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性质历经哪几次转变?其转折点分别是什么?
经历了三次转变。转折点分别是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辛丑条约》签订。
1、由封建社会开始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折点是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独立自主地位,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巨大变化。
从半殖民地化来看,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等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的破坏,中国在政治上已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国家地位。特别是列强建立的租界,完全独立于中国行政系统和法律权限以外,是“国中之国”,成为列强推行侵华政策的基地。
从半封建化来看,鸦片战争后,以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为主要标志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一方面,东南沿海地区以棉纺织业为主的家庭手工业受到外来商品的巨大冲击,另一方面,以丝茶为主的农产品日益商品化。
2、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转折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外国侵略势力从沿海深入到内地,从东南沿海扩展到东北沿海,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如外国公使进驻北京,便于通过清政府直接控制中国;英俄侵吞大片领土,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成立总理衙门,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
这一时期,由于洋务派多方依赖洋人,引进西方技术和设备,为外国扩大经济侵略提供了便利,加上外国侵略者直接控制中国海关,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大大加剧,外国商品充斥中国市场。
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洋货输入并未打开局面,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封建自然经济在外国商品冲击的大潮下终于败下阵来,家庭手工业纷纷破产,农产品加速商品化。
同时,由于失去海关保护,民族工业的发展举步维艰。中国社会经济日益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
中法战争中国不战而败,不仅充分暴露了清政府的软弱无能,而且进一步刺激了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加快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甲午战争的失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大大加快。清政府承认日本控制朝鲜,便利了日本以朝鲜为跳板,向中国东北扩张势力。台湾、澎湖列岛大片领土的割让,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3、中国完全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折点是辛丑条约的签订。
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最终使中国完全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一方面,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区”,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清政府答应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帝国主义通过清政府加强了对中国人民的军事监督和政治奴役。另一方面,巨额赔款和此后列强对中国的大量投资,加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经济掠夺。在此之后,中国社会性质进一步沉沦。
扩展资料
近代中国社会既不同于鸦片战争前的封建社会,也不同于一般的资本主义社会,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因此,有其自身的许多特点,表现如下:
帝国主义日益成为统治中国、阻碍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帝国主义通过不断发动侵华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中国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狼狈为奸,互相勾结,是近代中国最反动、最腐朽的力量,成为帝国主义统治和奴役中国的社会基础。
由于中国是几个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半殖民地国家,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和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使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呈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中国的广大群众尤其是广大工农群众不仅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而且还受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他们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生活。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程度是世界上罕见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结束后,中日签订《马关条约》,这是外国侵略者加给中国的一个最刻毒的不平等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
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束后,清政府与八国列强签订《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但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状。
新中国成立后,开始对农业、手工业、个体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三大改造的顺利完成标志着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第一次就是鸦片战争使中国有封建社会变成半封建半殖民社会
第二次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由半封建半殖民社会变成新民主主义社会
第三次是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变成社会主义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