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1.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1840——1842年)
背景: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清朝封建统治腐朽衰落。
目的:为了争夺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打开中国国门。
借口:中国的禁烟运动。
结果:清政府战败,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中国革命的任务发生变化;“新思潮”萌发。
2.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目的: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华权益。
借口:“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特点:英法联合发动;建立了最早的地方傀儡政权;火烧圆明园;皇帝出逃;割失领土最多;开放通商口岸最多。
结果:清政府被迫同列强签订《天津条约》、《爱珲条约》、《北京条约》;消政府丧失了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和更多的主权。
影响:外来侵略势力扩大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内地,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
3.中法战争(1883年一1885年)
背景: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中国边疆地区出现新危机;法国侵略越南南方后大举北进,企图打通进入中国的通道。
主要战役:马尾战役;台湾淡水战役;镇海海口战役;镇南关战;临洮之战。
特点:在中国境外越南爆发;中国得到一个不败而败的结局。
结果: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中法签订《中法新约》
影响:中国西南的门户被打开。
4.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资本主义发展中面临很多困难,封建残余势力浓厚,国内市场狭小,人民起义不断,统治集团急需从对外侵略扩张中寻求出路,以满足资产阶级的贪欲和转移人民的斗争视线。
主要战役:丰岛之战;干壤之战;黄海之战;辽东半岛之战;威海之战。
特点:从中国境外爆发;日本不宜而战;日本在旅顺进行了残酷的大屠杀;政府奉行“避战自保”的方针;出现多次清军将领不战而逃现象。
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下降,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贪欲。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目的:为了保护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利益。
特点:以镇压中国革命为直接目的;在天津实行公开抢劫;消最高统治者出逃西安。
结果:清政府被迫同11个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完全确立,中国牛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
背景: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清朝封建统治腐朽衰落。
目的:为了争夺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打开中国国门。
借口:中国的禁烟运动。
结果:清政府战败,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中国革命的任务发生变化;“新思潮”萌发。
2.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目的: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华权益。
借口:“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特点:英法联合发动;建立了最早的地方傀儡政权;火烧圆明园;皇帝出逃;割失领土最多;开放通商口岸最多。
结果:清政府被迫同列强签订《天津条约》、《爱珲条约》、《北京条约》;消政府丧失了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和更多的主权。
影响:外来侵略势力扩大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内地,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
3.中法战争(1883年一1885年)
背景: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中国边疆地区出现新危机;法国侵略越南南方后大举北进,企图打通进入中国的通道。
主要战役:马尾战役;台湾淡水战役;镇海海口战役;镇南关战;临洮之战。
特点:在中国境外越南爆发;中国得到一个不败而败的结局。
结果: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中法签订《中法新约》
影响:中国西南的门户被打开。
4.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资本主义发展中面临很多困难,封建残余势力浓厚,国内市场狭小,人民起义不断,统治集团急需从对外侵略扩张中寻求出路,以满足资产阶级的贪欲和转移人民的斗争视线。
主要战役:丰岛之战;干壤之战;黄海之战;辽东半岛之战;威海之战。
特点:从中国境外爆发;日本不宜而战;日本在旅顺进行了残酷的大屠杀;政府奉行“避战自保”的方针;出现多次清军将领不战而逃现象。
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下降,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贪欲。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目的:为了保护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利益。
特点:以镇压中国革命为直接目的;在天津实行公开抢劫;消最高统治者出逃西安。
结果:清政府被迫同11个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完全确立,中国牛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