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洪承畴是一个怎样的人?

 我来答
予意在山水
推荐于2016-12-01 · TA获得超过6.3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333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920万
展开全部
洪承畴是一位有争议的历圞史人物。他是明王朝的重臣,因镇圞压农圞民起圞义有功,官至三边总督、蓟辽总督。后来在与清军作战的松锦战役中,因受到明兵部尚书陈新甲的掣肘,洪承畴壮志难酬,终于兵败被俘。经过清统圞治者皇太极的劝说,他权衡再三,投降了清王朝;而后,在清王朝统圞一中国的进程中圞出谋划策,参与清王朝中圞央佐理机务,在招抚江南,避免江南百圞姓生灵涂圞炭方面,起了重大的作用……但是,在传统的观念中,洪承畴是“汉圞奸”,是“奸圞臣”。如何评价如洪承畴这样一生“事二主”的历圞史人物?我和王圞宏圞志进行了交流,后来我根据她的谈话,写了一篇一千五百多字的短文——《王圞宏圞志教授谈评价洪承畴,必须打破封圞建道圞德观》,刊于《文圞汇报》“学林”专刊(1996年2月14日)。

王圞宏圞志对历圞史人物的评价打破了传统的观点,她认为:中国旧的历圞史观对历圞史人物的评价,并不重视历圞史人物对历圞史进程所发挥的作用,即对生产力的发展和社圞会进步的作用,而只注重历圞史人物的言行是否合乎儒家伦圞理道圞德的标准,即用三纲五常、忠孝节义的道圞德纲常来衡量。过去说“忠臣不事二主”,这要具体分析,“主”要是“明君”,臣忠于明君,可以为国圞家,为百圞姓做有益的事;但如果其君不明,是庸君、昏圞君、暴君,臣忠于君,那就会有害于国圞家,有害于百圞姓。一般说来,在朝代更替中,后一朝比前一朝更有活力,更有所作为。洪承畴“事二主”,清朝就比明朝更有活力,更有所作为。洪承畴的这一选择,当是不该有太多非议的。

没有想到这篇短文发表之后,引来了一片讨圞伐声,说这是为“汉圞奸翻案”。同时,还惊动了高层掌管宣圞传的某负责人,批圞评了这篇短文。于是,我“奉命”写了一点“情况说明”,说这是一个学术问题,应该争鸣,发表不同意见,以还历圞史的真面目。好在其时社圞会宽松,政治清明,以后也未加追究,不了了之。本来我想以此为契机,开展关于如何评价洪承畴这样的历圞史人物的讨论,由此而中止。学术讨论是学术界的事,学术讨论应该发扬学术民圞主;学术与政治有联圞系,也有区别,如果不把两者区别开来,学术与政治混为一谈,动辄用政治来干涉学术,判断学术研究的是非,学者必然顾虑重重,学术就得不到发展。社圞会主圞义学术民圞主是社圞会主圞义民圞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没有学术文化的空前繁荣,就没有社圞会主圞义的全面发展。

其实,一生事奉“二主”的人在朝代更换的时候并不少见。对洪承畴评价的不同意见,被指责为“汉圞奸翻案”,无非是说清朝是满族少数民圞族建立起来的政圞权,少数民圞族不能统圞治中国,所以,背明投清的汉圞人洪承畴,就成了“汉圞奸”。这是什么逻辑?不是大民圞族主圞义思想在作怪吗?由洪承畴又引出了如何评价岳飞、文天祥和史可法等人的问题。在王圞宏圞志看来,封圞建统圞治者表彰他们的大节是“忠臣不事二主”,是忠于宋王朝、明王朝,而我们今天表彰他们的大节是反圞对民圞族压圞迫。史可法面对清朝统圞治集圞团的高压政策,举起抗清大旗,表现出威圞武不屈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气节,这是应该受到敬仰和表彰的。记得“文圞革”前,如何评价史可法,曾经展开过讨论,当然,那时的学术讨论带有时代印记。

由于历圞史上对洪承畴存在重大的偏见,王圞宏圞志在写作这本书时更加认真谨慎,她搜集、整理大量史料,还多次到洪的故乡泉州南安调圞查考察,对洪承畴所经历的每一个历圞史阶段、每一个历圞史细节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排比;对洪的历圞史功过,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剖析,得出了洪承畴是一个应该基本肯定的历圞史人物的结论。从宏观史学看,作者立足于我圞国是多民圞族国圞家,评价历圞史人物也应从多民圞族国圞家的角度出发,即,满族是中圞华民圞族的主要成员之一,清朝是中国历圞史上的一个重要王朝,以清代明不过是中国历圞史上王朝更迭的正常现象。中国历代王朝的缔造者都曾争取大量的旧王朝的官圞吏到新王朝任职,这可以起到对旧王朝的瓦解作用,以及解决新王朝官源不足的困难。所以,历代王朝的更替都有大批旧王朝的官圞吏到新王朝任职,几乎没有例外,甚至包括辛圞亥革圞命成功以后,新中国建立之时,都有大批的官圞员来自旧政圞权。这些旧朝代、旧政圞权的官圞员不少在新朝代、新政圞权中起着安邦定国的作用,他们是历圞史的光圞明面,而不是黑圞暗面。洪承畴当然也属于光圞明面的历圞史人物。著名历圞史学家苏双碧先生在《洪承畴传》的序言中指出:“《洪承畴传》的出版是用事实奠定了洪承畴历圞史功过的基础,贬斥洪承畴的人仍可坚持自己的观点,但不能否定书中这些基本的历圞史事实。”

清乾隆皇帝钦圞定一部《贰臣传》,十二卷,所谓“贰臣”是指在前一朝代做圞官,投降后一朝代之后又做圞官的人。《贰臣传》收录了在清朝做圞官的明朝官圞员一百二十多人,洪承畴是作为重要贰臣列入其中的。乾隆帝贬斥他们“大节有亏”。如何评价洪承畴这样的“贰臣”?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学术问题,学术问题必须发扬学术民圞主,通过学术争论,摆事实,讲道理,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讨论。当然,有的学术问题是一时很难得出一个圆圞满的结论的,但只有真正的、充分的学术讨论,才能促进学术的繁荣和发展。
峰何以笙箫默
高粉答主

2015-08-27 · 说的都是干货,快来关注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万
采纳率:90%
帮助的人:1216万
展开全部
  洪承畴是明清之际的重要历史人物,也是一个有重大争议的历史人物。洪承畴本是明王朝的重臣,因镇压农民起义有功,官至三边总督、蓟辽总督。但在松锦战役中,洪承畴受明兵部尚书陈新甲掣肘,不能实现自己的战略思路;加上那时明王朝已经十分腐败,崇祯帝也不能给洪承畴以支持,导致松锦战役失败,他自己也被清军所俘。经过清帝皇太极的劝降,洪承畴审时度势,最后投降了清朝。他为清朝统一中国出谋划策,参与清朝中央佐理机务,在招抚江南、避免江南百姓生灵涂炭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在劝降郑芝龙、得以顺利进军福建时,被誉为“开清第一功”。从历史主义的观点看,洪承畴之所以成为明朝的重臣,是从镇压农民起义军发家的,不值得称颂;而他降清以后,成为清初的开国功臣,在促使清朝统一、缓和民族矛盾等方面,都是于国家于民族有益的,是应该肯定的。
  洪承畴(1593年10月16日—1665年4月3日),字彦演,号亨九,福建泉州南安英都(今英都镇良山村霞美)人。 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累官至陕西布政使参政,崇祯时官至兵部尚书、蓟辽总督,松锦之战战败后被清朝俘虏,后投降成为清朝汉人大学士。顺治元年(1644)四月,随清军入关。抵京后以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衔,列内院佐理机务。洪承畴宣导儒家学术,针对顺治皇帝不崇信孔孟,提出意见,为满汉的合流打下基础。洪承畴也建议清廷采纳许多明朝的典章制度,献计甚多,大多被清廷信纳,加以推行,完善清王朝的国家机器。为了巩固清朝的统治,承畴建议满洲统治集团也须“习汉文,晓汉语”,了解汉人礼俗,淡化满汉之间的差异。顺治十年(1643年)受命经略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处,总督军务兼理粮饷。顺治十六年(1649年)督清军攻占云南后回北京。顺治十八年(1661年)自请致仕。康熙四年(1665年)逝世,谥文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