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回答
展开全部
谈《鹿鼎记》与韦小宝——“鹿鼎”的立意
鹿这种野兽,虽是庞然大物,性子却极为和平,只吃青草树
叶,从来不伤害别的野兽。凶猛的野兽要伤它吃它,它只有逃跑,
倘若逃不了,那只有给人家吃了。因此古人常常拿鹿来比喻天下。
世上百姓都温顺善良,只有给人欺压残害的份儿。《汉书》上说: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那就是说,秦朝失了天下,群雄并
起,大家争夺,最后汉高祖打败了楚霸王,就得了这只又肥又大
的鹿。古人煮食,不用灶头锅子,而用三只脚的鼎,下面烧柴,
捉到了鹿,就在鼎里煮来吃。夏禹王收九州之金,铸了九口大鼎。
当时的所谓“金”其实是铜。每一只鼎上铸了九州的名字和山川
图形,后世为天下之主的,才能保有九鼎,别人若要“问鼎”,便
是心存不轨。
这是小说《鹿鼎记》第一回的话,是解说书名的意思,小说
的立意正在于此,书中康熙皇帝为政的见识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
这个立意的理解:
“我读前朝史书,凡是爱惜百姓的,必定享国长久,否则尽
说些吉祥话儿,又有何用?”(第三十四回)“我宫里的一切使
用,每一两银子都是来自天下百姓。百姓供养我锦衣玉食。我君
临万民,就当尽心竭力,为百姓办事……浙江巡抚进呈了一本书,
叫做《明夷待访录》,是一个浙江人黄黎洲新近做的。浙江巡抚
奏称书中有很多大逆不道的言语,要严待查办。我刚才看了这书,
却觉得很有道理,已批示浙江巡抚不必多事。他书中说,为君乃以
‘一人奉天下’,非为‘天下奉一人’,这意思说得很好。他又说:
‘天子所是未必是,天子所非未必非。’这也很对。人孰无过?
天子也是人,哪有一做了皇帝,就什么都对、永远不会错之理?
他说做皇帝的人,叫天下的人不可自私,不可自利,只有他皇帝
一人可以自私自利,而他皇帝的大私,却居然说是天下的大公。
这做皇帝的起初心中也觉不对,有些儿惭愧,到得后来,习惯成
自然,竟以为自己很对,旁人都错了。做皇帝的,人人都自以为
是鸟生鱼汤(尧舜禹汤),哪一个是自认桀纣昏君的?何况每个
昏君身边,一定有许多歌功颂德的无耻大臣,把昏君都捧成鸟生
鱼汤。”(第五十回)
康熙这番话都是对韦小宝说的,小说正是通过韦小宝的见事
眼睛,来写康熙为政较圣明的。历史是政治的镜子,康熙的政治
见解来自历史和智者书,最根本的就是四个字:以民为本。小说
中的康熙有这个认识,也基本上是按这一原则施政的。天地会总
舵主陈近南感叹道:“眼见日子一天天的过去,百姓对前朝渐渐
淡忘,鞑子皇帝施政又很妥善,复兴大业越来越渺茫。”(第三
十四回)顾炎武、查继佐、黄黎洲、吕留良是当时大儒,熟知史
事,他们也知道,康熙做皇帝,天下百姓的日子,就过得比明朝
的时候好。并承认明朝各代的皇帝,自开国的明太祖直至末代皇
帝崇祯,若不是残忍暴虐,便昏庸糊涂,有哪一个及得上康熙?
(见第五十回)早在唐朝,太宗李世民就有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的
认识。我们还可以联想到中国现代国共斗争的历史,得民心是中
国共产党取得胜利的最根本原因。当然,康熙是不可能与中国共
产党同日而语的,但得民心者得天下,以民为本,这应该成为共
识。小说立意于这一高度,是很深刻的。百姓即鹿,没有鹿,鼎
就是空的,这就是鹿与鼎的关系。所谓鹿鼎山是大清朝的龙脉云
云,除了丰富情节、推动情节的作用外,似乎是一个象征意义。鹿
鼎山是在康熙心中,康熙是明白鹿鼎的真谛的。需要指出的是,
小说在美化康熙形象的同时,也暴露了清朝统治腐败的一面。清
朝在意识形态上大兴文字狱,残害大批文化人,贵族阶级生活糜
烂,银子成千成万的胡花,官场贿赂成风,勾心斗角,这些都通
过韦小宝的经历得到揭露。
另外,对江湖反清义士,作者肯定他们的优秀品质和推动历
史前进的巨大力量的同时,也透露出对他们狭隘的民族意识的不
赞成。还有李自成,小说第三十二回通过陈圆圆唱“圆圆曲”和
回忆自己身世的内心独白,写到李自成由一个叱咤风云的农民起
义领袖蜕变为一个封建式暴君。这些也都使得小说的立意更意味
深长。,希望对你有帮助!
鹿这种野兽,虽是庞然大物,性子却极为和平,只吃青草树
叶,从来不伤害别的野兽。凶猛的野兽要伤它吃它,它只有逃跑,
倘若逃不了,那只有给人家吃了。因此古人常常拿鹿来比喻天下。
世上百姓都温顺善良,只有给人欺压残害的份儿。《汉书》上说: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那就是说,秦朝失了天下,群雄并
起,大家争夺,最后汉高祖打败了楚霸王,就得了这只又肥又大
的鹿。古人煮食,不用灶头锅子,而用三只脚的鼎,下面烧柴,
捉到了鹿,就在鼎里煮来吃。夏禹王收九州之金,铸了九口大鼎。
当时的所谓“金”其实是铜。每一只鼎上铸了九州的名字和山川
图形,后世为天下之主的,才能保有九鼎,别人若要“问鼎”,便
是心存不轨。
这是小说《鹿鼎记》第一回的话,是解说书名的意思,小说
的立意正在于此,书中康熙皇帝为政的见识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
这个立意的理解:
“我读前朝史书,凡是爱惜百姓的,必定享国长久,否则尽
说些吉祥话儿,又有何用?”(第三十四回)“我宫里的一切使
用,每一两银子都是来自天下百姓。百姓供养我锦衣玉食。我君
临万民,就当尽心竭力,为百姓办事……浙江巡抚进呈了一本书,
叫做《明夷待访录》,是一个浙江人黄黎洲新近做的。浙江巡抚
奏称书中有很多大逆不道的言语,要严待查办。我刚才看了这书,
却觉得很有道理,已批示浙江巡抚不必多事。他书中说,为君乃以
‘一人奉天下’,非为‘天下奉一人’,这意思说得很好。他又说:
‘天子所是未必是,天子所非未必非。’这也很对。人孰无过?
天子也是人,哪有一做了皇帝,就什么都对、永远不会错之理?
他说做皇帝的人,叫天下的人不可自私,不可自利,只有他皇帝
一人可以自私自利,而他皇帝的大私,却居然说是天下的大公。
这做皇帝的起初心中也觉不对,有些儿惭愧,到得后来,习惯成
自然,竟以为自己很对,旁人都错了。做皇帝的,人人都自以为
是鸟生鱼汤(尧舜禹汤),哪一个是自认桀纣昏君的?何况每个
昏君身边,一定有许多歌功颂德的无耻大臣,把昏君都捧成鸟生
鱼汤。”(第五十回)
康熙这番话都是对韦小宝说的,小说正是通过韦小宝的见事
眼睛,来写康熙为政较圣明的。历史是政治的镜子,康熙的政治
见解来自历史和智者书,最根本的就是四个字:以民为本。小说
中的康熙有这个认识,也基本上是按这一原则施政的。天地会总
舵主陈近南感叹道:“眼见日子一天天的过去,百姓对前朝渐渐
淡忘,鞑子皇帝施政又很妥善,复兴大业越来越渺茫。”(第三
十四回)顾炎武、查继佐、黄黎洲、吕留良是当时大儒,熟知史
事,他们也知道,康熙做皇帝,天下百姓的日子,就过得比明朝
的时候好。并承认明朝各代的皇帝,自开国的明太祖直至末代皇
帝崇祯,若不是残忍暴虐,便昏庸糊涂,有哪一个及得上康熙?
(见第五十回)早在唐朝,太宗李世民就有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的
认识。我们还可以联想到中国现代国共斗争的历史,得民心是中
国共产党取得胜利的最根本原因。当然,康熙是不可能与中国共
产党同日而语的,但得民心者得天下,以民为本,这应该成为共
识。小说立意于这一高度,是很深刻的。百姓即鹿,没有鹿,鼎
就是空的,这就是鹿与鼎的关系。所谓鹿鼎山是大清朝的龙脉云
云,除了丰富情节、推动情节的作用外,似乎是一个象征意义。鹿
鼎山是在康熙心中,康熙是明白鹿鼎的真谛的。需要指出的是,
小说在美化康熙形象的同时,也暴露了清朝统治腐败的一面。清
朝在意识形态上大兴文字狱,残害大批文化人,贵族阶级生活糜
烂,银子成千成万的胡花,官场贿赂成风,勾心斗角,这些都通
过韦小宝的经历得到揭露。
另外,对江湖反清义士,作者肯定他们的优秀品质和推动历
史前进的巨大力量的同时,也透露出对他们狭隘的民族意识的不
赞成。还有李自成,小说第三十二回通过陈圆圆唱“圆圆曲”和
回忆自己身世的内心独白,写到李自成由一个叱咤风云的农民起
义领袖蜕变为一个封建式暴君。这些也都使得小说的立意更意味
深长。,希望对你有帮助!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