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操杀孔融的原因是什么?
9个回答
展开全部
曹操杀死了孔融。可以这样说,正是孔融一而再、再而三地冒犯曹操,才使自己人头落地。
1、救陶谦。曹操在兖州招贤纳士,文有谋臣,武有猛将,威镇山东,于是派人到琅琊去请其父曹嵩来兖州。曹嵩与其弟曹德及一家老小四十余人,带随从百余人、车百余辆奔赴兖州。途中经过徐州时,徐州太守陶谦想结好曹操,就安排手下部将张闿带五百军士护送曹嵩一行。张闿等人原是黄巾余党,过去勉强归降陶谦,哪知他们贼心不死,竟将曹嵩一家老小全部杀死,抢了曹嵩的财物,到山里当土匪去了。曹操将此归罪于陶谦,率大军进攻徐州,替父报仇。曹军所到之处,杀戮人民,挖掘坟墓,徐州城危在旦夕。这时,孔融应陶谦之请,约刘备一同带兵去徐州解危。恰好在这个时候,吕布进攻兖州,曹操不得已含恨退兵。因为孔融出兵的缘故,曹操杀父之仇未报,对此,曹操是不可能忘怀的。
2、救杨彪。朝中大臣杨彪和袁术沾亲,曹操唯恐杨彪做内应,配合袁术谋害自己,就想除掉他。曹操暗地里安排人诬告杨彪勾结袁术谋反,将杨彪收进大牢,准备治罪。孔融问曹操,杨彪祖宗几代清清白白,怎么能因为是袁术的亲戚而治他的罪呢?曹操回答说是皇帝的旨意。孔融反问说,现在朝廷就好比西周成王时期,周公摄政,成王杀召公,周公能够说自己不知道吗?曹操理屈词穷,实在没有办法,只好违心地将杨彪放出大牢。
3、荐祢衡。曹操采纳孔融的建议,安排人去招安张绣、刘表。张绣很顺利地被招降了。曹操于是准备派张绣去招安刘表,但曹操的谋士们说刘表喜欢结识名流,建议派孔融去,而孔融却推荐了自己的好朋友祢衡。祢衡是饱学之士,远近闻名,但他十分清高,过于自负。曹操第一次见到祢衡,对他有所怠慢,祢衡就对曹操很不客气,将曹操的下属臭骂了一顿。曹操也不含糊,安排祢衡当一名鼓手,想狠狠地杀一杀他的傲气。有一天,曹操大宴宾客,命令祢衡当众击鼓助兴。宴会上,祢衡不思悔改,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竟然在大庭广众之中恶意攻击曹操,硬是让曹操下不了台。曹操被辱,孔融是始作俑者
1、救陶谦。曹操在兖州招贤纳士,文有谋臣,武有猛将,威镇山东,于是派人到琅琊去请其父曹嵩来兖州。曹嵩与其弟曹德及一家老小四十余人,带随从百余人、车百余辆奔赴兖州。途中经过徐州时,徐州太守陶谦想结好曹操,就安排手下部将张闿带五百军士护送曹嵩一行。张闿等人原是黄巾余党,过去勉强归降陶谦,哪知他们贼心不死,竟将曹嵩一家老小全部杀死,抢了曹嵩的财物,到山里当土匪去了。曹操将此归罪于陶谦,率大军进攻徐州,替父报仇。曹军所到之处,杀戮人民,挖掘坟墓,徐州城危在旦夕。这时,孔融应陶谦之请,约刘备一同带兵去徐州解危。恰好在这个时候,吕布进攻兖州,曹操不得已含恨退兵。因为孔融出兵的缘故,曹操杀父之仇未报,对此,曹操是不可能忘怀的。
2、救杨彪。朝中大臣杨彪和袁术沾亲,曹操唯恐杨彪做内应,配合袁术谋害自己,就想除掉他。曹操暗地里安排人诬告杨彪勾结袁术谋反,将杨彪收进大牢,准备治罪。孔融问曹操,杨彪祖宗几代清清白白,怎么能因为是袁术的亲戚而治他的罪呢?曹操回答说是皇帝的旨意。孔融反问说,现在朝廷就好比西周成王时期,周公摄政,成王杀召公,周公能够说自己不知道吗?曹操理屈词穷,实在没有办法,只好违心地将杨彪放出大牢。
3、荐祢衡。曹操采纳孔融的建议,安排人去招安张绣、刘表。张绣很顺利地被招降了。曹操于是准备派张绣去招安刘表,但曹操的谋士们说刘表喜欢结识名流,建议派孔融去,而孔融却推荐了自己的好朋友祢衡。祢衡是饱学之士,远近闻名,但他十分清高,过于自负。曹操第一次见到祢衡,对他有所怠慢,祢衡就对曹操很不客气,将曹操的下属臭骂了一顿。曹操也不含糊,安排祢衡当一名鼓手,想狠狠地杀一杀他的傲气。有一天,曹操大宴宾客,命令祢衡当众击鼓助兴。宴会上,祢衡不思悔改,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竟然在大庭广众之中恶意攻击曹操,硬是让曹操下不了台。曹操被辱,孔融是始作俑者
展开全部
汉献帝建都许昌后,征孔融为将作大匠,升任少府,后被封为太中大夫。孔融为人恃才负气,言论往往与传统相悖,不仅屡屡反对曹操的决定,而且多次在公开场合使曹操难堪,如反对恢复肉刑、讥讽曹丕私纳袁绍儿媳甄氏、嘲笑曹操征乌桓、反对曹操禁酒。再加上他忠于汉室,上奏主张“宜准古王畿之制,千里寰内,不以封建诸侯”来增强汉室实权,此举更是严重激怒了曹操。因此,在在建安十三年(208年)八月壬子(二十九)日(9月26日),孔融被曹操以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超仪”等罪名杀之,株连全家,时年55岁。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在东汉末年,中国的政治局面由"士族","外戚","宦官"三股势力共同组成,三股势力互相制衡,以维持政局的平稳.
但在董卓进京之后,宦官和外戚的势力基本上被扫除,之后中国的政权开始有士族把持.
这些士族,在政治上是大官僚,在经济上是大地主,在学术上是大学者,在军事上是地方私人武装的大军阀,在东汉末年已经全面把持了国家的各个方面的命脉.
由于在各个方面掌握巨大的权力,这些士族开始仿照欧洲的贵族模式,试图在中国推行并恢复世袭贵族制度,试图把国家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方面的权力都世时代代把持在自己的家族内.
其中相当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鼓吹"血统论",把人民划分为士族与庶族(平民),士族中再划分为高级和低级.
曹操之父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所以长久以来,士族尤其是高级士族,一直将曹操视为非类,不愿意与其合作.曹操与袁绍交战时,袁绍檄文中将其称为"乞丐携养(意即从街上捡来的小瘪三)"也是这个意思.
所以,曹操在建立其政权的过程中,一方面试图努力获得士族的认同和支持,另一方面也试图建立起由其本家曹氏和夏侯氏,还有"举贤令"中所提到的有能力的低级士族和庶族人才为核心的足以取代士族的统治集团.
而对于那些会对他造成威胁,又不愿意与其合作的士族领袖,曹操往往立即将其予以诛杀,比如杨修(弘农杨氏),孔融(青州孔氏)和崔琰(清河崔氏)等人.
但是曹操并未完成他用新的人才集团取代士族的计划,就去世了,而其曹氏集团的内讧(曹丕,曹彰,曹植争位)和庶族人才的不稳定倾向(青州兵的哗变),也迫使继任其地位的曹丕被迫放弃父亲的政策,转而全面向士族进行妥协,这也最终造成了司马氏取代曹氏的结果.
但在董卓进京之后,宦官和外戚的势力基本上被扫除,之后中国的政权开始有士族把持.
这些士族,在政治上是大官僚,在经济上是大地主,在学术上是大学者,在军事上是地方私人武装的大军阀,在东汉末年已经全面把持了国家的各个方面的命脉.
由于在各个方面掌握巨大的权力,这些士族开始仿照欧洲的贵族模式,试图在中国推行并恢复世袭贵族制度,试图把国家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方面的权力都世时代代把持在自己的家族内.
其中相当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鼓吹"血统论",把人民划分为士族与庶族(平民),士族中再划分为高级和低级.
曹操之父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所以长久以来,士族尤其是高级士族,一直将曹操视为非类,不愿意与其合作.曹操与袁绍交战时,袁绍檄文中将其称为"乞丐携养(意即从街上捡来的小瘪三)"也是这个意思.
所以,曹操在建立其政权的过程中,一方面试图努力获得士族的认同和支持,另一方面也试图建立起由其本家曹氏和夏侯氏,还有"举贤令"中所提到的有能力的低级士族和庶族人才为核心的足以取代士族的统治集团.
而对于那些会对他造成威胁,又不愿意与其合作的士族领袖,曹操往往立即将其予以诛杀,比如杨修(弘农杨氏),孔融(青州孔氏)和崔琰(清河崔氏)等人.
但是曹操并未完成他用新的人才集团取代士族的计划,就去世了,而其曹氏集团的内讧(曹丕,曹彰,曹植争位)和庶族人才的不稳定倾向(青州兵的哗变),也迫使继任其地位的曹丕被迫放弃父亲的政策,转而全面向士族进行妥协,这也最终造成了司马氏取代曹氏的结果.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易中天先生在品三国的节目里详细说过,你要想详细的知道,去看看就知道了。
我觉得最主要的就是,孔融是保皇派,而且社会影响极大,他本身就是贤人,而且又是孔圣人的后代,所以,能控制舆论的导向,曹操如果想篡权,孔融肯定会跳出来阻止。
当然,除掉孔融不是个独立的事件,那个时候,曹操已经开始着手处理那些保皇派的大臣了(他的首席谋士荀彧也在其中),他在为自己的上位做准备,最后虽然没篡权,但是已经把朝廷内部的保皇派清洗干净了,为曹丕上位大好了基础
我觉得最主要的就是,孔融是保皇派,而且社会影响极大,他本身就是贤人,而且又是孔圣人的后代,所以,能控制舆论的导向,曹操如果想篡权,孔融肯定会跳出来阻止。
当然,除掉孔融不是个独立的事件,那个时候,曹操已经开始着手处理那些保皇派的大臣了(他的首席谋士荀彧也在其中),他在为自己的上位做准备,最后虽然没篡权,但是已经把朝廷内部的保皇派清洗干净了,为曹丕上位大好了基础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1-07-08
展开全部
究其根源,孔融与曹操政治立场处于敌对面,孔融所推崇的皇室正统与儒家思想都多次与曹发生冲突,为人不知收敛,不识大局,孤高易折。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