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M,N都是正整数,并且A=(1-1/2)(1+1/2)(1-1/3)(1+1/3)...(1-1/m)(1+1/m), 20
B=(1-1/2)(1+1/2)(1-1/3)(1+1/3)...(1-1/n)(1+1/n),证明:(1)A=(m+1)/2m,B=(n+1)/2n(2)A-B=1/2...
B=(1-1/2)(1+1/2)(1-1/3)(1+1/3)...(1-1/n)(1+1/n),证明:(1)A=(m+1)/2m,B=(n+1)/2n (2)A-B=1/26,求m和n的值。
要有详细的解题过程!
如果满意,增加悬赏分!
急!! 展开
要有详细的解题过程!
如果满意,增加悬赏分!
急!! 展开
6个回答
展开全部
A=(1-1/2)(1+1/2)(1-1/3)(1+1/3)...(1-1/m)(1+1/m)=[(1-1/2)(1-1/3).....(1-1/m)][(1+1/2)(1+1/3)....(1+1/m)]=[(1/2)(2/3)(3/4).....((m-1)/m)][(3/2)(4/3)(5/4)........((m+1)/m)]=[1/m][(m+1)/2]=(m+1)/2m
B的情况是一样的
A-B=(m+1)/2m-(n+1)/2n=1/26
则1/m-1/n=1/13
13n-13m=mn
13n=(13+n)m
m=13/[13/n)+1]
m为正整数,则13/n+1=1或者13/n+1=13(要保证等式右边能够整除,m才会是整数)
所以n=13/12
又因为n为正整数,故舍去。
很奇怪,不存在满足题目条件的m、n的值,可是我并没有检查出错误来。
希望你看看我的过程,一起讨论一下吧~
B的情况是一样的
A-B=(m+1)/2m-(n+1)/2n=1/26
则1/m-1/n=1/13
13n-13m=mn
13n=(13+n)m
m=13/[13/n)+1]
m为正整数,则13/n+1=1或者13/n+1=13(要保证等式右边能够整除,m才会是整数)
所以n=13/12
又因为n为正整数,故舍去。
很奇怪,不存在满足题目条件的m、n的值,可是我并没有检查出错误来。
希望你看看我的过程,一起讨论一下吧~
展开全部
(1) A=(1-1/2)(1+1/2)(1-1/3)...(1-m1/m)(1+1/m)
=1/2×3/2×2/3×4/3×3/4......(m-1)/m×(m+1)/m [约分]
=1/2×(m+1)/m=(m+1)/2m
B的证明同上。
(2) ∵A-B=1/26 ∴(m+1)/2m-(n+1)/2n =1/26 等号左面约分化简可得出 1/m-1/n =1/13
又∵13是质数,且1/13﹥0 ∴ m一定小于n 即m=13 n=1
希望对你有帮助。。。
=1/2×3/2×2/3×4/3×3/4......(m-1)/m×(m+1)/m [约分]
=1/2×(m+1)/m=(m+1)/2m
B的证明同上。
(2) ∵A-B=1/26 ∴(m+1)/2m-(n+1)/2n =1/26 等号左面约分化简可得出 1/m-1/n =1/13
又∵13是质数,且1/13﹥0 ∴ m一定小于n 即m=13 n=1
希望对你有帮助。。。
追问
请问一下:在第一题中的最后两步,也就是1/2×(m+1)/m=(m+1)/2m 这个算式到后来为什么会变成这样?能写得详细点吗? 谢谢!
追答
就是二分之一乘以m分之(m+1),然后再分母相乘就是答案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游子吟
孟郊
慈 母 手 中 线,
游 子 身 上 衣。
临 行 密 密 缝,
意 恐 迟 迟 归。
谁 言 寸 草 心,
报 得 三 春 晖。
[简析]
这是一支亲切诚挚的母爱颂歌。题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一生穷愁潦倒,直到五十岁才得到溧阳县尉的卑微职位。此诗便是他居官溧阳时作。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女儿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女儿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给后人的深刻印象。
孟郊
慈 母 手 中 线,
游 子 身 上 衣。
临 行 密 密 缝,
意 恐 迟 迟 归。
谁 言 寸 草 心,
报 得 三 春 晖。
[简析]
这是一支亲切诚挚的母爱颂歌。题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一生穷愁潦倒,直到五十岁才得到溧阳县尉的卑微职位。此诗便是他居官溧阳时作。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女儿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女儿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给后人的深刻印象。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解:①
同样,
②由题设,
,,
所以,,
即13+n是13×13的因数,
13×13只有3个因数:1,13,132所以,
13+n=132, n=132-13=156, m=12.
求出正整数m,n另一方法:使
,
设m =Kα, n=Kb, (α,b)=1, 代入上式,
(b一α)和α,b都互质,一定整除K. 记是正整数, 则有
由上式和b >α,b=13, α=1,d=l 所以,K=12,m和n有唯一解 m=13 n =156.
答:m=13n =156.
同样,
②由题设,
,,
所以,,
即13+n是13×13的因数,
13×13只有3个因数:1,13,132所以,
13+n=132, n=132-13=156, m=12.
求出正整数m,n另一方法:使
,
设m =Kα, n=Kb, (α,b)=1, 代入上式,
(b一α)和α,b都互质,一定整除K. 记是正整数, 则有
由上式和b >α,b=13, α=1,d=l 所以,K=12,m和n有唯一解 m=13 n =156.
答:m=13n =156.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正确的解法:A-B=(m+1)/2m-(n+1)/2n=1/26
则1/m-1/n=1/13
13n-13m=mn
13n=(13+n)m
m=13n/(13+n)=[13(n+13)-169]/(13+n)=13-169/(13+n)
∵m为正整数∴13+n=1或13或169
n的值为-12,0,156
∵n为正整数∴n=156
此时m=12
则1/m-1/n=1/13
13n-13m=mn
13n=(13+n)m
m=13n/(13+n)=[13(n+13)-169]/(13+n)=13-169/(13+n)
∵m为正整数∴13+n=1或13或169
n的值为-12,0,156
∵n为正整数∴n=156
此时m=12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