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童年的古诗

潮潮xii
高粉答主

2019-08-20 · 关注我不会让你失望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9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0.5万
展开全部

1、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出自清代:高鼎《村居》

白话文释义: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2、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出自唐代:白居易《池上》

白话文释义: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3、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出自宋代:杨万里《舟过安仁》

白话文释义:一只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竿,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当帆让船前进啊。

4、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出自: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译文:篱笆稀稀落落,一条小路通向远方,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却还尚未形成树阴。小孩子飞快地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可是蝴蝶突然飞入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5、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出自: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译文:篱笆稀稀落落,一条小路通向远方,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却还尚未形成树阴。小孩子飞快地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可是蝴蝶突然飞入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啵啵ZqTaHI
2013-03-07 · TA获得超过1015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7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3.4万
展开全部
古朗月行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 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 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 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 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 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 凄怆摧心肝。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伦,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观游鱼》【唐】白居易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田家》【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花影》【宋】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牧童》【宋】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三首古诗词,描写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读着这些诗词,顿觉清新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浓郁的生活情趣洋溢在字里行间。从那充满灵气的诗句里,我们可以窥见古代儿童的生活场景,感觉那遥远的、古人童年的生活;那一幕一幕生活的场景,一经诗人的生花妙笔,就变得生动、鲜活起来,虽事隔千年,却犹如发生在身边。一种亲切感,也便油然而生。
选编这三首诗词,目的有三:一是通过学习,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童年生活的纯真和美好;二是通过背诵、默写古诗词,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三是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是理解诗词的意思,背诵、默写诗词,体会童年生活的无邪和美好。
牧童
1课文简说。
《牧童》一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的。
2词句解析。
(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诗句给我们以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一个“铺”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表现出来了;一个“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草场的宽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笛声的悠扬悦耳,使我们想象到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未见牧童,先闻其声,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当然,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2)“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诗人笔锋一转,开始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没有家人聚集的场景,没有伙伴嬉戏的情景,吃饱了饭的牧童,连蓑衣都不脱,就躺在月夜里的草地上。是累了,想躺下来好好地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欢月夜的景色,想好好地欣赏一下?仰望明亮的月儿,牧童心里会想些什么?或者什么都没想,就睡着了……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让我们不禁浮想联翩。
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我们的心灵感到宁静。《牧童》一诗,不仅让我们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与恬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自然放松。白天有牛和牧笛为友,晚上有清风明月相伴,真如世外桃源的生活。当然,透过诗,我们也看到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舟 过 安 仁
1课文简说。
此诗写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所见到的情景。
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和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这里有作者的所见: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也有作者的所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2词句解析。
(1)“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这可能是诗人闲来一瞥发现的情景,当然,两个小孩很快引起了他的注意,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虽坐在船上,却没有划船,竹篙收起来了,船桨也停在那里,这不是很奇怪吗?由此可见,此时作者的心情是闲适的,也是比较愉快的,所以才注意到两个孩童的所作所为。
(2)“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这里省略了诗人看到的两个孩子撑伞的事,省略了作者心中由此产生的疑问,而直接把疑窦顿解的愉悦写了出来。怎么解开的呢?可能是诗人看到孩童异常的行为,就开始更认真地观察、思考,结果当然是恍然大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也可能是直接就问两个孩子,孩子把原因讲给他听的。不管怎样,知道了原因,作者一定是哑然失笑,为小童子的聪明,也为他们的童真和稚气,于是欣然提笔,记录下这充满童趣的一幕。
杨万里写田园诗,非常善于利用儿童稚态,起到点化诗境的效果。他的《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①梅子留酸软牙齿,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②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可以参阅。不同的是,《舟过安仁》是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全诗都是写儿童的稚气行为。杨万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赞赏有加。当然,从中也可以看出诗人的童心不泯。
清平乐·村居
1课文简说。
辛弃疾现存词有六百多首,是唐宋词作家中存词最多的一个。他的作品不仅内容丰富,风格也随着内容的变化而变化。这首小词,便全然不同于他那些激昂慷慨的作品,呈现出一种清新、宁馨的风格。
诗人首先把我们的目光带到了一座小茅草屋,茅草屋就在长满青草的溪边。听见茅草屋有人操着柔媚的南方口音带着醉意在互相说话取笑,是谁呢?原来是一对白发夫妻;再看看茅草屋外,老夫妻的大儿子在小溪的东面锄豆田里的杂草,二儿子正在编鸡笼子,调皮可爱的小儿子,趴在溪边剥着莲蓬,那憨稚之态格外让人喜欢。诗人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田园景物,描绘出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2词句解析。
(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诗人开篇用素描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江南农村的特色,为人物的出现安排了特定的背景。接着讲老公公和老婆婆,他们讲话的声音带着醉意,愈加显得温柔、有趣,可以看出老年人生活的安详,从“媚好”,可以看出他们精神的愉快。读来觉得有无限温情充溢胸中。
(2)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几句集中写这一农户。诗人眼前的画面在继续扩展:整劳力在溪东的豆地里锄草,半大的孩子在编织鸡笼,最小的孩子在溪边趴着剥莲蓬玩耍。诗人着力于“小儿”的描绘,“溪头卧剥莲蓬”形象地刻画出他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最喜”表达了他对小儿的喜爱之情,这喜爱之情缘于小儿的可掬憨态:在溪头趴着,悠闲地剥着莲蓬,何等的调皮,何等的自在啊!当然,这里也不乏诗人看到这样安详的农家生活状态后心里产生的愉悦之感。
可以说,这是诗人偶然捕捉到的一个生活镜头,同时在不经意间,流露了诗人那极富生活情趣、极富人情味的内心世界。听到那低绕婉转的南方口音,看到这样一幅一家老小其乐融融的乡村生活场景,诗人内心一定充满了无限的柔情和温暖。这个普通的农家,他们也许是清贫的,却又是多么地幸福和快乐啊!老夫妻和和气气,孩子们尽自己所能地进行劳动,心态是那么的平和,最小的孩子无忧无虑地玩耍,享受着童年美好的时光,这一切,是多么让人心生感慨啊!当然,诗人并没有将内心的这种感受直接诉诸笔端,可从他那看似客观的描述中,感受到宁静的乡村生活给他带来的精神上的享受。

1认识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牧童、蓑衣、鸡笼、莲蓬”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牧童》。
3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1对正在经历童年的孩子来说,童年故事应该是不陌生的。但是,诗中展现的童年故事,却又不一样。可以说,读着它们的时候,就是穿越千年时空,去揭开尘封的古老故事。探究千年以前的儿童是怎样生活的,这个话题本身对学生就有足够的吸引力,他们会怀着浓浓的兴趣投入到学习中去。所以,教学中可以利用儿童的阅读期待,调动起他们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2三首古诗词在内容上是有联系的,都是写童年生活的。在学习课文时,既可以把三首诗词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学,体会其内容上的相似之处,感悟童年生活因环境的各异,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又可以重点学一首,放手让学生自学其他两首。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所以两种教学设计都是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3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拼音把每首诗词读正确,读流利,在此基础上,从整体上对诗词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然后结合注释,采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理解每句诗词的意思,进而理解整首诗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诗词,背诵诗词。
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应尽量避免就词解词的做法,要体现从整体入手的原则。比如《牧童》一诗,对“六七里”和“三四声”,就不能单纯地从字面上来理解,而要结合前面的“草铺横野”“笛弄晚风”来体会实际的意思,想象诗句展现在眼前的意境,感受这样表达的语言美和音律美。
比如《舟过安仁》,“怪生”除了有“怪不得”的意思,还包含着诗人了解原因后的恍然,也包含着理解了两个童子撑伞行为而由此产生的好笑有趣的心理。“怪生”一词看似平常,作者体味到的趣和童子行为的趣就在其中了。
再比如《清平乐·村居》,“喜”字不单解作“喜欢”,它可以说是词的点睛之笔。小儿的顽皮和淘气,为这幅乡村图增添了更为祥和更为温馨的气氛,使它霎时有了生机,有了光彩。所以说小儿是最招人喜欢的,不仅喜欢他的天真烂漫,喜欢他的无忧无虑,更喜欢有了他,这个普通的农家给人的那种美好的感觉。
4加强朗读和背诵。典范诗文的积累,是一种重要的积累,它不仅是语言积累,而且是文化积淀。要采用多种方式训练学生诵读,应避免单纯的朗读技巧的指导和机械的朗读腔调的模仿。结合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对作者感情的体会,引导学生把握住作者的感情基调,读出自己的感受。应该说,三首诗都是叙事诗,有的融景于事,情感是淡婉的,不是激昂的,所以在读的时候突出故事的特点,突出事情的趣味。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把古诗词正确地背诵下来。
5在学生对诗意有所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课后练习第3题,引导学生深入读悟,结合自己的感悟和课文中的插图,想象诗中呈现的情景,体会诗中描述的孩子们童年生活的有趣。学生的感悟可能是不同的,但只要他有所体会,是发自内心的感受,就要给予鼓励。在感受到趣的时候,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改编成一个小故事写下来。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经验积累,鼓励他们大胆地想象,揣摩人物的心理,恰当地描写人物的动作和语言,从而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
6课外,可让学生搜集、诵读、积累有关写童年趣事的诗词,有条件的可以组织一次主题语文活动,把学生搜集和积累的古诗词进行交流,激发学生读背、积累古诗词的兴趣。
7教学本课生字,可引导学生利用掌握的学习方法记忆字形,通过形近字对比或结合形声字的特点,扎实地写好生字。本课出现的多音字“剥”读bāo。要在初读时帮助学生读准字音,熟读时体会它们的意思。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你们正经历着人生的美好季节,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都是美好的。童年的你们,正赶上了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甚至是新奇有趣的。可是,你们想知道一千多年前的儿童,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吗?有许多喜爱儿童和富有童心的诗人,他们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作品,在他们的诗词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千年以前的孩子的生活情景。让我们乘上诗词的飞船,穿越时光的隧道,去分享古代儿童生活的乐趣吧!
二、自读自悟,感知诗词大意
1自由读三首古诗词,借助拼音读准诗句。
2认读生字。
3边读边想,从整体上感知诗词的大意。可按以下提示的思考题来思考:
(1)每首诗词分别写了几个孩子?是哪句提到的?
(2)诗词中的孩子分别在干什么?你从哪句知道的?
三、交流自学情况
1指读三首古诗词,相机指导读正确。提示“乐”“亡”“剥”的读音。
对比读一读,并对学生对字音的质疑做出简要的解释。“亡”是古汉语中的读法,同今“无”。比较下列多音字的读音:
快乐——清平乐剥落——剥皮剥莲蓬亡羊补牢——亡赖
2交流对上面问题的思考。
3抄写生字,注意“蓑”字的写法。
四、理解诗句,回答问题
练习把古诗词读流利,结合注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并进行深入思考:
诗中描述的儿童的童年生活怎么样?你觉得诗人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写的?你还有什么疑问想提出来和大家交流?
第 二 课 时
一、练习用自己的话讲讲每首诗词的意思
1在自学的基础上,小组交流三首诗词的意思。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1234590gy
2012-09-11 · TA获得超过531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4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4.7万
展开全部
古朗月行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 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 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 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 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 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 凄怆摧心肝。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伦,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三首古诗词,描写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读着这些诗词,顿觉清新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浓郁的生活情趣洋溢在字里行间。从那充满灵气的诗句里,我们可以窥见古代儿童的生活场景,感觉那遥远的、古人童年的生活;那一幕一幕生活的场景,一经诗人的生花妙笔,就变得生动、鲜活起来,虽事隔千年,却犹如发生在身边。一种亲切感,也便油然而生。
选编这三首诗词,目的有三:一是通过学习,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童年生活的纯真和美好;二是通过背诵、默写古诗词,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三是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是理解诗词的意思,背诵、默写诗词,体会童年生活的无邪和美好。
牧童
1课文简说。
《牧童》一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的。
2词句解析。
(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诗句给我们以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一个“铺”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表现出来了;一个“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草场的宽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笛声的悠扬悦耳,使我们想象到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未见牧童,先闻其声,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当然,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2)“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诗人笔锋一转,开始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没有家人聚集的场景,没有伙伴嬉戏的情景,吃饱了饭的牧童,连蓑衣都不脱,就躺在月夜里的草地上。是累了,想躺下来好好地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欢月夜的景色,想好好地欣赏一下?仰望明亮的月儿,牧童心里会想些什么?或者什么都没想,就睡着了……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让我们不禁浮想联翩。
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我们的心灵感到宁静。《牧童》一诗,不仅让我们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与恬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自然放松。白天有牛和牧笛为友,晚上有清风明月相伴,真如世外桃源的生活。当然,透过诗,我们也看到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舟 过 安 仁
1课文简说。
此诗写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所见到的情景。
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和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这里有作者的所见: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也有作者的所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2词句解析。
(1)“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这可能是诗人闲来一瞥发现的情景,当然,两个小孩很快引起了他的注意,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虽坐在船上,却没有划船,竹篙收起来了,船桨也停在那里,这不是很奇怪吗?由此可见,此时作者的心情是闲适的,也是比较愉快的,所以才注意到两个孩童的所作所为。
(2)“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这里省略了诗人看到的两个孩子撑伞的事,省略了作者心中由此产生的疑问,而直接把疑窦顿解的愉悦写了出来。怎么解开的呢?可能是诗人看到孩童异常的行为,就开始更认真地观察、思考,结果当然是恍然大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也可能是直接就问两个孩子,孩子把原因讲给他听的。不管怎样,知道了原因,作者一定是哑然失笑,为小童子的聪明,也为他们的童真和稚气,于是欣然提笔,记录下这充满童趣的一幕。
杨万里写田园诗,非常善于利用儿童稚态,起到点化诗境的效果。他的《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①梅子留酸软牙齿,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②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可以参阅。不同的是,《舟过安仁》是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全诗都是写儿童的稚气行为。杨万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赞赏有加。当然,从中也可以看出诗人的童心不泯。
清平乐·村居
1课文简说。
辛弃疾现存词有六百多首,是唐宋词作家中存词最多的一个。他的作品不仅内容丰富,风格也随着内容的变化而变化。这首小词,便全然不同于他那些激昂慷慨的作品,呈现出一种清新、宁馨的风格。
诗人首先把我们的目光带到了一座小茅草屋,茅草屋就在长满青草的溪边。听见茅草屋有人操着柔媚的南方口音带着醉意在互相说话取笑,是谁呢?原来是一对白发夫妻;再看看茅草屋外,老夫妻的大儿子在小溪的东面锄豆田里的杂草,二儿子正在编鸡笼子,调皮可爱的小儿子,趴在溪边剥着莲蓬,那憨稚之态格外让人喜欢。诗人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田园景物,描绘出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2词句解析。
(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诗人开篇用素描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江南农村的特色,为人物的出现安排了特定的背景。接着讲老公公和老婆婆,他们讲话的声音带着醉意,愈加显得温柔、有趣,可以看出老年人生活的安详,从“媚好”,可以看出他们精神的愉快。读来觉得有无限温情充溢胸中。
(2)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几句集中写这一农户。诗人眼前的画面在继续扩展:整劳力在溪东的豆地里锄草,半大的孩子在编织鸡笼,最小的孩子在溪边趴着剥莲蓬玩耍。诗人着力于“小儿”的描绘,“溪头卧剥莲蓬”形象地刻画出他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最喜”表达了他对小儿的喜爱之情,这喜爱之情缘于小儿的可掬憨态:在溪头趴着,悠闲地剥着莲蓬,何等的调皮,何等的自在啊!当然,这里也不乏诗人看到这样安详的农家生活状态后心里产生的愉悦之感。
可以说,这是诗人偶然捕捉到的一个生活镜头,同时在不经意间,流露了诗人那极富生活情趣、极富人情味的内心世界。听到那低绕婉转的南方口音,看到这样一幅一家老小其乐融融的乡村生活场景,诗人内心一定充满了无限的柔情和温暖。这个普通的农家,他们也许是清贫的,却又是多么地幸福和快乐啊!老夫妻和和气气,孩子们尽自己所能地进行劳动,心态是那么的平和,最小的孩子无忧无虑地玩耍,享受着童年美好的时光,这一切,是多么让人心生感慨啊!当然,诗人并没有将内心的这种感受直接诉诸笔端,可从他那看似客观的描述中,感受到宁静的乡村生活给他带来的精神上的享受。

1认识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牧童、蓑衣、鸡笼、莲蓬”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牧童》。
3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1对正在经历童年的孩子来说,童年故事应该是不陌生的。但是,诗中展现的童年故事,却又不一样。可以说,读着它们的时候,就是穿越千年时空,去揭开尘封的古老故事。探究千年以前的儿童是怎样生活的,这个话题本身对学生就有足够的吸引力,他们会怀着浓浓的兴趣投入到学习中去。所以,教学中可以利用儿童的阅读期待,调动起他们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2三首古诗词在内容上是有联系的,都是写童年生活的。在学习课文时,既可以把三首诗词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学,体会其内容上的相似之处,感悟童年生活因环境的各异,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又可以重点学一首,放手让学生自学其他两首。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所以两种教学设计都是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3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拼音把每首诗词读正确,读流利,在此基础上,从整体上对诗词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然后结合注释,采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理解每句诗词的意思,进而理解整首诗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诗词,背诵诗词。
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应尽量避免就词解词的做法,要体现从整体入手的原则。比如《牧童》一诗,对“六七里”和“三四声”,就不能单纯地从字面上来理解,而要结合前面的“草铺横野”“笛弄晚风”来体会实际的意思,想象诗句展现在眼前的意境,感受这样表达的语言美和音律美。
比如《舟过安仁》,“怪生”除了有“怪不得”的意思,还包含着诗人了解原因后的恍然,也包含着理解了两个童子撑伞行为而由此产生的好笑有趣的心理。“怪生”一词看似平常,作者体味到的趣和童子行为的趣就在其中了。
再比如《清平乐·村居》,“喜”字不单解作“喜欢”,它可以说是词的点睛之笔。小儿的顽皮和淘气,为这幅乡村图增添了更为祥和更为温馨的气氛,使它霎时有了生机,有了光彩。所以说小儿是最招人喜欢的,不仅喜欢他的天真烂漫,喜欢他的无忧无虑,更喜欢有了他,这个普通的农家给人的那种美好的感觉。
4加强朗读和背诵。典范诗文的积累,是一种重要的积累,它不仅是语言积累,而且是文化积淀。要采用多种方式训练学生诵读,应避免单纯的朗读技巧的指导和机械的朗读腔调的模仿。结合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对作者感情的体会,引导学生把握住作者的感情基调,读出自己的感受。应该说,三首诗都是叙事诗,有的融景于事,情感是淡婉的,不是激昂的,所以在读的时候突出故事的特点,突出事情的趣味。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把古诗词正确地背诵下来。
5在学生对诗意有所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课后练习第3题,引导学生深入读悟,结合自己的感悟和课文中的插图,想象诗中呈现的情景,体会诗中描述的孩子们童年生活的有趣。学生的感悟可能是不同的,但只要他有所体会,是发自内心的感受,就要给予鼓励。在感受到趣的时候,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改编成一个小故事写下来。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经验积累,鼓励他们大胆地想象,揣摩人物的心理,恰当地描写人物的动作和语言,从而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
6课外,可让学生搜集、诵读、积累有关写童年趣事的诗词,有条件的可以组织一次主题语文活动,把学生搜集和积累的古诗词进行交流,激发学生读背、积累古诗词的兴趣。
7教学本课生字,可引导学生利用掌握的学习方法记忆字形,通过形近字对比或结合形声字的特点,扎实地写好生字。本课出现的多音字“剥”读bāo。要在初读时帮助学生读准字音,熟读时体会它们的意思。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你们正经历着人生的美好季节,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都是美好的。童年的你们,正赶上了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甚至是新奇有趣的。可是,你们想知道一千多年前的儿童,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吗?有许多喜爱儿童和富有童心的诗人,他们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作品,在他们的诗词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千年以前的孩子的生活情景。让我们乘上诗词的飞船,穿越时光的隧道,去分享古代儿童生活的乐趣吧!
二、自读自悟,感知诗词大意
1自由读三首古诗词,借助拼音读准诗句。
2认读生字。
3边读边想,从整体上感知诗词的大意。可按以下提示的思考题来思考:
(1)每首诗词分别写了几个孩子?是哪句提到的?
(2)诗词中的孩子分别在干什么?你从哪句知道的?
三、交流自学情况
1指读三首古诗词,相机指导读正确。提示“乐”“亡”“剥”的读音。
对比读一读,并对学生对字音的质疑做出简要的解释。“亡”是古汉语中的读法,同今“无”。比较下列多音字的读音:
快乐——清平乐剥落——剥皮剥莲蓬亡羊补牢——亡赖
2交流对上面问题的思考。
3抄写生字,注意“蓑”字的写法。
四、理解诗句,回答问题
练习把古诗词读流利,结合注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并进行深入思考:
诗中描述的儿童的童年生活怎么样?你觉得诗人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写的?你还有什么疑问想提出来和大家交流?
第 二 课 时
一、练习用自己的话讲讲每首诗词的意思
1在自学的基础上,小组交流三首诗词的意思。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i_am_field
推荐于2017-09-19 · TA获得超过727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063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75万
展开全部
古朗月行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 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 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 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 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 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 凄怆摧心肝。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伦,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观游鱼》【唐】白居易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田家》【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花影》【宋】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牧童》【宋】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追问
《所见》有了。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snowsky婧婧
2012-03-12 · TA获得超过1538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4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3.9万
展开全部
古朗月行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 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 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 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 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 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 凄怆摧心肝。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伦,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观游鱼》【唐】白居易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田家》【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花影》【宋】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牧童》【宋】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6)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