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变化的9种情况
1、资产一增一减
2、负债一增一减
3、所有者权益一增一减
4、资产负债同时增加
5、资产负债同时减少
6、资产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
7、资产所有者权益同时减少
8、负债增加,所有者权益减少
9、负债减少,所有者权益增加
具体例子 展开
综述:
1、资产一增一减。
例:从银行提取现金,库存现金增加,银行存款减少。
2、负债一增一减。
例:开出银行承兑汇票抵付前欠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增加,应付账款减少。
3、所有者权益一增一减。
例:以资本公积转增增本,实收资本增加,资本公积减少。
4、资产负债同时增加。
例:从银行取得短期借款,银行存款增加,短期借款增加。
5、资产负债同时减少。
例:以银行存款归还到期短期借款,银行存款减少,短期借款减少。
6、资产所得者权益同时增加。
例:企业受到投资者投入资本,银行存款增加,实收资本增加。
7、资产所有者权益同时减少。
例:企业经批准减资,银行存款归还投资者,银行存款减少,实收资本减少。
8、负债增加,所有者权益减少。
例:企业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未分配利润减少,应付股利增加。
9、负债减少,所有者权益增加。
例:企业债务重组时将负债转作资本,应付账款减少,实收资本增加。
任何企业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必定有一定数量的资产。而每一项资产,如果一分为二地看,就不难发现,一方面,任何资产只不过是经济资源的一种实际存在或表现形式,或为机器设备,或为现金、银行存款等。
另一方面,这些资产都是按照一定的渠道进入企业的,或由投资者投入,或通过银行借入等,即必定有其提供者,显然,一般人们不会无偿地将经济资源让渡出去。
也就是说,企业中任何资产都有其相应的权益要求,谁提供了资产谁就对资产拥有索偿权,这种索偿权在会计上称为权益。这样就形成了最初的会计等式:资产=权益。
这一等式表明,会计等式之所以成立就是因为资产和权益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归企业所有的一系列财产(资产);另一方面是对这些财产的一系列所有权(权益)。而且,由于权益要求表明资产的来源,而全部来源又必与全部资产相等,所以全部资产必须等于全部权益。
而权益通常分为两种:
一是以投资者的身份向企业投入资产而形成的权益,称为所有者权益。
二是以债权人的身份向企业提供资产而形成的权益,称为债权人权益或负债。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会计等式
例:从银行提取现金,库存现金增加,银行存款减少
2.负债一增一减
开出银行承兑汇票抵付前欠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增加,应付账款减少
3.所有者权益一增一减
以资本公积转增增本,实收资本增加,资本公积减少
4.资产负债同时增加
从银行取得短期借款,银行存款增加,短期借款增加
5.资产负债同时减少
以银行存款归还到期短期借款,银行存款减少,短期借款减少
6.资产所得者权益同时增加
企业收到投资者投入资本,银行存款增加,实收资本增加
7.资产所有者权益同时减少
企业经批准减资,银行存款归还投资者,银行存款减少,实收资本减少
8.负债增加,所有者权益减少
企业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未分配利润减少,应付股利增加
9.负债减少,所有者权益增加
企业债务重组时将负债转作资本,应付账款减少,实收资本增加
收回应收帐款存银行。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帐款
2、负债一增一减
开出商业承兑汇票抵付前欠货款。
借:应付帐款
贷:应付票据
3、所有者权益一增一减
盈余公积转增资本。
借:盈余公积
贷:实收资本
4、资产负债同时增加
购入材料,款项未付。
借:原材料
贷:应付帐款
5、资产负债同时减少
银行存款支付前欠货款。
借:应付帐款
贷:银行存款
6、资产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
接受投资者投入资本金存银行。
借:银行存款
贷:实收资本
7、资产所有者权益同时减少
银行存款支付政策性减资。
借:实收资本
贷:银行存款
8、负债增加,所有者权益减少
分配现金股利。
借:利润分配
贷:应付股利
9、负债减少,所有者权益增加
前欠货款转增资本。
借:应付帐款
贷:实收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