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回答
展开全部
靳建设: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新理念
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就其本质来讲,是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现代教学观的具体体现。传统教学强调教师的主体作用,教师在备课时要确定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是教师在教学中所要达到的教学要求,强调教师的教学行为,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以课堂、书本为中心,由传统的教学目的确定到现代教学目标设计,是课堂教学的一场革命,这一革命以教学目标的设计为导向,从根本上体现的是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体现在知识与技能上,而且还要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诸方面有具体的培养指向。
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是现代教学理念和新课程观的具体化,倡导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新理念、新思路、新范式,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关键。
一、由教学目的向教学目标转变
1.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的比较
教学目的是传统教学设计中由教学参考书的编者制定或者由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制定的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是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堂教学设计中由授课教师制定的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学习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
1.在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
①理解振动图像的物理意义;
②利用振动图像求振动物体的振幅,周期及任意时刻的位移;
③会将振动图像与振动物体在某时刻位移与位置对应,并学会在图像上分析与位移有关的物理量.
2.振动图像演示的基本实验方法:
观察沙摆演示实验中拉动木板匀速运动,让学生学会这是将质点运动的位移按时间扫描的基本实验方法.
3.渗透物理思维方法教育:
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从而让学生知道实验是研究物理的重要基础.摘自《高中物理教案(一年级)》杨宝山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简谐运动图像的得出过程;
②知道简谐运动的图像是一条正弦(或余弦)曲线;
③能说出简谐运动图像的物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
①学生当堂都能从给出的简谐运动图像上观察判断出振动的振幅,周期及质点在任意时刻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
②在课堂上学生能从给出的简谐运动图像上正确判断质点运动情况(如位移、恢复力、加速度、速度的大小及方向的变化趋势);
③在课堂上学生能根据老师给定的一个简谐运动(已知振幅周期、初始位置等条件),绘出其运动图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学生能够感受用图像表示物理现象的思想方法;
②学生能够领悟正弦(余弦)图像中的对称美、简洁美,增强学习兴趣;
③学生能够自主、积极、热情地参与小组学习讨论,敢于想象,发表自己的意见;
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作者自己拟定).
2.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比较的本质及意义
我们之所以要提出将传统的教学目的转化为教学目标,其理由或目的有以下几点:
第一,以中学物理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从根本上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学习获得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
第二,在设计和规定教学基本要求的同时,给部分学生以充分发展的空间,课程标准只有下限,没有上限,下限是绝人多数学生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自由发展,对有些问题的研究,学生完全可以超越课程标准。
第三,增强教学设计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有利于教师对照教学目标,检查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否使学生达到要求。
第四,有利于对教学或者学习效果进行科学的测量和评价,有利于其他教师、教学管理部门按照教学目标,评估教学效果。
因此,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的不同,其实质就是两种教学观、教学理念的区别,具体表现在:一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谁?二是课堂教学的归属是什么?三是教师的角色如何重新定位?
3.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基本的范式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制定和颁布,我们必须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其中首要的一项就是,要学会科学地设计课堂教学目标,如何科学地制订并叙写课堂教学目标呢?
“要清晰而明确地表述课堂教学目标,在叙写时至少应包括行为和内容两个方面,既要指出使学生养成的那种行为,又要言明这种行为能在其中运用的领域和内容,这样才能明确指出教育的职责是什么,而且,所用的行为动词必须能对所表述的具有不同特征的行为做出区分,必要时要对行为动词进一步下定义;内容方面也同样,最好不要用一些概括化的表述方式,如‘学会解应用题’,等来叙写”。
根据马杰和加涅的行为目标理论与技术,结合参考文献所讲,一般认为,一个完整、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应该包括四个要素,即行为主体、行为活动、行为条件和行为标准。
行为主体――即学习者――教学目标的设计,其行为目标描述的是学生的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规范的行为目标开头应是“学生要……学生应该……”等。
行为活动――即用行为动词以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如“写出、列出、认出、记住、辨别、比较、对照、绘制、解决”等。
行为条件――即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如“根据地图……看完全文后……等,对条件的表述有四种类型:一是允许或不允许使用手册与辅助手段,如“可不可以带计算器”;二是提供信息与提示,如“给出一张中国行政地图,能标出……”三是时间的限制,如“在十分钟内……”;四是完成行为的情景,如“在课堂讨论时,能叙述……要点”。
行为标准――即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于评测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如“至少写出三个事例”、“百分之九十九的全对”、“完全无误”等。
例如,根据知识分类学习论,“力的图示”是一节以智慧机能为主要目标的课,这里的智慧技能是利用力的三个性质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概念为给定的受力现象做出图示,因此,本教学目标可陈述如下:
目标1:能说出力的三个要素。
目标2:对提供的实例,能用力的三个要素来分析力的作用效果。
目标3:对提供的实例,能用力的图示法做出正确的图示。
其中,目标1是对力的三个要素了性质认识的陈述性阶段;目标2是力的三要素了概念少的综合运用;目标3是力的三要素加上图示规则的综合应用,三个目标、体现了智慧技能学习的层次性、阶段性,而且有助于指导学习结果的测量。
二、由传统的备课写教案向课堂教学设计转变
1.传统的教师备课写教案与现代教学设计的比较
教学设计是现代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的中介与桥梁,与教学改革相伴产生和发展,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过程为对象,为教学实践提供一种策略、实施方案、或操作规程,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
传统的教师备课,是以教案为标志的,教案的编制又按照统一的模式突出“三备三写”,即“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和写“学期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始终捍卫着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观念,守着自己的传统经验不敢放手,凭借自己的主观臆想,认为“我都给你讲了多次,你还不懂?”学生的知识是教师给予的,教师传授多少知识信息,学生就应该获得多少知识信息,完全忽视了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自主建构,没有意义的建构,不是有效的教学,有的学校更是将教案统一标准或模式,要求同年级同学科任课教师之间,要统一计划、统一内容、统一目的、统一方法、统一评价等,更是把教学活动的主体一一学生放到了脑后,作为一种没有生命的知识容器,完全失缺了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的足够关注。
2.倡导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指导教学实践的一门教育实用技术,是联系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教学设计的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其中,教学目标设计又是教学设计中的关键一环,课堂教学目标作为课堂教学活动将要预期达到的结果,对教学活动起着导向、激励、调节、检测、评价的作用,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只有确定了科学、合理、良好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才有意义,实现有效的教学才会成为可能。
三、由教学目标向学习目标转变
要保证课堂教学目标的实施,一方面需要广大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充分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精心设计出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体系,这个目标体系,以学期为时间单位,以一册教材为内容单位,教师精心设计、制定的,教学目标要细化到每个单儿、每节课,它既包含知识与能力,也包含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每个学校可以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在教研组集体备课的过程中,制定出本学校、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在统一的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特长以及学生的情况,将教学目标更加细化为教学目标的落实打下基础,在制定学期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要防止不顾学生情况的“闭门造车”现象,也要防止片面强调教学个性而由教师随意制定教学目标的“各自为政”的倾向。
另一方面,应该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而制定的、让学生通过学习达到的结果或发生的变化。在过去,教学目的只有教师自己知道,教学、评估等主动权都操持在教师的手中,现在的教学目标制定出来后,也不能只有教师知道,如果教学目标只停留在教师的备课本上,只有教师知道学生应该达到的要求,而学生本身处于盲目的状态,学生就不能够知道自己应该通过学习达到什么样的要求,就无法进行自主的学习和发展,只有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让学生切切实实明确自己应该达到哪些要求,学生才会掌握自己学习和发展的主动权,教师应该给学生讲明学习目标的重要作用,对学生进行指导、跟踪调查访谈,进行个案研究,督促学生学会利用学习目标,检查评估自己的学习情况,使他们真正步入自主学习的轨道。
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如何展示,何时展示,既是一项教学技术也是一门教学艺术,此处不在赘述,设计好评价程序和工具,是落实教学目标、检测学习目标的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过去,我们将命制试题看成是一项比较简单的工作,缺乏科学的程序,更缺乏考试后的科学分析和反思性总结,不论是用什么试题来考试,我们都将学生的成绩作为对学生评价、排名的最主要依据,而很少有人去质疑试题本身是否科学,更没有人去研究这套试题的效度和信度如何。笔者认为,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必须加强评价工具或标准的科学化。
测评工具和程序,应该包括课堂检测工具,单元检测工具、期中期末阶段检测工具以及这些工具所测出的结果各占什么地位、怎样进行测评、如何分析测评结果等内容,评估工具的设计应该严格遵循科学的原则和方法,克服随意性和盲目性,使评价工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在检测之后,要对检测工具进行信度和效度的分析,应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标准差,看到分数分布的离散程度,对教学进行及时的反思,根据试题中具体的题型、题目,进行科学的归因分析,找出自己教学的不足,以及今后的对策。
四、课堂教学目标的操作意义
1.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应该达到的最低要求
教师应该在充分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状态和能力水平,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绝大多数学生确实能够达到的目标,教材中所涉及的知识和能力不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掌握,和过去相比我们要考虑如何适当地降低要求,如果要求过高,学生不能够达到就会使教学目标落空。
2.教学目标的实现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
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仅仅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仅仅对所学知识进行初步的了解,只有少数学生能够达到掌握的程度,许多学生在课后还有一个巩固、消化、运用的过程,只有经过多次的反复和强化才能真正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所以制定教学目标时可以高于本节课课堂教学能够达到的要求,但是在评价过程中不能用这样较高的要求来评估教师是否完成了教学任务要依照循序渐进的原理。
3.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既全面又兼顾重点
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兼顾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纬度,但是,由于每节课课程内容的不同,教师本人的特点不一样,所以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有所侧重。
4.掌握好目标设计的层次性
有些知识或技能要求学生掌握,有些知识只需要学生理解,有些知识需要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我们要根据每节课的具体情况,精心制定各种层次的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就是要能够比较准确地说出来、写出来。一般来说,重要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重要的物理事实,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准确表达出来:有些具体的物理现象或某些物理概念,只要求了解就可以了。所谓了解,就是知道大致内容,能够达到再认的程度;有一部分知识,需要学生进行分析、概括、归纳、综合、梳理线索,这属于知识运用的范畴,它更强调知识之间的联系,强调在知识的加工整合过程中实现创新。
在情感教学目标中,分感受、确立或树立、培养和强化等几个等级。感受,就是接受某种情绪体验,受到耳濡目染;确立或树立,就是使学生建立一种全新的道德认识或行为;培养和强化,要使学生在已有的道德认识、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生一定量的变化;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变化,是教学中最难以测量的部分,但是也可以通过学生的表情、态度和学生的行为、作品等表现出来,可以用观察法、作品分析法、调查访谈法等进行评估。
5.如何判断或确定课堂教学是否达到了目标
课堂教学只能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方面,不可能完全达到目标设计的所有要求,所以,必须谨慎地进行评价。
可以进行多次测评,看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教学目标,不仅是课堂教学中要达到的要求,而且应该贯穿到课后的复习以及学生自我发展完善的过程中,有些教学目标,学生虽然在课堂上达到了要求,但是不一定在课后巩固、掌握;有些教学目标,虽然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掌握,但是,学生可以在课后通过自学、复习、练习而达到要求,所以,我们应该按照科学的程序和标准设计出评价工具,真正使评价工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作者:靳建设、卢飞麟
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就其本质来讲,是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现代教学观的具体体现。传统教学强调教师的主体作用,教师在备课时要确定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是教师在教学中所要达到的教学要求,强调教师的教学行为,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以课堂、书本为中心,由传统的教学目的确定到现代教学目标设计,是课堂教学的一场革命,这一革命以教学目标的设计为导向,从根本上体现的是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体现在知识与技能上,而且还要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诸方面有具体的培养指向。
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是现代教学理念和新课程观的具体化,倡导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新理念、新思路、新范式,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关键。
一、由教学目的向教学目标转变
1.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的比较
教学目的是传统教学设计中由教学参考书的编者制定或者由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制定的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是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堂教学设计中由授课教师制定的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学习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
1.在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
①理解振动图像的物理意义;
②利用振动图像求振动物体的振幅,周期及任意时刻的位移;
③会将振动图像与振动物体在某时刻位移与位置对应,并学会在图像上分析与位移有关的物理量.
2.振动图像演示的基本实验方法:
观察沙摆演示实验中拉动木板匀速运动,让学生学会这是将质点运动的位移按时间扫描的基本实验方法.
3.渗透物理思维方法教育:
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从而让学生知道实验是研究物理的重要基础.摘自《高中物理教案(一年级)》杨宝山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简谐运动图像的得出过程;
②知道简谐运动的图像是一条正弦(或余弦)曲线;
③能说出简谐运动图像的物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
①学生当堂都能从给出的简谐运动图像上观察判断出振动的振幅,周期及质点在任意时刻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
②在课堂上学生能从给出的简谐运动图像上正确判断质点运动情况(如位移、恢复力、加速度、速度的大小及方向的变化趋势);
③在课堂上学生能根据老师给定的一个简谐运动(已知振幅周期、初始位置等条件),绘出其运动图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学生能够感受用图像表示物理现象的思想方法;
②学生能够领悟正弦(余弦)图像中的对称美、简洁美,增强学习兴趣;
③学生能够自主、积极、热情地参与小组学习讨论,敢于想象,发表自己的意见;
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作者自己拟定).
2.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比较的本质及意义
我们之所以要提出将传统的教学目的转化为教学目标,其理由或目的有以下几点:
第一,以中学物理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从根本上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学习获得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
第二,在设计和规定教学基本要求的同时,给部分学生以充分发展的空间,课程标准只有下限,没有上限,下限是绝人多数学生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自由发展,对有些问题的研究,学生完全可以超越课程标准。
第三,增强教学设计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有利于教师对照教学目标,检查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否使学生达到要求。
第四,有利于对教学或者学习效果进行科学的测量和评价,有利于其他教师、教学管理部门按照教学目标,评估教学效果。
因此,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的不同,其实质就是两种教学观、教学理念的区别,具体表现在:一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谁?二是课堂教学的归属是什么?三是教师的角色如何重新定位?
3.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基本的范式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制定和颁布,我们必须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其中首要的一项就是,要学会科学地设计课堂教学目标,如何科学地制订并叙写课堂教学目标呢?
“要清晰而明确地表述课堂教学目标,在叙写时至少应包括行为和内容两个方面,既要指出使学生养成的那种行为,又要言明这种行为能在其中运用的领域和内容,这样才能明确指出教育的职责是什么,而且,所用的行为动词必须能对所表述的具有不同特征的行为做出区分,必要时要对行为动词进一步下定义;内容方面也同样,最好不要用一些概括化的表述方式,如‘学会解应用题’,等来叙写”。
根据马杰和加涅的行为目标理论与技术,结合参考文献所讲,一般认为,一个完整、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应该包括四个要素,即行为主体、行为活动、行为条件和行为标准。
行为主体――即学习者――教学目标的设计,其行为目标描述的是学生的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规范的行为目标开头应是“学生要……学生应该……”等。
行为活动――即用行为动词以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如“写出、列出、认出、记住、辨别、比较、对照、绘制、解决”等。
行为条件――即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如“根据地图……看完全文后……等,对条件的表述有四种类型:一是允许或不允许使用手册与辅助手段,如“可不可以带计算器”;二是提供信息与提示,如“给出一张中国行政地图,能标出……”三是时间的限制,如“在十分钟内……”;四是完成行为的情景,如“在课堂讨论时,能叙述……要点”。
行为标准――即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于评测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如“至少写出三个事例”、“百分之九十九的全对”、“完全无误”等。
例如,根据知识分类学习论,“力的图示”是一节以智慧机能为主要目标的课,这里的智慧技能是利用力的三个性质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概念为给定的受力现象做出图示,因此,本教学目标可陈述如下:
目标1:能说出力的三个要素。
目标2:对提供的实例,能用力的三个要素来分析力的作用效果。
目标3:对提供的实例,能用力的图示法做出正确的图示。
其中,目标1是对力的三个要素了性质认识的陈述性阶段;目标2是力的三要素了概念少的综合运用;目标3是力的三要素加上图示规则的综合应用,三个目标、体现了智慧技能学习的层次性、阶段性,而且有助于指导学习结果的测量。
二、由传统的备课写教案向课堂教学设计转变
1.传统的教师备课写教案与现代教学设计的比较
教学设计是现代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的中介与桥梁,与教学改革相伴产生和发展,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过程为对象,为教学实践提供一种策略、实施方案、或操作规程,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
传统的教师备课,是以教案为标志的,教案的编制又按照统一的模式突出“三备三写”,即“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和写“学期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始终捍卫着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观念,守着自己的传统经验不敢放手,凭借自己的主观臆想,认为“我都给你讲了多次,你还不懂?”学生的知识是教师给予的,教师传授多少知识信息,学生就应该获得多少知识信息,完全忽视了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自主建构,没有意义的建构,不是有效的教学,有的学校更是将教案统一标准或模式,要求同年级同学科任课教师之间,要统一计划、统一内容、统一目的、统一方法、统一评价等,更是把教学活动的主体一一学生放到了脑后,作为一种没有生命的知识容器,完全失缺了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的足够关注。
2.倡导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指导教学实践的一门教育实用技术,是联系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教学设计的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其中,教学目标设计又是教学设计中的关键一环,课堂教学目标作为课堂教学活动将要预期达到的结果,对教学活动起着导向、激励、调节、检测、评价的作用,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只有确定了科学、合理、良好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才有意义,实现有效的教学才会成为可能。
三、由教学目标向学习目标转变
要保证课堂教学目标的实施,一方面需要广大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充分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精心设计出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体系,这个目标体系,以学期为时间单位,以一册教材为内容单位,教师精心设计、制定的,教学目标要细化到每个单儿、每节课,它既包含知识与能力,也包含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每个学校可以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在教研组集体备课的过程中,制定出本学校、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在统一的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特长以及学生的情况,将教学目标更加细化为教学目标的落实打下基础,在制定学期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要防止不顾学生情况的“闭门造车”现象,也要防止片面强调教学个性而由教师随意制定教学目标的“各自为政”的倾向。
另一方面,应该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而制定的、让学生通过学习达到的结果或发生的变化。在过去,教学目的只有教师自己知道,教学、评估等主动权都操持在教师的手中,现在的教学目标制定出来后,也不能只有教师知道,如果教学目标只停留在教师的备课本上,只有教师知道学生应该达到的要求,而学生本身处于盲目的状态,学生就不能够知道自己应该通过学习达到什么样的要求,就无法进行自主的学习和发展,只有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让学生切切实实明确自己应该达到哪些要求,学生才会掌握自己学习和发展的主动权,教师应该给学生讲明学习目标的重要作用,对学生进行指导、跟踪调查访谈,进行个案研究,督促学生学会利用学习目标,检查评估自己的学习情况,使他们真正步入自主学习的轨道。
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如何展示,何时展示,既是一项教学技术也是一门教学艺术,此处不在赘述,设计好评价程序和工具,是落实教学目标、检测学习目标的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过去,我们将命制试题看成是一项比较简单的工作,缺乏科学的程序,更缺乏考试后的科学分析和反思性总结,不论是用什么试题来考试,我们都将学生的成绩作为对学生评价、排名的最主要依据,而很少有人去质疑试题本身是否科学,更没有人去研究这套试题的效度和信度如何。笔者认为,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必须加强评价工具或标准的科学化。
测评工具和程序,应该包括课堂检测工具,单元检测工具、期中期末阶段检测工具以及这些工具所测出的结果各占什么地位、怎样进行测评、如何分析测评结果等内容,评估工具的设计应该严格遵循科学的原则和方法,克服随意性和盲目性,使评价工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在检测之后,要对检测工具进行信度和效度的分析,应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标准差,看到分数分布的离散程度,对教学进行及时的反思,根据试题中具体的题型、题目,进行科学的归因分析,找出自己教学的不足,以及今后的对策。
四、课堂教学目标的操作意义
1.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应该达到的最低要求
教师应该在充分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状态和能力水平,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绝大多数学生确实能够达到的目标,教材中所涉及的知识和能力不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掌握,和过去相比我们要考虑如何适当地降低要求,如果要求过高,学生不能够达到就会使教学目标落空。
2.教学目标的实现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
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仅仅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仅仅对所学知识进行初步的了解,只有少数学生能够达到掌握的程度,许多学生在课后还有一个巩固、消化、运用的过程,只有经过多次的反复和强化才能真正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所以制定教学目标时可以高于本节课课堂教学能够达到的要求,但是在评价过程中不能用这样较高的要求来评估教师是否完成了教学任务要依照循序渐进的原理。
3.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既全面又兼顾重点
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兼顾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纬度,但是,由于每节课课程内容的不同,教师本人的特点不一样,所以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有所侧重。
4.掌握好目标设计的层次性
有些知识或技能要求学生掌握,有些知识只需要学生理解,有些知识需要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我们要根据每节课的具体情况,精心制定各种层次的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就是要能够比较准确地说出来、写出来。一般来说,重要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重要的物理事实,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准确表达出来:有些具体的物理现象或某些物理概念,只要求了解就可以了。所谓了解,就是知道大致内容,能够达到再认的程度;有一部分知识,需要学生进行分析、概括、归纳、综合、梳理线索,这属于知识运用的范畴,它更强调知识之间的联系,强调在知识的加工整合过程中实现创新。
在情感教学目标中,分感受、确立或树立、培养和强化等几个等级。感受,就是接受某种情绪体验,受到耳濡目染;确立或树立,就是使学生建立一种全新的道德认识或行为;培养和强化,要使学生在已有的道德认识、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生一定量的变化;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变化,是教学中最难以测量的部分,但是也可以通过学生的表情、态度和学生的行为、作品等表现出来,可以用观察法、作品分析法、调查访谈法等进行评估。
5.如何判断或确定课堂教学是否达到了目标
课堂教学只能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方面,不可能完全达到目标设计的所有要求,所以,必须谨慎地进行评价。
可以进行多次测评,看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教学目标,不仅是课堂教学中要达到的要求,而且应该贯穿到课后的复习以及学生自我发展完善的过程中,有些教学目标,学生虽然在课堂上达到了要求,但是不一定在课后巩固、掌握;有些教学目标,虽然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掌握,但是,学生可以在课后通过自学、复习、练习而达到要求,所以,我们应该按照科学的程序和标准设计出评价工具,真正使评价工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作者:靳建设、卢飞麟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