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长治市概况
长治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地处北纬35°49 '~ 37°07 ',东经111°59 '~ 113°44 '。
东倚太行山,与河北、河南两省为邻,西屏太岳山,与临汾市接壤,南部与晋城市毗邻,北部与晋中市交界。长治市东西长150 千米,南北宽140 千米,总面积为13955 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8.90%。
长治市域主要由长治盆地及其周边山区两种地貌单元组成。武乡—襄垣—潞城—壶关以东的中山区,主要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地层分布区;襄垣—长子县之间的长治盆地,主要为新生界松散堆积的红土、黄土分布区;
武乡—沁县—屯留—长子一线以西的低中山区,主要为上古生界碎屑岩地层分布区;太古界变质岩、中元古界长城系石英砂岩及石炭系铁铝岩仅零星分布。地层出露总厚度约11500米。
长治市地处黄土高原东南缘,从全市整体地貌看,山峦起伏、地形复杂,总体呈盆地状。最高点为沁源县太岳山主峰之一,海拔2541米,最低点为平顺县浊漳河出境处,海拔标高380米,最大切割深度为2161米。
长治市地貌大致可分为山地、丘陵、盆地、河谷4种类型。2016年,长治市土地总面积13955.2平方千米,其中平川占15.9%,丘陵占33.4%,山地占50.7%。
扩展资料:
新中国时期长治市的建制沿革
1945 年10 月8 日, 长治解放。当月中旬,长治市(县级)建立,隶太行四专区。
1946 年6 月,长治市升格为地级市,直隶太行区。
1950年3 月,长治市改为长治工矿区(县级)。
1952 年3 月,工矿区复为长治市,并恢复为地级市,由长治专区代管。
1953 年7 月1 日,长治市改由山西省直辖。
1958 年,长治专区改为晋东南专区,代管长治市。
1971 年,晋东南专区改为晋东南地区。
1975 年,长治市复由山西省直辖,设城、郊两区。
1983 年9 月,长治市辖城、郊两区和长治、潞城2 县。
1985 年5 月,晋东南地区撤销,晋东南地区所辖平顺、壶关、黎城、屯留、长子、武乡、沁源、襄垣、沁县,划归长治市领属,长治市辖2 区11 县。
1992 年11 月,经山西省政府批准,长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
1994 年,潞城县正式撤县设市,隶属长治市管辖。
2015年2月,长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参考资料来源:长治市人民政府—长治简介
1、短的
长治市是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于1945年10月建市。曾当选2004年度中国十大魅力城市。长治市,地处北纬35°50'--37°08',东经113°01'--113°40',东倚太行山,与河北、河南两省为邻,西屏太岳山,与临汾市接壤,南部与晋城市毗邻,北部与晋中市交界。为太行山,太岳山所环绕,构成高原地形,通称“沁潞高原”,又称“上党盆地”。境内山地、丘陵、盆地纵横交错,海拔大都在800--1500米之间,最高的太岳山北台顶,海拔2453米。长治市现辖10个县2个区1个县级市。
2、长的——长治概况
长治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地处晋、冀、豫三省交界处,东倚太行山与河北、河南两省为邻,西屏太岳山与临汾地区接壤,南部与晋城市毗邻,北部与晋中地区交界。全
市地势由西北向东南缓缓倾斜,区域总面积为13896平方公里,总 人口307.6万,其中市区面积为33平方公里,人口55万。
长治地处黄土高原东南部,群山环绕,地形复杂,海拔 较高。按我国气候大划分标准,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其基本 特征是:四季分明,冬长夏短,春略长于秋;气候温和始终 雨热同季,大陆性季风强盛持久,海洋性季风的作用相对较 弱。年平均气温5oC度到11oC,年平均降雨量为600毫升以上 无霜期155-184天,现有耕地37.2万公顷,十分适合北方各种 农作物的生长。境内各种植被种类较多,有林面积达到30.8 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22%,林木蓄积量1062万立方米各种 牧草200余种,野生植物500多种,玉米、谷子,小麦、薯类等 是本地的主要粮食作物,素有“米粮川”之称,是山西农业 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之一。
长治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公路、铁路纵横交错。境内 有太焦和邯长两条国家铁路干线,贯穿南北西东,新修建两条地方铁路,铁路专用线24条,年 货运能力在3千万吨以上。公路有国道四条,以208国道、长邯二级公路为骨干,与地方公路14 条,组成“丰”字型公路网络,全长2681公里,与县城通油路的乡镇104个,村846个,油路长 1000公里。开往北京、上海、天津、武汉、石家庄等地的长途客车线路200多条。 如今的的长 治市,国道、省道、县道、乡道四通八达,208国道纵横南北,309线横穿东西,“四纵四横” 的公路主骨架北接太旧高速公路,西连大运路,直达西部腹地,南下晋焦高速公路,则可挺进 中原,一个干支协调、点线配套、地空结合的现代化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初见雏形。长治飞机场 可起降中小型客机,并开通了直达北京、郑州、武汉和太原等地的航线,大大方便了长治同首 都及省内外的联系和经济交往。
长治市现辖10个县2个区1个县级市:长治县、长子县、屯留县、壶关县、黎城县、平顺县、襄垣县、武乡县、沁县、沁源县和城区、郊区及潞城市.全市共有146个乡镇、3507个行政村。长治总人口31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42万人,非农业人口70万人,男性人口161万人,女性人口151万人,2000年人口出生率为千分之十七,自然增长率为千分之十,市 区人口61万人。绝大多数人口为汉族,少数民族以回族为主,回族人口为1.94万人,少 数民族占全市总人口的0.6%。
矿产资源: 长治现已探明的矿藏有煤、铁、锰、铝、硫磺、石灰石、石膏、石英、大理石等40余种,其中有开采价值的20余种。尤其是煤炭、预测总埋藏量为906亿吨,已探明储量346亿吨,占山西省探明储量 的12%,具有煤种多、埋藏浅、煤质优、易开采等特点。全市还有相当储量的硫铁矿,硅铁矿、铝土矿、石英、耐火粘土、大理石、油岩、陶土等,均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水利资源:
长治是华北地区相对富水区,主要河流有海河流域的浊漳河、清 漳河、卫河,以及黄河流域的沁河、汾河支流。全市水资源总量为 22.9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量为19.86亿立方,地下水量为10.83 亿立方米,重复水量为7.73亿立方米。全市现有漳泽、后湾、关河3座蓄水一亿立方米以上的大型水库和105座中小型水库,总库容量10亿立方米.这些水资源为长治的工农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提供了保 障和便利。
农林资源:
长治市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小麦、谷子、豆类、薯类等;主要经济作物有党参、潞麻、苹果、核桃、柿子、花椒等;主要名优特产有:沁州黄小米、潞麻、潞党参、黄芪、连翘、木耳、沁源松磨菇、黄花菜、花坡蕨菜、黎城柿饼、绵核桃、平 顺大红袍花椒、马铃薯、长子青椒等;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的绿色农产品已达81种。林业资源有宜林面积735万亩,实有林地585万亩,其中天然林173万亩,经济林165万亩,林木蓄积量达11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23%。牧业资源有宜牧面积480万亩,已开发草场271万亩。
长治是一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自秦开始, 为历代郡、州、府所在地。境内她那山河壮丽气势磅礴的锦 绣山河与历代古物交辉息息相印,有其独特的文化神韵。全s市有大量的不同时代历史古迹文化和古建筑艺术珍品。壮丽的山川和悠久的历史,淳朴的民风和光荣的传统,构成了长治市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
作为长治市象征的上党门,钟鼓二楼左右对峙,风驰云 动,蔚为壮观;分水岭出土的大批战国时期车马文物,多系 上乘精品;观音堂殿内的明代悬塑栩栩如生,神态各异;玉 皇观的琉璃塔,飞阁流丹,金壁辉煌;五凤楼斗拱莲柱,匠 心独具;原起寺的八角七层大雄宝塔,巧夺天工;南涅水北 魏石刻,技艺精湛;位于沁源县的灵空山,松林密布,古树 参天既有五龙池、益海洞等“灵空十景”更有“三柱重”、 “九杆旗”等珍贵古松,实为旅游避暑之胜地。 壶关县的天然紫团溶洞,洞内怪石嶙峋,千姿百态,洞外山雾缭绕,郁郁葱葱,确属人间奇景,使游人流连忘返。除此之外,还有长子县的法兴寺和崇庆寺、襄垣县的仙堂寺、壶关的二仙庙、以及相传女娲补天采石的黎城县广志山、精卫填海采山的长子县发鸠山,神农氏炎帝尝百谷的老顶山等。此外,还有革命纪念地八路军总部旧址、上当战役主战场、黄崖洞保卫战旧址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等处,更吸引着中外游客驻足观瞻,深沉思虑,流连忘返.
人居环境:
长治近年来围绕建设北方山水园林文化大城市的目标,加快了城市绿化、美化、香化、亮化和旧城改造的步伐。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5%,绿地率达到15%,并全部建成烟尘控制区,城建、环保年投入资金2亿多元。长治的人居环境日臻优良。
居民收入与消费:
2000年城镇居民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70元,比上年增长9.6%,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3509元,比上年增长18%,平均每人居住面积为11.5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2203元,比上年增长6%。
居民储蓄:
随着人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全市储蓄存款持续增长,2000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89亿元,比年初增加17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39亿元,比年初增加14亿元。
商业网点:
长治200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0亿元。现有各类商业企业1.8万个,商业网点5万余个,从业人数12万余人。市区主要购物中心有金威商场、东南购物中心、长治商厦、八一百货大楼、九龙商厦等30多家。
社会保障:
长治社会保障制度日趋完善,人身保险、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已在全市普遍开展到2000年底全市参加人身保险约60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统筹的职工15.6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19.63万人,覆盖面达95.29%,参加工伤保险职工8.53万人.实行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的离退休人员4.43万人,社会化发放面达99.34%。全市建立再就业中心472个,吸纳培训职工4.7万人,重新再就业3.9万人。
3、市政府网站上——
1945年10月建市
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地处北纬35°50'--37°08',东经113°01'--113°40'。东倚太行山,与河北、河南两省为邻,西屏太岳山,与临汾市接壤,南部与晋城市毗邻,北部与晋中市交界。
全境东西最长处150公里,南北最宽处140公里,总面积13896平方公里,其中,平川2213平方公里,丘陵4641平方公里,山地7042平方公里。
为太行山,太岳山所环绕,构成高原地形,通称“沁潞高原”,又称“上党盆地”。境内山地、丘陵、盆地纵横交错,海拔大都在800--1500米之间,最高的太岳山北台顶,海拔2453米。
辖城区、郊区、潞城市、长治县、长子县、屯留县、沁源县、沁县、武乡县、襄垣县、黎城县、平顺县、壶关县等13个县、区(市)。
全市常住人口为3334564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3138991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95573人,增长6.23%。年平均增长率为0.61%。其中,男性人口为1710680人,占51.30%;女性人口为1623884人,占48.70%。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86下降为105.34。
全年民航客运量39.1万人,比上年增长15%,旅客周转量34877万人公里;货邮运输量2100吨,货邮周转量187.32万吨公里,运输总周转量437.92万吨公里。公路客运量3431.5万人,比上年增长4.6%,旅客周转量22.75亿人公里;货运量5437.37万吨,比上年增长4.2%,货物周转量76.56亿吨公里。
初步核算,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920.2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2亿元,增长8%;第二产业增加值601.7亿元,增长16.7%;第三产业增加值278.3亿元,增长9.8%。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4.5:62.8:32.7调整为4.4:65.4:30.2。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4%,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7.9%。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8%;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8.3%。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98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77.9亿元,增长12.0%。全市一般预算支出135.9亿元,比上年增长20.7%,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3.4%,医疗卫生支出增长24.9%,科技、教育、农业支出比上年分别增长22.3%、17.3%、28.4%。
红色旅游线路、太行山自然风光及炎帝文化等旅游资源在全市形成24条旅游线路。著名景区太行山大峡谷,位于晋豫两省交界的壶关县,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珠联璧合,相映成趣,集雄、奇、险、幽、美于一体,共有景观400余处,景点44个。
参考资料: 辛苦打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