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语文的议论文讲座或课件,最好适合上课使用!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写作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项目《语文学习方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指导》课题的二级子课题。
我国是个文章大国,从古至今为各级各类学校的写作教学积累了弥足珍贵的实践经验和理论依据,“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等等,至今仍是我们用以指导学生写作的至理名言;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形势的深入发展,又涌现了一些指导中学写作教学的教材、论著和实践经验,各地高中在实践中也大都学习借鉴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写作学习方法指导的课堂教学模式。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这些模式都受到新的挑战。书籍已经不再是知识和技术的唯一重要载体,教师的角色和功能已在嬗变。高中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增多,电脑写作方式及非文本文件的诞生,已在悄悄的改写着“写作”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传统的写作“学法”要发展,其“指导”模式要创新,这已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为了适应我校写作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我们承担了这个课题,并确立了不仅要探索有利于学生个体掌握终身写作学习方法的新途径,而且要研究教学班学生整体写作学习方法指导的新规律。
二.研究目标
贯彻“三个面向”精神,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结合高中语文教学特点,以全面提高语文素质和教学效率为目标,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科学化与民族化统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为基本原则,把握高中学生学习母语写作的规律,运用现代科学的系统方法,从本校实际出发,确定研究目标。
在理论上,要探索在新时期如何改进和强化对高中生写作学习方法的指导的规律。
在实践上,要培养学生在新环境下养成良好的写作学习习惯,掌握有利于终身学习的写作学习方法,提高写作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质,促进整体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三.研究方法与过程
(一)实验对象与研究方法
样本:以99级10个班级里8个理科班中的3、4、5、6、9、10六个班级为同组研究样本,以另外四个班和全市另外几所省级重点高中同年段班级为等组研究样本。实验班与其他班教师的业务能力大致相近,教学时数相等,学生底数大致相同,统一使用人教社统编教材,教学活动保持一致。
研究方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观察法和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
(二)理论依据
1.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方法论。
2.汉语文及其写作的相关理论。
(三)实验前检测
99年8月,实验班以“漫步一中校园”为题对刚入学的新生进行了作文能力检测。3、4两班作文存档。检测结果令人不能满意。约1/3的作文主题不够明确,1/2的作文表现内容空洞,2/3左右的同学不会运用时间或空间顺序写景状物,而且,表达感情直白。经调查得知,多数学生入学前,在中考的激烈竞争压力下,70%的同学都集中精力至少背诵几篇到十几篇“应考”范文,65%的同学少有“实物写生”式的写作训练,因此,可以认定,这些入学新生亟待加强写作学习方法的指导。
(四)主要措施与过程
⒈实验教师要努力学习,主动接受“再教育”,不断提高水平。在写作学习方法指导实践中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克服单纯的“应试”教学的思想倾向,树立素质教育的大语文观;变“传授”观为“服务”观;轻“写法”教学,重“学法”指导;轻“说教”训喻,重“感悟”疏导;常写“下水作文”,体会个中滋味,提高指导水平;尝试现代教育技术,改革课堂结构;解放自己,解放学生,研究性学习培养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⒉实验班适当调整写作课节和内容。每两周压缩一节阅读课用于作文评改等。在常规语文课上随机开设专题讲座,加强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做人”教育,从思想意识方面晓谕学生写作“立意”之道。
⒊指导学生树立终身写作学习的观念。“学无止境”、“好学无时”、“活到老学到老”这些名言警句学生在初中时就能背诵,对流传千百年的常规解释也不陌生,然而,对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刚刚提出的“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对大学生毕业后还要接受“再教育”、要“终身学习”这些最新的理念却并不十分了解。因此,从高一新生入学到高三毕业,始终要因时制宜,学习新观念。在常规课上增设专题讲座内容,要将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信息社会已露端倪的社会转型、教育要转轨等最新的形势和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掌握写作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及电脑写作、电话交流等表达形式的日趋普及等,尽量介绍给学生,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包括终身写作学习的观念,增加一种紧迫感,克服单纯为“应试”、“升学”而学写作文的狭隘心理,为写作学习方法的指导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⒋指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写作学习方法。终身的写作学习需要培养一种能力,善于使用工具书借助媒体是其中重要的一点。给高一新生上第一节课时就强调学会学习的重要性,要求学生自备工具资料书并要求学好计算机。在课上,要有意识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养成勤翻字典等工具书的习惯,常用网络,培养新的自主学习的习惯。
⒌增加视听信息量。扩大阅读面,引导学生多看多听,开阔视野,积累信息,把握时代脉搏。生活是写作的第一源泉,而书籍和视听作品就是第二源泉。从高一就开展“每日一文”、“每日一古诗(名句)”、每日一新闻和每一假期读几本名著的活动。所谓“时文”,是指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自主选择自己欣赏的,以反映当前改革形势为主的成年人作品,字数在一千字以内。每日一篇,就是要求每班每天都轮流由一名学生利用早自习五分钟时间向全班朗读推荐一篇这样的文章,读后再将抄写好的“时文”张贴在靠黑板的墙上,供有兴趣的同学课后读。“时文”积累到一定数量时,由科代表装订成册,悬挂班教室供有兴趣者再随时翻阅。以一个班60人计算,每人三个月才能轮到一次,负担不重,而全班同学则每天都能听到和看到一篇经同学精选的“时文”。“每日一首古诗(名句)”的活动办法同上相仿。
学校每天下午第八节课时播放中央电视台前一天的整点新闻节目,每天中午和晚自习前休息时间还定时播放节目,我们都要紧密结合作文教学,要求学生充分利用。
⒍开展“每日一篇语文日记”活动。日记,作为作文教学的辅助方式,日益受到中学语文教师的青睐。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如果教者能在日记指导中认真地重视了以下几点,日记既炼精神又练笔的综合作用就能得到更充分地发挥。
首先,日记即“每日记”。日久天长,熟能生巧,不愁手中笔不得心应手。学生初写日记难免不习惯,只要教师能经常督促检查,乃至亲自“下水”,率先重范,学生自会尝到甜头。其次,日记要篇篇体现学生独立的思维性。应要求学生在写日记时,如实记录自己每日所见、所闻、所想、所为、所感,这样才能保证其写每篇日记都能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也只有在这日复一日的独立思维的锻炼中,学生智力才能得到更充分的开发。再次,要允许和保护学生在日记中暴露的隐私。这既是尊重学生人格,发展学生个性的需要,也是使日记内容能有真情实感,不致流于充斥假话、空话、套话形式的实际需要。我们采取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大致有三:一是凡学生不想让教师看的篇幅,均可以各种形式将其封上,教师最好能当面批阅,当面发还,绝不偷看。二是教师不经学生本人同意,不引述日记内容,用来讲评。三是教育学生不偷看他人日记,培养尊重别人隐私的良好品德。最后,日记指导要及时,这样,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中,教育、教学才能既不失时机,有的放矢,又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⒎互相评改作文,合作研究性学习。据调查,30%左右的学生在初中就受过互评作文的训练,但多数却从未经历过。因此,这项活动要循循善诱、循序渐进。互批互改,有集中批一篇的引导训练,多数情况是动态的四人一组轮流批改。轮流批改时,每篇文每人限时在5分钟内必按每次具体要求的立意、谋篇、语言等项目给分数写评语,每堂课用20分钟互批,用10分钟左右由作者分析自己被同学们评过的作文,再用10分钟左右集中选读得高分的作文。课后老师要再次浏览,再次讲评。最后择优选30左右篇上班级墙报,效果很好。
⒏师生交流,引导学生感悟社会人生。师生观点交流、情感交流更多的应是在写作训练中。贴在墙上的每日一篇“时文”,有许多涉及到“反腐败”、“下岗”、“招商引资”等国际、国内热点问题,教师是都要看的,并要视情况随机引导评议。一次正当媒体报道某些大城市的小学取消考试时,发现了一篇抄自《中学生博览》的“时文”,此文历数“中国老祖宗发明的”考试这种形式的种种弊端,细致描绘考场作弊的种种丑态,通篇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欲置考试于死地而后快。学生说,“写得好”,“痛快”。这反映了学生的正常心态,但经过交流、引导,有的学生在日记写道:原来以为素质教育将要取消考试,现在才明白,考试虽然有待改革,但却是当代和未来社会不可缺少的一种竞争形式。
⒐学科渗透,学习辩证思维。高中写作教学重点是“议论”,立论涉及如何正确认识、分析、解决问题诸多方面的能力。经调查得知,高一许多新生不懂一分为二,不知形而上学和辩证法。问政治老师,回答说到高二教材才涉及。结合学生作文中涉及到的内容,我们要借题发挥,随机引导学生了解并尝试运用这些方法。后来就出现了作文课上学生常翻政治、历史等课本的现象,议论文水平提高快。
⒑鼓励学生发表作品,发现自我,发展个性。“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在班级墙报的基础上,实验教师借在市电台举办的“名师讲座”节目中担任主讲之机,讲评实验班学生作品,并号召同学按时收听;课题组创办了校内《写作学习报》,原汁原味发表同学的课堂作文、课余习作、考场作文、互评互改作文,并按期和《语文快餐》等报刊交流,已被转载多篇;编印《课堂优秀作文选》,全校免费人手一册。有的学生从来就没在全班同学前面读过文章,“每日一文”的活动曾使许多第一次上讲台介绍自己喜欢并推荐的“时文”而激动不已。
11.了解高新科技,感受写作学习方法的新发展。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教学网络,电教室,大屏幕投影仪上课;有意介绍涉及课外上网所获内容的学生作文;展示少数学生用电脑打字的假期作文;组织实验班同学观看国内语文名师讲写作课的录像片。
12.介绍教师“下水作文”,鼓励后进学生。通过不同形式向学生介绍教师的“下水作文”。教师外出归来向学生介绍见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配合年段搞“学法”讲座,鼓励学生交流写作学习经验,组织学生定期总结。
(五)实验后检测
主要通过平常作文、互评互改过程和全市联考中的作文试卷对比和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听说读写来测定实验效果。经2001年9月作结题总结时研究认定,实验班同学的写作学习能力有较大幅度提高,90%左右的同学较好地掌握了高中写作学习方法。90%左右的同学在考场作文中审题准确,90%以上的同学“习作”中能做到观点正确、鲜明,有30%左右的同学能做到立意比较新颖、深刻;90%以上的同学能够做到层次清楚,语言通顺,字迹工整,文面整洁;80%左右的同学养成了勤翻字典、查找积累资料、写语文日记等习惯,75%以上的同学基本上把握了作文评价的要点,70%左右的同学有过“网上”搜集信息或相互交流的尝试,10%左右的同学有积极向视听媒体投递稿件的经历,有百余名学生在各种报刊或电台电视台发表作品。
四.研究成果
(一)实验教师写作学习方法指导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实验教师的写作指导课录像片和制作的课件获市级一等奖;合作论文多篇在全国和省级刊物或会议上交流发表,多项成果获奖;还在省教育学会和教科院主办的《教育信息》和校办《教科信息》等报刊上发表十几篇下水作文”。
(二)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师师、生生、师生合作研究学习,共同提高为特色的新的写作学习方法指导课堂教学模式。在本校已形成的写作学法指导模式的基础上,补充了学生在素质教育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新环境下写作学习方法的指导经验。开展“每日一文”、“每日一记”和作文互评互改等活动,兼顾内容和形式,使作文与做人的结合教育更具可操作性,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重点高中学生仅靠现有教材“吃不饱”的问题,使写作教学更具开阔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关爱社会,激发学生自由读写兴趣,启发学生自学写作方法等多方面的益处。
(三)总结了指导学生掌握写作学习方法的歌诀:
写作学习有技巧,终生学习要记牢。
多听多看多评议,勤写勤记勤思考。
科学思想作武器,合作研究加电脑。
作文做人齐奋进,实践创新效果好。
(四)总结了适合本校实际的作文评改模式。这种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评改模式,既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启发了学生研究性写作学习之道,又能增强合作意识,培养团队精神;既解放学生解放教师,又减轻了负担,提高了效益。
(五)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的自我提高意识不断增强。验前检测与验后检测对比反差较大,学生写作兴趣日浓,学习水平显著提高。学生有几十篇习作发表,在每次全市重点高中联考中,实验班语文成绩均居榜首。
(六)本课题的研究促进了全校语文教改。课题组牵头编印了《白城一中优秀课堂作文选》,创办发行了周报《写作学习报》30期,利用白城人民广播电台开办高中写作学习讲座,加之多次“走出去”带回的写作教学研究新信息,促使许多师生写作教学热情日益高涨,向校内外报刊投稿更加踊跃。有些班级还办起了作文墙报、手抄报等。2000年学校百花奖竞赛中,在语文和英语学科首次推出作文课,分获一二等奖,受到一致好评。
(七)实验班学生欢迎这种改革。
3班学生张新苗谈了评改她的作文《竞争》时的体会,能够给我们很多的思考。
“上次同学们共同批改我的文章——《竞争》,我想受益最大的莫过于我了。在讨论的过程中,我感触最深的便是多数同学没有因为与我个人关系的好坏而影响对此文的态度,他们都摆平了心中的天平,这正是我最感动的一点。
“在决定共同批改我的作文前,语文老师找到我,问我是否可以将我的文章拿到课堂上让同学们大刀阔斧,品头论足。同时,他也劝慰我不要有太大的压力。我同意,因为我认为这不是件坏事,其实,即使老师不经我同意那样做的话,我也不会有什么想法,而且说心里话,我从未有什么心理压力,即使在评改的过程中,也没有。但我仍然欣赏的一点,是老师尊重我,同学们也尊重我,这使得我在批改过程中只感到自己的文章漏洞百出,而并无个人杂念。
“后来,老师让各位同学把自己的见解写在文章空白处并给出分数。下课时,老师把那些收了上来。几在后,我被叫到办公室。可能老师想我的记录水平有限,怕听不全同学的意见,于是让我把那一打作文稿拿回家看。读完同学们的评语,我的脑中只有两个印象:一是同学们挑出的毛病很准、全,且给分可谓“一分千金”;二是几位同学的见解十分独到,且用语恰当,短短几句便显出异样的文彩。不得不叫人拍案叫绝。
“总之,经过这一次的作文评改,我对自己的写作水平有了新的认识,弄清了自己在多方面的写作不足,同时各位同学的直言不讳,鼓励我更加信心百倍地在写作这条坎坷路上奋力跋涉,永不驻足。”
我国是个文章大国,从古至今为各级各类学校的写作教学积累了弥足珍贵的实践经验和理论依据,“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等等,至今仍是我们用以指导学生写作的至理名言;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形势的深入发展,又涌现了一些指导中学写作教学的教材、论著和实践经验,各地高中在实践中也大都学习借鉴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写作学习方法指导的课堂教学模式。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这些模式都受到新的挑战。书籍已经不再是知识和技术的唯一重要载体,教师的角色和功能已在嬗变。高中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增多,电脑写作方式及非文本文件的诞生,已在悄悄的改写着“写作”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传统的写作“学法”要发展,其“指导”模式要创新,这已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为了适应我校写作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我们承担了这个课题,并确立了不仅要探索有利于学生个体掌握终身写作学习方法的新途径,而且要研究教学班学生整体写作学习方法指导的新规律。
二.研究目标
贯彻“三个面向”精神,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结合高中语文教学特点,以全面提高语文素质和教学效率为目标,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科学化与民族化统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为基本原则,把握高中学生学习母语写作的规律,运用现代科学的系统方法,从本校实际出发,确定研究目标。
在理论上,要探索在新时期如何改进和强化对高中生写作学习方法的指导的规律。
在实践上,要培养学生在新环境下养成良好的写作学习习惯,掌握有利于终身学习的写作学习方法,提高写作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质,促进整体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三.研究方法与过程
(一)实验对象与研究方法
样本:以99级10个班级里8个理科班中的3、4、5、6、9、10六个班级为同组研究样本,以另外四个班和全市另外几所省级重点高中同年段班级为等组研究样本。实验班与其他班教师的业务能力大致相近,教学时数相等,学生底数大致相同,统一使用人教社统编教材,教学活动保持一致。
研究方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观察法和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
(二)理论依据
1.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方法论。
2.汉语文及其写作的相关理论。
(三)实验前检测
99年8月,实验班以“漫步一中校园”为题对刚入学的新生进行了作文能力检测。3、4两班作文存档。检测结果令人不能满意。约1/3的作文主题不够明确,1/2的作文表现内容空洞,2/3左右的同学不会运用时间或空间顺序写景状物,而且,表达感情直白。经调查得知,多数学生入学前,在中考的激烈竞争压力下,70%的同学都集中精力至少背诵几篇到十几篇“应考”范文,65%的同学少有“实物写生”式的写作训练,因此,可以认定,这些入学新生亟待加强写作学习方法的指导。
(四)主要措施与过程
⒈实验教师要努力学习,主动接受“再教育”,不断提高水平。在写作学习方法指导实践中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克服单纯的“应试”教学的思想倾向,树立素质教育的大语文观;变“传授”观为“服务”观;轻“写法”教学,重“学法”指导;轻“说教”训喻,重“感悟”疏导;常写“下水作文”,体会个中滋味,提高指导水平;尝试现代教育技术,改革课堂结构;解放自己,解放学生,研究性学习培养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⒉实验班适当调整写作课节和内容。每两周压缩一节阅读课用于作文评改等。在常规语文课上随机开设专题讲座,加强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做人”教育,从思想意识方面晓谕学生写作“立意”之道。
⒊指导学生树立终身写作学习的观念。“学无止境”、“好学无时”、“活到老学到老”这些名言警句学生在初中时就能背诵,对流传千百年的常规解释也不陌生,然而,对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刚刚提出的“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对大学生毕业后还要接受“再教育”、要“终身学习”这些最新的理念却并不十分了解。因此,从高一新生入学到高三毕业,始终要因时制宜,学习新观念。在常规课上增设专题讲座内容,要将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信息社会已露端倪的社会转型、教育要转轨等最新的形势和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掌握写作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及电脑写作、电话交流等表达形式的日趋普及等,尽量介绍给学生,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包括终身写作学习的观念,增加一种紧迫感,克服单纯为“应试”、“升学”而学写作文的狭隘心理,为写作学习方法的指导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⒋指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写作学习方法。终身的写作学习需要培养一种能力,善于使用工具书借助媒体是其中重要的一点。给高一新生上第一节课时就强调学会学习的重要性,要求学生自备工具资料书并要求学好计算机。在课上,要有意识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养成勤翻字典等工具书的习惯,常用网络,培养新的自主学习的习惯。
⒌增加视听信息量。扩大阅读面,引导学生多看多听,开阔视野,积累信息,把握时代脉搏。生活是写作的第一源泉,而书籍和视听作品就是第二源泉。从高一就开展“每日一文”、“每日一古诗(名句)”、每日一新闻和每一假期读几本名著的活动。所谓“时文”,是指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自主选择自己欣赏的,以反映当前改革形势为主的成年人作品,字数在一千字以内。每日一篇,就是要求每班每天都轮流由一名学生利用早自习五分钟时间向全班朗读推荐一篇这样的文章,读后再将抄写好的“时文”张贴在靠黑板的墙上,供有兴趣的同学课后读。“时文”积累到一定数量时,由科代表装订成册,悬挂班教室供有兴趣者再随时翻阅。以一个班60人计算,每人三个月才能轮到一次,负担不重,而全班同学则每天都能听到和看到一篇经同学精选的“时文”。“每日一首古诗(名句)”的活动办法同上相仿。
学校每天下午第八节课时播放中央电视台前一天的整点新闻节目,每天中午和晚自习前休息时间还定时播放节目,我们都要紧密结合作文教学,要求学生充分利用。
⒍开展“每日一篇语文日记”活动。日记,作为作文教学的辅助方式,日益受到中学语文教师的青睐。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如果教者能在日记指导中认真地重视了以下几点,日记既炼精神又练笔的综合作用就能得到更充分地发挥。
首先,日记即“每日记”。日久天长,熟能生巧,不愁手中笔不得心应手。学生初写日记难免不习惯,只要教师能经常督促检查,乃至亲自“下水”,率先重范,学生自会尝到甜头。其次,日记要篇篇体现学生独立的思维性。应要求学生在写日记时,如实记录自己每日所见、所闻、所想、所为、所感,这样才能保证其写每篇日记都能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也只有在这日复一日的独立思维的锻炼中,学生智力才能得到更充分的开发。再次,要允许和保护学生在日记中暴露的隐私。这既是尊重学生人格,发展学生个性的需要,也是使日记内容能有真情实感,不致流于充斥假话、空话、套话形式的实际需要。我们采取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大致有三:一是凡学生不想让教师看的篇幅,均可以各种形式将其封上,教师最好能当面批阅,当面发还,绝不偷看。二是教师不经学生本人同意,不引述日记内容,用来讲评。三是教育学生不偷看他人日记,培养尊重别人隐私的良好品德。最后,日记指导要及时,这样,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中,教育、教学才能既不失时机,有的放矢,又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⒎互相评改作文,合作研究性学习。据调查,30%左右的学生在初中就受过互评作文的训练,但多数却从未经历过。因此,这项活动要循循善诱、循序渐进。互批互改,有集中批一篇的引导训练,多数情况是动态的四人一组轮流批改。轮流批改时,每篇文每人限时在5分钟内必按每次具体要求的立意、谋篇、语言等项目给分数写评语,每堂课用20分钟互批,用10分钟左右由作者分析自己被同学们评过的作文,再用10分钟左右集中选读得高分的作文。课后老师要再次浏览,再次讲评。最后择优选30左右篇上班级墙报,效果很好。
⒏师生交流,引导学生感悟社会人生。师生观点交流、情感交流更多的应是在写作训练中。贴在墙上的每日一篇“时文”,有许多涉及到“反腐败”、“下岗”、“招商引资”等国际、国内热点问题,教师是都要看的,并要视情况随机引导评议。一次正当媒体报道某些大城市的小学取消考试时,发现了一篇抄自《中学生博览》的“时文”,此文历数“中国老祖宗发明的”考试这种形式的种种弊端,细致描绘考场作弊的种种丑态,通篇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欲置考试于死地而后快。学生说,“写得好”,“痛快”。这反映了学生的正常心态,但经过交流、引导,有的学生在日记写道:原来以为素质教育将要取消考试,现在才明白,考试虽然有待改革,但却是当代和未来社会不可缺少的一种竞争形式。
⒐学科渗透,学习辩证思维。高中写作教学重点是“议论”,立论涉及如何正确认识、分析、解决问题诸多方面的能力。经调查得知,高一许多新生不懂一分为二,不知形而上学和辩证法。问政治老师,回答说到高二教材才涉及。结合学生作文中涉及到的内容,我们要借题发挥,随机引导学生了解并尝试运用这些方法。后来就出现了作文课上学生常翻政治、历史等课本的现象,议论文水平提高快。
⒑鼓励学生发表作品,发现自我,发展个性。“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在班级墙报的基础上,实验教师借在市电台举办的“名师讲座”节目中担任主讲之机,讲评实验班学生作品,并号召同学按时收听;课题组创办了校内《写作学习报》,原汁原味发表同学的课堂作文、课余习作、考场作文、互评互改作文,并按期和《语文快餐》等报刊交流,已被转载多篇;编印《课堂优秀作文选》,全校免费人手一册。有的学生从来就没在全班同学前面读过文章,“每日一文”的活动曾使许多第一次上讲台介绍自己喜欢并推荐的“时文”而激动不已。
11.了解高新科技,感受写作学习方法的新发展。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教学网络,电教室,大屏幕投影仪上课;有意介绍涉及课外上网所获内容的学生作文;展示少数学生用电脑打字的假期作文;组织实验班同学观看国内语文名师讲写作课的录像片。
12.介绍教师“下水作文”,鼓励后进学生。通过不同形式向学生介绍教师的“下水作文”。教师外出归来向学生介绍见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配合年段搞“学法”讲座,鼓励学生交流写作学习经验,组织学生定期总结。
(五)实验后检测
主要通过平常作文、互评互改过程和全市联考中的作文试卷对比和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听说读写来测定实验效果。经2001年9月作结题总结时研究认定,实验班同学的写作学习能力有较大幅度提高,90%左右的同学较好地掌握了高中写作学习方法。90%左右的同学在考场作文中审题准确,90%以上的同学“习作”中能做到观点正确、鲜明,有30%左右的同学能做到立意比较新颖、深刻;90%以上的同学能够做到层次清楚,语言通顺,字迹工整,文面整洁;80%左右的同学养成了勤翻字典、查找积累资料、写语文日记等习惯,75%以上的同学基本上把握了作文评价的要点,70%左右的同学有过“网上”搜集信息或相互交流的尝试,10%左右的同学有积极向视听媒体投递稿件的经历,有百余名学生在各种报刊或电台电视台发表作品。
四.研究成果
(一)实验教师写作学习方法指导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实验教师的写作指导课录像片和制作的课件获市级一等奖;合作论文多篇在全国和省级刊物或会议上交流发表,多项成果获奖;还在省教育学会和教科院主办的《教育信息》和校办《教科信息》等报刊上发表十几篇下水作文”。
(二)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师师、生生、师生合作研究学习,共同提高为特色的新的写作学习方法指导课堂教学模式。在本校已形成的写作学法指导模式的基础上,补充了学生在素质教育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新环境下写作学习方法的指导经验。开展“每日一文”、“每日一记”和作文互评互改等活动,兼顾内容和形式,使作文与做人的结合教育更具可操作性,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重点高中学生仅靠现有教材“吃不饱”的问题,使写作教学更具开阔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关爱社会,激发学生自由读写兴趣,启发学生自学写作方法等多方面的益处。
(三)总结了指导学生掌握写作学习方法的歌诀:
写作学习有技巧,终生学习要记牢。
多听多看多评议,勤写勤记勤思考。
科学思想作武器,合作研究加电脑。
作文做人齐奋进,实践创新效果好。
(四)总结了适合本校实际的作文评改模式。这种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评改模式,既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启发了学生研究性写作学习之道,又能增强合作意识,培养团队精神;既解放学生解放教师,又减轻了负担,提高了效益。
(五)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的自我提高意识不断增强。验前检测与验后检测对比反差较大,学生写作兴趣日浓,学习水平显著提高。学生有几十篇习作发表,在每次全市重点高中联考中,实验班语文成绩均居榜首。
(六)本课题的研究促进了全校语文教改。课题组牵头编印了《白城一中优秀课堂作文选》,创办发行了周报《写作学习报》30期,利用白城人民广播电台开办高中写作学习讲座,加之多次“走出去”带回的写作教学研究新信息,促使许多师生写作教学热情日益高涨,向校内外报刊投稿更加踊跃。有些班级还办起了作文墙报、手抄报等。2000年学校百花奖竞赛中,在语文和英语学科首次推出作文课,分获一二等奖,受到一致好评。
(七)实验班学生欢迎这种改革。
3班学生张新苗谈了评改她的作文《竞争》时的体会,能够给我们很多的思考。
“上次同学们共同批改我的文章——《竞争》,我想受益最大的莫过于我了。在讨论的过程中,我感触最深的便是多数同学没有因为与我个人关系的好坏而影响对此文的态度,他们都摆平了心中的天平,这正是我最感动的一点。
“在决定共同批改我的作文前,语文老师找到我,问我是否可以将我的文章拿到课堂上让同学们大刀阔斧,品头论足。同时,他也劝慰我不要有太大的压力。我同意,因为我认为这不是件坏事,其实,即使老师不经我同意那样做的话,我也不会有什么想法,而且说心里话,我从未有什么心理压力,即使在评改的过程中,也没有。但我仍然欣赏的一点,是老师尊重我,同学们也尊重我,这使得我在批改过程中只感到自己的文章漏洞百出,而并无个人杂念。
“后来,老师让各位同学把自己的见解写在文章空白处并给出分数。下课时,老师把那些收了上来。几在后,我被叫到办公室。可能老师想我的记录水平有限,怕听不全同学的意见,于是让我把那一打作文稿拿回家看。读完同学们的评语,我的脑中只有两个印象:一是同学们挑出的毛病很准、全,且给分可谓“一分千金”;二是几位同学的见解十分独到,且用语恰当,短短几句便显出异样的文彩。不得不叫人拍案叫绝。
“总之,经过这一次的作文评改,我对自己的写作水平有了新的认识,弄清了自己在多方面的写作不足,同时各位同学的直言不讳,鼓励我更加信心百倍地在写作这条坎坷路上奋力跋涉,永不驻足。”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