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把粮食生产作为国家稳定的基础
泰国是东南亚著名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20世纪50年代以来,泰国一直注意发展稻米和玉米的生产。1981年以后,泰国一直保持全球最大的稻米出口国的地位,其稻米出口约占全球稻米出口量的40%。
马来西亚的粮食生产长期以来是薄弱环节。为了实现自给,马来西亚农业部门投入大量资金,并通过兴修水利、增加水稻灌溉面积等措施,使稻谷产量从1965年的68万吨增加到1985年的176万吨,1989年粮食的自给率达到70.6%。
粮食产值约占印尼全部农业产值的60%。1965年以来,印尼十分重视粮食生产,政府颁布了“粮食价格支持计划”,包括对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户在生产上的投入给予补贴、发放粮食生产贷款等。这一计划的实施以及政府大力推广高产稻种、投资兴修水利等措施的落实刺激了粮食生产的发展,稻米产量从1967年的118万吨增加到1984年的259万吨,增加了一倍以上,并在1985年实现了粮食自给。
菲律宾是传统农业国,主要粮食作物是大米和玉米,约占全部种植面积的25%。由于生产技术和耕作的落后以及水利灌溉设施不足,粮食的单位产量较低。为了发展粮食生产,菲律宾政府在1973年和1974年分别制定了“稻米99方案”(指每公顷平均收获稻谷99袋,每袋44公斤)和“玉米丰收方案”,并采取了一系列提高稻谷和玉米产量的措施,诸如在农村推广先进耕作技术、扩建水利设施、推广良种和杀虫剂等。由于措施比较实在,粮食单位产量从1965年每公顷1.3吨增至1986年的2.7吨,在1978年实现了粮食自给,1978年后的有些年份,还有少量的大米出口。
越南的粮食生产取得重大进展,目前已经从粮食进口国一跃成为粮食出口国。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国家的粮食生产也不断增长。
经济作物走向多样化
东盟多数国家不满足于发展传统的一两项经济作物,而是根据本国气候、土壤等具体条件,适应国际市场变化的需求,开发新的收益较大的经济作物。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以前,东盟已是全球天然橡胶、油棕、椰子、马尼拉麻等经济作物的主要生产和输出地区。
马来西亚长期保持全球最大天然橡胶和自胡椒生产国的地位,菲律宾在椰子生产和出口仍居世界第一,印尼的热带林木和橡胶出口在世界上仍占重要地位。橡胶是泰国主要的传统作物,1979年后泰国成为全球主要橡胶生产国之一,产量约占全球的15%,1989年泰国生产橡胶160万吨,成为全球最大的橡胶生产国。
上世纪60年代中期起,马来西亚政府规定了“四加一”的种植政策,把油棕、可可、椰子与橡胶并列为4项优先发展的经济作物,将他们与大米的种植比例作了规定。1989年油棕的出口收入超过橡胶,成为仅次于石油的第二大单项生产国。此外,可可、椰子、胡椒的生产发展也很快,1989年马来西亚跃居全球第四大可可生产国。橡胶、咖啡和油棕是印尼的主要传统经济物,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橡胶、椰子、甘蔗等作物的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1978年至1988年间,橡胶、油棕、咖啡、甘蔗、烟叶和椰子等经济作物的产值占农业产值的88%。在菲律宾的经济作物中,椰子、甘蔗和马尼拉麻曾长期占压倒优势,但上世纪70年代以后,香蕉的生产异军突起,另外,芒果、咖啡、棉花和橡胶的生产也有了长足的发展。泰国在经济作物多样化的目标下,发展了木薯、甘蔗、豆类和热带水果的种植,其中木薯的生产和出口特别令人瞩目。1979年起,木薯成为仅次于大米的第二大单项出口商品,每年出口均超过60万吨,1989年木薯的出口增加到950万吨。
泰国是东南亚著名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20世纪50年代以来,泰国一直注意发展稻米和玉米的生产。1981年以后,泰国一直保持全球最大的稻米出口国的地位,其稻米出口约占全球稻米出口量的40%。
马来西亚的粮食生产长期以来是薄弱环节。为了实现自给,马来西亚农业部门投入大量资金,并通过兴修水利、增加水稻灌溉面积等措施,使稻谷产量从1965年的68万吨增加到1985年的176万吨,1989年粮食的自给率达到70.6%。
粮食产值约占印尼全部农业产值的60%。1965年以来,印尼十分重视粮食生产,政府颁布了“粮食价格支持计划”,包括对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户在生产上的投入给予补贴、发放粮食生产贷款等。这一计划的实施以及政府大力推广高产稻种、投资兴修水利等措施的落实刺激了粮食生产的发展,稻米产量从1967年的118万吨增加到1984年的259万吨,增加了一倍以上,并在1985年实现了粮食自给。
菲律宾是传统农业国,主要粮食作物是大米和玉米,约占全部种植面积的25%。由于生产技术和耕作的落后以及水利灌溉设施不足,粮食的单位产量较低。为了发展粮食生产,菲律宾政府在1973年和1974年分别制定了“稻米99方案”(指每公顷平均收获稻谷99袋,每袋44公斤)和“玉米丰收方案”,并采取了一系列提高稻谷和玉米产量的措施,诸如在农村推广先进耕作技术、扩建水利设施、推广良种和杀虫剂等。由于措施比较实在,粮食单位产量从1965年每公顷1.3吨增至1986年的2.7吨,在1978年实现了粮食自给,1978年后的有些年份,还有少量的大米出口。
越南的粮食生产取得重大进展,目前已经从粮食进口国一跃成为粮食出口国。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国家的粮食生产也不断增长。
经济作物走向多样化
东盟多数国家不满足于发展传统的一两项经济作物,而是根据本国气候、土壤等具体条件,适应国际市场变化的需求,开发新的收益较大的经济作物。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以前,东盟已是全球天然橡胶、油棕、椰子、马尼拉麻等经济作物的主要生产和输出地区。
马来西亚长期保持全球最大天然橡胶和自胡椒生产国的地位,菲律宾在椰子生产和出口仍居世界第一,印尼的热带林木和橡胶出口在世界上仍占重要地位。橡胶是泰国主要的传统作物,1979年后泰国成为全球主要橡胶生产国之一,产量约占全球的15%,1989年泰国生产橡胶160万吨,成为全球最大的橡胶生产国。
上世纪60年代中期起,马来西亚政府规定了“四加一”的种植政策,把油棕、可可、椰子与橡胶并列为4项优先发展的经济作物,将他们与大米的种植比例作了规定。1989年油棕的出口收入超过橡胶,成为仅次于石油的第二大单项生产国。此外,可可、椰子、胡椒的生产发展也很快,1989年马来西亚跃居全球第四大可可生产国。橡胶、咖啡和油棕是印尼的主要传统经济物,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橡胶、椰子、甘蔗等作物的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1978年至1988年间,橡胶、油棕、咖啡、甘蔗、烟叶和椰子等经济作物的产值占农业产值的88%。在菲律宾的经济作物中,椰子、甘蔗和马尼拉麻曾长期占压倒优势,但上世纪70年代以后,香蕉的生产异军突起,另外,芒果、咖啡、棉花和橡胶的生产也有了长足的发展。泰国在经济作物多样化的目标下,发展了木薯、甘蔗、豆类和热带水果的种植,其中木薯的生产和出口特别令人瞩目。1979年起,木薯成为仅次于大米的第二大单项出口商品,每年出口均超过60万吨,1989年木薯的出口增加到950万吨。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