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清朝的人要被要求留小辫子

帅?酷?美?有形?... 帅?酷?美?有形? 展开
 我来答
超级历史学家
推荐于2016-12-01 · TA获得超过115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辫连子" 金代时期满族先人梳辫发。金太宗天会七年(1129年),金太宗曾下旨,凡女真人皆留辫发。至清代,满族男人发式未变,把前额至脑后的头发剃去一圈,将拿耐留下的长发编成一条长辫子,垂于脑后。编辫时,在发梢加缀三股线穗,编结发中,为辫梢装饰品,称为“辫连子”,俗称“练子”。随着审美需求的进一步需要,又有了很具装饰意义的“熟(丝)线练子”。如发短者,在辫梢续编三股假发,以增辫子长度。辫根用粗线绳扎上。在辫子当中再编结三股辫穗子缀上,辫穗用黑色。这种发式直到辛亥革命后,才逐渐改剃光头。解放后,仍有极少数满族老人留发,如新宾镇石碑村上堡的满族李××,人称李小辫,一直保留辫发,直至故去。
  满族人的这种发式与当时汉族男子的总发绾髻有很大区别。追棚敏绝本溯源,世代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的满族祖先,终年以渔猎、游牧为生,逐水草而居的粗犷生活造就了他们独特的梳妆方式。满族成年男子额前结短辫齐眉,脑后长发围颅盘环,这种发式也是便于山林中骑射。16世纪末叶,满族在关外起兵。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遗甲起兵建立了后金政权。连年奋战,一些投降过来的满族部落酋长和抢掠过来的明朝士兵纷纷归附努尔哈赤。努尔哈赤链姿为了稳定军心.明显区别明朝降兵和投降界限,主张清兵统一发式,把前颅头发全部剃去,头前部剃成半个月牙式,只留颅顶后头发,在脑后编结成辫,长长的发辫绕颈下垂。
  满族人认为发辫是真魂栖息之所,视为生命之本,在战场上阵亡的八旗将士,其骨殖若无条件带回,发辫必将带回故里,隆重埋葬,俗称“捎小辫”。公元1644年定都北京后,清朝兵民带着这种发式入关。清朝统治政权为了在全国推行满俗,三令五申地强迫全国军民一律剃发易服。强权之下,全国的发式、服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满民族长期骑射生活习惯所形成的剃发、垂辫以及旗袍、马褂、箭袖等遍及城乡四野。
  满族男人的辫子平时垂于脑后背上,辫根辫梢均有头绳系扎。靠出卖力气吃饭的人若嫌干活时拖辫碍事,也可以一轮一轮地盘于头顶。清入关后,生活安定,经济发展.对发式的审美由实用转向装饰。以前适用于游猎骑射牛活的发辫,在确立了统治地位的清朝皇亲国戚的生活中明显地落俗了,于是,在统一章服制度的前提下,大兴修饰发式之风。男子定期剃头,剃掉脑门儿和四周的头发,以露出靛青的前额,俗称“剃圈和”。剃头刀不大,但却锋利无比,据说最快的刀子,吹发可断。头发好者,又黑又密,辫子油光可鉴,拖于脑后,颇为自豪。头发次的或者岁数大、谢顶秃圈儿的,小辫子若一根干油条,背后一垂,大煞风景。于是,产生了专供男人使用的假发:练子,即辫连子。将练子续进短小枯干的真发中。练子是用真头发做的,长二尺三尺不等,越粗越长越黑者,价码越高,反之,价则低。但练子仅可以遮遮丑,要想耀美排场,则只有用熟丝练子。“熟丝练子大辫子”,这在当时是非常讲究和时尚的。
最强大脑花
2015-04-03 · 知道合伙人历史行家
最强大脑花
知道合伙人历史行家
采纳数:13130 获赞数:394224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满族为什么留辫子?

满族是女真的后裔,他们的发式也继承女真的特征。女真是一个生活在一望无际的山林里的民族,那里道路崎岖,猛兽出没,为了多获得山货和伏汪缺野味,经常在林子里一呆就是十几天,遇到危险的时候,最重要的是不被树枝钩住而迅速脱身。所以,女真人的衣服和发式都是简洁的,简洁到让汉族人看了,觉得应该用“削发如僧”来形容:头发剃光,只是在脑后留下小手指细的一绺头发,拧成绳索一样下垂,胡须也只是在鼻子底下留着几根。

历史上清朝真正的发式是“金钱鼠尾”辫,陵消也就是四周头发全部剃光,只在头顶中心处留有金钱般大小的一小撮头发,辫成细细的发辫,垂下来形如鼠尾,还要能穿过铜钱的方孔才算合格,是为“金钱鼠尾”辫。1647年,清廷在广州颁行的易服剃发令中说:“金钱鼠尾,乃新朝之雅政;峨冠博带,实亡国之陋规。”而福州遗民陈燕翼在《思文大纪》中写道:“时剃头缺辩令下,闾左无一免者。金钱鼠尾,几成遍地腥膻。”1654年,降清后一直深受多尔衮信任的汉臣陈名夏(官居吏部尚书、内院大学士,原为复社文人。)只因私下议论“只须留头发、复衣冠,天下即太平矣!”即遭另一降清更早的汉臣宁完我弹劾(官居清廷内院大学士)而被处以绞刑。可见当时清廷推行剃发易服决心之大,态度之坚决。直到1793年英国访清使团随团画师威廉·亚历山大的纪实画稿也可证明,乾隆时期男子发式还是“金钱鼠尾”辫。

这种不堪入目、令人无地自容的“金钱鼠尾”辫,遭到广大汉人非常激烈持久的抵制和反抗,许多已经投降的地区的民众甚至因剃发令降而复反。因为自汉唐两千多年来,男子一直是束发别簪的发式,陡然间被形象猥琐的“金钱鼠尾”辫所替代,对人们的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冲击、震撼。汉族的发式衣冠是华夏民族文化传统的象征,发式衣冠的改变实质上是对汉族文化习俗的割裂。改朝换代对于普通民众而言并没有太大的影响,该种地还种地,该交税还交税,说不定他们还盼着换一个好皇上呢,而文化习俗上的割裂对广大汉人来说就等同于数典忘祖,当然是他们所不能接受的。这就是清朝初年的剃发令遭到广大民众激烈持久抵抗的根本原因所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相伴一程
2011-06-28 · TA获得超过404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82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70万
展开全部
早年满族人在关外主要从事狩猎,男子留辫子据说是为了在狩猎中休息时将其碧兆盘起来代替枕头的,满人在战争打仗时把辫子缠在头上,可以保护脑袋,以免受到伤害。

后来清军占领全国后,多尔衮颁布了剃发,即"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激起江南各地民众的反抗,多尔衮派兵镇压,清兵在江南,制造了“嘉定三屠”等一系列禅源惨案。后来顺治皇帝为了稳定局势颁布了“缓剃发令”。 但不是不行,所以辫子还是在中悔袭租国人头上留了两百多年的时间.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225978963598
2011-06-28 · 超过12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辫子问题码毁蚂政治化,满清入关以后在发型上要求统迟埋一是,是少数民族加固政权的方式,就好比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的剪辫余局令,从生活习俗上改变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xinrex90
2011-06-28 · TA获得超过758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5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52万
展开全部
满人是游牧民族,剃去前发留辫子是为了方便打猎,因为前发太长会阻挡视线,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入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5)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