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五区的介绍、和现状。再说明各个区的未来发展规划。 30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福州鼓楼“十二五”发展暨2011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今后的五年是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推动鼓楼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区委《关于制定福州市鼓楼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我区“十二五”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省、市关于贯彻国务院支持海西建设《意见》、推动跨越发展的各项战略部署,坚持“先行先试、加快转变、民生优先、党建科学”,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跨越发展为主线,围绕“富民强区、和谐宜居”的发展定位,着力调整经济结构,着力加强自主创新,着力建设生态文明,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科学发展走在前列,打造宜居宜业魅力鼓楼,建设海峡西岸首善之区。
在综合分析未来五年全国及省、市的发展趋势和鼓楼区实际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我区提出了“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主要经济指标保持稳步增长,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服务业增加值保持15%以上增幅,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提高。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宜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继续下降,城区功能日臻完善,人居环境不断优化,生态环境质量保持省、市前列。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创造更多就业、创业机会,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人民群众幸福指数逐步提升。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教育、卫生、文化、体育事业全面发展,各项指标居省、市前列。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建成一批重大民生项目,民主法治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社会和谐稳定。“十二五”发展的主要目标突出体现了加快转变,奋力赶超东部发达城区水平的要求;全面体现了跨越发展,有机衔接小康建设奋斗目标的要求;这一目标是积极、稳妥、实事求是的,经过全区人民共同努力可以实现的。
时代赋予重托,为实现“十二五”发展的预期目标,区政府的各项工作要坚持“五个突出”,即突出跨越发展。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好”字优先,能快则快,完善基础设施,强化产业支撑,进一步发挥优势、提速发展,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努力为海西建设作出省会核心城区应有的贡献。突出先行先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阔思路、与时俱进,争取在两岸合作、城市管理、社会事业等领域,先行先试,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体制机制,成为省、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示范窗口”。突出加快转变。突出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以开展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不断提升区域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突出民生优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明确目标任务,加大推进力度。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确保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突出可持续发展。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增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宜居城区建设质量和水平。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起步之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意义重大。根据“十二五”发展目标和任务,今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财政总收入增长13.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4.5%;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出口总额增长15%;实际利用外资(验资口径)总量与2010年持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确保市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优化结构,加快转变,不断增强经济综合实力
创新引领,推动支柱产业提速发展。以推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大力实施“213”工程,建设和完善“一极四区、三轴、两组团”的产业功能布局,全面提升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质量,构建更高起点、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优化提升服务业。一是强化政策资金保障。修订完善《鼓楼区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实施办法》,充分利用服务业试点工作在政策支撑、资金扶持、项目引进、体制创新等方面的优先权和自由度,降低准入门槛,进一步放开经营领域,对国家鼓励类服务业用水、用电实行与工业同价等优惠政策;大幅增加服务业引导资金,落实“品牌奖励”、“人才引进”、“上市企业奖励”等各项政策资金,鼓励楼宇业主参与招商引企,健全完善企业服务机制,支持软件信息、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业等重点行业及总部经济、楼宇经济优化升级。二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秉承“向楼宇要效益”的理念,注重载体建设,积极推进海西商务大厦、恒宇国际大厦等高档次、智能化写字楼建设,引导存量楼宇优化整合,有效增加容量、提高品质,推进中央商务区向北、向西延伸和拓展,不断增强核心商务区的集聚力和辐射力。吸引更多的世界500强、国内100强、上市公司、闽商企业和台资企业等在我区设立区域性、专业性总部,带动中介、法律、会计、评估、设计、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在我区聚集,形成产业集群,不断壮大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力争全年对接楼宇20万平方米,引资50亿元以上,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三是持续提升传统服务业。支持外来和本土品牌百货、连锁超市及国家鼓励类重点服务业企业发展壮大;推进国棉厂、杨桥新村二期、陆庄、乌山西路福大片等城市综合体建设;结合地铁1号线建设,拓展地下空间,启动南街商贸改造提升工程,拓展五四路商圈,整合仙塔街、津泰路等商贸业态,吸引更多境内外大百货、国际知名品牌入驻鼓楼,推动王府井百货正式开业;进一步繁荣环西湖、环省体中心等特色街区,扶持聚春园、安泰楼等老字号企业发展。积极实施品牌战略,扩大高端品牌的辐射效应,引导和鼓励一批重点企业申报国家级、省级名牌和商标。整合现有社区商业资源,提高社区商业的经营档次和服务水平。四是大力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加快推进三坊七巷保护修复工程和中国温泉博物馆项目,抓好以“芍园壹号”为节点的白马路文化创意大道建设。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打响以三坊七巷、都市温泉、文化创意为代表的闽都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努力实现商旅互动发展。大力培育文化娱乐、家庭服务、医疗照护、教育培训等新兴热点产业。
加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一是持续做大福州软件园。整合资源,集约用地,加快推进软件园五期和动漫产业基地二期施工,建设一批布局错落有致、体量大小结合的产业楼,打造“海峡软件新城”。积极推进软件服务外包,着力提升动漫产业集群,注重引进一批高成长性、高附加值的国内外知名软件、信息服务及动漫产业企业,鼓励企业做强做大,做好中金在线、嘉园环保等重点企业上市服务工作。2011年园区力争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08亿元,比增23%,完成动漫制作发行许可量5000分钟。二是加快提升福州高新区洪山园。进一步盘活园区旧厂房和闲置工业用地,启动洪山园总部集中区规划建设,动建西郊商办等一批商务楼宇,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服务功能体系,以更多优质载体和高端商务环境吸引高新企业总部入驻。充分利用周边高校、科研院所的资源优势,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建设。鼓励企业加强项目研发和自主创新,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构建集研发、设计、运营、结算等功能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总部集中区。2011年园区力争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20亿元,比增20%。三是加快培养和引进各类高素质人才。健全完善人才信息库,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各类人才资源信息,建立人才引进、交流机制,促进人才资源合理配置;加大公开选拔、招聘力度,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渠道,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提升人才服务水平,着力协调解决高层次人才家属落户、子女就学等问题。
项目带动,力促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提升产业层次,壮大经济总量,增强发展后劲。一是强化项目规划。健全完善重大项目储备管理制度,坚持“规划一批、建设一批、招商一批、竣工开业一批”,促进一批科学发展、惠及长远的重大项目不断生成。通过在主次干道、沿街新建商业楼和高端写字楼,在较大的地块打造城市综合体和总部集中区等方式,吸引更多国际金融企业、闽商企业、国有大中型企业区域总部前来鼓楼投资兴业。寻求空间突破,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地下空间资源。二是强化项目运作。继续实施“五大战役”,大干“十二五”开局之年,环环相扣推进项目设计、环评、审批等工作,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建设资金的支持,鼓励资质好、实力强的大企业参与我区项目建设。持续发扬敢闯敢拼、不畏艰难的精神,扎实推进我区2011年安排的“五大战役”项目,确保每个项目顺利开工、建设、投产。抓好列入省、市、区“十二五”规划及重要节点开、竣工项目的顺利实施。大力鼓励民间资金捐建公益事业,参与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等建设。三是强化招商选资。充分利用“5?18”、“6?18”、“9?8”等招商平台,做好符合我区产业发展项目的招商工作,同时积极组织人员走出去招商,力争引进迪卡侬、台湾联强等一批体量大、品牌响、税源多、效益好的外资项目落地。
(二)规划先行,注重细节,持续提升城区的形象和品位
坚持高标准规划、高品味设计、高档次建设,进一步美化城区环境,提升城市建设档次。 一是加大旧屋区改造力度。千方百计破解征地拆迁等项目建设“瓶颈”,有序推进福大片(二期)、华大村下后营、古乐路沿线、白马河沿线等项目拆迁,优化整合土地资源,改善用地结构,完善用地功能。续建凤湖二A、灰炉村、公正二村、打铁桥、明望新村等13片约104万平方米安置房,建成五凤家园、凤湖新城三区、公正新苑等总建筑面积约23万平方米安置房;同时挂牌动建山头角、国棉厂、杨桥新村(一期)、东牙巷等地块安置房。二是进一步完善市政设施。配合市里改造拓宽斗池路、铜盘路、江厝路等市政道路,实施八角楼、火巷里等20条小街巷改造工程,努力构建纵横贯通、干支相连、集疏成网的道路系统;不断强化城区交通秩序综合管理,加强停车场建设,新建若干立体停车场、地下停车场,大力推进公共便民自行车服务系统建设,倡导绿色出行,着力缓解核心城区主要节点交通拥堵和停车难状况。三是打好内河整治攻坚战。以“水清、河畅、岸绿、景美”为目标,积极配合福州市开展白马河、琼东河等内河整治,抓好安泰河、华林河、树兜河等9条辖区内河的截污治污、拆迁疏浚、驳岸绿化和一河两带整治工作,精心打造富有品位、特色鲜明的城区生态景观河道。四是加强城区景观建设。坚持从城市美学角度把握景观改造、店招店牌整治和亮化工程的整体规划,从细节入手、精心设计、合理搭配,进一步提升核心城区的时尚品味。重点实施福飞路、五四路、道山路等重点路段、节点的景观改造;突出抓好福新路、津泰路等主次干道店招店牌整治工作,运用新工艺、新材料,高起点设计店招店牌,进一步提高质量和美感;强化维护、巡查,实施改造鼓楼夜景灯光提升工程,为改善城区面貌增光添彩,多方位打造靓丽鼓楼。五是提高园林绿化水平。坚持显山露水增绿,推进“四绿”工程建设,进一步拆违建绿、拆墙透绿、能绿则绿,继续提升改造乌山历史风貌区、左海公园、温泉公园等公园景区,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提高城区绿化、花化、香化、彩化、美化水平。
(三)强化管理,完善设施,进一步增强城区的服务功能
一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完善城市数字网格化管理系统,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提高城市管理实效;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动建上浦垃圾转运站和蛇山环卫停车场,启动环卫公寓建设,提升环卫机械化水平,改革垃圾收运模式,加大市容“六乱”整治力度,全面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积极倡导文明良好的卫生习惯;提升改造一批公厕,完善公厕布局;有计划地分批清理违法建设。二是推进新一轮文明城区创建。进一步发挥省会核心城区在福州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中的带动和表率作用,健全文明创建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市容环境、食品安全、餐饮卫生、交通秩序、文化市场等重点领域的整治,提高创建工作实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扎实开展以“爱国、守法、诚信、明礼”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发展志愿者服务,继续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持续提高城区文明程度和群众文明素质。三是全面加强环境保护。落实饮用水源保护长效管理机制,确保饮用水质100%达标;从源头上加强对娱乐业、中小餐馆等噪声、油烟污染整治,有效防范环境污染突发事件。深化工业园区环境整治,抓好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循环经济,配合做好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查迎检工作,提升城区环境质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共筑生态鼓楼。四是抓好物联网鼓楼示范区建设。重点推广智能交通服务、智能居家养老、旅游景区自助导览、社会治安防控等项目建设,提升城区智能化水平,打造智慧型城区。五是强化社区服务和经合社管理。加大投入,加强社区会址建设,力促一批社区办公场所达200平方米,着力提高社区工作者待遇。深入开展“五在社区”活动,丰富社区服务内涵,加强整合社区信息资源,提升社区信息化水平,完善流动人口一证式、一站式服务管理模式,推进治安防范、绿化卫生等工作,深化无物业管理小区整治,继续实施自来水一户一表改造,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促进和谐社区建设。积极探索经合社管理新模式,规范经合社资产管理,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四)统筹兼顾,民生优先,全面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增强服务群众、改善民生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加大社会事业投入,多办惠民利民实事,多为群众排忧解难,确保公共财政支出向民生工程和社会事业倾斜。一是深入实施“教育强区”战略。以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建成中山小学、鼓五小、湖滨新城小学、洪山小学等学校综合楼,扎实推进茶园山小学、法海小学、梅峰小学、西峰小学、开智小学及教工幼儿园等征地、建设,努力推动达明小学、模范小学等预留地拆迁工作,进一步落实校安工程建设任务,再加固改造一批教学楼,着力缩小各校办学条件差距。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健全完善教师绩效考评机制,提高师德师风水平,加强师生心理素质教育,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强化公办幼儿园建设,扶持一批民办幼儿园,实现“一街镇至少一个以上公办园”目标。完善全民终身教育体系,推动社区学院的选址和建设工作。二是大力发展文体事业。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活跃群众文化、发展现代文化,加强鼓屏路至八一七北路历史文化中轴线建设,系统推进三坊七巷、朱紫坊、乌山、西湖等历史文化街区和名胜古迹的保护修复和开发利用,建设福州名城名人馆、胡也频纪念馆、三坊七巷社区博物馆等场馆,提升鼓楼文化馆,振兴“老字号”,鼓励传承民间文化和传统技艺,彰显闽都文化底蕴。加强基层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改进提升“激情广场”等群众性品牌,鼓励现代文艺精品创作,精心组织纪念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等重大文艺活动。协调发展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运动,扶持老年人体育事业发展,积极配合做好申办第八届城运会工作,更好地满足群众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文体事业走在省、市前列。三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充分利用辖区省、市医疗资源,坚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公益性,落实工作经费和人员编制,推动区妇幼保健所建设;强化公共卫生服务,完善“六位一体”的功能,不断提高诊疗水平,进一步健全社区卫生 “15分钟”服务圈。继续做好药品零差率销售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工作。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增强全民卫生观念、健康观念。四是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覆盖面,提高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逐步增加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收入,对无力参保的区属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发放老年生活保障金;进一步健全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新建16个居家养老服务站点,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民营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扩大低保户、边缘户等低收入家庭的救助范围,落实社会救助保障标准与物价挂钩的联动机制,协助弱势群体申请保障性住房;巩固提升“福乐家园”的建设和服务水平。大力发展社会福利、慈善、老龄事业,做好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工作。五是大力促进充分就业。健全完善区、街镇、社区三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就业援助制度,加大对自主创业的政策扶持,拓展小额担保贷款信用社区试点范围,多渠道开辟公益性岗位,拓展就业机会,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六是强化人口、计生工作。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验收及数据分析开发等工作。加强社会抚养费征收和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完善利益导向和帮扶机制,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大打击“两非”力度,保持出生人口正常性别比,进一步推动早教事业发展,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七是着力加强市场建设。进一步规范便民早市,新建一批社区便利商店,同时加强物价监管和监测,严厉打击恶性炒作、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增强市场调控能力,确保市场供应,维护市场稳定。
(五)先行先试,互通共融,努力推动对台交流朝纵深拓展
以两岸签署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为契机,加强与台湾在金融、高新技术、文化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方面的合作与对接。一是健全完善招商机制。加强与富邦金控、宝来证券等台湾金融机构的沟通交流,争取更多台湾期货、银行、证券等机构来鼓楼设立分支机构。重点针对电子信息、金融业、新能源等产业建立上岛常态招商机制,借助台湾行业力量,形成以台引台的招商机制。二是主动承接闽商“回归”。引导闽商及海内外乡亲回乡投资创业,切实保护各类投资商在辖区经营的合法权益;积极鼓励有资质民营企业赴台办展经商、设立分支机构。三是积极推进园区合作。充分发挥海峡两岸高新产业合作“桥头堡”的优势,创新两岸高新技术产业合作发展模式,福州软件园、福州高新区洪山园加强与台湾科学工业园及科技园区的交流合作,主动承接IT产业转移,吸引台湾IT业、动漫创意产业、高科技企业总部入驻,推动闽台产业合作进一步深入。四是深化两岸社会事业领域合作和民间交流。搭建闽台区域多层次交流合作平台,聘请台湾专业人才担任高新园区管理人员,进一步拓展两岸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人才等方面交流合作。
(六)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全力维护鼓楼安定稳定大局
扎实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确保社会安定稳定。一是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推进“平安先行”系列创建工作,借助物联网技术,提升完善网上警务室建设,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重点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及周边地区的安定稳定,集中整治治安突出问题,提升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健全完善社区监管矫正机制,依法推进社区矫正和青少年事务社工工作。二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大力治理餐桌污染、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依法从严从重惩处危害公众安全、损害群众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三是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公共消防、建筑施工等重点领域的专项整治行动,坚决排查治理重大安全隐患,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夯实基层安全生产工作基础,健全完善安全监管机制,有效遏制各类事故发生。落实70个避灾场所,确保灾害时人民的生命安全。四是及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持续开展区委书记、区长大接访活动,完善区领导挂钩和包案制度,主动变上访为下访,努力将旧城改造等重点领域的社会矛盾和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依法依规快速处置重大突发群体性事件,保障省会核心城区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今后的五年是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推动鼓楼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区委《关于制定福州市鼓楼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我区“十二五”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省、市关于贯彻国务院支持海西建设《意见》、推动跨越发展的各项战略部署,坚持“先行先试、加快转变、民生优先、党建科学”,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跨越发展为主线,围绕“富民强区、和谐宜居”的发展定位,着力调整经济结构,着力加强自主创新,着力建设生态文明,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科学发展走在前列,打造宜居宜业魅力鼓楼,建设海峡西岸首善之区。
在综合分析未来五年全国及省、市的发展趋势和鼓楼区实际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我区提出了“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主要经济指标保持稳步增长,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服务业增加值保持15%以上增幅,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提高。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宜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继续下降,城区功能日臻完善,人居环境不断优化,生态环境质量保持省、市前列。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创造更多就业、创业机会,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人民群众幸福指数逐步提升。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教育、卫生、文化、体育事业全面发展,各项指标居省、市前列。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建成一批重大民生项目,民主法治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社会和谐稳定。“十二五”发展的主要目标突出体现了加快转变,奋力赶超东部发达城区水平的要求;全面体现了跨越发展,有机衔接小康建设奋斗目标的要求;这一目标是积极、稳妥、实事求是的,经过全区人民共同努力可以实现的。
时代赋予重托,为实现“十二五”发展的预期目标,区政府的各项工作要坚持“五个突出”,即突出跨越发展。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好”字优先,能快则快,完善基础设施,强化产业支撑,进一步发挥优势、提速发展,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努力为海西建设作出省会核心城区应有的贡献。突出先行先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阔思路、与时俱进,争取在两岸合作、城市管理、社会事业等领域,先行先试,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体制机制,成为省、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示范窗口”。突出加快转变。突出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以开展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不断提升区域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突出民生优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明确目标任务,加大推进力度。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确保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突出可持续发展。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增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宜居城区建设质量和水平。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起步之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意义重大。根据“十二五”发展目标和任务,今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财政总收入增长13.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4.5%;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出口总额增长15%;实际利用外资(验资口径)总量与2010年持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确保市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优化结构,加快转变,不断增强经济综合实力
创新引领,推动支柱产业提速发展。以推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大力实施“213”工程,建设和完善“一极四区、三轴、两组团”的产业功能布局,全面提升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质量,构建更高起点、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优化提升服务业。一是强化政策资金保障。修订完善《鼓楼区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实施办法》,充分利用服务业试点工作在政策支撑、资金扶持、项目引进、体制创新等方面的优先权和自由度,降低准入门槛,进一步放开经营领域,对国家鼓励类服务业用水、用电实行与工业同价等优惠政策;大幅增加服务业引导资金,落实“品牌奖励”、“人才引进”、“上市企业奖励”等各项政策资金,鼓励楼宇业主参与招商引企,健全完善企业服务机制,支持软件信息、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业等重点行业及总部经济、楼宇经济优化升级。二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秉承“向楼宇要效益”的理念,注重载体建设,积极推进海西商务大厦、恒宇国际大厦等高档次、智能化写字楼建设,引导存量楼宇优化整合,有效增加容量、提高品质,推进中央商务区向北、向西延伸和拓展,不断增强核心商务区的集聚力和辐射力。吸引更多的世界500强、国内100强、上市公司、闽商企业和台资企业等在我区设立区域性、专业性总部,带动中介、法律、会计、评估、设计、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在我区聚集,形成产业集群,不断壮大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力争全年对接楼宇20万平方米,引资50亿元以上,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三是持续提升传统服务业。支持外来和本土品牌百货、连锁超市及国家鼓励类重点服务业企业发展壮大;推进国棉厂、杨桥新村二期、陆庄、乌山西路福大片等城市综合体建设;结合地铁1号线建设,拓展地下空间,启动南街商贸改造提升工程,拓展五四路商圈,整合仙塔街、津泰路等商贸业态,吸引更多境内外大百货、国际知名品牌入驻鼓楼,推动王府井百货正式开业;进一步繁荣环西湖、环省体中心等特色街区,扶持聚春园、安泰楼等老字号企业发展。积极实施品牌战略,扩大高端品牌的辐射效应,引导和鼓励一批重点企业申报国家级、省级名牌和商标。整合现有社区商业资源,提高社区商业的经营档次和服务水平。四是大力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加快推进三坊七巷保护修复工程和中国温泉博物馆项目,抓好以“芍园壹号”为节点的白马路文化创意大道建设。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打响以三坊七巷、都市温泉、文化创意为代表的闽都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努力实现商旅互动发展。大力培育文化娱乐、家庭服务、医疗照护、教育培训等新兴热点产业。
加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一是持续做大福州软件园。整合资源,集约用地,加快推进软件园五期和动漫产业基地二期施工,建设一批布局错落有致、体量大小结合的产业楼,打造“海峡软件新城”。积极推进软件服务外包,着力提升动漫产业集群,注重引进一批高成长性、高附加值的国内外知名软件、信息服务及动漫产业企业,鼓励企业做强做大,做好中金在线、嘉园环保等重点企业上市服务工作。2011年园区力争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08亿元,比增23%,完成动漫制作发行许可量5000分钟。二是加快提升福州高新区洪山园。进一步盘活园区旧厂房和闲置工业用地,启动洪山园总部集中区规划建设,动建西郊商办等一批商务楼宇,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服务功能体系,以更多优质载体和高端商务环境吸引高新企业总部入驻。充分利用周边高校、科研院所的资源优势,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建设。鼓励企业加强项目研发和自主创新,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构建集研发、设计、运营、结算等功能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总部集中区。2011年园区力争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20亿元,比增20%。三是加快培养和引进各类高素质人才。健全完善人才信息库,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各类人才资源信息,建立人才引进、交流机制,促进人才资源合理配置;加大公开选拔、招聘力度,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渠道,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提升人才服务水平,着力协调解决高层次人才家属落户、子女就学等问题。
项目带动,力促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提升产业层次,壮大经济总量,增强发展后劲。一是强化项目规划。健全完善重大项目储备管理制度,坚持“规划一批、建设一批、招商一批、竣工开业一批”,促进一批科学发展、惠及长远的重大项目不断生成。通过在主次干道、沿街新建商业楼和高端写字楼,在较大的地块打造城市综合体和总部集中区等方式,吸引更多国际金融企业、闽商企业、国有大中型企业区域总部前来鼓楼投资兴业。寻求空间突破,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地下空间资源。二是强化项目运作。继续实施“五大战役”,大干“十二五”开局之年,环环相扣推进项目设计、环评、审批等工作,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建设资金的支持,鼓励资质好、实力强的大企业参与我区项目建设。持续发扬敢闯敢拼、不畏艰难的精神,扎实推进我区2011年安排的“五大战役”项目,确保每个项目顺利开工、建设、投产。抓好列入省、市、区“十二五”规划及重要节点开、竣工项目的顺利实施。大力鼓励民间资金捐建公益事业,参与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等建设。三是强化招商选资。充分利用“5?18”、“6?18”、“9?8”等招商平台,做好符合我区产业发展项目的招商工作,同时积极组织人员走出去招商,力争引进迪卡侬、台湾联强等一批体量大、品牌响、税源多、效益好的外资项目落地。
(二)规划先行,注重细节,持续提升城区的形象和品位
坚持高标准规划、高品味设计、高档次建设,进一步美化城区环境,提升城市建设档次。 一是加大旧屋区改造力度。千方百计破解征地拆迁等项目建设“瓶颈”,有序推进福大片(二期)、华大村下后营、古乐路沿线、白马河沿线等项目拆迁,优化整合土地资源,改善用地结构,完善用地功能。续建凤湖二A、灰炉村、公正二村、打铁桥、明望新村等13片约104万平方米安置房,建成五凤家园、凤湖新城三区、公正新苑等总建筑面积约23万平方米安置房;同时挂牌动建山头角、国棉厂、杨桥新村(一期)、东牙巷等地块安置房。二是进一步完善市政设施。配合市里改造拓宽斗池路、铜盘路、江厝路等市政道路,实施八角楼、火巷里等20条小街巷改造工程,努力构建纵横贯通、干支相连、集疏成网的道路系统;不断强化城区交通秩序综合管理,加强停车场建设,新建若干立体停车场、地下停车场,大力推进公共便民自行车服务系统建设,倡导绿色出行,着力缓解核心城区主要节点交通拥堵和停车难状况。三是打好内河整治攻坚战。以“水清、河畅、岸绿、景美”为目标,积极配合福州市开展白马河、琼东河等内河整治,抓好安泰河、华林河、树兜河等9条辖区内河的截污治污、拆迁疏浚、驳岸绿化和一河两带整治工作,精心打造富有品位、特色鲜明的城区生态景观河道。四是加强城区景观建设。坚持从城市美学角度把握景观改造、店招店牌整治和亮化工程的整体规划,从细节入手、精心设计、合理搭配,进一步提升核心城区的时尚品味。重点实施福飞路、五四路、道山路等重点路段、节点的景观改造;突出抓好福新路、津泰路等主次干道店招店牌整治工作,运用新工艺、新材料,高起点设计店招店牌,进一步提高质量和美感;强化维护、巡查,实施改造鼓楼夜景灯光提升工程,为改善城区面貌增光添彩,多方位打造靓丽鼓楼。五是提高园林绿化水平。坚持显山露水增绿,推进“四绿”工程建设,进一步拆违建绿、拆墙透绿、能绿则绿,继续提升改造乌山历史风貌区、左海公园、温泉公园等公园景区,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提高城区绿化、花化、香化、彩化、美化水平。
(三)强化管理,完善设施,进一步增强城区的服务功能
一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完善城市数字网格化管理系统,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提高城市管理实效;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动建上浦垃圾转运站和蛇山环卫停车场,启动环卫公寓建设,提升环卫机械化水平,改革垃圾收运模式,加大市容“六乱”整治力度,全面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积极倡导文明良好的卫生习惯;提升改造一批公厕,完善公厕布局;有计划地分批清理违法建设。二是推进新一轮文明城区创建。进一步发挥省会核心城区在福州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中的带动和表率作用,健全文明创建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市容环境、食品安全、餐饮卫生、交通秩序、文化市场等重点领域的整治,提高创建工作实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扎实开展以“爱国、守法、诚信、明礼”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发展志愿者服务,继续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持续提高城区文明程度和群众文明素质。三是全面加强环境保护。落实饮用水源保护长效管理机制,确保饮用水质100%达标;从源头上加强对娱乐业、中小餐馆等噪声、油烟污染整治,有效防范环境污染突发事件。深化工业园区环境整治,抓好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循环经济,配合做好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查迎检工作,提升城区环境质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共筑生态鼓楼。四是抓好物联网鼓楼示范区建设。重点推广智能交通服务、智能居家养老、旅游景区自助导览、社会治安防控等项目建设,提升城区智能化水平,打造智慧型城区。五是强化社区服务和经合社管理。加大投入,加强社区会址建设,力促一批社区办公场所达200平方米,着力提高社区工作者待遇。深入开展“五在社区”活动,丰富社区服务内涵,加强整合社区信息资源,提升社区信息化水平,完善流动人口一证式、一站式服务管理模式,推进治安防范、绿化卫生等工作,深化无物业管理小区整治,继续实施自来水一户一表改造,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促进和谐社区建设。积极探索经合社管理新模式,规范经合社资产管理,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四)统筹兼顾,民生优先,全面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增强服务群众、改善民生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加大社会事业投入,多办惠民利民实事,多为群众排忧解难,确保公共财政支出向民生工程和社会事业倾斜。一是深入实施“教育强区”战略。以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建成中山小学、鼓五小、湖滨新城小学、洪山小学等学校综合楼,扎实推进茶园山小学、法海小学、梅峰小学、西峰小学、开智小学及教工幼儿园等征地、建设,努力推动达明小学、模范小学等预留地拆迁工作,进一步落实校安工程建设任务,再加固改造一批教学楼,着力缩小各校办学条件差距。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健全完善教师绩效考评机制,提高师德师风水平,加强师生心理素质教育,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强化公办幼儿园建设,扶持一批民办幼儿园,实现“一街镇至少一个以上公办园”目标。完善全民终身教育体系,推动社区学院的选址和建设工作。二是大力发展文体事业。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活跃群众文化、发展现代文化,加强鼓屏路至八一七北路历史文化中轴线建设,系统推进三坊七巷、朱紫坊、乌山、西湖等历史文化街区和名胜古迹的保护修复和开发利用,建设福州名城名人馆、胡也频纪念馆、三坊七巷社区博物馆等场馆,提升鼓楼文化馆,振兴“老字号”,鼓励传承民间文化和传统技艺,彰显闽都文化底蕴。加强基层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改进提升“激情广场”等群众性品牌,鼓励现代文艺精品创作,精心组织纪念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等重大文艺活动。协调发展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运动,扶持老年人体育事业发展,积极配合做好申办第八届城运会工作,更好地满足群众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文体事业走在省、市前列。三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充分利用辖区省、市医疗资源,坚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公益性,落实工作经费和人员编制,推动区妇幼保健所建设;强化公共卫生服务,完善“六位一体”的功能,不断提高诊疗水平,进一步健全社区卫生 “15分钟”服务圈。继续做好药品零差率销售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工作。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增强全民卫生观念、健康观念。四是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覆盖面,提高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逐步增加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收入,对无力参保的区属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发放老年生活保障金;进一步健全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新建16个居家养老服务站点,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民营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扩大低保户、边缘户等低收入家庭的救助范围,落实社会救助保障标准与物价挂钩的联动机制,协助弱势群体申请保障性住房;巩固提升“福乐家园”的建设和服务水平。大力发展社会福利、慈善、老龄事业,做好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工作。五是大力促进充分就业。健全完善区、街镇、社区三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就业援助制度,加大对自主创业的政策扶持,拓展小额担保贷款信用社区试点范围,多渠道开辟公益性岗位,拓展就业机会,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六是强化人口、计生工作。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验收及数据分析开发等工作。加强社会抚养费征收和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完善利益导向和帮扶机制,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大打击“两非”力度,保持出生人口正常性别比,进一步推动早教事业发展,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七是着力加强市场建设。进一步规范便民早市,新建一批社区便利商店,同时加强物价监管和监测,严厉打击恶性炒作、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增强市场调控能力,确保市场供应,维护市场稳定。
(五)先行先试,互通共融,努力推动对台交流朝纵深拓展
以两岸签署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为契机,加强与台湾在金融、高新技术、文化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方面的合作与对接。一是健全完善招商机制。加强与富邦金控、宝来证券等台湾金融机构的沟通交流,争取更多台湾期货、银行、证券等机构来鼓楼设立分支机构。重点针对电子信息、金融业、新能源等产业建立上岛常态招商机制,借助台湾行业力量,形成以台引台的招商机制。二是主动承接闽商“回归”。引导闽商及海内外乡亲回乡投资创业,切实保护各类投资商在辖区经营的合法权益;积极鼓励有资质民营企业赴台办展经商、设立分支机构。三是积极推进园区合作。充分发挥海峡两岸高新产业合作“桥头堡”的优势,创新两岸高新技术产业合作发展模式,福州软件园、福州高新区洪山园加强与台湾科学工业园及科技园区的交流合作,主动承接IT产业转移,吸引台湾IT业、动漫创意产业、高科技企业总部入驻,推动闽台产业合作进一步深入。四是深化两岸社会事业领域合作和民间交流。搭建闽台区域多层次交流合作平台,聘请台湾专业人才担任高新园区管理人员,进一步拓展两岸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人才等方面交流合作。
(六)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全力维护鼓楼安定稳定大局
扎实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确保社会安定稳定。一是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推进“平安先行”系列创建工作,借助物联网技术,提升完善网上警务室建设,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重点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及周边地区的安定稳定,集中整治治安突出问题,提升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健全完善社区监管矫正机制,依法推进社区矫正和青少年事务社工工作。二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大力治理餐桌污染、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依法从严从重惩处危害公众安全、损害群众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三是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公共消防、建筑施工等重点领域的专项整治行动,坚决排查治理重大安全隐患,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夯实基层安全生产工作基础,健全完善安全监管机制,有效遏制各类事故发生。落实70个避灾场所,确保灾害时人民的生命安全。四是及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持续开展区委书记、区长大接访活动,完善区领导挂钩和包案制度,主动变上访为下访,努力将旧城改造等重点领域的社会矛盾和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依法依规快速处置重大突发群体性事件,保障省会核心城区和谐稳定。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