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康德美具有“无目的的合目的性”这句话?

 我来答
鹏叔
2013-10-17
知道答主
回答量: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8万
展开全部
“无目的而合目的性”是康德美学理论中最重要的审美原则,为了准确地把握这位美学理论家的思想,我们须把命题中的概念厘定清楚。什么是目的呢?康德认为:“一个关于对象的概念在它同时包含着这个对象的现实性的基础时叫做目的。”,它意指在一事物的本质中包含着它自己的内在可能性的根据,也就是说,一个事物的形成与发展不取决于任何外在的因素,而是有赖于其内在必然性。

关于合目性的问题,康德认为在审美领域,合目的性就是达成了一种让人产生愉快情感的意图。而这种意图的达成就是把单纯经验规律的多样性归结为原理的统一性。当一自然事物的形式,符合了我们头脑中先验的关于自然形式合目的性原理,因此,也符合了我们的认识机能的要求,从而使我们在知性力和想象力的和谐产生的表象中,产生愉快的情绪。而引起自然的合目的性的美学表象的对象就被称为美,通过情感对美的对象的判断则被称为审美。

因此,审美和人类进行其他活动一样,终极目的就是让个体达到情感的快乐。可以说,喜欢愉悦欢快是人的本性使然,按照叔本华的观点,人的本质就是意志,人在这种意志的驱使下本能地去做两种最基本的追求,首先求生存,生存意志满足之后,就追求高质量(比如肉体舒适、心情愉悦等)的生存状态。好好色,恶恶臭是人类的本性所需。所以,只有能够引起个人情感上的愉悦的对象才是美的,当知性力和想象力达到和谐状态的时候,才能引起人的情感愉悦,从而达到了审美的目的。

清楚了这些基本概念,就不难理解康德认为的审美的本质特征——无目的而合目的性。

“无目的的合目的性”是说“除掉在一个对象的表象里的主观的合目的性而无任何目的(既无客观的也无主观的目的)以外,没有别的了。”既是无目的的,又是合目的,看来是一个相互对矛盾的命题,这正是康德美学理论的卓见,康德将此看作“鉴赏判断的二律背反”。对此,黑格尔说:“康德的二律背反,给了这样的概念,即它不是诡辩的把戏,而是理性一定会必然碰到的矛盾。这是一种很重要的看法。”这句话所包括的正命题是说:审美判断是无目的的;而它的反命题却说:审美判断是合目的的。康德认为二者的对立是假相,它们都是真实的,可并存不悖的。所谓“无目的”;是说既无伦理、功用、欲望等主观意志方面的目的,又无概念、逻辑等客观认识方面的目的;既与实践理性不同,又与纯粹理性不同。凡“目的”总是与需要、利害相联系的,所以“无目的”也就没有利害感了,既无官能的或是道德方面的利害感,也没有理性方面的利害强迫我们去判断,因而这种“无目的”的判断就是一种超脱的自由的意识,但是,作为审美判断尽管在心理活动上首先表现为自由意识,但又不可能是无缘无故,而是自有其特定依据的,这就是所谓“合目的性”。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