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帮我总结人教版物理上下册的复习提纲啊,全面一点好不?有急用,我写不出来了! 120
对不起啊,各位!上面写的有点不清不楚的,真的很不好意思啦!我要的是九年级的,拜托啦,请下面的这位别生气了...
对不起啊,各位!上面写的有点不清不楚的,真的很不好意思啦!我要的是九年级的,拜托啦,请下面的这位别生气了
展开
4个回答
展开全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下册复习提纲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发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振动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
2、声间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一般来说,固体>液体>空气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约是340 m/s合1224km/h。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骨传导比空气传导听到的声音大些!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前者不能治愈,后者可以治愈。
3.骨传导:声音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4.双耳效应
三、声音的特性
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乐音。声音的三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可闻声:频率在20~20000Hz之间。次 声:频率低于20Hz。超 声:频率高于20000Hz。
长的空气柱产生低音,短的空气柱产生高音。(女高音、男低音指声音的音调,)
2.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大小)。声音的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产生的响度越大。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蚊子声音调高,牛声响度大;震耳欲聋反映了声音的响度大。)
3.音色: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用来分辨各种不同的声音。人们根据音色能辨别乐器或区分人(闻其声而知其人表明不同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振动发出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2.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听觉下限)为0dB;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3.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消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吸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隔声)。
五、声的利用 1.声可传递信息的例子:a.用声呐技术探测海底的深度。
b.判断雷声有多远。c.医生用超声波检查身体也就是B超.d、渔船探测鱼群的位置。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回声定位――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
2.声可传递能量的例子: a.工人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
b.外科医生用超声波把结石击成细小的粉末。
第二章光现象
一、光的传播
1、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太阳,电灯,点燃的油灯是光源,月亮不是光源。
2、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叫光的折射(例如:海市蜃楼、早晨看到太阳时,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星星的闪烁等)
3、光速 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
一般情况下与声速相反, v气>v液>v固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V = 3×108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V,
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①激光准直,②影子的形成,③月食、日食的形成、④小孔成像等 ⑤射击时瞄准目标⑥排纵队看齐。
二、光的反射
我们能够看到不发光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
5、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6、光的反射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7、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理解:
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叙述时要“反”字当头
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
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
8、两种反射现象
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反射面是光滑平面)
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反射面是粗糙平面或曲面)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每条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9、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利用光的反射现象有:平面镜成像,湖面上的倒影,潜望镜,凸面镜,凹面镜
三、平面镜成像
10、平面镜对光的作用(1)成像 (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律。
1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2)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
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即平面镜是物像连线的中垂线。
12、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
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13、平面镜的应用
(1)水中的倒影 (2)平面镜成像 (3)潜望镜 .
14、凸面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汽车上的观后镜,马路拐弯处的镜子
凹面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汽车头灯、军事上的探照灯、太阳灶
四、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折射的同时必发生反射,折射中光速必定改变,而反射中光速不变
2、光的折射规律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理解:折射规律分三点:(1)三线共面 (2)两线分居(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在光的折射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由于光的折射所引起的现象:海市蜃楼、钢笔错位、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
五、光的色散
1.色散:一束太阳光通过玻璃三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
彩虹是太阳光传播中被空气水滴色散而产生的。
2.透明的物体只透过与它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
不透明的物体只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
3.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等比例混合后为白色光。
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青。等比例混合后为黑色。
六、看不见的光
1.红外线热作用强,穿透云雾的能力强,可以用来烘烤、遥控、拍照等。
红外线辐射到物体上,可使被照的物体发热; 一般物体都会向外辐射红外线,
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红外线的本领越强。
2、红外线夜视仪是根据夜间人的体温比周围草木或建筑物的温度高,人体辐射的红外线比它们强的原理制成的。
3. 紫外线化学作用强,可用来杀菌,促进骨骼生长,应用它的荧光效应还可以进行防伪。
太阳光是天然紫外线的重要来源.适当的紫外线照射有助于合成维生素D,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容易引起皮肤癌和眼的白内障。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镜透镜:
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 ),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镜厚度远比其球面半径小的多。
分类: 凸透镜: 边缘薄, 中央厚 凹透镜: 边缘厚, 中央薄
1.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2.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在焦点。
3.凸透镜焦距越短,会聚作用越强。 同种材料制成的凸透镜,表面越凸,焦距越短。
4.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5、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6、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二、生活中的透镜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和实像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凸透镜成虚像时,物体和虚像分别位于凸透镜的同侧。
三、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7、凸透镜成像规律 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实倒虚正。
物 距(u) 成像大小 虚实 像物位置 像 距( v ) 应 用
u > 2f 缩小 实像 透镜两侧 f < v <2f 照相机
u = 2f 等大 实像 透镜两侧 v = 2f 测焦距
f < u <2f 放大 实像 透镜两侧 v > 2f 幻灯机
u = f 不 成 像
u < f 放大 虚像 透镜同侧 v > u 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 物远像变大;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
8、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9、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四、眼睛和眼镜 眼睛的晶状体是隔凸透镜
1.近视眼产生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因此应该利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凹透镜,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2.远视眼产生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来自远处一点的光还没有会聚成一点就达到视网膜了,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因此,应该利用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凸透镜,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两组凸透镜组成的。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目镜的作用是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2.望远镜: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望远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一(缩小的)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不仅和物体本身的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
第四章 物态变化
一、温度计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符号:t 单位:摄氏度<℃>)瑞典的摄尔修斯规定:①把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②把1标准大气压下纯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100℃③把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 1℃ 热力学温度T与常用温度t的换算关系T=t+273.15 K
3、温度计
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构造:玻璃温度计壳、毛细管、玻璃温度计泡、刻度及液体
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
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做到以下三点:①温度计的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物体中;②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不要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
4、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构 造 量程 分度值 用 法
体温计 泡上方有缩口 35—42℃ 0.1℃ 离开人体读数,用前需甩
实验温度计 无 —20—100℃ 1℃ 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
寒暑表 无 —30 —50℃ 1℃ 同上
二、熔化和凝固 (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 晶体熔化时的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晶体凝固时的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6、熔点和凝固点 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凝固点:晶体者 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晶体物质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物质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温度发生改变。同种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相同。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晶体熔化的条件:①达到熔点温度 ②继续从外界吸热
液体凝固成晶体的条件:①达到凝固点温度 ②继续向外界放热
【记忆】常见的一些晶体与非晶体
晶体物质:海波、冰、各种金属。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
三、汽化和液化 (汽化吸热 液化放热)
7、汽化与液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这两种方式都要放热。 液化的好处:体积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
8、蒸发现象 蒸发的作用:蒸发吸热致冷
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⑴液体温度高低,⑵液体表面积大小,⑶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9、沸腾现象 定义: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达到沸点),发生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
四、升华和凝华 (升华吸热 凝华放热)
10、升化和凝化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冰冻的湿衣服变干,冬天看到霜)
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
一、电荷
1.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荷)。
电荷也叫电,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①电荷只有正、负两种。与丝绸摩擦过的棒所带电荷相同的电荷叫正电荷;而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相同的电荷叫负电荷。
②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③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电子绕核运动。④电荷的多少称为电量。单位:库仑(C)元电荷 1e=1.6×10-19C
⑤验电器: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是依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工作的。
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也就是原子对外不显带电的性质。
2、导体和绝缘体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金属、人体、石墨、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都是是常见的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橡胶、塑料、玻璃、陶瓷、油等是常见的绝缘体。
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当条件改变时绝缘体也能变成导体,所以,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绝对界限。在条件改变时,绝缘体和导体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二、电流和电路
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当电路闭合时,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经过用电器流向负极。
3、电路的组成 将用电器、电源、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的电流通路①电源:提供电能 ②用电器:消耗电能③导线:输送电能 ④开 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电路的三种状态:①处处连通的电路叫通路也叫闭合电路,此时有电流通过;②断开的电路叫断路也叫开路,此时电路中没有电流;③用导线把电源两极直接连起来或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的电路叫短路。
三、串联和并联
串联电路的特点:①电流只有一条路径。②各个元件之间相互影响。③开关能控制整个电路的电流通断,其控制作用与它所处的位置无关。
并联电路的特点:①电流有两条或两条以上路径。②各元件之间互不影响。
③开关的控制作用取决于它所处的位置。干路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的电流通断;支路开关只能控制本支路电流的通断
4、电路连接方式 串联电路、并联电路是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
5、电路图 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形。
四、电流的强弱
1、电流的产生:由于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电流的方向:①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②电路中电流是从电源的正极出发,流经用电器、开关、导线等流回电源的负极的。
电流的三效应:热效应、磁效应和化学效应,其中热效应和磁效应必然发生。
2、电流强度:表示电流大小的物理量,简称电流。
①定义:每秒通过导体任一横截面的电荷叫电流强度,简称电流。I=Q/t
②单位:安(A)常用单位有毫安(mA)微安(μA)
它们之间的换算:1A=10^3 mA=10^6μA
③测量:电流表
使用时规则
①要测量某部分电路中的电流强度,必须把安培表串联在这部分电路里。②在把安培表串联到电路里的时候,必须使电流从“ ”接线柱流进安培表,并且从“-”接线柱流出来。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量程,所以在测量前后先估算一下电流强度的大小,然后再将量程合适的安培表接入电路。在闭合电键时,先必须试着触接电键,若安培表的指针急骤摆动并超过满刻度,则必须换用更大量程的安培表。
④使用安培表时,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将安培表的两个接线柱直接连在电源的两极上,以防过大电流通过安培表将表烧坏。因为安培表的电阻很小,所以千万不能把安培表并联在用电器两端或电源两极上,否则将造成短路烧毁安培表。
读数时, 一定要先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 及该量程的最小刻度值,再读出指针所示数值。
五、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3、串联电路电流的特点: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与电路中各用电器大小无关) I=I1=I2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 I=I1+I2
当各支路用电器大小相等时 I1=I2 当各支路用电器大小不等时 I1≠I2
4、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5、①电压的单位:伏特,简称伏,符号是V。
常用单位有:兆伏(MV)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
它们之间的换算:1MV=10^3KV 1KV=10^3V , 1V=10^3 mV 1mV=10^3μV
②一些常见电压值:一节干电池 1.5伏 一节铅蓄电池 2伏 人体的安全电压 不高于36伏 照明电路的电压 220伏 动力电路的电压 380伏
③测量:电压表
要测量某部分电路或用电器两端电压时,必须把伏特表跟这部分电路或用电器并联,并且必须把伏特表的“ ”接线柱接在电路流入电流的那端。
每个伏特表都有一定的测量范围即量程,使用时必须注意所测的电压不得超出伏特表的量程。如若被测的那部分电路或用电器的电压数值估计的不够准,可在闭合电键时采取试触的方法,如果发现电压表的指针很快地摆动并超出最大量程范围,则必须选用更大量程的电压表才能进行测量。在用伏特表测量电压之前,先要仔细观察所用的伏特表,看看它有几个量程,各是多少,并弄清刻度盘上每一个格的数值。
6、串联电路电压的特点: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U=U1 U2
并联电路电压的特点: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U=U1=U2
7、电阻: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及通过导体的电流都无关。
电阻的单位:欧姆,简称欧,代表符号Ω。
常用单位有:兆欧(MΩ) 千欧(KΩ) 它们的换算:1MΩ=106Ω 1KΩ=103Ω
8、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跟它的长度有关,跟横截面积有关,跟组成导体的材料有关,还跟导体的温度有关。
9、滑动变阻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导线长度改变电阻值的仪器。
接法:一上一下 作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铭牌含义:“100Ω 2A”表示 最大阻值为100Ω 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2A
注意点:滑动变阻器在接入电路时,应把滑片P移到变阻器电阻值最大的位置,从而限制电路中电流的大小,以保护电路。
10、变阻箱:通过改变接入电路定值电阻个数和阻值改变电阻大小的仪器。变阻箱有旋钮式和插入式两种。它们都是由一组阻值不同的电阻线装配而成的。调节变阻箱上的旋钮或拔出铜塞,可以不连续地改变电阻的大小,它可以直接读出电阻的数值。
11、欧姆定律
内容:一段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公式:I=U/R
12、电阻的串联: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R总=R1 +R2
13、电阻的并联: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1/R总=1/R1+ 1/R2
14、串联分压,分压与电阻成正比;并联分流,分流与电阻成反比。
八、电功 电能 生活用电
1、电功:电流做的功叫电功。电流做功的过程是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能的过程。
计算式:W=UIt=Pt=t=I2Rt=UQ(其中W=t=I2Rt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单位:焦耳(J) 常用单位千瓦时(KWh) 1KWh=3.6×106J
测量:电能表(测家庭电路中用电器消耗电能多少的仪表)
接法:①串联在家庭电路的干路中②“1、3”进“2、4”出;“1、2”火“3、4”零
参数:“220V 10A(20A)”表示该电能表应该在220V的电路中使用;电能表的额定电流为10A,在短时间内电流不能超过20A;电路中用电器的总功率不能超过2200W;“50Hz”表示电能表应在交流电频率为50Hz的电路中使用;“3000R/KWh”表示工作电路每消耗1KWh的电能,电能表的表盘转动3000转。
电能表间接测量电功率的计算式:P=×3.6×106(W)
2、电功率:电功率是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等于电流与电压的乘积。电功率的单位是瓦。计算式:P=W/t=UI==I2R(其中P==I2R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3、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区别与联系:额定功率是由用电器本身所决定的,实际功率是由实际电路所决定的。联系:P实=()2P额,可理解为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变为原来的1/n时,功率就变为原来功率的1/n2。
4、小灯泡的明暗是由灯泡的实际功率决定的。
5、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Q跟电流I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R成正比,跟通电的时间t成正。计算式:Q=I2Rt=UIt=t(其中Q=UIt=t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6、电热器:主要部件是发热体,是由电阻较大、熔点较高的材料制成的。其原理是电流的热效应。
九、电与磁
1、磁体:物体能够吸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磁性,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
磁体具有吸铁性与指向性
2、磁极:磁体上磁性紧强的地方叫磁极。一个磁体有两个磁极,称为N极、S极或北极、南极。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3、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它对放入其中中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磁场具有方向性,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为小磁针在该点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
4、磁感线:形象地描述空间磁场情况的曲线叫磁感应线,简称磁感线。磁感应线的疏密表示磁性的强弱,磁感应线的箭头表示磁场的方向。
5、地磁场: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球周围空间存在的磁场叫地磁场。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理北极的附近,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南极的附近。第一个提出磁偏角的是沈括。
6、奥斯特实验:表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从而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通电螺旋管的磁场分布与条形磁体相似。磁极的分布可用右手螺旋定则来判断。
电磁铁:由铁芯和线圈两部分组成。是依据通电线圈插入铁芯后磁性增强的原理制成的。
其磁性的强弱与有无铁芯、电流的大小、线圈的匝数有关。
7、电磁感应现象: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有感应电流产生的现象。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的方向有关。是法拉第发现的。
8、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机器。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
9、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通电导体在磁场里受到力的作用,受力方向跟导体内电流方向,磁感线的方向有关。
我想上下册就应该是八年级的内容,是不是?希望可以助你一臂之力!对了 由于字数原因就删去了一部分不重要的,如果想进一步了解请追问,希望可以帮助你!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发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振动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
2、声间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一般来说,固体>液体>空气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约是340 m/s合1224km/h。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骨传导比空气传导听到的声音大些!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前者不能治愈,后者可以治愈。
3.骨传导:声音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4.双耳效应
三、声音的特性
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乐音。声音的三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可闻声:频率在20~20000Hz之间。次 声:频率低于20Hz。超 声:频率高于20000Hz。
长的空气柱产生低音,短的空气柱产生高音。(女高音、男低音指声音的音调,)
2.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大小)。声音的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产生的响度越大。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蚊子声音调高,牛声响度大;震耳欲聋反映了声音的响度大。)
3.音色: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用来分辨各种不同的声音。人们根据音色能辨别乐器或区分人(闻其声而知其人表明不同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振动发出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2.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听觉下限)为0dB;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3.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消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吸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隔声)。
五、声的利用 1.声可传递信息的例子:a.用声呐技术探测海底的深度。
b.判断雷声有多远。c.医生用超声波检查身体也就是B超.d、渔船探测鱼群的位置。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回声定位――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
2.声可传递能量的例子: a.工人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
b.外科医生用超声波把结石击成细小的粉末。
第二章光现象
一、光的传播
1、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太阳,电灯,点燃的油灯是光源,月亮不是光源。
2、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叫光的折射(例如:海市蜃楼、早晨看到太阳时,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星星的闪烁等)
3、光速 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
一般情况下与声速相反, v气>v液>v固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V = 3×108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V,
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①激光准直,②影子的形成,③月食、日食的形成、④小孔成像等 ⑤射击时瞄准目标⑥排纵队看齐。
二、光的反射
我们能够看到不发光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
5、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6、光的反射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7、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理解:
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叙述时要“反”字当头
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
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
8、两种反射现象
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反射面是光滑平面)
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反射面是粗糙平面或曲面)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每条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9、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利用光的反射现象有:平面镜成像,湖面上的倒影,潜望镜,凸面镜,凹面镜
三、平面镜成像
10、平面镜对光的作用(1)成像 (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律。
1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2)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
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即平面镜是物像连线的中垂线。
12、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
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13、平面镜的应用
(1)水中的倒影 (2)平面镜成像 (3)潜望镜 .
14、凸面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汽车上的观后镜,马路拐弯处的镜子
凹面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汽车头灯、军事上的探照灯、太阳灶
四、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折射的同时必发生反射,折射中光速必定改变,而反射中光速不变
2、光的折射规律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理解:折射规律分三点:(1)三线共面 (2)两线分居(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在光的折射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由于光的折射所引起的现象:海市蜃楼、钢笔错位、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
五、光的色散
1.色散:一束太阳光通过玻璃三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
彩虹是太阳光传播中被空气水滴色散而产生的。
2.透明的物体只透过与它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
不透明的物体只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
3.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等比例混合后为白色光。
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青。等比例混合后为黑色。
六、看不见的光
1.红外线热作用强,穿透云雾的能力强,可以用来烘烤、遥控、拍照等。
红外线辐射到物体上,可使被照的物体发热; 一般物体都会向外辐射红外线,
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红外线的本领越强。
2、红外线夜视仪是根据夜间人的体温比周围草木或建筑物的温度高,人体辐射的红外线比它们强的原理制成的。
3. 紫外线化学作用强,可用来杀菌,促进骨骼生长,应用它的荧光效应还可以进行防伪。
太阳光是天然紫外线的重要来源.适当的紫外线照射有助于合成维生素D,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容易引起皮肤癌和眼的白内障。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镜透镜:
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 ),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镜厚度远比其球面半径小的多。
分类: 凸透镜: 边缘薄, 中央厚 凹透镜: 边缘厚, 中央薄
1.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2.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在焦点。
3.凸透镜焦距越短,会聚作用越强。 同种材料制成的凸透镜,表面越凸,焦距越短。
4.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5、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6、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二、生活中的透镜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和实像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凸透镜成虚像时,物体和虚像分别位于凸透镜的同侧。
三、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7、凸透镜成像规律 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实倒虚正。
物 距(u) 成像大小 虚实 像物位置 像 距( v ) 应 用
u > 2f 缩小 实像 透镜两侧 f < v <2f 照相机
u = 2f 等大 实像 透镜两侧 v = 2f 测焦距
f < u <2f 放大 实像 透镜两侧 v > 2f 幻灯机
u = f 不 成 像
u < f 放大 虚像 透镜同侧 v > u 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 物远像变大;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
8、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9、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四、眼睛和眼镜 眼睛的晶状体是隔凸透镜
1.近视眼产生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因此应该利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凹透镜,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2.远视眼产生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来自远处一点的光还没有会聚成一点就达到视网膜了,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因此,应该利用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凸透镜,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两组凸透镜组成的。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目镜的作用是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2.望远镜: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望远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一(缩小的)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不仅和物体本身的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
第四章 物态变化
一、温度计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符号:t 单位:摄氏度<℃>)瑞典的摄尔修斯规定:①把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②把1标准大气压下纯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100℃③把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 1℃ 热力学温度T与常用温度t的换算关系T=t+273.15 K
3、温度计
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构造:玻璃温度计壳、毛细管、玻璃温度计泡、刻度及液体
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
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做到以下三点:①温度计的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物体中;②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不要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
4、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构 造 量程 分度值 用 法
体温计 泡上方有缩口 35—42℃ 0.1℃ 离开人体读数,用前需甩
实验温度计 无 —20—100℃ 1℃ 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
寒暑表 无 —30 —50℃ 1℃ 同上
二、熔化和凝固 (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 晶体熔化时的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晶体凝固时的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6、熔点和凝固点 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凝固点:晶体者 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晶体物质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物质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温度发生改变。同种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相同。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晶体熔化的条件:①达到熔点温度 ②继续从外界吸热
液体凝固成晶体的条件:①达到凝固点温度 ②继续向外界放热
【记忆】常见的一些晶体与非晶体
晶体物质:海波、冰、各种金属。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
三、汽化和液化 (汽化吸热 液化放热)
7、汽化与液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这两种方式都要放热。 液化的好处:体积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
8、蒸发现象 蒸发的作用:蒸发吸热致冷
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⑴液体温度高低,⑵液体表面积大小,⑶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9、沸腾现象 定义: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达到沸点),发生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
四、升华和凝华 (升华吸热 凝华放热)
10、升化和凝化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冰冻的湿衣服变干,冬天看到霜)
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
一、电荷
1.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荷)。
电荷也叫电,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①电荷只有正、负两种。与丝绸摩擦过的棒所带电荷相同的电荷叫正电荷;而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相同的电荷叫负电荷。
②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③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电子绕核运动。④电荷的多少称为电量。单位:库仑(C)元电荷 1e=1.6×10-19C
⑤验电器: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是依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工作的。
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也就是原子对外不显带电的性质。
2、导体和绝缘体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金属、人体、石墨、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都是是常见的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橡胶、塑料、玻璃、陶瓷、油等是常见的绝缘体。
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当条件改变时绝缘体也能变成导体,所以,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绝对界限。在条件改变时,绝缘体和导体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二、电流和电路
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当电路闭合时,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经过用电器流向负极。
3、电路的组成 将用电器、电源、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的电流通路①电源:提供电能 ②用电器:消耗电能③导线:输送电能 ④开 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电路的三种状态:①处处连通的电路叫通路也叫闭合电路,此时有电流通过;②断开的电路叫断路也叫开路,此时电路中没有电流;③用导线把电源两极直接连起来或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的电路叫短路。
三、串联和并联
串联电路的特点:①电流只有一条路径。②各个元件之间相互影响。③开关能控制整个电路的电流通断,其控制作用与它所处的位置无关。
并联电路的特点:①电流有两条或两条以上路径。②各元件之间互不影响。
③开关的控制作用取决于它所处的位置。干路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的电流通断;支路开关只能控制本支路电流的通断
4、电路连接方式 串联电路、并联电路是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
5、电路图 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形。
四、电流的强弱
1、电流的产生:由于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电流的方向:①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②电路中电流是从电源的正极出发,流经用电器、开关、导线等流回电源的负极的。
电流的三效应:热效应、磁效应和化学效应,其中热效应和磁效应必然发生。
2、电流强度:表示电流大小的物理量,简称电流。
①定义:每秒通过导体任一横截面的电荷叫电流强度,简称电流。I=Q/t
②单位:安(A)常用单位有毫安(mA)微安(μA)
它们之间的换算:1A=10^3 mA=10^6μA
③测量:电流表
使用时规则
①要测量某部分电路中的电流强度,必须把安培表串联在这部分电路里。②在把安培表串联到电路里的时候,必须使电流从“ ”接线柱流进安培表,并且从“-”接线柱流出来。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量程,所以在测量前后先估算一下电流强度的大小,然后再将量程合适的安培表接入电路。在闭合电键时,先必须试着触接电键,若安培表的指针急骤摆动并超过满刻度,则必须换用更大量程的安培表。
④使用安培表时,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将安培表的两个接线柱直接连在电源的两极上,以防过大电流通过安培表将表烧坏。因为安培表的电阻很小,所以千万不能把安培表并联在用电器两端或电源两极上,否则将造成短路烧毁安培表。
读数时, 一定要先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 及该量程的最小刻度值,再读出指针所示数值。
五、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3、串联电路电流的特点: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与电路中各用电器大小无关) I=I1=I2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 I=I1+I2
当各支路用电器大小相等时 I1=I2 当各支路用电器大小不等时 I1≠I2
4、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5、①电压的单位:伏特,简称伏,符号是V。
常用单位有:兆伏(MV)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
它们之间的换算:1MV=10^3KV 1KV=10^3V , 1V=10^3 mV 1mV=10^3μV
②一些常见电压值:一节干电池 1.5伏 一节铅蓄电池 2伏 人体的安全电压 不高于36伏 照明电路的电压 220伏 动力电路的电压 380伏
③测量:电压表
要测量某部分电路或用电器两端电压时,必须把伏特表跟这部分电路或用电器并联,并且必须把伏特表的“ ”接线柱接在电路流入电流的那端。
每个伏特表都有一定的测量范围即量程,使用时必须注意所测的电压不得超出伏特表的量程。如若被测的那部分电路或用电器的电压数值估计的不够准,可在闭合电键时采取试触的方法,如果发现电压表的指针很快地摆动并超出最大量程范围,则必须选用更大量程的电压表才能进行测量。在用伏特表测量电压之前,先要仔细观察所用的伏特表,看看它有几个量程,各是多少,并弄清刻度盘上每一个格的数值。
6、串联电路电压的特点: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U=U1 U2
并联电路电压的特点: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U=U1=U2
7、电阻: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及通过导体的电流都无关。
电阻的单位:欧姆,简称欧,代表符号Ω。
常用单位有:兆欧(MΩ) 千欧(KΩ) 它们的换算:1MΩ=106Ω 1KΩ=103Ω
8、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跟它的长度有关,跟横截面积有关,跟组成导体的材料有关,还跟导体的温度有关。
9、滑动变阻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导线长度改变电阻值的仪器。
接法:一上一下 作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铭牌含义:“100Ω 2A”表示 最大阻值为100Ω 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2A
注意点:滑动变阻器在接入电路时,应把滑片P移到变阻器电阻值最大的位置,从而限制电路中电流的大小,以保护电路。
10、变阻箱:通过改变接入电路定值电阻个数和阻值改变电阻大小的仪器。变阻箱有旋钮式和插入式两种。它们都是由一组阻值不同的电阻线装配而成的。调节变阻箱上的旋钮或拔出铜塞,可以不连续地改变电阻的大小,它可以直接读出电阻的数值。
11、欧姆定律
内容:一段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公式:I=U/R
12、电阻的串联: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R总=R1 +R2
13、电阻的并联: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1/R总=1/R1+ 1/R2
14、串联分压,分压与电阻成正比;并联分流,分流与电阻成反比。
八、电功 电能 生活用电
1、电功:电流做的功叫电功。电流做功的过程是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能的过程。
计算式:W=UIt=Pt=t=I2Rt=UQ(其中W=t=I2Rt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单位:焦耳(J) 常用单位千瓦时(KWh) 1KWh=3.6×106J
测量:电能表(测家庭电路中用电器消耗电能多少的仪表)
接法:①串联在家庭电路的干路中②“1、3”进“2、4”出;“1、2”火“3、4”零
参数:“220V 10A(20A)”表示该电能表应该在220V的电路中使用;电能表的额定电流为10A,在短时间内电流不能超过20A;电路中用电器的总功率不能超过2200W;“50Hz”表示电能表应在交流电频率为50Hz的电路中使用;“3000R/KWh”表示工作电路每消耗1KWh的电能,电能表的表盘转动3000转。
电能表间接测量电功率的计算式:P=×3.6×106(W)
2、电功率:电功率是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等于电流与电压的乘积。电功率的单位是瓦。计算式:P=W/t=UI==I2R(其中P==I2R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3、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区别与联系:额定功率是由用电器本身所决定的,实际功率是由实际电路所决定的。联系:P实=()2P额,可理解为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变为原来的1/n时,功率就变为原来功率的1/n2。
4、小灯泡的明暗是由灯泡的实际功率决定的。
5、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Q跟电流I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R成正比,跟通电的时间t成正。计算式:Q=I2Rt=UIt=t(其中Q=UIt=t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6、电热器:主要部件是发热体,是由电阻较大、熔点较高的材料制成的。其原理是电流的热效应。
九、电与磁
1、磁体:物体能够吸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磁性,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
磁体具有吸铁性与指向性
2、磁极:磁体上磁性紧强的地方叫磁极。一个磁体有两个磁极,称为N极、S极或北极、南极。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3、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它对放入其中中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磁场具有方向性,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为小磁针在该点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
4、磁感线:形象地描述空间磁场情况的曲线叫磁感应线,简称磁感线。磁感应线的疏密表示磁性的强弱,磁感应线的箭头表示磁场的方向。
5、地磁场: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球周围空间存在的磁场叫地磁场。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理北极的附近,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南极的附近。第一个提出磁偏角的是沈括。
6、奥斯特实验:表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从而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通电螺旋管的磁场分布与条形磁体相似。磁极的分布可用右手螺旋定则来判断。
电磁铁:由铁芯和线圈两部分组成。是依据通电线圈插入铁芯后磁性增强的原理制成的。
其磁性的强弱与有无铁芯、电流的大小、线圈的匝数有关。
7、电磁感应现象: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有感应电流产生的现象。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的方向有关。是法拉第发现的。
8、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机器。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
9、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通电导体在磁场里受到力的作用,受力方向跟导体内电流方向,磁感线的方向有关。
我想上下册就应该是八年级的内容,是不是?希望可以助你一臂之力!对了 由于字数原因就删去了一部分不重要的,如果想进一步了解请追问,希望可以帮助你!
追问
那个,好像弄错了……是九年级的,因为我下学期要上九年级了,老师的作业!不好意思啊,那个九年级的可以发下吗?谢谢了
追答
追问回答字数限制为999个字,而九年级提纲需要8166字,你最好再提问个问题,或给我个邮箱我给你发过去,或到下面参考资料看看。希望可以帮助你!暑假愉快!
现将样品发下,满意吗?可以吗?
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球
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是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一种粒子;一般大小只有百亿分之几米(0.3-0.4nm)。
物质三态的性质:
固体:分子排列紧密,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液体: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气体: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间作用力微弱,易被压缩,气体具有流动性。
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和太阳系相似),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纳米科技:(1nm=10 m),纳米尺度:(0.1-100nm)。研究的对象是一小堆分子或单个的原子、分子。
二、质量
质量: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的大小与形状、状态、位置、温度等无关。物理量符号:m。
单位:kg、t、g、mg。
1t=103kg, 1kg=103g, 1g=103mg.
天平:1、原理:杠杆原理。
2、注意事项:被测物体不要超过天平的称量;向盘中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不能把砝码弄脏、弄湿;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
3、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2)把游码放到标尺放到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线或左右摆动幅度相等)。(3)把物体放到左盘,右盘放砝码,增减砝码并调节游码,使天平平衡。(4)读数: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对应的刻度值。
注:失重时(如:宇航船)不能用天平称量质量。
三、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殊属性;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定值。
密度: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大小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受到温度的影响,与质量、体积无关。
公式:
单位:kg/m3 g/cm3 1×103kg/m3=1g/cm3。
1L=1dm3=10-3m3;1ml=1cm3=10-3L=10-6m3。
参考资料: http://wenku.baidu.com/view/7ceac83b87c24028915fc375.html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第六章 物质的物理属性
6.1 物体的质量
6.2 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6.3 物质的密度
6.4 物质的比热容
6.5 物质的物理属性
七、质量和密度
1、质量
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用字母“m”表示。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对于一个给定的物体,它的质量是确定的,它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质量的单位及换算:
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kg )。常用单位有吨(t )、克(g)和毫克(mg)
1t = 103 kg = 106 g = 109 mg
2、质量的测量
生活中称质量的工具是秤;在物理实验室里,用天平称质量,其中包括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物理天平)。
天平的使用方法:
①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②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③估计被测物的质量,把被测物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
①天平调好后,左右两托盘不能互换,否则要重新调节横梁平衡
②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最大秤量
③砝码要轻拿轻放,不能用手拿,要用镊子,以免因为手上的汗而腐蚀砝码
④保持天平盘干燥、清洁。不要直接放潮湿或有腐蚀性的物体。
读数时应注意应以游码左边缘对应的刻度为准。
天平的称量和感量:
每台天平能够称的最大质量叫天平的最大称量,也叫秤量。
感量表示天平所能测量的最小质量数,就是标尺上最小刻度所代表的质量数。
3、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密度。用字母“ρ”表示。
(2)密度的计算公式:ρ= m / V
(3)单位:国际单位是kg/m3,实验中常用单位是g/cm3,1g/cm3=103kg/m3
单位体积的质量为密度。
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密度不变
同种物质的密度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
铁的质量.体积不论大小,密度不变
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大的,密度大。
相同体积的铁和水比较,铁的质量更大,说明其密度大。
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体积小的,密度大。
相同体积的铜和铝比较,铜的质量更大,说明其密度大。
(4)密度的测量:用天平测质量,用量筒测体积
(5)密度的计算和应用:水的密度是1.0×103kg/m3=1g/cm3
第八章 力
8.1 弹力和弹簧测力计
8.2 重力
8.3 摩擦力
8.4 力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八、力
1、力的定义
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说明:定义中的“作用”是推、拉、提、吊、压等具体动作的抽象概括
2、力的概念的理解
发生力时,一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存在,也就是说,没有物体就不会有力的作用(力的物质性)
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了力,受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施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所以没有施力物体或没有受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力的相互性)
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没有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不一定没有力“接触与否”不能成为判断是否发生力的依据。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对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施力物体、受力物体是相对的,当研究对象改变时,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也就改变了
3、力的作用效果——由此可判定是否有力存在
(1)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注: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快慢改变或运动的方向改变。
(2)可使物体的形状与大小发生改变。(形变)
4、力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来表示。
1N大小相当于拿起2个鸡蛋的力。
5、力的测量
工具:测力计,实验室中常用的测力计是弹簧秤
弹簧秤的原理: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伸长就越长
6、弹簧秤的正确使用
观察弹簧秤的量程、分度值和指针是否指在零刻线上
读数时,视线、指针和刻度线应在同一水平面
被测力的方向应与弹簧伸长的方向一致
7、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8、力的图示: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
9、力的图示的作图方法
(1)画出受力物体:一般可以用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代表,球形可用圆圈表示。
(2)确定作用点:作用点画在受力物体上,且画在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的接触面的中点,如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不接触或同一物体上受二个以上的力,作用点画在受力物体的几何中心。
(3)确定标度:如用1厘米线段长代表多少牛顿。
(4)画线段:从力的作用点起,按所定标度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直线,用来表示力的大小
(5)标出力的方向:在线段的末尾画上箭头(含在线段内),表示力的方向
(6)将所图示的力的符号和数值标在箭头的附近
10、力的示意图
某些情况下,只需要定性地描述物体的受力情况,不需要精确地表示出力的大小,则可以画力的示意图。
11、重力的概念
定义: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符号:G)
理解:①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它的受力物体是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②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12、重力的三要素
大小:G = mg
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垂直水平面向下)
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上。其中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13、摩擦的种类
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 滚动摩擦力远小于滑动摩擦力
14、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
①与物体间的压力有关 ②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与物体的运行速度、接触面的大小等无关
15、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增大有益摩擦:①增加物体间的压力 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减小有害摩擦:①减小物体间的压力 ②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16、合力的概念
合力: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
理解:①合力的概念是建立在“等效”的基础上,也就是合力“取代了分力,因此合力不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另外一个力,它只不过是替了原来作用的两个力,不要误认为物体同时还受到合力的作用。②两个力合成的条件是这两个力须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否则求合力无意义。
17、力的合成
已知几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叫做力的合成
(1)当两个力方向相同是时,其合力的大小等于这两个力之和;方向与两力的方向相同 数学表述:F合 =F1 + F2
(2)当两下力方向相反时,其合力的大小等于这两个力之差,方向为较大力的方向 数学表述:F合 = F1 - F2 (其中:F1 > F2 )
九、力与运动
1、平衡力
平衡力: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称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或叫作二力平衡
平衡力的条件(或特点):同体、等值、反向、共线
其中是否作用于同一物体是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还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关键
2、牛顿第一定律
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理解:(1)它包含两层含义①静止的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
②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是理想定律
(3)物体不受力,一定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但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不一定不受力
3、惯性
惯性:物体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理解:①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② 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而与物体是否运动、运动的快慢、是否受外力等都没有关系
③ 注意:惯性不是“力”,叙述时,不要说成“物体在惯性的作用下”或“受到惯性的作用”等说法
【记忆法】
(1)惯性理解的顺口溜“物体有惯性,惯性物属性,大小看质量,不论动与静”
(2)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理解
不受力
受力分析 合力为0 状态不变
受力 平衡力
物体 非平衡力 合力不为0 状态改变
静止 不受力
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不变 平衡力
状态分析 运动 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 状态改变 非平衡力
6.1 物体的质量
6.2 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6.3 物质的密度
6.4 物质的比热容
6.5 物质的物理属性
七、质量和密度
1、质量
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用字母“m”表示。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对于一个给定的物体,它的质量是确定的,它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质量的单位及换算:
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kg )。常用单位有吨(t )、克(g)和毫克(mg)
1t = 103 kg = 106 g = 109 mg
2、质量的测量
生活中称质量的工具是秤;在物理实验室里,用天平称质量,其中包括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物理天平)。
天平的使用方法:
①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②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③估计被测物的质量,把被测物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
①天平调好后,左右两托盘不能互换,否则要重新调节横梁平衡
②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最大秤量
③砝码要轻拿轻放,不能用手拿,要用镊子,以免因为手上的汗而腐蚀砝码
④保持天平盘干燥、清洁。不要直接放潮湿或有腐蚀性的物体。
读数时应注意应以游码左边缘对应的刻度为准。
天平的称量和感量:
每台天平能够称的最大质量叫天平的最大称量,也叫秤量。
感量表示天平所能测量的最小质量数,就是标尺上最小刻度所代表的质量数。
3、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密度。用字母“ρ”表示。
(2)密度的计算公式:ρ= m / V
(3)单位:国际单位是kg/m3,实验中常用单位是g/cm3,1g/cm3=103kg/m3
单位体积的质量为密度。
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密度不变
同种物质的密度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
铁的质量.体积不论大小,密度不变
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大的,密度大。
相同体积的铁和水比较,铁的质量更大,说明其密度大。
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体积小的,密度大。
相同体积的铜和铝比较,铜的质量更大,说明其密度大。
(4)密度的测量:用天平测质量,用量筒测体积
(5)密度的计算和应用:水的密度是1.0×103kg/m3=1g/cm3
第八章 力
8.1 弹力和弹簧测力计
8.2 重力
8.3 摩擦力
8.4 力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八、力
1、力的定义
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说明:定义中的“作用”是推、拉、提、吊、压等具体动作的抽象概括
2、力的概念的理解
发生力时,一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存在,也就是说,没有物体就不会有力的作用(力的物质性)
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了力,受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施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所以没有施力物体或没有受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力的相互性)
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没有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不一定没有力“接触与否”不能成为判断是否发生力的依据。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对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施力物体、受力物体是相对的,当研究对象改变时,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也就改变了
3、力的作用效果——由此可判定是否有力存在
(1)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注: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快慢改变或运动的方向改变。
(2)可使物体的形状与大小发生改变。(形变)
4、力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来表示。
1N大小相当于拿起2个鸡蛋的力。
5、力的测量
工具:测力计,实验室中常用的测力计是弹簧秤
弹簧秤的原理: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伸长就越长
6、弹簧秤的正确使用
观察弹簧秤的量程、分度值和指针是否指在零刻线上
读数时,视线、指针和刻度线应在同一水平面
被测力的方向应与弹簧伸长的方向一致
7、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8、力的图示: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
9、力的图示的作图方法
(1)画出受力物体:一般可以用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代表,球形可用圆圈表示。
(2)确定作用点:作用点画在受力物体上,且画在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的接触面的中点,如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不接触或同一物体上受二个以上的力,作用点画在受力物体的几何中心。
(3)确定标度:如用1厘米线段长代表多少牛顿。
(4)画线段:从力的作用点起,按所定标度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直线,用来表示力的大小
(5)标出力的方向:在线段的末尾画上箭头(含在线段内),表示力的方向
(6)将所图示的力的符号和数值标在箭头的附近
10、力的示意图
某些情况下,只需要定性地描述物体的受力情况,不需要精确地表示出力的大小,则可以画力的示意图。
11、重力的概念
定义: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符号:G)
理解:①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它的受力物体是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②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12、重力的三要素
大小:G = mg
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垂直水平面向下)
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上。其中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13、摩擦的种类
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 滚动摩擦力远小于滑动摩擦力
14、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
①与物体间的压力有关 ②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与物体的运行速度、接触面的大小等无关
15、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增大有益摩擦:①增加物体间的压力 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减小有害摩擦:①减小物体间的压力 ②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16、合力的概念
合力: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
理解:①合力的概念是建立在“等效”的基础上,也就是合力“取代了分力,因此合力不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另外一个力,它只不过是替了原来作用的两个力,不要误认为物体同时还受到合力的作用。②两个力合成的条件是这两个力须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否则求合力无意义。
17、力的合成
已知几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叫做力的合成
(1)当两个力方向相同是时,其合力的大小等于这两个力之和;方向与两力的方向相同 数学表述:F合 =F1 + F2
(2)当两下力方向相反时,其合力的大小等于这两个力之差,方向为较大力的方向 数学表述:F合 = F1 - F2 (其中:F1 > F2 )
九、力与运动
1、平衡力
平衡力: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称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或叫作二力平衡
平衡力的条件(或特点):同体、等值、反向、共线
其中是否作用于同一物体是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还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关键
2、牛顿第一定律
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理解:(1)它包含两层含义①静止的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
②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是理想定律
(3)物体不受力,一定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但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不一定不受力
3、惯性
惯性:物体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理解:①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② 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而与物体是否运动、运动的快慢、是否受外力等都没有关系
③ 注意:惯性不是“力”,叙述时,不要说成“物体在惯性的作用下”或“受到惯性的作用”等说法
【记忆法】
(1)惯性理解的顺口溜“物体有惯性,惯性物属性,大小看质量,不论动与静”
(2)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理解
不受力
受力分析 合力为0 状态不变
受力 平衡力
物体 非平衡力 合力不为0 状态改变
静止 不受力
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不变 平衡力
状态分析 运动 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 状态改变 非平衡力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