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的词有什么特点
一、写景状物关于水、荷尤其多。
纳兰性德所居,所乐之处均有水存在,水中的荷花更陶冶诗人的性情。瓮山泊畔有芙蓉十里,玉泉山下有芙蓉殿,渌水亭边碧水菱荷,出土莲花纹汉白玉栏板……这无不说明它与纳兰性德的生活、创作有着密切的关联,它与词人的精神始终同在。
二、纳兰性德诗词中有更多的个人情感表达。
在纳兰性德的诗词中,可以寻找到大量的爱情诗和悼亡诗,这些都是对其情感生活不顺的表达。诗人都有着一颗敏感之心,并希望自己不受任何世俗的束缚。
身处高位中所招来的嫉妒,令他更为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并不是处于人间富贵之中,而是“日暮风沙恶”,因此而产生了“无事避风沙”之感。
三、纳兰性德诗词中渗透着凄美之感。
浓郁的忧伤却总是萦绕在诗词的字里行间中,让人感到其内心中的悲情,从这些曼妙的文辞中表达了出来。如《临江仙》:长记碧纱窗外语。秋风吹送归鸦。……便是欲归归未得。
这首词的上阙是以秋风借喻,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但是,这种秋天的景象并不会令人感到清爽、愉快,而是渗透着淡淡的忧伤。
扩展资料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主要成就:
一、文学成就
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8首(一说342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他的词作尽出佳品,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
二、书法成就
纳兰性德手简真迹,被中国纳兰性德研究界奉为“国宝”,今藏上海图书馆。手简共三十六通。可以说,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被证实的纳兰性德手稿遗墨,价值极高。
三、藏书大家
纳兰性德一生爱书藏书,从师顾贞观、陈维菘、徐乾学,研讨经学。曾耗资四十万金,编辑宋以来诸儒学经之书,刻为《通志堂经解》1860卷(后世学者何焯编撰有《通志堂经解目录》)。建藏书楼“通志堂”、“珊瑚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纳兰性德
在纳兰词中,写景状物关于水、荷尤其多。首先其别业就名为“渌水亭”。无论现关于渌水亭所在地点的争议怎样,无论它是在京城内什刹海畔,还是在西郊玉泉山下,亦或在其封地皂甲屯玉河之浜,都没能离开一个水字。是一处傍水的建筑,或是有水的园囿。
对于水,纳兰性德是情有独钟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把水认作有生命的物质,认为是有德的。并用水之德比君子之德。滋润万物,以柔克刚,川流不息,从物质性理的角度赋与其哲学的内涵。
扩展资料:
1、代表作品
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2、个人故事
轰轰烈烈的“红学”研究已经进行百载有余。其中有不少文宿巨匠参与研究,取得不少成果和进展。不但毛泽东对《红楼梦》研究有评述,就是前溯百载,清代的皇帝、公子王孙也侧身其中。但凡研究“红学”的人对纳兰明珠和纳兰性德都会有所了解。
乾隆算得上是第一位红学家。当和珅进呈《红楼梦》,乾隆读后即说:“此盖为明珠家事作也。” 一句话,把《红楼梦》与纳兰家联系起来。且不说此推论是否确凿,天子首开一家之言,根据他的阅历提示了两事物间的联系可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纳兰性德
一、意象多,群体性组合,借助实景抒发真挚情感,又常与情感虚词共同书写情感,直接点题和为意境立风格。
二、营造关乎“爱情——思念——悼念”的意境,成了出了纳兰整个爱情词的线索。
三、借用典故旧事或回忆生活的画面,以今昔之别的比兴手法营造纳兰词中“至情”的意境。
四、联想丰富,尤其是对“梦”、“月”的借用,使得纳兰爱情词感情得到充分的展伸的同时,意境清新并呈现出浪漫凄迷朦胧的美感。
五、边塞、漂泊不定的苦寒生活的经历为纳兰的爱情词添上了更多的异域风情和情调,环境强化思念之感,距离更增哀伤之情,提升了爱情所包蕴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