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关于《愚公移山》升华为民族精神的哲学基础
寓言故事《愚公移山》与大量古代神话、传说、寓言故事一样,记录了古代先民们对大自然的认识,寄托着美好的愿望,阐述着精微的人生哲理。我国古代神话、寓言故事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如《女娲补天》、《后羿射日》、《鲧禹治水》、《精卫填海》、《邯郸学步》、《叶公好龙》等,有很多是具有深刻哲理的。但是在众多的神话、寓言中,只有《愚公移山》能够从寓言故事升华为民族精神。
《愚公移山》记录于《列子·汤问》一书。列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原名列御寇,所著《列子》(现在普遍认为《列子》是魏晋时期的伪书,但无论真伪,都不影响其思想价值)以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的形式,阐述了道的属性和物质运动的思想,反映了人的心理片断和理性思维。《汤问》是《列子》八篇中的第五篇,主要内容是以商汤和夏革问答的形式,从探讨世间万物有无始终、天地有无尽头开始,讲述了诸多寓言故事。
《愚公移山》以思想浪漫、语言生动而脍炙人口,从文学角度看,完全可以看做是一篇上乘的古代文言小说。但从思想内涵上看,它探讨了事物的相对性规律,生发了对立统一的意识,涵盖着古代先民们朴素的哲学思想。 从哲学角度去分析,《愚公移山》至少包含以下几种原始的对立统一观点:
一是愚与智的关系。寓言的主人公是愚公,同时又有一个对立面智叟。这从文学的角度构置了一个矛盾,从哲学的角度讲述了一个“愚与智”的关系。愚公看似愚蠢的移山壮举,是因为有“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的宏大理想做支撑的。他不顾年迈力衰,毅然从事这一伟大事业,以至于最终感动上帝。而智叟目光短浅、安于现状,对愚公的行为冷嘲热讽,结果是愚公凭借坚忍不拔的精神取得了成功,而智叟则因貌似聪明而被人们嘲笑。这又完成了愚与智的转化,即“大愚就是大智”。
二是一与众的关系,也就是少数与多数的关系。年已90的愚公发起移山这一倡议,这是个人的想法,但是他又通过各种方法,如家庭会议、率先垂范等,来动员家人参与这项事业,以至于感化带动邻里共同参与,使移山这项任务转化成了子子孙孙无穷尽的行为,这就是个人力量和群众力量的关系。从现代领导学来讲,它讲述的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倡议者和广大群众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宏伟的目标可以由一个人或一级组织提出来,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所谓民心齐、泰山移,众志成城、无往而不胜。
三是内与外的关系。从地理区域上说,太行、王屋二山挡住了愚公的去路,构成了愚公的内部生活环境,移山就是要打通这个内部环境和外部世界的联系。这体现了人们对内与外、局部与全部的关系的认识,体现了人们克服困难、走向广阔天地的强烈愿望。如果再引申一步,阻挡住“愚公”的山,可以是有形的太行、王屋二山,也可以是无形的挡在人们思想上的山。从这个意义上说,老愚公具有开放意识、开放精神。
四是当代与未来的关系。愚公从事的事业是开创性的。他知道,仅凭一代两代人是完不成这项任务的,但还是要下决心干成这件事情,并且要求他的子子孙孙永无穷尽地完成这项伟大事业。这是当代与未来之间的关系,反映了人类的文化传承精神。当代和未来虽不在一个时空上,但只要有了统一的理想目标,这个目标就会跨越时空界线,成为一代代共同为之奋斗的精神支柱。
五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在自然面前,是被动地适应自然,还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去有目的地改造自然,这是古代思想家争论的焦点之一。《愚公移山》的故事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即人可以改变环境、人可以改造自然、人可以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体现了“人定胜天”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也正是有了这种思想,愚公移山才更加显示出它强大的生命力。
如上所述,《愚公移山》不是一般性的寓言,它应该是古人的哲学观点、政治论述。寓言故事本身揭示的哲学思想特别是人面对自然的态度,这就为后来《愚公移山》升华为民族精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关于愚公移山精神的魅力与价值
让人羡慕你的,不是你的权势,而是你的气质;
让人景仰你的,不是你的高度,而是你的境界;
让人害怕你的,不是你的本领,而是你的精神。
愚公决定移山的时候,受到了智叟的质疑。于是愚公便说出了“我死了以后,还有我的儿子,儿子死了以后,还有孙子,孙子死了以后,还有他的儿子,子子孙孙无穷尽”的至理名言。河曲智叟竟然哑口无言。而操蛇之神听到了愚公所说的话,也害怕了。便报告天帝,将山移走。然而,操蛇之神究竟害怕什么呢?按理说,在中国人的精神中,神一向占有相当的地位。因此在千百年之后的今天,我们揣测操蛇之神的担心,未必没有意义。自古以来,中国人中想要象神仙那样获得财富并且长命百岁的人总是很多。但他们追求的方法,也许在神看来都是与人的生命本质和神的本质背道而驰的。而他们想要成为神的动机和目的,大概也是与神的真谛背道而驰的。所以,神一般不会出来干涉这些人梦想和为此作出的各种的努力。
愚公与这些人不同。他没有奢侈的欲望,只是因为想走出去,于是便想将家门口的两座大山搬走。他的梦想很简单,他的方法也很简单。而且更有意思的是,他马上就动手做。这也许就触及到了问题的本质。移山本来只有神仙用神仙方法才能做到。从来没有人怀疑,那是唯一的方法。愚公却是凡人,他的方法是凡人的方法。以普通人的智慧来看,除了时间这个未知数,这个工程肯定成功。愚公的决心已经把时间问题也解决了。奇迹是否出现,已经不是问题。只要工程坚持下去,预期的好的结果必然发生。
愚公及其家族也许并没有想到,他们在做的事情,本来只能由神做的事情。他们与神仙不一样,与那些希冀成为神的凡人也不一样。愚公们没有想成为神,也不想享受神的待遇,拥有神的威力。他们只是想靠自己的力量,把山移走。他们的逻辑无法辩驳。他们的方法直接有效。他们的目的简单平凡,他们的毅力和决心坚强恒久。简言之,他们对神构成了挑战。
操蛇之神害怕的,并不是移走几座山的事情。在神的世界中,山被移走的事情是经常有的。他们害怕的,并不是山被移走。我想,他们害怕的是,山被不是神仙的人移走,害怕的是挖山这件事本身,是挖山必然会引发的一连串影响深远的后果。
如果操蛇之神不干涉,愚公和他的子孙们会坚持下去,他们的挖山可能会成为中国历史上一项最旷日持久的工程。以中国普通民众的同情心和性格,愚公家族的决心和勇气会在中国老百姓中引起共鸣,这个工程的可操作性,工程设想的简洁大胆与可行,会使人心动,进而成为挖山的志愿者。很多人一定会参加进来帮忙,会有人出谋划策筹款捐助,政府可能会因此让愚公家族免赋税免劳役。很多有奉献精神的女人会主动嫁给愚公的后代,保证愚公家族的子子孙孙绵延不绝,保证他们能专心挖山。若是坚持,愚公本人或者他的后代中或者中国其他有学问的人中肯定会有人出来研究提高挖山和运输的方法,愚公工程院院士们会改进工程的操作方法,愚公研究所下属各科研机构会发明或者改进工具。他们的发明创造可能会巧夺天工。愚公工程机械厂会源源不断地生产出各种高效率的工具。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和中国人民的智商,这简直是一定的。因为自古到今,所有划时代的创造发明大概都来自无数次乏味的重复,所有的灵感都来自对简单快捷的渴望。因此,愚公和他的后代肯定会发现一些关于移山的秘密和诀窍。而且,由此及彼,他们会因此发现更多的关于其他方面的秘密。这样,以前被神独占的天地间的秘密,比如如何寿比南山,如何福如东海,如何在太虚中遨游三千里,如何在银河的尽头泛舟看日出,或者如何炼丹,度过天上无穷的岁月,如何弹指间呼风唤雨,就会被一群普通百姓的人知晓。
而且他们一旦发现了秘密,就会给没有参与挖山的其他人以启发。很多人也许会想,既然挖山本身可以窥视到神掌握的天地间的秘密,那么做其他事情的秘密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去发现。一旦出现了这种革命性开拓性的思路,按照中国人的智慧,一定会出现比愚公移山更伟大的设想和同样脚踏实地的做法。凡人们从此会改变追求成仙的方法,改用类似愚公那种切实可行的方法。不再会用那种与神的真谛背道而驰的方法。在中国古代有关神的传说记录中,都是一个凡人如何成仙,还没有出现过一群一群的凡人同时成仙的事情。如果愚公为天下示范,出现了全国民众争相学习愚公移山精神的高潮,大家从此一起探究天地秘密,就会出现一群一群的人同时成仙的事情,神仙世界的历史就必然重写。
这一切,掌握并保守天地秘密的神是不愿意看到的。他们知道人与神之间的界限并不是不可逾越的,而且只有他们才知道应当如何逾越。当愚公以他自己的方式向神的方向迈出了决定性的第一步时,操蛇之神害怕了,他们绝对不允许愚公向天下做示范。他们立即采取行动。应当说,操蛇之神是个恪尽职守的神,天帝的批准也是快速的。他们的行动卓有成效。从此愚公销声匿迹。愚公在山消失的地方开始另一种生活。他九十年梦想的平凡事情终于因为平原的出现而有机会付诸实践。于是他就没有再提出值得记载的伟大设想让操蛇之神心惊胆战。
有过愚公这样一个大智若愚的人,操蛇之神们从此加倍小心,不让类似的局面出现,以免激发平凡的人们试图掌握改变自己命运的决心和勇气,从而彻底改变神与人的共存的世界格局。这也就是愚公移山的魅力与价值的全部所在。
四、关于《愚公移山》文艺作品的艺术魅力
愚公移山是一个流传数千年的故事,从古至今人们津津乐道,是崇尚它寓含的精神。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历代中央领导人都十分推崇它。开国领袖毛泽东“老三篇”中的《愚公移山》,今天四十岁以上的人大都能诵背如流。但凡与《愚公移山》有关的文艺作品,也都特别受人们的欢迎。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
一是傅斯年1918年11月发表在《新潮》杂志上的著名评论文章《愚公移山论》。今天的人们都以为毛泽东主席是第一个关注《愚公移山》寓言故事的人,其实不然。说句公道话,早在“五四”运动时期,第一个关注《愚公移山》寓言故事的人是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傅斯年先生,是他首次旗帜鲜明、且开明宗义地在我国提出了“愚公移山论”。
傅斯年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是“五四”期间的学生领袖之一,是“五四”文学革命的闯将之一,也是一枝健笔,他的不少文章与陈独秀、胡适、钱玄同、鲁迅、周作人等文化先驱的文章一样,犹如号角匕首,在新文化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后来,曾任北大、台湾大学校长。2005年,原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在北大演讲时,曾多次提到傅斯年先生。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他当时虽然还是北大的一名学生,但他主编的《新潮》杂志却与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齐名,成为“五四”文学革命的重要舆论阵地。胡适先生在《中国文艺复兴运动》一文中说:“《新潮》杂志在内容和见解方面,都比他们的先生们办的《新青年》还成熟得多,内容也丰富得多,见解也成熟得多。”
1918年11月,就在他主编的《新潮》杂志第一卷第一号上,傅斯年写了一篇大文章——《人生问题发端》。在这篇宏文中,傅斯年批判了达生观、出世观、物质主义、遗传的伦理观念等四种拿“非人生”破坏人生的“左道”观念,讲了很多人生的道理。为了不用许多话来做解释就能让人明白,他就把《列子·汤问》中《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完整地截取出来,用《愚公移山》这则寓言故事来代表他的思想,并把他的思想、他的观念称为“愚公移山论”。
“愚公移山论”到底是什么?傅斯年进行了认真的思考。他超越了《愚公移山》寓言的相对性,把关注的目光放到“为公”、“民众”和“努力”三个方面。
第一是“为公”。他的人生观念是:“为公众的福利自由发展个人”。“所谓公众的福利,就是大家皆有的一份,而且是公共求得的福利。”这是傅斯年先生对人生问题的思考,也是对愚公挖山不止的一种诠释。
第二是“民众”。在封建社会,人们讲的是君主,关注的是君王,但傅斯年却把关注的目光转向了故事的主角愚公以及和愚公一样的“民众”。提出要自由发展个人,尊重每一个人的发展权利,特别提到“群众力量”这个非常现代的观念,他认为群众是不灭的。不灭的群众力量,是可以战胜自然界的。他的这种民众意识、大众意识,实现了愚公移山从古代走向现代的跨越,成为《愚公移山》现代性的一个标志。
第三是“努力”。努力是《愚公移山》寓言故事本身蕴含的精神,千百年来一直流淌在人们的血液里。傅斯年更深地挖掘了“努力”的含义。他提出:“人类所以能据有现在的文化和福利,都因为从古以来的人类,不知不觉地慢慢移山上的石头土块,人类不灭,因而渐渐平下去了。这就是努力的结果”,并说“但能群众永远努力做去,没有不‘事竟成’的”。
这样,为公思想、民众意识、群众力量、努力精神,就构成了傅斯年先生“愚公移山论”的核心。
傅斯年的这篇文章,在《新潮》发表之后,在全国思想界、理论界引起很大轰动,傅斯年的“愚公移山论”、“愚公人生观”成为当时新思想的重要代表之一,《愚公移山》寓言故事所蕴含的时代精神也就成为人们争相探讨的对象。而当时,风华正茂的毛泽东正在北大图书馆工作,可以想像,作为一个关注中华民族现状、未来、前途、命运的有识之士,毛泽东不会不读这篇文章,也许正是因为这篇文章,才有了日后毛泽东对愚公移山更深刻的关注,才有了举世文明的“老三篇”《愚公移山》。
二是徐悲鸿《愚公移山》国画。 徐悲鸿是我国现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1940年,他创作了国画《愚公移山》,这幅画是徐悲鸿画作中的神品,画作将中国的传统绘画和西方绘画技巧有机地融会一体,独创了他“中西合璧”的写实艺术风格,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使之历史性地成为中国现代美术的非凡事件,作品问世几十年,至今仍得到人们的喜爱。作为国宝级的油画作品,在长达65年充满传奇的流传中,海外的炎黄子孙表现出了对艺术的热爱和牺牲精神,终于使这个国宝回到了祖国。2006年6月底在北京以3300万元创下了中国油画拍卖的世界纪录。我们在此无意赏析这幅画的艺术性,而更多地关注这幅画的思想性。他创作这幅画,立意在于以形象生动的艺术语言表达抗日民众的决心和毅力,鼓舞人民将抗日进行到底,并坚信一定能取得胜利。这幅画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民族的艰辛、胜利的渴望让潜伏在人们血液中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开始沸腾。
三是由韩永久作词、卞留念谱曲的流行歌曲《愚公移山》。几年前,一曲旋律优美的《愚公移山》歌曲,唱响在祖国的城市和乡村,唱遍了大江南北,响彻大地。演唱者军旅歌手江涛一曲成名,成为了人们喜爱的明星。那朗朗上口的:“望望头上天外天,走走脚下一马平川”的动人歌词,引起了生活在今天幸福时代许多年轻人的共鸣!
综上所述,如果说傅斯年先生的“愚公移山论”阐述的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那么徐悲鸿先生的《愚公移山》则是用艺术的方式表达了中华民族对愚公移山精神的向往。当然,歌曲《愚公移山》也就是在用音乐表达中国人民对愚公移山精神的崇拜。这些作品,无疑都散发着它独特的艺术魅力。人们今天还喜欢与《愚公移山》有关的文艺作品,就说明了《愚公移山》的精神,不仅不会过时,也不可能过时,而且,作为中国民族精神的典型代表的愚公移山精神,今天乃至以后,都是不可或缺的,我们必须使之发扬光大,世代相传。
寓言故事《愚公移山》与大量古代神话、传说、寓言故事一样,记录了古代先民们对大自然的认识,寄托着美好的愿望,阐述着精微的人生哲理。我国古代神话、寓言故事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如《女娲补天》、《后羿射日》、《鲧禹治水》、《精卫填海》、《邯郸学步》、《叶公好龙》等,有很多是具有深刻哲理的。但是在众多的神话、寓言中,只有《愚公移山》能够从寓言故事升华为民族精神。
《愚公移山》记录于《列子·汤问》一书。列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原名列御寇,所著《列子》(现在普遍认为《列子》是魏晋时期的伪书,但无论真伪,都不影响其思想价值)以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的形式,阐述了道的属性和物质运动的思想,反映了人的心理片断和理性思维。《汤问》是《列子》八篇中的第五篇,主要内容是以商汤和夏革问答的形式,从探讨世间万物有无始终、天地有无尽头开始,讲述了诸多寓言故事。
《愚公移山》以思想浪漫、语言生动而脍炙人口,从文学角度看,完全可以看做是一篇上乘的古代文言小说。但从思想内涵上看,它探讨了事物的相对性规律,生发了对立统一的意识,涵盖着古代先民们朴素的哲学思想。 从哲学角度去分析,《愚公移山》至少包含以下几种原始的对立统一观点:
一是愚与智的关系。寓言的主人公是愚公,同时又有一个对立面智叟。这从文学的角度构置了一个矛盾,从哲学的角度讲述了一个“愚与智”的关系。愚公看似愚蠢的移山壮举,是因为有“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的宏大理想做支撑的。他不顾年迈力衰,毅然从事这一伟大事业,以至于最终感动上帝。而智叟目光短浅、安于现状,对愚公的行为冷嘲热讽,结果是愚公凭借坚忍不拔的精神取得了成功,而智叟则因貌似聪明而被人们嘲笑。这又完成了愚与智的转化,即“大愚就是大智”。
二是一与众的关系,也就是少数与多数的关系。年已90的愚公发起移山这一倡议,这是个人的想法,但是他又通过各种方法,如家庭会议、率先垂范等,来动员家人参与这项事业,以至于感化带动邻里共同参与,使移山这项任务转化成了子子孙孙无穷尽的行为,这就是个人力量和群众力量的关系。从现代领导学来讲,它讲述的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倡议者和广大群众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宏伟的目标可以由一个人或一级组织提出来,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所谓民心齐、泰山移,众志成城、无往而不胜。
三是内与外的关系。从地理区域上说,太行、王屋二山挡住了愚公的去路,构成了愚公的内部生活环境,移山就是要打通这个内部环境和外部世界的联系。这体现了人们对内与外、局部与全部的关系的认识,体现了人们克服困难、走向广阔天地的强烈愿望。如果再引申一步,阻挡住“愚公”的山,可以是有形的太行、王屋二山,也可以是无形的挡在人们思想上的山。从这个意义上说,老愚公具有开放意识、开放精神。
四是当代与未来的关系。愚公从事的事业是开创性的。他知道,仅凭一代两代人是完不成这项任务的,但还是要下决心干成这件事情,并且要求他的子子孙孙永无穷尽地完成这项伟大事业。这是当代与未来之间的关系,反映了人类的文化传承精神。当代和未来虽不在一个时空上,但只要有了统一的理想目标,这个目标就会跨越时空界线,成为一代代共同为之奋斗的精神支柱。
五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在自然面前,是被动地适应自然,还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去有目的地改造自然,这是古代思想家争论的焦点之一。《愚公移山》的故事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即人可以改变环境、人可以改造自然、人可以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体现了“人定胜天”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也正是有了这种思想,愚公移山才更加显示出它强大的生命力。
如上所述,《愚公移山》不是一般性的寓言,它应该是古人的哲学观点、政治论述。寓言故事本身揭示的哲学思想特别是人面对自然的态度,这就为后来《愚公移山》升华为民族精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关于愚公移山精神的魅力与价值
让人羡慕你的,不是你的权势,而是你的气质;
让人景仰你的,不是你的高度,而是你的境界;
让人害怕你的,不是你的本领,而是你的精神。
愚公决定移山的时候,受到了智叟的质疑。于是愚公便说出了“我死了以后,还有我的儿子,儿子死了以后,还有孙子,孙子死了以后,还有他的儿子,子子孙孙无穷尽”的至理名言。河曲智叟竟然哑口无言。而操蛇之神听到了愚公所说的话,也害怕了。便报告天帝,将山移走。然而,操蛇之神究竟害怕什么呢?按理说,在中国人的精神中,神一向占有相当的地位。因此在千百年之后的今天,我们揣测操蛇之神的担心,未必没有意义。自古以来,中国人中想要象神仙那样获得财富并且长命百岁的人总是很多。但他们追求的方法,也许在神看来都是与人的生命本质和神的本质背道而驰的。而他们想要成为神的动机和目的,大概也是与神的真谛背道而驰的。所以,神一般不会出来干涉这些人梦想和为此作出的各种的努力。
愚公与这些人不同。他没有奢侈的欲望,只是因为想走出去,于是便想将家门口的两座大山搬走。他的梦想很简单,他的方法也很简单。而且更有意思的是,他马上就动手做。这也许就触及到了问题的本质。移山本来只有神仙用神仙方法才能做到。从来没有人怀疑,那是唯一的方法。愚公却是凡人,他的方法是凡人的方法。以普通人的智慧来看,除了时间这个未知数,这个工程肯定成功。愚公的决心已经把时间问题也解决了。奇迹是否出现,已经不是问题。只要工程坚持下去,预期的好的结果必然发生。
愚公及其家族也许并没有想到,他们在做的事情,本来只能由神做的事情。他们与神仙不一样,与那些希冀成为神的凡人也不一样。愚公们没有想成为神,也不想享受神的待遇,拥有神的威力。他们只是想靠自己的力量,把山移走。他们的逻辑无法辩驳。他们的方法直接有效。他们的目的简单平凡,他们的毅力和决心坚强恒久。简言之,他们对神构成了挑战。
操蛇之神害怕的,并不是移走几座山的事情。在神的世界中,山被移走的事情是经常有的。他们害怕的,并不是山被移走。我想,他们害怕的是,山被不是神仙的人移走,害怕的是挖山这件事本身,是挖山必然会引发的一连串影响深远的后果。
如果操蛇之神不干涉,愚公和他的子孙们会坚持下去,他们的挖山可能会成为中国历史上一项最旷日持久的工程。以中国普通民众的同情心和性格,愚公家族的决心和勇气会在中国老百姓中引起共鸣,这个工程的可操作性,工程设想的简洁大胆与可行,会使人心动,进而成为挖山的志愿者。很多人一定会参加进来帮忙,会有人出谋划策筹款捐助,政府可能会因此让愚公家族免赋税免劳役。很多有奉献精神的女人会主动嫁给愚公的后代,保证愚公家族的子子孙孙绵延不绝,保证他们能专心挖山。若是坚持,愚公本人或者他的后代中或者中国其他有学问的人中肯定会有人出来研究提高挖山和运输的方法,愚公工程院院士们会改进工程的操作方法,愚公研究所下属各科研机构会发明或者改进工具。他们的发明创造可能会巧夺天工。愚公工程机械厂会源源不断地生产出各种高效率的工具。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和中国人民的智商,这简直是一定的。因为自古到今,所有划时代的创造发明大概都来自无数次乏味的重复,所有的灵感都来自对简单快捷的渴望。因此,愚公和他的后代肯定会发现一些关于移山的秘密和诀窍。而且,由此及彼,他们会因此发现更多的关于其他方面的秘密。这样,以前被神独占的天地间的秘密,比如如何寿比南山,如何福如东海,如何在太虚中遨游三千里,如何在银河的尽头泛舟看日出,或者如何炼丹,度过天上无穷的岁月,如何弹指间呼风唤雨,就会被一群普通百姓的人知晓。
而且他们一旦发现了秘密,就会给没有参与挖山的其他人以启发。很多人也许会想,既然挖山本身可以窥视到神掌握的天地间的秘密,那么做其他事情的秘密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去发现。一旦出现了这种革命性开拓性的思路,按照中国人的智慧,一定会出现比愚公移山更伟大的设想和同样脚踏实地的做法。凡人们从此会改变追求成仙的方法,改用类似愚公那种切实可行的方法。不再会用那种与神的真谛背道而驰的方法。在中国古代有关神的传说记录中,都是一个凡人如何成仙,还没有出现过一群一群的凡人同时成仙的事情。如果愚公为天下示范,出现了全国民众争相学习愚公移山精神的高潮,大家从此一起探究天地秘密,就会出现一群一群的人同时成仙的事情,神仙世界的历史就必然重写。
这一切,掌握并保守天地秘密的神是不愿意看到的。他们知道人与神之间的界限并不是不可逾越的,而且只有他们才知道应当如何逾越。当愚公以他自己的方式向神的方向迈出了决定性的第一步时,操蛇之神害怕了,他们绝对不允许愚公向天下做示范。他们立即采取行动。应当说,操蛇之神是个恪尽职守的神,天帝的批准也是快速的。他们的行动卓有成效。从此愚公销声匿迹。愚公在山消失的地方开始另一种生活。他九十年梦想的平凡事情终于因为平原的出现而有机会付诸实践。于是他就没有再提出值得记载的伟大设想让操蛇之神心惊胆战。
有过愚公这样一个大智若愚的人,操蛇之神们从此加倍小心,不让类似的局面出现,以免激发平凡的人们试图掌握改变自己命运的决心和勇气,从而彻底改变神与人的共存的世界格局。这也就是愚公移山的魅力与价值的全部所在。
四、关于《愚公移山》文艺作品的艺术魅力
愚公移山是一个流传数千年的故事,从古至今人们津津乐道,是崇尚它寓含的精神。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历代中央领导人都十分推崇它。开国领袖毛泽东“老三篇”中的《愚公移山》,今天四十岁以上的人大都能诵背如流。但凡与《愚公移山》有关的文艺作品,也都特别受人们的欢迎。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
一是傅斯年1918年11月发表在《新潮》杂志上的著名评论文章《愚公移山论》。今天的人们都以为毛泽东主席是第一个关注《愚公移山》寓言故事的人,其实不然。说句公道话,早在“五四”运动时期,第一个关注《愚公移山》寓言故事的人是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傅斯年先生,是他首次旗帜鲜明、且开明宗义地在我国提出了“愚公移山论”。
傅斯年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是“五四”期间的学生领袖之一,是“五四”文学革命的闯将之一,也是一枝健笔,他的不少文章与陈独秀、胡适、钱玄同、鲁迅、周作人等文化先驱的文章一样,犹如号角匕首,在新文化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后来,曾任北大、台湾大学校长。2005年,原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在北大演讲时,曾多次提到傅斯年先生。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他当时虽然还是北大的一名学生,但他主编的《新潮》杂志却与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齐名,成为“五四”文学革命的重要舆论阵地。胡适先生在《中国文艺复兴运动》一文中说:“《新潮》杂志在内容和见解方面,都比他们的先生们办的《新青年》还成熟得多,内容也丰富得多,见解也成熟得多。”
1918年11月,就在他主编的《新潮》杂志第一卷第一号上,傅斯年写了一篇大文章——《人生问题发端》。在这篇宏文中,傅斯年批判了达生观、出世观、物质主义、遗传的伦理观念等四种拿“非人生”破坏人生的“左道”观念,讲了很多人生的道理。为了不用许多话来做解释就能让人明白,他就把《列子·汤问》中《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完整地截取出来,用《愚公移山》这则寓言故事来代表他的思想,并把他的思想、他的观念称为“愚公移山论”。
“愚公移山论”到底是什么?傅斯年进行了认真的思考。他超越了《愚公移山》寓言的相对性,把关注的目光放到“为公”、“民众”和“努力”三个方面。
第一是“为公”。他的人生观念是:“为公众的福利自由发展个人”。“所谓公众的福利,就是大家皆有的一份,而且是公共求得的福利。”这是傅斯年先生对人生问题的思考,也是对愚公挖山不止的一种诠释。
第二是“民众”。在封建社会,人们讲的是君主,关注的是君王,但傅斯年却把关注的目光转向了故事的主角愚公以及和愚公一样的“民众”。提出要自由发展个人,尊重每一个人的发展权利,特别提到“群众力量”这个非常现代的观念,他认为群众是不灭的。不灭的群众力量,是可以战胜自然界的。他的这种民众意识、大众意识,实现了愚公移山从古代走向现代的跨越,成为《愚公移山》现代性的一个标志。
第三是“努力”。努力是《愚公移山》寓言故事本身蕴含的精神,千百年来一直流淌在人们的血液里。傅斯年更深地挖掘了“努力”的含义。他提出:“人类所以能据有现在的文化和福利,都因为从古以来的人类,不知不觉地慢慢移山上的石头土块,人类不灭,因而渐渐平下去了。这就是努力的结果”,并说“但能群众永远努力做去,没有不‘事竟成’的”。
这样,为公思想、民众意识、群众力量、努力精神,就构成了傅斯年先生“愚公移山论”的核心。
傅斯年的这篇文章,在《新潮》发表之后,在全国思想界、理论界引起很大轰动,傅斯年的“愚公移山论”、“愚公人生观”成为当时新思想的重要代表之一,《愚公移山》寓言故事所蕴含的时代精神也就成为人们争相探讨的对象。而当时,风华正茂的毛泽东正在北大图书馆工作,可以想像,作为一个关注中华民族现状、未来、前途、命运的有识之士,毛泽东不会不读这篇文章,也许正是因为这篇文章,才有了日后毛泽东对愚公移山更深刻的关注,才有了举世文明的“老三篇”《愚公移山》。
二是徐悲鸿《愚公移山》国画。 徐悲鸿是我国现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1940年,他创作了国画《愚公移山》,这幅画是徐悲鸿画作中的神品,画作将中国的传统绘画和西方绘画技巧有机地融会一体,独创了他“中西合璧”的写实艺术风格,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使之历史性地成为中国现代美术的非凡事件,作品问世几十年,至今仍得到人们的喜爱。作为国宝级的油画作品,在长达65年充满传奇的流传中,海外的炎黄子孙表现出了对艺术的热爱和牺牲精神,终于使这个国宝回到了祖国。2006年6月底在北京以3300万元创下了中国油画拍卖的世界纪录。我们在此无意赏析这幅画的艺术性,而更多地关注这幅画的思想性。他创作这幅画,立意在于以形象生动的艺术语言表达抗日民众的决心和毅力,鼓舞人民将抗日进行到底,并坚信一定能取得胜利。这幅画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民族的艰辛、胜利的渴望让潜伏在人们血液中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开始沸腾。
三是由韩永久作词、卞留念谱曲的流行歌曲《愚公移山》。几年前,一曲旋律优美的《愚公移山》歌曲,唱响在祖国的城市和乡村,唱遍了大江南北,响彻大地。演唱者军旅歌手江涛一曲成名,成为了人们喜爱的明星。那朗朗上口的:“望望头上天外天,走走脚下一马平川”的动人歌词,引起了生活在今天幸福时代许多年轻人的共鸣!
综上所述,如果说傅斯年先生的“愚公移山论”阐述的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那么徐悲鸿先生的《愚公移山》则是用艺术的方式表达了中华民族对愚公移山精神的向往。当然,歌曲《愚公移山》也就是在用音乐表达中国人民对愚公移山精神的崇拜。这些作品,无疑都散发着它独特的艺术魅力。人们今天还喜欢与《愚公移山》有关的文艺作品,就说明了《愚公移山》的精神,不仅不会过时,也不可能过时,而且,作为中国民族精神的典型代表的愚公移山精神,今天乃至以后,都是不可或缺的,我们必须使之发扬光大,世代相传。
展开全部
愚公移山这个故事只是一个寓意,它的本意并不在于“移山”或者“搬家”,它所强调的是一种精神,持之以恒的精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毅力”。这座山只是象征我们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某一种困难,我们完全可以凭借我们的智力、毅力或者体力去征服它、解决它。我们在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都需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然后再坚定不移地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而奋斗。期间,我们可能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但是只要我们够执著,坚持一个方向,坚守一个信念,坚信自己的坚强和坚韧,我相信没有什么困难是征服不了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就是这层意义。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量变到质变
再到教材上翻翻就行了
再到教材上翻翻就行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