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回答
展开全部
T1
型号:G7a
直径:53.3cm
弹头重量:280kg
整体重量:1.5吨
推进方式:压缩空气
航程/速度(有3种类型):6000m/44kts,8000m/40kts,14000m/30kts
大体介绍:该型号是德军U艇在战争初期的标准型鱼雷,沿直线航行。该鱼雷的推进方式是蒸汽动力推动。它在水中运动时,带有一条明显的波痕,很容易被发现。它的航速可以调整,共有3种:1 .慢速(30节)状态下,最大射程为12500米 2 .中速(40节)状态下射程为7500米 3.高速(44节)状态下,射程为5000米。(德国海军一般设置为中速)。主要缺点是在航行期间会在海面上留下一串很清晰的气泡痕迹。
背景:1938年生产的G7e(T-2)电动力鱼雷虽航速、航程逊于热动力鱼雷,却具有无航迹的优点,故为德国潜艇大量采用,有1艘德国潜艇被英国海军击沉,在打捞残骸时发现了G7e,立即运往美国,经威斯汀豪斯电气公司一年多仿制,于1942年正式装备部队,即为美国的第一代电动鱼雷 MK18。英国也把G7e仿制成了MK11鱼雷,也是英国第一代电雷。苏联在二战后期,反攻进入德国,俘获了G7e,随即进行仿制,于1946年完成,命名为ЗТ-46。
T2
型号:G7e
直径:53.3cm
弹头重量:280kg
整体重量:1.6吨
推进方式:电力
航程/速度:5000m/30kts(预热状况下的数据),3000m/28kts(未预热状况下的数据)
大体介绍:在二战中最为普遍的鱼雷。早期,它的问题主要是其内部的定深装置和引信装置,但是这些问题在挪威战役以后基本上得到了解决,直线航行,外型和战斗部与T-1型相同,但是推进系统该成了电动推进,在水中没有什么波痕,而且造价较底。缺点是只能以30节的速度攻击,射程在1800米左右。
(在1942年中期,G7e的改进型号出现了,被改进部分是其电池容量。在增大了电池容量以后,此型号鱼雷的航程增加了50%。只不过这种改进型被命名为T3a。)
T3
型号:G7e
直径:53.3cm
弹头重量:280kg
整体重量:1.65吨
推进方式:电力
航程/速度:5000m/30kts
大体介绍:主要性能和T2相仿,只不过使用了磁性引信,直线航行的电动推进鱼雷。航速30节时的射程是5000米。该型号于1942年投入使用,与T-2型大体相同,但其弹头的引信的可靠性更高。
T4 (T3FAT)
型号:G7e
直径:53.3cm
弹头重量:280kg
整体重量:1.9吨
推进方式:电力
航程/速度:7500m/20kts
大体介绍:第一种自动寻的鱼雷。其生产于1943年3月,安装了一个被动的声音引导装置。主要是在U-603,U-758,U-221攻击HX-229护航船队和SC-122护航船队时被使用。从T-3型改装而来的另一型扇型搜索鱼雷,1943年投入使用。其搜索阶段的参数设置和T-1Fat-1 (G7a)一样。由于该型鱼雷射程小(航速30节射程为5000米),一般是从艇艉发射管发射,主要用于对付追击本艇的敌军舰。在T5出现后,T4便很少被使用了。
T5
型号:G7s
直径:53.3cm
弹头重量:274kg
整体重量:2.12吨
推进方式:电力
航程/速度:5700m/24kts
大体介绍:它于1943年的秋天投入使用,是在T-3的基础上改装的音响制导鱼雷。1943年末投入使用,专门用来对付盟军的护航舰只。航速24节射程为 5700米。虽然鱼雷上有音响寻的指导头,可以根据目标发出的声响来追踪,快速、有效攻击距离较远、并且可以通过磁性或者触发式两种方式引爆,它的设计初衷是护航舰杀手,虽然曾取得了一些小的成果,但是可惜的是盟军很快拥有了对付它的装置——噪声干扰器Foxer。但是需要敌舰声响相当大才行,事实证明,如果U艇通过艇尾发射管发射的话,必须在发射后迅速下潜到60米以下,否则会因为声音过大而成为T5的目标。另外,它的工作原理是在发射后400米锁定声音最大的船只,可U-972和U-377曾经分别在1943年12月以及1944年1月差点被自己的T5鱼雷击中。
背景:1942年,德国又研制成第一代被动声自导电动反舰鱼雷T5,英美称之为Gnat(德国海军音响鱼雷),1943年9月16日,德潜艇使用这种自导鱼雷,在10分钟内连续击沉3艘英国驱逐舰。战后美国将其仿制,就是美国第一代批量生产的潜对舰被动声自导电动鱼雷MK27。英国加以仿制称为MK20。苏联于1950年将其仿制即为САЗТ-50。法国也将其仿制即为K2。
T11
型号:G7es
直径:53.3cm
弹头重量:280kg
推进方式:电力
航程/速度:5700m/24kts
大体介绍:作为T5的改进版,它抵御Foxer干扰的能力得到提升。可惜的是,尽管在实验阶段被证明是极为有效的鱼雷,但是当时已经不需要在战场上使用了。
顺便提一下:
德国在战时还研制成电动线导鱼雷“云雀”,战后美国将其仿制,即为美国第一代线导鱼雷MK37。另外德国又将航空炸弹与空投鱼雷结合起来,研制成一种综合武器,苏联俘获后将其仿制成PAT-52,这是空对舰鱼雷,如果投在舰体上,就起炸弹作用;如掉在(飞机与目标舰之间的)海中,火箭发动机点火,它作为鱼雷继续攻击目标。还有德国研制的IBIS尾流自导鱼雷,成为美国战后研制MK45F鱼雷的蓝本。同时,日本鱼雷在二战中也有不错的表现。如为在珍珠港内浅水投雷,研制了91式带小翅的空对舰鱼雷。用压缩氧作能源的93式舰对舰鱼雷(著名的93式酸素鱼雷),航程普遍高于2万米,甚至可达4万米。在太平洋海战,日本鱼雷优于美国鱼雷性能。
型号:G7a
直径:53.3cm
弹头重量:280kg
整体重量:1.5吨
推进方式:压缩空气
航程/速度(有3种类型):6000m/44kts,8000m/40kts,14000m/30kts
大体介绍:该型号是德军U艇在战争初期的标准型鱼雷,沿直线航行。该鱼雷的推进方式是蒸汽动力推动。它在水中运动时,带有一条明显的波痕,很容易被发现。它的航速可以调整,共有3种:1 .慢速(30节)状态下,最大射程为12500米 2 .中速(40节)状态下射程为7500米 3.高速(44节)状态下,射程为5000米。(德国海军一般设置为中速)。主要缺点是在航行期间会在海面上留下一串很清晰的气泡痕迹。
背景:1938年生产的G7e(T-2)电动力鱼雷虽航速、航程逊于热动力鱼雷,却具有无航迹的优点,故为德国潜艇大量采用,有1艘德国潜艇被英国海军击沉,在打捞残骸时发现了G7e,立即运往美国,经威斯汀豪斯电气公司一年多仿制,于1942年正式装备部队,即为美国的第一代电动鱼雷 MK18。英国也把G7e仿制成了MK11鱼雷,也是英国第一代电雷。苏联在二战后期,反攻进入德国,俘获了G7e,随即进行仿制,于1946年完成,命名为ЗТ-46。
T2
型号:G7e
直径:53.3cm
弹头重量:280kg
整体重量:1.6吨
推进方式:电力
航程/速度:5000m/30kts(预热状况下的数据),3000m/28kts(未预热状况下的数据)
大体介绍:在二战中最为普遍的鱼雷。早期,它的问题主要是其内部的定深装置和引信装置,但是这些问题在挪威战役以后基本上得到了解决,直线航行,外型和战斗部与T-1型相同,但是推进系统该成了电动推进,在水中没有什么波痕,而且造价较底。缺点是只能以30节的速度攻击,射程在1800米左右。
(在1942年中期,G7e的改进型号出现了,被改进部分是其电池容量。在增大了电池容量以后,此型号鱼雷的航程增加了50%。只不过这种改进型被命名为T3a。)
T3
型号:G7e
直径:53.3cm
弹头重量:280kg
整体重量:1.65吨
推进方式:电力
航程/速度:5000m/30kts
大体介绍:主要性能和T2相仿,只不过使用了磁性引信,直线航行的电动推进鱼雷。航速30节时的射程是5000米。该型号于1942年投入使用,与T-2型大体相同,但其弹头的引信的可靠性更高。
T4 (T3FAT)
型号:G7e
直径:53.3cm
弹头重量:280kg
整体重量:1.9吨
推进方式:电力
航程/速度:7500m/20kts
大体介绍:第一种自动寻的鱼雷。其生产于1943年3月,安装了一个被动的声音引导装置。主要是在U-603,U-758,U-221攻击HX-229护航船队和SC-122护航船队时被使用。从T-3型改装而来的另一型扇型搜索鱼雷,1943年投入使用。其搜索阶段的参数设置和T-1Fat-1 (G7a)一样。由于该型鱼雷射程小(航速30节射程为5000米),一般是从艇艉发射管发射,主要用于对付追击本艇的敌军舰。在T5出现后,T4便很少被使用了。
T5
型号:G7s
直径:53.3cm
弹头重量:274kg
整体重量:2.12吨
推进方式:电力
航程/速度:5700m/24kts
大体介绍:它于1943年的秋天投入使用,是在T-3的基础上改装的音响制导鱼雷。1943年末投入使用,专门用来对付盟军的护航舰只。航速24节射程为 5700米。虽然鱼雷上有音响寻的指导头,可以根据目标发出的声响来追踪,快速、有效攻击距离较远、并且可以通过磁性或者触发式两种方式引爆,它的设计初衷是护航舰杀手,虽然曾取得了一些小的成果,但是可惜的是盟军很快拥有了对付它的装置——噪声干扰器Foxer。但是需要敌舰声响相当大才行,事实证明,如果U艇通过艇尾发射管发射的话,必须在发射后迅速下潜到60米以下,否则会因为声音过大而成为T5的目标。另外,它的工作原理是在发射后400米锁定声音最大的船只,可U-972和U-377曾经分别在1943年12月以及1944年1月差点被自己的T5鱼雷击中。
背景:1942年,德国又研制成第一代被动声自导电动反舰鱼雷T5,英美称之为Gnat(德国海军音响鱼雷),1943年9月16日,德潜艇使用这种自导鱼雷,在10分钟内连续击沉3艘英国驱逐舰。战后美国将其仿制,就是美国第一代批量生产的潜对舰被动声自导电动鱼雷MK27。英国加以仿制称为MK20。苏联于1950年将其仿制即为САЗТ-50。法国也将其仿制即为K2。
T11
型号:G7es
直径:53.3cm
弹头重量:280kg
推进方式:电力
航程/速度:5700m/24kts
大体介绍:作为T5的改进版,它抵御Foxer干扰的能力得到提升。可惜的是,尽管在实验阶段被证明是极为有效的鱼雷,但是当时已经不需要在战场上使用了。
顺便提一下:
德国在战时还研制成电动线导鱼雷“云雀”,战后美国将其仿制,即为美国第一代线导鱼雷MK37。另外德国又将航空炸弹与空投鱼雷结合起来,研制成一种综合武器,苏联俘获后将其仿制成PAT-52,这是空对舰鱼雷,如果投在舰体上,就起炸弹作用;如掉在(飞机与目标舰之间的)海中,火箭发动机点火,它作为鱼雷继续攻击目标。还有德国研制的IBIS尾流自导鱼雷,成为美国战后研制MK45F鱼雷的蓝本。同时,日本鱼雷在二战中也有不错的表现。如为在珍珠港内浅水投雷,研制了91式带小翅的空对舰鱼雷。用压缩氧作能源的93式舰对舰鱼雷(著名的93式酸素鱼雷),航程普遍高于2万米,甚至可达4万米。在太平洋海战,日本鱼雷优于美国鱼雷性能。
展开全部
主要分两种
一种是电推进,区别也就是电池和电机的差别
另一种是热动力推进,二战时是使用的是外燃机并使用汽油一类的常见燃料并由压缩空气为发动机提供氧气(所谓蒸汽动力鱼雷,其实指的是外燃机加热后产生的蒸汽推动,而并不是说动力源为蒸汽),而二战鬼子的93式鱼雷由于使用压缩的纯氧为发动机供氧,所以射程和航速在当时非常惊人 。
现代的热动力鱼雷使用的推进剂有了很大变化氧化剂比较流行使用过氧化氢(当初库尔斯克号事故的头号嫌疑犯),还出现了不需要氧化剂的单组元推进剂(奥拓推进剂,其主要成分据说为硝酸酯(1、2丙二醇二硝酸酯)、稀释剂(癸二酸二丁酯)、安定刑(磷酸基二苯胺)等。 )。发动机结构也是类似于斯特林式发动机的使用气体工质的外燃机。大型鱼雷可以以超过50节的航速航行40千米以上,小型反潜鱼雷也能以65节以上的高速航行10千米。。。而展现了前苏联流体力学研究成果的超空泡鱼雷其发动机和燃料与火箭助飞式水雷相似,更应该称作超空泡水下火箭
一种是电推进,区别也就是电池和电机的差别
另一种是热动力推进,二战时是使用的是外燃机并使用汽油一类的常见燃料并由压缩空气为发动机提供氧气(所谓蒸汽动力鱼雷,其实指的是外燃机加热后产生的蒸汽推动,而并不是说动力源为蒸汽),而二战鬼子的93式鱼雷由于使用压缩的纯氧为发动机供氧,所以射程和航速在当时非常惊人 。
现代的热动力鱼雷使用的推进剂有了很大变化氧化剂比较流行使用过氧化氢(当初库尔斯克号事故的头号嫌疑犯),还出现了不需要氧化剂的单组元推进剂(奥拓推进剂,其主要成分据说为硝酸酯(1、2丙二醇二硝酸酯)、稀释剂(癸二酸二丁酯)、安定刑(磷酸基二苯胺)等。 )。发动机结构也是类似于斯特林式发动机的使用气体工质的外燃机。大型鱼雷可以以超过50节的航速航行40千米以上,小型反潜鱼雷也能以65节以上的高速航行10千米。。。而展现了前苏联流体力学研究成果的超空泡鱼雷其发动机和燃料与火箭助飞式水雷相似,更应该称作超空泡水下火箭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一般就是两大类,要么是电动,要么是热动力。电动鱼雷的动力就是来自电池组。热动力鱼雷的动力一般来自于煤油和氧化剂燃烧产生产生的蒸汽推动汽轮机,要么是燃烧标准的OTTO固体燃料单元推动汽轮机。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鱼雷里面装有电源的,靠电驱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有两种:1、蒸汽驱动,优点是速度快,巡航远,缺点是在水面上可以看到很明显的尾迹,容易暴露自己;
2、电动机驱动,优点是尾迹不明显,够隐藏,缺点是巡航速度慢,距离短。
2、电动机驱动,优点是尾迹不明显,够隐藏,缺点是巡航速度慢,距离短。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