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know-base.cdn.bcebos.com/lxb/notice.png)
吃味精对人体有危害吗 ?
有很多人有这样的经验,那就是在暴食佳肴后,容易出现头晕脑胀,上肢麻木、心悸气短等症,此即所谓的"醉食",主要原因也是肉类和味精中过多的谷氨酸在作崇。正如上文所述,谷氨酸经胃肠道吸收进入大脑后,在脑组织的局部产生抑制性神经递质δ-氨基丁酸,调节大脑正常功能,但是谷氨酸过量则δ-氨基丁酸生成过多,大脑抑制性神经递质占上风,各种神经机能就会处于抑制状态。
美国一个研究小组对小鼠体内注入过量的味精后发现,被注入味精的小鼠在一段时间后,视网膜和中枢神经系统各个部位出现受损现象,性机能降低,还出现肥胖症。由于骨骼中的红细胞和黏性白细胞数量减少,而且钙盐进入细胞质受到破坏,而影响了细胞的合成,使骨骼的生长也受阻。
进一步研究表明,儿童过多食用味精或含谷氨酸钠的食物,大脑生成的过多的δ-氨基丁酸将会抑制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旁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结果使得甲状腺素和甲状旁腺激素的分泌减少。
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对人体的生长发育的负面影响是众所皆知的,而甲状旁腺激素是用来调节血钙和血磷最重要的激素,它有减少钙从尿液中丢失,促进肠道对钙磷吸收的作用,它的分泌一旦不足,钙磷就会大量流失,人体的骨骼生长和发育就会受阻。
因此,对于正在生长发育的少年儿童,除了要注意味精用量,保证每天味精的用量不超过5克外,而且家长们要管好他们的嘴,不要经常让他们暴饮暴食或者吃山珍海味。
婴幼儿(特别是3个月以内的婴儿)是以母乳喂养为主,如果乳母在摄入高蛋白食物的同时,再食用较多味精,就会有大量的谷氨酸钠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而过量的谷氨酸钠对婴幼儿(尤其是三个月内婴儿)的生长发育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因为谷氨酸钠能与婴儿血液中的锌发生特异性结合而生成不能被肌体吸收利用的谷氨酸锌,然后随尿液排出本外,致使婴儿缺锌。婴幼儿缺锌不仅会出现味觉变差、厌食等症,而且还会导致智力低下,生长发育迟缓以及性晚熟等不良后果。因此,有关专家指出,分娩3个月内的乳母和婴儿所食用的菜肴不宜加入味精或尽量少加为好。
不宜食用味精的n种人群
味精吃多了,常常会感到口渴,这是因为味精中含有钠,过多摄入可导致高血压。60岁以上的人对钠的摄入尤为敏感,所以,老年人和患有高血压、肾病、水肿等疾病的人尤其应该少吃味精。
当食用味精过多,超过机体的代谢能力时,还会导致血液中谷氨酸含量增高,限制人体对钙、镁、铜等必需矿物质的利用。尤其是谷氨酸可以与血液中的锌结合,生成不能被利用的谷氨酸锌被排出体外,导致人体缺锌。锌是婴幼儿身体和智力发育的重要营养素。因此,婴幼儿和正在哺乳期的母亲应禁食或少食味精。另外,日本研究人员认为,长期过量食用味精可能导致视网膜变薄、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多少味精才合适
那么,每顿饭摄取多少味精才合适呢?研究人员建议,每道菜不应超过0.5毫克。味精的副作用产生的严重程度,会因为个人体质不同而有差异。所以,大家在享受美味时,也应注意健康。
每天吃多少盐有益健康--总听医生说,吃盐过多会引发高血压等多种疾病,还会对心、脑、肾等主要生命器官造成损害。究竟每天该吃多少盐呢?
吃糖过量会致癌?--多吃糖的害处有哪些?最初人们只知道它与龋齿有关,后来又陆续发现它与肥胖、糖尿病、动脉硬化症、心肌梗塞也有联系。最近有学者在研究人类对于糖的消耗量和癌症的发生率之间的关系后,肯定指出:两者呈正比。
味精摄入过多时,这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就会使人体中各种神经功能处于抑制状态,从而出现眩晕、头痛、嗜睡、肌肉痉挛等一系列症状;有人还会出现焦躁、心慌意乱;部分体质较敏感的人甚至会觉得骨头酸痛、肌肉无力。
另外,过多的抑制性神经递质还会抑制人体的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释放激素,妨碍骨骼发育,对儿童的影响尤为显著。
味精吃多了,常常会感到口渴,这是因为味精中含有钠,过多摄入可导致高血压。60岁以上的人对钠的摄入尤为敏感,所以,老年人和患有高血压、肾病、水肿等疾病的人尤其应该少吃味精。
/iknow-pic.cdn.bcebos.com/37d3d539b6003af3b0312db83b2ac65c1138b65b"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37d3d539b6003af3b0312db83b2ac65c1138b65b?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37d3d539b6003af3b0312db83b2ac65c1138b65b"/>
扩展资料:
味精的安全性:
味精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曾一度蒙受“不白之冤”。由于人们对味精的营养特性缺乏全面、科学的了解,认为味精没有营养,甚至对人体有害。一些人进餐后感到头痛、胸闷、恶心、呕吐、心悸、腹痛等不适就归咎于味精,称之为“味精症状”。
此外,味精在长时间高温情况下会转变为谷氨酸钠,不显鲜味的同时还具有轻微的毒性,加之对“味精毒害健康”这类话题的反复炒作,味精曾一度被怀疑是不可安全食用的增鲜调味品。
1973年FAO/WHO食品添加剂专家联合组织一度规定,味精的ADI值0mg~120mg,即摄入量每天每千克人体体重不得超过120mg。但国际上许多权威机构都做过味精的各种毒理试验,到目前为止,还未发现味精在正常使用范围内对人体有任何危害的依据,即证明食用味精是安全的。
1973年,联合国食品法规委员会(CAC)把谷氨酸钠归入推荐的食品添加剂的A(I)类(安全型类)。
随后在1987年荷兰海牙举行的第19届联合国粮农及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法规委员会会议正式宣布,取消对味精食用加以限量的有关规定,并一致认为味精是食品风味的增强剂,使用是安全的。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在搜集了9000种以上的文献和试验数据后,又追加以新的动物试验,得出了“在现在的使用量、使用方法条件下,长期食用味精对人体没有任何障碍”的结论。
1999年,我国完成了味精的长期毒理试验,这是我国首次独立完成对国内味精的试验,试验得出与国际上一致的结论,即使用味精是安全的。
参考资料来源:/baike.baidu.com/item/%E5%91%B3%E7%B2%BE/411503?fr=aladdin#4_1"target="_blank"title="百度百科-味精">百度百科-味精
谷氨酸钠进入人体消化吸收系统可以转化为谷氨酸,少量的谷氨酸在人体内作为蛋白质的组成成份并不会影响人体健康。
大量的谷氨酸在体内可以通过脑组织生化反应转化为延缓神经系统敏感性的神经递质,出现各种神经功能抑制症状、延缓激素生产进而影响正常发育。
大量谷氨酸存在还会影响钙、镁、铜、锌等必要元素的吸收和代谢,造成人体微量元素缺乏引发健康问题。
味精的使用还会给体内带来大量钠元素,进而影响钾钠生理平衡,影响细胞正常的生理活动。
因此建议在烹饪时尽量不要放味精,适量或不放鸡精,禽类、鱼鲜、蛋类等不用添加鲜味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