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电影艺术主要的叙述表现手段之1 50
5个回答
展开全部
电影中的叙述表现手段:
【电影剧作表现手段】
表现手段指文艺创作中运用的各种具体艺术手法。电影是以视听结合语言和时空自由变化特性为艺术表现手段。电影剧作表现手段即指电影剧作者在对电影语言、电影艺术特性及其规律加以把握的基础上,在剧作中所运用的视听结合、时空变化等电影艺术思维方式。
【主观式叙述】
是从叙事方式或视点结构的角度着眼的一种结构形式。指电影剧作中将某个人物置于类似“第一人称”的地位,并以其口吻和视角来叙述事件和结构情节的方法。主观式叙述的叙述者常常是影片的主人公,也可以是其他人物(如影片《红高粱》);叙述的内容可以是曾经发生的事,可以是正在发生的事,也可以是过去的与现在各种事件不同时态的交叉。它们都是人物所闻、所见,通常以主观叙述者的画外音的形式来导引画面的实现。叙述有着明显的主观性和感情色彩。
【客观式叙述】
从叙事方式或视点结构的角度着眼的一种结构形式。将电影剧作中某个人物置于类似“第三人称”的地位并以其口吻和视角来叙述事件和结构情节的方法。这种叙述方法中,讲述者可以是事件的参与者,但更多时候是旁观者,叙述带有更多的客观描述性,表现方式上更为自由,更易于按照生活本来面貌再现生活。有的影片人物和情节虽然是通过剧中人物回忆方式叙述出来的,然而就其性质看,其叙述内容仍是客观的。同时,客观叙述中也渗透着创作者的情感和审美态度。客观式叙述还有一种“全面性”的含义,即剧作超然局外,可自由地看到一切人和事,称为“上帝视点”、“万能视点”。
【主客观交替式叙述】
电影剧作中客观叙述与主观叙述交叉进行方法。剧作在作者叙述中不断插入人物的回忆、想象等,展示人物心理活动。视点在客观、主观之间转换,兼有客观叙事性和主观抒情性作用。通过两种不同方式的交叉叙述,推进情节发展。它将过去、现在、未来三种时态结合起来,形成多时空跳跃的剧作结构。剧作时空的跳跃性缩短了时间跨度,带来叙述形式的变化和内容的扩充。叙述中主客观视点转换要有清晰性,避免叙述和表达上的模糊和杂乱。
【多角度叙述】
是剧作主观式叙述方法的变化和发展。由几个剧中人从不同角度共同说明同一事件或同一人物,由此形成对同一对象的多角度描述,达到对事件和人物比较全面完整的描写和刻划。特别是用来表现复杂的事件和复杂的性格时,虽然不同人物的叙述都可能带有个人色彩,然而正是这种“主观”的集合,加强了影片总体叙述的客观真实性。也有另一种情况,多角度叙述不完全在于求得完整性和真实性,还要表达某种整体寓意性或引起异议。
【闪回式叙述】
电影剧作中描述正在发生的事件时,插人对这事件追叙内容的方法。这种方法常用于补充叙述那些属于整个情节链条中重要环节的往事,以交代背景、介绍人物,使观众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等。随着电影艺术和社会生活的发展,闪回式叙述手法的运用大量和经常地转入人物的内心,重点已不在对某件往事的追叙,而是表现人物对事件的心理反应、事件和动作的人格心理动因,进而产生了电影剧作的心理结构。对比较复杂的闪回手法的运用要注意叙述的清晰性。
【夹叙夹议式叙述】
电影剧作中叙述过程中夹带议论的方法。伴随画面的变化,作者对所描写的情节、人物以画外音的形式进行解说、评价和议论。这种方法有利于观众直接感受作者的态度和理解影片内容。作者的议论不是对画面已表达内容的重复,而是对画面内容的强调、补充、深化和强化,或揭示画面难以呈现的人物内心活动、情绪状态和揭示画面的某种寓意,也可用来增强影片的哲理性和政论性。议论应与画面内容和谐一致,力避冗长。善于对应社会心理的关注点,即能耐人寻味。
【平行式叙述】
电影剧作中对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动作、事件和情节线索的并列平行表现。其基础是平行表现的不同动作的统一目的性和结构完整性。不同地点同时发生的动作,不同时间发生的不同动作,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发生的不同动作都可以平列起来表现。它们虽按各自逻辑发展,但彼此紧密联系,互为补充,互为衬托,统一于剧作完整构思。这种方法有益紧凑剧情,强化冲突,有益叙述较为复杂的情节内容和揭示深刻的思想内涵,有益形成对照和比较,产生比喻、对比等效果。
【交叉式叙述】
是平行叙述的一种发展。指电影剧作中两上或两个以上平行动作或场景的交替展现。与平行叙述的不同,在于交叉叙述特别强调平行动作在时间上的同一性和快速交替性,以及动作最终的同一归宿。常用以表现各种惊险场面,增强观众的悬念感。
蒙太奇:法文montage的音译,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电影创作的主要叙述手段和表现手段之一。电影将一系列在不同地点,从不同距离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摄的镜头排列组合起来,叙述情节,刻画人物。但当不同的镜头组接在一起时,往往又会产生各个镜头单独存在时所不具有的含义。例如卓别林把工人群众进厂门的镜头,与被驱赶的羊群的镜头组接在一起;普多夫金把春天冰河融化的镜头,与工人示威游行的镜头组接在一起,就使原来的镜头表现出新的含义。爱森斯坦认为,将对列镜头组接在一起时,其效果“不是两数之和,而是两数之积”。凭借蒙太奇的作用,电影享有时空的极大自由,甚至可以构成与实际生活中的时间空间并不一致的电影时间和电影空间。蒙太奇可以产生演员动作和摄影机动作之外的第三种动作,从而影响影片的节奏。早在电影问世不久,美国导演,特别是格里菲斯,就注意到了电影蒙太奇的作用。后来的苏联导演库里肖夫、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等相继探讨并总结了蒙太奇的规律与理论,他们的有关著作对电影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蒙太奇原指影像与影像之间的关系而言,有声影片和彩色影片出现之后,在影像与声音(人声、音响、音乐),声音与声音,彩色与彩色,光影与光影之间,蒙太奇的运用又有了更加广阔的天地。蒙太奇的名目众多,迄今尚无明确的文法规范和分类,但电影界一般倾向分为叙事的、抒情的和理性的(包括象征的、对比的和隐喻的)三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电影理论家巴赞(Andr Bazin, 1918-1958)对蒙太奇的作用提出异议,认为蒙太奇是把导演的观点强加于观众,限制了影片的多义性,主张运用景深镜头和场面调度连续拍摄的长镜头摄制影片,认为这样才能保持剧情空间的完整性和真正的时间流程。但是蒙太奇的作用是无法否定的,电影艺术家们始终兼用蒙太奇和长镜头的方法从事电影创作。也有人认为长镜头实际上是利用摄影机动作和演员的调度,改变镜头的范围和内容,并称之为“内部蒙太奇”。
【蒙太奇】
原是法文建筑学上的一个词的译音,是装配和构成的意思。这个词被借用到电影中来。在一个较长时期里,它公认的含义是:在电影制作中,导演需要把整部影片的内容分成许多不同镜头,分别拍摄以后,再依照原来的制作构思,将分散的镜头有顺序地剪辑组合起来,形成一部完整的影片。这种技巧就叫电影蒙太奇。
通过相同或不同的电影元素的结合而产生新的含义,即实现电影元素的艺术组接,这是蒙太奇最本质的涵意。由此可以确认广义蒙太奇的概念,即:蒙太奇首先是电影创作的总体思维原则。蒙太奇不仅是镜头与镜头的组接,蒙太奇的单位也不仅是镜头,它可以是大于镜头的段落,也可以是镜头内部的不同构成元素。它包括镜头之间声音与声音、画面与声音、色彩与色彩等蒙太奇的关系。镜头内部多项主题的并存、不同色彩的对比、光亮暗影的配置等表现形态以及影片的总体构思和结构方式直至剪辑艺术,都应当归入蒙太奇范畴。蒙太奇有着多种艺术功用:对电影的各种组成元素衔接组合,对电影的时间、空间进行艺术再创造,形成艺术节奏,使电影产生诗情画意,深化思想内容等等。
【蒙太奇思维】
电影思维的核心,电影艺术创作者必须具有的基本思维原则和思维方式。特别是电影编剧和导演在进行剧本和影片创作构思时,必须具有总体把握剧作内在联系和未来影片结构样式的宏观角度,具有将各种艺术表现元素做全局性的、全局与局部相互关联的、内部节奏与外部节奏辩证统一的完整银幕视听形象布局的自觉意识。
【心理蒙太奇】
表现蒙太奇手法之一。通过各种内容镜头的对列、交叉、穿插等组接方式和声音与画面(包括黑白与彩色)的各种结合方式,直接而生动地展示出人物片断的、跳跃的心理活动和精神状态,如人物闪念、回忆、梦境、幻觉、想象、思索甚至潜意识活动等。形象表现带有人物强烈的主观色彩。对这种手法运用的评判没有固定样式规则,常常要与一定的接受效果相联系,看其是否具有可接受性,是否贴切,是否准确地表达了某种感受,是否恰切地显示着某种寓意,等等。在电影与观众互动的途程中,心理蒙太奇也出现了主观性表现与客观性表现相融合的趋势。
【隐喻蒙太奇】
表现蒙太奇的手法之一。即传统的电影比喻手法。其最基本的形式是,将两个有相似点的不同内容的镜头(画面)衔接并列表现,从而产生一种比喻意义。电影发展百年以来,简单化、表面化、晦涩的和某些陈旧的比喻手法已被逐步抛弃,同时,隐喻蒙太奇仍在运用,在更自然、新颖手法的追求中,有了形式和内容方面的新的发展。
【对比蒙太奇】
表现蒙太奇的手法之一。通过镜头、场景、段落之间在内容上(如贫与富、生与死、悲与喜、正义与邪恶、成功与失败等迥然不同的形象)或形式上(如景别大小、角度俯仰、光线明暗、色彩冷暖、声音强弱、动与静等对立的表现元素)的强弱变化的对比,产生相互强调、相互冲突、相互影响等效果,以强化表现内容、情绪和思想,或表达创作者的某种寓意。有时,平行蒙太奇与对比蒙太奇交织在一起,但其中仍有一个起着主要的作用。如影片《大清炮队》中,一面是炮台将陷落,爱国将士做最后拼搏,一面是总兵府正开庆功会,总兵等人洋洋自得……,显然,这里主要不是在叙述情节,而是重在对比。对比手法,包括一定蒙太奇结构(镜头、场景、段落)中的形象诸方面的自比。
【叙述性蒙太奇】
秉承艺术的再现性原则,以交代情节、展示事件进程为表征的蒙太奇类型。是电影艺术最基本的叙述原则。它要求按照情节发展的时间流程、逻辑关系、因果联系切换与组合镜头、场面和段落,展现动作的连贯性,推动情节发展,引导观众理解剧情。随着电影艺术的发展和观众的成熟,“叙述”的面貌有了很多变化,单一的“叙述”虽然还存在,但在过程叙述中更多地蕴涵意义,成为了叙述性蒙太奇的深层要求。
【平行蒙太奇】
叙述蒙太奇的一种基本手法。指两条或两条以上情节线索并列表现分头叙述而统一在一个完整的情节结构或叙事主题中。常见情形有:同一时间、不同空间的平行表现,如影片《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中,一面是瓦斯科夫在指挥战斗,一面是女战士奔跑在回去报告的路上;同一时间、同一空间的平行表现,如影片《南征北战》中,我军与敌军同时争夺凤凰山摩天岭主蜂;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平行叙述,如影片《淮海战役》中,在某个时空,蒋介石召集军事会议,在另一个时空,我中央举行“五大”书记会议。作为电影平行思维结构艺术,平行蒙太奇也注意从视觉造型方面做探索,如不同情节的银幕画面分割表现等。
【交叉蒙太奇】
叙述蒙太奇的一种基本手法。是平行蒙太奇的发展。平行蒙太奇注重于平行表现的情节线索的总体一致性、剧情或事件的内在联系。交叉蒙太奇注重的是它所并列表现的情节线索的严格同时性、相互依存性和交替表现的快速频繁性。其中一条线索的发展往往影响或决定另一条或数条线索的发展,彼此制约,这种手法以激烈紧张的气氛、矛盾冲突的尖锐性和悬念感,牢牢掌握观众情绪。
【表现蒙太奇】
秉承艺术的表现性原则,以加强艺术表现力、强化艺术的表现性色彩为主旨的蒙太奇类型。它的目的不是叙述情节,而是重在表现寓意,揭示含义和突出地表达某种思想、情感、情绪和心理。传统的表现蒙太奇以镜头的对列为基础,通过相连或相连镜头在形式上或内容上的相互对照、冲击,产生单独镜头本身不具有或更为丰富的含义。随着电影艺术的发展和观众观赏能力的增强,表现蒙太奇的表意方式越来越多样,各种电影元素都可以通过决心构思在表现蒙太奇的各种手法中发挥作用,促发激情,激发观众的联想,启迪思考。
【连续蒙太奇】
叙事蒙太奇的一种基本手法。指电影叙述按单一情节线索的自然进程做连续性安排,动作、情节、人物情绪表现按照事件的逻辑顺序发展。电影中大量的叙述就是靠这种具有清晰和细致特点的传统蒙太奇手法。但这种手法有时容易造成冗长缓慢的感觉。在电影与观众双向联系的历史发展中,连续蒙太奇的叙述节奏发生了变化,有时也与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手法交互使用,并融入某些表现蒙太奇因素。同时,其情节叙述过程被越来越多的赐予意义。
【重复蒙太奇】
表现蒙太奇手法之一。蒙太奇结构中,富有各种寓意性的镜头、场面以及电影艺术的各种表现元素在一定艺术构思中反复出现,产生独特的寓意,表达某种哲理,并造成强调、对比、呼应、渲染等艺术效果。它是艺术中的重复手法在电影中的运用。重复蒙太奇的运用,一是采用从内容到形式完全重复的方式,达到突出意蕴、渲染氛围等作用;二是通过事物形式上的重复来突出事物的内容和本质,强调人物命运、性格、心理的变化,以刻划人物形象,丰富哲理意蕴,深化主题。
【库里肖夫效应】
苏联电影导演列夫.库里肖夫为了弄清蒙太奇的并列作用,做了一项有名的镜头剪接实验。他给俄国名演员莫兹尤辛拍了一个毫无表情的特写镜头,分别接在一盆汤、一个作游戏的孩子和一具老妇人的尸体镜头前面,出乎意外的是,他发现观众看到了演员的“表演”,即:看到汤时表现出饥饿感,看到孩子时表现出喜悦,看到老妇人尸体时表现出悲伤。而实际上这都是由于镜头的组接使观众产生了联想。从这个试验中,库里肖夫得出结论:造成电影情绪反应的,不是单个镜头的内容,而是几个画面之间的并列,是镜头组接和剪辑的作用。这就是所谓库里肖夫效应。
【电影剧作表现手段】
表现手段指文艺创作中运用的各种具体艺术手法。电影是以视听结合语言和时空自由变化特性为艺术表现手段。电影剧作表现手段即指电影剧作者在对电影语言、电影艺术特性及其规律加以把握的基础上,在剧作中所运用的视听结合、时空变化等电影艺术思维方式。
【主观式叙述】
是从叙事方式或视点结构的角度着眼的一种结构形式。指电影剧作中将某个人物置于类似“第一人称”的地位,并以其口吻和视角来叙述事件和结构情节的方法。主观式叙述的叙述者常常是影片的主人公,也可以是其他人物(如影片《红高粱》);叙述的内容可以是曾经发生的事,可以是正在发生的事,也可以是过去的与现在各种事件不同时态的交叉。它们都是人物所闻、所见,通常以主观叙述者的画外音的形式来导引画面的实现。叙述有着明显的主观性和感情色彩。
【客观式叙述】
从叙事方式或视点结构的角度着眼的一种结构形式。将电影剧作中某个人物置于类似“第三人称”的地位并以其口吻和视角来叙述事件和结构情节的方法。这种叙述方法中,讲述者可以是事件的参与者,但更多时候是旁观者,叙述带有更多的客观描述性,表现方式上更为自由,更易于按照生活本来面貌再现生活。有的影片人物和情节虽然是通过剧中人物回忆方式叙述出来的,然而就其性质看,其叙述内容仍是客观的。同时,客观叙述中也渗透着创作者的情感和审美态度。客观式叙述还有一种“全面性”的含义,即剧作超然局外,可自由地看到一切人和事,称为“上帝视点”、“万能视点”。
【主客观交替式叙述】
电影剧作中客观叙述与主观叙述交叉进行方法。剧作在作者叙述中不断插入人物的回忆、想象等,展示人物心理活动。视点在客观、主观之间转换,兼有客观叙事性和主观抒情性作用。通过两种不同方式的交叉叙述,推进情节发展。它将过去、现在、未来三种时态结合起来,形成多时空跳跃的剧作结构。剧作时空的跳跃性缩短了时间跨度,带来叙述形式的变化和内容的扩充。叙述中主客观视点转换要有清晰性,避免叙述和表达上的模糊和杂乱。
【多角度叙述】
是剧作主观式叙述方法的变化和发展。由几个剧中人从不同角度共同说明同一事件或同一人物,由此形成对同一对象的多角度描述,达到对事件和人物比较全面完整的描写和刻划。特别是用来表现复杂的事件和复杂的性格时,虽然不同人物的叙述都可能带有个人色彩,然而正是这种“主观”的集合,加强了影片总体叙述的客观真实性。也有另一种情况,多角度叙述不完全在于求得完整性和真实性,还要表达某种整体寓意性或引起异议。
【闪回式叙述】
电影剧作中描述正在发生的事件时,插人对这事件追叙内容的方法。这种方法常用于补充叙述那些属于整个情节链条中重要环节的往事,以交代背景、介绍人物,使观众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等。随着电影艺术和社会生活的发展,闪回式叙述手法的运用大量和经常地转入人物的内心,重点已不在对某件往事的追叙,而是表现人物对事件的心理反应、事件和动作的人格心理动因,进而产生了电影剧作的心理结构。对比较复杂的闪回手法的运用要注意叙述的清晰性。
【夹叙夹议式叙述】
电影剧作中叙述过程中夹带议论的方法。伴随画面的变化,作者对所描写的情节、人物以画外音的形式进行解说、评价和议论。这种方法有利于观众直接感受作者的态度和理解影片内容。作者的议论不是对画面已表达内容的重复,而是对画面内容的强调、补充、深化和强化,或揭示画面难以呈现的人物内心活动、情绪状态和揭示画面的某种寓意,也可用来增强影片的哲理性和政论性。议论应与画面内容和谐一致,力避冗长。善于对应社会心理的关注点,即能耐人寻味。
【平行式叙述】
电影剧作中对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动作、事件和情节线索的并列平行表现。其基础是平行表现的不同动作的统一目的性和结构完整性。不同地点同时发生的动作,不同时间发生的不同动作,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发生的不同动作都可以平列起来表现。它们虽按各自逻辑发展,但彼此紧密联系,互为补充,互为衬托,统一于剧作完整构思。这种方法有益紧凑剧情,强化冲突,有益叙述较为复杂的情节内容和揭示深刻的思想内涵,有益形成对照和比较,产生比喻、对比等效果。
【交叉式叙述】
是平行叙述的一种发展。指电影剧作中两上或两个以上平行动作或场景的交替展现。与平行叙述的不同,在于交叉叙述特别强调平行动作在时间上的同一性和快速交替性,以及动作最终的同一归宿。常用以表现各种惊险场面,增强观众的悬念感。
蒙太奇:法文montage的音译,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电影创作的主要叙述手段和表现手段之一。电影将一系列在不同地点,从不同距离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摄的镜头排列组合起来,叙述情节,刻画人物。但当不同的镜头组接在一起时,往往又会产生各个镜头单独存在时所不具有的含义。例如卓别林把工人群众进厂门的镜头,与被驱赶的羊群的镜头组接在一起;普多夫金把春天冰河融化的镜头,与工人示威游行的镜头组接在一起,就使原来的镜头表现出新的含义。爱森斯坦认为,将对列镜头组接在一起时,其效果“不是两数之和,而是两数之积”。凭借蒙太奇的作用,电影享有时空的极大自由,甚至可以构成与实际生活中的时间空间并不一致的电影时间和电影空间。蒙太奇可以产生演员动作和摄影机动作之外的第三种动作,从而影响影片的节奏。早在电影问世不久,美国导演,特别是格里菲斯,就注意到了电影蒙太奇的作用。后来的苏联导演库里肖夫、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等相继探讨并总结了蒙太奇的规律与理论,他们的有关著作对电影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蒙太奇原指影像与影像之间的关系而言,有声影片和彩色影片出现之后,在影像与声音(人声、音响、音乐),声音与声音,彩色与彩色,光影与光影之间,蒙太奇的运用又有了更加广阔的天地。蒙太奇的名目众多,迄今尚无明确的文法规范和分类,但电影界一般倾向分为叙事的、抒情的和理性的(包括象征的、对比的和隐喻的)三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电影理论家巴赞(Andr Bazin, 1918-1958)对蒙太奇的作用提出异议,认为蒙太奇是把导演的观点强加于观众,限制了影片的多义性,主张运用景深镜头和场面调度连续拍摄的长镜头摄制影片,认为这样才能保持剧情空间的完整性和真正的时间流程。但是蒙太奇的作用是无法否定的,电影艺术家们始终兼用蒙太奇和长镜头的方法从事电影创作。也有人认为长镜头实际上是利用摄影机动作和演员的调度,改变镜头的范围和内容,并称之为“内部蒙太奇”。
【蒙太奇】
原是法文建筑学上的一个词的译音,是装配和构成的意思。这个词被借用到电影中来。在一个较长时期里,它公认的含义是:在电影制作中,导演需要把整部影片的内容分成许多不同镜头,分别拍摄以后,再依照原来的制作构思,将分散的镜头有顺序地剪辑组合起来,形成一部完整的影片。这种技巧就叫电影蒙太奇。
通过相同或不同的电影元素的结合而产生新的含义,即实现电影元素的艺术组接,这是蒙太奇最本质的涵意。由此可以确认广义蒙太奇的概念,即:蒙太奇首先是电影创作的总体思维原则。蒙太奇不仅是镜头与镜头的组接,蒙太奇的单位也不仅是镜头,它可以是大于镜头的段落,也可以是镜头内部的不同构成元素。它包括镜头之间声音与声音、画面与声音、色彩与色彩等蒙太奇的关系。镜头内部多项主题的并存、不同色彩的对比、光亮暗影的配置等表现形态以及影片的总体构思和结构方式直至剪辑艺术,都应当归入蒙太奇范畴。蒙太奇有着多种艺术功用:对电影的各种组成元素衔接组合,对电影的时间、空间进行艺术再创造,形成艺术节奏,使电影产生诗情画意,深化思想内容等等。
【蒙太奇思维】
电影思维的核心,电影艺术创作者必须具有的基本思维原则和思维方式。特别是电影编剧和导演在进行剧本和影片创作构思时,必须具有总体把握剧作内在联系和未来影片结构样式的宏观角度,具有将各种艺术表现元素做全局性的、全局与局部相互关联的、内部节奏与外部节奏辩证统一的完整银幕视听形象布局的自觉意识。
【心理蒙太奇】
表现蒙太奇手法之一。通过各种内容镜头的对列、交叉、穿插等组接方式和声音与画面(包括黑白与彩色)的各种结合方式,直接而生动地展示出人物片断的、跳跃的心理活动和精神状态,如人物闪念、回忆、梦境、幻觉、想象、思索甚至潜意识活动等。形象表现带有人物强烈的主观色彩。对这种手法运用的评判没有固定样式规则,常常要与一定的接受效果相联系,看其是否具有可接受性,是否贴切,是否准确地表达了某种感受,是否恰切地显示着某种寓意,等等。在电影与观众互动的途程中,心理蒙太奇也出现了主观性表现与客观性表现相融合的趋势。
【隐喻蒙太奇】
表现蒙太奇的手法之一。即传统的电影比喻手法。其最基本的形式是,将两个有相似点的不同内容的镜头(画面)衔接并列表现,从而产生一种比喻意义。电影发展百年以来,简单化、表面化、晦涩的和某些陈旧的比喻手法已被逐步抛弃,同时,隐喻蒙太奇仍在运用,在更自然、新颖手法的追求中,有了形式和内容方面的新的发展。
【对比蒙太奇】
表现蒙太奇的手法之一。通过镜头、场景、段落之间在内容上(如贫与富、生与死、悲与喜、正义与邪恶、成功与失败等迥然不同的形象)或形式上(如景别大小、角度俯仰、光线明暗、色彩冷暖、声音强弱、动与静等对立的表现元素)的强弱变化的对比,产生相互强调、相互冲突、相互影响等效果,以强化表现内容、情绪和思想,或表达创作者的某种寓意。有时,平行蒙太奇与对比蒙太奇交织在一起,但其中仍有一个起着主要的作用。如影片《大清炮队》中,一面是炮台将陷落,爱国将士做最后拼搏,一面是总兵府正开庆功会,总兵等人洋洋自得……,显然,这里主要不是在叙述情节,而是重在对比。对比手法,包括一定蒙太奇结构(镜头、场景、段落)中的形象诸方面的自比。
【叙述性蒙太奇】
秉承艺术的再现性原则,以交代情节、展示事件进程为表征的蒙太奇类型。是电影艺术最基本的叙述原则。它要求按照情节发展的时间流程、逻辑关系、因果联系切换与组合镜头、场面和段落,展现动作的连贯性,推动情节发展,引导观众理解剧情。随着电影艺术的发展和观众的成熟,“叙述”的面貌有了很多变化,单一的“叙述”虽然还存在,但在过程叙述中更多地蕴涵意义,成为了叙述性蒙太奇的深层要求。
【平行蒙太奇】
叙述蒙太奇的一种基本手法。指两条或两条以上情节线索并列表现分头叙述而统一在一个完整的情节结构或叙事主题中。常见情形有:同一时间、不同空间的平行表现,如影片《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中,一面是瓦斯科夫在指挥战斗,一面是女战士奔跑在回去报告的路上;同一时间、同一空间的平行表现,如影片《南征北战》中,我军与敌军同时争夺凤凰山摩天岭主蜂;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平行叙述,如影片《淮海战役》中,在某个时空,蒋介石召集军事会议,在另一个时空,我中央举行“五大”书记会议。作为电影平行思维结构艺术,平行蒙太奇也注意从视觉造型方面做探索,如不同情节的银幕画面分割表现等。
【交叉蒙太奇】
叙述蒙太奇的一种基本手法。是平行蒙太奇的发展。平行蒙太奇注重于平行表现的情节线索的总体一致性、剧情或事件的内在联系。交叉蒙太奇注重的是它所并列表现的情节线索的严格同时性、相互依存性和交替表现的快速频繁性。其中一条线索的发展往往影响或决定另一条或数条线索的发展,彼此制约,这种手法以激烈紧张的气氛、矛盾冲突的尖锐性和悬念感,牢牢掌握观众情绪。
【表现蒙太奇】
秉承艺术的表现性原则,以加强艺术表现力、强化艺术的表现性色彩为主旨的蒙太奇类型。它的目的不是叙述情节,而是重在表现寓意,揭示含义和突出地表达某种思想、情感、情绪和心理。传统的表现蒙太奇以镜头的对列为基础,通过相连或相连镜头在形式上或内容上的相互对照、冲击,产生单独镜头本身不具有或更为丰富的含义。随着电影艺术的发展和观众观赏能力的增强,表现蒙太奇的表意方式越来越多样,各种电影元素都可以通过决心构思在表现蒙太奇的各种手法中发挥作用,促发激情,激发观众的联想,启迪思考。
【连续蒙太奇】
叙事蒙太奇的一种基本手法。指电影叙述按单一情节线索的自然进程做连续性安排,动作、情节、人物情绪表现按照事件的逻辑顺序发展。电影中大量的叙述就是靠这种具有清晰和细致特点的传统蒙太奇手法。但这种手法有时容易造成冗长缓慢的感觉。在电影与观众双向联系的历史发展中,连续蒙太奇的叙述节奏发生了变化,有时也与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手法交互使用,并融入某些表现蒙太奇因素。同时,其情节叙述过程被越来越多的赐予意义。
【重复蒙太奇】
表现蒙太奇手法之一。蒙太奇结构中,富有各种寓意性的镜头、场面以及电影艺术的各种表现元素在一定艺术构思中反复出现,产生独特的寓意,表达某种哲理,并造成强调、对比、呼应、渲染等艺术效果。它是艺术中的重复手法在电影中的运用。重复蒙太奇的运用,一是采用从内容到形式完全重复的方式,达到突出意蕴、渲染氛围等作用;二是通过事物形式上的重复来突出事物的内容和本质,强调人物命运、性格、心理的变化,以刻划人物形象,丰富哲理意蕴,深化主题。
【库里肖夫效应】
苏联电影导演列夫.库里肖夫为了弄清蒙太奇的并列作用,做了一项有名的镜头剪接实验。他给俄国名演员莫兹尤辛拍了一个毫无表情的特写镜头,分别接在一盆汤、一个作游戏的孩子和一具老妇人的尸体镜头前面,出乎意外的是,他发现观众看到了演员的“表演”,即:看到汤时表现出饥饿感,看到孩子时表现出喜悦,看到老妇人尸体时表现出悲伤。而实际上这都是由于镜头的组接使观众产生了联想。从这个试验中,库里肖夫得出结论:造成电影情绪反应的,不是单个镜头的内容,而是几个画面之间的并列,是镜头组接和剪辑的作用。这就是所谓库里肖夫效应。
展开全部
蒙太奇。
法文montage的音译,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电影创作的主要叙述手段和表现手段之一。电影将一系列在不同地点,从不同距离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摄的镜头排列组合起来,叙述情节,刻画人物。但当不同的镜头组接在一起时,往往又会产生各个镜头单独存在时所不具有的含义。例如卓别林把工人群众进厂门的镜头,与被驱赶的羊群的镜头组接在一起;普多夫金把春天冰河融化的镜头,与工人示威游行的镜头组接在一起,就使原来的镜头表现出新的含义。爱森斯坦认为,将对列镜头组接在一起时,其效果“不是两数之和,而是两数之积”。凭借蒙太奇的作用,电影享有时空的极大自由,甚至可以构成与实际生活中的时间空间并不一致的电影时间和电影空间。蒙太奇可以产生演员动作和摄影机动作之外的第三种动作,从而影响影片的节奏。早在电影问世不久,美国导演,特别是格里菲斯,就注意到了电影蒙太奇的作用。后来的苏联导演库里肖夫、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等相继探讨并总结了蒙太奇的规律与理论,他们的有关著作对电影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蒙太奇原指影像与影像之间的关系而言,有声影片和彩色影片出现之后,在影像与声音(人声、音响、音乐),声音与声音,彩色与彩色,光影与光影之间,蒙太奇的运用又有了更加广阔的天地。蒙太奇的名目众多,迄今尚无明确的文法规范和分类,但电影界一般倾向分为叙事的、抒情的和理性的(包括象征的、对比的和隐喻的)三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电影理论家巴赞(Andr Bazin, 1918-1958)对蒙太奇的作用提出异议,认为蒙太奇是把导演的观点强加于观众,限制了影片的多义性,主张运用景深镜头和场面调度连续拍摄的长镜头摄制影片,认为这样才能保持剧情空间的完整性和真正的时间流程。但是蒙太奇的作用是无法否定的,电影艺术家们始终兼用蒙太奇和长镜头的方法从事电影创作。也有人认为长镜头实际上是利用摄影机动作和演员的调度,改变镜头的范围和内容,并称之为“内部蒙太奇”。
法文montage的音译,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电影创作的主要叙述手段和表现手段之一。电影将一系列在不同地点,从不同距离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摄的镜头排列组合起来,叙述情节,刻画人物。但当不同的镜头组接在一起时,往往又会产生各个镜头单独存在时所不具有的含义。例如卓别林把工人群众进厂门的镜头,与被驱赶的羊群的镜头组接在一起;普多夫金把春天冰河融化的镜头,与工人示威游行的镜头组接在一起,就使原来的镜头表现出新的含义。爱森斯坦认为,将对列镜头组接在一起时,其效果“不是两数之和,而是两数之积”。凭借蒙太奇的作用,电影享有时空的极大自由,甚至可以构成与实际生活中的时间空间并不一致的电影时间和电影空间。蒙太奇可以产生演员动作和摄影机动作之外的第三种动作,从而影响影片的节奏。早在电影问世不久,美国导演,特别是格里菲斯,就注意到了电影蒙太奇的作用。后来的苏联导演库里肖夫、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等相继探讨并总结了蒙太奇的规律与理论,他们的有关著作对电影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蒙太奇原指影像与影像之间的关系而言,有声影片和彩色影片出现之后,在影像与声音(人声、音响、音乐),声音与声音,彩色与彩色,光影与光影之间,蒙太奇的运用又有了更加广阔的天地。蒙太奇的名目众多,迄今尚无明确的文法规范和分类,但电影界一般倾向分为叙事的、抒情的和理性的(包括象征的、对比的和隐喻的)三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电影理论家巴赞(Andr Bazin, 1918-1958)对蒙太奇的作用提出异议,认为蒙太奇是把导演的观点强加于观众,限制了影片的多义性,主张运用景深镜头和场面调度连续拍摄的长镜头摄制影片,认为这样才能保持剧情空间的完整性和真正的时间流程。但是蒙太奇的作用是无法否定的,电影艺术家们始终兼用蒙太奇和长镜头的方法从事电影创作。也有人认为长镜头实际上是利用摄影机动作和演员的调度,改变镜头的范围和内容,并称之为“内部蒙太奇”。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电影剧作表现手段】
表现手段指文艺创作中运用的各种具体艺术手法。电影是以视听结合语言和时空自由变化特性为艺术表现手段。电影剧作表现手段即指电影剧作者在对电影语言、电影艺术特性及其规律加以把握的基础上,在剧作中所运用的视听结合、时空变化等电影艺术思维方式。
【主观式叙述】
是从叙事方式或视点结构的角度着眼的一种结构形式。指电影剧作中将某个人物置于类似“第一人称”的地位,并以其口吻和视角来叙述事件和结构情节的方法。主观式叙述的叙述者常常是影片的主人公,也可以是其他人物(如影片《红高粱》);叙述的内容可以是曾经发生的事,可以是正在发生的事,也可以是过去的与现在各种事件不同时态的交叉。它们都是人物所闻、所见,通常以主观叙述者的画外音的形式来导引画面的实现。叙述有着明显的主观性和感情色彩。
【客观式叙述】
从叙事方式或视点结构的角度着眼的一种结构形式。将电影剧作中某个人物置于类似“第三人称”的地位并以其口吻和视角来叙述事件和结构情节的方法。这种叙述方法中,讲述者可以是事件的参与者,但更多时候是旁观者,叙述带有更多的客观描述性,表现方式上更为自由,更易于按照生活本来面貌再现生活。有的影片人物和情节虽然是通过剧中人物回忆方式叙述出来的,然而就其性质看,其叙述内容仍是客观的。同时,客观叙述中也渗透着创作者的情感和审美态度。客观式叙述还有一种“全面性”的含义,即剧作超然局外,可自由地看到一切人和事,称为“上帝视点”、“万能视点”。
【主客观交替式叙述】
电影剧作中客观叙述与主观叙述交叉进行方法。剧作在作者叙述中不断插入人物的回忆、想象等,展示人物心理活动。视点在客观、主观之间转换,兼有客观叙事性和主观抒情性作用。通过两种不同方式的交叉叙述,推进情节发展。它将过去、现在、未来三种时态结合起来,形成多时空跳跃的剧作结构。剧作时空的跳跃性缩短了时间跨度,带来叙述形式的变化和内容的扩充。叙述中主客观视点转换要有清晰性,避免叙述和表达上的模糊和杂乱。
【多角度叙述】
是剧作主观式叙述方法的变化和发展。由几个剧中人从不同角度共同说明同一事件或同一人物,由此形成对同一对象的多角度描述,达到对事件和人物比较全面完整的描写和刻划。特别是用来表现复杂的事件和复杂的性格时,虽然不同人物的叙述都可能带有个人色彩,然而正是这种“主观”的集合,加强了影片总体叙述的客观真实性。也有另一种情况,多角度叙述不完全在于求得完整性和真实性,还要表达某种整体寓意性或引起异议。
【闪回式叙述】
电影剧作中描述正在发生的事件时,插人对这事件追叙内容的方法。这种方法常用于补充叙述那些属于整个情节链条中重要环节的往事,以交代背景、介绍人物,使观众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等。随着电影艺术和社会生活的发展,闪回式叙述手法的运用大量和经常地转入人物的内心,重点已不在对某件往事的追叙,而是表现人物对事件的心理反应、事件和动作的人格心理动因,进而产生了电影剧作的心理结构。对比较复杂的闪回手法的运用要注意叙述的清晰性。
【夹叙夹议式叙述】
电影剧作中叙述过程中夹带议论的方法。伴随画面的变化,作者对所描写的情节、人物以画外音的形式进行解说、评价和议论。这种方法有利于观众直接感受作者的态度和理解影片内容。作者的议论不是对画面已表达内容的重复,而是对画面内容的强调、补充、深化和强化,或揭示画面难以呈现的人物内心活动、情绪状态和揭示画面的某种寓意,也可用来增强影片的哲理性和政论性。议论应与画面内容和谐一致,力避冗长。善于对应社会心理的关注点,即能耐人寻味。
【平行式叙述】
电影剧作中对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动作、事件和情节线索的并列平行表现。其基础是平行表现的不同动作的统一目的性和结构完整性。不同地点同时发生的动作,不同时间发生的不同动作,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发生的不同动作都可以平列起来表现。它们虽按各自逻辑发展,但彼此紧密联系,互为补充,互为衬托,统一于剧作完整构思。这种方法有益紧凑剧情,强化冲突,有益叙述较为复杂的情节内容和揭示深刻的思想内涵,有益形成对照和比较,产生比喻、对比等效果。
【交叉式叙述】
是平行叙述的一种发展。指电影剧作中两上或两个以上平行动作或场景的交替展现。与平行叙述的不同,在于交叉叙述特别强调平行动作在时间上的同一性和快速交替性,以及动作最终的同一归宿。常用以表现各种惊险场面,增强观众的悬念感。
蒙太奇:法文montage的音译,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电影创作的主要叙述手段和表现手段之一。电影将一系列在不同地点,从不同距离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摄的镜头排列组合起来,叙述情节,刻画人物。但当不同的镜头组接在一起时,往往又会产生各个镜头单独存在时所不具有的含义。例如卓别林把工人群众进厂门的镜头,与被驱赶的羊群的镜头组接在一起;普多夫金把春天冰河融化的镜头,与工人示威游行的镜头组接在一起,就使原来的镜头表现出新的含义。爱森斯坦认为,将对列镜头组接在一起时,其效果“不是两数之和,而是两数之积”。凭借蒙太奇的作用,电影享有时空的极大自由,甚至可以构成与实际生活中的时间空间并不一致的电影时间和电影空间。蒙太奇可以产生演员动作和摄影机动作之外的第三种动作,从而影响影片的节奏。早在电影问世不久,美国导演,特别是格里菲斯,就注意到了电影蒙太奇的作用。后来的苏联导演库里肖夫、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等相继探讨并总结了蒙太奇的规律与理论,他们的有关著作对电影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蒙太奇原指影像与影像之间的关系而言,有声影片和彩色影片出现之后,在影像与声音(人声、音响、音乐),声音与声音,彩色与彩色,光影与光影之间,蒙太奇的运用又有了更加广阔的天地。蒙太奇的名目众多,迄今尚无明确的文法规范和分类,但电影界一般倾向分为叙事的、抒情的和理性的(包括象征的、对比的和隐喻的)三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电影理论家巴赞(Andr Bazin, 1918-1958)对蒙太奇的作用提出异议,认为蒙太奇是把导演的观点强加于观众,限制了影片的多义性,主张运用景深镜头和场面调度连续拍摄的长镜头摄制影片,认为这样才能保持剧情空间的完整性和真正的时间流程。但是蒙太奇的作用是无法否定的,电影艺术家们始终兼用蒙太奇和长镜头的方法从事电影创作。也有人认为长镜头实际上是利用摄影机动作和演员的调度,改变镜头的范围和内容,并称之为“内部蒙太奇”。
【蒙太奇】
原是法文建筑学上的一个词的译音,是装配和构成的意思。这个词被借用到电影中来。在一个较长时期里,它公认的含义是:在电影制作中,导演需要把整部影片的内容分成许多不同镜头,分别拍摄以后,再依照原来的制作构思,将分散的镜头有顺序地剪辑组合起来,形成一部完整的影片。这种技巧就叫电影蒙太奇。
通过相同或不同的电影元素的结合而产生新的含义,即实现电影元素的艺术组接,这是蒙太奇最本质的涵意。由此可以确认广义蒙太奇的概念,即:蒙太奇首先是电影创作的总体思维原则。蒙太奇不仅是镜头与镜头的组接,蒙太奇的单位也不仅是镜头,它可以是大于镜头的段落,也可以是镜头内部的不同构成元素。它包括镜头之间声音与声音、画面与声音、色彩与色彩等蒙太奇的关系。镜头内部多项主题的并存、不同色彩的对比、光亮暗影的配置等表现形态以及影片的总体构思和结构方式直至剪辑艺术,都应当归入蒙太奇范畴。蒙太奇有着多种艺术功用:对电影的各种组成元素衔接组合,对电影的时间、空间进行艺术再创造,形成艺术节奏,使电影产生诗情画意,深化思想内容等等。
【蒙太奇思维】
电影思维的核心,电影艺术创作者必须具有的基本思维原则和思维方式。特别是电影编剧和导演在进行剧本和影片创作构思时,必须具有总体把握剧作内在联系和未来影片结构样式的宏观角度,具有将各种艺术表现元素做全局性的、全局与局部相互关联的、内部节奏与外部节奏辩证统一的完整银幕视听形象布局的自觉意识。
【心理蒙太奇】
表现蒙太奇手法之一。通过各种内容镜头的对列、交叉、穿插等组接方式和声音与画面(包括黑白与彩色)的各种结合方式,直接而生动地展示出人物片断的、跳跃的心理活动和精神状态,如人物闪念、回忆、梦境、幻觉、想象、思索甚至潜意识活动等。形象表现带有人物强烈的主观色彩。对这种手法运用的评判没有固定样式规则,常常要与一定的接受效果相联系,看其是否具有可接受性,是否贴切,是否准确地表达了某种感受,是否恰切地显示着某种寓意,等等。在电影与观众互动的途程中,心理蒙太奇也出现了主观性表现与客观性表现相融合的趋势。
【隐喻蒙太奇】
表现蒙太奇的手法之一。即传统的电影比喻手法。其最基本的形式是,将两个有相似点的不同内容的镜头(画面)衔接并列表现,从而产生一种比喻意义。电影发展百年以来,简单化、表面化、晦涩的和某些陈旧的比喻手法已被逐步抛弃,同时,隐喻蒙太奇仍在运用,在更自然、新颖手法的追求中,有了形式和内容方面的新的发展。
【对比蒙太奇】
表现蒙太奇的手法之一。通过镜头、场景、段落之间在内容上(如贫与富、生与死、悲与喜、正义与邪恶、成功与失败等迥然不同的形象)或形式上(如景别大小、角度俯仰、光线明暗、色彩冷暖、声音强弱、动与静等对立的表现元素)的强弱变化的对比,产生相互强调、相互冲突、相互影响等效果,以强化表现内容、情绪和思想,或表达创作者的某种寓意。有时,平行蒙太奇与对比蒙太奇交织在一起,但其中仍有一个起着主要的作用。如影片《大清炮队》中,一面是炮台将陷落,爱国将士做最后拼搏,一面是总兵府正开庆功会,总兵等人洋洋自得……,显然,这里主要不是在叙述情节,而是重在对比。对比手法,包括一定蒙太奇结构(镜头、场景、段落)中的形象诸方面的自比。
【叙述性蒙太奇】
秉承艺术的再现性原则,以交代情节、展示事件进程为表征的蒙太奇类型。是电影艺术最基本的叙述原则。它要求按照情节发展的时间流程、逻辑关系、因果联系切换与组合镜头、场面和段落,展现动作的连贯性,推动情节发展,引导观众理解剧情。随着电影艺术的发展和观众的成熟,“叙述”的面貌有了很多变化,单一的“叙述”虽然还存在,但在过程叙述中更多地蕴涵意义,成为了叙述性蒙太奇的深层要求。
【平行蒙太奇】
叙述蒙太奇的一种基本手法。指两条或两条以上情节线索并列表现分头叙述而统一在一个完整的情节结构或叙事主题中。常见情形有:同一时间、不同空间的平行表现,如影片《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中,一面是瓦斯科夫在指挥战斗,一面是女战士奔跑在回去报告的路上;同一时间、同一空间的平行表现,如影片《南征北战》中,我军与敌军同时争夺凤凰山摩天岭主蜂;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平行叙述,如影片《淮海战役》中,在某个时空,蒋介石召集军事会议,在另一个时空,我中央举行“五大”书记会议。作为电影平行思维结构艺术,平行蒙太奇也注意从视觉造型方面做探索,如不同情节的银幕画面分割表现等。
【交叉蒙太奇】
叙述蒙太奇的一种基本手法。是平行蒙太奇的发展。平行蒙太奇注重于平行表现的情节线索的总体一致性、剧情或事件的内在联系。交叉蒙太奇注重的是它所并列表现的情节线索的严格同时性、相互依存性和交替表现的快速频繁性。其中一条线索的发展往往影响或决定另一条或数条线索的发展,彼此制约,这种手法以激烈紧张的气氛、矛盾冲突的尖锐性和悬念感,牢牢掌握观众情绪。
【表现蒙太奇】
秉承艺术的表现性原则,以加强艺术表现力、强化艺术的表现性色彩为主旨的蒙太奇类型。它的目的不是叙述情节,而是重在表现寓意,揭示含义和突出地表达某种思想、情感、情绪和心理。传统的表现蒙太奇以镜头的对列为基础,通过相连或相连镜头在形式上或内容上的相互对照、冲击,产生单独镜头本身不具有或更为丰富的含义。随着电影艺术的发展和观众观赏能力的增强,表现蒙太奇的表意方式越来越多样,各种电影元素都可以通过决心构思在表现蒙太奇的各种手法中发挥作用,促发激情,激发观众的联想,启迪思考。
【连续蒙太奇】
叙事蒙太奇的一种基本手法。指电影叙述按单一情节线索的自然进程做连续性安排,动作、情节、人物情绪表现按照事件的逻辑顺序发展。电影中大量的叙述就是靠这种具有清晰和细致特点的传统蒙太奇手法。但这种手法有时容易造成冗长缓慢的感觉。在电影与观众双向联系的历史发展中,连续蒙太奇的叙述节奏发生了变化,有时也与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手法交互使用,并融入某些表现蒙太奇因素。同时,其情节叙述过程被越来越多的赐予意义。
【重复蒙太奇】
表现蒙太奇手法之一。蒙太奇结构中,富有各种寓意性的镜头、场面以及电影艺术的各种表现元素在一定艺术构思中反复出现,产生独特的寓意,表达某种哲理,并造成强调、对比、呼应、渲染等艺术效果。它是艺术中的重复手法在电影中的运用。重复蒙太奇的运用,一是采用从内容到形式完全重复的方式,达到突出意蕴、渲染氛围等作用;二是通过事物形式上的重复来突出事物的内容和本质,强调人物命运、性格、心理的变化,以刻划人物形象,丰富哲理意蕴,深化主题。
【库里肖夫效应】
苏联电影导演列夫.库里肖夫为了弄清蒙太奇的并列作用,做了一项有名的镜头剪接实验。他给俄国名演员莫兹尤辛拍了一个毫无表情的特写镜头,分别接在一盆汤、一个作游戏的孩子和一具老妇人的尸体镜头前面,出乎意外的是,他发现观众看到了演员的“表演”,即:看到汤时表现出饥饿感,看到孩子时表现出喜悦,看到老妇人尸体时表现出悲伤。而实际上这都是由于镜头的组接使观众产生了联想。从这个试验中,库里肖夫得出结论:造成电影情绪反应的,不是单个镜头的内容,而是几个画面之间的并列,是镜头组接和剪辑的作用。这就是所谓库里肖夫效应。
表现手段指文艺创作中运用的各种具体艺术手法。电影是以视听结合语言和时空自由变化特性为艺术表现手段。电影剧作表现手段即指电影剧作者在对电影语言、电影艺术特性及其规律加以把握的基础上,在剧作中所运用的视听结合、时空变化等电影艺术思维方式。
【主观式叙述】
是从叙事方式或视点结构的角度着眼的一种结构形式。指电影剧作中将某个人物置于类似“第一人称”的地位,并以其口吻和视角来叙述事件和结构情节的方法。主观式叙述的叙述者常常是影片的主人公,也可以是其他人物(如影片《红高粱》);叙述的内容可以是曾经发生的事,可以是正在发生的事,也可以是过去的与现在各种事件不同时态的交叉。它们都是人物所闻、所见,通常以主观叙述者的画外音的形式来导引画面的实现。叙述有着明显的主观性和感情色彩。
【客观式叙述】
从叙事方式或视点结构的角度着眼的一种结构形式。将电影剧作中某个人物置于类似“第三人称”的地位并以其口吻和视角来叙述事件和结构情节的方法。这种叙述方法中,讲述者可以是事件的参与者,但更多时候是旁观者,叙述带有更多的客观描述性,表现方式上更为自由,更易于按照生活本来面貌再现生活。有的影片人物和情节虽然是通过剧中人物回忆方式叙述出来的,然而就其性质看,其叙述内容仍是客观的。同时,客观叙述中也渗透着创作者的情感和审美态度。客观式叙述还有一种“全面性”的含义,即剧作超然局外,可自由地看到一切人和事,称为“上帝视点”、“万能视点”。
【主客观交替式叙述】
电影剧作中客观叙述与主观叙述交叉进行方法。剧作在作者叙述中不断插入人物的回忆、想象等,展示人物心理活动。视点在客观、主观之间转换,兼有客观叙事性和主观抒情性作用。通过两种不同方式的交叉叙述,推进情节发展。它将过去、现在、未来三种时态结合起来,形成多时空跳跃的剧作结构。剧作时空的跳跃性缩短了时间跨度,带来叙述形式的变化和内容的扩充。叙述中主客观视点转换要有清晰性,避免叙述和表达上的模糊和杂乱。
【多角度叙述】
是剧作主观式叙述方法的变化和发展。由几个剧中人从不同角度共同说明同一事件或同一人物,由此形成对同一对象的多角度描述,达到对事件和人物比较全面完整的描写和刻划。特别是用来表现复杂的事件和复杂的性格时,虽然不同人物的叙述都可能带有个人色彩,然而正是这种“主观”的集合,加强了影片总体叙述的客观真实性。也有另一种情况,多角度叙述不完全在于求得完整性和真实性,还要表达某种整体寓意性或引起异议。
【闪回式叙述】
电影剧作中描述正在发生的事件时,插人对这事件追叙内容的方法。这种方法常用于补充叙述那些属于整个情节链条中重要环节的往事,以交代背景、介绍人物,使观众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等。随着电影艺术和社会生活的发展,闪回式叙述手法的运用大量和经常地转入人物的内心,重点已不在对某件往事的追叙,而是表现人物对事件的心理反应、事件和动作的人格心理动因,进而产生了电影剧作的心理结构。对比较复杂的闪回手法的运用要注意叙述的清晰性。
【夹叙夹议式叙述】
电影剧作中叙述过程中夹带议论的方法。伴随画面的变化,作者对所描写的情节、人物以画外音的形式进行解说、评价和议论。这种方法有利于观众直接感受作者的态度和理解影片内容。作者的议论不是对画面已表达内容的重复,而是对画面内容的强调、补充、深化和强化,或揭示画面难以呈现的人物内心活动、情绪状态和揭示画面的某种寓意,也可用来增强影片的哲理性和政论性。议论应与画面内容和谐一致,力避冗长。善于对应社会心理的关注点,即能耐人寻味。
【平行式叙述】
电影剧作中对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动作、事件和情节线索的并列平行表现。其基础是平行表现的不同动作的统一目的性和结构完整性。不同地点同时发生的动作,不同时间发生的不同动作,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发生的不同动作都可以平列起来表现。它们虽按各自逻辑发展,但彼此紧密联系,互为补充,互为衬托,统一于剧作完整构思。这种方法有益紧凑剧情,强化冲突,有益叙述较为复杂的情节内容和揭示深刻的思想内涵,有益形成对照和比较,产生比喻、对比等效果。
【交叉式叙述】
是平行叙述的一种发展。指电影剧作中两上或两个以上平行动作或场景的交替展现。与平行叙述的不同,在于交叉叙述特别强调平行动作在时间上的同一性和快速交替性,以及动作最终的同一归宿。常用以表现各种惊险场面,增强观众的悬念感。
蒙太奇:法文montage的音译,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电影创作的主要叙述手段和表现手段之一。电影将一系列在不同地点,从不同距离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摄的镜头排列组合起来,叙述情节,刻画人物。但当不同的镜头组接在一起时,往往又会产生各个镜头单独存在时所不具有的含义。例如卓别林把工人群众进厂门的镜头,与被驱赶的羊群的镜头组接在一起;普多夫金把春天冰河融化的镜头,与工人示威游行的镜头组接在一起,就使原来的镜头表现出新的含义。爱森斯坦认为,将对列镜头组接在一起时,其效果“不是两数之和,而是两数之积”。凭借蒙太奇的作用,电影享有时空的极大自由,甚至可以构成与实际生活中的时间空间并不一致的电影时间和电影空间。蒙太奇可以产生演员动作和摄影机动作之外的第三种动作,从而影响影片的节奏。早在电影问世不久,美国导演,特别是格里菲斯,就注意到了电影蒙太奇的作用。后来的苏联导演库里肖夫、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等相继探讨并总结了蒙太奇的规律与理论,他们的有关著作对电影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蒙太奇原指影像与影像之间的关系而言,有声影片和彩色影片出现之后,在影像与声音(人声、音响、音乐),声音与声音,彩色与彩色,光影与光影之间,蒙太奇的运用又有了更加广阔的天地。蒙太奇的名目众多,迄今尚无明确的文法规范和分类,但电影界一般倾向分为叙事的、抒情的和理性的(包括象征的、对比的和隐喻的)三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电影理论家巴赞(Andr Bazin, 1918-1958)对蒙太奇的作用提出异议,认为蒙太奇是把导演的观点强加于观众,限制了影片的多义性,主张运用景深镜头和场面调度连续拍摄的长镜头摄制影片,认为这样才能保持剧情空间的完整性和真正的时间流程。但是蒙太奇的作用是无法否定的,电影艺术家们始终兼用蒙太奇和长镜头的方法从事电影创作。也有人认为长镜头实际上是利用摄影机动作和演员的调度,改变镜头的范围和内容,并称之为“内部蒙太奇”。
【蒙太奇】
原是法文建筑学上的一个词的译音,是装配和构成的意思。这个词被借用到电影中来。在一个较长时期里,它公认的含义是:在电影制作中,导演需要把整部影片的内容分成许多不同镜头,分别拍摄以后,再依照原来的制作构思,将分散的镜头有顺序地剪辑组合起来,形成一部完整的影片。这种技巧就叫电影蒙太奇。
通过相同或不同的电影元素的结合而产生新的含义,即实现电影元素的艺术组接,这是蒙太奇最本质的涵意。由此可以确认广义蒙太奇的概念,即:蒙太奇首先是电影创作的总体思维原则。蒙太奇不仅是镜头与镜头的组接,蒙太奇的单位也不仅是镜头,它可以是大于镜头的段落,也可以是镜头内部的不同构成元素。它包括镜头之间声音与声音、画面与声音、色彩与色彩等蒙太奇的关系。镜头内部多项主题的并存、不同色彩的对比、光亮暗影的配置等表现形态以及影片的总体构思和结构方式直至剪辑艺术,都应当归入蒙太奇范畴。蒙太奇有着多种艺术功用:对电影的各种组成元素衔接组合,对电影的时间、空间进行艺术再创造,形成艺术节奏,使电影产生诗情画意,深化思想内容等等。
【蒙太奇思维】
电影思维的核心,电影艺术创作者必须具有的基本思维原则和思维方式。特别是电影编剧和导演在进行剧本和影片创作构思时,必须具有总体把握剧作内在联系和未来影片结构样式的宏观角度,具有将各种艺术表现元素做全局性的、全局与局部相互关联的、内部节奏与外部节奏辩证统一的完整银幕视听形象布局的自觉意识。
【心理蒙太奇】
表现蒙太奇手法之一。通过各种内容镜头的对列、交叉、穿插等组接方式和声音与画面(包括黑白与彩色)的各种结合方式,直接而生动地展示出人物片断的、跳跃的心理活动和精神状态,如人物闪念、回忆、梦境、幻觉、想象、思索甚至潜意识活动等。形象表现带有人物强烈的主观色彩。对这种手法运用的评判没有固定样式规则,常常要与一定的接受效果相联系,看其是否具有可接受性,是否贴切,是否准确地表达了某种感受,是否恰切地显示着某种寓意,等等。在电影与观众互动的途程中,心理蒙太奇也出现了主观性表现与客观性表现相融合的趋势。
【隐喻蒙太奇】
表现蒙太奇的手法之一。即传统的电影比喻手法。其最基本的形式是,将两个有相似点的不同内容的镜头(画面)衔接并列表现,从而产生一种比喻意义。电影发展百年以来,简单化、表面化、晦涩的和某些陈旧的比喻手法已被逐步抛弃,同时,隐喻蒙太奇仍在运用,在更自然、新颖手法的追求中,有了形式和内容方面的新的发展。
【对比蒙太奇】
表现蒙太奇的手法之一。通过镜头、场景、段落之间在内容上(如贫与富、生与死、悲与喜、正义与邪恶、成功与失败等迥然不同的形象)或形式上(如景别大小、角度俯仰、光线明暗、色彩冷暖、声音强弱、动与静等对立的表现元素)的强弱变化的对比,产生相互强调、相互冲突、相互影响等效果,以强化表现内容、情绪和思想,或表达创作者的某种寓意。有时,平行蒙太奇与对比蒙太奇交织在一起,但其中仍有一个起着主要的作用。如影片《大清炮队》中,一面是炮台将陷落,爱国将士做最后拼搏,一面是总兵府正开庆功会,总兵等人洋洋自得……,显然,这里主要不是在叙述情节,而是重在对比。对比手法,包括一定蒙太奇结构(镜头、场景、段落)中的形象诸方面的自比。
【叙述性蒙太奇】
秉承艺术的再现性原则,以交代情节、展示事件进程为表征的蒙太奇类型。是电影艺术最基本的叙述原则。它要求按照情节发展的时间流程、逻辑关系、因果联系切换与组合镜头、场面和段落,展现动作的连贯性,推动情节发展,引导观众理解剧情。随着电影艺术的发展和观众的成熟,“叙述”的面貌有了很多变化,单一的“叙述”虽然还存在,但在过程叙述中更多地蕴涵意义,成为了叙述性蒙太奇的深层要求。
【平行蒙太奇】
叙述蒙太奇的一种基本手法。指两条或两条以上情节线索并列表现分头叙述而统一在一个完整的情节结构或叙事主题中。常见情形有:同一时间、不同空间的平行表现,如影片《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中,一面是瓦斯科夫在指挥战斗,一面是女战士奔跑在回去报告的路上;同一时间、同一空间的平行表现,如影片《南征北战》中,我军与敌军同时争夺凤凰山摩天岭主蜂;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平行叙述,如影片《淮海战役》中,在某个时空,蒋介石召集军事会议,在另一个时空,我中央举行“五大”书记会议。作为电影平行思维结构艺术,平行蒙太奇也注意从视觉造型方面做探索,如不同情节的银幕画面分割表现等。
【交叉蒙太奇】
叙述蒙太奇的一种基本手法。是平行蒙太奇的发展。平行蒙太奇注重于平行表现的情节线索的总体一致性、剧情或事件的内在联系。交叉蒙太奇注重的是它所并列表现的情节线索的严格同时性、相互依存性和交替表现的快速频繁性。其中一条线索的发展往往影响或决定另一条或数条线索的发展,彼此制约,这种手法以激烈紧张的气氛、矛盾冲突的尖锐性和悬念感,牢牢掌握观众情绪。
【表现蒙太奇】
秉承艺术的表现性原则,以加强艺术表现力、强化艺术的表现性色彩为主旨的蒙太奇类型。它的目的不是叙述情节,而是重在表现寓意,揭示含义和突出地表达某种思想、情感、情绪和心理。传统的表现蒙太奇以镜头的对列为基础,通过相连或相连镜头在形式上或内容上的相互对照、冲击,产生单独镜头本身不具有或更为丰富的含义。随着电影艺术的发展和观众观赏能力的增强,表现蒙太奇的表意方式越来越多样,各种电影元素都可以通过决心构思在表现蒙太奇的各种手法中发挥作用,促发激情,激发观众的联想,启迪思考。
【连续蒙太奇】
叙事蒙太奇的一种基本手法。指电影叙述按单一情节线索的自然进程做连续性安排,动作、情节、人物情绪表现按照事件的逻辑顺序发展。电影中大量的叙述就是靠这种具有清晰和细致特点的传统蒙太奇手法。但这种手法有时容易造成冗长缓慢的感觉。在电影与观众双向联系的历史发展中,连续蒙太奇的叙述节奏发生了变化,有时也与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手法交互使用,并融入某些表现蒙太奇因素。同时,其情节叙述过程被越来越多的赐予意义。
【重复蒙太奇】
表现蒙太奇手法之一。蒙太奇结构中,富有各种寓意性的镜头、场面以及电影艺术的各种表现元素在一定艺术构思中反复出现,产生独特的寓意,表达某种哲理,并造成强调、对比、呼应、渲染等艺术效果。它是艺术中的重复手法在电影中的运用。重复蒙太奇的运用,一是采用从内容到形式完全重复的方式,达到突出意蕴、渲染氛围等作用;二是通过事物形式上的重复来突出事物的内容和本质,强调人物命运、性格、心理的变化,以刻划人物形象,丰富哲理意蕴,深化主题。
【库里肖夫效应】
苏联电影导演列夫.库里肖夫为了弄清蒙太奇的并列作用,做了一项有名的镜头剪接实验。他给俄国名演员莫兹尤辛拍了一个毫无表情的特写镜头,分别接在一盆汤、一个作游戏的孩子和一具老妇人的尸体镜头前面,出乎意外的是,他发现观众看到了演员的“表演”,即:看到汤时表现出饥饿感,看到孩子时表现出喜悦,看到老妇人尸体时表现出悲伤。而实际上这都是由于镜头的组接使观众产生了联想。从这个试验中,库里肖夫得出结论:造成电影情绪反应的,不是单个镜头的内容,而是几个画面之间的并列,是镜头组接和剪辑的作用。这就是所谓库里肖夫效应。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是"蒙太奇".就是电影剪辑!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5-09-27 · 知道合伙人影视综艺行家
关注
展开全部
专业称谓叫电影叙事。
简而言之,叙事就是如何讲故事。主要叙事表现手法如下:
1、单线叙事:沿着一条故事脉络,从开端、发展、转折到高潮、结尾,主流电影最惯用的手法。
2、多线叙事:整个影片由多条线索,故事发展部分错综复杂,直到结尾多条线索才会百川归海。参考盖里奇《两杆大烟枪》、《偷 拐 抢 骗》,宁浩《疯狂的石头》
3、倒叙:先讲结局,再倒述交代故事的开端和过程。比如《泰坦尼克号》
4、环形叙事:影片的开头与结尾相互关联,文艺电影惯用叙事手法
5、线型倒叙:反正常时间叙事,却又不是回忆型的倒叙。欧洲的艺术片喜爱这种方式。比如莫妮卡贝鲁奇的《不可饶恕》(禁片)
6、乱线叙事:所有片段、情节、人物全部搅乱,在理顺逻辑关系前无法得知结局。这种类型影片更像MV,重视影像情绪不重视故事,说实话,绝大多数都很垃圾。
7、重复叙事:科幻大片《源代码》,很清晰地说明了这种叙事方式。
8、复合叙事:一部影片中,在不同的情节点使用不同的叙事方式。盖里奇的《大侦探福尔摩斯》既为此类,有倒叙、有多线、有线型倒叙。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