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吴国有哪些人物?
1、孙登
孙登(209年-241年),字子高。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孙吴皇太子,吴大帝孙权长子,会稽王孙亮、景帝孙休异母兄。
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立孙登为皇太子。孙登多次劝谏孙权,对时政多有匡弼。镇守武昌时,处理政务谨慎得体。嘉禾元年(232年)后还居建业。
2、吕蒙
吕蒙(178年—220年),字子明,东汉末年名将,汝南富陂人(今安徽阜南吕家岗)。少年时依附姊夫邓当,随孙策为将,以胆气称。邓当死后,吕蒙统领其部众,拜别部司马。孙权统事后,渐受重用,从破黄祖作先登,封横野中郎将。
从围曹仁于南郡,破朱光于皖城,累功拜庐江太守。后进占荆南三郡,计擒郝普,在逍遥津之战中掩护孙权逃生,并于濡须数御魏军,以功除左护军、虎威将军。鲁肃去世后,代守陆口,设计袭取荆州,击败蜀汉名将关羽,使东吴国土面积大增,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勋殊隆。不久后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二岁。
3、贺齐
贺齐(?-227年),字公苗,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年轻时任会稽郡吏。汉献帝建安元年(196年),孙策巡视会稽,经考察推举贺齐为孝廉,任永宁长,后任南部都尉、平东校尉。建安十三年(208年),贺齐任威武中郎将,受孙权派遣,讨伐丹阳郡黟、歙等地。
4、诸葛瑾
诸葛瑾(174年-241年),字子瑜,汉族,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诸葛亮之兄,诸葛恪之父。
经弘咨推荐,为东吴效力。胸怀宽广,温厚诚信,得到孙权的深深信赖,称为“神交”,并努力缓和蜀汉与东吴的关系。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吕蒙病逝,诸葛瑾代吕蒙领南郡太守,驻守公安。孙权称帝后,诸葛瑾官至大将军,领豫州牧。
5、朱然
朱然(182年—249年),原名施然,字义封,丹阳故鄣(今浙江安吉)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毗陵侯朱治的外甥。
朱然早年被朱治收为养子,并在读书期间和孙权相交甚笃。孙权统事后,朱然历任、馀姚长、山阴令、临川太守,加折冲校尉,率军平定山贼。曾随吕蒙擒杀关羽,以功迁昭武将军,封西安乡侯。吕蒙死后,朱然代替吕蒙镇守江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吕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贺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诸葛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然
1、周瑜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合肥市舒县)人。东汉末年名将,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
身体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追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
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
孙权称赞周瑜有“王佐之资",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宋徽宗时,追尊其为平虏伯,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2、吕蒙
吕蒙(179年—220年),字子明,东汉末年名将,汝南富陂人(今安徽阜南吕家岗)。少年时依附姊夫邓当,随孙策为将。以胆气称,累封别部司马。孙权统事后。
渐受重用,从破黄祖作先登,封横野中郎将。从围曹仁于南郡,破朱光于皖城,累功拜庐江太守。后进占荆南三郡,计擒郝普,在逍遥津之战中奋勇抵抗张辽军追袭。
并于濡须数御魏军,以功除左护军、虎威将军。鲁肃去世后,代守陆口,设计袭取荆州,击败蜀汉名将关羽,使东吴国土面积大增,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勋殊隆。
不久后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二岁。吕蒙发愤勤学的事迹,成为了中国古代将领勤补拙、笃志力学的代表,与其有关的成语有“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吴下阿蒙”等。
3、张昭
张昭(156年-236年),字子布。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三国时期孙吴重臣。东汉末年,张昭为避战乱而南渡至扬州。孙策创业时,任命其为长史、抚军中郎将。
将文武之事都委任于张昭。孙策临死前,将其弟孙权托付给张昭,张昭率群僚辅立孙权,并安抚百姓、讨伐叛军,帮助孙权稳定局势。赤壁之战时,张昭持主降论。
孙权代理车骑将军时,任命张昭为军师。孙权被封为吴王后,拜其为绥远将军,封由拳侯,此后曾参与撰定朝仪。孙权两次要设立丞相时,众人都推举张昭。
孙权以张昭敢于直谏、性格刚直为由而不用他,先后用孙邵、顾雍。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后,张昭以年老多病为由,上还官位及所统领部属。
改拜辅吴将军、班亚三司,改封娄侯。晚年时一度不参与政事,在家著《春秋左氏传解》及《论语注》,今皆佚失。嘉禾五年(236年),张昭去世,年八十一,谥号“文”。
4、黄盖
黄盖(生卒年不详),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人。东汉末年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早年为郡吏,后追随孙坚走南闯北。
孙权即位,诸山越不宾,黄盖活跃在镇抚山越的一线,前后九县,所在悉平,迁丹杨都尉。黄盖为人严肃,善于训练士卒,每每征讨,他的部队皆勇猛善战。
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战时,黄盖前往曹营诈降,并趁机以火攻大破曹操的军队,是赤壁之战主要功臣之一,以功拜武锋中郎将,他也因为此事迹而被后人广为传颂。
小说《三国演义》在刻画黄盖这一人物时描写了“苦肉计”的故事。不久武陵蛮夷反,攻打城邑,黄盖以五百人,放其半入。
拦腰截击,大破诸贼。春去夏来,寇乱尽平。后又平讨长沙益阳县山贼,加偏将军。官至偏将军、武陵太守。有一子黄柄。
5、韩当
韩当长于弓箭、骑术,膂力过人,因而为孙坚所赏识,追随他四处征伐周旋,数次冒险犯难,陷阵擒敌,屡立战功,后被任命为别部司马。
等到孙策东渡长江,韩当追随讨伐扬州的丹阳郡、吴郡、会稽郡,升迁为先登校尉,孙策授韩当兵二千,马五十匹。
再追随孙策征伐扬州庐江郡的太守刘勋,在江夏郡的沙羡击破刘表将黄祖,回师后讨平豫章郡的鄱阳县,又兼领乐安县长,使山越畏服。
本答案列举人物:
1、春秋吴:吴王阖闾、吴王夫差、伍子胥、孙武、西施
2、三国吴:孙权、周瑜、大乔、小乔、卫温
3、五代十国时期的吴:李煜
1、春秋吴:
吴王阖闾——春秋时期,吴国与中原的诸侯国的交往越来越密切,也开始与其他诸侯国争雄。吴王阖闾在今天的苏州建立都城,任用伍子胥和孙武攻破楚国都城,为其儿子吴王夫差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打下基础。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即位,励精图治、富国强兵。吴国在中原各国的支持下,正式向楚国宣战。
吴王夫差——吴王阖闾的儿子,阖闾的儿子夫差不顾国家连年征战空虚,与齐国和晋国争霸成功后,但却忽视了边界上的越国,并令伍子胥自杀,被越王勾践趁虚而入。前473年,夫差兵败而逃,被围困在馀杭山(今天苏州南阳山),向勾践求和,勾践不准,夫差自杀,吴国灭亡。
伍子胥——伍子胥(?~公元前484)
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谋略家。名员(音云,yun第二声),字子胥。春秋时楚国人。属今监利县人,县城大车站外有其雕像。也有一说在襄樊市谷城冷集区沈湾(原系光化富乡村,1949年划归谷城)人封于申地,故又称申胥。伍子胥的父亲叫伍奢,伍员的哥哥叫伍尚。<伍子胥-奇谋战圣>称:伍子胥是姑苏城的创建者.他的祖父叫伍举,因为侍奉楚庄王时刚直谏诤而显贵,所以他的后代子孙在楚国很有名气。
孙武——孙武到了吴国,被伍子胥引荐给吴王阖闾,通过斩姬练兵,取得了吴王的赏识。在伍子胥,孙武的治理下,吴国的内政和军事都大有起色。吴王极为倚重二人,把他们两人视为左臂右膀。吴王读过《孙子兵法》,也想深入讨论。一天,吴王同孙武讨论起晋国的政事。吴王问道:“晋国的大权掌握在范氏,中行氏,智氏和韩,魏,赵六家大夫手中,将军认为哪个家族能够强大起来呢?”
孙武回答说:“范氏,中行氏两家最先灭亡。”
“为什么呢?”
“根据他们的亩制,收取租赋以及士卒多寡,官吏贪廉做出判断的。以范氏、中行氏来说,他们以一百六十平方步为一亩。六卿之中,这两家的田制最小,收取的租税最重,高达五分抽一。公家赋敛无度,人民转死沟壑;官吏众多而又骄奢,军队庞大而又屡屡兴兵。长此下去,必然众叛亲离,土崩瓦解!”
吴王见孙武的分析切中两家的要害,很有道理,就又接着问道:“范氏、中行氏败亡之后,又该轮到哪家呢?”
孙武回答说:“根据同样的道理推论,范氏、中行氏灭亡之后,就要轮到智氏了。智氏家族的亩制,只比范氏、中行氏的亩制稍大一点,以一百八十平方步为一亩,租税却同样苛重,也是五分抽一。智氏与范氏、中行氏的病根几乎完全一样:亩小,税重,公家富有,人民穷困,吏众兵多,主骄臣奢,又好大喜功,结果只能是重蹈范氏、中行氏的覆辙。”
吴王继续追问:“智氏家族灭亡之后,又该轮到谁了呢?”
孙武说:“那就该轮到韩、魏两家了。韩、魏两家以二百平方步为一亩,税率还是五分抽一。他们两家仍是亩小,税重,公家聚敛,人民贫苦,官兵众多,急功数战。只是因为其亩制稍大,人民负担相对较轻,所以能多残喘几天,亡在三家之后。”
孙武不等吴王再开问,接着说:“至于赵氏家族的情况,和上述五家大不一样。六卿之中,赵氏的亩制最大,以二百四十平方步为一亩。不仅如此,赵氏收取的租赋历来不重。亩大,税轻,公家取民有度,官兵寡少,在上者不致过分骄奢,在下者尚可温饱。苛政丧民,宽政得人。赵氏必然兴旺发达,晋国的政权最终要落到赵氏的手中。”
孙武论述晋国六卿兴亡的一番话,就像是给吴王献上了治国安民的良策。吴王听了以后,深受启发,高兴地说道:“将军论说得很好。寡人明白了,君王治国的正道,就是要爱惜民力,不失人心。”
西施—— 西施,原名施夷光,出生于春秋末越国苎萝。天生丽质。时越国称臣于吴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谋复国。在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负重,以身许国,与郑旦一起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把吴王迷惑得众叛亲离,无心于国事,为勾践的东山再起起了掩护作用,表现了一个爱国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后吴国终被勾践所灭。吴灭后西施就失去了音信,关于她的结局有很多种,最有可能的是是被越王装进袋子里抛入水中溺死。
2、三国吴
孙权——孙权(公元182-252),汉族,字仲谋。东吴大帝,三国时吴国开国皇帝。中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父孙坚,是春秋时大军事家孙子之后。任长沙太守,封破虏将军。兄孙策,为讨逆将军,封吴侯。
孙权生于光和五年(公元182年),称帝于黄龙元年(公元229年)卒于太元二年(公元252年)。 孙坚次子,幼年跟随长兄孙策平定江东,孙权15岁被举为孝廉、秀才,任阳羡(今宜兴)长,代行奉义校尉。孙策早逝,临死前对孙权说“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公元200年孙权继位为吴侯。
208年,孙权起兵西进,收服甘宁,围剿灭了黄祖。 同年,曹操南下,刘备大败,曹操占了荆襄后给孙权写信,直意要取下东吴。东吴内部分为主战和主和两派,主战以鲁肃为首,主和以张昭为首。张昭在当时是很有说服力的,但孙权却有意一战。此时,鲁肃从江夏带来诸葛亮,表明刘备联吴抗曹的决心。周瑜及时返回,说明曹操的种种弊端,说明战有望获胜。孙权果断决定,以周瑜为主帅,出兵三江口,与曹操决战。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
赤壁战后,孙权为联合刘备,将其妹孙仁嫁给刘备。后又从鲁肃之计,将荆州借给刘备。后刘备取川成功,孙权让刘备归还荆州,刘备不从。鲁肃单刀会后讨回了三郡。后孙权出战合淝,被张辽击败。217年,魏吴大战于濡须口,双方均不能获胜。濡须口之战后,孙权与曹操和睦,并签定了魏吴秘密同盟,共伐关羽。
公元219年,关羽攻打樊城,孙权任命吕蒙取下荆州。吕蒙用“白衣渡江”之计取下荆州,又在麦城生擒了关羽,孙权将关羽杀害,并将头颅送给曹操。220年,曹丕代汉。221年,刘备称帝,然后立即起兵攻打东吴,名曰为关羽报仇,实为争夺荆州。孙权果断任命38岁的年轻将领陆逊为大都督,迎战刘备。陆逊在彝陵用“火烧连营”之计大破刘备。222年,孙权自封吴王,定都于建业。223年,刘备病逝,诸葛亮为了北伐,派邓芝过江讲和。孙权与蜀汉联盟,共伐曹魏。224年曹丕大军攻打东吴。孙权让徐盛火攻破敌,将曹丕烧成重伤。226年,曹丕重伤身亡。孙权趁机率大军攻打江夏,太守文聘败退而逃。 公元229年,孙权自称吴国皇帝,改国号大吴,东吴王朝正式成立。旋即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市)。公元234年,孙权响应了诸葛亮的最后一次北伐,御驾亲征合淝,大败扬州都督满宠。称帝后孙权曾派将军卫温等率大规模人航海,加强对夷州(今台湾)、印度、东南亚等国的联系。又设置农官,实行屯田;并在山越地区设立郡县,促进了江南土地的开发。但同时,称帝后的的孙权日益骄奢独断且赋役繁重,刑罚残酷,人民经常起义反抗。在立太子方面,孙权也犯了很大的错误。太子孙登英年早逝后,孙权先是废了第二任太子孙和,又赐死鲁王孙霸,最后立幼子孙亮为太子,这为日后的吴宫政变埋下了祸根。252年,孙权病逝,终年71岁。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在位30年。统治中国南方地区52年,长达半个世纪。
周瑜——周瑜(公元175年~210年)字公瑾。东汉末年东吴集团将领,杰出的军事家。庐江舒人[今安徽庐江西南]。汉族,美姿容,精音律,身长八尺有余约(1.89米)多谋善断,胸襟广阔。公元208年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奠定三分天下基础。后图进中原,不幸早逝。
配偶:小乔
连襟:孙策
子女:两子(周循、周胤)一女(嫁与太子孙登)
大乔——性别 : 女
生卒:176~?
籍贯: [扬州]庐江皖县 [今安徽潜山]
容貌 : 国色流离
配偶: 孙策
妹妹 : 小乔
子女:孙绍
相关人物: 孙策 小乔 周瑜 乔国老
曾效力过的势力 : 吴
小乔——性别:女
生卒:不详
籍贯:庐江郡皖县(今安徽潜山)
容貌:国色流离
配偶:周瑜
姐姐:大乔
子女:两子(周循、周胤)一女(嫁与太子孙登)
相关人物: 周瑜 大乔 孙策 乔国老 小乔
卫温——卫温 (?——231年),三国时东吴将领,曾任将军职。230年(黄龙二年),东吴皇帝孙权命他与诸葛直率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州(台湾)、亶州。虽未找到亶州,却在台湾停留近一年。回来后,以“违诏无功”入狱被杀。此后台湾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同大陆的联系逐渐密切,开始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3、五代十国时期的吴(南唐):
李煜——李煜(937-978),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在位时间(961-975),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锺隐。莲蓬居士。徐州(今属江苏)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后主。开宝八年,国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为宋太宗毒死。李煜在政治上虽庸驽无能,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李煜工书法,善绘画,精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现存约32首,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的,主要为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因亡国的深痛,对往事的追忆,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当中的杰作包括《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皆成于此时。此时期的词作大都哀婉凄绝,主要抒写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故国”、“往事”的无限留恋。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千古词帝”。对后世影响亦大。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由是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李煜文、词及书、画创作均丰。其词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
孙羌,字圣壹,孙坚兄。
孙静,字幼台,孙坚季弟,昭义中郎将。
孙策,字伯符,孙坚长子,讨逆将军,吴侯。
孙绍,孙策子,上虞侯。
孙奉,绍子,上虞侯,被吴帝孙皓杀死。
孙权,字仲谋,孙坚次子,大皇帝。
孙登,字子高,权长子,东中郎将。
孙璠,登子。
孙希,登子。
孙英,登次子,吴侯。
孙虑,字子智,登弟,建昌侯,镇军大将军。
孙和,字子孝,虑弟,孙权子,南阳王。
孙皓,字元宗,孙和子,吴国末帝。
孙瑾,孙皓长子,中郎。
孙德,孙皓弟,钱唐侯。
孙谦,孙皓弟,永安侯。
孙霸,字子威,和同母弟,鲁王。
孙基,霸子,吴侯。
孙壹,霸子,宛陵候。
孙奋,字子扬,霸弟,孙权子,齐王。
孙祺,孙奋弟,孙权子,都亭侯。
孙纂,孙祺子,都亭侯。
孙休,字子烈,孙权六子,琅邪王,吴国第三代皇帝。
孙(雨+单),孙休子,豫章王。
孙亮,字子明,孙权少子,吴国第二代皇帝,废为会稽王。
孙翊,字叔弼,孙坚三子,偏将军,领丹杨太守,为左右所杀。
孙松,孙翊子,射声校尉、都乡侯。
孙匡,字季佐,孙坚四子,孙翊弟。
孙泰,孙匡子,长水校尉。
孙秀,孙泰子,前将军、夏口督,后被迫去晋。
孙韶,字公礼,孙策赐姓孙,列入家谱,幽州牧、假节,扬威将军,建德侯。
孙楷,孙韶子,武卫大将军、临成侯,后被迫去晋。
孙越,孙韶子,楷弟,右将军,建德侯。
孙异,孙韶子,楷弟,领军将军
孙贲,字伯阳,孙羌子,豫州刺史,都亭侯。
孙邻,孙贲子,夏口沔中督、威远将军,都乡侯。
孙苗,孙邻子,都乡侯。
孙旅,孙邻子。
孙辅,字国仪,孙贲弟,平南将军,假节,领交州刺史。
孙兴,孙辅子。
孙昭,孙辅子。
孙伟,孙辅子。
孙昕,孙辅子。
孙皓,孙静长子。
孙绰,孙皓长子。
孙綝,字子通,孙绰子,大将军,假节,永宁侯。
孙超,孙皓次子,偏将军。
孙恭,孙皓三子。
孙峻,字子远,孙恭子,丞相,大将军,督中外诸军事、假节,富春侯。
孙瑜,字仲异,孙静次子,丹杨太守,绥远将军。
孙弥,孙瑜子。
孙熙,孙瑜子。
孙耀,孙瑜子。
孙曼,孙瑜子,将军。
孙纮,孙瑜子。
孙皎,字叔朗,孙静三子,左部大督。
孙胤,孙皎子,丹杨侯。
孙晞,孙皎子,丹杨侯。
孙咨,孙皎子,羽林督,为滕胤所杀。
孙弥,孙皎子,无难督,为孙峻所害。
孙奂,字季明,孙静四子,扬威将军,封沙羡侯。
孙承,孙奂子,昭武中郎将。
孙壹,孙奂子,镇军将军,假节督夏口,后被迫逃魏。
孙封,孙奂子,自杀。
孙谦,孙静五子。
孙河。
孙桓,字叔武,孙河子,建武将军,丹徒侯。
孙安,孙旅叔父。
孙熙,孙旅叔父。
孙绩,孙旅叔父。
吴景,孙坚舅舅,丹杨太守。
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黄人,折冲中郎将。
太史享,太史慈子,越骑校尉。
士燮,字威彦,苍梧广信人,左将军。
士廞,士燮子,武昌太守,因为士徽一事被废。
士徽,士燮子,自署交阯太守,被诛。
士祗,士燮子,因为士徽一事被诛。
士*,士燮子,因为士徽一事被诛。
士颂,士燮子,因为士徽一事被诛。
士壹,士燮二弟,因为士徽一事被诛。
士匡,壹子,中郎将,因为士徽一事被诛。
士(黄+有),士燮三弟,因为士徽一事被诛。
士武,士燮四弟。
张昭,字子布,彭城人,二张之一,绥远将军,由拳侯。
张承,字仲嗣,张昭长子,卫尉,都乡侯。
张休,字叔嗣,张昭次子,羽林都督,平三典军事,扬武将军,由拳侯。
张奋,张昭弟,平州都督,封乐乡亭侯。
顾雍,字元叹,吴郡吴人,丞相,平尚书事,醴陵侯。
顾邵,字孝则,雍长子,豫章太守。
顾谭,字子默,顾邵子,太常,平尚书事。
顾承,字子直,顾邵子,奋威将军,领京下督。
顾裕,雍次子,醴陵侯。
顾济,雍少子,骑都尉。
诸葛瑾,字子瑜,琅邪阳都人,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宣城侯。
诸葛恪,字元逊,瑾长子,大将军,荆、扬州牧,恪阳都侯。
诸葛竦,恪子。
诸葛融,瑾子,恪弟,奋威将军。
步骘,字子山,临淮淮阴人,骠骑将军,领冀州牧,临湘侯。
步协,骘子,抚军将军,临湘侯。
步阐,协弟,西陵督,昭武将军,西亭侯。
步玑,协子,临湘侯。
步璿,玑弟。
周昭,字恭远,中书郎。
张纮,字子纲,广陵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
张玄,纮子,南郡太守、尚书。
张尚,玄子,侍中、中书令。
秦松,字文表,广陵人。
陈端,字子正,广陵人。
裴玄,字彦黄,下邳人,太中大夫。
严畯,字曼才,彭城人,卫尉。
程秉,字德枢,汝南南顿人,太子太傅。
刘略,刘颖弟,零陵太守。
阚泽,字德润,会稽山阴人,太子太傅,领中书令。
唐固,丹杨人,尚书仆射。
薛综,字敬文,沛郡竹邑人,长史,太子少傅。
薛珝,综子,威南将军。
薛莹,字道言,珝弟,综子,光禄勋,著《新议》。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偏将军,领南郡太守。
周循,瑜子,骑都尉。
周胤,循弟,瑜子,兴业都尉,都乡侯。
周峻,瑜兄子,偏将军。
周护,峻子。
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汉昌太守、横江将军。
鲁淑,肃子,昭武将军,假节,夏口督,都亭侯。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左护军、虎威将军,南郡太守,孱陵候。
吕霸,蒙子,孱陵候。
吕琮,霸兄,孱陵候。
吕睦,琮弟,孱陵候。
程普,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人,荡寇将军,江夏太守。
程咨,普子,亭候。
黄盖,字公覆,零陵泉陵人,偏将军,武锋中郎将,武陵太守。
黄柄,盖子,关内侯。
韩当,字义公,辽西令支人,昭武将军,领冠军太守,石城侯。
韩综,当子,石城侯。
蒋钦,字公奕,九江寿春人,汤寇将军,领濡须督。
蒋壹,钦子,宣城候。
蒋休,钦子。
周泰,字幼平,九江下蔡人,汉中太守、奋威将军,陵阳侯。
周邵,泰子,裨将军,陵阳侯。
周承,泰子,陵阳侯。
陈武,字子烈,庐江松滋人,偏将军。
陈修,武子,校尉,修都亭候。
陈表,字文奥,武庶子,偏将军,都乡侯。
陈敖,修子,别部司马。
陈延,修子,别部司马。
陈永,修子,将军。
董袭,字元代,会稽余姚人,威越校尉,偏将军。
甘宁,字兴霸,巴郡临江人,升城督,折冲将军。
甘瑰,宁子。
淩操,破贼校尉。
淩统,字公绩,吴郡余杭人,操子,偏将军。
淩烈,统子,烈亭侯。
淩封,统子,烈亭侯。
徐盛,字文响,琅邪莒人,建武将军,领庐江太守,都亭候。
徐楷,盛子,都亭候。
潘璋,字文珪,东郡发*人,襄阳太守,右将军。
丁奉,字承渊,庐江安丰人,大将军,左右都护,假节,领徐州牧,安丰侯。
丁封,奉弟,后将军。
朱治,字君理,丹杨故鄣人,扶义将军,毗陵侯。
朱才,治子,偏将军,毗陵侯。
朱琬,才子,镇西将军,毗陵侯。
朱纪,治子,才弟,校尉领兵。
朱纬,治子,纪弟。
朱万,治子,纪弟。
朱然,字义封,治姊子,本姓施,后为治继子,左大司马、右军师,当阳侯。
朱绩,字公绪,然子,左大司马,乐乡督。
吕范,字子衡,汝南细阳人,大司马,南昌候。
吕先,范长子。
吕据,字世议,范次子,骠骑将军,平西宫事,南昌候。
朱桓,字休穆,吴郡吴人,前将军,领青州牧,假节,嘉兴侯。
朱异,字季文,桓子,镇南将军,大都督,嘉兴侯。
朱据,异叔父,骠骑将军。
虞翻,字仲翔,会稽馀姚人,骑都尉。
虞汜,翻第四子,监军。
虞忠,汜弟,宜都太守。
陆绩,字公纪,吴郡吴人,郁林太守,偏将军。
陆宏,绩长子,会稽南部都尉。
陆睿,绩次子,长水校尉。
陆逊,字伯言,吴郡吴人,本名仪,江东大族,丞相,荆州牧,江陵候。
陆延,逊长子。
陆抗,字幼节,逊次子,大司马、荆州牧,镇军大将军,都督信陵、西陵、夷道、乐乡、公安诸军事,治乐乡,江陵候。
陆晏,抗子,
陆景,抗子,晏弟,裨将军、夷道监,江陵候。
陆玄,字士仁,抗子,晏弟,偏将军、中夏督,毗陵侯。
陆机,抗子,晏弟。
陆云,抗子,晏弟。
陆瑁,字子璋,陆逊弟,议郎、曹尚书。
陆喜,瑁子,曹尚书。
陆苟,逊族子弟。
陆凯,字敬风,吴郡吴人,逊族子,镇西大将军,都督巴丘,领荆州牧,左丞相,嘉兴侯。
陆祎,凯子,陆式从兄,太子中庶子,嘉兴侯。
陆胤,字敬宗,凯弟,西陵督,都亭侯。
陆式,胤子,柴桑督、扬武将军,都亭侯。
张温,字惠恕,吴郡吴人,辅义中郎将。
张祗,温弟。
张白,温弟。
骆统,字公绪,会稽乌伤人,偏将军,新阳亭侯。
吾粲,字孔休,吴郡乌程人,屯骑校尉、少府,太子太傅。
朱据,字子范,吴都吴人,骠骑将军,云阳侯。
朱熊,据子,骠骑将军,云阳侯。
朱损,据子。
谢景,字叔发,南阳宛人,豫章太守。
贺齐,字公苗,会稽山阴人,安东将军,山阴侯。
贺达,齐子。
贺景,齐弟。
全综,字子璜,吴郡钱唐人,右大司马、左军师,徐州牧,钱唐侯。
全怿,综子,钱唐侯,降魏……
全祎,怿兄子,降魏。
全仪,怿兄子,降魏。
全静,怿兄子,降魏。
吕岱,字定公,广陵海陵人,上大将军,都乡侯。
吕凯,岱子,副军校尉,都乡侯。
周鲂,字子鱼,吴郡阳羡人,裨将军,关内侯。
周处,鲂子,东观令、无难督。
钟离牧,字子*,会稽山阴人,汉鲁相钟离意七世孙,前将军,假节,领武陵太守,秦亭侯。
钟离袆,牧子,秦亭侯。
潘浚,字承明,武陵汉寿人,奋威将军,刘阳侯。
潘翥,浚子,刘阳侯。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本姓氏,偏将军,都亭侯。
胡综,字伟则,汝南固始人,右领军,乡侯。
吴范,字文则,全稽上虞人,骑都尉,领太史令。
刘敦,字子仁,平原人,军师。
赵达,河南人,会异术。
滕胤,字承嗣,北海剧人,都下督。
濮阳兴,字子元,陈留人,太常,卫将军、平军国事,领青州牧,外黄侯。
王蕃,字永元,庐江人,常侍。
王著,蕃弟。
王延,蕃弟。
楼玄,字承先,沛郡蕲人,大司农。
贺邵,字兴伯,会稽山阴人,左典军,中书令,领太子太傅。
韦曜,字弘嗣,吴郡云阳人,太史令。
韦隆,曜子。
华核,字永先,吴郡武进人,中书丞,除陵亭候。
随春,偏将军。
戴良,交州刺史。
陈时,交阯太守。
宋谦,将领。
鲜于丹,将军。
吴硕,裨将军,关内侯。
张梁,裨将军,关内侯。
饶助,永安人,襄安长。
颜连,无锡人,居巢长。
马普,济阴人。
孙羌,字圣壹,孙坚兄。
孙静,字幼台,孙坚季弟,昭义中郎将。
孙策,字伯符,孙坚长子,讨逆将军,吴侯。
孙绍,孙策子,上虞侯。
孙奉,绍子,上虞侯,被吴帝孙皓杀死。
孙权,字仲谋,孙坚次子,大皇帝。
孙登,字子高,权长子,东中郎将。
孙璠,登子。
孙希,登子。
孙英,登次子,吴侯。
孙虑,字子智,登弟,建昌侯,镇军大将军。
孙和,字子孝,虑弟,孙权子,南阳王。
孙皓,字元宗,孙和子,吴国末帝。
孙瑾,孙皓长子,中郎。
孙德,孙皓弟,钱唐侯。
孙谦,孙皓弟,永安侯。
孙霸,字子威,和同母弟,鲁王。
孙基,霸子,吴侯。
孙壹,霸子,宛陵候。
孙奋,字子扬,霸弟,孙权子,齐王。
孙祺,孙奋弟,孙权子,都亭侯。
孙纂,孙祺子,都亭侯。
孙休,字子烈,孙权六子,琅邪王,吴国第三代皇帝。
孙(雨+单),孙休子,豫章王。
孙亮,字子明,孙权少子,吴国第二代皇帝,废为会稽王。
孙翊,字叔弼,孙坚三子,偏将军,领丹杨太守,为左右所杀。
孙松,孙翊子,射声校尉、都乡侯。
孙匡,字季佐,孙坚四子,孙翊弟。
孙泰,孙匡子,长水校尉。
孙秀,孙泰子,前将军、夏口督,后被迫去晋。
孙韶,字公礼,孙策赐姓孙,列入家谱,幽州牧、假节,扬威将军,建德侯。
孙楷,孙韶子,武卫大将军、临成侯,后被迫去晋。
孙越,孙韶子,楷弟,右将军,建德侯。
孙异,孙韶子,楷弟,领军将军
孙贲,字伯阳,孙羌子,豫州刺史,都亭侯。
孙邻,孙贲子,夏口沔中督、威远将军,都乡侯。
孙苗,孙邻子,都乡侯。
孙旅,孙邻子。
孙辅,字国仪,孙贲弟,平南将军,假节,领交州刺史。
孙兴,孙辅子。
孙昭,孙辅子。
孙伟,孙辅子。
孙昕,孙辅子。
孙皓,孙静长子。
孙绰,孙皓长子。
孙綝,字子通,孙绰子,大将军,假节,永宁侯。
孙超,孙皓次子,偏将军。
孙恭,孙皓三子。
孙峻,字子远,孙恭子,丞相,大将军,督中外诸军事、假节,富春侯。
孙瑜,字仲异,孙静次子,丹杨太守,绥远将军。
孙弥,孙瑜子。
孙熙,孙瑜子。
孙耀,孙瑜子。
孙曼,孙瑜子,将军。
孙纮,孙瑜子。
孙皎,字叔朗,孙静三子,左部大督。
孙胤,孙皎子,丹杨侯。
孙晞,孙皎子,丹杨侯。
孙咨,孙皎子,羽林督,为滕胤所杀。
孙弥,孙皎子,无难督,为孙峻所害。
孙奂,字季明,孙静四子,扬威将军,封沙羡侯。
孙承,孙奂子,昭武中郎将。
孙壹,孙奂子,镇军将军,假节督夏口,后被迫逃魏。
孙封,孙奂子,自杀。
孙谦,孙静五子。
孙河。
孙桓,字叔武,孙河子,建武将军,丹徒侯。
孙安,孙旅叔父。
孙熙,孙旅叔父。
孙绩,孙旅叔父。
吴景,孙坚舅舅,丹杨太守。
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黄人,折冲中郎将。
太史享,太史慈子,越骑校尉。
士燮,字威彦,苍梧广信人,左将军。
士廞,士燮子,武昌太守,因为士徽一事被废。
士徽,士燮子,自署交阯太守,被诛。
士祗,士燮子,因为士徽一事被诛。
士*,士燮子,因为士徽一事被诛。
士颂,士燮子,因为士徽一事被诛。
士壹,士燮二弟,因为士徽一事被诛。
士匡,壹子,中郎将,因为士徽一事被诛。
士(黄+有),士燮三弟,因为士徽一事被诛。
士武,士燮四弟。
张昭,字子布,彭城人,二张之一,绥远将军,由拳侯。
张承,字仲嗣,张昭长子,卫尉,都乡侯。
张休,字叔嗣,张昭次子,羽林都督,平三典军事,扬武将军,由拳侯。
张奋,张昭弟,平州都督,封乐乡亭侯。
顾雍,字元叹,吴郡吴人,丞相,平尚书事,醴陵侯。
顾邵,字孝则,雍长子,豫章太守。
顾谭,字子默,顾邵子,太常,平尚书事。
顾承,字子直,顾邵子,奋威将军,领京下督。
顾裕,雍次子,醴陵侯。
顾济,雍少子,骑都尉。
诸葛瑾,字子瑜,琅邪阳都人,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宣城侯。
诸葛恪,字元逊,瑾长子,大将军,荆、扬州牧,恪阳都侯。
诸葛竦,恪子。
诸葛融,瑾子,恪弟,奋威将军。
步骘,字子山,临淮淮阴人,骠骑将军,领冀州牧,临湘侯。
步协,骘子,抚军将军,临湘侯。
步阐,协弟,西陵督,昭武将军,西亭侯。
步玑,协子,临湘侯。
步璿,玑弟。
周昭,字恭远,中书郎。
张纮,字子纲,广陵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
张玄,纮子,南郡太守、尚书。
张尚,玄子,侍中、中书令。
秦松,字文表,广陵人。
陈端,字子正,广陵人。
裴玄,字彦黄,下邳人,太中大夫。
严畯,字曼才,彭城人,卫尉。
程秉,字德枢,汝南南顿人,太子太傅。
刘略,刘颖弟,零陵太守。
阚泽,字德润,会稽山阴人,太子太傅,领中书令。
唐固,丹杨人,尚书仆射。
薛综,字敬文,沛郡竹邑人,长史,太子少傅。
薛珝,综子,威南将军。
薛莹,字道言,珝弟,综子,光禄勋,著《新议》。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偏将军,领南郡太守。
周循,瑜子,骑都尉。
周胤,循弟,瑜子,兴业都尉,都乡侯。
周峻,瑜兄子,偏将军。
周护,峻子。
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汉昌太守、横江将军。
鲁淑,肃子,昭武将军,假节,夏口督,都亭侯。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左护军、虎威将军,南郡太守,孱陵候。
吕霸,蒙子,孱陵候。
吕琮,霸兄,孱陵候。
吕睦,琮弟,孱陵候。
程普,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人,荡寇将军,江夏太守。
程咨,普子,亭候。
黄盖,字公覆,零陵泉陵人,偏将军,武锋中郎将,武陵太守。
黄柄,盖子,关内侯。
韩当,字义公,辽西令支人,昭武将军,领冠军太守,石城侯。
韩综,当子,石城侯。
蒋钦,字公奕,九江寿春人,汤寇将军,领濡须督。
蒋壹,钦子,宣城候。
蒋休,钦子。
周泰,字幼平,九江下蔡人,汉中太守、奋威将军,陵阳侯。
周邵,泰子,裨将军,陵阳侯。
周承,泰子,陵阳侯。
陈武,字子烈,庐江松滋人,偏将军。
陈修,武子,校尉,修都亭候。
陈表,字文奥,武庶子,偏将军,都乡侯。
陈敖,修子,别部司马。
陈延,修子,别部司马。
陈永,修子,将军。
董袭,字元代,会稽余姚人,威越校尉,偏将军。
甘宁,字兴霸,巴郡临江人,升城督,折冲将军。
甘瑰,宁子。
淩操,破贼校尉。
淩统,字公绩,吴郡余杭人,操子,偏将军。
淩烈,统子,烈亭侯。
淩封,统子,烈亭侯。
徐盛,字文响,琅邪莒人,建武将军,领庐江太守,都亭候。
徐楷,盛子,都亭候。
潘璋,字文珪,东郡发*人,襄阳太守,右将军。
丁奉,字承渊,庐江安丰人,大将军,左右都护,假节,领徐州牧,安丰侯。
丁封,奉弟,后将军。
朱治,字君理,丹杨故鄣人,扶义将军,毗陵侯。
朱才,治子,偏将军,毗陵侯。
朱琬,才子,镇西将军,毗陵侯。
朱纪,治子,才弟,校尉领兵。
朱纬,治子,纪弟。
朱万,治子,纪弟。
朱然,字义封,治姊子,本姓施,后为治继子,左大司马、右军师,当阳侯。
朱绩,字公绪,然子,左大司马,乐乡督。
吕范,字子衡,汝南细阳人,大司马,南昌候。
吕先,范长子。
吕据,字世议,范次子,骠骑将军,平西宫事,南昌候。
朱桓,字休穆,吴郡吴人,前将军,领青州牧,假节,嘉兴侯。
朱异,字季文,桓子,镇南将军,大都督,嘉兴侯。
朱据,异叔父,骠骑将军。
虞翻,字仲翔,会稽馀姚人,骑都尉。
虞汜,翻第四子,监军。
虞忠,汜弟,宜都太守。
陆绩,字公纪,吴郡吴人,郁林太守,偏将军。
陆宏,绩长子,会稽南部都尉。
陆睿,绩次子,长水校尉。
陆逊,字伯言,吴郡吴人,本名仪,江东大族,丞相,荆州牧,江陵候。
陆延,逊长子。
陆抗,字幼节,逊次子,大司马、荆州牧,镇军大将军,都督信陵、西陵、夷道、乐乡、公安诸军事,治乐乡,江陵候。
陆晏,抗子,
陆景,抗子,晏弟,裨将军、夷道监,江陵候。
陆玄,字士仁,抗子,晏弟,偏将军、中夏督,毗陵侯。
陆机,抗子,晏弟。
陆云,抗子,晏弟。
陆瑁,字子璋,陆逊弟,议郎、曹尚书。
陆喜,瑁子,曹尚书。
陆苟,逊族子弟。
陆凯,字敬风,吴郡吴人,逊族子,镇西大将军,都督巴丘,领荆州牧,左丞相,嘉兴侯。
陆祎,凯子,陆式从兄,太子中庶子,嘉兴侯。
陆胤,字敬宗,凯弟,西陵督,都亭侯。
陆式,胤子,柴桑督、扬武将军,都亭侯。
张温,字惠恕,吴郡吴人,辅义中郎将。
张祗,温弟。
张白,温弟。
骆统,字公绪,会稽乌伤人,偏将军,新阳亭侯。
吾粲,字孔休,吴郡乌程人,屯骑校尉、少府,太子太傅。
朱据,字子范,吴都吴人,骠骑将军,云阳侯。
朱熊,据子,骠骑将军,云阳侯。
朱损,据子。
谢景,字叔发,南阳宛人,豫章太守。
贺齐,字公苗,会稽山阴人,安东将军,山阴侯。
贺达,齐子。
贺景,齐弟。
全综,字子璜,吴郡钱唐人,右大司马、左军师,徐州牧,钱唐侯。
全怿,综子,钱唐侯,降魏……
全祎,怿兄子,降魏。
全仪,怿兄子,降魏。
全静,怿兄子,降魏。
吕岱,字定公,广陵海陵人,上大将军,都乡侯。
吕凯,岱子,副军校尉,都乡侯。
周鲂,字子鱼,吴郡阳羡人,裨将军,关内侯。
周处,鲂子,东观令、无难督。
钟离牧,字子*,会稽山阴人,汉鲁相钟离意七世孙,前将军,假节,领武陵太守,秦亭侯。
钟离袆,牧子,秦亭侯。
潘浚,字承明,武陵汉寿人,奋威将军,刘阳侯。
潘翥,浚子,刘阳侯。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本姓氏,偏将军,都亭侯。
胡综,字伟则,汝南固始人,右领军,乡侯。
吴范,字文则,全稽上虞人,骑都尉,领太史令。
刘敦,字子仁,平原人,军师。
赵达,河南人,会异术。
滕胤,字承嗣,北海剧人,都下督。
濮阳兴,字子元,陈留人,太常,卫将军、平军国事,领青州牧,外黄侯。
王蕃,字永元,庐江人,常侍。
王著,蕃弟。
王延,蕃弟。
楼玄,字承先,沛郡蕲人,大司农。
贺邵,字兴伯,会稽山阴人,左典军,中书令,领太子太傅。
韦曜,字弘嗣,吴郡云阳人,太史令。
韦隆,曜子。
华核,字永先,吴郡武进人,中书丞,除陵亭候。
随春,偏将军。
戴良,交州刺史。
陈时,交阯太守。
宋谦,将领。
鲜于丹,将军。
吴硕,裨将军,关内侯。
张梁,裨将军,关内侯。
饶助,永安人,襄安长。
颜连,无锡人,居巢长。
马普,济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