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和提子,是同一种水果吗?
萄和提子不是同一种水果。
1、定义入手
在 《汉典》的汉语词典中,葡萄的定义为“多年生落叶藤本植物。叶子掌状分裂,开黄绿色小花。其果实也叫葡萄,成串,味酸甜多汁,可生食、制干、酿酒”。
而一 般来说,提子又称为“美国葡萄”、“美国提子”,是葡萄的一类品种,以果脆个大、甜酸适口、极耐贮运、品质佳等优点,被称为“葡萄之王”。
2、从植物学方面看
葡萄和提子都属于葡萄科和葡萄属,提子是种(隶属于属)下的欧亚种葡萄,属于葡萄的品种范围之内。因此,简单来说,提子是葡萄的一类,而且它有很多种,比如红地球(别名红提)、秋黑(别名美国黑提)、无核白(别名美国青提)等。
值得一提的是,提子最早经香港传入内地,“提子”的叫法就源于香港。最初,欧亚种葡萄被称为“菩提子”,粤语称之为“提子”,之后人们便约定俗成称之为“提子”。而现在,提子在中国大部分地区的语境里指的是进口品种的葡萄。
扩展资料
葡萄、提子主要营养价值
1、葡萄的营养成分葡萄不仅味美可口,而且营养价值很高。成熟的浆果中葡萄含糖量高达10%-30%,以葡萄糖为主。葡萄中的多种果酸有助于消化,适当多吃些葡萄,能健睥和胃。
葡萄中含有矿物质钙、钾、磷、铁以及多种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C和维生素P等,还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常食葡萄对神经衰弱、疲劳过度大有裨益。
研究发现,葡萄比阿司匹林能更好地阻止血栓形成,并能降低人体血清胆固醇水平,降低血小板的凝聚力,对预防心脑血管病有一定作用。每天食用适量的鲜葡萄,不仅会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还特别有益于那些局部缺血性心脏病和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患者的健康。
鲜葡萄中的黄酮类物质,能“清洗”血液,防止胆固醇斑块的形成。葡萄越呈黑色,含黄酮类物质越多,但若将葡萄皮和葡萄籽一起食用,对心脏的保护作用更佳。
2、提子皮中富含一种多羟基酚类化合物———白藜芦醇,具有降血脂、抗血栓、预防动脉硬化、增强免疫能力等作用。
提子皮中的另一种重要物质———单宁,具有抗过敏、延缓衰老、增强免疫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功效。
提子皮中含有的花青素,具有强抗氧化、抗突变、减轻肝机能障碍、保护心血管等功能。
提子皮还具有抗癌作用,美国伊利诺斯药科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这种物质在花生米、提子等70多种植物中都多少不等地存在着,而尤以提子皮和红葡萄酒中最多。
由于当前市面上的提子,大部分存在农药残留问题,所以在提子连皮吃之前一定要清洗干净。最好先用水冲洗,配以能有效清除农药成分的洗洁用品,清洗两分钟以上。但不宜用清水、盐水浸泡,因为水的浸泡容易促进提子表面的残留农药渗透进入果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葡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提子
萄和提子不是同一种水果。
葡萄(Grapes),一种浆果,世界上最古老、分布最广的一种水果之一,人类在很早以前就开始栽培,其浆果多为圆形或椭圆,色泽随品种而异。几乎占全世界水果产量的四分之一;营养价值很高,可制成葡萄汁、葡萄干和葡萄酒等。粒大、皮薄、汁多、味美,皮肉易分离,味道酸甜可口,耐贮运的欧亚种葡萄又称为提子,一般成簇生长,有黄绿色、红色、黑蓝色或紫色。果肉外有层薄皮,皮外有薄霜,有些品种无籽。葡萄既可做水果生食,也可酿酒或制作葡萄干。此外,还可用做装饰。葡萄因颜色鲜艳、味道鲜美,而且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被人们称为“水晶明珠”。葡萄富含镁、维生素C和铁,有美容、延缓衰老的功效,也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是重要的供能食物和滋补品。
提子又称“美国葡萄”、“美国提子”,是葡萄的一类品种。以其果脆个大、甜酸适口、极耐贮运、品质佳等优点,被称为“葡萄之王”。提子具有果脆个大、甜酸适口、极耐贮运、品质佳等优点,虽然价格不菲,但在市场上以其 “贵族身份”而备受青睐。提子所含热量较高,半碗提子已相等于一份水果分量,但提子皮和提子籽内含抗氧化物质,对于心脑血管疾病具预防作用。
有个很简单的区别方法,无需品尝即可掌握,葡萄用手一捏,皮和肉容易分离,而红提皮比较薄,皮和肉很难分开。从外形山看,提子同葡萄的褐红程度也不一样,红提呈深红色,果形一致,大小均匀,一般都是整串的,很难散落,拿在手里较硬。而且,红提的口感脆甜,存放的时间较长,通常条件下(不采取任何措施),能保存15天左右。
葡萄跟提子都是一样的东西,只是品种不同而已,所以这两者在营养上是差不多的。
附:关于“提子”:即指葡萄。“红提”意为红葡萄,在我国市场上专指“红地球”葡萄。同样“黑提”意为黑葡萄,在我国市场上主要指“秋黑”、“瑞必尔”、“黑大粒”等葡萄品种;“青提”意为青葡萄,在我国市场上主要指“意大利”、“无核白鸡心”等葡萄品种。
鲜葡萄,每100克的热量是46千卡,在水果中属于中下水平。不过葡萄中的糖主要是葡萄糖,可以迅速被人体吸收,一般减肥餐单里好像都没有葡萄的。
具体的营养含量,上下面这个网址看咯。
参考资料:http://www.meishichina.cn/Health/Print.asp?ArticleID=3271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6184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