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面的故事运用了什么逻辑规律?数学家斯摩林,根据莎士比亚的名剧《威尼斯商人》中的情节
下面的故事运用了什么逻辑规律?请简要分析1.数学家斯摩林,根据莎士比亚的名剧《威尼斯商人》中的情节编成一道逻辑推理题:女主人公鲍西亚对求婚者说:“这里有三只盒子:一只是金...
下面的故事运用了什么逻辑规律?请简要分析
1.数学家斯摩林,根据莎士比亚的名剧《威尼斯商人》中的情节编成一道逻辑推理题:
女主人公鲍西亚对求婚者说:“这里有三只盒子:一只是金盒子,一只是银盒子,一只是铅盒子,每只盒子的铭牌上各写有一句话。三句话中,只有一句是真话。谁能猜中我的肖像放在哪一只盒子里,谁就能做我的丈夫。”金盒上写的是“肖像在这里”,银盒上写的是“肖像不在这盒里”,铅盒上写的是“肖像不在金盒里”。 展开
1.数学家斯摩林,根据莎士比亚的名剧《威尼斯商人》中的情节编成一道逻辑推理题:
女主人公鲍西亚对求婚者说:“这里有三只盒子:一只是金盒子,一只是银盒子,一只是铅盒子,每只盒子的铭牌上各写有一句话。三句话中,只有一句是真话。谁能猜中我的肖像放在哪一只盒子里,谁就能做我的丈夫。”金盒上写的是“肖像在这里”,银盒上写的是“肖像不在这盒里”,铅盒上写的是“肖像不在金盒里”。 展开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在这里,求婚者运用的知识是逻辑上的排中律。求婚者看到铅盒上写的一句话与金盒上写的一句话是互相否定的,是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根据排中律,在互相矛盾的两个判断中,必有一真。依据题意,只有一句是真话,而这句真话只能在这相互矛盾的两个判断之中,因此银盒上的那句话就是假话。既然银盒上的话“肖像不在这盒里”是假的,那得其反就可以断定肖像放在银盒里。
关于排中律的例子再举两个。
托洛茨基在加入布尔什维克党时,曾发表过一个声明:“我加入布尔什维克党……这件事情本身已经证明,我已经把过去所有那些使我和布尔什维克主义分开的东西放在党的门口了。”托洛茨基的这个声明为了混淆视听,故意用一句形象的话来掩盖他政治上的投机。或者保留分歧,或者抛弃分歧,即或者带进门内,或者扔出门外,没有第三种选择。但是托洛茨基却狡猾地说“放在党的门口了”,既否认在门内,又否认在门外。所以斯大林针锋相对地揭露说:他把这些东西放在党的门口是为了储藏起来以备将来在党内进行斗争之用呢,还是干脆把它们拿去烧掉?
鲁迅曾作短文《立论》,极为生动地揭露了“骑墙派”在二者必居其一的情况下支吾搪塞的丑态,现录如下:
我梦见自己正在小学校的讲堂上预备作文,向老师请教立论的方法。
“难。”老师从眼镜圈外斜射出眼光来,看着我,说:“我告诉你一件事――
“一家人家生了一个男孩,合家高兴透顶了。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大概自然是想得到一点好兆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他于是得到一番感谢。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他于是收回几句恭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他于是得到一顿大家合力的痛打。
“说要死的必然,说富贵的许谎。但说谎的得好报,说必然的遭打。你……”
“我愿意既不谎人,也不遭打。那么,老师,我得怎么说呢?”
“那么你得说:‘啊呀,这孩子呵。您瞧,多么……。啊唷。哈哈。Hehe。He,hehehe’。”
关于排中律的例子再举两个。
托洛茨基在加入布尔什维克党时,曾发表过一个声明:“我加入布尔什维克党……这件事情本身已经证明,我已经把过去所有那些使我和布尔什维克主义分开的东西放在党的门口了。”托洛茨基的这个声明为了混淆视听,故意用一句形象的话来掩盖他政治上的投机。或者保留分歧,或者抛弃分歧,即或者带进门内,或者扔出门外,没有第三种选择。但是托洛茨基却狡猾地说“放在党的门口了”,既否认在门内,又否认在门外。所以斯大林针锋相对地揭露说:他把这些东西放在党的门口是为了储藏起来以备将来在党内进行斗争之用呢,还是干脆把它们拿去烧掉?
鲁迅曾作短文《立论》,极为生动地揭露了“骑墙派”在二者必居其一的情况下支吾搪塞的丑态,现录如下:
我梦见自己正在小学校的讲堂上预备作文,向老师请教立论的方法。
“难。”老师从眼镜圈外斜射出眼光来,看着我,说:“我告诉你一件事――
“一家人家生了一个男孩,合家高兴透顶了。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大概自然是想得到一点好兆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他于是得到一番感谢。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他于是收回几句恭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他于是得到一顿大家合力的痛打。
“说要死的必然,说富贵的许谎。但说谎的得好报,说必然的遭打。你……”
“我愿意既不谎人,也不遭打。那么,老师,我得怎么说呢?”
“那么你得说:‘啊呀,这孩子呵。您瞧,多么……。啊唷。哈哈。Hehe。He,hehehe’。”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