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六次东渡,终于到达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重要贡献的僧人是
15个回答
展开全部
D
鉴真(688—763年),唐扬州江阳(今江苏扬州)人。武周长安二年(702年)出家。有人认为,鉴真初入佛门学的是禅宗,但当时许多天台宗的大师都不约而同被称为“禅师”。 鉴真初出家随智满学习的实际是天台宗,而不是禅宗。中宗神龙元年(705年),18岁的鉴真在大云寺从光州道岸律师受菩萨戒。道岸是律宗大师文纲的弟子,而文纲又是南山律宗创始人道宣的弟子,由此可见,鉴真是南山律宗的传人。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随着佛经翻译事业的开展和僧团的建立,各种戒律典籍也传入中国。起初没有统一的规章,各以所尊奉的典籍和理解,各行其事,理论上也时有纷争,乃至有不受约束而自誓受戒的。宗派不同,对戒律的要求基本是同一的。在时代潮流和佛教本身的推动下,终于完善了与国家律法、世俗礼法和传统伦理道德相一致,而又对国家律法、世俗礼法和传统伦理道德起补充、丰富和增强作用,以《四分律》为主要内容的佛教戒律规范。故中国佛教律宗,又称四分律宗。
四分律宗最初同样倡导《四分律》,而又在见解上又各有不同,法励的相部宗、法励弟子怀素(非书法家怀素)的东塔宗、道宣的南山宗三宗并立而行,不久相部、东塔二宗相继衰微,独南山一宗相继不绝。
南山宗道宣(596—667),俗姓钱,吴兴(一作丹徒)人,16岁正式披剃,隋大业间随智首律师受具足戒,后即从之研究律学。曾参与玄奘的译经工作。因数次入终南山研撰《四分律》著述,又于终南山举行传戒法会,故世人称之为南山律师,称其所创的律宗为南山宗。他的特点是以《四分律》为基础,参考各部典律之所长,以补《四分律》之所缺,并以自己独到的见解,会通大乘与小乘,使其圆融无碍,这是他们南山律能为众所接受,一直畅行的原因,也是中国佛教发展上适应历史潮流的产物。
在南山律宗法系中,鉴真是一位杰出的传人。
中宗景龙元年(707年),鉴真21岁,赴洛阳学习佛法。之后,鉴真从洛阳、长安等地南归,回到家乡扬州,从此身居扬州,在江淮一带传法授戒。
玄宗天宝元年(742年)十月,日本留学僧荣睿、普照受日本天皇之命专程到扬州大明寺拜见鉴真,迎请鉴真赴日本传律授戒。
正如老一辈学者贺昌群先生指出的:鉴真19岁时,北方禅宗大德神秀入寂了,二十岁时华严宗的法藏入寂了,26岁时南方禅宗大德慧能和远道求法的义净入寂了,开元五年道岸也入寂了。在名僧大德凋零的情况下,南方的律宗大师,惟有鉴真一人。也只有鉴真能担得起赴日传律的重任。
年底,鉴真携弟子21人准备第一次东渡。经过六次艰难困苦的东渡历程,鉴真与他的弟子终于在天宝十二载(753年)十二月二十日,到达日本萨摩川边郡的秋目(今日本阿多郡秋妻屋浦),当时鉴真已是66岁的高龄。
鉴真东渡传播南山律法,立坛授戒,轰动朝野,连太上天皇、太上皇后、天皇、皇后、太子等都来受戒。在宗教行为的背后,实是政治行为,即是通过对戒律的严肃性,从侧面显示国家律令的权威性,稳定社会,保证革新的推行。
鉴真在日本传法授戒十年,于唐广德元年(日天平宝字七年,763年)在日本奈良的唐招提寺圆寂,享年76岁。在寂化之前,弟子们以干漆夹伫法为他模影塑像,就是至今仍保存在日本唐招提寺的鉴真坐像。
在鉴真到日本之前,日本基本没有授戒制度。即便是有,也是小规模的,并且极不正规。鉴真去日本后,马上在都城奈良的东大寺设立戒坛,这是日本佛教史上正规授戒的开始。鉴真又在东大寺建立戒坛院,作为日本全国的中心戒坛,与后来建立的西部观世音寺戒坛(筑前,今日本福冈)、东部药师寺戒坛(下野,今日本枥木)合称为“天下三戒坛”。
据《唐大和上东征传》记载,鉴真带到日本去的有48部经典,其中很多属于戒律著作。这些律学著作对于鉴真在日本传法弘律至关重要。755年,日本朝廷敕令在东大寺内建唐禅院,作为训练和教育僧侣的场所,由鉴真亲自经营管理。唐招提寺建成后,鉴真在寺内传授佛法,弘扬经律,召开梵网会,并负责整个日本僧人戒律的学习培训。鉴真的弟子们也赴各地讲戒授律。
759年,在天皇敕施的新田部亲王旧宅的基础上,鉴真率领弟子们建成日本律宗的总本寺——唐招提寺,教谦女皇亲书“唐招提寺”四字,悬于讲堂。在鉴真及其弟子的经营下,短短几年时间内,唐招提寺已能与当时日本几个较大的官寺如东大寺、兴福寺和大安寺等相提并论,成为日本僧徒的向往所在。
律宗由中国传至日本,并不始于鉴真,但把律宗的教义完全传入日本,使之建立并成为佛教中一个独立宗派,却应该归功于鉴真和他的弟子们,从而使中国的律宗在异国他乡得到了弘扬。
鉴真东渡,将唐代发展成熟的律学传入日本,这对唐代律宗的发展来说也是一个里程碑,在律宗思想发展史上有它不可替代的地位。时至今日,日本律宗还有以唐招提寺为本山的律宗与以西大寺为本山的律宗等派别。日本人称鉴真为“日本律宗的初祖”。
参考资料很详细 看看吧~
鉴真(688—763年),唐扬州江阳(今江苏扬州)人。武周长安二年(702年)出家。有人认为,鉴真初入佛门学的是禅宗,但当时许多天台宗的大师都不约而同被称为“禅师”。 鉴真初出家随智满学习的实际是天台宗,而不是禅宗。中宗神龙元年(705年),18岁的鉴真在大云寺从光州道岸律师受菩萨戒。道岸是律宗大师文纲的弟子,而文纲又是南山律宗创始人道宣的弟子,由此可见,鉴真是南山律宗的传人。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随着佛经翻译事业的开展和僧团的建立,各种戒律典籍也传入中国。起初没有统一的规章,各以所尊奉的典籍和理解,各行其事,理论上也时有纷争,乃至有不受约束而自誓受戒的。宗派不同,对戒律的要求基本是同一的。在时代潮流和佛教本身的推动下,终于完善了与国家律法、世俗礼法和传统伦理道德相一致,而又对国家律法、世俗礼法和传统伦理道德起补充、丰富和增强作用,以《四分律》为主要内容的佛教戒律规范。故中国佛教律宗,又称四分律宗。
四分律宗最初同样倡导《四分律》,而又在见解上又各有不同,法励的相部宗、法励弟子怀素(非书法家怀素)的东塔宗、道宣的南山宗三宗并立而行,不久相部、东塔二宗相继衰微,独南山一宗相继不绝。
南山宗道宣(596—667),俗姓钱,吴兴(一作丹徒)人,16岁正式披剃,隋大业间随智首律师受具足戒,后即从之研究律学。曾参与玄奘的译经工作。因数次入终南山研撰《四分律》著述,又于终南山举行传戒法会,故世人称之为南山律师,称其所创的律宗为南山宗。他的特点是以《四分律》为基础,参考各部典律之所长,以补《四分律》之所缺,并以自己独到的见解,会通大乘与小乘,使其圆融无碍,这是他们南山律能为众所接受,一直畅行的原因,也是中国佛教发展上适应历史潮流的产物。
在南山律宗法系中,鉴真是一位杰出的传人。
中宗景龙元年(707年),鉴真21岁,赴洛阳学习佛法。之后,鉴真从洛阳、长安等地南归,回到家乡扬州,从此身居扬州,在江淮一带传法授戒。
玄宗天宝元年(742年)十月,日本留学僧荣睿、普照受日本天皇之命专程到扬州大明寺拜见鉴真,迎请鉴真赴日本传律授戒。
正如老一辈学者贺昌群先生指出的:鉴真19岁时,北方禅宗大德神秀入寂了,二十岁时华严宗的法藏入寂了,26岁时南方禅宗大德慧能和远道求法的义净入寂了,开元五年道岸也入寂了。在名僧大德凋零的情况下,南方的律宗大师,惟有鉴真一人。也只有鉴真能担得起赴日传律的重任。
年底,鉴真携弟子21人准备第一次东渡。经过六次艰难困苦的东渡历程,鉴真与他的弟子终于在天宝十二载(753年)十二月二十日,到达日本萨摩川边郡的秋目(今日本阿多郡秋妻屋浦),当时鉴真已是66岁的高龄。
鉴真东渡传播南山律法,立坛授戒,轰动朝野,连太上天皇、太上皇后、天皇、皇后、太子等都来受戒。在宗教行为的背后,实是政治行为,即是通过对戒律的严肃性,从侧面显示国家律令的权威性,稳定社会,保证革新的推行。
鉴真在日本传法授戒十年,于唐广德元年(日天平宝字七年,763年)在日本奈良的唐招提寺圆寂,享年76岁。在寂化之前,弟子们以干漆夹伫法为他模影塑像,就是至今仍保存在日本唐招提寺的鉴真坐像。
在鉴真到日本之前,日本基本没有授戒制度。即便是有,也是小规模的,并且极不正规。鉴真去日本后,马上在都城奈良的东大寺设立戒坛,这是日本佛教史上正规授戒的开始。鉴真又在东大寺建立戒坛院,作为日本全国的中心戒坛,与后来建立的西部观世音寺戒坛(筑前,今日本福冈)、东部药师寺戒坛(下野,今日本枥木)合称为“天下三戒坛”。
据《唐大和上东征传》记载,鉴真带到日本去的有48部经典,其中很多属于戒律著作。这些律学著作对于鉴真在日本传法弘律至关重要。755年,日本朝廷敕令在东大寺内建唐禅院,作为训练和教育僧侣的场所,由鉴真亲自经营管理。唐招提寺建成后,鉴真在寺内传授佛法,弘扬经律,召开梵网会,并负责整个日本僧人戒律的学习培训。鉴真的弟子们也赴各地讲戒授律。
759年,在天皇敕施的新田部亲王旧宅的基础上,鉴真率领弟子们建成日本律宗的总本寺——唐招提寺,教谦女皇亲书“唐招提寺”四字,悬于讲堂。在鉴真及其弟子的经营下,短短几年时间内,唐招提寺已能与当时日本几个较大的官寺如东大寺、兴福寺和大安寺等相提并论,成为日本僧徒的向往所在。
律宗由中国传至日本,并不始于鉴真,但把律宗的教义完全传入日本,使之建立并成为佛教中一个独立宗派,却应该归功于鉴真和他的弟子们,从而使中国的律宗在异国他乡得到了弘扬。
鉴真东渡,将唐代发展成熟的律学传入日本,这对唐代律宗的发展来说也是一个里程碑,在律宗思想发展史上有它不可替代的地位。时至今日,日本律宗还有以唐招提寺为本山的律宗与以西大寺为本山的律宗等派别。日本人称鉴真为“日本律宗的初祖”。
参考资料很详细 看看吧~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19353.htm
展开全部
鉴真,是唐朝著名的和尚。
鉴真原姓淳于,14岁时在扬州出家。由于他刻苦好学,中年以后便成为有学问的和尚。724年,他应日本僧人邀请,先后6次东渡,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754年到达日本。他留居日本10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多方面的文化成就。他带去了大量书籍文物。同去的人,有懂艺术的,有懂医学的。他们也把自己的所学用于日本。鉴真根据中国唐代寺院建筑的样式,为日本精心设计了唐招提寺的方案。经过两年,唐招提寺建成了。这是日本著名的佛教建筑。
763年,鉴真在日本奈良逝世,被安葬在唐招提寺。鉴真的弟子还为他塑造了一尊干漆坐像,至今仍存放在唐招提寺里,成为日本的“国宝”。
鉴真东渡,对促进中日关系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当时鉴真东渡日本是违法唐朝国禁的私下行为,国家不调度过海大船供他东渡,因此仅能租用私人的近海小船,这是前五次东渡失败的原因
唐天宝12年即公元753年12月20日,66岁高龄并且双目失明的鉴真和尚,在日本遣唐使藤原清河一行的陪同下,实现了他多年的愿望,在5次东渡失败后,第6次东渡日本终于成功,踏上了日本的国土。
鉴真,俗姓淳于,江苏扬州江阴县人,出身佛徒家庭,708年21岁时在长安实际寺受戒,正式取得僧籍。5年以后,一直到他东渡为止的40年中,他讲经、建寺、造像,由他授戒的僧侣先后达4万多人,其中有不少是以后成名的高僧。733年,他被誉为江淮一带的授戒大师,在佛徒中的地位很高,成为一方的宗首。
七、八世纪时的中国,即盛唐时代,阶级矛盾比较缓和,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繁荣,文化和技术各方面都有很大成就,因此周围国家都派遣使节、留学生到中国来学习。日本当时处于奴隶社会,封建制的萌芽已逐渐增长。7世纪以后随着和中国交往的增加,他们直接向中国派遣使团和留学生,学习中国的经验。743年,日本学问僧荣睿、普照到扬州请鉴真东渡弘法。荣睿、普照是733年由日本派遣,来中国邀高僧去日本传法授戒的。他们经过10年的访察,才找到了鉴真。鉴真当时已55岁,为了弘扬佛法,传播唐代文化,欣然接受了荣睿、普照的邀请,决定东渡日本。
第一次东渡日本,鉴真和弟子祥彦等21人从扬州出发,因受到官厅干涉而失败。第二次东渡他买了军船,采办了不少佛像、佛具、经疏、药品、香料等,随行的弟子和技术人员达85人之多。可是船出长江口,就受风击破损,不得不返航修理。
第三次出海,航行到舟山海面又因触礁而告失败。
公元744年,鉴真准备由福州出海,可是在前往温州途中被官厅追及,强制回扬州,第四次东渡又没有成功。
748年6月27日,鉴真进行第五次东渡,他从扬州出发,在舟山群岛停泊三个月后横渡东海时又遇到台风,在海上漂流了14天后,到了海南岛南端的崖县。在辗转返回扬州途中,弟子祥彦和日本学僧荣睿相继去世,鉴真本人也因长途跋涉,暑热染病,双目失明。
鉴真未因失明而灰心丧志,又过了5年,66岁高龄的失明老人,毅然决定再度出航。753年10月19日,他离开扬州龙兴寺,11月16日乘第二艘遣唐使船从沙洲的黄泗浦出发,直驶日本。12月20日中午,这位夙志不变、决心东渡弘法的盲僧,终于踏上了日本的土地,在鹿儿岛县川边郡坊津町的秋目浦上陆,随行的有普照、法进和思托等人。
40多天后,鉴真一行到达当时的京都奈良,受到天皇为首的举国上下的盛大欢迎,轰动日本全国。他在日本生活了10年,于763年5月初6日在日本圆寂,终年76
鉴真原姓淳于,14岁时在扬州出家。由于他刻苦好学,中年以后便成为有学问的和尚。724年,他应日本僧人邀请,先后6次东渡,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754年到达日本。他留居日本10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多方面的文化成就。他带去了大量书籍文物。同去的人,有懂艺术的,有懂医学的。他们也把自己的所学用于日本。鉴真根据中国唐代寺院建筑的样式,为日本精心设计了唐招提寺的方案。经过两年,唐招提寺建成了。这是日本著名的佛教建筑。
763年,鉴真在日本奈良逝世,被安葬在唐招提寺。鉴真的弟子还为他塑造了一尊干漆坐像,至今仍存放在唐招提寺里,成为日本的“国宝”。
鉴真东渡,对促进中日关系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当时鉴真东渡日本是违法唐朝国禁的私下行为,国家不调度过海大船供他东渡,因此仅能租用私人的近海小船,这是前五次东渡失败的原因
唐天宝12年即公元753年12月20日,66岁高龄并且双目失明的鉴真和尚,在日本遣唐使藤原清河一行的陪同下,实现了他多年的愿望,在5次东渡失败后,第6次东渡日本终于成功,踏上了日本的国土。
鉴真,俗姓淳于,江苏扬州江阴县人,出身佛徒家庭,708年21岁时在长安实际寺受戒,正式取得僧籍。5年以后,一直到他东渡为止的40年中,他讲经、建寺、造像,由他授戒的僧侣先后达4万多人,其中有不少是以后成名的高僧。733年,他被誉为江淮一带的授戒大师,在佛徒中的地位很高,成为一方的宗首。
七、八世纪时的中国,即盛唐时代,阶级矛盾比较缓和,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繁荣,文化和技术各方面都有很大成就,因此周围国家都派遣使节、留学生到中国来学习。日本当时处于奴隶社会,封建制的萌芽已逐渐增长。7世纪以后随着和中国交往的增加,他们直接向中国派遣使团和留学生,学习中国的经验。743年,日本学问僧荣睿、普照到扬州请鉴真东渡弘法。荣睿、普照是733年由日本派遣,来中国邀高僧去日本传法授戒的。他们经过10年的访察,才找到了鉴真。鉴真当时已55岁,为了弘扬佛法,传播唐代文化,欣然接受了荣睿、普照的邀请,决定东渡日本。
第一次东渡日本,鉴真和弟子祥彦等21人从扬州出发,因受到官厅干涉而失败。第二次东渡他买了军船,采办了不少佛像、佛具、经疏、药品、香料等,随行的弟子和技术人员达85人之多。可是船出长江口,就受风击破损,不得不返航修理。
第三次出海,航行到舟山海面又因触礁而告失败。
公元744年,鉴真准备由福州出海,可是在前往温州途中被官厅追及,强制回扬州,第四次东渡又没有成功。
748年6月27日,鉴真进行第五次东渡,他从扬州出发,在舟山群岛停泊三个月后横渡东海时又遇到台风,在海上漂流了14天后,到了海南岛南端的崖县。在辗转返回扬州途中,弟子祥彦和日本学僧荣睿相继去世,鉴真本人也因长途跋涉,暑热染病,双目失明。
鉴真未因失明而灰心丧志,又过了5年,66岁高龄的失明老人,毅然决定再度出航。753年10月19日,他离开扬州龙兴寺,11月16日乘第二艘遣唐使船从沙洲的黄泗浦出发,直驶日本。12月20日中午,这位夙志不变、决心东渡弘法的盲僧,终于踏上了日本的土地,在鹿儿岛县川边郡坊津町的秋目浦上陆,随行的有普照、法进和思托等人。
40多天后,鉴真一行到达当时的京都奈良,受到天皇为首的举国上下的盛大欢迎,轰动日本全国。他在日本生活了10年,于763年5月初6日在日本圆寂,终年76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补充下好了。
AB都是唐僧。
C是唐僧当年天竺取经所拜见的天竺高僧。
D是大唐时期,6次东渡的
资料:
唐代由于创造了空前高度的文化和物质文明,吸引和促进了海外各国与中国的交往。日本曾多次派遣使节和学问僧、留学生来到中国,钻研和汲取唐代文明的成就,传回日本。玄宗天宝二年(743年),在扬州大明寺修行的鉴真和尚应日本来华的学问僧之请,筹措海船、置办百货,准备东渡日本,传授佛教戒律。在743至748年间,鉴真大师五次东渡,或因官府阻止,或因船只损坏,或因迷航,均未成功。天宝十二年,鉴真大师虽已经双目失明,但他在古黄泗浦毅然第六次乘船东渡。除船工外,船上还有随行的十八位僧人和八十五位玉工、画师、绣师、缮工、镌碑工,还有大量经卷、香料、药材以及所需粮食和生活用品。
鉴真大师一行经过在海上一个多月的艰苦航行到达日本,受到日本君臣的欢迎。鉴真大师在日本创立佛教律宗,以扬州大明寺为蓝本在奈良建唐招提寺,并建戒院为日本天皇和诸臣授戒。鉴真大师给日本带去了先进的中国文化,在日本无私地贡献出了一切。现在,在日本九州西南部萨摩半岛秋目浦海滨,树立着一块纪念鉴真一行登陆的石碑,上面镌刻着一行大字:“鉴真大和尚凌沧海遥来之地。”鉴真对促进中日两国艺术、医药、建筑、宗教等文化交流做出优异的贡献。763年在日本圆寂,安葬于唐招提寺。
AB都是唐僧。
C是唐僧当年天竺取经所拜见的天竺高僧。
D是大唐时期,6次东渡的
资料:
唐代由于创造了空前高度的文化和物质文明,吸引和促进了海外各国与中国的交往。日本曾多次派遣使节和学问僧、留学生来到中国,钻研和汲取唐代文明的成就,传回日本。玄宗天宝二年(743年),在扬州大明寺修行的鉴真和尚应日本来华的学问僧之请,筹措海船、置办百货,准备东渡日本,传授佛教戒律。在743至748年间,鉴真大师五次东渡,或因官府阻止,或因船只损坏,或因迷航,均未成功。天宝十二年,鉴真大师虽已经双目失明,但他在古黄泗浦毅然第六次乘船东渡。除船工外,船上还有随行的十八位僧人和八十五位玉工、画师、绣师、缮工、镌碑工,还有大量经卷、香料、药材以及所需粮食和生活用品。
鉴真大师一行经过在海上一个多月的艰苦航行到达日本,受到日本君臣的欢迎。鉴真大师在日本创立佛教律宗,以扬州大明寺为蓝本在奈良建唐招提寺,并建戒院为日本天皇和诸臣授戒。鉴真大师给日本带去了先进的中国文化,在日本无私地贡献出了一切。现在,在日本九州西南部萨摩半岛秋目浦海滨,树立着一块纪念鉴真一行登陆的石碑,上面镌刻着一行大字:“鉴真大和尚凌沧海遥来之地。”鉴真对促进中日两国艺术、医药、建筑、宗教等文化交流做出优异的贡献。763年在日本圆寂,安葬于唐招提寺。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D,没什么道理,历史的事实。
AB是同一个人,去的是印度,C不认识。
AB是同一个人,去的是印度,C不认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