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给生命》全文
5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
我站在月亮底下画铅笔速写。
月亮好亮,我就站在田野的中间用黑色和褐色的铅笔交替地描绘着。
最先要画下的是远处那一排参差的树影,用极重极深的黑来画出它们浓密的枝叶。
在树下是慢慢绵延过来的阡陌,田里种的是番薯,在月光下有着一种浅淡而又细致的光泽。整个天空没有一片云,只有月色和星斗。我能认出来的是猎人星座,就在我的前方,在月亮下面闪耀着,天空的颜色透明又洁净,一如这夜里整个田野的气息。
月亮好亮,在我的速写本上反映出一层柔白的光辉来,所有精略和精密的线条都因此能看得更加清楚,我站在田里,慢慢地一笔一笔地画着,心里很安定也很安静。
家就在十几二十步之外,孩子们都已经做完了功课上床睡觉了,丈夫正在他的灯下写他永远写不完的功课,而我呢?我决定我今天晚上的功课要在月亮底下做。
邻家的狗过来看一看,知道是我之后也就释然了,在周围巡视了几圈之后,干脆就在我的脚旁睡了下来。我家的小狗反倒很不安,不明白我为什么不肯回家,所以它就一会儿跑回去一会儿又跑过来的,在番薯的茎叶间不停地拔弄出细细碎碎的声音。乡间的夜出奇的安静,邻居们都习惯早睡,偶尔有夜归的行人也只是从田野旁边那条小路远远经过,有时候会咳嗽一声,声
音从月色里传过来也变得比较轻柔。
多好的月色啊!满月的光辉浸润着整块土地,土地上一切的生命都有了一种在白昼时从来也想象不出的颜色。这样美丽的世界就在我的眼前,既不虚幻也非梦境,只是让人无法置信。
所以,我想,等我把这些速写的稿子整理好,在画布上画出了这种月色之后,恐怕也有一些人会认为我所描绘的是一种虚无的美吧。
我一面画一面禁不住微笑了起来。风从田野那头吹过,在竹林间来回穿梭,月是更高更圆了,整个夜空澄澈无比。
生命里也应该有这样一种澄澈的时刻吧?可以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希望,只是一笔一笔慢慢地描摹,在月亮底下,安静地做我自己该做的功课。
(二)
对着一班十九、二十岁,刚开始上油画课的学生,我喜欢告诉他们一个故事。
这是我大学同班同学的故事。我这个同学有很好的绘画基础,人又认真,进了大学以后发愿要沿着西方美术史一路画下来,对每一个画派的观念与技法都了解并且实验了之后,再来开创他自己的风格。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够画出真正扎实的作品来。
一年级的时候,他的风景都是塞尚的,二年级的时候,喜孜孜地向我宣布:
“我已经画到野兽派了!”
然后三年级、四年级,然后教书,然后出国,很多年都不通音讯,最后得到的消息是他终于得到了博士学位,成为一个美术史与美术理论方面的专家了。
我每次想到这件事,都不知道是悲是喜。原来要成为一个创作的艺术家,除了要知道吸收许多知识之外,也要懂得排拒许多知识才行的啊!创作本身原来具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排他性。一个优秀的艺术家就是在某一方面的表现能够达到极致的人,而因为要走向极致,所以就不可能完全跟着别人的脚步去走,更不可能在自己的一生里走完所有别人曾经走过的路。在艺术的领域里,我们要找到自己的极致,就需要先明白自己的极限,需要先明白自己和别人不尽相同的那一点。
因为不尽相同,所以艺术品才会有这样多不同的面貌。像布朗库西能够把他的“空间之鸟”打磨得那样光滑,让青铜的雕像几乎变成了一种跃动的光与速度。而麦约却要把流动的“河流”停住,在铅质的女体雕像里显示出一种厚重的量感来。毕沙洛的光影世界永远安详平和,而一样的光影在孟克的笔触里却总是充满了颤栗和不安。
每一个优秀的艺术家走到极致的时候,就好像在生命里为我们开了一扇窗户,我们在一扇又一扇不同的风景之前屏息静立,在感动的同时,也要学会选择我们所要的和我们不得不舍弃的。
(三)
当然,有些人是例外,就好像在生命里也常有些无法解释的例外一样。
在美术史里,有些例外的艺术家,就像天马行空一般地来去自如,在他们的一生里,几乎就没有所谓“极限”这一件事。
像对那个从天文、数学到物理无所不能,无所不精的达文西,我们该怎么办呢?
也许只能够把他放在一旁,不和他比较了吧?不然,要怎样才能平息我们心中那如火一般燃烧着的羡慕与嫉妒呢?
(四)
我相信艺术家都是些善妒的人。
因为善妒,所以别人的长处才会刺痛了自己的心,因为善妒,所以才会努力用功,想要达到自己心中给自己拟定的远景。
因为善妒,所以才会用一生的时光来向自己证明——我也可以做得和他们一样好,甚至更好。
不然,美术史里那些伟大的感人的作品要怎样来解释呢,为什么会有人肯把生命里面最精华的时光与力量,放在那些好像并没有任何实质意义的东西上面去呢?
当然,你也可以说,创作的欲望来自人类内心的需求,是一种最最原始也最最自然的呼唤,我也完全同意。但是,我要强调的是,在创作的过程里,如果发现有人远远地超过了我们,在那一刹那,像是有火在心里燃烧的那种又痛又惊的感觉,对我们其实是并没有坏处的。
因为,只有在那种时刻里,我们才能猛然省悟,猛然发现自己的落后是因为没有尽到全力。
把海浪掀激起来的,不就是那种使海洋又痛又惊的疾风吗?
(五)
也喜欢那些在安静地埋首努力着的艺术家。
在他们一生的创作过程里,其实就是一种自我的发现与自我的追寻。
一个艺术家也许可以欺骗所有的人,但是,他无法欺瞒他自己。因为不管群众给他的评价是什么,他最后所要面对的最严苛的评判者,其实是他自己。
所以,当一个艺术家可以坦然面对自己的时候,他的面容自然会平和安详,谈话间的语气也自然地会缓慢和从容起来。
每次和他们在一起,我心里都有种羞惭不安的感觉,和这些人相比,我是怎样的无知和急躁啊!
喜欢和他们一起画画,有时候是在一个市场的三楼,小小的画室里能有着温暖的灯光和温暖的关怀。有时候是在闹市狭窄巷弄里的一座平房,光洁古老的地板上隐约看出一些油画颜料留下的色点。
在这些画室里的艺术家都早已进入中年,却仍然安静地在走着这条从非常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走了的路。我每次走进画室时都会有一种触动,有时候是因为他们迎接我时的天真的笑容,有时候是因为他们脸颊上深深的纹路,有时候是因为他们花白的鬓角,有时候是因为画室中央那一把春天的花束;而更多的时候是因为画室里那一种亲切熟悉的气氛,混合着画布和亚麻仁油以及颜料的淡淡气味,朝我迎来。
是啊!就这样在这些熟悉的气氛与气味之间过完我的一生吧。让我们从复杂曲折的世界里脱身,一起把这样的夜晚献给那极明净又极单纯的绘画吧。让我们走入心灵的最深处,在茂密的森林里寻找各人自己原来该有的面貌。
然后,在这样一个共聚的夜晚之后,带着画完或者没画完的作品,带着一颗安静而又微醺的心,我们在星光或者月光之下彼此轻声道别。
然后,再走进闹市的崎岖巷弄里,再开始重新面对另外一个世界,另外一个在别人眼中也许是成功也许是失败的自己。
而一切都没有什么关系了,不是吗?如果在我们心里有一座茂密的森林,如果我自己知道我正站在丛林中的那一个角落,那么,这人世即使是崎岖难行,又能影响了我多少呢?
人的自由,在认识了生命的本质之后,原该是无可限量的啊!
我站在月亮底下画铅笔速写。
月亮好亮,我就站在田野的中间用黑色和褐色的铅笔交替地描绘着。
最先要画下的是远处那一排参差的树影,用极重极深的黑来画出它们浓密的枝叶。
在树下是慢慢绵延过来的阡陌,田里种的是番薯,在月光下有着一种浅淡而又细致的光泽。整个天空没有一片云,只有月色和星斗。我能认出来的是猎人星座,就在我的前方,在月亮下面闪耀着,天空的颜色透明又洁净,一如这夜里整个田野的气息。
月亮好亮,在我的速写本上反映出一层柔白的光辉来,所有精略和精密的线条都因此能看得更加清楚,我站在田里,慢慢地一笔一笔地画着,心里很安定也很安静。
家就在十几二十步之外,孩子们都已经做完了功课上床睡觉了,丈夫正在他的灯下写他永远写不完的功课,而我呢?我决定我今天晚上的功课要在月亮底下做。
邻家的狗过来看一看,知道是我之后也就释然了,在周围巡视了几圈之后,干脆就在我的脚旁睡了下来。我家的小狗反倒很不安,不明白我为什么不肯回家,所以它就一会儿跑回去一会儿又跑过来的,在番薯的茎叶间不停地拔弄出细细碎碎的声音。乡间的夜出奇的安静,邻居们都习惯早睡,偶尔有夜归的行人也只是从田野旁边那条小路远远经过,有时候会咳嗽一声,声
音从月色里传过来也变得比较轻柔。
多好的月色啊!满月的光辉浸润着整块土地,土地上一切的生命都有了一种在白昼时从来也想象不出的颜色。这样美丽的世界就在我的眼前,既不虚幻也非梦境,只是让人无法置信。
所以,我想,等我把这些速写的稿子整理好,在画布上画出了这种月色之后,恐怕也有一些人会认为我所描绘的是一种虚无的美吧。
我一面画一面禁不住微笑了起来。风从田野那头吹过,在竹林间来回穿梭,月是更高更圆了,整个夜空澄澈无比。
生命里也应该有这样一种澄澈的时刻吧?可以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希望,只是一笔一笔慢慢地描摹,在月亮底下,安静地做我自己该做的功课。
(二)
对着一班十九、二十岁,刚开始上油画课的学生,我喜欢告诉他们一个故事。
这是我大学同班同学的故事。我这个同学有很好的绘画基础,人又认真,进了大学以后发愿要沿着西方美术史一路画下来,对每一个画派的观念与技法都了解并且实验了之后,再来开创他自己的风格。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够画出真正扎实的作品来。
一年级的时候,他的风景都是塞尚的,二年级的时候,喜孜孜地向我宣布:
“我已经画到野兽派了!”
然后三年级、四年级,然后教书,然后出国,很多年都不通音讯,最后得到的消息是他终于得到了博士学位,成为一个美术史与美术理论方面的专家了。
我每次想到这件事,都不知道是悲是喜。原来要成为一个创作的艺术家,除了要知道吸收许多知识之外,也要懂得排拒许多知识才行的啊!创作本身原来具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排他性。一个优秀的艺术家就是在某一方面的表现能够达到极致的人,而因为要走向极致,所以就不可能完全跟着别人的脚步去走,更不可能在自己的一生里走完所有别人曾经走过的路。在艺术的领域里,我们要找到自己的极致,就需要先明白自己的极限,需要先明白自己和别人不尽相同的那一点。
因为不尽相同,所以艺术品才会有这样多不同的面貌。像布朗库西能够把他的“空间之鸟”打磨得那样光滑,让青铜的雕像几乎变成了一种跃动的光与速度。而麦约却要把流动的“河流”停住,在铅质的女体雕像里显示出一种厚重的量感来。毕沙洛的光影世界永远安详平和,而一样的光影在孟克的笔触里却总是充满了颤栗和不安。
每一个优秀的艺术家走到极致的时候,就好像在生命里为我们开了一扇窗户,我们在一扇又一扇不同的风景之前屏息静立,在感动的同时,也要学会选择我们所要的和我们不得不舍弃的。
(三)
当然,有些人是例外,就好像在生命里也常有些无法解释的例外一样。
在美术史里,有些例外的艺术家,就像天马行空一般地来去自如,在他们的一生里,几乎就没有所谓“极限”这一件事。
像对那个从天文、数学到物理无所不能,无所不精的达文西,我们该怎么办呢?
也许只能够把他放在一旁,不和他比较了吧?不然,要怎样才能平息我们心中那如火一般燃烧着的羡慕与嫉妒呢?
(四)
我相信艺术家都是些善妒的人。
因为善妒,所以别人的长处才会刺痛了自己的心,因为善妒,所以才会努力用功,想要达到自己心中给自己拟定的远景。
因为善妒,所以才会用一生的时光来向自己证明——我也可以做得和他们一样好,甚至更好。
不然,美术史里那些伟大的感人的作品要怎样来解释呢,为什么会有人肯把生命里面最精华的时光与力量,放在那些好像并没有任何实质意义的东西上面去呢?
当然,你也可以说,创作的欲望来自人类内心的需求,是一种最最原始也最最自然的呼唤,我也完全同意。但是,我要强调的是,在创作的过程里,如果发现有人远远地超过了我们,在那一刹那,像是有火在心里燃烧的那种又痛又惊的感觉,对我们其实是并没有坏处的。
因为,只有在那种时刻里,我们才能猛然省悟,猛然发现自己的落后是因为没有尽到全力。
把海浪掀激起来的,不就是那种使海洋又痛又惊的疾风吗?
(五)
也喜欢那些在安静地埋首努力着的艺术家。
在他们一生的创作过程里,其实就是一种自我的发现与自我的追寻。
一个艺术家也许可以欺骗所有的人,但是,他无法欺瞒他自己。因为不管群众给他的评价是什么,他最后所要面对的最严苛的评判者,其实是他自己。
所以,当一个艺术家可以坦然面对自己的时候,他的面容自然会平和安详,谈话间的语气也自然地会缓慢和从容起来。
每次和他们在一起,我心里都有种羞惭不安的感觉,和这些人相比,我是怎样的无知和急躁啊!
喜欢和他们一起画画,有时候是在一个市场的三楼,小小的画室里能有着温暖的灯光和温暖的关怀。有时候是在闹市狭窄巷弄里的一座平房,光洁古老的地板上隐约看出一些油画颜料留下的色点。
在这些画室里的艺术家都早已进入中年,却仍然安静地在走着这条从非常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走了的路。我每次走进画室时都会有一种触动,有时候是因为他们迎接我时的天真的笑容,有时候是因为他们脸颊上深深的纹路,有时候是因为他们花白的鬓角,有时候是因为画室中央那一把春天的花束;而更多的时候是因为画室里那一种亲切熟悉的气氛,混合着画布和亚麻仁油以及颜料的淡淡气味,朝我迎来。
是啊!就这样在这些熟悉的气氛与气味之间过完我的一生吧。让我们从复杂曲折的世界里脱身,一起把这样的夜晚献给那极明净又极单纯的绘画吧。让我们走入心灵的最深处,在茂密的森林里寻找各人自己原来该有的面貌。
然后,在这样一个共聚的夜晚之后,带着画完或者没画完的作品,带着一颗安静而又微醺的心,我们在星光或者月光之下彼此轻声道别。
然后,再走进闹市的崎岖巷弄里,再开始重新面对另外一个世界,另外一个在别人眼中也许是成功也许是失败的自己。
而一切都没有什么关系了,不是吗?如果在我们心里有一座茂密的森林,如果我自己知道我正站在丛林中的那一个角落,那么,这人世即使是崎岖难行,又能影响了我多少呢?
人的自由,在认识了生命的本质之后,原该是无可限量的啊!
展开全部
牵着年轻 轻推岁月的门
循着历史的车辄前行
时间为日子放行
笔触续写着成长的历史
在那被阳光接纳的地方
有一片夏日奇幻的蔚蓝
每一朵绽放的朴菊身旁
甲壳虫极力讨好
一朵待放的郁金香
有谁知道
它应属于谁的梦想
忐忑的心怀揣0°C以上的情
摸索这走向北开垦的旅行
那过往的行人
撒下一把汗水
汇成海洋
你站在小岛中央
不知所错
心灵苍白如幽灵
侍者的心
如拳头般拽紧
沉默的大多数
请跟着清风摇头
彼岸拒绝了你的邀请
(那就)掏出久负的沉重
前行
狂风就是你的坐骑
冬天的沉默 断断续续
在那冰封的记忆里
永远没有纯净的水
黑暗亦可冰封
时间只由你把我
当阳光来自隐藏你心中的太阳
穿过黑暗
天冷得够呛
对你的祝福 沉甸甸的
但比起思念
更有分量
而我只留下秸秆
那呈现的花瓣
在水月的祈祷里
纯粹的挂上
挂上
2
是谁耕种着这夜
多久
阳光才会从这里破土
多久
唯一的聆听者才会转身
然后
看到我们
是谁把风从牢笼中放生
多少记忆的美好被他剥夺
多少年轻的狂暴将我掳掠
风 不是我的坐骑
和你的现实总是触手可及
在你航行的路表上
终于 淡然的发现
这里没有我停泊的港湾
诗人说 此刻与来世有落差
心里的那把坚尺也无法横跨
亲春和智慧与我同行
而我 却忘记了
和月光在一起的日子
今夜的孤独提醒我
时钟点数着我的生命
临近失望临近生命
夜
正趋于成熟
(收获的季节是在秋天吗)
(不 你错了)
(那是沉睡者的风景)
(树叶黄了 落了)
(一切都变得毫无理由)
3
从睡梦中醒来
我走了(许)多年
到处都是沉睡者的心情
也许熟悉的脚蹄
私人的领域
世界的企图
这是一个并不重要的梦
灯光摇曳
捧一点掉落的星光
放在心口
忽然觉得 好烫
循着历史的车辄前行
时间为日子放行
笔触续写着成长的历史
在那被阳光接纳的地方
有一片夏日奇幻的蔚蓝
每一朵绽放的朴菊身旁
甲壳虫极力讨好
一朵待放的郁金香
有谁知道
它应属于谁的梦想
忐忑的心怀揣0°C以上的情
摸索这走向北开垦的旅行
那过往的行人
撒下一把汗水
汇成海洋
你站在小岛中央
不知所错
心灵苍白如幽灵
侍者的心
如拳头般拽紧
沉默的大多数
请跟着清风摇头
彼岸拒绝了你的邀请
(那就)掏出久负的沉重
前行
狂风就是你的坐骑
冬天的沉默 断断续续
在那冰封的记忆里
永远没有纯净的水
黑暗亦可冰封
时间只由你把我
当阳光来自隐藏你心中的太阳
穿过黑暗
天冷得够呛
对你的祝福 沉甸甸的
但比起思念
更有分量
而我只留下秸秆
那呈现的花瓣
在水月的祈祷里
纯粹的挂上
挂上
2
是谁耕种着这夜
多久
阳光才会从这里破土
多久
唯一的聆听者才会转身
然后
看到我们
是谁把风从牢笼中放生
多少记忆的美好被他剥夺
多少年轻的狂暴将我掳掠
风 不是我的坐骑
和你的现实总是触手可及
在你航行的路表上
终于 淡然的发现
这里没有我停泊的港湾
诗人说 此刻与来世有落差
心里的那把坚尺也无法横跨
亲春和智慧与我同行
而我 却忘记了
和月光在一起的日子
今夜的孤独提醒我
时钟点数着我的生命
临近失望临近生命
夜
正趋于成熟
(收获的季节是在秋天吗)
(不 你错了)
(那是沉睡者的风景)
(树叶黄了 落了)
(一切都变得毫无理由)
3
从睡梦中醒来
我走了(许)多年
到处都是沉睡者的心情
也许熟悉的脚蹄
私人的领域
世界的企图
这是一个并不重要的梦
灯光摇曳
捧一点掉落的星光
放在心口
忽然觉得 好烫
追问
.不是诗歌,是散文
追答
人生苦短,珍惜所有
经历过的都值得珍惜。
记得有位作家曾经说过:那些需要格外保护的东西,除了因为珍贵外,就是因为脆弱。
生命中有许多的第一次,在这许多的第一次当中,也有很多是第一次的同时也是最后一次或者说是唯一的一次。比如说:生命。就像俄国巨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其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在书中说的一样:“生命是可贵的,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命......”生命不仅是珍贵的而且还是脆弱的,服安眠药、跳楼、割腕......任何一种方法都能轻而易举的将生命长河中断,所以更应该格外保护、格外珍惜。我不认为人的生命有什么轮回或者前世今生之说,当我们从母亲的腹中降临到人间的那一刻起,我们就拥有了生命。父母赐予我们生存的载体,我们的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还属于父母亲的。正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所以“珍惜生命”绝对不是一句老的掉牙、土得掉渣的空口号。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这又是一句老话。人们一般都喜欢用它来激励青年人要认真学习、珍惜时间,不要虚度了光阴。的确,不过对于这点我不想说什么,说多了会让人觉得这是苦口婆心的说教,免得吃力不讨好。青春年少的时代,除了读书学习还有很多事情等着我们去做,世界很大很大,也等着我们去看、去发现,哪怕我们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发掘也只能是它的冰山一角。经历过的都值得珍惜。珍惜每一份受挫时的痛楚与恐慌无助的孤独,珍惜每一次因离家远行思念亲人而流泪的情怀,珍惜每一次只因一时的头脑发热而做出的疯狂举动的冲动,珍惜每一次青春男女在一起时心跳的悸动,珍惜每一分与恋人在一起的快乐时光,珍惜团聚的每分每秒......
青春是美好的,珍惜一切吧!就像歌词里唱的那样:“都说青春无悔包括所有的爱恋,都还在纷纷说着相续终身的诺言......”
人生的成长阶段不可重复,从小孩子变成大孩子,从大人变成老人,最终每隔人都会过那个属于每个人的死亡节日。青春美妙短暂,所以错过了就不会再来,浪费了也不会再有,所以只能珍惜。青春是一笔财富但绝不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它是有期限的,而这个期限决对也不会像《大话西游》中的那样可以希望它是一万年。当我们在自己的思维里徜徉时,要记得俯身拾起那落了一地的感动,然后好好珍惜。珍惜一路走来的每一次感动,珍惜每一份情感,将它们收藏在心底,在适当的时候将它们一一打开,这将又是另一种精彩。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别让我们的孩子孤零零地哭,别让慈祥的母亲黯然流泪,在红橙黄绿世界里要学会捍卫生命的丰碑。”这是一首名为《写给生命》歌曲中的歌词,也代表了社会关注儿童安全的心声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