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干支纪年法?怎么算?
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这就是俗称的“干支表”。干支纪年以每年立春换年。
计算方法:
根据是公元元年是辛酉年,辛8酉10,干的周期为10支的周期为12。
天干按甲到癸的顺序为1~10,地支的顺序按子到亥的顺序为1~12。
年干=N-3(N>3)或N-3+10(N≤3),N=年号除以10的余数=年号个位数。
年支=N-3(N>3)或N-3+12(N≤3),N=年号除以12的余数。
例:
求公元1164年和2011年的干支。
1164年的年干=4-3=1=甲,2011年的年干=1-3+10=8=辛;
1164年的年支=0-3+12=9=申,2011年的年支=7-3=4=卯;
所以公元1164年的干支为甲申,2011年的干支为辛卯。
扩展资料
纪年起点
汉初沿袭秦朝正朔,其自家正朔确立于武帝时期。太初元年,汉朝改用《太初历》,使用建寅为正,即以夏历正月为岁首。
同年,武帝创立年号制度,为突出皇帝之尊,以年号纪年替代帝王在位纪年,改变了中国古代的纪年方式。年号制度行用后,前代“改正朔”之制自此变革,后世统治者极少改岁首或月首,新帝登基,但改年号,遂成为中国政治文化传统的惯例。
至此千百年来,中国传统历——汉历(农历)所采用的干支纪年方法,与皇帝年号纪年一样以新年正月朔(元旦)为开始。
1.甲子 2.乙丑 3.丙寅 4.丁卯 5. 戊辰 6.已巳 7.庚午 8.辛未 9.壬申 10.癸酉
11. 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已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 25.戊子 26.已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已亥 37.庚子 38.辛丑 39.壬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已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巳 55.戊午 56.已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
这六十对干支,天干经六个循环,地支经五个循环正好是六十,就叫做“六十干支”。按照这样的顺序每年用一对干支表示,六十年一循环,叫做“六十花甲子”。如1989年是已巳年,1990是庚午年;从1984年的甲子年,到2044年又是甲子年。这种纪年方法就叫做“干支纪年法”,一直沿用到今天。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131508.htm
1.甲子 2.乙丑 3.丙寅 4.丁卯 5. 戊辰 6.已巳 7.庚午 8.辛未 9.壬申 10.癸酉
11. 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已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 25.戊子 26.已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已亥 37.庚子 38.辛丑 39.壬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已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巳 55.戊午 56.已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
1.甲子 2.乙丑 3.丙寅 4.丁卯 5. 戊辰 6.已巳 7.庚午 8.辛未 9.壬申 10.癸酉
11. 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已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 25.戊子 26.已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已亥 37.庚子 38.辛丑 39.壬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已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巳 55.戊午 56.已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