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的故事

 我来答
海棠盈香
2011-07-15 · TA获得超过10.2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5410
采纳率:53%
帮助的人:6110万
展开全部
  总理和理发员

  北京饭店有位理发员朱殿华老师傅,他给周总理理发二十多年了。周总理常常亲自来饭店理发、刮脸。北京饭店有两个理发室,一个为贵宾和国家领导人理发,一个是普通理发室。周总理总是到普通理发室理发。有时候人多,他就和大家一样,坐在椅子上看报,排队等候。朱师傅和等候理发的同志都要让他先理,他总是笑笑说:“这不是一样嘛,大家工作都很忙。”

  理发也是周总理了解情况的机会,他总是和同志们亲切地攀谈。

  只是他太忙的时候,才请朱师傅到他家去理发、刮脸。每次总理总是在门口迎接朱师傅,握着他的手说:“老朱,又麻烦你走一趟了。”

  有一回,朱师傅给周总理刮脸。总理突然咳嗽了一声,朱师傅没有提防,刀子把总理的下巴划破了一个口子。朱师傅心里真难过,忙说:“总理,真对不起你,我工作没做好……”

  周总理哈哈笑起来:“怎么能怪你呢,老朱,是我不好,咳嗽的时候,没有和你打招呼。还幸亏你刀子躲得快,要不,哈哈哈!”

  说得朱师傅也笑了起来。

  周总理怕他心里老是过意不去,当天非留下朱师傅一起吃晚饭不可。

  一九七四年,周总理病重住院了。朱师傅常到医院给他理发、刮脸。北京饭店的职工每次都托朱师傅向周总理问好。每次周总理总是说:“好,好,这不是很好嘛。”他要朱师傅转告大家,不要为他担心,他很好。可是对饭店的同志们却非常挂念,他问:“做西餐的老陈师傅病好些了没有?”“新来的小林情绪怎么样?”“大家在学习什么,有什么困难?”他在病重的时候,还想着一切普通人。

  一九七五年十二月底,朱师傅有二十多天没有去给总理理发了。他心里着急,急得发闷。大家也都奇怪。他天天等电话,睡觉的时候也梦见给总理理发。新年到了,他实在忍不住了,给总理的秘书挂了电话:“过年了,说什么也得给总理刮刮脸呐!”

  总理的秘书没有回答,老朱可更犯疑了。

  一月八日,周总理突然与我们永别了!老朱简直不敢相信,他呆住了。接着放声大哭。

  一月十日,朱师傅去给周总理遗体整容,他总觉得一进病房的门,就会听见周总理的招呼:“老朱,又麻烦你了!你看,我好了!”

  从医院大门到周总理病房,只有几百米,可是这几百米怎么今天变得这么长啊!老朱一走进病房,就看见周总理静静地躺在病床上,长长的头发,长长的胡子。他扑过去,哭叫着:

  “总理啊,我跟您二十七年呐,在您最后的时刻,却没有给您理理发,刮刮脸,太对不起您啦!”

  总理的秘书含着泪扶起他,颤着声音说:“年前,你让我捎信给总理,我捎到了。可是总理说:‘老朱跟我二十多年,看我病成这样子会难过的。就不必让他来了,谢谢他的一番好意吧!’”

  老朱师傅凝望着这位可亲可敬的总理的安详的遗容,一边轻轻地为他梳理头发,一边热泪横流,口里不住地叫着:“总理,总理啊!”好像要把亲爱的总理唤醒,把他再还给全体中国人民……

  ===========================

  建设美丽的北京

  北京是美丽的。可你们知道美丽的北京城里,每一座漂亮、雄伟、高大的新建筑里,每一处新建的居民区里,包容着周总理多少心血吗?

  我们说几个小故事。

  人民大会堂是一九五九年建起来的。从设计到施工,周总理一直亲自过问。人民大会堂要建成一座万人礼堂,建筑专家们都感到为难,要容纳万人的会场,体积必须比普通的礼堂和剧场大十倍,空间这么大,如果处理不好,人坐在里面就会感到渺小和压抑。怎样解决这个矛盾呢?设计方案提了一个又一个,没有一个大家满意的。周总理知道了这情况,在一次设计会上说:“我们的建筑必须‘以人为主,物为人用’。让使用大会堂的人民群众和他们的代表感到心情舒畅,感到自己是建筑的主人。”

  他启发大家:“人站在海边,看海不显远,看天不显得高,人并不显得渺小,这是什么原因呢?”说着,他用铅笔画了一个不规则的扁圆形的屋顶棚,启发大家在设计上利用这个视错觉。周总理不是一位建筑家,可是他丰富的知识和从实践中得来的体会,一下子启发了建筑专家们思想,“水天一色”的设计思想确定了。设计师们把礼堂的内部设计成“水天一色”的形状,顶棚与墙面圆角相交,成穹窿形象,从顶棚到墙面,上下圆曲浑然一体,使人感觉既不压抑又不空旷。当你进入万人大会堂抬头仰望那圆形的屋顶、那海浪似的顶灯的时候,你不知道,这是周总理提出的设计构思给了建筑家们以智慧吧?这座大会堂同周总理的睿智一齐留在了人间。

  人民大会堂一兴建,周总理就想到了这块地方原来的住户们,他指示为这些住户新修了楼房。人民大会堂建成的时候,还请他们去参观,请他们坐在大会堂里看一场电影。

  天安门城楼要翻修了,周总理非常关心,一边听汇报,一边把模型拆开又组装上,一一问个明白,才放心地批准翻修计划。

  现在的北海大桥宽敞平坦。从前这里是金鳌玉■桥,拐好几个弯,常常出交通事故。改修的时候,有人提出一个直线的方案,要把北海前面的古迹团城拆掉。周总理不同意,他亲自步行视察了现场,提出绕过团城的方案。结果呢?大桥也修了,团城也保存了。周总理是多么爱惜咱们古老的文化遗迹呀!

  首都体育馆多么雄伟壮丽,它的馆址方位是谁定的呢?也是周总理。他老人家亲自登上广播大楼的楼顶,向西北方向眺望,确定了把首都体育馆建在紫竹院对面。

  北京的建筑多么高才合适?周总理亲自做调查。一九七三年十二月,他已经身患重病,天又冷,可是他还是冒着严寒,坐在运石料的电梯上,登上正在修建的北京饭店新楼第十六层屋顶,用望远镜观察了全市的高层建筑。从上面走下来,他已经很疲乏了,可是他只吃了一小碗面条,又冒冷风,顶严寒,徒步登上西华门的城台实地观测。最后才确定了首都高层建筑的高度。

  周总理最关心的是北京居民住宅的建设。他指示,凡是盖大建筑,一定为工作人员、服务人员就近盖宿舍,给居民兴建住宅。从一九七○年以来,他讲了十几次,一定“要重视人民的健康”,“要为后代着想”,“绝对不做遗害子孙后代的事情”,“要把首都搞成一个清洁的城市”。一九七三年二月,重病中的周总理还登上北海公园白塔的平台上,亲自察看全市消除烟尘的情况。他沉思地说:“首都烟雾弥漫,污染相当严重,要赶快采取措施解决啊!”

  他还对石油化工厂的青年工人们说:“你们青年人要有志气,把黄烟消灭掉,让祖国的蓝天永远是晴朗的天空!”

  一九七四年早春,周总理又一次在朝阳晨风中登上人民大会堂屋顶,指点着首都,畅谈未来的规划。

  一个美丽、清洁、现代化的文明的新北京的蓝图早就在他心里勾画好了呀!

  ===========================

  “私人住宅,谢绝参观”

  过去,在江苏省淮安县周总理旧居的院墙上,挂着一块木牌子,上面写着:“私人住宅,谢绝参观。”

  这是怎么回事呢?

  人们知道,周总理的故乡在淮安。家乡的人民和全国各地的出差者、旅游者,经过淮安,都想看看敬爱的周总理的诞生地,想看看他住过的房屋,表达一下自己对总理的倾墓之情。他们总是一遍又一遍地打听:“周总理的故居在哪里呀?”于是,总理的旧居前总是有人来来往往。

  “不要说出我住过的房屋,也请邻居们不要往外说。”解放初期周总理就这样告诉过自己的亲属。以后,他又说:“你们要劝说前来参观的人,让他们到韶山去瞻仰毛主席的故居。”

  人民群众太爱戴他了,还是不断地前来参观。周总理对他的亲属说:“把房子拆掉,拆掉了还可以盖工厂、盖学校嘛!”

  可是当地政府和群众不愿意这样做。只是把总理出生和居住过的东院作为县委学习室和儿童图书馆,两边宅院,搬进了居民。院墙上钉上了这块“私人住宅,谢绝参观”的木牌子。

  来参观这所房子的人愈来愈多,他们看到这块牌子,都带着遗憾的心情离开了。

  周总理知道了这情况,心中很不安。多年来,他希望自己的旧居“不留痕迹”,可是参观者却有增无减。这样下去怎么成呢?没办法,他只好采取行政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了。

  一九七三年十一月十七日,国务院办公室向淮安县委正式传达了周总理关于处理旧居的三条指示:

  一、不要让人去参观;

  二、不准动员住在里面的居民搬家;

  三、房子坏了不准维修。

  第二天,县委常委会根据总理的指示,作了三项决定:一、不动员住在里面的居民搬家;二、不维修房屋;三、县委在干部会上动员大家不组织、不带领人们去参观。当天晚上向国务院办公室作了汇报。

  十一月三十日晚,国务院办公室来电话,说:“总理对县委的三点决定表示满意,以后要派人检查你们的执行情况。”五天以后,又来电话,询问对“三条”执行的情况,回答是:“认真执行了。”

  一九七四年八月一日,周总理从亲属口中知道,“三条”虽然执行了,可外地人还是千方百计找上门来。

  总理思索了一下,问道:“把房子拆了,你们搬个地方住,行吗?”邓颖超说:“拆迁吧,我们出钱。”

  因为拆迁房屋要经政府批准,这事情一时没有定下来。周总理的这所故居,才保存下来。如今,它已成为人们表达自己对周总理的敬爱和怀念的地方。
愿做三三一只猫
2013-04-06 · TA获得超过27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9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2.5万
展开全部
总理和理发员

  北京饭店有位理发员朱殿华老师傅,他给周总理理发二十多年了。周总理常常亲自来饭店理发、刮脸。北京饭店有两个理发室,一个为贵宾和国家领导人理发,一个是普通理发室。周总理总是到普通理发室理发。有时候人多,他就和大家一样,坐在椅子上看报,排队等候。朱师傅和等候理发的同志都要让他先理,他总是笑笑说:“这不是一样嘛,大家工作都很忙。”

  理发也是周总理了解情况的机会,他总是和同志们亲切地攀谈。

  只是他太忙的时候,才请朱师傅到他家去理发、刮脸。每次总理总是在门口迎接朱师傅,握着他的手说:“老朱,又麻烦你走一趟了。”

  有一回,朱师傅给周总理刮脸。总理突然咳嗽了一声,朱师傅没有提防,刀子把总理的下巴划破了一个口子。朱师傅心里真难过,忙说:“总理,真对不起你,我工作没做好……”

  周总理哈哈笑起来:“怎么能怪你呢,老朱,是我不好,咳嗽的时候,没有和你打招呼。还幸亏你刀子躲得快,要不,哈哈哈!”

  说得朱师傅也笑了起来。

  周总理怕他心里老是过意不去,当天非留下朱师傅一起吃晚饭不可。

  一九七四年,周总理病重住院了。朱师傅常到医院给他理发、刮脸。北京饭店的职工每次都托朱师傅向周总理问好。每次周总理总是说:“好,好,这不是很好嘛。”他要朱师傅转告大家,不要为他担心,他很好。可是对饭店的同志们却非常挂念,他问:“做西餐的老陈师傅病好些了没有?”“新来的小林情绪怎么样?”“大家在学习什么,有什么困难?”他在病重的时候,还想着一切普通人。

  一九七五年十二月底,朱师傅有二十多天没有去给总理理发了。他心里着急,急得发闷。大家也都奇怪。他天天等电话,睡觉的时候也梦见给总理理发。新年到了,他实在忍不住了,给总理的秘书挂了电话:“过年了,说什么也得给总理刮刮脸呐!”

  总理的秘书没有回答,老朱可更犯疑了。

  一月八日,周总理突然与我们永别了!老朱简直不敢相信,他呆住了。接着放声大哭。

  一月十日,朱师傅去给周总理遗体整容,他总觉得一进病房的门,就会听见周总理的招呼:“老朱,又麻烦你了!你看,我好了!”

  从医院大门到周总理病房,只有几百米,可是这几百米怎么今天变得这么长啊!老朱一走进病房,就看见周总理静静地躺在病床上,长长的头发,长长的胡子。他扑过去,哭叫着:

  “总理啊,我跟您二十七年呐,在您最后的时刻,却没有给您理理发,刮刮脸,太对不起您啦!”

  总理的秘书含着泪扶起他,颤着声音说:“年前,你让我捎信给总理,我捎到了。可是总理说:‘老朱跟我二十多年,看我病成这样子会难过的。就不必让他来了,谢谢他的一番好意吧!’”

  老朱师傅凝望着这位可亲可敬的总理的安详的遗容,一边轻轻地为他梳理头发,一边热泪横流,口里不住地叫着:“总理,总理啊!”好像要把亲爱的总理唤醒,把他再还给全体中国人民……

  ===========================

  建设美丽的北京

  北京是美丽的。可你们知道美丽的北京城里,每一座漂亮、雄伟、高大的新建筑里,每一处新建的居民区里,包容着周总理多少心血吗?

  我们说几个小故事。

  人民大会堂是一九五九年建起来的。从设计到施工,周总理一直亲自过问。人民大会堂要建成一座万人礼堂,建筑专家们都感到为难,要容纳万人的会场,体积必须比普通的礼堂和剧场大十倍,空间这么大,如果处理不好,人坐在里面就会感到渺小和压抑。怎样解决这个矛盾呢?设计方案提了一个又一个,没有一个大家满意的。周总理知道了这情况,在一次设计会上说:“我们的建筑必须‘以人为主,物为人用’。让使用大会堂的人民群众和他们的代表感到心情舒畅,感到自己是建筑的主人。”

  他启发大家:“人站在海边,看海不显远,看天不显得高,人并不显得渺小,这是什么原因呢?”说着,他用铅笔画了一个不规则的扁圆形的屋顶棚,启发大家在设计上利用这个视错觉。周总理不是一位建筑家,可是他丰富的知识和从实践中得来的体会,一下子启发了建筑专家们思想,“水天一色”的设计思想确定了。设计师们把礼堂的内部设计成“水天一色”的形状,顶棚与墙面圆角相交,成穹窿形象,从顶棚到墙面,上下圆曲浑然一体,使人感觉既不压抑又不空旷。当你进入万人大会堂抬头仰望那圆形的屋顶、那海浪似的顶灯的时候,你不知道,这是周总理提出的设计构思给了建筑家们以智慧吧?这座大会堂同周总理的睿智一齐留在了人间。

  人民大会堂一兴建,周总理就想到了这块地方原来的住户们,他指示为这些住户新修了楼房。人民大会堂建成的时候,还请他们去参观,请他们坐在大会堂里看一场电影。

  天安门城楼要翻修了,周总理非常关心,一边听汇报,一边把模型拆开又组装上,一一问个明白,才放心地批准翻修计划。

  现在的北海大桥宽敞平坦。从前这里是金鳌玉■桥,拐好几个弯,常常出交通事故。改修的时候,有人提出一个直线的方案,要把北海前面的古迹团城拆掉。周总理不同意,他亲自步行视察了现场,提出绕过团城的方案。结果呢?大桥也修了,团城也保存了。周总理是多么爱惜咱们古老的文化遗迹呀!

  首都体育馆多么雄伟壮丽,它的馆址方位是谁定的呢?也是周总理。他老人家亲自登上广播大楼的楼顶,向西北方向眺望,确定了把首都体育馆建在紫竹院对面。

  北京的建筑多么高才合适?周总理亲自做调查。一九七三年十二月,他已经身患重病,天又冷,可是他还是冒着严寒,坐在运石料的电梯上,登上正在修建的北京饭店新楼第十六层屋顶,用望远镜观察了全市的高层建筑。从上面走下来,他已经很疲乏了,可是他只吃了一小碗面条,又冒冷风,顶严寒,徒步登上西华门的城台实地观测。最后才确定了首都高层建筑的高度。

  周总理最关心的是北京居民住宅的建设。他指示,凡是盖大建筑,一定为工作人员、服务人员就近盖宿舍,给居民兴建住宅。从一九七○年以来,他讲了十几次,一定“要重视人民的健康”,“要为后代着想”,“绝对不做遗害子孙后代的事情”,“要把首都搞成一个清洁的城市”。一九七三年二月,重病中的周总理还登上北海公园白塔的平台上,亲自察看全市消除烟尘的情况。他沉思地说:“首都烟雾弥漫,污染相当严重,要赶快采取措施解决啊!”

  他还对石油化工厂的青年工人们说:“你们青年人要有志气,把黄烟消灭掉,让祖国的蓝天永远是晴朗的天空!”

  一九七四年早春,周总理又一次在朝阳晨风中登上人民大会堂屋顶,指点着首都,畅谈未来的规划。

  一个美丽、清洁、现代化的文明的新北京的蓝图早就在他心里勾画好了呀!

  ===========================

  “私人住宅,谢绝参观”

  过去,在江苏省淮安县周总理旧居的院墙上,挂着一块木牌子,上面写着:“私人住宅,谢绝参观。”

  这是怎么回事呢?

  人们知道,周总理的故乡在淮安。家乡的人民和全国各地的出差者、旅游者,经过淮安,都想看看敬爱的周总理的诞生地,想看看他住过的房屋,表达一下自己对总理的倾墓之情。他们总是一遍又一遍地打听:“周总理的故居在哪里呀?”于是,总理的旧居前总是有人来来往往。

  “不要说出我住过的房屋,也请邻居们不要往外说。”解放初期周总理就这样告诉过自己的亲属。以后,他又说:“你们要劝说前来参观的人,让他们到韶山去瞻仰毛主席的故居。”

  人民群众太爱戴他了,还是不断地前来参观。周总理对他的亲属说:“把房子拆掉,拆掉了还可以盖工厂、盖学校嘛!”

  可是当地政府和群众不愿意这样做。只是把总理出生和居住过的东院作为县委学习室和儿童图书馆,两边宅院,搬进了居民。院墙上钉上了这块“私人住宅,谢绝参观”的木牌子。

  来参观这所房子的人愈来愈多,他们看到这块牌子,都带着遗憾的心情离开了。

  周总理知道了这情况,心中很不安。多年来,他希望自己的旧居“不留痕迹”,可是参观者却有增无减。这样下去怎么成呢?没办法,他只好采取行政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了。

  一九七三年十一月十七日,国务院办公室向淮安县委正式传达了周总理关于处理旧居的三条指示:

  一、不要让人去参观;

  二、不准动员住在里面的居民搬家;

  三、房子坏了不准维修。

  第二天,县委常委会根据总理的指示,作了三项决定:一、不动员住在里面的居民搬家;二、不维修房屋;三、县委在干部会上动员大家不组织、不带领人们去参观。当天晚上向国务院办公室作了汇报。

  十一月三十日晚,国务院办公室来电话,说:“总理对县委的三点决定表示满意,以后要派人检查你们的执行情况。”五天以后,又来电话,询问对“三条”执行的情况,回答是:“认真执行了。”

  一九七四年八月一日,周总理从亲属口中知道,“三条”虽然执行了,可外地人还是千方百计找上门来。

  总理思索了一下,问道:“把房子拆了,你们搬个地方住,行吗?”邓颖超说:“拆迁吧,我们出钱。”

  因为拆迁房屋要经政府批准,这事情一时没有定下来。周总理的这所故居,才保存下来。如今,它已成为人们表达自己对周总理的敬爱和怀念的地方。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时间的破碎苍穹
2013-03-28 · TA获得超过12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7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2.2万
展开全部
总理和理发员

北京饭店有位理发员朱殿华老师傅,他给周总理理发二十多年了。周总理常常亲自来饭店理发、刮脸。北京饭店有两个理发室,一个为贵宾和国家领导人理发,一个是普通理发室。周总理总是到普通理发室理发。有时候人多,他就和大家一样,坐在椅子上看报,排队等候。朱师傅和等候理发的同志都要让他先理,他总是笑笑说:“这不是一样嘛,大家工作都很忙。”

理发也是周总理了解情况的机会,他总是和同志们亲切地攀谈。

只是他太忙的时候,才请朱师傅到他家去理发、刮脸。每次总理总是在门口迎接朱师傅,握着他的手说:“老朱,又麻烦你走一趟了。”

有一回,朱师傅给周总理刮脸。总理突然咳嗽了一声,朱师傅没有提防,刀子把总理的下巴划破了一个口子。朱师傅心里真难过,忙说:“总理,真对不起你,我工作没做好……”

周总理哈哈笑起来:“怎么能怪你呢,老朱,是我不好,咳嗽的时候,没有和你打招呼。还幸亏你刀子躲得快,要不,哈哈哈!”

说得朱师傅也笑了起来。

周总理怕他心里老是过意不去,当天非留下朱师傅一起吃晚饭不可。

一九七四年,周总理病重住院了。朱师傅常到医院给他理发、刮脸。北京饭店的职工每次都托朱师傅向周总理问好。每次周总理总是说:“好,好,这不是很好嘛。”他要朱师傅转告大家,不要为他担心,他很好。可是对饭店的同志们却非常挂念,他问:“做西餐的老陈师傅病好些了没有?”“新来的小林情绪怎么样?”“大家在学习什么,有什么困难?”他在病重的时候,还想着一切普通人。

一九七五年十二月底,朱师傅有二十多天没有去给总理理发了。他心里着急,急得发闷。大家也都奇怪。他天天等电话,睡觉的时候也梦见给总理理发。新年到了,他实在忍不住了,给总理的秘书挂了电话:“过年了,说什么也得给总理刮刮脸呐!”

总理的秘书没有回答,老朱可更犯疑了。

一月八日,周总理突然与我们永别了!老朱简直不敢相信,他呆住了。接着放声大哭。

一月十日,朱师傅去给周总理遗体整容,他总觉得一进病房的门,就会听见周总理的招呼:“老朱,又麻烦你了!你看,我好了!”

从医院大门到周总理病房,只有几百米,可是这几百米怎么今天变得这么长啊!老朱一走进病房,就看见周总理静静地躺在病床上,长长的头发,长长的胡子。他扑过去,哭叫着:

“总理啊,我跟您二十七年呐,在您最后的时刻,却没有给您理理发,刮刮脸,太对不起您啦!”

总理的秘书含着泪扶起他,颤着声音说:“年前,你让我捎信给总理,我捎到了。可是总理说:‘老朱跟我二十多年,看我病成这样子会难过的。就不必让他来了,谢谢他的一番好意吧!’”

老朱师傅凝望着这位可亲可敬的总理的安详的遗容,一边轻轻地为他梳理头发,一边热泪横流,口里不住地叫着:“总理,总理啊!”好像要把亲爱的总理唤醒,把他再还给全体中国人民……

===========================

建设美丽的北京

北京是美丽的。可你们知道美丽的北京城里,每一座漂亮、雄伟、高大的新建筑里,每一处新建的居民区里,包容着周总理多少心血吗?

我们说几个小故事。

人民大会堂是一九五九年建起来的。从设计到施工,周总理一直亲自过问。人民大会堂要建成一座万人礼堂,建筑专家们都感到为难,要容纳万人的会场,体积必须比普通的礼堂和剧场大十倍,空间这么大,如果处理不好,人坐在里面就会感到渺小和压抑。怎样解决这个矛盾呢?设计方案提了一个又一个,没有一个大家满意的。周总理知道了这情况,在一次设计会上说:“我们的建筑必须‘以人为主,物为人用’。让使用大会堂的人民群众和他们的代表感到心情舒畅,感到自己是建筑的主人。”

他启发大家:“人站在海边,看海不显远,看天不显得高,人并不显得渺小,这是什么原因呢?”说着,他用铅笔画了一个不规则的扁圆形的屋顶棚,启发大家在设计上利用这个视错觉。周总理不是一位建筑家,可是他丰富的知识和从实践中得来的体会,一下子启发了建筑专家们思想,“水天一色”的设计思想确定了。设计师们把礼堂的内部设计成“水天一色”的形状,顶棚与墙面圆角相交,成穹窿形象,从顶棚到墙面,上下圆曲浑然一体,使人感觉既不压抑又不空旷。当你进入万人大会堂抬头仰望那圆形的屋顶、那海浪似的顶灯的时候,你不知道,这是周总理提出的设计构思给了建筑家们以智慧吧?这座大会堂同周总理的睿智一齐留在了人间。

人民大会堂一兴建,周总理就想到了这块地方原来的住户们,他指示为这些住户新修了楼房。人民大会堂建成的时候,还请他们去参观,请他们坐在大会堂里看一场电影。

天安门城楼要翻修了,周总理非常关心,一边听汇报,一边把模型拆开又组装上,一一问个明白,才放心地批准翻修计划。

现在的北海大桥宽敞平坦。从前这里是金鳌玉■桥,拐好几个弯,常常出交通事故。改修的时候,有人提出一个直线的方案,要把北海前面的古迹团城拆掉。周总理不同意,他亲自步行视察了现场,提出绕过团城的方案。结果呢?大桥也修了,团城也保存了。周总理是多么爱惜咱们古老的文化遗迹呀!

首都体育馆多么雄伟壮丽,它的馆址方位是谁定的呢?也是周总理。他老人家亲自登上广播大楼的楼顶,向西北方向眺望,确定了把首都体育馆建在紫竹院对面。

北京的建筑多么高才合适?周总理亲自做调查。一九七三年十二月,他已经身患重病,天又冷,可是他还是冒着严寒,坐在运石料的电梯上,登上正在修建的北京饭店新楼第十六层屋顶,用望远镜观察了全市的高层建筑。从上面走下来,他已经很疲乏了,可是他只吃了一小碗面条,又冒冷风,顶严寒,徒步登上西华门的城台实地观测。最后才确定了首都高层建筑的高度。

周总理最关心的是北京居民住宅的建设。他指示,凡是盖大建筑,一定为工作人员、服务人员就近盖宿舍,给居民兴建住宅。从一九七○年以来,他讲了十几次,一定“要重视人民的健康”,“要为后代着想”,“绝对不做遗害子孙后代的事情”,“要把首都搞成一个清洁的城市”。一九七三年二月,重病中的周总理还登上北海公园白塔的平台上,亲自察看全市消除烟尘的情况。他沉思地说:“首都烟雾弥漫,污染相当严重,要赶快采取措施解决啊!”

他还对石油化工厂的青年工人们说:“你们青年人要有志气,把黄烟消灭掉,让祖国的蓝天永远是晴朗的天空!”

一九七四年早春,周总理又一次在朝阳晨风中登上人民大会堂屋顶,指点着首都,畅谈未来的规划。

一个美丽、清洁、现代化的文明的新北京的蓝图早就在他心里勾画好了呀!

===========================

“私人住宅,谢绝参观”

过去,在江苏省淮安县周总理旧居的院墙上,挂着一块木牌子,上面写着:“私人住宅,谢绝参观。”

这是怎么回事呢?

人们知道,周总理的故乡在淮安。家乡的人民和全国各地的出差者、旅游者,经过淮安,都想看看敬爱的周总理的诞生地,想看看他住过的房屋,表达一下自己对总理的倾墓之情。他们总是一遍又一遍地打听:“周总理的故居在哪里呀?”于是,总理的旧居前总是有人来来往往。

“不要说出我住过的房屋,也请邻居们不要往外说。”解放初期周总理就这样告诉过自己的亲属。以后,他又说:“你们要劝说前来参观的人,让他们到韶山去瞻仰毛主席的故居。”

人民群众太爱戴他了,还是不断地前来参观。周总理对他的亲属说:“把房子拆掉,拆掉了还可以盖工厂、盖学校嘛!”

可是当地政府和群众不愿意这样做。只是把总理出生和居住过的东院作为县委学习室和儿童图书馆,两边宅院,搬进了居民。院墙上钉上了这块“私人住宅,谢绝参观”的木牌子。

来参观这所房子的人愈来愈多,他们看到这块牌子,都带着遗憾的心情离开了。

周总理知道了这情况,心中很不安。多年来,他希望自己的旧居“不留痕迹”,可是参观者却有增无减。这样下去怎么成呢?没办法,他只好采取行政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了。

一九七三年十一月十七日,国务院办公室向淮安县委正式传达了周总理关于处理旧居的三条指示:

一、不要让人去参观;

二、不准动员住在里面的居民搬家;

三、房子坏了不准维修。

第二天,县委常委会根据总理的指示,作了三项决定:一、不动员住在里面的居民搬家;二、不维修房屋;三、县委在干部会上动员大家不组织、不带领人们去参观。当天晚上向国务院办公室作了汇报。

十一月三十日晚,国务院办公室来电话,说:“总理对县委的三点决定表示满意,以后要派人检查你们的执行情况。”五天以后,又来电话,询问对“三条”执行的情况,回答是:“认真执行了。”

一九七四年八月一日,周总理从亲属口中知道,“三条”虽然执行了,可外地人还是千方百计找上门来。

总理思索了一下,问道:“把房子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水仙1901
2011-07-29
知道答主
回答量: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因为拆迁房屋要经政府批准,这事情一时没有定下来。周总理的这所故居,才保存下来。如今,它已成为人们表达自己对周总理的敬爱和怀念的地方。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