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自相矛盾

佛教讲放下执念,但是佛要普度众生岂不是最大的执念?他都有执念还有什么资格叫别人放下?放下才能成佛,佛放不下,佛不是佛,其理论如何能信?... 佛教讲放下执念,但是佛要普度众生岂不是最大的执念?他都有执念还有什么资格叫别人放下?放下才能成佛,佛放不下,佛不是佛,其理论如何能信? 展开
 我来答
后学glx
2011-06-26 · TA获得超过548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5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15万
展开全部
我觉得有两方面的问题,供大家交流:
1、放下不等于放弃。
1.1 佛要大家放下表象、虚假的人、我。金刚经云: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佛菩萨没有放弃众生,无始以来常发大愿:众生无边誓愿度。
1.2 父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必须放手,让他们去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尽快成长。
2、我们需要放下什么。
2.1 样子和本质是两回事。天天上学不一定好好学习。天天上班不一定努力工作。罗素没有上一天学,却成为近代最伟大的哲学家。牛顿不是在工作单位的苹果树底下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2.2 众生背负着我执、法执,被我知道、认识的道理所束缚。不放下这些,别人再好的忠告也不能接受。
2.3 佛经中常提起,已经渡过河流的人,还需要背着船继续前进吗?
2.4 世人常言:很多时候遗忘是最好的治疗心里痛苦的良药。

还有许多,望仁者善思念之。
甄冠博
2011-07-01
知道答主
回答量:3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3.5万
展开全部
你可以参考《金刚经集注》中以下篇目
化无所化分第二十五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

  【僧若讷曰】如来虽设法施。广度众生。而不作是念。故诫云。汝等勿谓也。莫作是念者。重诫也。度无度相。能所一如。故论偈云。平等真法界。佛不度众生。

  【李文会曰】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不见有众生可度。又云。谓诸众生起无量无边烦恼妄想。于一切善恶凡圣等见。有取舍分别之心。迷情盖覆菩提之心。佛出于世。教令觉悟。降六贼。断三毒。除人我。若能了悟人法二空。无诸妄念。心常空寂。湛然清净。更不停留纤毫滞碍。即是见性。实无众生可化度也。

  【石霜禅师云】休去歇去。古庙香炉去。枯木寒灰去。一念万年去。如人死人去。若能如此用。心安有不成道乎。

  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即有我人众生寿者。

  【王日休曰】佛谓须菩提云。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又呼须菩提而再言曰。莫作是念。何以故者。以实无众生如来所度。谓一切众生。皆是妄缘中现。其实无有。若言有众生如来所度。即是执著于有我人众生寿者也。

  【僧若讷曰】若见有可度者。即同凡夫有我执也。

  【李文会曰】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即有我人众生寿者相。人人具足。个个圆成。本来是佛。与佛无异。

  【圜悟禅师云】赤肉团上。人人古佛家风。毗卢顶上。处处祖师巴鼻。若也恁么返照。凝然一段光明。非色非心。非内非外。行棒也打他不著。行喝也惊他不得。直得净裸裸。赤洒洒。是个无生法忍。不退转轮。截断两头。归家稳坐。正当恁么时。不须他处觅。只此是西方。

  【傅大士云】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坐起镇相随。语默同居止。纤毫不相离。如身影相似。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众生但为业障深重。与佛有殊。若能回光返照。一刀两段。即便见自性也。若不因佛经教。一切众生无因自悟。凭何修行。得至佛地。此是如来无所得心。故云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即有我人众生寿者相也。

  【川禅师云】春兰秋菊。各自馨香。颂曰。生下东西七步行。人人鼻直两眉横。哆□悲喜皆相似。那时谁更问尊堂。还记得在么。

  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

  【僧若讷曰】如来既无我人等相。云何有时称我。须知假名称我。对所度众生。随时说我。

  【李文会曰】有我者即是凡夫。非我者随处作主。应用无方。故云。凡是佛因。佛是凡果。

  【境界经云】三世诸佛皆无所有。唯有自心。既明因果无差。乃知心外无法。二乘之人执有我相。欲离生死。而求涅槃。欲舍烦恼。而求灭度。是舍一边。不了中道。乃同凡夫行也。

  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王日休曰】佛又呼须菩提而言凡夫者。谓非有真实凡夫。但虚名为凡夫而已。此所谓随举随扫也。上言凡夫。是之谓举。下必言无真实凡夫。是之谓扫。与其扫之。曷若不举。盖不举则无以明其理譬如过渡而不用筏者也。不扫则恐人泥其说。譬如到岸而不登。乃住于筏上者也。此所以必举之而又必扫之。

  【僧若讷曰】因上如来说我释非凡夫。却见佛与凡夫有隔。于是亡泯。则圣凡平等。故云即非凡夫。

  【颜丙曰】当人自性自度。迷来悟度。邪来正度。从言诸佛言句。但为指出路头。须是自行自履。岂由他人。所以道。实无众生如来度者。若有可度。是如来有四相。如来乃见性人也。所以无我。凡夫未见性人也。所以我相未忘。佛又恐人落分别界。故曰即非凡夫。所以见如来凡夫本同一性。不容分别。

  【智者禅师颂曰】众生修因果。果熟自然圆。法船自然度。何必要人牵。恰似捕鱼者。得鱼忘却筌。若道如来度。从来度几舡。(经上文曰。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何生可度。)

  【李文会曰】即非凡夫者。一念清净。非凡非佛。故云即非凡夫。凡夫亦空。迷者妄执。但无执著。即一切清净耳。

  【川禅师云】前念众生后念佛。佛与众生是何物。颂曰。不见三头六臂。却能拈匙放筋。有时醉酒骂人。忽尔烧香作礼。手把破沙盆。身披罗锦绮。做模打样百千般。蓦鼻牵来只是你。□。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幸季39
2011-06-29 · TA获得超过3.6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8万
采纳率:52%
帮助的人:3464万
展开全部
人去世8-16小时内,神识逐渐离开躯体,此时逝者的感觉宛如老牛剥皮,异常痛苦,一丝轻微的触碰都会令逝者如千刀万剐,生大愤怒,一般8小时后神识完全离开,此时方可搽试、换衣、化装等,也有少数人16小时后才会完全离开...
人去世后全身冰冷,但唯独有一个地方发热,8-16小时神识离开躯体后可触摸判断出逝者投生去那一道:
脚心发热:地狱
     膝盖发热:畜生
     腹部发热:鬼道(人死后大部分腹部发热)
     胸口发热:人道
     眉心发热:天道
     此为五道,因阿修罗五道皆含有,共称六道。
     顶门发热:往生佛世界。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瑞相:身体柔软如棉、头顶门发热、面色红润、散发檀香(此香非人间那种,但可清楚闻到),火化后有舍利子或舍利花。
  念佛人此种瑞相全国各地无数,有心想见的人皆可亲见。事实胜于雄辩,谁云佛法是迷信也?阿弥陀佛!
病人临终时,家属勿在病人面前相对而视,以免病人生起爱恋之情。如家人信佛,念佛时切不可带著哭泣的音调,以免病人引起悲伤之心,而失去正念也。家属万万不可哭泣,致增情爱牵连烦恼痛苦,甚或使病人因刺激而生嗔恨心,因嗔恨心而堕恶趣,岂不贻误往生大事么!病人临终前后,若有食酒肉五辛者,不可走近病人前,否则病人易失正念,会堕三恶道的。
  病者气绝之后,以神识尚未离去,仍然是有知觉的。须经过一段时间,通身冷透,神识出离,寿、暖、识都离开了身体,方算死亡。在气绝之后,神识未去之前,心灵正是很痛苦的时刻。且有因感伤往事而流泪的,亦有因贪恋世间情爱子孙财宝而难割难舍的,或有因心愿未了竟遽然离世而悲伤苦恼的,复有因冤屈未伸而不甘瞑目的,故此时此刻,正是悲苦交集。若又被搬动,又闻哭声,岂不更使将去未去的心灵,受极大的刺激,生者能这样忍心害理吗?世人不知,认为气绝就是死亡,往往因这种误解而铸成大错,病者家属及孝顺子女,不可不知也。
 以一般错误举动来说,只要病人一断气,马上就悲哀啼哭,或抚搂病人而嚎啕,或任意搬动强其正寝,或趁身体未冷先为之沐浴穿衣,或注射强心针,或注射防腐剂,或方断气立即被送太平间,或当天被移殡仪馆。或更有两三天即行火葬者。这些残忍举动,对神识未去仍有知觉的病人,可算受尽惨毒虐待了。生者所行所为,实贻害临终人不浅,将使死者痛苦堕落,爱之反足以害之,这是最可怕的。
  不知神识未去,其所感受的痛苦,与常人无异。常人还可以呼痛呼救,可以抗拒。病人虽气绝而神识未去的这段时间,硬要当作死尸看待,致使病人冤枉受极大痛苦,而口又无法申诉。因不解临终常识,而导致如此悲惨,宁不痛心!病人因遭受痛苦而心生嗔恨,因嗔恨心而使神识堕落恶趣之中,虽孝子贤孙亦无所知也。
 因此呼吁世人,在病人气绝之后,神识尚未离去之前,假定为十小时至十二小时,在此时间之内,病室宜维持肃静,不能有上述种种举动,加害病人之身,以维护神识得到宁静与安全。病人睡的姿态,要听其自然,不能移动他。过此时间之后,如见其身体僵硬,可用热水毛巾敷其弯节,使其转软。此时间内,不要探摸其冷暖,不要使蚊蝇触及,病室内不闲谈或悲泣。要利用十至十二小时,作有效的救度,引导病者的神识走向光明前途,往生圣境永享快乐。这是家属唯一的责任,也是为子女者唯一的孝道所在。
  若已气绝,因神识尚未离去,故仍在有知觉的弥留之际,如在各公私医院或在自家,基于人道的精神,与谨慎的态度,应予以十至十二小时的宁静时间,并供给冷气或冰块,使病室温度降低。同时对病人不可稍有移动,不可有一切错误举动,前文中已经说过了。至于卧的姿态,要听其自然。以后可用热水毛巾敷其弯节,自能转软如生。病房要肃静无声,不要闲谈杂话。若断气前未及请人开导,此时亟待善友于病者耳边如前所说高声开导之,亡者的心,即能觉知,使心有所归,心有所依。家属及亲友应换班念佛,先念六字洪名十数分钟,以后专念‘阿弥陀佛’四字佛号,一字一句要念得清楚分明。最好随著法师念佛的录音带念佛,心中兼想,求佛慈悲摄受,亲垂接引。念佛声不要间断,要能使病人的神识,自耳根听得句句分明,方能感应佛的愿力,而随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如在病房助念佛号,注意不要扰及其他病人。
 欢迎各方贤达仁者,广结净缘,辗转流传,使现在未来人人受益,功德无量,福慧无量,祖先皆获超升,子孙贤孝仁慈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周公后
2011-06-26 · TA获得超过1.9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134
采纳率:75%
帮助的人:673万
展开全部
“执著”中的“执”,就是抓住不放,“著”就是粘住摆不开,所以,只有没有智慧的凡夫才抓住虚妄不实的东西不放而痛苦不堪,而在所有执著中,对“我”的执著(我执)和对“法”的执著(法执)是最根本的。
而有智慧的圣者(佛)心中无“我”,念念为众生;心中无“法”,没有任何放不下的东西。《金刚经》上讲,菩萨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所以,真正成就无上佛道的人,是“以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而修一切善法”的大智慧者和大慈悲者,岂可以凡夫知见妄言之。无知妄说,不可能辩明真理。建议深入经藏通达佛理之后,再来谈佛教方面的事情。
你先看看这个,再说下一步。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84552952.html?fr=uc_push&push=core&group=1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w1w1e2
2011-06-26 · TA获得超过247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78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04万
展开全部
佛陀没有执念,你对佛教更本不了解,佛陀说过依法不依人,你不知道吗,他不过把信息传递过来。佛普度众生的佛,指的是佛法。佛是这样传完法后就走了,接下来又由菩萨来,菩萨,罗汉是有执着的,如地藏菩萨,本来已经可以成佛,但是他发愿,地狱不空,誓不为佛,所以就算已经有了具足佛功德,也不能成佛。其实大可以放弃这誓言,直接成佛,但可能也因为这份执着,所以一直履行自己的誓言。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5)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