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对大脑的危害

我在书上看到,说如果一个人的抑郁症超过半年,就会对大脑造成不可逆转的永久性伤害!20岁强迫症6年如果走出来对大脑智商有影响吗会变难看吗我是说走出来后现在觉得自己没以前帅老... 我在书上看到,说如果一个人的抑郁症超过半年,就会对大脑造成不可逆转的永久性伤害!
20岁 强迫症6年
如果走出来对大脑智商有影响吗 会变难看吗 我是说走出来后 现在觉得自己没以前帅 老多了
展开
 我来答
939296593
2011-06-28 · TA获得超过142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71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43万
展开全部
已经造成的影响无法暂时回复,靠你后天的调养,会对生理,精神造成一定的影响的。智商或许没多大改变的。 不要 困扰自己。无论是什么 困扰的事情 或者是情绪 都要想 我这样做有没什么意义 既然没意义 我为什么要去想。举例; 担忧不是完全不好的,只要你担忧能够想到什么方法 或者解决了 问题 也是好的 如果想了没用,就不需要想。 每个人的性格是由遗传和环境决定了,或许只能怪命运把。冥冥之中或许已经命中注定,能好的自然会好,即使不好我们也应该坦然面对把,反正不是最不幸的。 祝你好运 看看自己是否有,下列情况;强迫症患者的许多认知特征在程度上超过正常人。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非常明显:1、过高估计风险;2、责任心过强;3、对不相关的干扰的想法的可控制性;4、过分崇尚思想;5、无法忍受模棱两可;6、完美主义 强迫症性格因素分析 1、内向性 这里所说的内向性并非仅仅是大家日常认为的那种不爱说话的表现,而是指注意力和精神能量集中于内部的世界。这就意味着他们的大部分活动都是精神上的。这样的人做事细心周密,十分谨慎。很容易陷入沉思的迷宫,做事情总是前思后想,优柔寡断,甚至三思而不行。 由于精神能量过多的指向内部,所以对自己的想法、观念、冲动、躯体感觉、行动都十分敏感,时刻关注着自己的这些方面,一旦出现任何人都会出现的异常情况,就非常紧张和焦虑。 2、自我反省性强 表现为反省心强、任何事情都非常认真。只考虑自己的事情,过分仔细地分析自己的心身状况,夸大仅有的弱点、缺点,抱着劣等感不放,带有观念性的理想主义倾向。一旦头脑里出现不符合自己的价值观或道德观念的想法,就非常焦虑,预除之而后快。如果觉得自己的哪些话说的不合适,或哪些表现不适当,就会深深的自责。并想尽一切办法避免以后重蹈覆辙。 3、责任感太强 强迫症朋友对可能降临到自己或别人身上的伤害负有夸张的责任感。强迫症朋友主观上认为自己会导致或有能力防止严重消极结果的产生,这些消极的结果既涉及生活也涉及道德。有些人认为:如果自己不实施某个行为就会发生什么不幸的事情,或者自己实施了某个行为就会发生什么不幸的事情,自己对于这种不幸事情的发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有些余光强迫、口水强迫、直视恐怖的朋友认为自己对余社交的成败负有百分之百的责任,自己对别人的情绪也负有百分之百的责任,如果对方情绪不好那完全是由自己的症状引起的。 4、认为自己的意志力可以控制自己的一切 所有强迫观念和行为都是出自强迫症朋友本人的大脑,而非什么外力或超自然力量的控制。这样他们会认为:既然都是自己的想法,凭自己的主观毅力一定是可以控制的。于是,就想尽一切办法进行控制,但是却越控制越严重。当无法控制这些想法时,他们便会对这些想法极为敏感和警觉,由此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强迫模式。 这样就会产生自卑感、无能感、自我无用感,从而引发抑郁情绪。 5、强烈的完善欲 强迫症朋友都有一种极强的自我发展欲望,而且因为是理智的,意识性的,所以对自己的心身状态和自己的工作,要求的标准高。经常都抱有梦想与目标并努力为之。往往把一些微不足道的弱点、缺点夸大成重大问题而苦恼。强烈的完善欲,具有为了更好的工作,更好地生活,不惜一切努力,这是积极的方面。但是,如果太过分时,则会成为完善主义者,常为不完美而烦恼,对任何事物都求全责备,力求完善,总是没有成功感,总是有劣等感,怨恨周围的一切,而不胜苦恼。 6、过高估计风险 强迫症朋友会夸张负面影响的可能性和严重性。强迫症朋友很难区分情景的危险程度。他们不能根据情境中缺乏危险的信息,来得出情境是安全的结论。即便是在低风险的情境中,他们仍然感到焦虑和痛苦,并强烈希望改变环境。 如:强迫清洗的患者,当他接触到某些他所恐惧的物品之后,其实他的手上或者身上并没有粘上什么可怕的病毒或细菌,能让他患上某种可怕疾病的可能性也非常小。即使是真的粘上了某些病毒或细菌只需要正常的清洗就可以了。这是一种低风险的情境,可是强迫症患者过高的估计了这种风险仍然感到不安全,从而产生痛苦和焦虑。为了改变环境和降低自己的痛苦和焦虑,他必须进行反复的长时间的清洗。 7、 无法忍受模棱两可: 不能容忍模棱两可是强迫性信念的明显症状,这些强迫性信念包括:苛求确定性,难以处理不可预见的变化,以及不适应模棱两可的情境。 如:强迫性穷思竭虑朋友苛求答案的确定性。他们会反复的思考:“到底有没有外星人”;“一加一为什么等于二”;“人为什么会说话”;等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出自己满意的确定的答案,就会感到非常不舒服,必须继续思考下去。

强迫症形成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 当某一想法、观念、事物或情境与自身的焦虑、痛苦或恐惧同时出现时,这些想法、观念、事物或情境就与自身的焦虑、痛苦或恐惧联系在一起了,通过条件反射,这些想法、观念、事物或情境就具备了使人焦虑、痛苦或恐惧的能力。当这些想法、观念、事物或情境具有闯入性,就是不可预知的无法控制的闯入我们的大脑时,就形成了强迫思维。第二阶段 为了缓解这种焦虑、痛苦或恐惧回避和逃避行为就产生了,而且如果回避和逃避行为成功的缓解了这种焦虑、痛苦和恐惧,这些行为就会得到强化,一直保持下来。如上面所说,强迫思维往往具有闯入性质,所以很多引发强迫思维的情境难以真正回避,这时就会采取更为积极主动的方式,比如仪式行为,来缓解焦虑、痛苦或恐惧,这些仪式行为也因为能够暂时缓解焦虑、痛苦或恐惧而持续存在,我们就会认为这些仪式行为是缓解焦虑、痛苦或恐惧的唯一的有效方法。最终形成强迫行为。 在实施了强迫行为之后虽然焦虑、痛苦或恐惧得到暂时缓解,但我们马上就会后悔与自责,这使焦虑、痛苦或恐惧再次提高。由于后悔和自责,在下一次要实施强迫行为之前,我们就会极力控制和阻止,但最终失败还是实施了强迫行为,就再次陷入了后悔与自责的恶性循环之中。这种激烈的内心冲突就是强迫症朋友的最大痛苦来源。 ◆ 自救步骤一、确定自己的恐惧线索 1、 外在线索 大多数强迫症朋友恐惧他周围环境中的某个事物,比如某物体、人或者情境。如某一强迫洗澡的朋友,经过分析其实自己恐惧的是爱滋病病毒,害怕自己携带这种病毒并传染给家人。所以每次从外面回来必须长时间的洗澡。这里,爱滋病病毒就是他外在的恐惧线索。 2、 内在线索 一些让人感觉羞耻或者厌恶的内在想象、冲动或者是一些抽象的想法,也能引起人的焦虑和痛苦。这一类就是内在的恐惧线索。比如,想伤害自己或亲人的冲动,开车时想撞人的冲动,不反复的去做某一动作就会有灾难性的后果发生等等。 外在线索和内在线索并不一定同时存在于一个人身上,有些人只有外在线索,有些人只有内在线索。 二、确定自己的回避行为 强迫症朋友为了降低自己的痛苦和焦虑,对于可以引发自己恐惧的情境或事物往往采取回避行为,这一点和恐惧症朋友一样。自己要找到自己的所有回避行为。三、 确定自己的仪式行为 仪式行为是为了减轻由强迫思维带来的焦虑和痛苦而采取的一种仪式性的行为。仪式行为可以分为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外显仪式行为比较好识别,如反复洗手,反复洗澡,反复检查等等;内隐遗失行为识别起来相对困难,如某人没有外显的反复检查锁门的行为,但每次锁门后他都不放心,这时就会在头脑里数1、2、3、4、5,数3遍以后就认为好了,门已经锁好了。这种在头脑里数数的思维就是他内隐的仪式行为。四、确定恐惧等级 面对一个情境或事物一点都不恐惧,记0分,极度恐惧记100分。把第一步所确定的恐惧线索依次打分,然后把恐惧线索按得分高低进行排序,每十分一个等级。五、进行系统脱敏 使自己反复地长时间暴露于恐惧的想法和情境中,这样会给自己提供丰富的信息,打破原来的错误连接,矫正一直持有的负性评价,最终促进自己对先前的威胁性刺激形成习惯化。使自己体验到并相信你所恐惧的东西并不是你所想象的那样可怕,后果也并不是他们所想象的那么严重。最终建立正常的行为反应模式。 系统脱敏要从恐惧内容中等的情境开始,然后逐渐提高情境的难度,最后面对最恐惧最痛苦的情境。这个过程最好有治疗师一起参与,或在家人和朋友的帮助下进行。整个过程中要进行相应的认知调整。暴露的频率要足够多,每次暴露的时间要足够长,否则达不到效果。六、阻止回避行为 通常情况使人暴露在其恐惧的情境中,会让人感觉到焦虑和痛苦,所以极力回避这种环境。这时必须靠自己的意志力或其他人的帮助来阻止回避行为的发生,只要在恐惧的情境中暴露的时间足够长,这种焦虑和痛苦就会缓解。经过反复大量的脱敏并阻止回避行为的发生,最终对这类情境就不再恐惧,建立正常的行为模式。七、严格控制仪式行为的发生 强迫思维让人产生痛苦,仪式行为则能减少这种痛苦。如强迫洗手和反复检查的朋友,其痛苦和焦虑在实施了仪式行为之后获得缓解,结果就认为这种仪式行为是缓解焦虑和痛苦的唯一有效的方法。从而使仪式行为得以固着和发展。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打破这种仪式行为与缓解痛苦之间的错误连接,使人体验到并相信不实施这种仪式行为其痛苦和焦虑也能得到缓解。 处在焦虑和痛苦的情境中,你会想通过仪式行为来缓解这种焦虑和痛苦。这时要靠自己的意志力或他人的帮助来阻止仪式行为的发生,这样反复练习你会发现,其实不进行仪式行为焦虑和痛苦也会缓解。最终使仪式行为不再出现。八、避免新的仪式行为的产生 由于阻止仪式行为你会焦虑和痛苦,所以很多时候你会不由自主的出现新的仪式行为。如,控制住了自己不去反复洗手,这时你会不知不觉的进行反复搓手来缓解焦虑和痛苦。要及时发现这些新的仪式行为并进行阻止。注: 1、暴露和仪式行为阻止治疗的是强迫症的不同方面,所以这两步都必须进行。 2、暴露的频率要足够多,每次暴露的时间要足够长,最好有其他人的参与。 3、整个过程中的认知调整是防复发和保持长期疗效的关键。 4、由于这种疗法短期内会使人更加焦虑和痛苦,所以必须有足够高的治疗动机和改变的决心,要作好“忍受暂时的痛苦,带来长久的解放”的思想准备。 5、有酒精依赖或物质滥用的朋友、有严重错觉和妄想的朋友、以及有严重抑郁症的朋友不适合以上疗法。 总之,去医院做心理测试,去看一下心理咨询师和精神科医师,多去网络找资料。 毅力的大小程度是由环境决定的,不是说有就有,但是你心理想着'要坚持坚持',心理作用下也会有一定的效果。要重视心理素质,不可忽略心理作用,有句话说的好,笑是最好的药,要有自信。相信自己能好。如果严重的,就去医院做测试或者心理咨询师。 祝你好运

参考资料: 强迫症性格分析和自助手册

shangyejoyce
2011-06-27
知道答主
回答量:1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8万
展开全部
强迫症 作为一种心理障碍 实质是一种危害极
大的心理疾病 其形成和发展对大学生患者影响极大
危害性更是可见一斑 强迫症 常以强迫观念和强迫
行为为症状表现 当然还有其他许多各种各样的表现
患有 强迫症 的大学生在相关症状出现时 一般会有
很强的克制欲望和毅力 试图努力摆脱这些症状 却无
论如何也摆脱不掉 因此 他们内心会感到非常的苦
恼 焦虑和不安 他们有的认为 这些症状出现在自己
身上很愚蠢 很可笑 但却认识不到这是精神障碍 因
而很多人并不主动去求医问药 时间一长 他们自己也
就会习以为常 失去克制的欲望 同时也 失去 了内
心的痛苦和焦虑 他们就会与这些症状和平共处 随着
病情越来越重 他们也会失去正常的学习 工作和生活
的愿望 整日沉湎于这些病态体验之中而不能自拔 具
体表现为 在学习上一般都很认真 好胜心强 但由于
目标高 压力过大 加上学习过程中受强迫思考的影
响 容易开小差 学习效率较低 所以很容易导致事半
功倍 在学习过程中 最常见的就是不能控制自己的思
维 即使是自制力强的学生在学习中也常出现幻想 臆
想 而其想象的内容大多是不着实际的幻想或毫无意义
的琐事 他们想努力克制住自己 却始终无法摆脱 给
学习带来很大的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 由于习惯性的强
迫动作 形成一种必不可少的 仪式 不仅给自己带
来不便 而且由于他们尚能意识到其行为的 怪癖性
所以在教师 同学面前都有一种自卑感或羞耻感 不得
不偷偷完成这些 必修课 如走路要进 退 跨门槛
要先左后右等 虽然内心苦恼 也浪费了大量宝贵时
间 但他们却不得不做 否则焦虑不安 在社会交往
中 由于大学生患者的固执 内向的性格 他们在与同
学的交往中可能不顺利 强迫症 患者大多比较严古
板甚至有些冷酷无情 对人吹毛求疵 鸡蛋里挑骨头
缺乏人情味 因此往往与周围同学格格不入 而且落
寡欢 很容易造成自闭 内向甚至自卑等不良性格习
的恶性循环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qilin_1234

2017-08-23 · 知道合伙人情感行家
qilin_1234
知道合伙人情感行家
采纳数:9737 获赞数:154700
2007年6月,毕业于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 现任某烟草公司珙县分公司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强迫症属于精神类疾病,它是大脑过度疲劳引起的,精神分裂症是大脑功能紊乱所致,它们都属于精神活动范围。
强迫症是神经症的一种,与精神分裂症(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不是同一类别。详见《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CCMD—3
既然不是重性精神病,那强迫症的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不管是单独还是合并效果都不错,而心理治疗因为可改变强迫症的思维-行为模式,在预防复发上略胜一筹。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ed717e507
2011-06-26
知道答主
回答量:4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5.8万
展开全部
抑郁症和强迫症是有本质的区别的。
抑郁症不仅仅是心理疾病,生理上也有很严重的问题。
但是强迫症是纯心因的。所以一半不会对但闹造成严重损害。
但是如果你由于强迫症状导致生活能力严重下降,建议马上就医。
因为强迫症导致的生活习性改变,也有可能造成身体上的问题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1-06-26
展开全部
您好,一般说来,这是属于心理问题,引起的原因可能与日常生活中的环境以及自身性格行为因素有关。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自我调节抑制。若是症状比较严重,无法通过自我调节得到缓解,建议亲自找心理医生咨询一下为宜。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4)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