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内郡的贫民受水灾旱灾的有一万多家,我只是见机行事,凭着所持的符信把河内郡官仓储积的谷米发放出来,赈济了当地的贫民。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传·张冯汲郑传》
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臣过河内,河内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内仓粟以振贫民。请归节,伏矫制罚。
翻译:平民家庭不慎起火,由于房屋毗连,以致火势蔓延燃烧,不值得发愁。我经过河内郡,河内郡的贫民受水灾旱灾的有一万多家,有的甚至父亲吃儿子或儿子吃父亲的尸体。我只是见机行事,凭着所持的符信把河内郡官仓储积的谷米发放出来,赈济了当地的贫民。我请求让我归还符节,受假藉皇上命令的处分。
扩展资料
《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汉朝东汉时期史学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后唐朝颜师古为之释注。
文章叙述了文、景、武时期张释之、冯唐、汲黯、郑当时等四位贤臣的事迹,节选的主人公张释之是文帝时的官员,他秉公申理犯跸、盗环二案,严于执法,当皇帝的诏令与法律发生抵触时,仍能执意守法,以执法公正不阿闻名。时人称赞“张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
在体裁方面,《汉书》与《史记》同为纪传体史书。不同的是,《汉书》是专一记述西汉一朝史事的断代史。这种纪传体的断代史体裁,是班固的创造。以后历代的“正史”都采用了这种体裁。这是班固对于我国史学的重大贡献。
释义:平民饱受水旱灾害之苦,灾民多达万余家,我就趁便凭所持的符节,下令发放了河南郡官仓的储粮,赈济当地灾民。
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汲黯传》,节选原文如下:
臣过河南,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
白话文:
我路过河南郡时,眼见当地平民饱受水旱灾害之苦,灾民多达万余家,有的竟至于父子相食,我就趁便凭所持的符节,下发官仓的储粮,赈济当地灾民。现在我请求承受假传圣旨的罪责。皇上认为汲黯贤良,免他无罪,调任为荥阳县令。
扩展资料
赏析:
司马迁怀着极其钦敬的心情为汲黯树碑立传,不多叙政绩,而倾全力表彰他秉正嫉恶、忠直敢谏的杰出品格。环绕这个中心,本文运用辐辏之法将众多的零散材料交织在一起,从多方面的人际关系中反复刻画人物个性。
尤其是一再描写汲黯同最高统治者武帝和公孙弘、张汤之间的对立与冲突,就使他那汉廷第一直臣的光辉形象被异常鲜明地表现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