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条培根随笔格言警句,并说明各条说明了哪些人生哲理。(简略)

ipqsemnm81
2011-08-10 · TA获得超过112万个赞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3.3万
采纳率:64%
帮助的人:1.9亿
展开全部
20条培根随笔格言警句,并说明各条说明了哪些人生哲理。(简略)
《培根随笔》为英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哲学家的弗兰西斯·培根所著。《培根随笔》分为《论求知》、《论美》、《论善思想家》、《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等多篇随笔。
1。培根随笔中的知识就是力量人生哲理:
英国哲学家培根坚信,以掌握自然界发展规律为内容的人的知识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他提出:“人的知识和人的力量相结合为一”,“达到人的力量的道路和达到人的知识的道路是紧挨着的,而且几乎是一样的”,培根的这一观点被后人表达为著名的口号:“知识就是力量”.培根所说的人的知识是指自然知识,他指出科学技术的一切发明是“任何政权、任何教派、任何杰出人物对人类事业的影响都不能比拟的”,因为“发明的利益可以扩及于全人类,而政治的利益只限于特殊的地带.后者经不了几代,前者则永垂无穷。”
2。《谈读书》中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人生哲理:谈论了读书的益处,即“学问改变气质”读书有三大益处:怡情、傅彩和长才
3。在《论友谊》中,培根说道:“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说明了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4。在《论求知》中,培根说道:“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可见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相当重要的。
5。在《论猜疑》中,培根说道:“当你产生了猜疑时,你最好还是有所警惕,但又不要表露于外。 这样,当这种猜疑有道理时,你已经预先作了准备而不爱其害。当这种猜测疑无道理时,你又可避免因此而误会了好人。可见在人生中猜疑,是人的思想在做乱。
6。《论美》篇。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
形体是一个人的整体形象,体形。颜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脸部,是局部的。而行为之美,指举手投足的动作神态,是后天的,是内在美的折射表现,在三者中最高。 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内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能真正发出光辉。文中有这样一句话:“ 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丽,而忽略了内在,他们虽然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所以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每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7。《论嫉妒》中,我也领会不少 彼此越了解,嫉妒心将占据越高。人可以允许一个陌生人的发迹,却绝不能容下让身边人的种种上升的趋势。一个循序渐进地高升的人也不会招来嫉妒。因为这种人的提升被看作是正当的。
嫉妒在人的生涯中是毕竟的道路, 同情心总是医治嫉妒的一味良药。但有多少人能明白文中的道理呢.?

8。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当人心最软弱的时候,爱情最容易入侵,那就是当人春风得意、忘乎所以和处境窘困孤独凄零的时候,虽然后者未必能得到爱情。人在这样的时候,最急于跳入爱情的火焰中。由此可见,“爱情”实在是“愚蠢”的儿子。但有一些人,即使心中有了爱,仍能约束它,使它不妨碍重大的事业。因为爱情一旦干扰情绪,就会阻碍人坚定地奔向既定的目标。

仔细考究起来,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最高的美是画家所无法表现的,因为它是难于直观的。这是一种奇妙的美。曾经有两位画家----阿皮雷斯和丢勒滑稽地认为,可以按照几何比例,或者通过摄取不同人身上最美的特点,用画合成一张最完美的人像。其实象这样画出来的美人,恐怕只有画家本人喜欢。美是不能制订规范的,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有许多脸型,就它的部分看并不优美,但作为整体却非常动人。
9。求知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

当你孤独寂寞时,阅读可以消遣。当你高谈阔论时,知识可供装饰。当你处世行事时,正确运用知识意味着力量。懂得事物因果的人是幸福的。有实际经验的人虽能够办理个别性的事务,但若要综观整体,运筹全局,却唯有掌握知识方能办到。求知太慢会弛惰,为装潢而求知是自欺欺人,完全照书本条条办事会变成偏执的书呆子。
求知可以改进人和天性,而实验又可以改进知识本身。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实习尝试则可检验修正知识本身的真伪。
狡诈者轻鄙学问,愚鲁者羡慕学问,唯聪明者善于运用学问。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这是一门技艺。不经实验就不能学到。不可专为挑剔辩驳去读书,但也不可轻易相信书本。求知的目的不是为了吹嘘炫耀,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
10。“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知”。
主张对不同的书应分别采取选读、通读、精读等不同方法,且读书应当和作笔记、作文相结合,学以致用;还应根据个人性情、需要分别对待。
11。求知:求知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

论爱情:夫妻的爱,使人类繁衍。朋友的爱,给人以帮助。但那荒淫纵欲的爱,却只会使人堕落毁灭啊!

论美:美德好比宝石,它在相互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天生的能力好像天然生成的植物,必须通过学习加以修整;然而学习本身如若不由实践去约束,必然方向纷杂而漫无目的。
12。天生的能力好像天然生成的植物,必须通过学习加以修整;然而学习本身如若不由实践去约束,必然方向纷杂而漫无目的。
13。知识就是力量历史上的唐朝之所以形成“开元盛世”的繁荣景象。除了皇帝的开明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当时各行各业科学技术得以充分发展。国内人才济济,国家力量强大、威震四海。
由此可见,国家的繁荣、富强是离不开知识的。
14。在《论友谊》中,培根说道:“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说明了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15。 在《论求知》中,培根说道:“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可见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相当重要的。
16。 在《论猜疑》中,培根说道:“当你产生了猜疑时,你最好还是有所警惕,但又不要表露于外。 这样,当这种猜疑有道理时,你已经预先作了准备而不爱其害。当这种猜测疑无道理时,你又可避免因此而误会了好人。可见在人生中猜疑,是人的思想在做乱。
17。、《论嫉妒》中,我也领会不少 彼此越了解,嫉妒心将占据越高。人可以允许一个陌生人的发迹,却绝不能容下让身边人的种种上升的趋势。一个循序渐进地高升的人也不会招来嫉妒。因为这种人的提升被看作是正当的。
18。一本好书可以使人明白一个道理,一本好书可以为人建造一条捷径,一本好书甚至可以改变人一生的命运!就像培根所说的:“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19。我们的生活中,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角色,他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一份色彩。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朋友是一个可靠的支柱,让我们可以得到依赖;当我们跌倒时,朋友是一枝拐杖,扶助我们站起来,并告诉我们:“从哪里跌倒就从那里站起来!”当我们做事想半途而废时,朋友是一本备忘录,提醒我们一定要坚持到底;当我们获得成功时,朋友是一本字典,教我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做,且时刻告戒我们“胜不骄,败不馁”。朋友是可以倾诉、可以依赖、可以寻求帮助的人,我们应该珍惜身边所有的朋友,他们不仅是一种角色,他们还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20。当人心最软弱的时候,爱情最容易入侵,那就是当人春风得意、忘乎所以和处境

窘困孤独凄零的时候,虽然后者未必能得到爱情。人在这样的时候,最急于跳入爱情

的火焰中。由此可见,“爱情”实在是“愚蠢”的儿子。但有一些人,即使心中有了

爱,仍能约束它,使它不妨碍重大的事业。因为爱情一旦干扰情绪,就会阻碍人坚定

地奔向既定的目标。

我不懂是什么缘故,许多军人更容易堕入情网,也许这正象他们嗜爱饮酒一样,

是因为危险的生活更需要欢乐的补偿。

培 根

论求知

求知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

当你孤独寂寞时,阅读可以消遣。当你高谈阔论时,知识可供装饰。当你处世行

事时,正确运用知识意味着力量。懂得事物因果的人是幸福的。有实际经验的人虽能

够办理个别性的事务,但若要综观整体,运筹全局,却唯有掌握知识方能办到。

求知太慢会弛惰,为装潢而求知是自欺欺人,完全照书本条条办事会变成偏执的

书呆子。

求知可以改进人和天性,而实验又可以改进知识本身。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

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实习尝试则可检验修正知识本身的真伪。

狡诈者轻鄙学问,愚鲁者羡慕学问,唯聪明者善于运用学问。知识本身并没有告

诉人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这是一门技艺。不经实验就不能学到。

不可专为挑剔辩驳去读书,但也不可轻易相信书本。求知的目的不是为了吹嘘炫耀,

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

有的知识只须浅尝,有的知识只要粗知。只有少数专门知识需要深入钻研,仔细

揣摩。所以,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即可,而对于少数好

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

有的书可以请人代读,然后看他的笔记摘要就行了。但这只限于质量粗劣的书。

否则一本好书将象已被蒸馏过的水,变得淡而无味了!

读书使人的头脑充实,讨论使人明辩是非,作笔记则能使知识精确。

因此,如果一个人还原做笔记,他的记忆力就必须强而可靠。如果一个人只愿孤

独探索,他的头脑就必须格外锐利。如果有人不读书又想冒充博学多知,他就必定很

狡黠,才能掩饰他的无知。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

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不仅如此,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改善----正如身体上的缺陷,

可以通过运动为改善一样。例如打球有利于腰肾,射箭可扩胸利肺,散步则有助于消

化,骑术使人反应敏捷,等等。同样,一个思维不集中的人,他可以研习数学,因为

数学稍不仔细就去出错。缺乏分析判断力的人,他可以研习经院哲学,因为这门学问

最讲究繁琐辩证。不善于推理的人,可以研习法律学,如此等等。这种种头脑上的缺

陷,可可以通过求知来疗治。

论爱情

舞台上的爱情比生活中的爱情要美好得多。因为在舞台上,爱情只是喜剧和悲剧

的素材,而在人生中,爱情却常常招来不幸。它有时象那位诱惑人的魔女,有时又象

那位复仇的女神。

你可以看到,一切真正伟大的人物(无论是古人、今人,只要是其英名永铭于人

类记忆中的),没有一个是因爱情而发狂的人。因为伟大的事业抑制了这种软弱的感

情。只有罗马的安东尼和克劳底亚是例外。前者本性就好色荒淫,然而后者却是严肃

多谋的人。这说明爱情不仅会占领开旷坦阔的胸怀,有时也能闯入壁垒森严的心灵--

--假如守御不严的话。

埃辟克拉斯间说过一句笨话:“人生不过是一座大戏台。”似乎本应努力追求高

尚事业的人类,却只应象玩偶般地逢场作戏。虽然爱情的奴隶并不同于那班只顾吃喝

的禽兽,但毕竟也只是眼目色相的奴隶,而上帝赐人以眼睛本来是有更高尚的用途的。

过度的爱情追求,必然会降低人本身的价值。例如,只有在爱情中,才总是需要

那种浮夸谄媚的词令。而在其它场合,同样的辞令只能招人耻笑。古人有一句名言:

“最大的奉承,人总是留给自己的。”----只有对情人的奉承要算例外。因为甚至最

骄傲的人,也甘愿在情人面前自轻自贱。所以古人说得好:“就是神在爱情中也难保

持聪明。”情人的这种弱点不仅在外人眼中是明显的,就是在被追求者的眼中也会很

明显----除非她(他)也在追求他(她)。所以,爱情的代价就是如此,不能得到回

爱,就会得到一种深藏于心的轻蔑,这是一条永真的定律。

由此可见,人们应当十分警惕这种感情。因为它不但会使人丧失其他,而且可以

使人丧失自己本身。至于其他方面的损失,古诗人早就告诉我们,那追求海伦的人,

是放弃了财富和智慧的。

当人心最软弱的时候,爱情最容易入侵,那就是当人春风得意、忘乎所以和处境

窘困孤独凄零的时候,虽然后者未必能得到爱情。人在这样的时候,最急于跳入爱情

的火焰中。由此可见,“爱情”实在是“愚蠢”的儿子。但有一些人,即使心中有了

爱,仍能约束它,使它不妨碍重大的事业。因为爱情一旦干扰情绪,就会阻碍人坚定

地奔向既定的目标。

我不懂是什么缘故,许多军人更容易堕入情网,也许这正象他们嗜爱饮酒一样,

是因为危险的生活更需要欢乐的补偿。

人心中可能普遍具有一种博爱倾向,若不集中于某个专一的对象身上,就必然施

之于更广泛的大众,使他成为仁善的人,象有的僧侣那样。

夫妻的爱,使人类繁衍。朋友的爱,给人以帮助。但那荒淫纵欲的爱,却只会使

人堕落毁灭啊!

论美

美德好比宝石,它在相互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

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因为造物是吝啬的,他给了此就不再予以彼。

所以许多容颜俊秀的人却一无作为,他们过于追求外形美而放弃了内在美。但这话也

不全对,因为奥古斯都、菲斯帕斯、腓力普王、爱德华四世、阿尔西巴底斯、伊斯梅

尔等,都既是大丈夫,又是美男子。

仔细考究起来,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最

高的美是画家所无法表现的,因为它是难于直观的。这是一种奇妙的美。曾经有两位

画家----阿皮雷斯和丢勒滑稽地认为,可以按照几何比例,或者通过摄取不同人身上

最美的特点,用画合成一张最完美的人像。其实象这样画出来的美人,恐怕只有画家

本人喜欢。美是不能制订规范的,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有许多脸型,

就它的部分看并不优美,但作为整体却非常动人。

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拉丁谚语说过:“晚秋的秋色

是最美好的。”而尽管有的年轻人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

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保持的。世上有许多美人,他们有过放荡的

青春,却迎受着愧悔的晚年。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

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培根:《随笔·论学习》
不要寻求令人称羡的财富,应当追求这样的境界:对财富正当地获取,清醒地使用,愉快地施舍并能知足地放弃。
培根:《随笔·论财富》
在一切大事业上,人在开始做事前要像千眼神那样察看时机,而在进行时要像千手神那样抓住时机。
· 在一切大事业上,人在开始前要象千眼神那样察视时机,而在进行时要象千手神那样抓住时机。
· 善于识别与把握时机是极为重要的。在一切大事业上,人在开始做事前要象千眼神那样察视时机,而在进行时要象千手神那样抓住时机。
· 当你遭遇挫折而感到愤闷抑郁的时候,向知心挚友的一度倾诉可以使你得到疏导。否则这种积郁使人致病。俗语说:人总是乐于把最大的奉承留给自己”,而友人的逆耳忠言却可以治疗这个毛病。朋友之间可以从两个方面提出忠告:一是关于品行的,二是关于事业的。
· 太过重视行为规则与拘泥形式,以致在事业上坐失良机,那损失是很大的。
· 时间是衡量事业的标准。
培根随笔三则

--------------------------------------------------------------------------------

论求知

求知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

当你孤独寂寞时,阅读可以消遣。当你高谈阔论时,知识可供装饰。当你处世行事时,正确运用知识意味着力量。懂得事物因果的人是幸福的。有实际经验的人虽能够办理个别性的事务,但若要综观整体,运筹全局,却唯有掌握知识方能办到。

求知太慢会弛惰,为装潢而求知是自欺欺人,完全照书本条条办事会变成偏执的书呆子。

求知可以改进人和天性,而实验又可以改进知识本身。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

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实习尝试则可检验修正知识本身的真伪。

狡诈者轻鄙学问,愚鲁者羡慕学问,唯聪明者善于运用学问。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这是一门技艺。不经实验就不能学到。不可专为挑剔辩驳去读书,但也不可轻易相信书本。求知的目的不是为了吹嘘炫耀,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

有的知识只须浅尝,有的知识只要粗知。只有少数专门知识需要深入钻研,仔细揣摩。所以,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即可,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

有的书可以请人代读,然后看他的笔记摘要就行了。但这只限于质量粗劣的书。否则一本好书将象已被蒸馏过的水,变得淡而无味了!

读书使人的头脑充实,讨论使人明辩是非,作笔记则能使知识精确。

因此,如果一个人还原做笔记,他的记忆力就必须强而可靠。如果一个人只愿孤独探索,他的头脑就必须格外锐利。如果有人不读书又想冒充博学多知,他就必定很狡黠,才能掩饰他的无知。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不仅如此,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改善----正如身体上的缺陷,可以通过运动为改善一样。例如打球有利于腰肾,射箭可扩胸利肺,散步则有助于消化,骑术使人反应敏捷,等等。同样,一个思维不集中的人,他可以研习数学,因为数学稍不仔细就去出错。缺乏分析判断力的人,他可以研习经院哲学,因为这门学问最讲究繁琐辩证。不善于推理的人,可以研习法律学,如此等等。这种种头脑上的缺陷,可可以通过求知来疗治。

论爱情

舞台上的爱情比生活中的爱情要美好得多。因为在舞台上,爱情只是喜剧和悲剧的素材,而在人生中,爱情却常常招来不幸。它有时象那位诱惑人的魔女,有时又象那位复仇的女神。

你可以看到,一切真正伟大的人物(无论是古人、今人,只要是其英名永铭于人类记忆中的),没有一个是因爱情而发狂的人。因为伟大的事业抑制了这种软弱的感情。只有罗马的安东尼和克劳底亚是例外。前者本性就好色荒淫,然而后者却是严肃多谋的人。这说明爱情不仅会占领开旷坦阔的胸怀,有时也能闯入壁垒森严的心灵----假如守御不严的话。

埃辟克拉斯间说过一句笨话:“人生不过是一座大戏台。”似乎本应努力追求高尚事业的人类,却只应象玩偶般地逢场作戏。虽然爱情的奴隶并不同于那班只顾吃喝的禽兽,但毕竟也只是眼目色相的奴隶,而上帝赐人以眼睛本来是有更高尚的用途的。

过度的爱情追求,必然会降低人本身的价值。例如,只有在爱情中,才总是需要那种浮夸谄媚的词令。而在其它场合,同样的辞令只能招人耻笑。古人有一句名言:“最大的奉承,人总是留给自己的。”----只有对情人的奉承要算例外。因为甚至最骄傲的人,也甘愿在情人面前自轻自贱。所以古人说得好:“就是神在爱情中也难保持聪明。”情人的这种弱点不仅在外人眼中是明显的,就是在被追求者的眼中也会很明显----除非她(他)也在追求他(她)。所以,爱情的代价就是如此,不能得到回爱,就会得到一种深藏于心的轻蔑,这是一条永真的定律。

由此可见,人们应当十分警惕这种感情。因为它不但会使人丧失其他,而且可以使人丧失自己本身。至于其他方面的损失,古诗人早就告诉我们,那追求海伦的人,是放弃了财富和智慧的。

当人心最软弱的时候,爱情最容易入侵,那就是当人春风得意、忘乎所以和处境窘困孤独凄零的时候,虽然后者未必能得到爱情。人在这样的时候,最急于跳入爱情的火焰中。由此可见,“爱情”实在是“愚蠢”的儿子。但有一些人,即使心中有了爱,仍能约束它,使它不妨碍重大的事业。因为爱情一旦干扰情绪,就会阻碍人坚定地奔向既定的目标。

我不懂是什么缘故,许多军人更容易堕入情网,也许这正象他们嗜爱饮酒一样,是因为危险的生活更需要欢乐的补偿。

人心中可能普遍具有一种博爱倾向,若不集中于某个专一的对象身上,就必然施之于更广泛的大众,使他成为仁善的人,象有的僧侣那样。

夫妻的爱,使人类繁衍。朋友的爱,给人以帮助。但那荒淫纵欲的爱,却只会使人堕落毁灭啊!

论美

美德好比宝石,它在相互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因为造物是吝啬的,他给了此就不再予以彼。所以许多容颜俊秀的人却一无作为,他们过于追求外形美而放弃了内在美。但这话也不全对,因为奥古斯都、菲斯帕斯、腓力普王、爱德华四世、阿尔西巴底斯、伊斯梅尔等,都既是大丈夫,又是美男子。

仔细考究起来,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最高的美是画家所无法表现的,因为它是难于直观的。这是一种奇妙的美。曾经有两位画家----阿皮雷斯和丢勒滑稽地认为,可以按照几何比例,或者通过摄取不同人身上最美的特点,用画合成一张最完美的人像。其实象这样画出来的美人,恐怕只有画家本人喜欢。美是不能制订规范的,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有许多脸型,就它的部分看并不优美,但作为整体却非常动人。

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拉丁谚语说过:“晚秋的秋色是最美好的。”而尽管有的年轻人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

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保持的。世上有许多美人,他们有过放荡的青春,却迎受着愧悔的晚年。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浩典逸5094
2011-08-01 · TA获得超过4.5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3万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644万
展开全部
在《论友谊》中,培根说道:“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
在《论求知》中,培根说道:“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可见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相当重要的。
在《论猜疑》中,培根说道:“当你产生了猜疑时,你最好还是有所警惕,但又不要表露于外
《论美》中,“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
○有的知识只要浅尝即可。有的知识只要粗知即可,只有少数专门知识需要深入钻研、仔细揣摩。所以,有的书只读其中的一部分即可,有的书知其中梗概即可,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智者知幻即离,愚者以幻为真。

世间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学佛的孩子不变坏,学佛的老人不痴呆,学佛的少年永不败。

不惜光阴过时悔,黑发不学白发悔。酒色赌博致祸悔,安不将息病时悔。官行贿赂致罪悔,富不勤俭贫时悔。不孝父母老时悔,遇难不帮有事悔。动不三思临头悔,盲目草率错时悔。

成熟是……
一种亮而不刺眼的光辉
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
一种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
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和求告的大气
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
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
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
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未去过者最不相信的,是过来人说的话。

其实,生命的欠缺,是因为我们一直向别人要自己才能给的东西。

礼貌就是注意别人公开的东西。

生活中一半的麻烦是由于你说“YES”说的太快以及说“NO”说的太慢。

生活并不在于你拿到了多少好牌,而在于你必须打出手中所有的牌。

当你觉得保守一个秘密比传播一个秘密更有价值时,你就成熟了。

一个人生活中的阴影多半是他本人挡住了太阳光所形成的。

-一个人为了达到目标愿意去死,那么他不是个成熟的人, 一个成熟的人应该能为了达到目标而卑贱地活着培根随笔》的名句
· 知识就是力量。 --- 培根
· 奇迹总是在不畏中闪现。 --- 培根
· 安逸和满足易成为腐败与堕落的温床。 --- 培根 · 成功和美德是衡量人生事业的两种尺度。 --- 培根
· 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们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 --- 培根
· 毫无理想而又优柔寡断是一种可悲的心理。 --- 培根
· 无论你怎样地表示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无法挽回的事来。 --- 培根 · 才德犹如宝石,最好用素净的东西镶嵌。 --- 《培根论说文集》
· 人们的举止应当象他们的衣服,不可太紧或过于讲究,应当宽舒一点,以便于工作和运动。 --- 《培根论说文集》
·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信任就是关于进言的信任。 --- 《培根论说文集》 · 过于求速是做事上最大的危险之一。 --- 《培根论说文集》
· 幸运并非没有许多的恐惧与烦恼;厄运也并非没有许多的安慰与希望。 --- 《培根论说文集》
· 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也。 --- 培根
· 在美方面,相貌的美高于色泽的美,而秀雅合式的动作的美又高于相貌的美。 --- 培根:《论美》
· 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令人肃然起敬的。 --- 培根
· 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而尽管有的年轻人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 --- 培根
· 好炫耀的人是明哲之士所轻视的,愚蠢之人所艳羡的,谄佞之徒所奉承的,同时他们也是自己所夸耀的言语的奴隶。 --- 《培根论说文集》
· 饶舌的人多虚妄。 --- 培根

○读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读书能给人乐趣、文雅和能力。人们独居或隐退的时候,最能体会到读书的乐趣;谈话的时候,最能表现出读书的文雅;判断和处理事务的时候,最能发挥由读书而获得的能力。
论真理:人们宁愿追随诡言,也不去追求真理的原因,不仅由于探索真理的是艰苦的,真理会约束人的幻想,而且是由于诡言更能迎合人性中的那些恶习。

知识就是力量。 名言解说 这是培根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在培根看来,人是自然的主人,可以驾驭自然。但“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即认识自然规律,掌握科学知识。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培根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著名论断,至今影响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 (附注,在英文中,“力量”也译为“权力”,所以,这句话……) 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地生活。 只知哲学一些皮毛的人,思想会导向无神论。但是,深入了解哲学,会把人带回宗教。类别:人生 一个机敏谨慎的人,一定会交一个好运。 类别:人生 一切真正伟大的人物(无论是古人、今人,只要是其英名永铭于人类记忆中的),没有一个因爱情而发狂的人:因为伟大的事业抑制了这种软弱的感情。 类别:事业 礼节要举动自然才显得高贵。假如表面上过于做作,那就丢失了应有的价值。 类别:修养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类别:人生 青年人比较适合发明,而不适合判断;适合执行,而不适合磋商;适合新的计划,而不适合固定的职业。 类别:人生 由智慧所养成的习惯能成为第二本性。 类别:智慧 除了知识和学问之外,世上没有任何其它力量能在人的精神和心灵中,在人的思想想象见解和信仰中建立起统治和权威。 类别:思想 残疾人的成功通常不易招致嫉妒。因为他们有缺陷,使人乐于宽忍他们的成功。也常使潜在的对手忽视了他们的竞争和挑战 类别:成功 当你遭遇挫折而感到愤闷抑郁的时候,向知心挚友的一度倾诉可以使你得到疏导。否则这种积郁使人致病。俗语说:人总是乐于把最大的奉承留给自己」,而友人的*逆耳忠言却可以治疗这个毛病。朋友之间可以从两个方面提出忠告:一是关于品行的,二是关于事业的。 类别:事业 既然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就应当努力求得好的习惯。习惯如果是在幼年就起始的,那就是最完美的习惯,这是一定的,这个我们叫做教育。教育其实是一种从早*年就起始的习惯。 类别:教育 我认为善的定义就是有利于人类。 类别:人生 真正迅速的人,并非事情仅仅做得快,而是做得成功而有效的人 类别:成功 实践中的失败主要由于不知道原因而发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人的两种企望:对知识和力量的企望真正相和在一起了。 类别:失败 金钱是品德的行李,是走向美德的一大障碍;因财富之于品德,正如军队与辎重一样,没有它不行,有了它又妨碍前进,有时甚至因为照顾它反而丧失了胜利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1-07-20
展开全部
论求知

求知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

当你孤独寂寞时,阅读可以消遣。当你高谈阔论时,知识可供装饰。当你处世行

事时,正确运用知识意味着力量。懂得事物因果的人是幸福的。有实际经验的人虽能

够办理个别性的事务,但若要综观整体,运筹全局,却唯有掌握知识方能办到。

求知太慢会弛惰,为装潢而求知是自欺欺人,完全照书本条条办事会变成偏执的

书呆子。

求知可以改进人和天性,而实验又可以改进知识本身。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

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实习尝试则可检验修正知识本身的真伪。

狡诈者轻鄙学问,愚鲁者羡慕学问,唯聪明者善于运用学问。知识本身并没有告

诉人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这是一门技艺。不经实验就不能学到。

不可专为挑剔辩驳去读书,但也不可轻易相信书本。求知的目的不是为了吹嘘炫耀,

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

有的知识只须浅尝,有的知识只要粗知。只有少数专门知识需要深入钻研,仔细

揣摩。所以,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即可,而对于少数好

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

有的书可以请人代读,然后看他的笔记摘要就行了。但这只限于质量粗劣的书。

否则一本好书将象已被蒸馏过的水,变得淡而无味了!

读书使人的头脑充实,讨论使人明辩是非,作笔记则能使知识精确。

因此,如果一个人还原做笔记,他的记忆力就必须强而可靠。如果一个人只愿孤

独探索,他的头脑就必须格外锐利。如果有人不读书又想冒充博学多知,他就必定很

狡黠,才能掩饰他的无知。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

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不仅如此,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改善----正如身体上的缺陷,

可以通过运动为改善一样。例如打球有利于腰肾,射箭可扩胸利肺,散步则有助于消

化,骑术使人反应敏捷,等等。同样,一个思维不集中的人,他可以研习数学,因为

数学稍不仔细就去出错。缺乏分析判断力的人,他可以研习经院哲学,因为这门学问

最讲究繁琐辩证。不善于推理的人,可以研习法律学,如此等等。这种种头脑上的缺

陷,可可以通过求知来疗治。

论爱情

舞台上的爱情比生活中的爱情要美好得多。因为在舞台上,爱情只是喜剧和悲剧

的素材,而在人生中,爱情却常常招来不幸。它有时象那位诱惑人的魔女,有时又象

那位复仇的女神。

你可以看到,一切真正伟大的人物(无论是古人、今人,只要是其英名永铭于人

类记忆中的),没有一个是因爱情而发狂的人。因为伟大的事业抑制了这种软弱的感

情。只有罗马的安东尼和克劳底亚是例外。前者本性就好色荒淫,然而后者却是严肃

多谋的人。这说明爱情不仅会占领开旷坦阔的胸怀,有时也能闯入壁垒森严的心灵--

--假如守御不严的话。

埃辟克拉斯间说过一句笨话:“人生不过是一座大戏台。”似乎本应努力追求高

尚事业的人类,却只应象玩偶般地逢场作戏。虽然爱情的奴隶并不同于那班只顾吃喝

的禽兽,但毕竟也只是眼目色相的奴隶,而上帝赐人以眼睛本来是有更高尚的用途的。

过度的爱情追求,必然会降低人本身的价值。例如,只有在爱情中,才总是需要

那种浮夸谄媚的词令。而在其它场合,同样的辞令只能招人耻笑。古人有一句名言:

“最大的奉承,人总是留给自己的。”----只有对情人的奉承要算例外。因为甚至最

骄傲的人,也甘愿在情人面前自轻自贱。所以古人说得好:“就是神在爱情中也难保

持聪明。”情人的这种弱点不仅在外人眼中是明显的,就是在被追求者的眼中也会很

明显----除非她(他)也在追求他(她)。所以,爱情的代价就是如此,不能得到回

爱,就会得到一种深藏于心的轻蔑,这是一条永真的定律。

由此可见,人们应当十分警惕这种感情。因为它不但会使人丧失其他,而且可以

使人丧失自己本身。至于其他方面的损失,古诗人早就告诉我们,那追求海伦的人,

是放弃了财富和智慧的。

当人心最软弱的时候,爱情最容易入侵,那就是当人春风得意、忘乎所以和处境

窘困孤独凄零的时候,虽然后者未必能得到爱情。人在这样的时候,最急于跳入爱情

的火焰中。由此可见,“爱情”实在是“愚蠢”的儿子。但有一些人,即使心中有了

爱,仍能约束它,使它不妨碍重大的事业。因为爱情一旦干扰情绪,就会阻碍人坚定

地奔向既定的目标。

我不懂是什么缘故,许多军人更容易堕入情网,也许这正象他们嗜爱饮酒一样,

是因为危险的生活更需要欢乐的补偿。

人心中可能普遍具有一种博爱倾向,若不集中于某个专一的对象身上,就必然施

之于更广泛的大众,使他成为仁善的人,象有的僧侣那样。

夫妻的爱,使人类繁衍。朋友的爱,给人以帮助。但那荒淫纵欲的爱,却只会使

人堕落毁灭啊!

论美

美德好比宝石,它在相互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

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因为造物是吝啬的,他给了此就不再予以彼。

所以许多容颜俊秀的人却一无作为,他们过于追求外形美而放弃了内在美。但这话也

不全对,因为奥古斯都、菲斯帕斯、腓力普王、爱德华四世、阿尔西巴底斯、伊斯梅

尔等,都既是大丈夫,又是美男子。

仔细考究起来,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最

高的美是画家所无法表现的,因为它是难于直观的。这是一种奇妙的美。曾经有两位

画家----阿皮雷斯和丢勒滑稽地认为,可以按照几何比例,或者通过摄取不同人身上

最美的特点,用画合成一张最完美的人像。其实象这样画出来的美人,恐怕只有画家

本人喜欢。美是不能制订规范的,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有许多脸型,

就它的部分看并不优美,但作为整体却非常动人。

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拉丁谚语说过:“晚秋的秋色

是最美好的。”而尽管有的年轻人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

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保持的。世上有许多美人,他们有过放荡的

青春,却迎受着愧悔的晚年。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

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burnsunseen
2011-07-22 · TA获得超过1428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7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1.4万
展开全部
求知:求知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

论爱情:夫妻的爱,使人类繁衍。朋友的爱,给人以帮助。但那荒淫纵欲的爱,却只会使人堕落毁灭啊!

论美:美德好比宝石,它在相互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天生的能力好像天然生成的植物,必须通过学习加以修整;然而学习本身如若不由实践去约束,必然方向纷杂而漫无目的。
弗兰西斯·培根在《培根随笔》中将自己对社会的认识、思考以及对人生的理解,浓缩成许多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深受一代代读者的喜爱。
从《培根随笔》的“论真理”“论死亡”“论人的天性”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热爱哲学的培根;从“论高官”“论王权”“论野心”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热衷于政治的培根;从“论爱情”“论友情”“论婚姻与独身”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培根;从“论逆境”“论幸运”“论残疾”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自强不息的培根……
《培根随笔》中的许多篇目都能催人上进。他在教导父母怎么对待自己的儿女时,颇有见地地指出:“父母对子女在管教上要严,在钱财上宜松,这才是上策。”他还告诫人们:“人们(父母、教师或仆人无不如此)往往不够
明智,怂恿子女在年幼时互相攀比,以至于成年时兄弟失和,家无宁日。”培根认为:孩子的可塑性很强,家长宜及时为他们确定将来从事的职业并加以培训;不可过分迁就儿女,以为他们会为早年的爱好而奋斗终生,除非子女有强烈的爱好和超人的天赋。培根还说“子女使父母的辛劳苦中带
甜,也给他们的不幸雪上加霜。子女加重了父母对生活的忧虑,却也减轻了父母对死亡的恐惧”,只用了两句话,就把父母和儿女之间的关系概述得极为透彻。难怪雪莱如此评价他:“培根的文字是一种优美而庄严的韵律,给感情以动人的美感,他的论叙中有超人的智慧和哲学。”
求知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

当你孤独寂寞时,阅读可以消遣。当你高谈阔论时,知识可供装饰。当你处世行

事时,正确运用知识意味着力量。懂得事物因果的人是幸福的。有实际经验的人虽能

够办理个别性的事务,但若要综观整体,运筹全局,却唯有掌握知识方能办到。

求知太慢会弛惰,为装潢而求知是自欺欺人,完全照书本条条办事会变成偏执的

书呆子。

求知可以改进人和天性,而实验又可以改进知识本身。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

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实习尝试则可检验修正知识本身的真伪。

狡诈者轻鄙学问,愚鲁者羡慕学问,唯聪明者善于运用学问。知识本身并没有告

诉人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这是一门技艺。不经实验就不能学到。

不可专为挑剔辩驳去读书,但也不可轻易相信书本。求知的目的不是为了吹嘘炫耀,

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

有的知识只须浅尝,有的知识只要粗知。只有少数专门知识需要深入钻研,仔细

揣摩。所以,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即可,而对于少数好

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

有的书可以请人代读,然后看他的笔记摘要就行了。但这只限于质量粗劣的书。

否则一本好书将象已被蒸馏过的水,变得淡而无味了!

读书使人的头脑充实,讨论使人明辩是非,作笔记则能使知识精确。

因此,如果一个人还原做笔记,他的记忆力就必须强而可靠。如果一个人只愿孤

独探索,他的头脑就必须格外锐利。如果有人不读书又想冒充博学多知,他就必定很

狡黠,才能掩饰他的无知。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

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不仅如此,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改善----正如身体上的缺陷,

可以通过运动为改善一样。例如打球有利于腰肾,射箭可扩胸利肺,散步则有助于消

化,骑术使人反应敏捷,等等。同样,一个思维不集中的人,他可以研习数学,因为

数学稍不仔细就去出错。缺乏分析判断力的人,他可以研习经院哲学,因为这门学问

最讲究繁琐辩证。不善于推理的人,可以研习法律学,如此等等。这种种头脑上的缺

陷,可可以通过求知来疗治。

论爱情

舞台上的爱情比生活中的爱情要美好得多。因为在舞台上,爱情只是喜剧和悲剧

的素材,而在人生中,爱情却常常招来不幸。它有时象那位诱惑人的魔女,有时又象

那位复仇的女神。

你可以看到,一切真正伟大的人物(无论是古人、今人,只要是其英名永铭于人

类记忆中的),没有一个是因爱情而发狂的人。因为伟大的事业抑制了这种软弱的感

情。只有罗马的安东尼和克劳底亚是例外。前者本性就好色荒淫,然而后者却是严肃

多谋的人。这说明爱情不仅会占领开旷坦阔的胸怀,有时也能闯入壁垒森严的心灵--

--假如守御不严的话。

埃辟克拉斯间说过一句笨话:“人生不过是一座大戏台。”似乎本应努力追求高

尚事业的人类,却只应象玩偶般地逢场作戏。虽然爱情的奴隶并不同于那班只顾吃喝

的禽兽,但毕竟也只是眼目色相的奴隶,而上帝赐人以眼睛本来是有更高尚的用途的。

过度的爱情追求,必然会降低人本身的价值。例如,只有在爱情中,才总是需要

那种浮夸谄媚的词令。而在其它场合,同样的辞令只能招人耻笑。古人有一句名言:

“最大的奉承,人总是留给自己的。”----只有对情人的奉承要算例外。因为甚至最

骄傲的人,也甘愿在情人面前自轻自贱。所以古人说得好:“就是神在爱情中也难保

作者: ☆星月夜 2006-7-27 15:55 回复此发言

--------------------------------------------------------------------------------

2 培根随笔3则

持聪明。”情人的这种弱点不仅在外人眼中是明显的,就是在被追求者的眼中也会很

明显----除非她(他)也在追求他(她)。所以,爱情的代价就是如此,不能得到回

爱,就会得到一种深藏于心的轻蔑,这是一条永真的定律。

由此可见,人们应当十分警惕这种感情。因为它不但会使人丧失其他,而且可以

使人丧失自己本身。至于其他方面的损失,古诗人早就告诉我们,那追求海伦的人,

是放弃了财富和智慧的。

当人心最软弱的时候,爱情最容易入侵,那就是当人春风得意、忘乎所以和处境

窘困孤独凄零的时候,虽然后者未必能得到爱情。人在这样的时候,最急于跳入爱情

的火焰中。由此可见,“爱情”实在是“愚蠢”的儿子。但有一些人,即使心中有了

爱,仍能约束它,使它不妨碍重大的事业。因为爱情一旦干扰情绪,就会阻碍人坚定

地奔向既定的目标。

我不懂是什么缘故,许多军人更容易堕入情网,也许这正象他们嗜爱饮酒一样,

是因为危险的生活更需要欢乐的补偿。

人心中可能普遍具有一种博爱倾向,若不集中于某个专一的对象身上,就必然施

之于更广泛的大众,使他成为仁善的人,象有的僧侣那样。

夫妻的爱,使人类繁衍。朋友的爱,给人以帮助。但那荒淫纵欲的爱,却只会使

人堕落毁灭啊!

论美

美德好比宝石,它在相互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

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因为造物是吝啬的,他给了此就不再予以彼。

所以许多容颜俊秀的人却一无作为,他们过于追求外形美而放弃了内在美。但这话也

不全对,因为奥古斯都、菲斯帕斯、腓力普王、爱德华四世、阿尔西巴底斯、伊斯梅

尔等,都既是大丈夫,又是美男子。

仔细考究起来,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最

高的美是画家所无法表现的,因为它是难于直观的。这是一种奇妙的美。曾经有两位

画家----阿皮雷斯和丢勒滑稽地认为,可以按照几何比例,或者通过摄取不同人身上

最美的特点,用画合成一张最完美的人像。其实象这样画出来的美人,恐怕只有画家

本人喜欢。美是不能制订规范的,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有许多脸型,

就它的部分看并不优美,但作为整体却非常动人。

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拉丁谚语说过:“晚秋的秋色

是最美好的。”而尽管有的年轻人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

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保持的。世上有许多美人,他们有过放荡的

青春,却迎受着愧悔的晚年。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

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com/f?kz=118087872

参考资料: baidu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1584383766
2011-07-31
知道答主
回答量: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求知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

当你孤独寂寞时,阅读可以消遣。当你高谈阔论时,知识可供装饰。当你处世行

事时,正确运用知识意味着力量。懂得事物因果的人是幸福的。有实际经验的人虽能

够办理个别性的事务,但若要综观整体,运筹全局,却唯有掌握知识方能办到。

求知太慢会弛惰,为装潢而求知是自欺欺人,完全照书本条条办事会变成偏执的

书呆子。

求知可以改进人和天性,而实验又可以改进知识本身。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

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实习尝试则可检验修正知识本身的真伪。

狡诈者轻鄙学问,愚鲁者羡慕学问,唯聪明者善于运用学问。知识本身并没有告

诉人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这是一门技艺。不经实验就不能学到。

不可专为挑剔辩驳去读书,但也不可轻易相信书本。求知的目的不是为了吹嘘炫耀,

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

有的知识只须浅尝,有的知识只要粗知。只有少数专门知识需要深入钻研,仔细

揣摩。所以,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即可,而对于少数好

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

有的书可以请人代读,然后看他的笔记摘要就行了。但这只限于质量粗劣的书。

否则一本好书将象已被蒸馏过的水,变得淡而无味了!

读书使人的头脑充实,讨论使人明辩是非,作笔记则能使知识精确。

因此,如果一个人还原做笔记,他的记忆力就必须强而可靠。如果一个人只愿孤

独探索,他的头脑就必须格外锐利。如果有人不读书又想冒充博学多知,他就必定很

狡黠,才能掩饰他的无知。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

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不仅如此,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改善----正如身体上的缺陷,

可以通过运动为改善一样。例如打球有利于腰肾,射箭可扩胸利肺,散步则有助于消

化,骑术使人反应敏捷,等等。同样,一个思维不集中的人,他可以研习数学,因为

数学稍不仔细就去出错。缺乏分析判断力的人,他可以研习经院哲学,因为这门学问

最讲究繁琐辩证。不善于推理的人,可以研习法律学,如此等等。这种种头脑上的缺

陷,可可以通过求知来疗治。

论爱情

舞台上的爱情比生活中的爱情要美好得多。因为在舞台上,爱情只是喜剧和悲剧

的素材,而在人生中,爱情却常常招来不幸。它有时象那位诱惑人的魔女,有时又象

那位复仇的女神。

你可以看到,一切真正伟大的人物(无论是古人、今人,只要是其英名永铭于人

类记忆中的),没有一个是因爱情而发狂的人。因为伟大的事业抑制了这种软弱的感

情。只有罗马的安东尼和克劳底亚是例外。前者本性就好色荒淫,然而后者却是严肃

多谋的人。这说明爱情不仅会占领开旷坦阔的胸怀,有时也能闯入壁垒森严的心灵--

--假如守御不严的话。

埃辟克拉斯间说过一句笨话:“人生不过是一座大戏台。”似乎本应努力追求高

尚事业的人类,却只应象玩偶般地逢场作戏。虽然爱情的奴隶并不同于那班只顾吃喝

的禽兽,但毕竟也只是眼目色相的奴隶,而上帝赐人以眼睛本来是有更高尚的用途的。

过度的爱情追求,必然会降低人本身的价值。例如,只有在爱情中,才总是需要

那种浮夸谄媚的词令。而在其它场合,同样的辞令只能招人耻笑。古人有一句名言:

“最大的奉承,人总是留给自己的。”----只有对情人的奉承要算例外。因为甚至最

骄傲的人,也甘愿在情人面前自轻自贱。所以古人说得好:“就是神在爱情中也难保

作者: ☆星月夜 2006-7-27 15:55 回复此发言

--------------------------------------------------------------------------------

2 培根随笔3则

持聪明。”情人的这种弱点不仅在外人眼中是明显的,就是在被追求者的眼中也会很

明显----除非她(他)也在追求他(她)。所以,爱情的代价就是如此,不能得到回

爱,就会得到一种深藏于心的轻蔑,这是一条永真的定律。

由此可见,人们应当十分警惕这种感情。因为它不但会使人丧失其他,而且可以

使人丧失自己本身。至于其他方面的损失,古诗人早就告诉我们,那追求海伦的人,

是放弃了财富和智慧的。

当人心最软弱的时候,爱情最容易入侵,那就是当人春风得意、忘乎所以和处境

窘困孤独凄零的时候,虽然后者未必能得到爱情。人在这样的时候,最急于跳入爱情

的火焰中。由此可见,“爱情”实在是“愚蠢”的儿子。但有一些人,即使心中有了

爱,仍能约束它,使它不妨碍重大的事业。因为爱情一旦干扰情绪,就会阻碍人坚定

地奔向既定的目标。

我不懂是什么缘故,许多军人更容易堕入情网,也许这正象他们嗜爱饮酒一样,

是因为危险的生活更需要欢乐的补偿。

人心中可能普遍具有一种博爱倾向,若不集中于某个专一的对象身上,就必然施

之于更广泛的大众,使他成为仁善的人,象有的僧侣那样。

夫妻的爱,使人类繁衍。朋友的爱,给人以帮助。但那荒淫纵欲的爱,却只会使

人堕落毁灭啊!

论美

美德好比宝石,它在相互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

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因为造物是吝啬的,他给了此就不再予以彼。

所以许多容颜俊秀的人却一无作为,他们过于追求外形美而放弃了内在美。但这话也

不全对,因为奥古斯都、菲斯帕斯、腓力普王、爱德华四世、阿尔西巴底斯、伊斯梅

尔等,都既是大丈夫,又是美男子。

仔细考究起来,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最

高的美是画家所无法表现的,因为它是难于直观的。这是一种奇妙的美。曾经有两位

画家----阿皮雷斯和丢勒滑稽地认为,可以按照几何比例,或者通过摄取不同人身上

最美的特点,用画合成一张最完美的人像。其实象这样画出来的美人,恐怕只有画家

本人喜欢。美是不能制订规范的,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有许多脸型,

就它的部分看并不优美,但作为整体却非常动人。

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拉丁谚语说过:“晚秋的秋色

是最美好的。”而尽管有的年轻人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

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保持的。世上有许多美人,他们有过放荡的

青春,却迎受着愧悔的晚年。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

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6)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