人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水危机很可能会比粮食机或石油危机更早到来。
我国水资源状况
我国的“水”存在两大主要问题:一是水资源短缺,二是水污染严重。
有资料显示,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上名列110位,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仅为900立方米,并且分布极不均衡。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
据监测,全国废污水排放量由1980年的315亿吨增加到2002年的631亿吨。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污染,并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而且还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健康。
为缓解严峻的水形势:一是节水优先。这主要体现在控制需求,创建节水型社会。在国家发展过程中,选择适当的发展项目,建立“有多少水办多少事”的理念,杜绝水资源浪费。同时需要采用良好的管理和技术手段,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积极发展节水的工业、农业技术,大力推广应用节水器具,发现并杜绝水的漏泄,包括用水器具及输水管网中的漏泄。
二是治污为本。这要求我国的水污染防治战略应尽快实行调整,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控制和全过程控制。钱易认为,我国目前还有大量的工业企业仍然是粗放型的生产模式,工业废水处理并不理想,即便实现了达标排放,还是有大量的污染物排入了江河湖泊中,污染程度已经超过了河流湖泊自身的环境容量。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废水的排放量还要增长,污染物也会随着增加。如果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实行污染物排放的源头控制和全过程控制,污染物排放会有较大幅度的削减,工业生产也可以做到增产不增污。
三是多渠道开源。这主要指开发非传统水资源。钱易指出,为了提高供水能力,过去主要着眼于传统水资源的开发即当地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开发,当发现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和地表水逐渐枯竭后又想到远距离调水。远距离调水除了需要十分昂贵的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外,还有施工、管理等各方面的困难,同时生态影响是近年来人们关心的又一重要问题。现在世界各国纷纷转向非传统水资源的开发。非传统水资源包括:雨水、再生的污废水、海水、空中水资源。
据介绍,目前我国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只有60%,城市废水利用几乎没有。而以色列的城市废水利用达到90%,美国的洛杉矶也是利用处理过的城市废水浇灌绿地。城市废水的再利用不仅减少了污染,还可以缓解水资源紧张的矛盾。另外,随着技术进步,海水淡化成本趋低,并且海水可以直接用作工业冷却用水和冲洗用水。香港很多公用卫生场所的冲洗就是采用海水。
中国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自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颁布起,就确定每年的7月1~7日为"中国水周"。考虑到"世界水日"与"中国水周"的主旨和内容基本相同,从1994年开始,把"中国水周"的时间改为每年的3月22~28日,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关心水、爱惜水、保护水和水忧患意识,促进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
历届“世界水日”主题:
1995年的主题是:“妇女和水”(women and water);
1996年的主题是:“为干渴的城市供水”(water for thirsty cities);
1997年的主题是:“水的短缺”(water scarce);
1998年的主题是:“地下水--看不见的资源”(ground water -- invisible resource);
1999年的主题是:“我们(人类)永远生活在缺水状态之中”(everyone lives downstream);
2000年的主题是:“卫生用水”(water and health);
2001年的主题是:“21世纪的水”(water for the 21st century);
2002年的主题是:“水与发展”(water for development);
2003年的主题是:“水——人类的未来”(water for the future);
2004年的主题是:“水与灾害”(water and disasters);
2005年的主题是:“生命之水”(water for life);
2006年的主题是:“水与文化”(water and culture)。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水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也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资源,随着水资源危机的加剧和水环境质量不断恶化,水资源短缺已演变成世界倍受关注的资源环境问题之一,甚至有人预言,未来战争的起因很可能就是由于对水资源的争夺。
世界水资源
地球上的水量是极其丰富的,其总储水量约为13.86亿立方公里,大部分水储存在低洼的海洋中,占96.54%,而且其中97.47%(分布于海洋、地下水和湖泊水中)为咸水,淡水仅占总水量的2.53%,且主要分布在冰川与永久积雪(占68.70%)之中和地下(占30.36%)。如果考虑现有的经济、技术能力,扣除无法取用的冰川和高山顶上的冰雪储量,理论上可以开发利用的淡水不到地球总水量1%,实际上,人类可以利用的淡水量远低于此理论值,主要是因为在总降水量中,有些是落在无人居住的地区如南极洲,或者降水集中于很短的时间内,由于缺乏有效的水利工程措施,很快地流入海洋之中。由此可见,尽管地球上的水是取之不尽的,但适合饮用的淡水水源则是十分有限的。
世界水资源供需状况并不乐观。1996年5月,在纽约召开的“第三届自然资源委员会”上,联合国开发支持和管理服务部对153个国家(占世界人口的98.93%)的水资源,采用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人均国民经济总产值、人均取(用)水量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将世界各国分为四类,即水资源丰富国(包括吉布提等100多个国家)、水资源脆弱国(包括美国等17个国家)、水资源紧缺国(包括摩洛哥等17个国家)、水资源贫乏国(包括阿尔及利亚等19个国家)。按此种评价法目前世界上有53个国家和地区(占全球陆地面积的60%)缺水。其中包括:西班牙、意大利南部、达尔马提尼亚沿岸、希腊、土耳其、阿拉伯国家(叙利亚除外)、伊朗大部分地区、巴基斯坦、印度西部、日本、朝鲜、澳大利亚、新西兰的西部地区和南部地带、西北非和西南非沿岸、巴拿马、墨西哥北部、智利中部和美国西南部、中国。目前的趋势和预测已经表明,到21世纪初,水危机将成为几乎所有干旱和半干旱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联合国发表的《世界水资源综合评估报告》预测结果表明,到2025年,全世界人口将增加至83亿,生活在水源紧张和经常缺水国家的人数,将从1990年的3亿增加到2025年的30亿,后者为前者的10倍,第三世界国家的城市面积也将大幅度增加,除非更有效地利用淡水资源、控制对江河湖泊的污染,更有效地利用净化后的水,否则,全世界将有1/3的人口遭受中高度到高度缺水的压力。
中国水资源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如果按水资源总量考虑,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是我国人口众多,若按人均水资源量计算,人均占有量只有25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在世界排第110位(按149个国家统计,统一采用联合国1990年人口统计结果),已经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全国年降水总量为61889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即河川径流量)为127115亿立方米,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8288亿立方米,扣除重复利用量以后,全国平均年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立方米。应该指出的是,我国水资源南北差异较大,形成了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的格局。水资源是水资源量与水质的高度统一,在一特定的区域内,可用水资源的多少并不完全取决于水资源数量,而且取决于水资源质量。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水资源功能,决定着水资源用途,例如,优质矿泉水,具有良好的水质,具有多方面的功能,有较高价值,与此相反,严重污染的污水不仅没有任何使用价值,而且能够给人带来各种危害(破坏景观、影响健康、带来各种经济损失等)。因此,在研究水资源时,水质是非常重要的,是决不能忽略的,只考虑水量或者水质的作法都是不科学的,必须予以纠正。
多年来,我国水资源质量不断下降,水环境持续恶化,由于污染所导致的缺水和事故不断发生,不仅使工厂停产、农业减产甚至绝收,而且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和较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地威胁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威胁了人类的生存。根据全国水环境监测网水质监测资料,2000年对全国主要江河700多条河流的水质进行了评价,在评价的11.4万公里的河长中,Ⅰ类水占4.9%,Ⅱ类水占24.0%,Ⅲ类水占29.8%,Ⅳ类水占16.1%,Ⅴ类水占8.1%,劣Ⅴ类水占17.1%。枯、丰水期水质变化不大。全国符合和优于Ⅲ类水的河长占总体价河长的59%。全国重点湖泊、水库的水质良好,部分湖泊处于富营养状态。
我国地表水资源污染严重,地下水资源污染也不容乐观。“八五”期间水利部组织有关部门完成了《中国水资源质量评价》,其结果表明,我国北方五省区和海河流域地下水资源,无论是农村(包括牧区)还是城市,浅层水或深层水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局部地区(主要是城市周围、排污河两侧及污水灌区)和部分城市的地下水污染比较严重,污染呈上升趋势。
具体而言,根据北方五省区(新疆、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1995眼地下水监测井点的水质资料,按照《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69个城市中,Ⅰ类水质的城市不存在,Ⅱ类水质的城市只有10个,只占14.5%,Ⅲ类水质城市有22个,占31.9%,Ⅳ、Ⅵ类水质的城市有37个,占评价城市总数的53.6%,即1/2以上城市的城市地下水污染严重。至于海河流域,地下水污染更是令人触目惊心,2015眼地下水监测井点的水质监测资料表明,符合Ⅰ-Ⅲ类水质标准仅有443眼,占评价总数的22.0%,符合Ⅳ和Ⅵ类水质标准有880和629眼,分别占评价总井数的43.7%和34.3%,即有78%的地下水遭到污染;如果用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评价,在评价的总井数中,仅有328眼井水质符合生活标准,只占评价总数的31.2%,另外2/3以上到监测的井水质不符合生活饮用卫生标准。
总之,我国水环境总的态势是局部有所好转,整体持续恶化,形势十分严峻,前景令人担忧。
中外水资源数量差异
我国河川径流量27115亿立方米,在世界主要国家中,仅次于巴西、前苏联、加拿大、美国和印尼,居世界第六位。
在世界主要国家中比较,我国水资源总量是可观的,但是由于人口众多,导致人均水资源量远远低于上述主要国家,也大大低于全世界的平均水平。如果从单位耕地面积水量来看,也远远小于世界的平均水平,我们用全世界7.2%的耕地,养育了全球1/5的人口,从中可以看出我国的水土资源是多么稀缺。应该特别强调的是,由于我国国土辽阔,各地区之间自然条件存在很大差异,导致水资源丰富程度出现显著的差别。全国水资源80%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人均水资源量3490立方米,亩均水资源量4300立方米,属于人多、地少,经济发达,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长江流域以北广大地区的水资源量仅占全国14.7%,人均水资源量770立方米,亩均约471立方米,属于人多、地多,经济相对发达,水资源短缺的地区,其中黄淮海流域水资源短缺尤为突出。(2002/5/16)
世界水资源
地球上的水量是极其丰富的,其总储水量约为13.86亿立方公里,大部分水储存在低洼的海洋中,占96.54%,而且其中97.47%(分布于海洋、地下水和湖泊水中)为咸水,淡水仅占总水量的2.53%,且主要分布在冰川与永久积雪(占68.70%)之中和地下(占30.36%)。如果考虑现有的经济、技术能力,扣除无法取用的冰川和高山顶上的冰雪储量,理论上可以开发利用的淡水不到地球总水量1%,实际上,人类可以利用的淡水量远低于此理论值,主要是因为在总降水量中,有些是落在无人居住的地区如南极洲,或者降水集中于很短的时间内,由于缺乏有效的水利工程措施,很快地流入海洋之中。由此可见,尽管地球上的水是取之不尽的,但适合饮用的淡水水源则是十分有限的。
世界水资源供需状况并不乐观。1996年5月,在纽约召开的“第三届自然资源委员会”上,联合国开发支持和管理服务部对153个国家(占世界人口的98.93%)的水资源,采用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人均国民经济总产值、人均取(用)水量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将世界各国分为四类,即水资源丰富国(包括吉布提等100多个国家)、水资源脆弱国(包括美国等17个国家)、水资源紧缺国(包括摩洛哥等17个国家)、水资源贫乏国(包括阿尔及利亚等19个国家)。按此种评价法目前世界上有53个国家和地区(占全球陆地面积的60%)缺水。其中包括:西班牙、意大利南部、达尔马提尼亚沿岸、希腊、土耳其、阿拉伯国家(叙利亚除外)、伊朗大部分地区、巴基斯坦、印度西部、日本、朝鲜、澳大利亚、新西兰的西部地区和南部地带、西北非和西南非沿岸、巴拿马、墨西哥北部、智利中部和美国西南部、中国。目前的趋势和预测已经表明,到21世纪初,水危机将成为几乎所有干旱和半干旱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联合国发表的《世界水资源综合评估报告》预测结果表明,到2025年,全世界人口将增加至83亿,生活在水源紧张和经常缺水国家的人数,将从1990年的3亿增加到2025年的30亿,后者为前者的10倍,第三世界国家的城市面积也将大幅度增加,除非更有效地利用淡水资源、控制对江河湖泊的污染,更有效地利用净化后的水,否则,全世界将有1/3的人口遭受中高度到高度缺水的压力。
中国水资源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如果按水资源总量考虑,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是我国人口众多,若按人均水资源量计算,人均占有量只有25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在世界排第110位(按149个国家统计,统一采用联合国1990年人口统计结果),已经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全国年降水总量为61889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即河川径流量)为127115亿立方米,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8288亿立方米,扣除重复利用量以后,全国平均年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立方米。应该指出的是,我国水资源南北差异较大,形成了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的格局。水资源是水资源量与水质的高度统一,在一特定的区域内,可用水资源的多少并不完全取决于水资源数量,而且取决于水资源质量。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水资源功能,决定着水资源用途,例如,优质矿泉水,具有良好的水质,具有多方面的功能,有较高价值,与此相反,严重污染的污水不仅没有任何使用价值,而且能够给人带来各种危害(破坏景观、影响健康、带来各种经济损失等)。因此,在研究水资源时,水质是非常重要的,是决不能忽略的,只考虑水量或者水质的作法都是不科学的,必须予以纠正。
多年来,我国水资源质量不断下降,水环境持续恶化,由于污染所导致的缺水和事故不断发生,不仅使工厂停产、农业减产甚至绝收,而且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和较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地威胁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威胁了人类的生存。根据全国水环境监测网水质监测资料,2000年对全国主要江河700多条河流的水质进行了评价,在评价的11.4万公里的河长中,Ⅰ类水占4.9%,Ⅱ类水占24.0%,Ⅲ类水占29.8%,Ⅳ类水占16.1%,Ⅴ类水占8.1%,劣Ⅴ类水占17.1%。枯、丰水期水质变化不大。全国符合和优于Ⅲ类水的河长占总体价河长的59%。全国重点湖泊、水库的水质良好,部分湖泊处于富营养状态。
我国地表水资源污染严重,地下水资源污染也不容乐观。“八五”期间水利部组织有关部门完成了《中国水资源质量评价》,其结果表明,我国北方五省区和海河流域地下水资源,无论是农村(包括牧区)还是城市,浅层水或深层水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局部地区(主要是城市周围、排污河两侧及污水灌区)和部分城市的地下水污染比较严重,污染呈上升趋势。
具体而言,根据北方五省区(新疆、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1995眼地下水监测井点的水质资料,按照《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69个城市中,Ⅰ类水质的城市不存在,Ⅱ类水质的城市只有10个,只占14.5%,Ⅲ类水质城市有22个,占31.9%,Ⅳ、Ⅵ类水质的城市有37个,占评价城市总数的53.6%,即1/2以上城市的城市地下水污染严重。至于海河流域,地下水污染更是令人触目惊心,2015眼地下水监测井点的水质监测资料表明,符合Ⅰ-Ⅲ类水质标准仅有443眼,占评价总数的22.0%,符合Ⅳ和Ⅵ类水质标准有880和629眼,分别占评价总井数的43.7%和34.3%,即有78%的地下水遭到污染;如果用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评价,在评价的总井数中,仅有328眼井水质符合生活标准,只占评价总数的31.2%,另外2/3以上到监测的井水质不符合生活饮用卫生标准。
总之,我国水环境总的态势是局部有所好转,整体持续恶化,形势十分严峻,前景令人担忧。
中外水资源数量差异
我国河川径流量27115亿立方米,在世界主要国家中,仅次于巴西、前苏联、加拿大、美国和印尼,居世界第六位。
在世界主要国家中比较,我国水资源总量是可观的,但是由于人口众多,导致人均水资源量远远低于上述主要国家,也大大低于全世界的平均水平。如果从单位耕地面积水量来看,也远远小于世界的平均水平,我们用全世界7.2%的耕地,养育了全球1/5的人口,从中可以看出我国的水土资源是多么稀缺。应该特别强调的是,由于我国国土辽阔,各地区之间自然条件存在很大差异,导致水资源丰富程度出现显著的差别。全国水资源80%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人均水资源量3490立方米,亩均水资源量4300立方米,属于人多、地少,经济发达,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长江流域以北广大地区的水资源量仅占全国14.7%,人均水资源量770立方米,亩均约471立方米,属于人多、地多,经济相对发达,水资源短缺的地区,其中黄淮海流域水资源短缺尤为突出。(2002/5/16)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