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什么意思?

 我来答
呃呃呃好的吧的
2019-12-21 · TA获得超过343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867
采纳率:35%
帮助的人:106万
展开全部
一生中,最光辉的一天并非功成名就的那一天,而是从悲叹与绝望中产生对人生挑战与勇敢迈向意志的那一天。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9-12-21
展开全部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长袍。现同袍亦有同胞的意思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阎一郎
2018-06-12
知道答主
回答量:1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9004
展开全部
无衣
[先秦] 诗经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注释
⑴袍:长袍,即今之斗篷。
⑵王:此指秦君。一说指周天子。于:语助词。兴师:起兵。
⑶同仇:共同对敌。
⑷泽:通“襗”,内衣,如今之汗衫。
⑸作:起。
⑹裳:下衣,此指战裙。
⑺甲兵:铠甲与兵器。
⑻行:往。
作品鉴赏
关于《无衣》的解说,以往多有舛误。《毛诗序》谓“刺用兵也。秦人刺其君好攻战亟用兵,而不与民同欲焉”,显然不符合诗意。有人据《左传·定公四年》所载楚人申包胥如秦乞师,秦哀公赋《无衣》一事,论证是秦哀公为救楚出兵而作,亦属误解,秦哀公实是赋成诗作答同意出兵而已。观其诗意,无疑是一首表现秦国战士爱国之情的诗歌。秦为西周故地,西北接戎狄,备受侵害,终亡其手。平王东迁后,封秦襄公为诸侯,赐岐、酆以西之地。秦习修战备,抗击戎狄,渐收失地。正是这种环境,激发了秦人的爱国热情和战斗精神,唱出了这首雄壮豪迈的战歌。
全诗共三章,以民歌惯用的重章叠唱的形式,反复吟诵同一内容。每章首两句,用设问开头,“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泽、裳)。”起势突兀,格调高亢,使每章一开始就洋溢着慷慨激昂的气氛。不仅气势夺人,含蕴也颇丰富。一句设问,活画出战士的精神面貌:豪放开阔的胸怀,无所畏惧的气概,乐观豁达的性格,患难与共的挚爱,而爱国是其精神的主宰。“无衣”“同袍”自然是诗的艺术形象,但似乎从生活的底蕴中,依稀可透视到抗戎事业的艰苦境况。每章后三句陈述周王兴师,修好武器,共同参战。王先谦说:“秦自襄公以来,受平王之命,以伐戎。”周室虽衰,虚名尚在,秦在周王名义下,团结御侮,抗击戎狄。“修我戈矛(矛戟、甲兵)”表现了主动参战的热忱,一个“我”字,传达出战士珍爱武器的情感。“与子同仇(偕作、偕行)!”以誓师性的语言,表达了同仇敌忾的战斗决心和崇高的战争使命感。起势矫健,收势亦不逊色。
设问与陈事,内容相连,精神相通。设问的突兀起势,若无后面的陈事,便无着落。“与子同袍”是为“与子同仇”。内在的联系,使每章的结构紧凑、完整。反复吟咏、重章叠唱的歌辞形式,既起到深化主题、加强渲染的作用,也便于记忆传唱。直陈胸臆的抒情手段,将战士的精神、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口语入诗,粗疏朴拙,但字字千斤,透纸贯耳,给人以力的美感享受。“诗发乎情,故能感人”(方薰《山静居诗话》),那令人壮心骤发、气血奔涌的艺术感染力,正是源于秦人那赤诚的爱国激情。诗的风格粗犷豪放,气韵劲健雄浑,显示着军歌的风格、军人的风采,是古代少有的军歌佳作。

少年,觉着不错的话可以关注下公众号:诗之歌之。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whl7820
2011-07-20 · TA获得超过41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6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3.4万
展开全部
怎么说你没有穿饰?我会与你同用一衣。引申为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理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天霜地雪
2011-07-20 · TA获得超过6.3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329
采纳率:82%
帮助的人:1159万
展开全部
译文:谁说你没有军装?我与你同穿一件长袍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