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背景,人文历史,及地理位置?

最好是关于吴越国钱鏐那个时期的... 最好是关于 吴越国 钱鏐 那个时期的 展开
 我来答
gejiang1078
高粉答主

推荐于2016-12-02 · 繁杂信息太多,你要学会辨别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8339
采纳率:93%
帮助的人:5295万
展开全部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的影响。其突出表现则是玄学的兴起、佛教的输入、道教的勃兴及波斯、希腊文化的羼入。在从魏至隋的三百六十余年间,以及在三十余个大小王朝交替兴灭过程中,上述诸多新的文化因素互相影响,交相渗透的结果,使这一时期儒学的发展及孔子的形象和历史地位等问题也趋于复杂化。     

魏晋之际,道法的结合逐渐趋于破裂,以道家思想为骨架的玄学思潮开始扬弃魏晋早期的名法思想,转而批评儒法之士。这样,魏初在道法结合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玄学进一步得到强化。  

西晋后期,玄学思潮同极端发展,至此,玄学所主张的放达,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行为上,都对封建政权构成破坏瓦解的作用,故引起玄学内部及儒家学者的不满,从而掀起对道家和玄学的批判思潮。  

南北朝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不同于两晋时期的新形势,玄学思潮归于沉寂,佛道二教继续发展。佛教大量译经,广泛流行,渗透到政治、经济、社会、民俗及文化的各个层面。儒学面临严峻挑战。由于佛教的急剧膨胀,使原来儒、玄、佛、道的相互关系及其历史格局发生新的变化。儒家学者在思想、文化上的批评焦点,由老庄玄学转向佛教,出现了大批反佛思想家。  

尽管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趋于复杂化,但儒学不但没有中断,相反,却有较大发展。孔子的地位及其学说经过玄、佛、道的猛烈冲击,脱去了由于两汉造神运动所添加的神秘成分和神学外衣,开始表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就魏晋南北朝的学术思潮和玄学思潮来说,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一部分知识分子改革、发展和补充儒学的愿望。他们不满意把儒学凝固化、教条化和神学化,故提出有无、体用、本末等哲学概念来论证儒家名教的合理性。他们虽然倡导玄学,实际上却在玄谈中不断渗透儒家精神,推崇孔子高于老庄,名教符合自然。此时期虽然出现儒佛之争,但由于儒学与政权结合,使儒不始终处于正统地位,佛道二教不得不向儒家的宗法伦理作认同,逐渐形成以儒学为核心的三教合流的趋势。   

三国包括了魏、蜀、吴,分别是曹操父子、刘备父子及孙权父子所建立。  曹魏的年代始于公元220年,曹丕篡汉,建都洛阳,史称魏或曹魏。统治范围有整个黄河流域、淮河流域,以及长江中游的江北及甘肃、陕西、辽宁的大部分地区。亡于公元265年,共历五帝、46年。  

蜀汉为刘备所建立的国家,公元221年,刘备称帝于成都,国号曰汉,史称蜀或蜀汉。统治区域有今四川、云南、贵州全部和陕西的一部分。公元263年为曹魏所灭,共历二帝、43年。  

孙吴为孙权所建立的国家,公元222年孙权称吴王,229年称帝,国号吴,建都于建业,史称孙吴或东吴。统治区域有今长江中下游、浙江、福建和两广地区。公元280年为晋朝所灭,共历四帝、59年。  

晋朝分为西晋与东晋。公元265年司马炎代魏称帝(晋武帝),国号曰晋,建都洛阳,史称西晋。公元280年灭吴,统一全国,秦汉以来的分裂,至此再度统一。统治疆域东、南至海,西至葱岭,西南至云南、广西,北至大漠,东至辽东。  

但晋武帝死后不久,宗室之间爆发「八王之乱」,曹魏以来入徙塞内的游牧民族也乘机起兵称帝,全国又陷入分裂混战的局面。  

匈奴人刘渊建立汉政权(后改国号曰赵,史称前赵),公元316年,刘渊族子刘曜攻占长安,俘晋愍帝,西晋亡国,共历四帝、52年,北方从此进入所谓的「五胡十六国」时代。  

晋朝宗室司马睿在南方重建晋王朝,占有今长江、珠江及淮河流域,建都于建康,史称东晋。公元420年,刘裕代晋,改国号曰宋,东晋亡,共历十一帝、104年。两晋共历十五帝、156年。  

五胡十六国,自公元304年刘渊称王起,北方各民族纷纷建立起各霸一方的王国,直到公元439年被鲜卑拓跋氏所建立的北魏统一北方为止,共历135年。在此期间,共有六个种族各自建立王国,包括.运、匈奴、鲜卑、氐、羌、羯;这些王国的统治区域分布在北方和四川一带,共计有成汉(巴氐人李氏)、夏(匈奴赫连氏)、前赵(匈奴刘氏)、后赵(羯族石氏)、前秦(氏族付氏)、后秦(羌族姚氏)、西秦(鲜卑族乞伏氏)、前燕(鲜卑族慕容氏)、后燕(鲜卑族慕容氏)、南燕(鲜卑族慕容氏)、北燕(汉族冯氏)、前凉(汉族张氏)、后凉 (氏族吕氏)、西凉(汉族李氏)、南凉(鲜卑族秃发氏)、北凉(匈奴族沮渠氏)等十六国。但另外还有汉人冉闵的魏、鲜卑族慕容氏的西燕、及北魏前身的代国等不被计算在内,此即史称的「五胡十六国」时代。    

公元581年,北周大臣杨坚篡夺称帝,国号曰隋,公元583年建都大兴(今陕西西安),公元589年灭南方的陈朝,结束南北朝分裂的局面,全国再度统一。统治疆域东、南至海,西到新疆东部,西南至云南、广西,北到大漠,东至辽河。
匿名用户
2011-07-08
展开全部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
吴越王钱镠

  (852~932) 五代十国时吴越国的建立者。字具美,小字婆留。杭州临安(今浙
江临安北)人。

  钱镠少年时曾贩私盐。唐僖宗乾符二年(875),浙西镇遏使王郢起兵反抗朝廷,
临安石镜镇将董昌招募乡兵,钱镠投充偏将,从破王郢。六年,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
南下到临安,他领兵狙击。淮南(今江苏扬州北)节度使高骈赞赏之,遂即推荐董昌为
杭州(今属浙江)刺史,以钱镠为都知兵马使。中和二年(882)后,浙东(今浙江杭
州)观察使刘汉宏谋取浙西,与董昌互攻数年。光启二年(886),董昌采纳钱镠建议
,全军渡江进击,消灭了刘汉宏之众,占领越州(今浙江绍兴),平定浙东。三年,唐
以董昌为越州观察使,钱镠为杭州刺史。自此,董昌和钱镠分据浙东、西。

  铁镠铁券 唐乾宁四年(897),昭宗赐给钱镠的纪功铁券

  当时,孙儒、杨行密与钱镠争夺润(今江苏镇江)、常(今属江苏)、苏(今属江
苏)诸州,这一带处于混战状态。大顺二年(891),钱、杨联合,钱镠占领了苏州。
景福元年(892)合兵,败孙儒于宣州(今安徽宣城)。景福二年,唐以董昌为威胜军
(越州军号)节度使,钱镠为镇海军(今江苏镇江)节度使。

  乾宁二年(895),董昌自称罗平国皇帝,改元顺天。钱镠发兵进攻,三年,攻占
越州,杀董昌。唐以钱镠为镇海、镇东(威胜改名)两镇节度使,兼有浙东、西之地。

  钱镠势力强大时占地十一州。其子孙又占福州(今属福建),置秀州(今浙江嘉兴
),共十三州。天复二年(902)唐封钱镠为越王。天祐元年(904)又封他为吴王。开
平元年(907)后梁封钱镠为吴越国王。自唐末起,钱镠绕道向中原政权贡奉无缺。后
梁贞明四年(918),吴取虔州(今江西赣州),钱镠改由海路入贡汴、洛。

  钱镠晚年敬礼文士,吴越境内的文化有所发展。他在位期间,筑捍海石塘,置龙山
、浙江两闸,以遏潮水内灌。在太湖流域兴修水利,境内河浦,都造有堰闸,以时蓄泄
,不畏旱涝,并建立水网圩区的维修制度。这些措施,有利于境内农业生产的发展。他
开拓杭州城郭,大兴土木,悉起台榭,有“地上天宫”之称。后唐长兴三年(932)卒.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公子本来是王孙
2011-07-08 · TA获得超过31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5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13万
展开全部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下)中对此有所论述,其中关于魏的部分在《秦汉史》一书中。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徐炜源
2011-07-07
知道答主
回答量:2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1万
展开全部
爱莫能助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