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啥虽得其主而未得其时?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因为刘备真正确立势力地位时,曹操方面已经牢固占领了三分之二的天下、而且还是在各方面最有优势的地区,无论人力、物力、地域资源都远远高于刘备势力;司马徽在诸葛亮追随刘备时说“得其主而不得其时”,就是说这个形势。
诸葛亮就好比千里马,刘备及伯乐。在刘备手下诸葛亮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实施自己的报复。因此说诸葛亮跟对了“队伍”得其主。
但是在刘备请诸葛亮出山之时,可以汉末的大局已定。北方为曹操。而在中国古代,不论是经济、军事还是政治都是北方为重。这就好比武王伐商,天下三分已得其二。
即使刘备请出了诸葛亮,和诸葛亮再怎么厉害,天下大局已定。
因此叹息:
“孔明虽得其主,不得其时”!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当初,是司马徽最终说服他去辅佐刘备的,为的是不让他真的成了一个“村夫”
他们也知道恢复汉室江山是不可能的
但是,老师也希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打心眼里不希望这样一个旷世奇才就这样的埋没,虽然谈不上是伯乐,但也是做为老师对学生的最大心愿吧!这样,他“得其主”了。
而刘备的所谓的恢复“汉统”,只不过是“借壳上市”罢了,根本也就谈不上“得其时”,或者说是这个“时”已经不是“汉天下”了,这可能也是诸葛他个人的心态吧!在说,不能完成统一原因也根本不是“时”决定的。
诸葛,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翻上一个浪花,足矣!何必“惜哉”!
诸葛亮就好比千里马,刘备及伯乐。在刘备手下诸葛亮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实施自己的报复。因此说诸葛亮跟对了“队伍”得其主。
但是在刘备请诸葛亮出山之时,可以汉末的大局已定。北方为曹操。而在中国古代,不论是经济、军事还是政治都是北方为重。这就好比武王伐商,天下三分已得其二。
即使刘备请出了诸葛亮,和诸葛亮再怎么厉害,天下大局已定。
因此叹息:
“孔明虽得其主,不得其时”!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当初,是司马徽最终说服他去辅佐刘备的,为的是不让他真的成了一个“村夫”
他们也知道恢复汉室江山是不可能的
但是,老师也希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打心眼里不希望这样一个旷世奇才就这样的埋没,虽然谈不上是伯乐,但也是做为老师对学生的最大心愿吧!这样,他“得其主”了。
而刘备的所谓的恢复“汉统”,只不过是“借壳上市”罢了,根本也就谈不上“得其时”,或者说是这个“时”已经不是“汉天下”了,这可能也是诸葛他个人的心态吧!在说,不能完成统一原因也根本不是“时”决定的。
诸葛,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翻上一个浪花,足矣!何必“惜哉”!
展开全部
诸葛亮和曹操其实很像。易中天教授说,诸葛亮实行的其实是“一种没有曹操的曹操路线”。他和曹操一样,都是主张“寒族(或称庶族)法制”,而之前的汉朝盛行的却是“士族儒制”。所以,以袁绍为代表的世家大族,不允许有人(如曹操)威胁到他们的利益(其实诸葛亮也是士族出身,只不过六岁时家道中落)。诸葛亮既然要实行“依法治国”,就不能像孙权那样实行“蜀人治蜀”,也就不能让“益州集团”得势。而当时的“荆州集团”,也就是当初跟着刘备打天下的那帮人,像关羽啊,张飞啊,都已经过世了,像姜维他们,还是从魏国“跳槽”过来的。实际上当时的诸葛亮已经处在了一种孤立无援的境地之中,再加上六出祁山失利,最后只能“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所以说,诸葛亮是“虽得其主而未得其时”。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