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建筑有哪些特点

 我来答
长缨在手
高粉答主

2017-07-16 · 百度知道日报特约作者。
长缨在手
采纳数:3700 获赞数:59533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唐朝建筑 

唐朝(公元618-907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高潮时期,建筑技术和艺术也有巨大发展。唐朝建筑的风格特点是气魄宏伟,严整开朗。建筑发展到了一个成熟的时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建筑体系。它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形体俊美,庄重大方,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舒展而不张扬,古朴却富有活力,正是当时时代精神的完美体现。从唐至今,历经千年,包括大名鼎鼎的“佛光寺”在内,如今中国仅存4座唐代木构建筑,悉数皆在山西省境内。

 唐代遗构

现存的唐代木结构建筑保存较完好有四座,都位于山西,即佛光寺、天台庵、广仁王庙、南禅寺。

佛光寺

佛光寺位于山西省五台县东北部距台怀镇约48公里的豆村镇,是一座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佛教寺院。据山西省古建筑研究所专家郑庆春介绍,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是我国早期木结构建筑的典范之作。虽曾于元朝替换部分瓦作,小部分大木作也曾于各朝代有过修缮/替换,并取消了前廊(门窗从前檐金柱被移至檐柱),但绝大部分建筑结构仍为晚唐原构。敦煌五代壁画《五台山图》中就绘有五台山大佛光寺的图像。佛光寺的唐代建筑、唐代雕塑、唐代壁画、唐代题记,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都很高,被人们称为“四绝”。

据唐代《古清凉寺》记载,佛光寺创建于471年~499年间,即北魏孝文帝时期。隋唐时期,佛光寺已经声名远播,中唐以后,寺内曾建有三层九间高达72米的弥勒大殿,更可谓盛极一时。据郑庆春介绍,《宋高僧传》中记载,唐元和十五年(793)“河东节度使裴度奏五台山佛光寺庆云现文殊大士乘狮子于空中,从者万众。上遣使供万菩萨,是日复有庆云现于寺中。”佛光寺距长安路途遥远,寺中的“祥瑞”竟能远达长安,传到宫廷中去,可见寺院在当时的影响。

一直到了唐代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大灭佛的时候,偌大的佛光寺才土崩瓦解,僧人也作鸟兽散,幸存下来的只有残垣断壁。后来,到了唐宣宗大中年间,佛教再一次进入兴盛时期,才在一个名叫愿诚的法师主持下在原址予以重建。其中,山腰上的东大殿至今保持了唐代重建时的风貌,是不可多得的唐代瑰宝。1961年,国务院将佛光寺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郑庆春向记者介绍,东大殿外在形象集中体现了唐代木构建筑清爽简单、祥和浩荡的气魄。北侧的文殊殿是座著名的金代建筑,单檐歇山顶。“建造用减柱法,这种不规则的用柱法,元明以后已不多见,就是在宋金建筑中也很特殊。这样的结构形式是我国现存木结构建筑中的孤例,也是我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实物例证。”此外,文殊殿的殿梁架使用了粗长的木材,两架之间用斜木相撑,构成类似今天的“人字柁架”,增加了跨度,减少了立柱,加大了殿内空间,足以见当时的妙手神功。

深处殿内,让记者印象尤其深刻的是殿宇中那些栩栩如生、色彩艳丽如新的塑像,鲜活灵动,似乎会随风舞动。

更有趣的是,在东大殿佛座背后的一个壁面上还“藏”有一幅极其生动的壁画,是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先生1964年考察时偶然发现的。画面高35厘米,宽100厘米,两侧被后人用土坯墙封护,光线幽暗,所以发现时这幅画色泽如新,保持着唐代的原貌。画上画有天王、天女、鬼怪、妖猴、神龙等,人们俗称《镇妖图》。

天台庵

天台庵是1956年山西文物普查时发现的,当时的报告认为“有些地方近似南禅寺正殿……可能是一座晚唐的建筑”。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是中国佛教创立最早的宗派“天台宗”的庵院。

天台庵正殿是一座不大的佛殿,建筑在太行山深处王曲村的中坛孤山上,四周青石砌岸,松柏为墙。天台庵原建制不详,现仅存正殿三间和唐碑一通,虽规模不大,却是我国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中极其珍贵的实例。大殿单檐歇山顶,举折平缓,出檐深广。殿身各柱柱头优美古朴。殿内梁架及斗栱上保留有简单的清式彩绘,山花壁内尚有部分清代壁画残迹。大殿结构简练,没有繁杂装饰之感,这体现了唐代建筑的特点。

引人注意的是,天台庵在梁架结构上还保持了唐代的梁架结构。但是它的举折,也就是屋顶,已经比南禅寺和广仁王庙稍高了一点,那就是说到了晚唐,梁架在往高里做,包括佛光寺东大殿的举高都比南禅寺高,可以看出越早一点的建筑,屋顶越比较平缓,越到晚期的建筑屋顶就越举高。天台庵则为唐制至宋制的过渡实例。

除了佛殿,寺院中保存下来的就只剩下一通石碑和殿前的一对石狮子了。石碑年代久远,字迹已经变得模糊不清。倒是殿前这两只憨态可掬的石狮子,似乎早已看惯了世事沧桑,显得颇为老练世故。

广仁王庙

寂寞千年的活化石

山西芮城县素有“文物之乡”的美誉,这里有著名的古魏城遗址,唐代的木结构建筑广仁王庙以及精美绝伦的永乐宫壁画。广仁王庙是一座典型的唐代建筑,老百姓俗称五龙庙,它的建筑年代(唐太和五年即831年)比佛光寺还早了23年,仅晚于五台山南禅寺大殿,在我国现存的四座唐代建筑中名列第二,为河东一带唐代建筑的孤例。

广仁王庙又称五龙庙,庙前曾有五龙泉水,为当地灌溉之水源。因五龙之中的青龙又被称为“广仁王”而得名。庙宇由正殿、戏台、厢房组成,四周有围墙,东南角辟有小门。据说原来在庙门和照壁之间,有呈八字形的两座石坡为道,后来因为土崖塌陷而被毁,东西厢房也被夷为平地,现在仅存正殿和建于清代的戏楼。广仁王庙的大殿造型端丽、结构简洁,屋顶平缓,板门棂窗,单檐歇山顶,古朴雄浑,显示了唐代的建筑风格。

广仁王庙能够历经风雨沧桑保留到今天,实属上苍厚爱。据记载,这座庙1958年曾经大修,原打算恢复唐朝的原貌,但由于当时对唐代建筑的风格、结构、周围环境及其布局,都没有认真加以研究,加上财力不足等原因,在修护过程中出现一些错误,比如正脊的花纹无所依据,鸱尾的式样不太对头,台基和檐墙也采用了新式条砖。但斗和梁架仍保存了唐代木构建筑的特点。

在现存于世的四座唐代木构建筑中,广仁王庙是唯一的一座道教建筑。直到1983年以前,这座正殿还是村小学的教室。庙里的塑像也就在那时被毁坏了。2001年6月25日,广仁王庙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驱车离开广仁王庙,远看这座没落在无垠麦田和乡下民宅的乡下小庙,它很普通,却寂寞地守候千年风雨。时至今日,广仁王庙地处的龙泉村及周边村民依然会在庙里进香祈福,正月十五依然会在庙前进行龙灯表演,使这座不起眼的乡间小庙俨然一座生生不息的“活化石”。

南禅寺

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是唐代武宗灭法前唯一保存下来的佛殿,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大殿。南禅寺大殿建于唐建中三年(782年),比佛光寺还早七十五年。其中佛像为唐塑,1999年不幸被毁被盗,被称为“南禅劫”。

南禅寺大殿位于五台县东冶镇李家庄旁一处高岗上,属于五台山台外寺庙。寺宇坐北向南,占地面积3078平方米。寺内主要建设有山门(观音殿)、东西配殿(菩萨殿和龙王殿)和大殿,组成一个四合院式的建筑。

唐建大佛殿,为南禅寺主殿,原貌瑰丽。方整的基台几乎占了整个院落的一半,全殿共用檐柱12根,殿内没有天花板,也没有柱子,梁架制作极为简练,墙身不负载重量,只起隔挡的作用。南禅寺的屋顶是全国古建中最平缓的屋顶,与明清时崇尚的“陡如山”明显不同。也就是说,从唐代到清代,年代越近,建筑的屋顶越陡峭。纵观南禅寺,最普通的板门,最简单的直棂窗,屋顶只是一片静悄悄的灰色布瓦,除了鸱尾,正脊与垂脊上没有任何花纹装饰。殿内17尊唐塑佛像姿态自然、表情逼真,同敦煌莫高窟唐代塑像如出一辙。

南禅寺中最著名的文物,是大殿里那几尊唐代塑像。除了甘肃莫高窟外,这些都是内地现存最早的佛教塑像,非常珍贵。可惜近年发生了大规模的文物抢劫,据《中国文物报》报道,1999年11月24日晚7点左右,三名歹徒闯进南禅寺,将保管人员打伤捆绑起来,割断电话线,砸开佛坛的钢网门锁。大殿里的唐代佛像被当胸挖开,腹内宝物被偷走,文殊菩萨的后背也被掏开,其余几尊塑像同样受到破坏。唐代特有的两尊最美丽的“似宫娃”供养菩萨被锯断劫走,狮童塑像也从脚跟处被掰断劫走。

专家估计这可能是文物贩子指定不法分子,有组织有预谋地抢劫,然后迅速走私出境。一般人不会知道这个山间小寺的价值,更不会知道佛像的胸腹中藏有佛经宝物。如今大殿的门口装上了铁栏杆,游人只能隔着栏杆远望。见神坛上一尊唐代大金刚,虎背熊腰,怒目圆睁,大脸憋成了红枣一样的深褐。被盗的文物如今杳无音信,令人不由扼腕叹息。

春风醉了诗H38d
2011-07-11
知道答主
回答量:2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1.3万
展开全部
第一、规模宏大,规划严整 唐代建筑的大木柞结构图
唐都城长安原是隋代规划兴建的,面积83平方公里,是今西安市区(明西安城)的8倍。使之成为当时世界最宏大繁荣的城市。长安城的规划是中国古代都城中最为严整的。其他府城、衙署等建筑的宏敞宽广,也为任何封建朝代所不及。   唐代建筑的大木柞结构图第二、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   隋唐时,不仅加强了城市总体规划。宫殿、陵墓等建筑也加强了突出主体建筑的空间组合,强调了纵轴方向的陪衬手法。这种手法正是明清宫殿、陵墓布局的渊源所在。唐代帝陵多利用自然地形,因山为坟,因此比秦汉时的人造巨冢更有气势;陵墓的神道极长,石雕刚健雄伟,数量也较前加多,墓内壁画尤为生动。   第三、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   到了隋唐,大体量的建筑已不再象汉代那样依赖夯土高台外包小空间木建筑的办法来解决。各构件,特别是斗拱的构件形式及用料都已规格化,定型化反映了施工管理水平的进步,加速了施工速度,对建筑设计也有促进作用。   第四、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   掌握设计与施工的技术人员“都料”,专业技术熟练,专门从事公私房设计与现场指挥,并以此为生。一般房屋都在墙上画图后按图施工。房屋建成后还要在梁上记下他的名字(见柳宗元的《梓人传》)。“都料”的名称直到元朝仍在沿用。   唐代建筑的大木柞结构图第五、砖石建筑有进一步发展   主要是佛塔采用砖石者增多。中国保留下来的唐塔均为砖石塔。唐时砖石塔有楼阁式、密檐式与单层塔三种。   第六、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   唐代建筑风格特点是气魄宏伟,严整又开朗。现存木建筑物质反映了唐代建筑艺术加工和结构的统一,斗拱的结构、柱子的形象、梁的加工等都令人感到构件本身受力状态与形象之间内在的联系,达到了力与美的统一。而色调简洁明快,屋顶舒展平远,门窗朴实无华,给人庄重,大方的印象,这是在宋、元、明、清建筑上不易找到的特色。
编辑本段木构造型
  这是鉴真和尚主持修建的唐招提寺从唐代遗留下来的木构建筑在中国已几乎绝迹,只剩下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佛光寺大殿两处。 唐代建筑的大木柞结构图
唐代木构建筑的风格除了人们众所周知的“以中轴线左右对称”之外,还有什么呢?唐代木构建筑一眼看上去给人的印象是:结构简单,朴实无华,雄伟气派。它的造型特点主要包括:   一、斗拱硕大。斗拱大是唐代木构建筑最基本的特征,因为斗拱大,屋檐看上去较为深远。   二、简单而粗犷的鸱吻。鸱吻就是房屋屋脊两端的一种装饰物,唐代木构建筑的鸱吻一般作鸱鸟嘴或鸱鸟尾状。   三、屋檐高挑。唐代木构建筑的屋檐高挑向上翘起,而且屋檐通常分为上下两层。   四、屋瓦呈青黑色。   五、柱子较粗。唐代木构建筑的柱子比较粗,而且下粗上细,体现了唐朝人以胖为美的审美取向。   六、色调单一。唐代木构建筑所包含的颜色不会超过两种,一般均为红白两色或黑白两色。   最标准的唐代风格木构建筑当推日本平城京奈良法隆寺东大殿。
编辑本段建筑技艺
   日本奈良唐昭提寺金堂
唐朝单栋建筑在长方形平面中,以满堂柱网双槽平面和内外槽平面最多,或有龟头屋,挟屋等的平面变化。唐朝殿堂各间面阔有两种,一为明间大而左右各间小;一为各间相等。唐代的建筑组群主次分明,高低错落,大型廊院组合复杂,正殿左右或翼以回廊,形成院落,转角处和庭院两侧又有楼阁和次要殿堂,并有横向扩展的建筑组群方式,在中央主要庭院左右,再建纵向庭院各一至二组,而在个组之间之夹道来解决交通和防火问题。   唐代的的瓦有灰瓦、黑瓦和琉璃瓦三种。灰瓦较为疏松,用于一般建筑。黑瓦质地紧密,经过打磨,表面光滑,多使用于宫殿和寺庙上。长安大明宫出土的琉璃瓦以绿色居多,蓝色次之,并有绿琉璃砖。唐朝重要建筑的屋顶,常用叠瓦脊和鸱尾,其鸱尾的形制比之宋、元、明、清各代远为简洁秀拔。唐瓦当则多用莲瓣图案。还有用木做瓦,外涂油漆,和“镂铜为瓦”的。此外,唐代建筑的屋顶坡度较缓,屋顶曲线恰倒好处,歇山顶的房屋收山很深,并配有精美的悬鱼;较重要的建筑都用线条鲜明的筒瓦,在屋脊上还常用不同颜色的瓦件“剪边”,更加突出了屋顶的轮廓。以上这些,再加上雄健的斗拱,深远的出檐,素雅的外墙粉饰和带“侧脚”、“生起”的立柱,便形成了大唐建筑高贵富丽的形象。   唐代的斗拱已臻成熟极盛,有一斗、一斗三升、双抄单拱、人字形补间铺作、双抄双下昂和四抄偷心等等……。其风格奔放,但又不失典雅,再加上唐式建筑斗拱与柱比例甚大,更使它的结构之美显现的淋漓尽致。 唐代的门窗多用版门和直棂窗,门扇分上中下,上部高装直棂便于采光,且门窗框四周加线脚。唐代栏杆多用勾片栏板或用卧棂栏杆,其下并护以雁翅版,可石制望柱和螭首已见于大明宫含元殿遗址中,可知当时重要建筑的台基上使用石制栏杆。唐代台基,临水建筑使用木结构的柱、枋斗拱外,一般建筑用砖石二料构成,再在台基外侧设散水一周。台基的地栿、脚柱、间柱阶沿石等都饰以雕刻或彩绘,踏步面和垂带石亦是,但也有用花砖的。唐代柱础多用莲花柱础,比较矮平。城楼基座有斗拱,用梯形梁架做城门道或用叉手做城门道。   在垂足而坐的习惯普遍后,长桌、长凳、腰围凳、扶手椅及靠背椅应运而生。唐代家具的式样趋朴素,实用大方,线条柔和,装饰嵌铀及制作技术均有进步,室内布置亦多样化,富于生活情趣。
编辑本段壁画风貌
  敦煌唐代壁画里的宫殿,可以首先注意那些表现“宫阙”的画面。在第397窟有两座初唐时绘制的宫阙:中央是宫城正门,上建两层门楼;左右夹建二台,就是阙台,平面向前略伸使整体平面呈一浅“”字;阙台上各建有一座单层阙楼,其纵轴和中央城楼平行。盛唐第172窟有两座宫城门,平面都是形,上有城楼、挟屋和曲折连屋,城下列戟架。这两图都是宫阙。晚唐第9窟中有一城楼,在城楼前左右各一阙台,台上也有纵轴和城楼平行的阙楼,三座建筑之间以弧形城墙相连。 敦煌第172窟建筑细部(盛唐)
唐代建筑壁画可以看出,唐代宫阙是从周汉就有的阙发展来的,并与东汉至北朝盛行的坞壁阙有更密切的传承关系。“阙”之一名,首见于《诗经》。《郑风·子衿》曰:“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说明周时已经有了阙。自东周以至东汉,阙主要都是作为一种礼制性建筑而存在的。形制是两座孤立的台,台上有屋,对峙于宫门、城门、墓道和庙门之前,起标表入口以壮观瞻的作用。大约自东汉中期开始直至南北朝,坞壁大量兴起,在坞门处往往也建阙,它不再孤立于大门外边而是紧挟在坞门两侧,突出了它的物质性功能即军事防御作用。坞壁阙在敦煌早期窟中也可大量见到,大都是塑出的,称为阙形龛,双阙中间连有屋顶,但中间屋顶仍低于左右阙,保持有汉阙双峙的构思;少数是画出的,其中有的中央屋顶比双阙为高,显出了以中央屋顶为构图中心的新意匠,为阙的继续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隋唐以后,随着国家的统一,社会趋于安定,同时也随着中央集权制的加强,这种在汉代本来是有严格等级规定的阙又恢复了它的权威性而且更加严格了,遂专属之于帝室,而且除个别帝陵有墓阙外,阙都建于宫门处,形成了宫阙独步的局面。   敦煌壁画中的临水栏杆、台基 从壁画的宫阙形象可以知道,唐代的宫阙总体平面是“”字形,左右二阙不再象坞壁阙那样与大门在一条直线上而是更向前推移出去。这种现象说明阙的防卫性意义又降低到次要的地位,而重新突现了它的礼制性意义。从这一点看,似乎唐阙是汉阙的某种恢复。但历史虽然有可能是相似的却永远也不会重复,由汉至唐,阙的发展也经历着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唐阙在阙台与门楼之间有墙连系着,又特别强调中央城楼,这些都说明唐代宫阙是魏晋坞壁阙的直接发展。高大巍峨的中央城楼位置后退,强烈显示了它在整座建筑中的构图立体作用;左右阙楼位置前伸,与它形成犄角之势,只处于陪衬的地位,三者共同组成了一座极富统一感的建筑整体。在壁画宫阙中,我们还注意到它们的中央城楼大都又各分出左中右三部,左右二部和中部的关系又形成了一个较小范围的统一整体,突出于外的城台进一步加强了它的统一感。人们在远处时更多的是对全景范围的大整体的感受,走近以后,中央城楼的统一构图随之突现,在整个行进过程中,建筑都以其不同规模的完整艺术形象吸引着人们的注意。 唐代建筑壁画
字形平面拉开了整组建筑的深度,使它比坞壁阙所能控制的空间大大扩张了,再加上它的绝对尺度的扩大,气势当然也要大得多。平面的进退又加强了对立面高低错落的感受,丰富了建筑群的造型。字所围的封闭空间,本身就具有压抑感,其内界面又是大片墙面,就更使人们感到森严,对人发挥了强烈的震慑作用。汉代人崔豹曾说:“阙……人臣将朝,至此则思其所阙,故谓之阙”(《古今注》),这话虽不免有望文生义之嫌,却也透露了礼制性阙的精神功能作用。人臣至此,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起自己的“缺点”,而顿起悚惧之心,阙,充分体现了它作为君临天下的皇权象征的意义。建筑就是通过这样的空间造型手段来发挥它的艺术作用的,在这种场合,恐怕象绘画、雕塑等其它艺术的感染作用就不能和它相比了。
编辑本段首都建筑
  唐代建筑唐代首都长安城,是当时中国的政冶、经济、文化中心,也是那个时候全世界规 模最大的都市之一。城始建於二(西元五八二年)六月,第二年三月完成。最初名“大兴城”,到唐代才改称长安城,并作了修建和扩充。城内有帝王后妃的官城,有政府机关所在的皇城。有商业区东西二市,还有一百零八坊。全市规划整齐,作棋盘状,总面积83平方公里,约是现在西安城(明清时建)的七倍半多。   长安城及各宫殿建筑形制,历代有不少学者考证研究,并作图志之。但早在唐长安城即已被破坏殆尽,学者的考证多根据文献,其中不免颇多错误。50年代末期开始,考古工作者对长安城作了多次采勘和发掘,复原了部份城垣、城门、宫殿,对长安城有了更却确切的了解。 敦煌壁画中的临水栏杆、台基
长安城的四城墙与西门(现存的城墙为明代所建),长安城外郭城(京城)东西长9721公尺,南北长8651.7公尺,墙厚在9至12公尺左右。现在仅残存墙基,埋在地下。每面城各有城门三座,南面当中是长安城的正门明德门,明德门向北是止对皇城的朱雀门和正对太极宫的承大门,有五个门道,较其他城门多两道。门道宽5公尺,最旁边的两道有车辙痕,有的车辙从中间三个门道前面绕至两端的门道通行。推测当时左右两端的门道专给车辆行走,其次二门则出入行人。而当中一门,从石门槛雕刻特别精致看,大约只有皇帝郊祀或出行时才通行。    城中最北部是宫城,东西长1.80.3公尺,南北长1492.1公尺。包括了太极宫、东宫和掖宫三座宫殿。太极宫也叫“西内”,就是隋的大兴宫,位居宫城中央,东西各有一墙与东宫、掖庭宫相隔。整个城被现在的西安市区所占据。唐长安复原图石碑中大晴宫部分的模本   紧接著宫城之南是皇城,也叫“子城”,东西长与宫城相同,南北长1843.6公尺。皇城是政府机关所在,三省、九寺、四监均在此。可惜现在遗址上面满是建筑,无从勘测。   唐代斗拱(大雁塔门楣石刻殿堂图· 局部)皇城东南、西南是东市和西山,隋代称为“都会市”、“利人市”、这是长安城的商业中心,也是当时最繁荣的地区,据载两市各有二百二十行之多,可见当时贸易之盛。两市均呈长方形,市内有南北向和东西向的平行街道各两条,交叉成井字形,把整个市划成九个长方形,每方都临街,方之内还有小巷道,巷道下有砖砌的排水沟,设计相当完备。   东市的东北,贴近外廓城东城垣处有兴庆宫,建於玄宗开元二年(西元七一四年),系作为离宫之用。以後多次扩充,到了开元十六年乾脆移此听政,根据一九五八年探测的结果,发现城门楼、宫殿、回廊建筑遗迹十七处,多残破不可辨识,仅西南一隅有勤政务本楼、花萼相辉楼可确认。据文献记载,宫内还有龙堂、南薰殿、兴庆殿、沈香庭等建筑。名诗人杜甫在“丹青引”一诗中有“开元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南薰殿”的句子。兴庆宫也称“南内”,是规模最大的 唐代斗拱
三大内之一,玄宗时代又移此听政,不难想见当时的规模。    关於长安城的街道,各文献的记载一致,都是南北向街道十一条,宽一百步;东西向十四条,宽四十七步、六十步、一百步不等。探勘结果与文献大致相符,街道笔直,作正东西和正南北向,交错如棋盘。街面而中间高,两侧低,旁边有宽2.5公尺左右的排水沟,两旁绿树成荫。一般街道宽在30公尺以上,通各城门者较宽,便於通行车辆。尤其皇城正门朱雀门前面的朱雀街,是贯通京城南北的上轴,北连宫城,南出明德门至郊祀之所,特别宽阔,长达150公尺以上。这种设计很合乎城市交通的需要,比之现代都市毫不逊色。    街道划分出来的即一百零八坊及东西二市,各坊有坊墙,坊内有街道、下水沟,每坊有名字,成一个独立小单位,宅院、庙宇就盖在坊内。
编辑本段代表建筑
广仁王庙
  在山 广仁王庙
西芮城县城北4公里古魏城城垣遗址内,中龙泉村北的高阜之上,坐落着一座四合院形的庙堂建筑,它与永乐宫、古魏城、五龙泉、万仙泉形成了一个天然的文物群。整个建筑结构简练,古朴雄浑。2001年06月25日,广仁王庙作为唐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庙后条山葱翠,古堞峥嵘;庙前泉涌成溪,林木苍郁,这便是供奉龙泉之神“广仁王”的庙宇——广仁王庙。又因五龙泉水从庙基前涌出的缘故,当地群众也俗称其为“五龙庙”。五龙庙由正殿、戏台、厢房组成,四周有围墙,东南角辟有小门。正殿座北向南,为唐大和五年(831)建造,五开间四架椽进深三间,平面呈长方形,单檐歇山顶,柱头斗拱为五铺双抄偷心造,各种斗欹部的幽度极深,拱瓣棱角显明,内部搁架铺作斗拱硕大,叉手长壮,侏儒柱细短,构成极平缓的厦坡,只有五台山南禅寺可相比拟。殿内无柱,梁架全部露明。整个建筑结构简练,古朴雄浑,显示了唐代建筑风格。
天台庵
  天台庵位于山西省平顺县城东北25公里处王曲村口的坛形孤山上,始建于唐末天祜四年(公元907年)。庵院的规模并不大,它是中国仅存的四座完整的唐代木结构古建筑之一,是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台庵东傍山谷、西临漳水,坐北向南,占地面积970平方米,建筑面积90余平方米。院子的东部矗立着唐碑一通,由于数百年的风雨剥蚀,字迹已经风化,已无法再看清上面的文字。 天台庵
天台庵佛殿建在1米高的石台基上,广深各3间,面阔7.15米,进深7.12米,平面看去,近似一正方形。大殿单檐歇山顶,举折平缓,出檐深广,其翼角下四根粗大的擎檐柱均为后世所加。屋顶施灰筒瓦及硕大的琉璃鸱吻。此殿的琉璃脊饰当为金代所改,但仍保留古风。佛殿檐下四周设台明,正面明间台明下安装踏跺,殿身四周为圆形木柱,柱间施阑额,不用普拍枋。殿身各柱柱头卷杀平缓优美,柱上施斗口跳斗拱,均用足材拱,跳头上施替木承托撩檐槫。壁内施两道单材柱头方,方间用小斗承托。柱头方表面柱头部位刻出泥道重拱,各面柱头铺作之慢拱拱身甚长,形制古朴。正立面明间正中施补间铺作一朵,亦为斗口跳,但用单材。山面及北立面明间无斗口跳,仅于上层柱头方上隐刻一斗三升斗拱。转角铺作45°斜向出跳用足材拱,正方向上的出跳均用单材。   殿身结构为典型的四架椽屋,通檐用二柱。现存的几根直抵于四椽栿下之柱均为后世所补加。明间前后檐平槫下施襻间。平梁上施驼峰+蜀柱承托横拱,拱上施替木承托脊槫。山面斗拱柱头铺作里转出一跳华拱承托箚牵。角部用45°递角梁。殿内梁架及斗拱上保留有简单的清式彩绘,山花壁内尚有部分清代壁画残迹。天台庵大殿规模不大,但结构简练,相交严实,没有繁杂装饰之感,这体现了唐代建筑的特点。天台庵大殿虽然具有很多后期修缮的痕迹,但其依然是中国现存唐代木结构古建筑的珍贵实例,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南禅寺
  位于山西省五台县西南的李家庄,离县城二十余公里。重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距今1200多年。寺宇坐北向南,占地面积3078平方米。寺内主要建设有山门(观音殿)。东西配殿(菩萨殿和龙王殿)和大殿。组成一个四全院式的建设。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殿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一座唐代木结构建筑,也是亚洲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寺中唐代雕塑精湛,堪称唐代雕塑艺术的珍品,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 南禅寺大殿
南禅寺禅寺座北面南,规模不大,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寺院南北长60米、东两宽51米多,寺内现分东、西两院,有殿宇6座,除主体建筑大佛殿三间是唐代原物外,山门内的四合院中,东、西配殿,即建于明代的龙王庙和建于清代的观音殿、菩萨殿。东跨院全为僧房,也是明、清时期的建筑。   唐建大佛殿,为南禅寺主殿,外观秀丽,形体俊美、古朴。三间正殿高大雄伟,据实际测量,面宽十一点六二米,进深九点九米。方整的基台几乎占了整个院落的一半,大殿三间见方,单檐灰瓦歇山顶,全殿由由台基、屋架、屋顶三部分组成,共用檐柱12根,殿内没有天花板,也没有柱子,梁架制作极为简练,墙身不负载重量,只起隔挡的作用。屋顶重量主要是通过梁架由檐墙上的柱子支撑。檐墙起间隔内外和防御风雨侵袭的作用。四周各柱,柱头微向内倾,与横梁构成斜角;四根角柱稍高,与层层迭架、层层伸出的斗拱构成“翘起”。即使梁、柱、枋的结合更加紧凑,增加了建筑物的稳固力,又使出檐深而不低暗,使整个大殿形成有收有放、有抑有扬、轮廓秀丽、气势雄浑的风格,给人以庄重而健美的感觉。屋脊两端装饰着鸱吻。全殿结构简练,形体稳健,庄重大方,体现了中国中唐大型木构建筑的显著特色。正殿重建于782年(唐德宗建中三年),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唐代木构建筑,堪称国宝。殿内的一根大平梁上面,保存有不十分明显的墨迹:“因旧名(时)大唐建中三年……重建殿法显等谨志”,是此殿重建年代的佐证。推算起来,距今已一千二百多年了。墨书题记的两行字迹很淡,四周似乎被刮去了一层,所以,有字迹处微觉高起。看来,原有题记不止于此,或许在尔后修理时曾被刨去。
佛光寺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台山佛光寺
,位于山西省五台县的佛光新村,距县城三十公里。因此寺历史悠久,寺内佛教文物珍贵,故有“亚洲佛光”之称。寺内正殿即东大殿,建于唐朝大中十一年,即公元 857年。从建筑时间上说,它仅次于建于唐建中三年(公元 782年)的五台县南禅寺正殿,在全国现存的木结构建筑中居第二位。佛光寺的唐代建筑。唐代雕塑、唐代壁画、唐代题记,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都很高,被人们称为“四绝”。   佛光寺大殿并不高大,貌似平常,但却被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称为“中国第一国宝”,因为它打破了日本学者的断言:在中国大地上没有唐朝及其以前的木结构建筑。
编辑本段宫殿建筑
综述
   唐代建筑
大明宫在长安城禁苑中,位于城东北部的龙首原。此宫建于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原名永安宫,龙朔二年(公元662年),高宗命令扩建,第二年即迁入大明宫听政。乾宁三年(公元896年)此宫毁于兵火。大明宫周长7.6多公里。面积约3.2平方公里;宫城共11个城门,其东、西、北三面都有夹城;南部有三道宫墙护卫,墙外的丹凤门大街宽达176米,是唐代最为宏伟的宫殿建筑群。经考古发掘在大明宫内有含元殿、麟德殿、三清殿等大型遗址。
含元殿
   大明宫含元殿
含元殿是大明宫的正殿,殿基高于坡下15米,面阔11间,进深4间,殿外四周有宽约5米的“玉阶”三级,殿前有长达70余米的龙尾道至殿阶。殿前方左右分峙翔鸾、栖凤二阁,殿阁之间有回廊相连,成“凹”形,是周汉以来“阙”制的发展,且影响了历代宫阙直至明紫禁城的午门。含元殿在“凹”形平面上组合大殿高阁,相互呼应,轮廓起伏,体量巨大,气势伟丽,开朗而辉煌,极富精神震慑力。古时有人形容它的气魄“如日之生”、“如在霄汉”,不愧为大唐建筑杰出的代表。含元殿662年开始营建,翌年建成,以后的200多年间一直被使用,是举行国家仪式、大典之处,所谓“千官望长安,万国拜含元”、“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就是描写含元殿大朝会的盛况。遗憾的是,如此壮丽的宫殿,于886年毁于战火。
麟德殿
   麟德殿复原图
麟德殿在大明宫太液池西的一座高地上,是皇帝宴饮群臣的地方,也是大明宫内另一组伟大的建筑。它的遗址已被发掘,底层面积合计约达5000平方米,由四座殿堂(其中两座是楼)前后紧密串连而成,是中国最大的殿堂。在主体建筑左右各有一座方形和矩形高台,台上有体量较小的建筑,各以弧形飞桥与大殿上层相通。据推测,在全组建筑四周可能有廊庑围成庭院。麟德殿以数座殿堂高低错落地结合到一起,以东西的较小建筑衬托出主体建筑,使整体形象更为壮丽、丰富。   五代时的室内布置(《韩熙载夜宴图》·局部)三清殿   三清殿原建筑规模宏大,布局对称严谨,主次分明,总占地24亩, 是福建省现存最大的古代道教建筑,现仅有主殿三清殿、山门与东岳殿,西岳殿两座附属殿。三清殿总体采用厅堂型构架混用殿阁型做法的建筑,殿内竖有20根木石连接大柱,柱头采用偷心造法,上用十字令拱,体现唐代的典型特征,殿内梁架纵横,柱网罗列,体现出变化统一的和谐美,斗拱出跳,下昂调节,又显示等差有度的节奏感,整个建筑沉浸在大音希声的艺术氛围中,精美的图案与雕刻展现着古艺术之美,具有极高文物价值。   由于三清殿位于市区中央,伴随着城市的建设,古建筑保护问题也日益迫切,目前当地政府已经为三清殿划定了6168平方米的保护区域。本着合理利用原则,修葺一新的三清殿大殿经常举办艺术、书画展览,东岳殿开辟为文博艺术城,门口也逐步发展成为莆田的古玩交易市场。如今三清殿正成为莆田的一个重要的文化活动中心。
编辑本段陵墓建筑
  唐代帝陵多利用自然地形,因山为坟,因此比秦汉时的人造巨冢更有气势;陵墓的神道极长,石雕刚健雄伟,数量也较前加多,墓内壁画尤为生动。   唐乾陵是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的合葬墓,是唐陵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座。它因山为坟,海拔1049米,呈圆锥形,南北主轴线长达4.9公里,陵园周长40公里,由内外两城组成。外城遗迹已难寻觅,内城遗址犹存,面积2.4平方公里,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门,门外均有石刻,当年陵园内还有献殿、下宫、画像词堂等建筑。据记载,唐后期曾重建殿宇378间,初建时的规模显然更加庞大。现乾陵遗存的主要是朱雀门外的神道和其两侧的石刻。长长的神道两侧有2组残存的土阙和石刻114件,石刻有华表、翼马、朱雀、 石马、石人、石狮等,多用整块巨石雕成,雕工精细,线条流畅,气势伟岸,富于质感,反映了盛唐的国威和工艺水平。   乾陵的建筑质量极高,墓道用石条密封,并在缝隙中灌铁水,极难开启,因此成为唯一没有被盗的唐代皇帝陵墓。乾陵周围这有十七座陪葬墓,已发掘的有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和懿德太子墓。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霁雨若初
推荐于2019-08-29 · TA获得超过12.4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52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9万
展开全部

第一、布局严密整齐,气派磅礴

体现此特点最显著的就是都城长安城,长安原是隋代规划兴建的,面积83平方公里,是今西安市区(明西安城)的8倍。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壮美繁荣的城市,是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长安城的规划是中国古代都城中最为严整的。

正是他的严整也促进了建筑技艺的发展。唐代其他府城、衙署、寺庙、塔楼等建筑的宏敞宽广,这些都是结合了前人的设计理念,再在此基础上革新创造出来的。

第二、建筑坐落分明

唐代的建筑组群层次有序分明,错落有致,建筑一般成方形,最中为正殿,也称为前殿,前殿后面是后殿,一般为人们的住所,而正殿是建筑主人所居住的。

第三、建筑取材和建筑技艺的发展

唐代的建筑材料有木材,瓦石和砖块,目前我国保留下来的唐塔均为砖石塔。现在河南嵩山嵩岳寺砖塔,是唐建砖石结构建筑的代表。

建筑取材用的瓦有灰瓦、黑瓦和琉璃瓦三种。灰瓦较为疏松,用于一般建筑,一般百姓住房多用灰瓦。黑瓦质地紧密,经过加工打磨,使表面光滑,可使用于宫殿和寺庙上。

拓展资料:

唐朝(公元618-907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高潮时期,建筑技术和艺术也有巨大发展。唐朝建筑的风格特点是气魄宏伟,严整开朗。

建筑发展到了一个成熟的时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建筑体系。它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形体俊美,庄重大方,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舒展而不张扬,古朴却富有活力,正是当时时代精神的完美体现。

从唐至今,历经千年,包括大名鼎鼎的“佛光寺”在内,如今中国现存的唐代建筑仍有百十余座,砖石建筑在其中占绝大多数,而仅存的4座唐代木构建筑,则悉数皆在山西省境内。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唐朝建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加油甲戌
2011-07-11
知道答主
回答量:4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楼阁 飘台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