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是不是都必须要把《四书五经》全背下来?

 我来答
megoo1128
推荐于2016-12-02 · TA获得超过164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13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24万
展开全部
不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唐朝文科的科目很多,每年都举行。明清两代文科只设进士一科,考八股文
所以《四书五经》不是每个朝代的科举必考科目,只是明朝八股文喜欢以四书五经来命题而已。
此外,科举也分很多科的,好比专业不同。
在唐代,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 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为人重视。俊士等科不经常举行,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后来渐废。所以,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唐高宗以后进士科尤为时人所重。
明经、进士两科,最初都只是试策,考试的内容为经义或时务。后来两种考试的科目虽有变化,但基本精神是进士重诗赋,明经重帖经、墨义。所谓帖经,就是将经书任揭一页,将左右两边蒙上,中间只开一行,再用纸帖盖三字,令试者填充。墨义是对经文的字句作简单的笔试。帖经与墨义,只要熟读经传和注释就可中试,诗赋则需要具有文学才能。进士科得第很难,所以当时流传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唐代取士,不仅看考试成绩,还要有各名人士的推荐。因此,考生纷纷奔走于公卿门下,向他们投献自己的代表作,叫投卷。向礼部投的叫公卷,向达官贵人投的叫行卷。投卷确实使有才能的人显露头角,如诗人白居易向顾况投诗《赋得原上草》受到老诗人的极力称赞。
此外,宋代也可奏请皇帝开恩,赏赐出身资格,委派官吏,开后世恩科的先例。
所以不是都必须要背《四书五经》的。
任个人而排众数
2011-07-15 · TA获得超过122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7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7万
展开全部
不要用现代的考试观念简单套用到古代。

古代先有宗法制度,也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时代。宗法制度被破坏,官僚制度建立以后,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选官制度。科举是隋炀帝建立,也是为了削弱前朝士族的势力而建立的选官制度。

“四书五经”不是一本书。《大学》、《中庸》是两篇文章,《论语》、《孟子》是两本课堂笔记。南宋朱熹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部书编在一起,并做了注释,就是《四书章句集注》。因为传说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孔子、曾参、子思、孟子,所以称为 “四子书”,简称即为“四书”。

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出题都在“四书五经”中。你不了解题目出处,怎么做文章啊?“帅西水浒”啊。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