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哲学题怎么答啊,最好可以举例说明,谢谢

majiajun1992
2011-07-11 · TA获得超过1.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77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64万
展开全部
必修4,最难的一本书:必修4哲学教材是很抽象的,需要个人的理解和思考
你看到材料想不到这些内容。其实你答题思路就不是很好,做题是不应该是根据材料想原理,而是根据原理和方法论去套材料
一般情况下,题目会告诉你用哪个部分的原理(比如告诉你,用唯物论部分的知识分析上述材料,这时候你就要想到所有的唯物论原理,然后看材料,哪些和原理有点像)
你对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这些部分这些问题高不太清楚,其实我觉得没那么复杂,你说联系观,就是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材料提到某事对某事有**样的影响就回答联系的普遍性的内容;客观性一般在选择题出现,还有矛盾观,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主次矛盾,主次方面,考来考去,就是这些东西。提到某事的性质就是主次方面,提到有两个不同矛盾就是主次矛盾·······
选择题所有选项好像都模棱两可,这是因为你对知识点还是不理解,真正理解了,至少可以排除一些选项

对于哲学要不要背,这个问题,我给出的答案是:只有原理和方法论稍微记忆一下,其余根本不要背,背了也没用。你不理解还是不会做题
知识点抽象和记原理好像没多大关系吧
不要求和书本一模一样,比如矛盾的特殊性,书本用一段话来描述,你把那段背下来,你不活活累死啊。我记就是一句话,“矛盾具有特殊性,因而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然后再看一下那段话,稍微理解一下意思,考试大体组织一下。考试是踩点得分,只要你点答到了,就有分数拿。
总之,必修4这套教材,是高中政治里对记忆要求最低的

首先第一个问题:高中政治应该怎么学?

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误区:文科学习=读背教材,历史政治就是靠记忆就可以考好,即所谓的“背多分”。

我在这里要打破这个传统观点。我认为光背书是不可能学好高中的文科的。我们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涯的最直接目的就是高考。虽说中国的高考有其死板的地方,但它绝非像明朝的八股文一样。高考题目还是非常灵活多变的。而你读背教材获得的知识却是非常死的,非常直白的,根本无法应付灵活多变的试题。这就和数学一样,虽然你能记住全部的公式,但你未必能考好分数。

学习书固然要背,但请不要忽视另外一点,那就是做题。做题远远比背书要重要。但是做题往往容易被同学忽视掉。比如很多同学就非常不乐意做主观题,一遇到主观题就空在哪儿,不愿意思考,等老师报答案,然后就抄一下。这是不行的。曾经有位经济学家说:“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要想有回报,必须有付出学习也一样,你平时都不愿意思考主观题,你怎么能奢求考试时候遇到主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这样:平时写作业遇到主观题要愿意思考,愿意去做,争取把他做好,(同时你也要有你的答题思路,也就是说你要能够说清楚,你这么回答的理由,首先你要知道自己是怎么做这条题目的)然后老师讲解的时候要仔细听,不要光顾记答案,听讲过程中要认真分析,老师的思路和你的思路有什么区别,哪些是你没有想到的,哪些是你想错了的,为什么你没有想到,为什么会想错,要这样不停追问自己,不懂的难以理解的要去问老师。同时你也要根据老师提供的答案,摸索答题规律。

第二个问题政治必修4的答题技巧

下面我就稍微跟你们说一下我总结到的答题技巧:

选择题:

题型:根据材料选择材料中包含的哲学道理

以2008年四川省高考题为例:

(2008四川卷30)2007年是塑料诞生一百周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百万种。这一情况说明(D)

A.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物的存在与发展依赖于人的意识

B.人们有意识地创造人工自然物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然物的规律

C.自然界原本不存在人造物可以脱离天然物而存在

D.人类通过实践可以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使其打上人的烙印

这种问题的答题技巧就是6个字:排错排异扣题

所谓排错,就是剔除选项中与书本中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不符的

排错就是剔除与选项中明显与材料无关的

扣题就是紧扣材料寻找与材料联系最密切的选项

对于这道高考题选到D答案应该是很容易的

首先第一个A项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不符,“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物的存在与发展依赖于人的意识“

而书本上的第一个原理就是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认为自然界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A排除

B选项与书本“规律客观性“原理不符

C选项与材料就是无关的的,材料中说的就是自然没有的人造物,材料也并不是要说明这个问题

再来看D是不是扣题“人类通过实践可以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使其打上人的烙印”首先说法是对的,然后根据材料理解,人创造了自然界没有的东西,但是人不能能凭空创造还是要根据原有的物质创造,那就是改变了物质的具体形态

方法1找辩点2正确合理的地方肯定,不足的补充3错误的否定4总结答案

以海南高考题为例:

(2008海南卷23)(10分)辨析题

有一本被誉为“思考致富的巅峰之作,人生励志的丰硕成果”的畅销书,名叫《只要敢想你就行》。请用所学的哲学知识,辨析“只要敢想你就行”这一命题。

1寻找辩题

“只要敢想你就行:想是什么?是意识。行是成功的意思

那么就是说发挥主观能动就能成功

首先要肯定正确人的主观能动性可以成功;对应原理就是:规律虽然是客观的但是人们可以在尊重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规律,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其次发挥主观能动性是不一定会成功的还要尊重客观规律:对应的就是规律的客观性原理(尊重规律是人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前提)

再次如果不尊重规律怎办······这就要否定(不尊重规律不能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其结果必然失败······)

最后写个总结性的话,那么这个问题的思路就搞清了。下面就是组织答案:

这一命题强调敢想、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有一定的合理性。在既定的条件下,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克服困难、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往往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4分)。但要取得成功需要许多条件,如果只是敢想,并不具备相应条件,也不会取得成功。(2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按规律办事,如果违背规律,只凭主观愿望蛮干,不仅不能成功,还会招致更大的失败。(3分)对这一命题要结合条件作具体分析,防止陷入夸大或否定主观能动性的误区。(1分)

说实话,还难的这个答案组织的不是很扣书本,但实际上阅卷你只要答到点就行了。也就是清晰的思路

材料分析题以09年江苏高考题为例:

35.2009年4月以来,从墨西哥蔓延开来的流感,最初被诊断为猪流感。后来,世界卫生组织等权威机构研究发现,这种流感病毒实际包含猪流感、人流感和禽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于是将这种新型流感改称为A(H1N1)型流感,我国称之为甲型H1N1流感。随着研究的深入,诊断技术不断改进,防治手段逐步完善,疫苗研制加速推进。

国外疫情一经发布,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为确保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全力开展防控工作。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卫生部、农业部专门制订并下发了诊疗方案和应急预案。各级地方政府及时采取措施,严格执行疫情零报告制度、指定定点收治医院、成立防控和救治专家组等,切实做好防控工作。 .

(1)对甲型H1N1流感的研究过程体现了有关人类认识的哪些哲学道理?

首先拿到题目不看材料,先看问题:一般题目中会说用某一部分知识回答问题,比如这题叫你用认识论答题,这无形就减少了难度。因为你凭借这个就可以缩小答题范围。(拿到题目先把原理王旁边一列,然后看材料)

然后到材料中找关键词:

1最初被认为是猪流感 ,后来发现是三种病毒,说明什么?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2同时人们对他的认识是权威机构研究发现的,那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3人们在实践中发现原来的观点是错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4人们为了控制疫情研制疫苗,那么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这样这道题答完了

总结:1根据题目要求,照出提问指向,回忆可能会涉及到的原理2根据材料的意思(材料中往往有关键词,有时候会体现很明显的意思。比如这道题,意思就很明显关键还是要读懂材料,也要理解原理)寻找适合的原理。

——以上回答均系本人原创
附:选择题总是大量失分原因很简单,双基出了问题(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我也指点过很多人如何学好高中的文科,我发现几乎所有政治学不好的都是知识点除了问题。很多人不信,我就随便举了个例子。中国有个成语叫“照猫画虎”给你三个选项:①体现了联系具有普遍性②否认了矛盾的特殊性A①② B① C②几乎所有人都选了A,但是我告诉他们答案是C,他们把1选进去说明他们根本不理解联系的概念。教材中“联系”是指事物之间相互影响与制约的关系,和我们平常说的联系不是一个意思。你说这些东西老师讲过吗,肯定讲过,关键很多人上课没认真听。课后背多少书,写多少练习,有用吗?什么用都没有。
追问
我的知识点掌握的很明晰,一说什么知识我都能想到,就是不会联系材料
lll8705
2011-07-13 · TA获得超过103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6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3.1万
展开全部
介于我已经两年没考试了,所以例子就不举啦,举了也不能与时俱进那。总的来说就是要把原理理解掌握,答题时我一般是分点把原理列出来,然后对每个用到的原理稍加说明,最好能结合实际加以评论。当然,不可能每个原理都与实际结合,在答题的最后一部分结合实际就行了。嗯,原理和结合实际两个部分的篇幅自己掌握,后者应该稍微写得详细些。
我也不知道这样答题是否合理啦,自己斟酌吧。就说这么多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ver6831
2011-07-12 · TA获得超过1094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84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16万
展开全部
原理+理解分析的内容 +例证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